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

合集下载

1-细胞生物学实验

1-细胞生物学实验

如镜台测微尺1mm处(全长)与目镜测微尺75 刻度(150小格)重合,则: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
1 150
mm
=0.0067mm=6.7μm
④同样的方法标定高倍镜下目镜测微尺 每小格的实际长度
计算公式如下: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
镜台测微尺长度 =
目镜测微尺格数
= 30×10μm 200
(4)测量细胞并计算核质比
五、实验操作
1. 取猪肝1g,放入小烧杯中,加4ml 0.25M蔗糖缓冲液, 将组织剪成约1mm立方的小块。
2. 将剪碎的组织移入匀浆器的外管中,再将内管(带柄 的活塞)插入外管中,缓慢而均匀地施力,上下旋转拉 动,匀浆7-10分钟,然后用六层纱布过滤回洗净的原烧 杯中。(这两步操作略)
3. 每组取1个5ml离心管,加入匀浆液2ml,2000rpm离 心10分钟。(每组1管)
许多酸性染料不易穿过活细胞的质 膜进入细胞内,却能渗入死亡的细胞 内,使其着色,以此来鉴别死活细胞。
2.方法 取酵母悬液一滴于洁净玻片上,滴一滴0.2%亚甲基
蓝染液,加盖片,2分钟后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3.结果 死细胞被染成蓝色,活细胞不着色。
实验作业
画图记录细胞吞噬实验所见结果
实验三
细胞核与线粒体的 分级分离
实验内容
实验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显微测量 实验二、细胞生理活动的实验观察 实验三、细胞核与线粒体的分级分离 实验四、细胞分裂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细胞原代培养 实验六、细胞计数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实验七、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
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显微测量
实验目的
(一) 观察并了解细胞的基本形态。 (二)掌握临时制片和显微绘图的方法。 (三)了解显微测微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

1. 什么是细胞培养?细胞生物学实验指从动物活体体内取出组织,并将其分散为单个细胞(机械或酶消化),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保持生长、分裂繁殖、细胞的接触性抑制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等生命现象。

最常见的细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原代细胞,另一种是传代细胞。

原代细胞是指动物组织经过胰酶或胶原酶等酶类的消化,使其分散,从而获得单个细胞,再使这些单个细胞生长于培养容器中的过程。

大多数组织可以制备原代细胞,但制备的方法略有不同,制备的细胞生长快慢及难易程度也不相同。

不同的原代细胞,其形态也不尽相同。

一般将10代以内的细胞称之为原代细胞。

传代细胞一般指无限繁殖的细胞系,理论上这类细胞可以无限次的传代。

做实验的时候也会经常使用这类细胞,如Hela、293、Vero 等细胞。

2. 细胞的生长周期游离期:细胞刚接种到新的培养容器中到贴壁前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长短由细胞类型决定,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贴壁期:细胞从游离状态变为贴附到培养器皿表面并展现出一定细胞形态的时期。

潜伏期:细胞在完成贴壁后,并不会马上进行增殖,会进行增殖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的储备,这个时候称之为潜伏期。

对数生长期:细胞在完成物质和能量储备后,开始大量的增殖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细胞活力旺盛,且状态稳定,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实验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展的。

停止期: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密度越来越大,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胞间的接触抑制等因素,细胞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细胞进行传代了,使细胞可以继续进行增殖,保持旺盛的活力。

3. 细胞生长所需要营养条件细胞的培养所需要的营养成份一般来自于基础培养基(比如DMEM培养基)和血清。

基础培养基:主要是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维生素(细胞代谢中辅酶的组成成分)、无机离子(K+,Na+等)、碳水化合物(碳源和能量来源)和一些激素等营养物质。

血清:主要是提供一些基础培养基不能提供的生长因子和低分子的营养物质,此外它还有促进细胞的贴壁、中和有害重金属离子等作用。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

二、实验原理
植物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后为原生质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其中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是一个常用的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因而使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降解细胞壁成分,除去细胞壁而使原生质体释放出来。
原生质体分离纯化或融合后,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应用合适的培养方法,能够再生细胞壁,并启动细胞持续分裂,直至形成细胞团,长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发育成苗。其中,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是原生质体培养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选取新鲜的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后去除叶梗脉,称30g于150ml 0.35mol/L NaCl溶液中,装入组织捣碎机。
将匀浆用6层纱布过滤于500ml烧杯中。
利用组织捣碎机低速(5000r/min)匀桨3-5min。
将上清液在3000r/min下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沉淀即是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二、实验原理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01
凝集素与糖分子结合有一定的专一性和结合价,并与细胞膜上受体的分布有关。
01
三、实验仪器
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 管、 离心管、离心机等.
用镊子撕去叶的下表皮,然后将叶放有酶液的培养皿或带盖三角瓶,每10ml酶液放2g叶片;
洋葱、小麦种子或黄豆幼根根尖
人口腔上皮细胞
五、实验内容与实施过程
1.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清洁载玻片放在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 ↓ 滴2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 ↓ 用牙签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 ↓ 刮下的粘液状物放大载玻片的染液滴中 ↓ 染色10-l5min(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 ↓ 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1.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研究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工具。

