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本质。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取丰富的数据和信息。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1.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一种将细胞放置在含有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被应用于很多方面,例如研究基因表达、病理生理学和新药发现等领域。
细胞培养通常要求细胞处于可能生长和分裂的特定生长条件下,培养基的配方和组成要根据细胞类型进行调整。
2. 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将抗体特异性地与待检测蛋白质结合,然后用荧光染色剂标记抗体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质的组织学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和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的研究。
3. 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是通过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来检测细胞凋亡状况的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需要将细胞暴露在合适的刺激条件下,然后收集细胞,用针头机械破碎并分离出线粒体,接着用色素c检测试剂。
此方法可以被应用于癌症治疗、新药研发和基础细胞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4. 网格溶解实验网格溶解实验是一种检测细胞侵袭和扩散能力的实验方法,常用于研究细胞恶性生长、转移和肿瘤治疗等领域。
这种实验需要在培养皿中放置一层含有孔的膜,将预处理好的细胞悬浮在孔上方的区域,然后留置一段时间等待细胞穿过孔隙层次,最后收集并处理细胞样本,通过各种方式检测细胞侵袭和扩散的情况。
5.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实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实验是一种检测蛋白质互相作用的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有几种方法,包括酵母对二杂交法、共免疫沉淀法和化学交联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为研究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和疾病机理等领域提供参考资料。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适用范围和步骤,研究者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 (2021-04-23 11:01:29)转载▼标签: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常用实用技术根本实验室技术生物学实验教育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根本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根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
其根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
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probe〕,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征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总RNA。
核酸探针是指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能与特定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DNA或RNA片段。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cDNA探针、基因组探针、寡核苷酸探针、RNA探针等。
固相杂交固相杂交〔solid-phase hybridization〕是将变性的DNA固定于固体基质〔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滤膜〕上,再与探针进行杂交,故也称为膜上印迹杂交。
斑步杂交〔dot hybridization〕是道先将被测的DNA或RNA变性后固定在滤膜上然后参加过量的标记好的DNA或RNA探针进行杂交。
该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事先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或凝胶电永别离核酸样品,可在同一张膜上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根据斑点杂并的结果,可以推算出杂交阳性的拷贝数。
该法的缺点是不能鉴定所测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且特异性较差,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印迹杂交〔blotting hybridization〕Southern印迹杂交:凝胶电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凝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硝基纤维素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已标记的探针进行那时交反响,用放射性自显影或酶反响显色,检测特定大小分子的含量。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st

实验一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日常维护技术。
二、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功能1.镜筒(tube):为安装在光镜最上方或镜管前方的圆筒状结构(图1、2).其上端可装载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
根据镜简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和双筒式两类。
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而双筒式光镜的镜筒均为倾斜的。
镜筒直立式光镜与物镜的中心线〔光轴〕在同一直线上,而镜筒倾斜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
角,在其镜筒中装有能使光线转换45。
角的棱镜。
2.物镜转换器(revolving nose-piece):又称旋转盘,是安装在镜简下方的一圆盘状构造,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自由旋转,其上均匀分布有3—4个圆孔,用以装载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转动旋转盘可使不同的物镜到达工作位置(即与光路合轴),使用时注意凭手感使所需物镜准确到位。
