从《千里江山图》谈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课--《千里江山图》赏析

美术鉴赏课--《千里江山图》赏析今天是我们的美术鉴赏课,同学们都十分高兴,因为这节课主要内容就是来介绍《千里江山图》,让我们见识一下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传世之作。
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心情激动而又紧张,但一看到那幅传世珍宝——《千里江山图》,我就知道自己即将有所收获。
老师给了我们几张《千里江山图》,一张一张向大家介绍。
第一张图展示的是王希孟创作时期,第二张是已经被张择端收藏的部分,而其余的,我们可以去参观,这一张图从左至右依次展开:远处,高山耸立、山体呈土黄色;中景,长堤卧波、小桥流水、山石错落;近景,茅屋数间、竹篱茅舍、鸡犬相闻;第三张图展现的是局部放大后的细节:近处湖边小船、屋前的一人抱剑,近处的茅草和屋顶,以及数艘帆船上面的白篷小舟……我被震撼了!古代的画家们竟然能够做到这样精致的工笔画,实在令人惊叹!接着,老师又把几张照片放给我们欣赏,我惊讶极了,竟然看到了一些非常小的人物!难怪别人称赞说《千里江山图》“画中九百六十峰,峰峰各异”呢!第一个讲解人是陈春明,他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对于这方面也很有研究。
他先给我们介绍了王希孟在画画过程中运用到的各种工具。
原来在画画之前,王希孟需要用宣纸作为底稿,先把它裱在布上,再用线描出来,然后,一层一层地将纸剪开,反复修改。
随着人物的增多,王希孟还在纸上画了不少房屋、院落、高山、溪流等等,我觉得,这么多的房子肯定是每个人都有的吧,没想到在宋代的时候,王希孟已经考虑得这么周全了!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着他的解说,生怕漏掉什么,最后,轮到我上场了,虽然,我没有作画的经验,但我却可以借此机会好好欣赏这幅《千里江山图》,仔细观察这一幅气势恢宏的画。
老师讲解完后,便把几个同学带到了《千里江山图》前,让他们站在最前面来解说。
先是唐志刚,他说这幅画中,我最喜欢那种连绵起伏的山脉,从远处望去,仿佛是一座座大山一般,巍峨壮观,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
再看看近景的山石,真像一块块大石头。
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教案《千里江山图赏析》

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教案《千里江山图赏析》一、教学目标:1. 欣赏《千里江山图》,感受作品美,通过画作分析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千里江山图》的欣赏,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欣赏《千里江山图》,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难点:如何理解《千里江山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王希孟有关的资料及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千里江山图》的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放映“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的录像片断,教师简要介绍该画作的背景。
师:画家的创作过程往往是将长期生活中的感受、积累和模仿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之再创造,使之升华。
画家的情感需要以物衬之,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宋代王希孟的杰作《千里江山图》,去体会画家那种高昂的激情,感受画家的心灵。
(二)欣赏作品,理解作品1. 播放《千里江山图》幻灯片。
教师简要介绍作品的作者王希孟及其创作过程。
师:《千里江山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构思、构图、意境、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感受这幅画的美,并在书上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2. 学生结合幻灯片,边欣赏边小声讨论,共同分析作品的美。
3. 欣赏完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生1:我感觉这幅画真的很美,我仿佛能看到作者精心构思的画面,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生2:我感觉这幅画在色彩上非常鲜明,视觉效果非常强烈,我看到画中的群山是那么雄伟高大,水天相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生3:我感觉这幅画在构图上也非常巧妙,作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法,使画面富有变化和动感。
生4:我还感受到了这幅画的意境美,画中山峦叠嶂、峰回路转、江河交汇、水流潺潺,使观者如身临其境。
生5:这幅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也非常独特,画家采用了浓重的色彩进行表现,使得整个画面既明快又统一,既和谐又对比;在笔墨技法上也有所创新,在观者的视觉上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
千里江山图赏析归纳总结

