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天生的诗人_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李白的故事初中作文600字

李白的故事初中作文600字

李白的故事初中作文600字一代诗仙——李白,在我心中,你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人,你是一个不攀权附贵的人,你是一个永远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李白的故事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李白的故事作文1他有横绝千古的艺术才华,他有潇洒放达的绝代风流,他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他就是——李白。

他嗜酒如命,留下“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之笔,更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千古名句。

他乐观阔达,高度自信。

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他挥笔大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行路难》被后人传颂。

他傲视权贵,高吟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甩袖长扬。

他热情豪放,洒脱不羁。

他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黄河“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写长江“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副激情在他的胸中澎湃激荡,一旦奔涌而出,便组成流光溢彩的佳句。

他爱月,便有了赏月情怀,更留下了许多有月的千古名篇。

从幼时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爱月,将月当作自己的良友与知音真诚交流。

李白就是这样的诗人,他崇尚浪漫自由,他的一生,既有远大理想,又非常执着于梦想,被千古名人骚客所津津乐道,他也成了妇孺皆知的诗人。

李白,不仅是他的诗,更是他的个性,让我们陶醉,让我们倾倒。

他是历史上的一颗最闪亮的明星。

李白的故事作文2在我的心中,有一个长长的影子,纵跨上下千余年,青衫长袖。

持剑把酒,他,是李白。

山角下,小溪旁。

儿时贪玩的你巧遇一个老奶奶,而这老奶奶在磨石上磨一根铁杵的行为让你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在我眼里的李白,勤奋刻苦,学业有成。

寒风萧萧,皇宫一片金碧辉煌。

你独自站在皇门之外,想数月之前,天子呼来不上船,醉酒之时,高力士为你脱靴。

想奉命之时,你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羔人。

”;想鼎盛之际,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使皇城上下万千痴迷。

诗人小故事

诗人小故事

诗人小故事
以下是几个诗人小故事:
1. 威廉·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英国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

他年轻时家庭贫困,但他的天赋和努力让他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作家。

他的诗歌和戏剧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欣赏,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2. 埃德文·阿什福德:埃德文·阿什福德是一位美国的盲人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他天生视力障碍,但并没有阻碍他成为一位成功的诗人。

他在晚年时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

3.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是一位英国湖畔派诗人,他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冒险。

他曾经和斯蒂文森一起漫步在湖畔,探讨着诗歌和自然。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4. 约翰·济慈:约翰·济慈是一位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和爱的探索。

他曾经和达尔文一起研究自然,他的作品深受当时文学界的喜爱和欣赏。

但是他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年仅 30 岁,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铭刻在文学史上。

诗意名人的故事

诗意名人的故事

诗意名人的故事(这是一个采用故事叙述方式来描述诗意名人的文章)天空晴朗,阳光洒满大地。

在这个美好的春天,一个名叫李白的年轻人站在岸边,注视着远处的江水。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诗意人生的向往。

李白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但自小就对诗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他喜欢追求自由与激情,擅长挥洒文字,抒发内心的情感。

他对诗意人生的追求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年少时,李白追随着另一个诗意名人的脚步,他的名字叫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个爱国者。

他热爱祖国,无比忧心地看到祖国受到外敌的侵略。

在他的诗歌中,深深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忧虑。

李白读着屈原的诗作,被他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所吸引。

他决心要像屈原一样,通过诗歌来传达自己的人生哲学和情感体验。

李白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之路。

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索以及对爱情的渴望。

他用雄浑的笔墨写下了《将进酒》中的豪情壮志,用细腻的描写描绘了《静夜思》中的深情思念。

在他的诗作中,李白经常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他的诗意触动着人们的心灵,让读者在浮躁的都市中感受到宁静与美好。

然而,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李白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痛苦。

在人生的低谷时刻,他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和对命运的追问。

他的《月下独酌》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诗表达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坚强。

在追求诗意人生的过程中,李白结识了另外一位名人,他叫杜甫。

杜甫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以他的诗歌才华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赏和尊敬。

杜甫的诗作中展现了对社会动荡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李白和杜甫成为了好友,他们经常互相交流创作心得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们共同探讨着诗歌的奥妙和作为诗人的责任。

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影响,共同追求诗意人生的境界。

诗意名人的故事也并非都是光芒万丈。

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是一个常人中的诗意名人。

他早年经历了家族的贫困和世事的艰辛,但他从未放弃对诗词的热爱。

锤炼自己,必有所成 名人事例

锤炼自己,必有所成 名人事例

锤炼自己,必有所成一、概述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成长的道路上,锤炼自己是一种必经的修炼。

