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个统计总体( D )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 、2000名学生B 、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 、每一名学生D 、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C )。
A 、工业普查B 、工业设备调查C 、职工调查D 、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
A 、调查时间B 、调查期限C 、标准时间D 、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B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 )A 、简单算术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加权调和平均法D 、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A 、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 、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B )。
A 、平均指标B 、强度相对指标C 、总量指标D 、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 、相对数时间序列B 、时期数列C 、间断时点数列D 、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B )。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一、判断题1.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统计研究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四个阶段。
()3.统计数据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4.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5.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6.如果数据呈左偏分布,则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关系为:均值<中位数<众数。
()7.通过散点图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8.所有可能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
()9.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可分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变动四种。
()10.狭义的统计指数是用来说明那些不能直接加总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1.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
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A 100所中学B 20个城市C 全国的高中生D 100所中学的高中生2.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5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
这一数据属于()。
A 分类数据B 顺序数据C 截面数据D 时间序列数据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以下。
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7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A 24B 25C 26D 274.两组数据相比较( )。
A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B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就小C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D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5.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
A 产量指数B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C 生产工时指数D 销售量指数 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
A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B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C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D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加1(或100%)7.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
统计学期末试卷及其参考答案

统计学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英文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在企事业单位中直接影响统计报表工作数字资料真实可靠的因素是:()A、高质量的原始记录工作B、建立统计台帐C、完善企业内部报表D、各种经济核算协调一致2、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调查几个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统计机关在拥有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各大城市的超市进行的零售价格水平系统调查。
这些都是:()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3、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全国人口普查是()A、一次性调查和非全面调查B、经常性调查和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和全面调查D、经常性调查和全面调查4、在不重复抽样中,抽样单位数从5%增加到25%,抽样平均误差()。
A、增加39.7%B、增加约3/5C、减少约3/5D、没有什么变化5、计算向上累计次数及比率时,各累计数的意义是各组()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C、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D、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6、2004年某集团公司A分公司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B分公司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800元,2005年各分公司的工资水平不变,但A分公司的工人人数增加30%,B分公司的工人人数增加15%,则2005年两分公司工人总平均工资比2004年()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能做结论7、(甲)某高校新生1000人,从理科中随机抽取60人,文科中随机抽取40人,进行英语水平测试;(乙)从麦地总垅长中每3000市尺测竿落点处前后5尺长垅的产量进行实割实测;(丙)为研究城市青年业余时间活动情况,某城市每第10个居委会被抽取,并询问住在那里所有从16岁到30岁的青年人。
上述哪项属于类型抽样?()A、甲B、乙C、乙、丙D、甲、乙、丙8、工人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 c=50+70x,这意味着()A、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150元。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C)A、全部设备B、每台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D、全部工业企业2、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30~40,第二组为40~50,第三组为50~60,第四组为60~70,第五组为7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A、4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50在第二组70在第五组C、60在第四组,70在第五组D、70在第四组,40在第二组3、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准应当用(B)A、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B、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C、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D、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4、某商店在钉子男式皮鞋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售皮鞋的平均尺寸,则应计算(A)A、众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5、已经4个水果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量要计算4个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B)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6、由下数列可知下列判断(C)A、Me<30B、Me>30C、M0 <MeD、M0>Me7、以1949年ae为最初水平,2008年aA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须开(C)A、57次方B、58次方C、59次方D、60次方8、某地2000—2006年各年中统计的产量如下该地区2001—2005年的年平均产量为(B)A、(23/2+23+24+25+25+26/2)/5=24。
3万件B、(23+24+25+25+26)/5=24。
6万件C、(23/2+24+25+25+26/2)/5=19。
7万件D、(23/2+23+24*25+25+26/2)/6=20。
25万件9、某企业甲产品的单位成本是逐年下降的,已知从2000年至2005年间总得降低了40%则平均每年降低速度为(C)A、40%/5=8%B、√40%=83.3%C、100%-√100%-40%=9.7%D、(100%-40%)/5=12%10、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A)A、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B、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水平C、推算的各期定级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级发展速度D、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11、某农贸市场猪肉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4%,3月份比2月份下降2。
统计学基础试卷及答案10套

一、单选题。(20分)
1.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B、机器台数C、工业总产值D、车间数
2.变量是( )
A、可变的质量指标B、可变的数量指标和标志
C、可变的品质标志D、可变的数量标志
3.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
乙
丙
0.30
0.32
0.36
75.0
40.0
45.0
37.5
80.0
45.0
试计算比较该地区哪个农贸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
2、某管理局所属两个企业元月份产值及每日在册工人数资料如下:
企业
总产值(万元)
每日在册工人数
1–15日
16–21日
22–31日
甲
乙
31.5
35.2
230
232
212
214
三、简答题(20分)
1.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二者有何关系?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有什么不同?