其基本原理是将动植物等生物材料分离、挑选出优良细胞群体,通过合适的细胞培养基、培养条件、方法和设备,使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

其常用培养细胞的类型有:肺、肝、胃肠、心肌、肌肉、神经、结缔组织、卵巢等。

2. 细胞分离将细胞组织挑选出来进行细胞分离,我们需要用到一般的分离试剂,如细胞酶、生物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尼龙布、毛细管、细胞分选仪和细胞联合培养等,同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

例如合适的分离环境和分离条件、合适的分离时间、细胞貌形的观察以及细胞去污的操作等。

3. 细胞染色细胞染色是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借助不同染色剂使之显色的过程。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速度快,结果直观且研究范围广。

根据它的使用范围和目的不同,一般分为核型分析、基因型分析、生化分析、免疫分析和化学分析等。

4.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指利用抗体与细胞中的特定抗原之间的结合反应,使细胞中的抗原在细胞、组织切片或细胞培养物中可视化并得到定位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细胞分子和生物学的密切联系。

5. 荧光标记技术荧光标记技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分子效应的物理特性。

将该技术运用于细胞生物学中,可以标记生物分子,如细胞内结构组分和生物分子中的蛋白质、核酸、糖等,以实现对其特性、运动和转化的动态和定量分析。

同时,它对于研究牛眼改良和细胞砂浆的研究、比较病理学和細胞生理学中细胞示踪标记的定位等过程中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6. 电镜观察电子显微镜(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代替光束观察样品表面的高分辨率显微镜。

其操作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像样的准备样本和设备,但提供的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使得研究者可以观察小于光学分辨率的细胞结构,并能发现小分子、细菌和病毒等细胞成分。

7.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采用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数量、形态和相关蛋白的表达。
细胞凋亡诱导与检测
细胞凋亡检测
细胞凋亡诱导
自噬诱导
通过饥饿、药物刺激等手段诱导细胞自噬,以研究自噬的生物学意义和作用机制。
自噬检测
采用荧光染色、电镜观察、蛋白质印迹等方法检测自噬体的形成、数量和相关蛋白的表达。
自噬诱导与检测
03
02
01
实验原理
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包括细胞培养、显微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步骤。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结果汇报与讨论
将实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汇报,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步骤
02
细胞培养
CHAPTER
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技术,可以检测和定位细胞内特定信号分子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进而揭示其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信号转导抑制剂的应用
总结词:信号转导抑制剂是一类能够干扰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07
细胞凋亡与自噬研究
CHAPTER
通过使用化学物质、射线、病毒等手段诱导细胞凋亡,以研究其发生机制和生物学意义。
电子显微镜
利用电子束代替可见光,观察细胞超微结构。
显微镜观察
通过显微镜或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
细胞计数
利用染色剂或荧光染料,检测细胞活性,如MTT法、染色排除法等。
细胞活力检测
细胞计数与活力检测
利用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
染色技术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教师:xxx所在学校:xxx中学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材料用具: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蚕豆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方法与步骤要点注意事项(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培养皿中。

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4用毛笔蘸出较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叶片下面要垫上小块木板,以防损坏桌面。

刀片要捏紧,切割速度要快,注意安全。

为了便于观察,载玻片的水滴中可以同时放几片叶的横切片,选择切得较薄的一片用来观察。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观察时注意分清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仔细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区别(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薄,否则影响观察效果。

注意观察气孔的结构。

(四)画图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需勾出轮廓。

画图时,要真实、实事求是。

讨论与交流1.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2.从结构上看,叶片有哪些方面是适于接受阳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二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复杂而有趣的科学,旨在探索细胞基础结构及其功能。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细胞,以便更好地应用。

细胞生物学实验涵盖了在实验室中模拟和测试不同类型的细胞,以发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生物学实验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而有不同的设计。

有些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细胞的基础结构,例如用来实现细胞分裂的机制和细胞内组织构建的过程;有些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细胞受环境刺激后该如何反应,例如研究细胞对毒性物质或药物的反应;也有些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研究细胞传播信息的机制。

不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它们都需要有效的实验设计、精确的操作技巧和准确的数据分析。

在实验室中,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步骤要求详细。

实验的第一步是准备实验材料,根据实验的目的而确定所需的技术和实验材料,细胞培养和试剂的准备非常重要。

实验的第二步是实施实验,要求操作者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技术,以确保细胞培养和观察的精确性。