千里江山图赏析归纳总结“千里江山图”是中国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创作的一幅巨幅山水画。
该画作于清代乾隆年间创作完成,以其极富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赏和喜爱。
本文将对“千里江山图”进行赏析归纳总结。
首先,我们来聚焦于画面构图和主题。
千里江山图以极具气势恢宏的横轴画幅为基础,展示了一幅千里江山的壮丽景色。
画面中以宽阔的河流为主线,河上有扁舟和乘船而行的人物,远山和建筑点缀其间。
首先,画面的布局非常合理,呈现出一种开阔明朗的感觉,给人以宽广感。
其次,画家运用了巧妙的透视法,将远近景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整幅画的主题是以自然美和人文景观为主,画面中展现出江山的壮丽和自然的奇妙。
其次,我们来分析画家运用的表现手法和细节描绘。
郑板桥以高超的技巧将中国传统的写意山水画法与西方的透视法结合在一起。
在画中,水流的绘画手法独具一格,巧妙地捕捉到了水波的变化和水面的倒影,使观者仿佛能感受到水流的动态和波澜壮阔。
同时,山的描绘也十分细腻,画家运用了传统的墨色渲染技法,以及稳定的线条描绘,使山的形态明确而有力。
另外,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画家注重捕捉人物的神态和姿势,使得人物栩栩如生,生动有血有肉。
再次,我们来谈一下“千里江山图”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这幅画作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幅国家风貌和民族精神的写照。
它通过江山的壮丽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同时,画中人物的活动也反映了中国人民朴素而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幅画作通过抒发画家的情感和感知,向观者传递了一种情怀和情感,引起人们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关注和思考。
综上所述,“千里江山图”以其独特的构图、出色的表现技巧和深远的意义,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它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与现代深度结合,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此画作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妙,更引发着人们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千里江山图》: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

《千里江山图》: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珍宝。
它是南宋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品,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作品长2.86米,高0.42米,通过对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观进行精致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和神韵。
画面中,可以看到苍山翠峰、奔腾的江河、秀美的水村,以及各种生活在其中的人物和动物,画面富有生命力和情感。
《千里江山图》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的意境和笔墨。
画家王希孟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人物的安排,展现出了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深邃、秀丽和高远。
画面中的山川、水流和建筑物,以及人物和动物的处理,都显得非常精致和自然,展现了王希孟高超的笔墨功夫和绘画技巧。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它展现了中国古代山水景观的魅力和神韵,也展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深邃和博大精深。
通过欣赏这幅画作,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领略到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山水入画之《千里江山图》

山水入画之《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文学类巨著之一,描绘着江山万里的壮丽景色,以及历史上的盛世沧桑。
该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画的杰作之一,展现了艺术家对山水的高超掌握,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和表现。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千里江山图》进行分析。
从题材来看,《千里江山图》以山水景色为主题,描绘了千里江山的壮观美景。
作品中的山水描绘,以水墨为主,用线条勾勒出了江山起伏的轮廓,用淡墨深浅的层次来表现山的沧桑和远近的距离感。
艺术家以细腻的笔触和精妙的构图,呈现出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壮丽。
整幅画面气势恢宏,令人惊叹不已。
从笔墨来看,《千里江山图》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画家运用了水墨的独特韵味和魅力,通过淡墨浓墨的对比来表现山水的远近和深浅,展现了中国水墨画独有的意境和神韵。
在细腻的笔触下,江山如梦似幻,迷人至极。
从意境来看,《千里江山图》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表现出了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画中的山水之美,仿若仙境,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令人心驰神往。
作品所营造的壮丽气势和宏伟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震撼和力量,让人对山水的美好产生了深深的感悟和向往。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千里江山图》展示了中国古代壮美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
作品中的绮丽山水,营造出了气吞山河的壮美气魄,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山水的追求和理解。
这幅画作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情感和情怀,也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和传统艺术价值。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的山水画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山水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掌握,展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韵味,也传承了中国古代壮美山水画的悠久传统和丰富内涵。
这幅作品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举世公认的山水画杰作,对后人的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少年班学院刘博日期: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洋洋洒洒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欣喜,更是一种震撼。
回首古代,我们不难发现众多彰显美学的作品:陶瓷、雕刻、绘画……但在中国人的审美习尚中,山水画是所有这些里面最特殊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的艺术境界是,使得山水画便成为中国人实现理想生存环境的一种方式,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在世界各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历千年而不衰,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
《千里江山图》便是这样一幅经过历史的熏陶却愈发壮丽的画卷。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下这幅《千里江山图》,并谈下美学与鉴赏。
先从整体上看,《千里江山图》纵厘米,横厘米,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气势辽阔超凡。
全卷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
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
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而当时的王希孟只有18岁。
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他的这幅《千里江山图》不仅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山水画鉴赏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
在画的表现上,《千里江山图》画卷展示出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
从千里江山图 谈美学与鉴赏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少年班学院刘博PB12000715日期:2013.12.25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洋洋洒洒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欣喜,更是一种震撼。
回首古代,我们不难发现众多彰显美学的作品:陶瓷、雕刻、绘画……但在中国人的审美习尚中,山水画是所有这些里面最特殊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的艺术境界是,使得山水画便成为中国人实现理想生存环境的一种方式,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在世界各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历千年而不衰,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
《千里江山图》便是这样一幅经过历史的熏陶却愈发壮丽的画卷。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下这幅《千里江山图》,并谈下美学与鉴赏。
先从整体上看,《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气势辽阔超凡。
全卷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
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
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而当时的王希孟只有18岁。
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他的这幅《千里江山图》不仅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山水画鉴赏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
在画的表现上,《千里江山图》画卷展示出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
千里江山图赏析

