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的基本技术

合集下载

如何使用激光雷达进行地震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

如何使用激光雷达进行地震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

如何使用激光雷达进行地震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激光雷达在地震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地震和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地震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地震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提供了新的手段,而且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构造和了解灾害的成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一、激光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激光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束探测和获取物体表面特征的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发射激光束到目标物体上,并通过接收激光束反射回来的信号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其他特征。

激光雷达技术在地震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地表形变监测和地下结构探测。

二、激光雷达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地表形变监测是指通过激光雷达技术对地表进行高精度测量,以监测地表运动情况和地震活动的变化。

激光雷达能够实时监测地表形变的微小变化,并能够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准确的地震预警信息。

激光雷达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地震的发生地点和震级信息,还可以预测地震发生前后的地表运动情况,为人们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从而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破坏。

三、激光雷达在地下结构探测中的应用除了地表形变监测,激光雷达在地下结构探测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地下结构探测是指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对地下构造进行探测和识别,以提供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通过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下结构的三维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激光雷达在地下结构探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构造的变化情况,还可以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四、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前景激光雷达技术在地震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地震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将提高地震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人们提供更有效的预警信息,从而减轻地震和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

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

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激光雷达测绘技术日益成为航空、地理、环境、建筑等领域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

激光雷达测绘技术通过激光发射器发射激光束,利用激光脉冲的反射信号进行探测和测量,以获取地面或物体的三维信息。

本文将简要介绍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一、基本原理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以及接收器接收激光束的反射信号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1. 发射激光束:激光雷达通过激光发射器产生的激光束进行测绘。

激光束具有高单色性、高方向性和高强度特点,能够较好地穿透大气层,在测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 接收反射信号:激光束在与地面或物体接触时会产生反射信号。

接收器收集这些反射信号,并通过计算反射信号的强度、时间和方位等参数,进而得到目标物体的三维信息。

3. 数据处理:收集到的反射信号数据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步骤进行分析和重构。

常见的处理包括:去除噪音、点云生成、三维坐标计算和数据可视化等。

二、操作流程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操作流程可以被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数据采集准备、测量定位、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

1. 数据采集准备:在进行激光雷达测绘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激光雷达设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

其次,需要确定测绘范围,包括测绘区域的大小和形状。

最后,还需要进行现场勘测,了解环境条件,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分布。

2. 测量定位:在数据采集阶段,操作人员需要使用激光雷达设备进行测量和定位。

操作人员将激光雷达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并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进行测量。

设备会通过激光束发送和接收反射信号,以获取目标物体的三维信息。

通过多次测量和定位,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和丰富的数据。

3. 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阶段,需要对采集到的反射信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需要去除噪音,消除不必要的信号干扰。

其次,可以通过计算反射信号的强度和时间,将数据转化为点云形式,获取目标物体的三维坐标。

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激光雷达测绘技术逐渐成为测绘领域的重要工具。

它具备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准确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交通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为读者带来全面的了解。

一、基本原理激光雷达测绘技术是利用激光束在目标表面反射后返回的时间差测量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一种技术。

它主要依靠光电探测器对激光脉冲的接收和时间测量来实现。

其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发射激光束:激光雷达通过激光器产生高能量、高频率的激光束,这束激光以非常高的速度向目标表面传播。

2. 接收反射信号:激光束照射到目标表面后,会被目标表面反射,并形成反射信号。

激光雷达通过接收器接收到这些反射信号。

3. 计量时间差:接收到反射信号后,激光雷达会记录下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差。

通过这个时间差,可以计算出激光束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4. 三维定位:通过连续发射和接收,激光雷达可以获取多个位置和距离的数据点,进而实现对目标的三维定位。

二、使用方法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设备准备、测量控制和数据处理三个步骤。

1. 设备准备:在使用激光雷达进行测绘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要保证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激光器、接收器和控制系统等部分。