实验的第三步是数据分析,分析测得的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概括和解释,并画图显示数据。

细胞生物学实验通常分为室内实验和实地实验。

室内实验用于实验室中实现细胞培养、操作和观测,实现实验过程的模拟,这样能迅速得到实验结果,更方便地探索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实地实验涉及到从实地样本中收集细胞,进行实验室外观测,探究细胞在大自然环境中的表现,进而发现细胞的新特性,从而更好地应用。

细胞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探索的结果可以丰富细胞生物学的理论,为临床药物发现、新药开发和疾病治疗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发展迅猛,实验过程日益简化,实验结果也越来越准确可靠,为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快速发现细胞的新特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一种长期探索性的实验工作,一般来说,实验结果最后能揭示的不仅仅是细胞的结构及其复杂的功能,更能揭示人类自身的始祖,以及窥探自然现象的深奥内涵。

综上所述,细胞生物学实验是一项复杂而又有趣的工作,旨在深入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针对不同实验目的,它要求严格的实验设计、准确的操作技巧和精确的数据分析,研究结果为药物发现、新药开发和疾病治疗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进而改善人类的健康水平。

细胞生物学实验(本科生)实验内容

细胞生物学实验(本科生)实验内容

细胞生物学实验(本科生)实验内容实验一细胞的结构目的:1、熟悉实验室规范2、掌握光镜下细胞器的形态、分布特点;3、掌握临时制片法;4、学会生物绘图内容:(一)录像:临时标本片的制作(二)光镜下细胞器形态学观察:1、高尔基体(兔神经节切片)2、细胞核及核仁(蝾螈表皮装片)3、线粒体(肾小管切片)4、细胞骨架(培养肝癌细胞飞片)5、中心体*(马蛔虫受精卵切片)(二)操作: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制片(显示活体线粒体)(三)实验报告:绘制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实验二细胞化学细胞工程目的:1、掌握甲基绿-派洛咛染色法原理及操作技巧2、了解几种化学成分的显示方法及原理;3、观察各种化学成分在细胞中的分布;4、了解PCC原理;5、了解细胞融合及其应用;内容:(一)录象:克隆羊(二)观察:1、糖原(动物肝切片,PAS反应)2、酸性蛋白(蟾蜍血涂片,酸性固绿染色)3、酸性磷酸酶*(鼠腹腔液涂片,金属沉淀法显色)4、DNA* (小鼠睾丸切片,Feulgen反应)5、DNA、RNA*(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涂片,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6、细胞融合(鸡血细胞、培养细胞)7、PCC*(Hela细胞)(三)操作:制作蟾蜍血涂片,显示DNA、RNA(四)实验报告:甲基绿-派洛咛染色原理、步骤及结果实验三显微测量细胞的生理活动目的:1、掌握显微测量技术;2、观察细胞的生理活动;3、掌握死活细胞的鉴别方法及原理;内容:(一)录象:细胞的活动显微测量(二)观察:1、胞质环流(黑藻叶片)2、吞噬作用*(小鼠白细胞)3、吞噬作用(蟾蜍白细胞)(三)操作:1、显微测量(蟾蜍红细胞)2、死活细胞鉴别(酵母细胞)(四)实验报告:1、测量5-10个细胞的大小,计算平均值;2、计算细胞存活率。