3.镜臂(arm):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弯曲状构造,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位。
镜筒直立式光镜在镜管与其下方的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可使镜简向后倾斜一定角度以方便观察,但使用时倾斜角度不应超过45。
角,否则显微镜由于重心偏移容易翻倒。
4.调焦器(focusing ajustment):也称调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镜筒直立式光镜)或下端(镜筒倾斜式光镜),分粗调螺旋(大螺旋)和细调螺旋(小螺旋)两种。
粗调螺旋可使镜筒或载物台以较快速度或较大幅度升降,能迅速调节好焦距使物像呈现在视野中,适于低倍镜观察时的调焦。
而细调螺旋只能使镜简或载物台缓慢或较小幅度地升降(升或降的距离不易被肉眼观察到),适用于高倍镜和油镜的聚焦或焦距的精细调节,也常用于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一般在粗调螺旋调焦的基础上使用。
有些类型的光镜,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重合在一起安装在镜柱的两侧。
在右侧粗调螺旋的内侧有一窄环,称为粗调松紧调节轮,其功能是调节粗调螺旋的松紧度(向外转偏松.向内转偏紧)。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深入了解细胞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途径。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包括细胞培养、染色技术、分离技术和显微镜观察等。
一、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是一项基础性技术,它可以将细胞从体内取出并在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和维持。
细胞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提供适当的培养基,其中含有必需的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条件。
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实验、组织工程、药物研发等领域。
二、染色技术染色技术是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使研究者能够对细胞内各种结构和分子进行可视化观察。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荧光染色、酶标染色和核酸染色等。
荧光染色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染料,可使特定的细胞结构或分子在显微镜下发出荧光信号,从而观察其位置和表达水平。
酶标染色则通过酶与底物的反应,使细胞或组织显示出颜色等信号。
核酸染色则利用特定染料与细胞核酸结合,以观察DNA或RNA的分布情况。
三、分离技术分离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细胞或细胞组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细胞离心、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磁珠分离等。
细胞离心是通过离心机将混合细胞悬液分离成上清液和沉淀,从而获得纯化的特定类型细胞。
流式细胞术则通过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的大小、形态和表面标记物,从而实现对细胞的高通量分离和分析。
免疫磁珠分离则利用特定抗体结合在磁珠表面,以实现对需要纯化的细胞或细胞组分的选择性捕获。
四、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手段,它使研究者能够观察到细胞内不同的结构和过程。
传统光学显微镜可实现对细胞形态和部分细胞器的观察,但其分辨率有限。
近年来,随着超分辨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能够突破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实现对亚细胞结构和分子过程的观察。
总结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及数据分析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及数据分析一、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领域通过细胞培养技术为分子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细胞培养技术是利用体外培养细胞的技术,可以提供可重复的、标准化的实验条件。
细胞培养技术一般采用细胞培养基和纳米级的培养容器,用来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细胞环境。
在细胞培养中,一个最基本的需要就是完美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质量的好坏和细胞种类及培养条件的适宜度密切相关。
培养基中的活性成分和组分种类不同,可以适应不同的细胞和生长条件。
培养基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包括必需氨基酸、糖类、维生素、核苷酸和矿物质离子等。
其中,必需氨基酸和糖类是最重要的成分,用于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培养基中的血清组分也可以提供生长所需的因子和细胞生长所必需的支持。
此外,多肽激素和其他生长因子也是细胞培养中的重要组分。
在细胞培养中,要注意许多细节,如细胞的操作要求无菌操作、要做好细胞与培养基接触的温度千万不要过高或太低,否则会导致死亡。
二、细胞功能实验技术细胞功能实验技术是研究细胞内生化、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机制的有效工具。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为分析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提供了许多新的实验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西方印迹法、凝胶迁移、免疫共沉淀和染色质免疫沉淀等。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是识别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的一种常用实验技术。
它是利用通过固相吸附和酶标记抗体将蛋白质分离出来并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可以检测单个蛋白质,还可以用于了解其在生物系统中的数量和分布。
这种技术广泛用于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检测。
西方印迹法(Western blot)是一种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高分辨率技术。