其次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和性能参数。

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环境,确保没有干扰和误差。

2. 测量控制:在实际测绘过程中,需要进行测量控制来实现对目标的测量和定位。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和扫描范围,确保测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然后要进行定位标定,确定基准点和坐标系,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测量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场景的测绘需求。

3. 数据处理:激光雷达测绘所得的原始数据通常是一组点云数据。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对这些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和配准,以去除噪声和误差,并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激光雷达 抗光原理

激光雷达 抗光原理

激光雷达抗光原理
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测量目标距离和形状的技术,它
利用激光束发送到目标并测量反射回来的光的时间差来确定距离。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激光雷达可能会受到来自外部光源的干扰,例如阳光、车辆大灯或其他强光源。

这些干扰光可能会对激光雷达的测量精度和性能造成影响。

为了抵抗光源的干扰,激光雷达通常采用以下原理:
1. 高功率激光:激光雷达使用高功率激光源。

通过增加激光束的功率,可以使其在强光源的干扰下仍然保持足够的探测能力。

2. 滤波:激光雷达系统通常会使用光学滤波器来降低来自外部光源的干扰。

滤波器可以选择特定波长的光,并阻挡其他波长的光,从而减少外部光源的影响。

3. 调制和解调:激光雷达系统通常会采用调制和解调的技术来减少光源的干扰。

调制是将激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在接收端进行解调以恢复原始信号。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滤除干扰频率上的信号来减少外部光源的影响。

4. 系统设计:激光雷达系统通常会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抗光性能。

例如,可以采用多个激光器和接收器,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此外,激光雷达系统还可以采用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以适应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测量需求。

综上所述,激光雷达抗光原理主要通过提高激光功率、使用滤
波器、调制解调技术和系统设计等方法来实现,从而降低外部光源对激光雷达测量的干扰。

LiDAR(雷达)技术介绍

LiDAR(雷达)技术介绍
朗伯目标
是指散射光强遵循朗伯余弦定律的表面,确切地说,从材料表面任何给定方向上反射的光强(单位立体角通量)正比于该方向与表面法线之间夹角的余弦
根据激光雷达截面积大小,分为点目标、大目标、扩展目标
气溶胶和空间散射物
光学散射效应:拉曼散射、米散射、瑞利散射
雷达截面积与激光束穿透溶胶的传输损耗密切相关
5.成像扫描技术
雷达返回一圈的时间
纵向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
对算法影响大,精度越高价值越贵,满足应用的情况下,选性价比高的
测距精度
厘米级已经满足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
激光雷达分类:
关键技术
激光雷达融合激光、大气光学、雷达、光机电一体化和信号处理等诸多领域技术,下面逐一介绍各关键技术
1.激光器技术
激光器是激光雷达的核心
激光器种类很多,性能各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加以选择
难题:相同表面特性的物体假设为漫反射其反光功率也随着距离的平方而线性衰减,如何保证同一类物体点云中呈现的Intensity保持一致?
Intensity校准技术
探测距离增加导致的误差具体来源于两个方面
返回至激光雷达的反射光功率随着距离的平方而线性衰减
返回至激光雷达的反射光经接收透镜成像在单点探测器的位置和距离有关
使用探测器阵列探测返回信号
优点
无扫描器件,成像速度快
集成度高,体积小
芯片级工艺,适合量产
缺点
激光功率受限,探测距离近
抗干扰能力差
角分辨率低
无法实现360°成像
6.信号处理技术
接收信号噪声种类
目标信号:由于目标反射在像平面上行成的信号(weak single)。
大气后向散射信号:激光冒充在照射一定厚度传播介质时所有其的向后散射干扰信号。