实验四细胞增殖染色体(质)目的:1、熟悉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2、掌握细胞增殖周期各期的形态学特点;3、熟悉人染色体的基本形态特征;4、掌握X染色质标本的制备方法及原理;内容:(一)观察: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马蛔虫受精卵切片)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洋葱根尖纵切片)3、收缩环*(肝癌细胞飞片)4、无丝分裂*(草履虫装片)5、人染色体的基本形态(人血涂片)(二)操作:1、制作有丝分裂压片(洋葱根尖)2、制作X染色质标本片(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三)实验报告:绘有丝分裂图、X染色质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 葡萄糖的等渗物质的量浓度/NaCl的等渗 物质的量浓度
发生溶血者为低渗液,所以把发生溶血的前 一管溶液的浓度近似视为红细胞等渗。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1)仪器、用具:小烧杯、试管、试管架、刻度吸 管、秒表。
(2)材料:含适量阿氏液的鸡血或兔血。 (3)试剂:1mol/L乙二醇水溶液、1mol/L丙三醇水
一般说来,气体分子(如O2、CO2、N2)、小的不 带电的极性分子(如尿素、乙醇)、脂溶性的分子等易通过 质膜,大的不带电的极性分子(如葡萄糖)和各种带电 的极性分子都难以通过质膜。
实验二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 超活染色与观察
实验目的
1、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 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2、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作业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结论,计算葡萄糖与氯 化钠等渗摩尔系数
思考题
为什么所有带电荷的分子(离子),不管多小, 都不能自由扩散?
质膜的通透性孔经不会大于0.5-1.0nm,并非所 有的物质都能通过。带电的物质通常同水结合形成 一个水合的外壳,这不仅增加了它们的分子体积,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脂溶性,因此带电荷的分子(离 子),不管多小,都不能自由扩散。
(5) 按表记录实验结果。 (6) 计算等渗摩尔系数。
溶质
物质的量浓度/(mol/L) 1/8 1/9 1/10 1/12 1/13 1/14 1/16 1/18
葡萄糖
NaCl
注意事项
1、用0.85% NaCl液代替了Alsver液。用 生理盐水能明显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时间。
2、发生溶血者为低渗液,所以把发生 溶血的前一管溶液的浓度近似视为红细胞 等渗。所以要认真观察溶血时间,准确记 录实验结果。
溶液
相对分子质量
分配系数
溶血时间
3mol/L甲醇
32.04
0.0097
3mol/L乙醇
46.07
0.0357
3mol/L丙醇
58.0
0.156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1) 将试管编号,注明溶质名称及物质的量浓度。 (2) 按编号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及氯化钠溶液 2ml。 (3) 每管各加入2滴血液,混匀。 (4) 室温放置15min,观察发生溶血的浓度,确定等渗 浓度。
实验一 细胞膜通透性
实验目的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脂溶性大小、电 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 响。
实验原理
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 当细胞处于低渗环境时,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 破裂,发生溶血现象。
细胞置于乙二醇、丙三醇、葡萄糖等摩尔浓度的高渗 液中,分子进入红血细胞,导致水的摄入,使细胞膨胀、 破裂发生溶血。溶血现象发生的快慢与进入细胞的物质的 分子有关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进入细胞慢,发生溶血 所需的时间也长。
方法与步骤:
பைடு நூலகம்
1、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膜通透性的影响
(1) 在编号的3支试管中分别吸入2ml 1mol/L乙二醇、 1mol/L丙三醇、1mol/L葡萄糖高渗液。
(2) 先后分别用吸管滴加两滴血液,混匀。 (3) 观察溶血时间,最长延至10min。 (4) 将实验结果记入以下所示表格中。
溶液
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阿氏液(Alsever液),配方如下: 枸橼酸钠……………………………….0.80g 枸橼酸…………………………………0.325g 葡萄糖…………………………………2.05g 氯化钠…………………………………0.42g H2O ……………加至…………… 100.00ml
混匀溶解后,114.3℃高压灭菌,10min备用。阿氏液 即含有枸橼酸钠抗凝剂,又含有细胞生存的营养,所以它 即可做细胞的抗凝剂,又可做细胞的保存液。阿氏液和采 血量为1:1,一般在4℃下红细胞可保存2周其活性和特性 不变。
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脂溶剂,但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碳链越长,脂溶性越大。一种化合物在脂溶剂中的溶解度 与其在水中溶解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实验原理
各种非电解质溶液,只要单位面积中所含的 分子数相同,就具有相同的渗透压。电解质溶液, 如NaCl与葡萄糖分子数相等时,NaCl产生的渗透 压要大的多。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某非电解溶液与 某电解质溶液浓度之比,称为等渗系数。用i来表 示:
溶液、1mol/L葡萄糖水溶液、3mol/L甲醇、3mol/L 乙醇、3mol/L丙醇、1/8mol/L、1/9mol/L、 1/10mol/L、1/12mol/L、1/14mol/L葡萄糖水溶液、 1/12mol/L、1/13mol/L、1/14mol/L、1/16mol/L、 1/18mol/L、1/8mol/LNaCl溶液。
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 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 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 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 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溶血时间
1mol/L乙二醇
62
1mol/L丙三醇
92
1mol/L葡萄糖
180
2、脂溶性大小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1) 在编号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3mol/L甲醇、 3mol/L乙醇、3mol/L丙醇溶液。
(2) 先后分别用吸管滴加两滴血液,混匀。 (3) 观察溶血时间。 (4) 将实验结果记入以下所示表格中。
知识点
简单扩散的限制因素是物质的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性。 脂溶性:脂溶性越强,通过脂双层膜的速率越快(参下图)。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小,脂溶性高的分子才能快速 扩散。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质膜的通透性孔径不会大于0.5~ 1.0nm,能够扩散的最小分子是水分子。 物质的带电性: 为什么所有带电荷的分子(离子),不管它多小, 都不能自由 扩散?
细胞生物学 实验
武汉工业学院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录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实验五 • 实验六 • 实验七 • 实验八
细胞膜通透性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细胞凝集反应 肝细胞的分离 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DNA的细胞化学――Feulgen反应 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和观察 细胞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