该技术可以检测单个蛋白质,并通过分子量分析确定其大小。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确定细胞内蛋白质量和分布,并用于分析蛋白质亚型。
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遗传和分子机制,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胞培养、荧光显微镜、免疫染色、蛋白质电泳和PCR等。
一、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之一,它是将细胞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抗生素等的培养基中,使其在适当温度、湿度和CO2浓度下生长、增殖、分化或转化的过程。
细胞培养的方法非常丰富,可以根据细胞来源、类型、培养条件等进行分类,常用的有原代培养、细胞系、肿瘤细胞和原生动物等。
细胞培养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细胞周期、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等方面,也是制备疫苗、生产蛋白质和细胞治疗等方面的基础技术。
二、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一种利用荧光探针和激光光源来照射样品并检测荧光信号的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荧光探针可以有机会或无机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与细胞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结合并发生光学反应,发射出荧光信号。
荧光显微镜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重标记和实时成像等优点,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互作和代谢等方面,还可以用于细胞追踪、基因表达、蛋白质定位和药物筛选等方面。
三、免疫染色免疫染色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相结合来检测或定位生物分子的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中广泛应用。
抗体是由 B 细胞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它可以通过特异性与异物(如细胞表面抗原、蛋白质、核酸等)结合,从而实现对它们的检测和定位。
免疫染色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前者是将荧光染料或酶标记直接连接在一级抗体上,后者是将荧光染料或酶标记连接到二级抗体上,再与一级抗体结合来增强信号。
免疫染色可以用于鉴定细胞类型、检测蛋白质表达、定位细胞器、分析信号通路和检测抗体反应等方面。
四、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和凝胶电泳技术来分离和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在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

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的学科,其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胞培养、染色技术、细胞分离和融合等,下面就这些方面做一番讨论。
一、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之一,它是将细胞体外培养至其生命活动与分裂能力维持在一定水平的过程。
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的基础,通过细胞培养可以制备各种细胞株用于药物筛选、基因工程和细胞学研究。
细胞培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原代细胞培养和细胞系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是指从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细胞培养后获得的第一代细胞,由于细胞数量有限,因此无法长期持续培养。
细胞系培养是在原代细胞培养基础上,经过多次细胞传代培养,形成细胞线的过程,可以持续生长和分裂,在细胞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细胞培养技术要点包括细胞分离、细胞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的选择以及细胞传代。
细胞分离使用酶消化或机械分离等,分离出单个的细胞形成单个细胞的培养;培养基的选择和配方不同,应根据细胞类型进行选择;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等,每种细胞对应的条件不同;细胞传代是细胞培养的常规操作,通过细胞传代可以扩增细胞数量,但也会导致细胞衰老和突变,因此传代次数要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二、染色技术细胞染色技术是通过化学物质在细胞内染色,以便于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和基因特征等。
细胞染色技术包括常规染色和特殊染色两种。
常见的常规染色有细胞核染色和细胞质染色。
细胞核染色通常使用吉姆萨染色(Giemsa staining),该染色剂能染色DNA和RNA,通过染色后细胞核变为紫色,胞质呈现蓝色。
细胞质染色包括常用的Wright染色、Leishman染色和Methylene Blue染色等。
特殊染色包括荧光染色和银染色等,用于研究细胞特定分子或亚细胞结构。
荧光染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细胞学研究的技术,使用特殊的荧光染料或抗体,可以染色出蛋白、核酸和其他分子等。
银染色则主要应用于突触、核仁和分泌颗粒等亚细胞结构的研究。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学这一学科不断发展壮大。
其中,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其重要性在近年来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在研究细胞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单细胞分离技术单细胞分离技术是指通过分离单个细胞使其成为可以被研究和操作的独立实体。
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可以用于单细胞RNA测序,单细胞蛋白质测序等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几种主要的单细胞分离技术。
1. 流式细胞分选术这是一种基于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性质进行分选的技术。
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使细胞按照其表面特异性标志物进行分类,完成单细胞分选。
这种技术可以处理大量的样本,并具有精细度高、操作灵活的特点。
2. 微流控芯片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利用微型通道和微流体控制技术实现单细胞操作和分选的技术。
