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导论论文

合集下载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介绍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介绍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介绍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正逐渐成为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重要力量。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物理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交互和管理。

物联网的概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从早期的简单设备联网,到如今复杂的智能系统,物联网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突破。

物联网的构成要素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由各种传感器和智能终端组成,负责收集物理世界的信息。

比如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环境温度,摄像头可以获取图像信息。

这些传感器就像物联网的“眼睛”和“耳朵”,让我们能够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

网络层则承担着信息传输的重任。

它包括了各种通信网络,如 WiFi、蓝牙、移动网络等,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快速、准确地传输到应用层。

就如同物联网的“血管”,确保信息在整个系统中顺畅流通。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大脑”,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

比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空调,智能交通系统能够优化交通流量。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在智能家居领域,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电器,甚至可以实现家庭安防的自动化。

当您出门忘记关灯时,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智能家电能够根据您的使用习惯自动调整工作模式,为您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生活体验。

在工业生产中,物联网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潜在故障,从而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企业还能够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农业领域也因物联网而发生了巨大变革。

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这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医疗行业中,物联网让医疗设备更加智能化,患者的健康数据可以实时传输给医生,方便远程诊断和治疗。

物联网概论论文

物联网概论论文

物联网概论论文一、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当今科技领域中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概念之一。

它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社会的运行方式。

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将各种设备、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感知、控制和管理。

二、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在这个网络中,每个物体都被赋予了一个独特的标识符,并且能够通过网络与其他物体或系统进行通信和交互。

这些物体可以是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工业设备、医疗设备等等。

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通常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主要层次组成。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负责采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

这一层包括各种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标签、摄像头等设备,它们能够感知温度、湿度、压力、位置等物理量,并将这些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

网络层则承担着信息传输的任务,它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

这一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如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互联网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最终目的所在,它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为用户提供各种具体的应用服务。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远程控制、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交通管理、工业物联网中的生产监控等。

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中获取信息的关键设备。

它们能够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为物联网提供了最原始的数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都在不断提高。

(二)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 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它广泛应用于物流、库存管理等领域。

(三)云计算技术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进行处理和分析。

物联网导论

物联网导论

物联网导论第一篇:物联网导论1、M2M:可以解释为人到人(man to man),人到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到机器(machineto machine)2、智慧校园:提高校园信息服务和应用的质量与水平,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教师,学生和管理者都可以制定基于较色的个性化服务,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应用和服务。

3、MEMS系统与集成电路的联系有哪些?答:两者的相同点:微机电系统是在微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合了硅微加工LIGA技术和精密器械加工等多种微加工技术。

这表明微电子技术是MEMS技术的重要基础,微电子加工手段是MEMS的重要手段之一,微电子中的主要加工手段均在MEMS制备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包括:Si材料制备,光刻,氧化,刻蚀,扩散,注入,金属化,PECVD,LPCVD及组封装等。

两者的不同:MEMS:工艺多样化。

制作梁,隔膜,凹槽,孔,密封洞,锥,针尖,弹簧及所构成的复杂机械结构。

更重视材料的机械特性,特别是应力特性。

集成电路:薄膜工艺。

制作各种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重视电参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智慧城市是什么?答:智慧城市的总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加快智能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将城市建成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晚辈,生态环境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物联网是什么?答: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线、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物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荐】物联网应用论文

【荐】物联网应用论文

【荐】物联网应用论文物联网应用论文1前言近年来,物联网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目前物联网技术不断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已被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供应链管理、公共信息服务等众多领域。

将整个仓库管理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以进一步探讨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为使仓储有效支持供应链上的其他环节,高效完成各种业务操作,削减库存支出,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提高仓储效率及价值。

1关于目前现行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仓储管理应用系统的深化使用,也渐渐显现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①物资识别困难。

部分库房储存的物资种类较多,查找物资存放位置相当困难,即使找到物资,也需要做许多重复的登记工作。

②库房作业缺乏智能化。

在库房作业中,大部分企业还未将库房整个作业流程智能化,甚至部分业务还存在凭记忆或纸质单据来开展相关工作,很难保障业务的准确性,最终导致账物不符。

③物资信息难以实时猎取/更改。

以清仓查库作业为例,即使部分企业已采用二维码等相关技术应用于库房管理中,可以扫描识别物资,但由于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不便利扫描,识别度不高,并且在清查库存物资时,假如该物资库存信息有误,则处理起来非常麻烦,信息不能即时更正,效率极其低下。