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是什么?
4.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是什么?
四、能力训练(50分)
1.某地甲乙两个农贸市场三种主要蔬菜价格及销售额资料如表:
品 种
价 格
(元/千克)
销售额(万元)
甲市场
乙市场
甲
A中间位置B次数最高C变量值最大D最终位置
10、在回归直线y=a+bx中,b表示()
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最为恰当的一项。
每题1分,共20分)。
1、以下关于参数和统计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参数是随机变量B、样本统计量都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量C、对一个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时,统计量的表达式是唯一的D、样本统计量是随机变量2、2009年6月新浪网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中,把调查问卷刊登在网站上,然后由感兴趣的网民自行填写。
在回答问题的人员中有47.5%的人认为高考会改变个人一生的命运。
对于此项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简单随机抽样B、这是方便抽样C、这是雪球抽样D、这是全面调查3、根据第2题中的调查,有媒体得出结论认为“全国居民中有47.5%的人认为高考会改变个人一生的命运”。
这一结论()。
A、完全正确B、不准确,因为没有给出置信区间C、不准确,因为样本缺乏对目标总体的代表性D、不准确,因为不知道调查的样本量,只有样本量足够大才可靠4、一名研究人员希望用图形说明5月份以来我国每天新增甲型流感确诊病例数的变化趋势,你认为适合的图形是()。
A、饼图B、箱线图C、线图D、茎叶图5、在第4题中,如果要描述5月份以来我国每天新增甲型流感确诊病例数的统计分布情况,则最不适当的图形是()。
A、直方图B、散点图C、箱线图D、茎叶图6、和开放式问题相比,封闭式问题的特点是()。
A、问题的答案将会被严格保密B、所有可能的答案都被列在问卷上C、不属于目标总体的人员不得填写问卷D、调查结果不利于计算机处理7、在抽样调查中以下哪一项会造成非抽样误差?()。
A、数据录入错误B、被调查者拒答C、调查员编造数据D、以上都对8、在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有限总体校正系数的使用()。
A.增大了样本均值的标准误B.不会影响样本均值的标准误C .缩小了样本均值的标准误D .缩小了样本标准差9、调查了一个企业10名员工上个月的缺勤天数,有3人缺勤0天,2人缺勤2天,4人缺勤3天,1人缺勤4天。
则缺勤天数的( )A.中位数为2 B 中位数为2.5 C 中位数为4 D 众数为410、2009年6月19日,国务院决定在境内股市实施国有股转持,股改新老划断后,凡在境内首发上市的公司须按首发时实际发行股份数的10%将部分国有股转社保基金持有。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B 11p qC 01p qD 10p q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B 中位数C 众数D 四分位数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B 城市较大C 城市和乡村一样D 不能比较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B 4%C 5%D 无法计算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B 上涨11.1%C 下跌11.1%D 下跌10.0%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
A 环比发展速度B 年距发展速度C 定基发展速度D 平均发展速度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 )为主体。
A 抽样调查B 普查C 统计报表D 重点调查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则可采用( )。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 、2000名学生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B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C )。
A、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B )。
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C、标准时间D、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B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B )。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相对数时间序列B、时期数列C、间断时点数列D、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卷共四大题,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30 分)1. 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A 身高B 体重C 人数D 利润2. 某班主任想了解本班学生月生活费支出的内容,用抽签形式抽取本班10 名同学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 典型调查B 抽样调查C 统计报表制度D 重点调查3.2009 年某市生产总值7450.2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 ,达到自1996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则()A 生产总值7450.27 亿元是数量指标,增长速度13.6% 是质量指标B 生产总值7450.27 亿元是质量指标,增长速度13.6% 是数量指标C 两者都是数量指标D 两者都是质量指标4.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生产成本比上年下降10% ,实际比上年降低15% ,则单位生产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数为:()A (1+15% )/(1+10% )B (1-15% )/(1-10% )C (1+15% )/(1-10% )D 15% / 10%5.某班同学进行的《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中,平均分是78 分,标准差是10 分,中位数是80 分,则该班同学本门课程成绩分布形状是()A 对称B 右偏C 左偏D 无法确定6.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哪一种属于一次性调查()A 商品库存量B 商品购进额C 商品销售量D 商品销售额7.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钢产量是()A 算术平均数B 比例相对数C 比较相对数D 强度相对数8.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 年11 月1 日0 点,11 月1 日调查员在各家调查时,得知李家10 月31 日23 点40 分生了一个小孩,过了半小时王家也生了一个小孩,则这两个小孩应该如何登记?()A 两家小孩均应登记B 王家的小孩应登记,李家小孩不应登记C 两家小孩均不应登记D 王家小孩不应登记,李家小孩应登记9.标准差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A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B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C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D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10..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A 为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B 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C 为了应用概率论D 根据样本指标的数值来推断总体指标的数值11..统计总体的具体特征表现为()A 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B 同质性客观性大量性C 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D 大量性具体性差异性12..中网公司 3 月份完成的货运量为48000 吨。