只有经历过挫折和磨砺,我们才能不断成长,最终取得成功。

本文就将通过名人事例,探讨锤炼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取得成就的可能性。

二、李白的故事1.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流传千古,被誉为“诗仙”。

2. 李白少年时父母双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曾因遭遇挫折而削发为僧。

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击倒,反而通过不断的锤炼自己,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3. 李白的诗歌多以豪放、奔放著称,但实际上,他对自己的诗歌要求格外严格,经常反复润色,力求完美。

4. 由于对自己的不懈追求和锤炼,李白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留下了不朽的文学作品,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三、贝多芬的经历1. 贝多芬,是古典音乐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乐曲被誉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2. 贝多芬从小就在音乐方面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但他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早年他的父亲就因酗酒成瘾而家境贫寒。

母亲早逝后,他被迫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3. 尽管面对种种困难,贝多芬却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

他努力学习,不断克服自己的局限,最终成为了一代音乐宗师。

4. 贝多芬的作品富有激情和能量,这与他不断锤炼自己,追求音乐的完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现实生活中的启示1.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成功人士,他们都曾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

但正是通过不断锤炼自己,他们才能成为今天的模范和楷模。

2. 企业家马云,他曾多次遭遇失败并受到质疑,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且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创办了阿里巴巴这一全球知名企业。

3. 又科技巨头乔布斯,他也曾遭受过无数的打击,但他从未放弃对技术和产品的追求。

通过自我锤炼,乔布斯成为了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并开创了全球手机市场的新纪元。

五、结语通过以上名人事例,我们不难发现,锤炼自己的重要性。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遭遇种种挫折和困难。

但只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勇敢面对挑战,努力不懈地锤炼自己,必定能够战胜一切,取得成就。

古代诗人的故事(15个名人励志故事100字左右)

古代诗人的故事(15个名人励志故事100字左右)

古代诗人的故事(15个名人励志故事100字左右)查看全部今天小柳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5个名人励志故事100字左右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古代诗人的故事。

无论认识沧桑,社会兴衰,励志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诗行,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

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小柳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5个名人励志故事100字左右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1、古代诗人励志故事无论认识沧桑,社会兴衰,励志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诗行,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3、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4、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5、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6、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

7、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

8、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9、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

10、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11、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

12、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

13、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

14、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

15、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16、古代诗人励志故事2:杜甫曾经以卖药维持生计杜甫在35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我是刘禹锡作文

我是刘禹锡作文

我是刘禹锡作文我是刘禹锡作文篇一必须得承认,现代生活存在很多压力。

这从许多老气横秋的年轻人脸上便可以发现。

是不是现代人的抗压能力降低了呢?然而,其实,压力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实在没必要那么在意。

纵观社会,在长长的历史长河里,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哪怕遭受厄运,却依然笑看风云,活出自己的味道。

这样的例子数不枚举,比如被后人称为“诗豪”的刘禹锡。

他曾经被流放到偏远的“巴山楚水凄凉地”23年,可回归到京城时还依然乐观。

作为一位少年成名的人物,在遭逢如此打击下,还能如此豁达,是很不容易的。

刘禹锡21岁就进士及第,一直到他33岁那年,他可以说是过的顺风顺水。

如果生命就此定格,他的一生可谓一帆风顺了。

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让他的人生从此彻底改变。

作为一位有理想和抱负的时代好青年,刘禹锡坚定的站在了改革队伍那一边。

代价就是被贬到了遥远的朗州做司马。

十年后,刘禹锡与柳宗元一起奉诏还京。

即使这样,他依然心情平和,也许是为了庆祝,他为此还赋诗一首。

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意思是这么多桃树,都是我走后才种的。

但谁能想到呢?就是两句话,刘禹锡再一次被贬走了13年。

已经56岁的刘禹锡并没有变得悲观,而是越苦越开心。

当他在和州做通判时,知县对空降至此的刘禹锡很不喜欢,所以安排他去郊区住了。

换别人肯定一百个不愿意。

但刘禹锡一看郊外美丽的风景,便朗声念到:“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

”知县一看这架势,心想既然你这么满意,那我把你的房子面积缩小一半,从城南移到城北去吧!可他没料到,刘禹锡竟看着风景,挥笔写下:“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这次可真气坏了,小人阴暗的心理蠢蠢欲动,他让刘禹锡从城北迁到破烂不堪的陋室,只有一间茅草屋。