④大批量发货效率低下。

进行大批量发货时,清点器材无法快速完成,满意不了快速发货的要求[1]。

2关于物联网技术的优势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商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简洁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一方面,它以互联网作为核心和基础;另一方面,它将互联网的用户端延长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上,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长和扩展的网络[2]。

3关于物联网技术对仓储管理的应用分析(1)通过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各类传感器等技术和设备的综合应用,提高物资出入库过程中的识别率,可不开箱检查,并同时识别多个物资,提高出入库效率;有效提高了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加快配送的速度,削减人工,降低配送成本;(2)采用物联网一体化智能设备,结合先进的系统架构理念,缩减了盘点周期,提高数据实时性,实时动态把握库存情况,实现对库存物资的可视化管理;(3)综合运用物联网相关技术,改造现行业务管理流程,实现物资的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全寿命管理、信息可追溯以及业务可优化的管理目标。

物联网论文

物联网论文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物联网关键技术摘要:2009年以来,物联网概念在国内乃至全球都成为热潮,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产业规模是互联网的30倍,是一个万亿元级的产业。

本文先介绍了物联网的由来,阐述了其发展过程及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状况,然后详细分析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制约物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物联网;RFID;传感器;传感器网络1 引言1.1 物联网发展由来1995年比尔·盖茨就在其著作《未来之路》中提出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但是由那时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发展的限制,并未引起重视。

后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通信网均发展到较高层次,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并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

温家宝总理2009年8月在江苏无锡考察时提出了“感知中国”,推进物联网发展,11月底,温总理在江苏南京考察时再次表示,当前,流通行业大力运用网络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实现流通现代化 。

日本提出的“i-Japan”以及IBM所倡导的“智慧地球”,点燃这一概念的产业化热情。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我国也把物联网称之为“传感网”。

1.2 国内外物联网应用发展状况我国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建立了一些实用的传感网。

有关专家认为,物联网对于全世界而言都刚起步,各个国家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把建设物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培养相关人才,从而掌握国际话语权。

物联网技术导论论文

物联网技术导论论文

物联网技术导论论文物联网技术导论论文摘要本文将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将解释物联网的定义和技术体系,并探讨其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

接着,我们将探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大数据分析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文章结构第2章物联网技术概述2.1 定义2.2 技术体系2.3 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第3章物联网应用领域3.1 智能家居3.1.1 定义3.1.2 应用场景3.1.3 技术要求3.2 智能交通3.2.1 定义3.2.2 应用场景3.2.3 技术要求3.3 工业自动化3.3.1 定义3.3.2 应用场景3.3.3 技术要求(继续其他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如智能医疗、智能农业等)第4章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4.1 在物联网中的应用4.2 大数据分析在物联网中的应用4.3 边缘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其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第5章结论5.1 发展概况5.2 未来发展方向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以便读者进一步了解物联网技术的相关内容:- 图表:包括物联网技术体系图、应用场景示意图等。

- 数据:包括物联网应用案例数据、技术指标数据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物联网:指通过互联网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进行连接的技术系统。

- :指模拟人类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具备学习、推理和决策等能力。

- 大数据分析:指利用各种数据分析技术对大规模、复杂、多维度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的方法。

全文结束。

物联网技术导论论文

物联网技术导论论文

物联网技术导论论文〔2021 ~2021第一学期〕论文题目:物联网技术应用之智能家居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物联网技术应用之智能家居一、智能家居的内涵智能家居概念的起源很早: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大量采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面市,住宅电子化开场实现;80年代中期,将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平安防范设备各自独立的功能综合为一体,又形成了住宅自动化概念;至80年代末,由于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开展,出现了通过总线技术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防设备进展监控与管理的商用系统,这在美国被称为Smart Home,也就是现在智能家居的原型。

智能家居在WiKi百科中定义如下: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构造、效劳、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平安、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

进入21世纪后,智能家居的开展更是多样化,技术实现方式也更加丰富。

总体而言,智能家居开展大致经历了4代。

第一代主要是基于同轴线、两芯线进展家庭组网,实现灯光、窗帘控制和少量安防等功能。

第二代主要基于RS-485线、局部基于IP技术进展组网,实现可视对讲、安防等功能。

第三代实现了家庭智能控制的集中化,控制主机产生,业务包括安防、控制、计量等业务。

第四代基于全IP技术,末端设备基于zigbee等技术,智能家居业务提供采用“云〞技术,并可根据用户需XX现定制化、个性化。

目前智能家居大多属于第三代产品,而美国已经对第四代智能家居进展了初步的探索,并已有相应产品。

近年来,物联网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领域,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最重大的科技创新。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展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的开展也为智能家居引入了新的概念及开展空间,智能家居可以被看作是物联网的一种重要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表现为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同居住环境中的各种物品松耦合或紧耦合〕将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展监控、管理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家居智能化。