这里的吨是()单位。
A 自然单位B 标准实物单位C 复合单位D 度量衡单位13..统计整理中,最关键的工作是()A 审核原始资料B 资料汇总C 统计分组D 编制统计表和统计图14..某市对该市所有医院进行调查,其中儿童医院调查结果为:共有医生、护士620 人,其中医生300 人,护士320 人;病床数530 张,医疗设备价值4200 万元。
上述数值中总量指标有()。
A 1 个B 3 个C 5 个D 0 个15..某车间7 月份在生产老产品的同时,新产品首次小批量投产,出现了 4件废品,全车间的废品率为 1.3% 。
8 月份新产品大批量投产,全部制品10000件,其中废品12 件,则8 月份产品质量()A 提高B 下降C 不变D 无法确定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20 分)1. 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2. 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3. 众数受极大值的影响比极小值要大些。
()4. 在时间数列中,基期和报告期、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是相对的。
()5. 数量标志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而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6.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
()7.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8. 数值平均数属于静态平均数,而位置平均数属于动态平均数。
()9. 某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为15.2 :53 :31.8 ,这属于结构相对指标。
()10. 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只能通过调整总体方差的大小来控制抽样误差的大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题10 分,共计30 分)1. 请解释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简述统计三种含义之间的联系。
2. 平均指标是统计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它有什么作用?3. 编制动态数列的目的在于通过数列中各项指标值的对比,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性,那么什么是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应该遵守哪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计20 分)(说明: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 某企业历年来的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年份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工业总产值(万元)1230 1364 1488 1690 1826试计算该企业几年来的逐期和累计增长量,环比和定基发展速度,年平均增长量。
2. 某厂400 名职工工资资料如下:按月工资(元)职工人数(人)1250 601750 1002250 1402750 603250 40合计400要求:(1)计算该厂职工的平均工资。
(2)计算该厂职工工资的加权平均差。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30 分)1.C 2.B 3.A 4.B 5.C6.A 7.D 8.D 9.B10.D11.A12.D 13.C14.B15.D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20 分)1-5 :√√×√√6-10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题10 分,共计30 分)1.请解释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简述统计三种含义之间的联系。
答案要点:(1)统计工作是人们的统计实践,是主观反映客观的认识过程;(2 分);(2))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结果,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2 分)(3)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统计学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2 分)(4))统计的三个含义并不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而是有联系的(2 分)。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
(2 分)2.平均指标是统计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它有什么作用?答案要点:(1)利用平均指标可以概括说明总体的一般水平;(2 分)(2))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对同一现象在不同空间进行比较分析;(2 分)(3))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分析;(2 分)(4))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2 分)(5))利用平均指标可以进行数量上的估算。
(2 分)3. 编制动态数列的目的在于通过数列中各项指标值的对比,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性,那么什么是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应该遵守哪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答案要点:将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就是动态数列,也叫时间数列;(2 分)编制原则:(1 )时间方面的可比性;(2 分)(2)空间的可比性;(2 分)(3 )指标口径的可比性;(2 分)(4)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方面的可比性。
(2 分)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各10 分,共计20 分)(说明: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解:2008 2009 2010 2011 2012总产值(万元)1230 1364 1488 1690 1826逐期增长量(万元)—134 124 202 136年平均增长量 =累计增长量 /(数列项数— 1)=596/4=149 (万元)3. 解:(1)1f 12f 2 f 2... nf n 1250 f 1 60 (1750)f n100602250140 100140602750 40603250402150(2 )f A.D1250 f2150 60 1750 2150 100 2250 2150 140 140 2750 2150 60 3250 2150 4060 100 60 40360累计增长量(万元) — 134258460596 环比发展速度( %) —110.89109.09113.58108.05 定基发展速度( %)100110.89120.98137.40148.46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