可是那又如何呢?这次,刘禹锡摊开宣纸,就此,一篇千古名文《陋室铭》诞生了。

哪怕被小人占了便宜,刘禹锡依然展现出了他乐观的一面。

透过现象看本质,仅仅是乐观使他无视生活中的不堪吗?是,却又不是。

少年天才白居易的故事(五篇模版)

少年天才白居易的故事(五篇模版)

少年天才白居易的故事(五篇模版)第一篇:少年天才白居易的故事少年天才白居易的故事人物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

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

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人物故事唐朝有个写诗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

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

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

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好哇,好!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难事!快请进!快请进!”看到写诗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兴的与他谈起作诗来,不知不觉的就谈到了天黑!这一年白居易才16岁。

从此这个会写诗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长安城传开了。

第二篇:19少年白居易19*少年白居易教学目标1.认读“阁、缭、崇”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宁静致远的名人事例

宁静致远的名人事例

宁静致远的名人事例
宁静致远的名人事例有很多,以下列举几个:
1.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生都在追求宁静致远。

他自称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说明了他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追求卓越的决心。

他经常在山水间游走,品尝自然之美,从而得到宁静致远的启示。

2. 鲁迅: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影响深远。

鲁迅生活简朴,不关注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

他深深相信,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做出有价值的事情。

3.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提倡的“中庸之道”强调“宁静致远”,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追求卓越的目标。

他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才能做到宁静致远。

4. 李清照: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歌富有情感和人生哲理。

她的词歌中经常出现关于宁静致远的主题。

5. 陈景润: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对数学的贡献和对教育的推动,在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有广泛的影响。

陈景润在教育界的追求也反映了宁静致远的理念。

6. 诸葛亮:诸葛亮在南阳躬耕数载,怀才于身,静候明主。

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甘于寂寞和暂时的无名,最终助玄德成就鼎立大业。

这也体现了宁静致远的精神。

以上名人事例都表现出了宁静致远的精神,他们通过内心的平
静和安宁来追求卓越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天生的诗人1957年9月,上海金山公园,满园桂花,香风成阵。

可“唯美诗人”邵洵美无心欣赏金秋美景,他正为一餐饭钱发愁。

让他愁容满面的,是陆小曼的生日。

陆小曼和徐志摩都是邵洵美的好友,那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在一片反对声浪中,邵洵美却毫不迟疑地站出来支持这对璧人。

他还专门作了一幅画作为贺礼,画中一壶一杯,外加一行题字:“一个茶壶,一个茶杯,一个志摩,一个小曼。

”最终,他一咬牙,将自己珍藏的一枚祖传印章转让,换了区区十元。

这枚吴昌硕为他祖父篆刻的“姚江邵氏图书收藏之章”,是他最后的传家宝。

1邵洵美生于豪富之家,祖父邵友濂是清廷一品大员,外祖父盛宣怀是清末首富。

19岁那年,邵洵美进入剑桥大学读书,原本学习政治经济学,因喜爱文学,转而研读英国文学。

在剑桥求学期间,邵洵美和徐志摩成了“双胞胎般的挚友”,两人都喜着一袭长衫,风流倜傥,儒雅潇洒,但邵洵美似乎比戴眼镜的徐志摩更漂亮些。

金粉世家的公子哥自然少不了颓废享乐气,邵洵美迷恋上萨福、史文朋等唯美先驱。

他自己也说:“人总是半人半兽,一方面被美来迷醉,一方面又会被丑来牵缠。

”游学欧洲期间,他奉萨福为女神,甚至仿萨福诗格,把中国诗写成希腊文,他还凭想象写出诗剧《莎茀》。

混乱纷争的时代,邵洵美仍一味吟风颂月,追求唯美。

在他眼中,艺术是自由、是奢侈、是繁荣,是灵魂在欢乐中的跃动。

他写诗,要写在没格子的白纸上,字迹秀丽,行列清晰,匀称洁净,甚至可直接付印。

他的英式诗风,诗句唯美,色彩斑斓。

他以情欲的双眸观照宇宙,将女性的古雅美让位于女性的诱惑力,在罪恶中求安慰,将颓废唯美的诗风,表现得淋漓尽致。

徐志摩最欣赏他的《春》:“啊,这时的花香总带着肉气,不说话的雨丝也含着淫意;沐浴恨见自己的罪的肌肤,啊,身上的绯红怎能擦掉去?”陈梦家的一句点评最精彩:“洵美的诗是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气,艳丽如一个应该赞美的艳丽的女人(她有女人十全的美),只是那绻绵是十分可爱的。