物联网导论论文

物联网导论论文

论物联网导论中的感知层摘要:物联网是现今整个信息化产业的新宠和发展方向,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物联网”成为全球瞩目的关键词。

将物联网作为新的科技革命以推进社会变革,使其成为创新型济的巨大推动力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在其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等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带来巨大的产业集群生产效益。

未来各种通信技术将从平行、独立地发展最终逐步走向融合。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关键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组成,主要用于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

感知层至关重要,是物物相连的基础,深入的了解物联网感知层的网络层部分为建立低成本、高效、灵敏的物联网络提供一定得一局。

因此,这篇论文将针对物联网的感知层结构以及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在当前,物联网发展进程中,技术趋势呈现出融合化、嵌入化、可信化和智能化的特征。

国内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与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光子和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技术、传感网技术、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其演进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器网络实验室和传感器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开展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应用项目。

欧盟委员会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将在未来的5~15年中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带来巨大的贡献。

RFID技术被列为欧洲发展的重点物联网被美国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工具之一,被欧盟定位成使欧洲领先全球的基础战略。

业界认为“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与互联网后的又一次信息化浪潮。

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深刻的感受到物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二、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是我国对物物相连的概念,国际上面还是称呼其为Interner of Things,简称IoT,也是“传感网”在国际上的通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导论》课程报告(浅析物联网在智能家居行业中的应用,不限定)学年学期2011年第一学期专业自动化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目录(1)对物联网的认识(2)物联网的应用(3)物联网的技术框架(4)物联网在智能家居行业中应用情况分析(5)物联网的发展前景《物联网导论》课程报告----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应用情况分析摘要:物联网是建立在物物互连上的。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得网络。

本文写的是物联网的发展及背景。

主要讲述了物联网在只能家居上的应用。

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现代的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智能家居的发展和前景。

智能家居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开始大量出现,待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智能家居肯定会为未来的生活添加多彩姿色。

关键字:RFTD、WSN、智能家居、物联网1.物联网的认识1.1 物联网1.1.1 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1.1.2 物联网的产生的背景和历史1999 年MIT Auto-ID Center 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4 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 构想中,希望在2010 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都可以上网的环境。

同年,韩国政府制定了u-Korea 战略,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 战略》以具体呼应u-Korea。

2005 年11 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

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8 年11 月IBM 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以此做为经济振兴战略。

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2009 年6 月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物联网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表示在技术层面将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在政府管理层面将提出与现有法规相适应的网络监管方案2009 年8 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目前: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标准工作组现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国内传感网主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

1.1.3 物联网的分类1)私有物联网(Private IoT):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2)公有物联网(Public ):基于互联网(Internet)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3)社区物联网(Community ):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4)混合物联网(Hybrid ):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

2.2 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的应用有:畜牧溯源、无线葡萄园、机场防入侵、电力管理、生态环境监测、水下无线网络传感技术、个人保健、平安城市建设、未来数字家庭、文物保护、空间海洋探测。

以下是一些特殊的例子:畜牧溯源:给放养的牲畜中的每一只羊都贴上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会一直保持到超市出售的肉品上,消费者可通过手机阅读二维码,知道牲畜的成长历史,确保食品安全。

我国已有10亿存栏动物贴上了这种二维码。

无线葡萄园:2002 年,英特尔公司率先在俄勒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葡萄园。

传感器节点被分布在葡萄园的每个角落,每隔一分钟检测一次土壤温度、湿度或该区域有害物的数量,以确保葡萄可以健康生长。

研究人员发现,葡萄园气候的细微变化可极大地影响葡萄酒的质量。

通过长年的数据记录以及相关分析,便能精确的掌握葡萄酒的质地与葡萄生长过程中的日照、温度、湿度的确切关系。

这是一个典型的精准农业、智能耕种的实例。

生态环境监测:2002年,由英特尔的研究小组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巴港大西洋大学的科学家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监视大鸭岛海鸟的栖息情况。

位于缅因州海岸大鸭岛上的海燕由于环境恶劣,海燕又十分机警,研究人员无法采用通常方法进行跟踪观察。

为此他们使用了包括光、湿度、气压计、红外传感器、摄像头在内的近10种传感器类型数百个节点,系统通过自组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300英尺外的基站计算机内,再由此经卫星传输至加州的服务器。