激光雷达系统

激光雷达系统

历史沿革
自从1839年由Daguerre和Niepce拍摄第一张像片以来,利用像片制作像片平面图(X、Y)技术一直沿用。到 了1901年荷兰人Fourcade发明了摄影测量的立体观测技术,使得从二维像片可以获取地面三维数据(X、Y、Z)成 为可能。一百年以来,立体摄影测量仍然是获取地面三维数据最精确和最可靠的技术,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测绘的重要技术。
激光雷达系统
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的简称
01 简介
03 技术发展 05 基本原理
目录
02 历史沿革 04 主要途径 06 主要用途
激光雷达LiDAR(Light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的简称。
用激光器作为辐射源的雷达。激光雷达是激光技术与雷达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跟 踪架及信息处理等部分组成。发射机是各种形式的激光器,如二氧化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半导体 激光器及波长可调谐的固体激光器等;天线是光学望远镜;接收机采用各种形式的光电探测器,如光电倍增管、 半导体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红外和可见光多元探测器件等。激光雷达采用脉冲或连续波2种工作方式, 探测方法分直接探测与外差探测。
基本原理
LIDAR是一种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三种技术与一身的系统,用于获得数据并生 成精确的DEM。这三种技术的结合,可以高度准确地定位激光束打在物体上的光斑。它又分为日臻成熟的用于获 得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形LIDAR系统和已经成熟应用的用于获得水下DEM的水文LIDAR系统,这两种系统 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激光进行探测和测量,这也正是LIDAR一词的英文原译,即: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 LIDAR。

激光雷达技术指标检测报告

激光雷达技术指标检测报告

激光雷达技术指标检测报告
1. 技术指标概述,报告会对激光雷达的基本技术指标进行概述,包括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测距精度、角分辨率、扫描速度、工作
波长等方面的基本信息。

2. 性能测试数据,报告会详细列出激光雷达在不同条件下的性
能测试数据,如在不同距离下的测距误差、在不同角度下的角分辨率、在不同速度下的扫描效率等数据,以便对激光雷达的性能进行
客观评估。

3. 功能评估,报告会对激光雷达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评估,包
括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抗干扰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方
面的功能评估。

4. 安全性评估,报告还会对激光雷达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其对人体和环境的激光辐射安全性评估,以及设备本身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评估。

5. 结论与建议,最后,报告会对激光雷达设备的整体性能进行
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便进一步提升激光雷达设备的
性能和功能。

总的来说,激光雷达技术指标检测报告是通过对激光雷达设备的各项性能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为用户提供客观、准确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和应用最适合的激光雷达设备。

激光雷达原理

激光雷达原理

激光雷达原理
激光雷达原理指的是利用激光发射和接收的物理原理,来实现物体位置、速度等信息的测量。

它是一种激光测距技术,可以用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速度和其他物理参数。

此外,激光雷达可以用来测量固体物体的表面曲率和形状,并作为激光跟踪服务,来实现航迹跟踪和预测。

激光雷达原理是军事和工程领域的重要技术,它可以用来测量高速对象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物理参数,并提供实时数据。

激光雷达原理的基本原理是发射一束激光,然后将发射的激光反射回接收机,接收机根据反射的激光信号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

为了实现这一过程,接收机的电路必须具备一定的性能,如灵敏度、噪声抵抗性等。

激光雷达技术将光电学、电子技术以及物理学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它可以用于高速运动物体的测量,以及在恶劣环境中获取信息,如水下、重力场等。

激光雷达原理是物理学中激光技术的重要应用,它属于一种光学技术,包括激光发射、激光接收、数据处理和解码等几个环节。

发射端可以发射极短的激光脉冲,激光脉冲可以传输到目标物体,然后目标物体反射回接收端。

接收端可以接收所反射的激光脉冲信号,根据信号强度计算目标物体的距离和速度。

激光雷达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物体位置、速度测量等信息。

由于其能够精确、快速地测量高速运动物体的位置、
速度,激光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高科技通信、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总而言之,激光雷达原理是一种被大量应用的光技术,它可以实现物体的位置、速度等信息的准确测量,在军事、航空航天、高科技通信和环境监测等领域都得到广泛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激光雷达的基本技术如前所述,激光雷达的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其整机形式及体积重量也很不相同。

