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功率放大器
第6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Tr 1
vi
vBE v • 这样选择的主要考虑是消
除由静态工作点所带来的无 用功耗,从而提高放大器的
效率。
V BB
V CC
• 使用并联谐振回路作负载 具有选频和阻抗变换的作用
3、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
1、低频区: f 0.5f 低频区工作时,不考虑等效电路中的电抗分量与载流子 的渡越时间,分析方法同低频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一致, 方法成熟。
vO VC1M cosct Ic1MRP cosCt
i C I C ( 0 M ( ) 1 ( ) cC o t 2 ( s ) c 2 o C t ) s
iO IC1M cosct ICM1()cosCt
P D C T 1 c0 T C V C iC C d 2 t 10 2 V C iC C d (C t) V C I C CM 0 ()
半个周期
丙类(C类)
小于半个周期
丁类(D类) 管子应用在开关状态,半个周期 饱和导通,半个周期截止
导通 角 1800
900
<900
η cmax 50% 78.5%
三、高频功率放大器
1、功用:放大高频信号,并且以高效输出大功率为目的
2、输出功率范围很大,小到便携式发射机的毫瓦级,大到无线 电广播电台的几十千瓦,甚至兆瓦级。0.001~1000000
Tr 1
vi
vBE v CE
vi
L
Cv C
RL
转换为高频功率。
VBB、VCC为电源,常使得管 子处于C类工作状态。
V BB
V CC
负载: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对信号进行频率选择,同 时完成阻抗变换。
高频功率放大器

1 ( c ) g1 ( c ) 叫波形系数 0 ( c )
集电极效率: Po 1 Vcm I cm1 1 1 ( c ) 1 C g1 ( c ) P 2 VCC I C 0 2 0 ( c ) 2 定义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
Vcm VCC
第6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6.2.2 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
0, 1, 2, 3 1 / 0= 1(c ) g
0.5 0.4 2.0
0.3
0.2 0.1 0 -0.05
1 g 0 = 1 (c)
1.0
10
30
50
70
90
110 130 150 170
c /°
余弦脉冲分解系数与c的关系曲线
iC gc iC
饱和区
临界线 放大区
非线性谐振 功率放大器 的工作区域
过压区
欠压区
截止区
0
VBZ
(a)
B
0
(b)
C
理想化的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 (a)转移特性;(b)输出特性
第6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6.2.1 理想化特性曲线的原理
非线性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1)欠压工作状态:集电极最大点电流在临界线右方,交 流输出电压较低且变化较大;
B max Vbm VBB
i c只在 C 很低的时间通过,集电极耗散功率减小,集电
b (t )
极效率自然提高,而且 C min 越低,效率就越高。
ic max
0
VBZ
VBB
ic
2
B max
c (t )
ic max c
Vcm
B
高频功率放大器

ic
Rp
+ L u c1 -
u BE u b U BB U BB U bm cos t
-UBB
EC
由晶体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可以看出:
当 u BE U BZ , i c 0
ic
•
gC
ic
当 u BE U BZ , i c g c u BE U BZ 式 中 gc 为 :
2
动态特征曲线的画法:
画法一:
ic
•
A ubemax
在 静 态 特 征 曲 线 的 uce 轴 上 取 B 点 , 使 OB U o , 由 B 点 作 斜 率 为 g d 线 BA, 即 得 动 态 特 征 曲 线 。 的直
gd
EC
画法二:
O Uo ucmin Ucm
由外部方程可得:
B
•
uce
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一般要求同低频功放相同:
特点:
输出功率大 效率高
(1 )工 作 频 率 高 , 相 对 频 带 窄 (2 )采 用 选 频 网 络 作 为 负 载 回 路
(3)放大器一般工作在 C(丙)类工作状态,属于非线性电路
(4 )不 能 用 线 性 模 型 电 路 分 析 , 一 般 采 用 图 解 法 分 析 和 折 线 法
连接 Q、 A 两点 即得动态特性曲线 。
i i 高 频 功 放 的 工 作 状 态c: cmax •
ic