千里江山图赏析
千里江山图,出自徐渭的《清明上河图》,全幅共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小曲江图分为东西两部份,以小曲江、千门津市等为主体,描绘中原平原繁衍壮观之景;中部为平原内河图,以河网、渡口、码头、坝子、画舫等为主,景色迷离;下部为南湖图,描绘南塘慈
惠者的淳厚情怀,空间的延续,及安宁之景。
画面来看,作者堪称匠心独具,画景以精雕细琢之痕迹。
碧绿的河心,搭配彩虹般的渡口桥,一气呵成的河网及岸边的码头等,构成了众多的形象。
小曲江上的桥梁,余晖下的府邸,以青绿融合成一片宁静和谐的境界。
南湖图中又用洁白冰雪之冷暖,为大地披上盛装,把清净冷静融入自然之中,显得无比风韵。
把它比喻成一幅画,色彩丰富、内容丰满,融汇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老文化,浓缩成细节的
画面,千里江山图以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古老而令人永生难忘的安康景色,令人陶醉非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术鉴赏我国山水画在两宋时期达到了巅峰时代,此时有江山无尽,柳堤平远的广袤,也有雪山行旅,秀色湖山的美景。
有楼台观瀑,山村放牧的清雅,又有幽奇意境,入山采药的深邃。
山水画在表现自然而又超乎自然、营造境界方面达到了一个颠峰。
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在此当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中国山水画鉴赏方面绝对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作品全图以概括的手法,精细的笔墨,绚丽的色彩,描绘了祖国千里江山的壮丽雄伟、灿烂辉煌的景象,被称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作。
全卷大致分为五段景色:每段以水面、人物、游船、渔舟、桥梁相衔接或呼应。
开卷首段景色,高山之巅直人云霄,雄奇山崖屹然耸立,与辽阔的水面相接,山谷村庄座座,人迹稀少,整个环境深远寂静,接着便是波浪起伏的江水,水与天之间远山模糊,更显江面的辽阔无边。
第二段景以山水为主: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回归大江,从高远直到深远之景,引人人胜,临江山水,远如松柏常青,屋宇桥亭。
画面之上,均有人物活动,还有水面渔舟,一座大桥横跨江面,这座巨大的木制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
第三段景从大桥开始,临江峰崖,险峻而平缓,并出现了许多小港,人物、渔舟、货船行舶江面,沿岸青绿田野,村庄座座,显现出热闹的生活景象。
江面展现出第四段景:结构曲折,山势从平坦又转向险峻,行人欲断,四周寂静,但水面仍然游荡各种零星的舟船,山村的房屋、楼阁内也有人依溪居住,中间有一座横跨山间的拦水坝,上面建造了水磨坊,下面水轮在转动,显然是山村居民的生产作坊,这些场景为辽阔的山色增添了生活气息。
曲折的江面之中,展现了第五段景:以平远景色为主,江面清澈如镜,水上轻舟荡漾,渔家岸边撒网,游人在亭阁内观景,绿树成荫,翠竹丛生,近山秀丽,远山巍峨,一片繁华茂盛的江南风光,最后从平远的近景和险峻的山景作为结束。
美术鉴赏包含着欣赏与鉴别两层含义:一欣赏,指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对美术作品
基本上是采用肯定和赞赏的态度;二鉴别,不仅是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还要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技巧、形式语言、思想内容、艺术倾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判断。
《千里江山图》精密不苟,严格遵守格法的画风,是我国绘画中的精品,绝对是非常值得赞赏和肯定的。
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意境的表达,这也是山水画灵魂之所在。
其主体的确定,构图布局的安排形象的塑造、笔墨及造型的处理无不受它的主宰。
所谓“意境”是指画中所描绘物象和画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从上面的五段景象来说,无论是表现技巧、形式语言、艺术倾向、还是社会背景,《千里江山图》都给我们做了一个完美的展示。
它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
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
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
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
在着重气势的同时,也细致人微地刻画了自然界变幻无穷的壮丽。
在自然环境中,还安排了丰富的生活景致,如水村、街市、亭台、楼阁、渔船、小舟、长桥、磨坊等,以及众多的人物活动,如捕鱼、撒网、驶船、幽居、劳动、观景,使画面显得真实自然,富于生活气息。
这种优美的山水境界,形象地体现着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创作宗旨和审美观念。
也因此《千里江山图》被誉为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由此而言,《千里江山图》在我国山水画鉴赏方面的地位绝对是不可轻视的。
美术鉴赏课能更好的培养我们的能力,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的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
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
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
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
这里不单单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的问题。
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兴趣,而这对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