为说明这一特点,图2.1~2.4给出了几种典型的激光雷达外观图。

其中,图2.1~2.2为两种大型的激光雷达。

而图2.3~2.4则为两种小型激光雷达。

尽管如此,对所有的激光雷达而言,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是图2.1 NASA 平流层气溶胶Lidar 照片图2.2 欧共体ALOMAR Lidar图2.3 IAP RMR 激光雷达图2.4 便携式激光雷达由发射、接收和信号处理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并且再分下去,这三部分又都由激光器、发射光学、接收光学、窄带滤光、通道分光、光电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电路(通常包括微型计算机)等几个部件组成。

此外,在由部件组成激光雷达时,都会涉及发射光束和接收视场的匹配,联调或同步扫描等技术问题。

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激光雷达中都需要采用一些共同的部件或整机技术。

因此,本书在讲述各种具体类型激光雷达之前,先对这些共同的激光雷达部件技术作简要的介绍。

2.1 发射系统技术2.1.1 发射激光器激光器用来产生发射激光束,故常称用于激光雷达的激光器为发射激光器。

发射激光器是激光雷达中最为重要的技术部件,它的质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激光器的探测性能。

对用于激光雷达的激光器,通常有如下要求:1.有较大的输出功率,且大多数都需要工作于脉冲方式,因此相应的要求是脉冲能量大、脉冲重复频率高。

2.激光的光束质量好,特别是要求光束的发散度要小、指向性要好。

3.对于工作于差分吸收或荧光机制的激光雷达,还要求激光输出波长处于特定光谱范围或要求其可以调谐。

4.通常还要求激光器体积、功耗小,性能稳定可靠等,以满足激光雷达多种运载方式的要求。

能基本上满足上述要求的激光器有很多种,范围涵盖了以固体、气体、液体和半导体为工作物质的各种激光器。

但是,真正经常用于激光雷达的激光器实际上有少量几种,现分别简介如下:1.Nd:YAG激光器Nd:YAG激光器是一种典型的固体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由于它多方面的优良性能,在激光雷达中获得最为广泛的应用。

Nd:YAG激光器的原理结构示于图2.5。

它主要由激光工作物质Nd:YAG棒,由M1和M2两块腔镜组成的激光谐振腔和闪光灯及其电源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至于图中的Q开关,它是为了形成窄脉冲输出激光用的,从原理上讲,并不属于Nd:YAG激光器的工作物质、谐振腔和激励源三个必要部分。

图2.5 Nd:YAG激光器Nd:YAG 棒是在钇铝石榴石(YAG)中掺入激光物质(Nd 3+,钕离子),在闪光灯发光的激励下,可造成棒中Nd 3+离子的L 1和L 2能级间的粒子数反转(如图2.6所示),在光学谐振腔的作用下,形成粒子反转能级间的受激发射,从腔镜之一(M 2)输出激光能量,其波长为1.06μm ,处于近红外波段。

由于Nd 3+离子的四能级激光产生机制,使其粒子数反转的效率高、激光阈值低,因此Nd:YAG 激光器可工作于连续波状态,也可工作于脉冲状态,激光雷达多使用后者。

对于脉冲工作的Nd:YAG 激光器,其激励闪光灯也需工作在脉冲状态。

由于闪光灯激励光脉冲的宽度较宽,使相应的光脉冲的宽度也较宽(微秒以上),称之为长脉冲激光。

这种长脉冲激光不符合激光雷达高峰值输出功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图2.5中的Q 开关来压窄其脉冲宽度。