动态曲线:
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 ic
gC
U bm gd gc U c1 U uBE o E C U c 1 cos c ub 而 U c 1 I c 1 R P
高频功率放大器

iB
和
iC 均为余弦脉冲,用傅里叶级数展开为:
iB I B 0 I B1m cost I B 2 m cos 2t I B 3m cos 3t
iC I C 0 I C1m cost I C 2 m cos 2t I C 3 m cos 3t
1、直流功率
PD
由直流供电电源提供的功率 P E C I c 0 D 2、输出功率 P0 由电子器件送给谐振回路的基波信号产生的功率
1 1 1 U cm 2 P0 I c1mU cm I c1m Re 2 2 2 Re
3、集电极损耗功率消耗在集电结的功率
2
Pc PD P0
4、集电极效率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回路具有选频作用, 若调谐在基波频率上,则回路两端的电压可表 示为:
uC U cm cost I C1m Re cost uC E EC U cm cost
Re
为输出回路的有载谐振电阻
第三节
丙类高频放大器的分析
一、折线分析法 高频功率放大器属于大信号分析,和低频放大器一样,往往采用折线 法分析(图解法),其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如图2-5所示。
I c1m
i
c
co stdt
I c1m I c max 1 ( )
I cnm
1 2
i
c
cos ntdt
I cnm I c max n ( )
将电流分解系数制成曲线,可得图2-8。
1 ( ) g1 0 ( )
三、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和效率
静态工作点 Q :
当输入信号 ,即静态时, u i U bm cost 0
高频功率放大器

3.1 谐振功率放大器
(2)晶体管输出电流、电压波形
当基极输入一余弦高频信号ui=ubm cos( ωt)时,基极与发 射极之间的电压为
(3. 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谐振功率放大器
其波形如图3一3(a)所示,当ube的瞬时值大于晶体管的导通电 压UBZ时,晶体管导通,产生基极脉冲电流,由转移特性可 得集电极流过的电流或也为脉冲波形,如图3一3 (b)所示。将
下一页 返回
3.1 谐振功率放大器
2.工作原理 谐振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射结在UBB的作用下处于负偏压
状态,当无输入信号电压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集电极 电流ic = 0。当输入信号为ui=ubm cos( ωt)时,基极与发射极 之间的电压为ube =UBB +ubm cos(ω t )。为分析电路的工作波 形,先对晶体管的特性曲线进行折线化处理,处理后分析与 计算大大简化,但误差也大,所以实际电路工作时需要调整。
流电阻很小,也可近似认为短路。这样,脉冲形状的集电极
电流ic经谐振回路时,只有基波电流才产生电压降,因而LC 谐振回路两端输出不失真的高频信号电压uc。
(3. 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谐振功率放大器
式中Ucm=ReIc1m,为基波电压幅度,所以晶体管的输出电 压为
其波形如图3一3(c)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谐振功率放大器
(1)特性曲线的折线化 对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进行精确计算是十分困难的,为了
研究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管耗、效率,并指出一个 大概的变化规律,可采用近似估算的方法,即对特性曲线进 行折线化处理:忽略高频效应,晶体管按照低频特性分析;忽 略基区宽变效应,输出特性水平、平行且等间隔,如图3-2 (a) 所示;忽略管子结电容和载流子基区渡跃时间;忽略穿透电流, 截止区ICEO = 0。
高频功率放大器

(1)丙类倍频器工作原理分析
为尖顶余弦脉冲, 已知丙类放大器集电极电流 i c 为尖顶余弦脉冲,即:
i c = I CO + I C 1 cos ω t + I C 2 cos 2 ω t + ⋯ + I Cn cos n ω t + ⋯
如果集电极回路不是调谐于基波, 如果集电极回路不是调谐于基波,而是调谐于 n 次谐波那 么回路对基波和其它谐波的阻抗很小, 么回路对基波和其它谐波的阻抗很小,而对 n 次谐波的阻 抗则达到最大值,且呈电阻性。 抗则达到最大值,且呈电阻性。于是回路的输出电压和功 次谐波,故起到了倍频作用。 率就是 n 次谐波,故起到了倍频作用。
-UBB
EC
由晶体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可以看出: 由晶体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可以看出: 当 uBE < U BZ , i c = 0 当 uBE > UBZ , ic = gc (uBE − UBZ ) 式中 gc 为:
∴有
ic
•
gC
ic
∆ic 折线的斜率 g c = ∆ u BE
-UBB
u ce = 常数
= 90 o
θ < 90 o , U BB < U BZ 。 C 类:
6.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1
+ uS -
基本电路结构
+ ub C L
-UBB EC (a) 原理电路
ic + ub -UBB + uCE C Rp
+ L u c1 -
EC (b) 等效电路
除电源和偏置电路外, 除电源和偏置电路外 , 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c2 1 C C c1 1 L b1 i 2 c2 L b2
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自激振荡的可能性。
高效率放大器设计
效率优化
高效率放大器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减小能量损失和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常用的效率优化技术包括采用晶体管并联、开 关电源、和漏极效率更高的放大器结构等。
热管理
高效率放大器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良好的热 管理系统来确保放大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热管理系统可 以包括散热片、风扇、和液冷系统等。
大器、负反馈和源极跟随器等。
02
匹配网络设计
为了实现输入和输出阻抗的良好匹配,通常需要设计匹配网络。匹配网
络可以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等无源元件构成,通过调整元件值,使输入
或输稳定性考虑
在宽带放大器设计中,需要考虑放大器的稳定性。稳定性问题通常通过
添加适当的负反馈来解决,以减小放大器在宽频范围内的非线性失真和
04
06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 趋势与展望
新型器件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晶体管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晶 体管如GaN、SiC等在高频功率放大 器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高频率、 高效率、高功率等优点。
新型微波集成电路
微波集成电路是将多个器件集成在一 块衬底上,实现微波信号的放大、混 频、滤波等功能,具有小型化、高性 能、低成本等优势。
放大器的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
表示放大器在不同频率下的稳定性。
电源稳定性
表示放大器在不同电源电压下的稳定性。
温度稳定性
表示放大器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
负载稳定性
表示放大器在不同负载下的稳定性。
03
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技 术
匹配网络设计
输入匹配网络
用于实现信号源与高频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阻抗匹配,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减小 信号反射和能量损失。
第3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第41页/共81页
1.高频功放的负载特性 • 只改变负载电阻RL, 高频功放电流、 电压、 功率及效率η变化的特性。 • 图 3 ─ 18(b)是根据图3 ─ 18(a)而得到的功率、 效率曲线。
41
第42页/共81页
1
RL小
U
小
c
欠压状态
Uc
RL
2
RL
RLcr
Uce min
uces
临界状态
25
第26页/共81页
2. 高频功放的能量关系
• 在集电极电路中, 谐振回路得到的高频功率(高频一周的平
均功率)即输出功率P1为
P1
1 2
Ic1Uc
1 2
I
2
c1
RL
1 Uc2 2 RL
(3 ─ 22)
集电极电源供给的直流输入功率P0为
P0 Ic0Ec
(3─ 23)
直流输入功率与集电极输出高频功率之差就是集电极
可以得到:gcUbm ICM 1 cos
结果ic表达式又可写做:
ic
ICM
cost cos 1 cos
21
第22页/共81页
22
第23页/共81页
➢ 周期性集电极电流脉冲导通角为2θ;可以
分解成直流、基波(信号频率分量)和各次谐 波分量, 即
ic Ico Ic1 cost Icn cos nt
➢ 丙类γ>1.75 ,效率更高。
28
第29页/共81页
• 分解系数α1最大值为 0.536时, 导通角为 1200,此时输出功率 最大,在甲乙类状态, 效率66%太低不可用!