”邵洵美因此被冠以“唯美主义诗人”的称号。

但邵洵美对自己的诗作成就不太在意,只是享受读诗和作诗的乐趣:“写成一首诗,只要老婆说好,已是十分快乐;假使朋友再称赞几句,便是意外的收获;千古留名,万人争诵,那种故事,我是当作神话看的。

”2邵洵美向往法国的文学沙龙,他特意将书房布置成“花厅”(邵洵美对沙龙的雅称),供朋友们聚会。

他还发文呼吁:“但愿我国诸交际领袖,把麻将扑克的约会,易为文学的谈话,则真正的文艺复兴,不难实现也。

”他决定“以身试法”,培养“附庸风雅”的风尚,自己做起“花厅先生”。

当时,中国这样的“文艺客厅”少得可怜,有名气的仅上海曾朴的“真善美”书店,北平林徽因家中的“太太客厅”。

邵洵美的“花厅”是诗人、小说家、画家聚会的场所。

画家鲁少飞曾戏谑地画了一幅《文艺茶话图》,好比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坛的集体照,上海大部分文人都在其中,他配的文字这样描述:大概不是南京的文艺俱乐部吧,墙上挂的世界作家肖像,不是罗曼·罗兰,而是文坛上时髦的高尔基同志和袁中郎先生。

茶话席上,坐在主人地位的是著名的“孟尝君”邵洵美先生,左面似乎是茅盾,右面毫无疑问是郁达夫。

林语堂口衔雪茄烟,介在《论语》大家老舍和达夫之间。

张资平似乎永远是三角恋爱小说家,你看他,左面是冰心女士,右面是白薇小姐。

洪深教授一本正经,也许是在想电影剧本。

傅东华昏昏欲睡,又好像在偷听什么。

也许是的,你看,后面鲁迅和巴金不是在讨论文化生活出版计划吗?知堂老人道貌岸然,一旁坐着的郑振铎也似乎搭起架子,假充正经。

沈从文回过头来,专等拍照。

第三种人杜衡、张天翼和鲁彦成了酒友,大喝五加皮。

最右面,捧着茶杯的是施蛰存,隔座的背影,大概是凌淑华女士。

立着的是现代主义徐霞村、穆时英、刘呐鸥三位大师。

手不离书的叶灵凤似乎在挽留高明,满面怒气的高老师,也许是看见鲁迅在座,要拂袖而去吧。

最上面推门进来的是田大哥,口里好像在说,对不起,有点不得已的原因,我来迟了!露着半面像的是神秘的丁玲女士。

这样的“花厅”雅集,身材高大、面色白润、鼻梁高挺的邵洵美,总是保持着一种从容不迫的神情,有如激流边上的浮萍。

他好客、亲切、随和、健谈,让人一见如故。

这大概可算是中国文坛最好最美的时光吧。

也许,自有文学以来,中国文坛从没有过这样的时光,即便著名的兰亭雅集和李白笔下的“春夜宴桃李园”,也难以媲美。

在很多人眼里,邵洵美是个十足的书呆子:重友情,轻金钱,物质财富在他眼中微不足道,为接济朋友,甚至是不相识的文人,他也慷慨解囊。

胡也频遇难后,沈从文要陪丁玲带着新生的婴儿,回湖南老家避难,可身无分文,邵洵美得知后,立即送了一千元给丁玲,并声明不需要还。

为此,他也得了“文坛孟尝君”的雅誉。

3略带忧郁的男人,似乎更能激发女人的爱,何况邵洵美宽容善良、幽默风趣、俊俏优雅、见识广博,又有中性阴柔的诗人气质。

但邵洵美不是喜欢猎艳的花花公子,他钟爱的生活是,有艺术修养,精神生活丰富,物质生活健康。

他在《时代》画报上发表了《对1931年男子的话》:我希望一九三一年的人,每一个男性同类都和我一样做:假使我物质上不发生困难,我要在每天早晨上工,每天黄昏散工以外练习踢毽子,我要学会去玩丝竹管弦里面无论某一种乐器!我要每天洗一个澡,每星期看一二次影戏,跳一二次舞!我要订一份《小说月报》、一份《新月》月刊、一份《东方》杂志,《时代》画报是每期会送给我的,所以不必订了。

在邵洵美心中,他喜爱的理想异性是有艺术修养的新时代女性:你们不应当再以柔弱为绻绵,应当存为强壮荣耀的观念。

假使你已经是一个新女子,那么你应当更彻底去做一个现代女性的模范,要是光会换上旗袍,认识些男朋友,看看影戏跳跳舞,那你仍不过是个玩具,仍不过是个穿上了时髦衣衫的泥娃娃。