Q 开关技术又称为调Q 技术,是产生纳秒(ns )级窄脉冲激光常用的技术(另一种常用于产生ps 级窄激光脉冲的技术是锁模技术)。

如图2.7所示,Q 开关由一块光电晶体和偏振片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平时,Q 开关处于对激光不透明的状态,在激光腔中形成一个大的损耗,相当于开关关闭,激光腔的Q 值很低,激光振荡不能形成;当闪光灯脉冲将Nd:YAG 中的Nd3+离子激发到处于最佳粒子数反转状态时,突然将Q 开关打开,使其损耗变低,激光腔的Q 值突然增高,从而形成一个极窄的激光脉冲输出。

Q 开关对激光腔Q 值的调节通常利用晶体的电光特性来实现。

通过在电光晶体上突然改变外加电压的方法,可使Q 开关从最大损耗状态变为最小损耗状态。

显然,在Q 开关上外加电压改变的时间,必须与脉冲闪光灯的泵浦时间必须严格协调,才能获得最佳L 2L 3L 4L 1图2.6 Nd:YAG 四能级系统图2.7 Q 开关原理Nd:YAG 图2.8 聚光腔结构图的窄脉冲产生效率。

Nd:YAG激光器在结构上的一个特点是除上述的激光谐振腔外还采用一个聚光腔。

激光谐振腔的作用是使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的Nd:YAG棒受激发射产生激光,而聚光腔的作用则是最大限度地将闪光灯发出的光会聚到Nd:YAG棒上,以提高产生粒子数反转的效率。

聚光腔的结构示于图2.8。

其腔体通常为一个椭圆柱面,闪光灯和Nd:YAG棒分别处在椭圆柱的两条焦轴上,而腔体内表面则为高漫反射涂层。

由于闪光灯的泵光能量通常很高,由此产生的热量必须由聚光腔内水冷系统带走。

对于大功率Nd:YAG激光器而言,水冷系统工作状态不仅关系到激光系统的安全运行,对激光器输出光束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如前所述,Nd:YAG激光器输出的激光波长为1.064μm的近红外激光,通常称其为基波光。

由于脉冲Nd:YAG激光器的峰值功率很高,光束质量很好,容易通过非线性倍频、合频等过程高效率地实现频率变换。

获得多种频率的方法如图2.9所示。

Nd:YAG激光器激光雷达中,常用的激光波长为532nm,1.064μm基波和355nm三次谐波也有一定的应用,266nm的四次谐波则用得较少。

图2.9 获得多种频率的方法由于可以采用振荡加放大的组合技术,所以Nd:YAG激光器的功率范围相差很大,但对闪光灯泵浦的Nd:YAG激光器而言,其脉冲重复频率并不高,通常为10~50Hz 范围内。

图2.10和表2.1给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Nd:YAG激光器的外形和主要技术指标。

这些激光器在各种激光雷达中都被广泛应用。

2. 二极管泵浦Nd:YAG 激光器(DLPL)这是一种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代替原来闪光灯作为泵浦源的Nd:YAG激光器。

由于该激光器的工作物质Continuum 激光器Powerlite 系列Continuum 激光器Inlite 系列Continuum 激光器Minilite 系列Continuum 激光器Surelite 系列图2.10 不同类型的Nd:YAG 激光器的外形Nd:YAG 激光工作物质的吸收光谱特性精选闪光灯测得的发光光谱泵浦激光二级管的发射光谱 图2.11 Nd:YAG 相关光谱特性表2.1 几种不同类型的Nd:YAG 激光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固体,又用半导体固体光源代替了原来的闪光灯气体光源,故也称之为全固态激光器。

通过这种泵浦光源的替换,使Nd:YAG 激光器的许多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激光器,在激光雷达的应用中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Nd:YAG 激光工作物质的吸收光谱特性如图2.11所示,在它的若干个吸收峰中有0.75,0.81,0.9μm 等五个主要的吸收区,其中0.75和0.81μm 的两个吸收区最为重要。

