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

期末质量检测题

一、积累与应用(14分)

1.下列加横线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感慨(kǎi)窠巢(kē)憔悴(zùi)拆散(chāi)

B一霎时(shà)脸颊(jiá) 匿笑(nì) 菡萏(dàn)

C搓捻(niǎn) 讽刺(fěng) 难堪(kàn) 确凿(zuó)

D优雅(yǎ) 酝酿(yùn) 黄晕(yùn)应和(hé)

2.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朗润小心翼翼各得其所混为一谈B瘫痪尴尬烂慢蛛丝马迹

C点缀搏学笃志众目睽睽人迹罕至 D 荫蔽岐斜祷告恍然大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上山赏雪。

B 春华秋实

....,没有那海藻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

....,开始向我求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平凉市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秋天的怀念》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C《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D《济南的冬天》围绕“温情”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

6.仿写(要求句式相同,字数一样,内容新颖独特,有创意)(2分)

例句: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青春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宽容是,;

宽容是,

7.名著知识(2分)

《荷叶.母亲》是冰心的赞美母爱的散文诗。冰心,原名,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表现“童真、母爱、自然”为主题的诗集是《》和《》。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2分)

8.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6分)

①,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②,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③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子罕》

④《<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⑤《次北固山下》富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哲理的句子是:“,。”

⑥《观沧海》中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9.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4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2分)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12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4分)

13.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春》选段(9分)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4.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1分)

15.这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

①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②嗅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③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④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16.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煤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18.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2分)

19.第②段中为什么“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3分)

答:

20.第③段“妻”的“交待”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2分)答:

21.第④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2.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3分)答:

23.本文通过“妻”的思想性格特点,反衬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性格。(2分)

四、作文24.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40分)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1)荣格认为,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嗅觉就是这样,它在现实里总要消失,却永远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和曾经温暖的岁月息息相关。父亲做的糖醋鱼的味道;妈妈身上护手霜的味道;奶奶晒过的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大雪天里,街角路灯下飘来的烤红薯的味道;下过雨,打伞回家时,路边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请以“那味道,缕缕温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2)请以“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24作文略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2.A

3. D

4.D

5.B

6.略

7.谢婉莹《繁星》、《春水》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8.略9.9.(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

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

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

凄凉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10.(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

11.略

12.忠信习品德

13.略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

14.D B A C

15.①吹面、抚摸;②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③清脆的喉咙、宛转

的曲子、应和、嘹亮地响着;④鸟儿、牧童、短笛、牛。

16.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香 17.春风鸣春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

18.衣着的破旧,生活的困苦

19.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而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和在不在儿子这里

住下去的反复思考。

20.对父亲的鄙弃和厌恶

21.肖像(外貌)描写;表达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性格,更为父亲要离开儿子的家

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22.贴身表示和身体接触的地方,如果删去,父亲从衣兜里拿出钱,就不能表现

父亲对钱的爱护以及钱对父亲的意义,而原句恰恰表现出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是

通过他的辛勤劳动积攒下来的。

23.对儿女深沉的爱和朴实、勤劳、节俭教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