• 导通角在0~150,输出
功率太0,小 2 • 极若端 =情1,况效:率可达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理说明利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的功率放大器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
它是无线电发射机中的重要组成部件。
根据放大器电流导通角θ的范围可以分为甲类、乙类、丙类等不同类型的功率放大器。
电流导通角θ愈小放大器的效率η愈高。
如甲类功放的θ=180o ,效率η最高也只能达50%,而丙类功放的θ<90o ,效率η可达到80%。
甲类功率放大器适合作为中间级或输出功率较小的末级功率放大器。
丙类功率放大器通常作为末级功放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效率。
高频功率放大器按其工作频带的宽窄划分为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两种,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以具有选频滤波作用的选频电路作为输出回路,故又称为调谐功率放大器或谐振功率放大器;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路则是传输线变压器或其他宽带匹配电路,因此又称为非调谐功率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它将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换成为高频交流输出。
1.1高频功放的主要技术指标1.1.1 功率关系:功率放大器的作用原理是利用输入到基极的信号来控制集电极的直流电源所供给的直流功率O P ,使之一部分转变为交流信号功率1P 输出去,一部分功率以热能的形式消耗在集电极上,成为集电极耗散功率C P 。
根据能量守衡定理:1o C P P P =+直流功率: 输出交流功率:2211111222c c c c L L U P U I I R R =⋅== C U -----回路两端的基频电压 c1I ----- 基频电流 L R ----回路的负载阻抗。
1.1.2 放大器的集电极效率1101122c c o CC c U I P P U I ηξγ⋅===⋅ 其中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1c c L CC CCU I RU U ξ== 0o c CCP I U =⋅波形系数:1100()()c c I I αθγαθ==为通角 θ 的函数;θ 越小γ越大。
1.1.3 谐振功率放大器临界状态的计算临界状态下,若已知电源电压Ucc ,BB U 三极管的参数C g ,'U BB ,设电压利用系数为 ξ,集电极的导通角为θ。
求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其余参数,如功率和效率等。
1)首先要求得集电极电流脉冲的两个主要参量cmax i 和θ导通角θ:'cos BB BBbU U arc U θ+=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原则是在高效率下取得较大的输出功率。
在实际运用中,为兼顾高效率的输出功率和高效率,通常导通角为60~80度。
集电极电流脉冲幅值icmax :max (1cos )c c b i g U θ=-2)由θ 值,查表求得电流余弦脉冲的各谐波分量系数()0 αθ、()1 αθ、() γθ,并求得各个分量的实际值C0I 、 C1I 。
0max 01max ()C C c C I i I i αθαθ1=()=3)根据:221()1122c CC L LU U P R R ξ== 可求得最佳负载电阻:21()2CC LCRU R P ξ=1.2 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只在其他条件不变(CC U 、BB U 、U b 为一定),只变化放大器的负载电阻LR 而引起的放大器的电流、输出电压、功率、效率的变化特性。
1.2.1 c u 、c i 随负载变化的波形当负载电阻L R 由小至大变化时, 1.负载线的斜率由小变大。
2. 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欠压→过压→临界;3. 输出电压c u 逐渐增大。
4.输出电流c i 的波形由尖顶脉冲→凹顶脉冲1.2.2 功率及效率随负载(工作状态)变化的波形:① 欠压状态 在欠压区至临界点 的范围内,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c 随负载电阻RL 的增大而增大,而电流cmax i 、C1I 、 C0I 其基本不变,根据1112c c P U I =⋅ 0o c CC P I U =⋅ c 01P P P =- 1o P P η= 则电源功率O P 不变、输出功率1P 将增加,管耗将减少。
② 临界状态 负载线和b U 正好相交于临界线的拐点。
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 态时,输出功率大,管子损耗小,放大器的效率也就较大。
③ 过压状态 放大器的负载较大,在过压区,随着负载L R 的加大,C1I 要下降,因此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和效率也要减小1.3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偏置电路及耦合电路1.3.1直流馈电电路1. 集电极馈电电路根据直流电源连接方式不同,集电极电路又分为串联馈电和并联馈电两种, (1) 串馈电路 指直流电源CC V 、负载回路(匹配网络)、功率管三者首尾相接的一种直流馈电电路。
1C 、C L 为低通滤波电路,A 点为高频地电位,既阻止电源CC V 中的高频成分影响放大器的工作,又避免高频信号流入直流电源。
(2) 并馈电路 指直流电源CC V 、负载回路(匹配网络)、功率管三者为并联连接的一种馈电电路。