当用普通闪光灯(常用脉冲氙灯)对其进行泵浦时,在精选闪光灯参数的情况下所测得的发光光谱如图2.11所示。

可见,即使是在这种有利的情况下,闪光灯光谱中只有一部分能量可用于泵浦Nd:YAG,其泵浦效率很低;而当用激光二级管泵浦时,其波长在0.81μm 附近的单峰发射光谱几乎可以全部与Nd:YAG 的0.81μm 吸收光谱重合,使泵浦效率大大提高。

利用激光二极管泵浦Nd:YAG 可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有端泵和侧泵两种。

对于小功率激光器,多采用如图2.12a 所示的端泵方式。

端泵方式通常采用单个泵浦激光二极管(单管功率可达数瓦),其输出光经透镜聚焦后从Nd:YAG 的端面输入进行泵浦。

在此方式中,后反射镜M 2必须对泵光波长(0.81μm )全透射,而对激光波长 1.064μm 全反射,而出射镜M 1对1.064μm 部分透射、部分反射。

对较大功率激光器,则需采用如图2.12b 所示的侧泵方式。

这时,泵浦二极管由多管排成的阵列形成(阵列功率可达数百瓦),从Nd:YAG 的侧面对其进行泵浦。

有时,在泵光的对侧还安装反光镜,以最大效率利用泵光能量。

在侧泵方式中,M 1M 2组成的激光腔如平常一样,其一对1.064μm 激光全反射,另一对1.064μm 部分反射以输出激光。

激光二极管阵列 反光镜a) 端面泵浦配置b) 侧面泵浦配置图2.12 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多种配置由于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其电光转换效率可高达50%,比闪光灯高很多,再加上如上所述二极管泵浦Nd:YAG 的效率又要比用闪光灯高很多,从而使二极管泵浦Nd:YAG 激光器的总效率可高达10~30%,比闪光灯泵浦Nd:YAG 的1~3%的总效率提高了近10倍。

同时,由于效率的提高,使大功率激光器的热耗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在降低功耗的同时,还有效地大大提高了激光器的光束质量。

此外,由于固体二级管的采用,使激光器的结构简化、体积减小、可靠性提高、工作寿命加长。

以脉冲工作方式为例,最好的脉冲闪光灯寿命约107次,而激光二极管则可达109次,提高约100倍,可见其在实用中的优势。

和闪光灯泵浦Nd:YAG 激光类似,二极管泵浦Nd:YAG激光器可做成连续波工作方式,也可加(a)(b)图2.13 二极管泵浦脉冲激光器的外形照片表2.2 二极管泵浦脉冲激光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上Q开关技术做成脉冲工作方式。

图2.13和表2.2分别给出两种二极管泵浦脉冲激光器的外形照片和其主要技术指标。

其中图2.13a所示为功率较大的一种,其527nm绿光的脉冲能量在1KHz重复率下可达30mJ,平均功率约40W。

而图2.13b所示则为平均功率的0.2W的小功率型,其532nm绿光的脉冲能量在10KHz重复率下可达20μJ。

在适当降低脉冲能量时,其重复频率可达50KHz。

上述低能量、高重复频率的二极管泵浦Nd:YAG激光器已被一种商品化的米散射激光雷达(微脉冲激光雷达,Micro Pulse Lidar)采用,这种激光雷达的脉冲能量μJ级,经适当扩束可达到非常希望的人眼安全的标准,而由于其重复频率高,相应的平均功率也不致太低,从而使该米散射激光雷达还有较强的探测能力。

3. CO2激光器CO2激光器是一种典型的气体激光器,其工作物质为气态的CO2分子。

由于其激发效率高,工作物质体积大,可做成大功率的形式(单台连续波功率可超过万瓦),因此在激光加工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另一方面,由于其输出波长在9~11μm的中红外,有较好的大气传输特性和具有人眼安全的特点,而且其输出波长还可以在上述范围内进行选支调节,因此CO2激光器在激光雷达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