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班民间游戏

合集下载

中大班民间游戏

中大班民间游戏

中⼤班民间游戏中⼤班民间游戏⼀、地雷爆炸游戏⽬的:1、锻炼幼⼉的灵敏性和反应能⼒。

2、提⾼幼⼉的奔跑能⼒。

游戏⽅法:游戏前参与游戏的⼩朋友在指定的范围内准备好,从中选出⼀名幼⼉作为追逐者,其余幼⼉为逃跑者。

逃跑者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个⼈就算胜利。

逃跑者保护⾃⼰的办法是,快被捉住时,可以⽴即蹲下说:“地雷。

”追逐者就必须停⽌追他,另找⽬标追逐。

⽽“地雷”只能原地不动地蹲着,等其他⼈来拍他⼀下,并喊:“爆炸”,才能被解救,继续做逃跑者,被捉到者为第⼆轮游戏的追逐者。

⼆、民间游戏:丢⼿绢游戏⽬的:1、发展幼⼉快速奔跑的基本动作。

2、有利于孩⼦应变能⼒的发展,⾝体的灵活性及培养幼⼉敏锐的观察能⼒。

游戏⽅法:1、参加游戏的幼⼉坐成⼀个⼤圆圈,⼤家边拍⼿边唱歌。

2、⼀个幼⼉拿⼿绢绕圆圈转,并轻轻地把⼿绢放在任意⼀个幼⼉的⾝后。

3、转⼀圈,如果哪个幼⼉还没发觉,丢⼿娟的⼩⼉便抓住他,让他为⼤家表演⼀个节⽬。

4、若被那个幼⼉发现了,丢⼿绢的幼⼉就要按顺时针⽅向跑,发现⼿绢的⼩朋友拿起⼿绢在后追赶,追上了便由丢⼿绢的⼈表演节⽬,来追上,就⾃⼰表演节⽬。

三、黄⿏狼拉鸡(中⼤班)游戏⽬的:培养幼⼉的灵敏性。

游戏准备:场地上画⼀分界线。

游戏⽅法:⼀名幼⼉扮“黄⿏狼”;⼀名幼⼉扮“⼩狗”;其他幼⼉扮“⼩鸡”,成⼀排蹲在离线1⽶远的地⽅。

游戏开始,“⼩狗”边⾛边轻轻地摸“⼩鸡”的头,同时念⼉歌。

念完后,“⼩狗”蹲在⼀旁,“⼩鸡”闭上眼睛,装睡。

“黄⿏狼”轻⼿轻脚地摸进来拉“⼩鸡”,被拉到的“⼩鸡”发出“叽叽叽”的呼叫声,“狗”听到叫声,迅速“汪汪”叫着去救回“⼩鸡”。

游戏可反复进⾏。

最后,看黄⿏狼⼀共拉了多少只⼩鸡。

游戏规则1.“⼩狗”要听到“⼩鸡”呼叫后才能追。

2.“黄⿏狼”把“⼩鸡”拉过分界线后,“狗”就不能再救了。

附⼉歌:打、打、打更了,灯灭了,睡觉了,黄⿏狼要偷鸡了。

四、⽼⿏笼游戏⽬的:练习钻的技能,提⾼⾝体的灵敏性及协调能⼒游戏玩法:1、三分之⼀的幼⼉做⽼⿏,其余的⼩朋友做⽼⿏笼。

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咕碌碌》1、适合年龄:中班2、材料:易拉罐、竹、铁丝3、玩法:第一阶段:幼儿用手拿着咕碌碌,沿着直线实行向前推动。

第二阶段:两名幼儿或者分组实行比赛。

第三阶段:加设障碍物,幼儿练习。

《跳房子》1、适合年龄:小、中班2、材料准备:教师游戏前画好的房子结构图3、玩法:第一阶段:幼儿自由练习在房子结构图上双脚或单脚跳。

第二阶段:幼儿根据教师指令逢单数或双数跳。

第三阶段:幼儿根据教师指令单数的用单脚跳,双数的用双脚跳。

《跳圈》1、适合年龄:中、大班2、材料准备:呼啦圈3、玩法:第一阶段:幼儿两个人为一组,每组两个幼儿都蹲下,后面的幼儿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往前走,哪一组幼儿先走到终点为赢。