如图C L 为高频扼流圈,1C 为高频旁路电容,避免高频信号流入直流电源,2C 为高频输出耦合电容。
2. 基极馈电电路基极馈电电路也分串馈和并馈两种 1)基极偏置常采用自给偏置电路;------串馈 2)由负电源-U 分压供给基极偏置电压;------串馈 3)零偏压;------串馈图1-3-1 基极馈电形式1.3.2 输出回路和级间耦合回路1. 级间耦合网络对于中间级而言,最主要的是应该保证它的电压输出稳定,以供给下级功放稳定的激励电压,而效率则降为次要问题。
多级功放中间级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后级放大器的输入阻抗是变化的,是随激励电压的大小及管子本身的工作状态变化而变化的。
这个变化反映到前级回路,会使前级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
此时,若前级原来工作在欠压状态,则由于负载的变化,其输出电压将不稳定。
2. 输出匹配网络输出匹配网络常常是指设备中末级功放与天线或其他负载间的网络。
这种匹配网络有L 型、π型、T 型网络及耦合回路。
输出匹配网络的主要功能与要求是匹配、滤波、和高效率。
需要匹配的原因:当调谐功率放大器工作于最佳负载值时的功放的效率较高,输出功率较大。
在实际电路中,放大器所要求的最佳电阻需要通过匹配网络和终端负载(如天线等)相匹配。
匹配的原理:通过改变匹配回路的可调元件,将负载阻抗L R 转换成放大管所要求的最佳负载阻抗LCR R ,使管子送出的功率1P 能尽可能多的馈至负载。
L 型匹配网络具有电路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不足之处是电路的品质因数Q 值很低(通常Q<10),因此电路的滤波特性很差,所以在实际的发射机中常常用T 型或π型网络作匹配之用。
211LCRL R R Q=+ 22'1Q C C Q =+ L Q C R ω=⋅⋅21LCR L R Q R =+() 22'1Q L L Q =+ LLQ R ω⋅=2.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电路中参数简单计算依据设计技术指标要求,考虑高频放大器应具有的基本特性,可采用共射晶体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2.1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设计2.1.1放大器工作状态的确定因为要求获得的效率η>60%,放大器的工作状态采用临界状态,取θ=70°,所以谐振回路的最佳电阻为202)(P U U R CES CC -==551.25Ω集电极基波电流振幅12R P I m c =≈0.019A集电极电流最大值为)70(11 αmc cm I I ==0.019/0.436=43.578mA其直流分量为CO I =cm I *)70(0 α=43.578*0.253=11.025mA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为P D =Ucc*Ico =132.3mW集电极损耗功率为P = P D – P C =32.3mW转换效率为η= P C / P D =100/132.3=75.6%当本级增益ρA =13dB 即20倍放大倍数,晶体管的直流β=10时,有: 输入功率为P1=P0/AP=5mW基极余弦电流最大值为I BM = I CM /β ≈ 4.36Ma基极基波电流振幅)70(11 α⨯=BM M B I I =4.36⨯0.436=1.9mA所以输出电压的振幅为U BM =2 P 1/ I B1M ≈5.3V2.1.2谐振回路和耦合回路参数计算丙类功放输入、输出回路均为高频变压器耦合方式,其中基极体电阻R bb <25Ω, 则输入阻抗436.0)70cos 1(25)()cos 1(11⨯-Ω=⨯-=θαθbb R Z ≈87.1Ω 则输出变压器线圈匝数比为13R R N N L=≈6.4 在这里,我们假设取N3=13和N1=2,若取集电极并联谐振回路的电容为C=100pF ,则20)21(1f C L π⨯=≈7.036μH采用Φ10mm×Φ6mm×5mm 磁环来绕制输出变压器,因为有322210)()()(4-⨯⨯⨯=N l A L cmcm μπ其中 μ=100H/m , A=210m m , l =25mm, L =7.036μH 所以计算得N 2=72.2甲类功率放大器的设计2.2.1电路性能参数计算甲类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等于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输入功率,即:P H = P 1 =5mW输出负载等于丙类功放输入阻抗,即R H =1Z =87.1Ω设甲类功率放大器为电路的激励级电路,变压器效率b η取0.8,则集电极输出功率P C =b Hp η≈6.25mW若取放大器的静态电流I CC = I CM =5mA ,则集电极电压振幅U CM =2 P C / I CM =2.5V最佳负载电阻为CCMH P U R 22==0.5kΩ则射极直流负反馈电阻cqCESCM CC E I U U U R --=1≈1780Ω (cq I ≈I CM )则输出变压器线圈匝数比21R R N N bH η=≈2 本级功放采用3DG12晶体管,取β=30 ρA =13dB 即20倍放大倍数 则输入功率P i = P 0 /ρA =0.3125mW放大器输入阻抗R i = R bb +β*R3=25Ω+30R3若取交流负反馈电阻R3=10Ω,则Ri=335Ω 所以本级输入电压i i im P R U 2=≈0.46V2.2.2静态工作点计算综上可知U i =0时,晶体管射极电位U EQ = I CQ ×R E1 = 8.9VU BQ =9.5V I BQ = I CQ /β=0.17mA若基极偏置电流I 1 =5 I BQ ,则R 2 = U BQ /5 I BQ ≈11.2kΩ 所以,有21R U U U R boboCC ⨯-=≈2.95Kω(1)设置静态工作点由于放大器是工作在小信号放大状态,放大器工作电流I CQ 一般0.8—2mA 之间选取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