在那之后,全球的研究人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察看该地区各个节点的数据,掌握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为生态环境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为有效便利的平台。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根据目前欧美各国在研项目的文献资料,可以大致将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组成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1) 基于水面浮标的(射频+水声通信)可任意升降的三维立体水下传感器网络系统。

优点:布放比较容易,可利用太阳能、GPS以及水面上的无线通信,回避、降低了水下通信的困难。

缺点:阻碍航道,易被发现破坏,容易随波逐流,位置不能固定。

(2) 由固定在海底基站的节点构成的,可任意升降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通过光缆或声通信与水面网关、节点联结,将数据传输至基站。

优点:不会影响航行。

缺点:维护不容易。

3) 基于水面浮标节点 (射频+水声通信)、水中自主航行器(水声通信)和水底固定节点(水声通信)的三维立体系统。

优点:覆盖全面,配置灵活,功能强大。

缺点:系统复杂,成本高。

个人保健:身上可以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对人的健康参数进行监控,并且实时传送到相关的医疗保健中心,如果有异常,保健中心通过手机,提醒您去医院检查身体。

平安城市建设:利用部署在大街小巷的全球眼监控探头,实现图像敏感性智能分析并与110、119、112等交互,实现探头与探头之间、探头与人、探头与报警系统之间的联动,从而构建和谐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

文物保护:对珍贵的古老建筑进行保护,是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的一个工作重点。

将具有温度、湿度、压力、加速度、光照等传感器的节点布放在重点保护对象当中,无需拉线钻孔,便可有效地对建筑物进行长期的监测。

此外,对于珍贵文物而言,在保存地点的墙角、天花板等位置,监测环境的温度、湿度是否超过安全值,可以更妥善地保护展览品的品质。

空间海洋探测:探索外部星球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借助于航天器布撒的传感器节点实现对星球表面大范围、长时期、近距离的监测和探索,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案。

NASA 的 JPL 实验室研制的 Sensor Webs 就是为将来的火星探测、选定着陆场地等需求进行技术准备的。

现在该项目已在佛罗里达宇航中心的环境监测项目中进行测试和完善。

3 物联网的技术构架3.1物联网核心技术物联网核心技术包括射频识别(RFID)装置、WSN 网络、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 与移动网络,网络服务,行业应用软件。

3.3.1 RFIDRFID 作为物联网中最为重要核心技术,对物联网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作用。

RFID 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RFID 的存在诸多国际标准,如影响力最大的 EPCGlobal 标准,支持各频段的 ISO/IEC 标准,以及日本本土制造商SONY,NEC 等支持的 UID 标准。

各国际标准间互不兼容,导致 RFID 应用难以大范围内推广。

目前,欧盟下的 GRIFS 项目致力于各RFID 标准开发机构间相互合作。

RFID 的标签成本仍然过高和中国自主制定的 RFID 标准推广问题都成为制约物联网问题的瓶颈之一。

除此之外,目前 RFID 应用大中集中为闭环市场,集中于医疗,军工等,到普及的开环市场还有一段时日。

RFID 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和后台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目前已经发布或者正在制定中的标准主要与数据采集相关,其中包括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接口、读写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协议、RFID 标签与读写器的性能和一致性测试规范以及 RFID 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准等。

在 RFID 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领域,各路标准竞争最为激烈。

目前全球共有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者国家的利益。

其中 EPCGlobal 是由北美 UCC 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 EAN 产品标准组织联合成立,在全球拥有上百家成员,并且得到了零售巨头沃尔玛、制造业巨头强生、宝洁等大型企业的强力支持。

而 AIM、ISO、UID 则代表一部分欧美国家以及日本对 RFID 标准的争夺;IP-X 的成员则以非洲、大洋洲、亚洲等国家为主,比较而言,EPCGlobal 得到更多厂商的认可和支持。

3.3.2 WSNWSN 网络通常分为物理层、MAC 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定义 WSN 中的 Sink, Node 间的通信物理参数,使用哪个频段,使用何种信号调制解调方式等。

MAC 层定义各节点的初始化,通过收发 beacon, request, associate 等消息完成自身网络定义,同时定义的MAC 帧的调试策略,避免多个收发节点间的通信冲突。

在网络层,完成逻辑路由信息采集,使收发网络包裹能够按照不同策略到使用最优化路径到达目标节点。

传输层提供包裹传输的可靠性,为应用层提供入口。

应用层最终将收集后的节点信息整合处理,满足不同应用程序计算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