1935年,美国《纽约客》杂志社通讯记者埃米莉·哈恩来到上海,她为写一本有关宋氏三姐妹的书,不远万里到上海搜集素材。

接风宴会上,她一见邵洵美,立刻被他的容貌和气质打动,再见便倾心于这位面白鼻高的希腊式美男子。

几度相会下来,他那一口纯正的英语,一首首精美的英文诗作,令她倾倒。

女性的爱慕之情,总是伴随了些许崇拜之心、敬佩之意的。

邵洵美对埃米莉的爱,来得热烈又猝不及防。

他陪伴她探访金陵,登临黄山,泛舟西湖……还给她取了个好听的中文名字“项美丽”。

这段爱情持续了五年。

他们的爱情不只是风花雪月,他们合作翻译了沈从文的《边城》,合办了抗日杂志——中英文版的《自由谭》。

由于《自由谭》宣传抗日,项美丽受到日本人的警告,发行七期后,被迫停刊。

虽然,这段生活在项美丽近百岁的人生中,只是小插曲,却美丽妖娆、动人心魂。

耄耋之年,她还说,她只爱过两个男人,一个成了她厮守终生的丈夫,一个就是中国人邵洵美。

4开书店、出刊物,于邵洵美是娱人悦己的梦想。

回国后,他创办了《狮吼》月刊,开其出版事业先声。

随后,他又用祖上遗产在上海静安路创办了金屋书店,号称“海上最高尚的文艺书店”,并出版《金屋》月刊。

角色虽不断转变,但邵洵美的诗人气质、理想主义,却始终不变。

转向出版业后,邵洵美仍不改唯美趣味,办刊物不忘注重形式美。

《金屋》效仿英国唯美派杂志《YellowBook》,用金黄色的封面,里面用黄色的毛边厚纸,新颖独特。

他在发刊词中宣称:“不带色彩,不主张旗帜,不趋就低级趣味、赶热闹、卖笑,要用人的力的极点来表现艺术,抒发至上的美。

”后来,他成立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再创建“第一出版社”。

他前后办了十一种刊物,他的“宝贝们”装帧精美、内容丰富。

他是要培养大众的精神品质、趣味情操,造就会幸福的民族。

有位朋友斥责邵洵美出版毫无目的,说办杂志应当有政治野心。

他微微一笑回答说:“出版便是我的目的。

”他花五万美元从德国购买最先进的全套影写版印刷机——由个人独资购买影写版印刷机,在现代中国出版史上,邵洵美是第一人。

成立时代印刷厂后,印刷成本和印刷质量一再提高,印刷品价格却一降再降,最后他连妻子的嫁妆都变卖了,可谓倾尽精力财力。

他为一大批朋友出书,奖掖新人,遇到贫寒尚未成名的文人不惜赔钱出书——沈从文就是一例。

新中国成立前夕,胡适为邵洵美订了两张赴台机票,但他以不忍离开家人和工厂无法处理为由婉拒。

叶公超得知后,说服海军用军舰带邵家的人与机器一道迁台,他也谢绝了。

新中国成立后,邵洵美搞出版、办书店的热情不减。

不久,《人民日报》一连七天刊文批评上海时代书局出版物中的错误,出版社被迫停止运作。

后来,他因一封写给项美丽的英文信,被以“历史反革命”罪名逮捕审查。

出狱后,他与儿子、儿媳妇挤在一间小房子里,穷得连床都卖了,睡在地上。

但他唯美初心不改,还是会用老妈子的刨花水把头发梳得油光水滑。

即使贫病交加,也照样把印有“杜甫草堂”的邮票制成书签自赏……老友施蛰存感慨:“洵美是个好人,富而不骄,贫而不丐,即使后来也没有没落的样子。

”5有人说,邵洵美是文学史上被严重低估的作家。

对此,邵洵美生前早已释然。

1936年,而立之年的邵洵美写了一首《你以为我是什么人》的诗:“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个浪子,是个财迷,是个书生,是个想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你错了,你全错了,我是个天生的诗人。

”是啊,被低估又有什么关系。

风过霜过,花过月过,倾过心倾过情,倾过力倾过囊,已是彼岸的幸福。

黄永玉先生曾给邵洵美做了一首诗《像文化那样忧伤——献给邵洵美先生》:“下雨的石板路上,谁踩碎一只蝴蝶?再也捡拾不起的斑斓……生命的残渣紧咬我的心。

告诉我,那狠心的脚走在哪里了……不敢想,另一只在家等它的蝴蝶……”或许,这样的话语,才能安慰到那颗诗人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