在一个微型芯片内的通道中,可以通过诱导力、化学力、电力等手段,完成对单个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3. 磁珠免疫分选技术这是一种利用磁性珠子将指定表面分子标记的细胞进行筛选的技术。
该技术能够高效地分选出含有指定表面分子的单个细胞,并且比较适合于大规模的实验。
二、生物荧光技术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生物荧光技术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技术。
它主要利用细胞内染色体、细胞器等组成部分的特性,进行捕获、探测和成像。
这种技术能够在线性、不侵入和实时的情况下,获取关于生物样本的信息。
在此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
1. 荧光融合技术荧光融合技术是一种将荧光蛋白与目标蛋白进行融合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追踪靶分子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运动过程。
2.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子能级的荧光共振,使一条激发态的分子发射能量从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的技术。
该技术对于测量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距离的关系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3. 光片层析术光片层析术是一种将小颗粒物分离并进行排序的制备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11-21
13
第一节 普通显微镜 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013-11-21
14
一、原理与应用
显微镜的主要部分是物镜和目镜,
F2
为两组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物镜的焦距(F1)短,目镜的焦距(F2) 略长。物体AB位于物镜的2倍焦距和1倍焦距 之间,所以在物镜的像方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 的实像A’B’;A’B’位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 经目镜放大为虚像A’’B’’,A’’B’’位于人眼的明 视距离内。A’’B’’的视角比眼睛直接看AB时视 角大得多,所以用显微镜可以看清微小的东西, 但人眼通过目镜所看到的是被放大了2次的倒 A B F1 B’ A’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2013-11-21
1
前
细胞生物学
言
英文名称:cell biology 定义: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 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
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发展:细胞生物学由Cytology发展而来,它是关于细胞结 构与功能(特别是染色体)的研究。现代细胞生物学从显微 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
胞质;单核细胞,核为马蹄形或肾形,细胞质比例较大浅蓝色;粒细胞核成为
叶状,细胞质中具有大小不等的颗粒。血小板为紫红小片状,常多个聚在一起。
2013-11-21 24
第二节 相差显微镜 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013-11-21
25
一、原理与应用
光波有振幅(亮度)、波长(颜色)及相位(指在某一时间上光的波动所能达到
细胞凋亡示意图
细胞分化示意图
7
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发展,
正是基于新的研究技术方 法的建立。技术方法与科 研思路是学科发展的双翼, 二者缺一不可。
2013-11-21
8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学习内容
显微镜技术
细胞结构与成分的显示技术 细胞周期分析 细胞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细胞工程基础技术 细胞凋亡的测定 染色体技术
线粒体超微结构
2013-11-21
线粒体结构示意图
6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基因重组技术的出现到当前,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 物学的结合愈来愈紧密,研究细胞的分子结构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成为主要任务,基因调控、信号转导、肿瘤生物学、细胞分化和凋亡是 当代的研究热点。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2013-11-21
立的像。
2013-11-21
B’’
15 A’’
二、仪器构造
• 机械部分 镜座
• 镜柱 • 镜臂
照明部分
镜筒 • 光学部分
• 物镜转换器 • 镜台 • 调节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2013-11-21
机械部分
16
• 反光镜
• 聚光器 • 光圈
照明部分
• 目镜
光学部分
2013-11-21
• 物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显微镜:
• 可对观察样品进行断层扫描和成像; • 可无损伤地观察和分析细胞三维空间结构; • 可进行活细胞的动态观察、多重免疫荧光标记 和离子荧光标记的观察。
12
2013-11-21
电子
用高速电子束代替光束,放大倍数达80
• 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 万倍,分辨率最小极限达0.1~0.2nm。
• 相差物镜(镜头上标有PC或PH字样)
物镜的后焦平面上装有相板,相板上和环状光阑相对应的环状部分 大多数涂有吸收膜和推迟相位膜,其他部分完全透明。从标本上射过来 的光线,绕射光部分穿过透明区;直射光则穿过相板的环状部分,一般 所用的相板推迟相位1/4波长,吸收80%的直射光,使直射光和绕射光的 强度接近,明暗反差增大。由于透明标本内部构造的折射率不同,产生 绕射光的相位有不同程度的推迟,绕射光和直射光的干涉作用将相位差 变成振幅差。
2013-11-21
5
第三阶段 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电子显微镜技术出现后,把细胞学带入
了第三大发展时期,这短短40年间不仅发现了细胞的各类超微结构,而
且也认识了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等不同结构的功能,使细胞学发展 为细胞生物学。De Robertis等人1924年出版的《普通细胞学》 (General Cytology)在1965年第四版的时候定名为《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这是最早的细胞生物学教材之一。
印莉萍, 祁小廷主编.《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教 程》. 科学出版社. 2001年出版.
2013-11-21
10
第一章
显微镜技术
普通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相差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荧光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构造 及使用方法
透射电子显微镜与超薄切片技
术
2013-11-21
功能及生命活动。
2013-11-21 2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三个层次:
分子水平
超微水平 显微水平
脱氧核苷酸结构模型
骨骼肌超微结构 洋葱表皮细胞显微结构
2013-11-21 3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30年代,是细胞发现和细胞知识的积累阶段。
通过对大量动植物的观察,人们逐渐意识到不同的生物都是由形形色色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样品制备
11
显微镜分类:普通光学显微镜
光学
• 分辨率达微米,用于观察组织的显微结构及细 胞形态、数量、生长状态等。 相差显微镜 极限为0.2μm。 • 用于观察活细胞的细微结构。 荧光显微镜
可把物体放大1500倍,分辨的最小
显微镜:
电子
• 对能发射荧光的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用品
(1)材料:体外培养细胞; (2)设备:相差显微镜。
四、实验操作
1、倒置相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打开开关,将标本置于载物台上; (2)转动环状光阑转盘,使普通光阑进入光路,并将光圈开到
17
(1)目镜
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 ,表示放大倍数,一般用10×目镜。
(2)物镜
一般有3~4个,上面标有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镜 口率),如10/0.25、40/0.65和100/1.3;镜筒长度 和所要求的盖玻片厚度,如160(mm)/0.17( mm)。
2013-11-21
18
表1-1 不同倍数物镜的比较
镜头 低倍镜 高倍镜 油镜 放大倍数 10× 40× 100× 镜身 短 较长 长 数值孔径 0.3 0.5 1.3 工作距离/mm 7 0.5 0.2
不同放大倍数物镜 的工作距离
2013-11-21 19
三、实验用品
(1)材料:
•
“a”字片、
•
• • •
红绿羊毛交叉片
的细胞构成的。
Robert Hooke (1636~1702), 1665年,他在《显 微图谱》中第一次 使用“细胞”一词。
Hooke使用的显微镜
2013-11-21
Hooke观察到的软木结构
4
第二阶段 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细胞学说形成后,开始了在显微水 平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形态学、胚胎学和染色体知识的积累,使人 们认识了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1893年Hertwig的专著《细胞与组织》(Die Zelle und die Gewebe) 出版,标志着细胞学的诞生。 • 1896年哥伦比亚大学Wilson编著的《细胞发育与遗传》(The Cell in Development and Heredity)、1920年墨尔本大学Agar编著的《细胞 学》(Cytology )都是这一领域最早的教科书。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1、低倍镜观察“a”字片呈倒立的物像,且玻片的移动方向与视野内物像移动的 方向相反。 2、高倍镜观察红绿羊毛交叉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羊毛,并将红绿羊毛的交叉 点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换高倍镜观察。转动细调节器下降镜台时红色羊毛清 晰,表明红色羊毛位于交叉点上方;上升镜台时,绿色羊毛清晰,表明绿色羊 毛在交叉点的下方。 3、低倍镜、高倍镜、油镜观察人血细胞涂片时,观察范围依次变小,放大倍数、 分辨率依次提高。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细胞主要包括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红细胞为双凹扁盘状,无细胞核,橘红色。白细 胞形态不一,细胞核紫色;其中淋巴细胞细胞核大而圆,周围边缘为浅蓝色细
细胞生理生化研究
细胞培养和分析 细胞膜技术
2013-11-21
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
9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参考书目
章静波, 黄东阳, 方瑾主编.《细胞生物学实验技 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出版.
李芬主编.《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07年出版.
透射电子显微镜
显微镜:
薄的样品上,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碰 撞而改变方向,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 • 对样品密度、厚度有要求,需要 50~100nm超薄切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用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逐点扫描成 像,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纳米级)。 放大倍数可达10~1000000倍,常用于 获取细胞或组织表面的立体成像。
2013-11-21 28
• 绿色滤光片
在环状光阑下面置绿色滤光片于光路中,它可吸收红色和蓝色光,
使波长范围小的单色光线进行照明,并有吸热作用,能使相差观察获得 良好的效果。一般选用中心波长546nm的绿色滤光镜,滤光镜插入后对比 度就提高。
• 合轴调整望远镜
为使环状光阑的中心与物镜的光轴完全在一直线上,必须拔出目镜, 装上特别的低倍望远镜,使相板的暗环与环状光阑的明环重合对齐,才 能发挥相差显微镜的效能。 倒置显微镜组成和普通显微镜一样,只不过物镜与照明系统颠倒, 物镜安装在载物台的下方,光源及聚光器安装在载物台的上方。倒置相 差显微镜用于观察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的活细胞的细微结构,由于工作距 离的限制,最大放大率为60×,一般研究用倒置相差显微镜配置有4×、 10×、20×及40×相差物镜。 。 2013-11-21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