第二阶段:在地上摆上若干呼啦圈,幼儿排队蹲下,一个一个地跳进圈中往前跳。

第三阶段:幼儿分成两个人一组,每组两个幼儿都蹲下,后面幼儿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学青蛙跳,从起点一个个地跳进圈中往前进,哪组最先到达终点哪组就为赢。

《捉老鼠》1、适合年龄:中班2、材料:报纸球、篮子、儿歌3、玩法:第一阶段: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由几名幼儿扮老鼠,练习钻洞洞。

第二阶段:在圆圈里放一篮子报纸球,扮老鼠的幼儿把球从圈里运到圈外,听到教师“咔嚓”指令后,圆圈马上蹲下,谁运得多而又没有留在圈里面就为胜。

《毛毛虫运货》1、适合年龄:中、大班2、材料准备:箱子、绳子、垫子3、玩法:第一阶段:幼儿背好纸箱由起点往终点爬去,先到达终点者为赢。

第二阶段:幼儿以接力的形式实行练习。

第三阶段:幼儿以接力的形式实行比赛,第一个幼儿先把货物装进纸箱,然后背着纸箱迅速向第二名幼儿爬去,第二名幼儿接到货物后往终点爬去,先到终点者为胜。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30篇)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30篇)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第1篇袋鼠妈妈目标1、经过游戏模仿怀孕时的妈妈,发展幼儿跳的动作;2、喜欢参与游戏,能与同伴轮换玩具玩游戏;准备4个不一样颜色的大布口袋(里面装着沙子)、平衡木、过程1、准备活动动物模仿动作2、游戏《袋鼠妈妈》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四队,每一队排头的幼儿系上大口袋当袋鼠妈妈,走过平衡木,跳到呼拉圈里,再跳回来把口袋交给下一名幼儿;规则当袋鼠妈妈必须要跳着完成游戏;没跳的幼儿要重新开始。

3、分散活动供给大口袋,指导幼儿带着大口袋模仿袋鼠妈妈的动作,扮演主角进行袋鼠妈妈跳跳跳的游戏。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第2篇勇敢的喜羊羊【活动目标】1.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游戏中锻炼从高处向下跳的本事以及跨跳本事和平衡本事。

2.培养幼儿能够与同伴合作的本事,有必须的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1.大约50公分的塑料板凳若干、大约5米的皮筋绳6根、能让幼儿自我爬到高处的辅助物品若干、《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背景音乐。

喜羊羊、美羊羊的头饰若干,灰太狼、慢羊羊和沸羊羊的头饰各一个。

配班教师【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热身运动)教师带着慢羊羊的头饰扮演村长带领着小朋友(带着喜羊羊和美羊羊的头饰)伴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出场。

小朋友们跟随着教师做弯腰、转腰、蹦蹦跳跳的动作,直到音乐停止。

羊群练功“羊群们,我此刻给大家开个会,我们村的沸羊羊刚才不细心被灰太狼抓到,此刻被关在它的城堡里,你们此刻想不想救他?到达灰太狼城堡的路很艰难。

要跳过一个比一个高的山涧,跨过一条比一个条宽的小河、走过一个比一个险的石头桥,我们必须先练好本领,才能到达,此刻我们开始到练功场训练。

”羊群在练功场上分两队(美羊羊队、喜羊羊队)练习爬上高山跳下山涧的动作(幼儿爬上凳子跳下)、跨过小河(两条皮筋拉直间隔必须的距离,幼儿跨过),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拼在一齐排成一排,让幼儿走)。

此环节根据幼儿掌握情景逐渐变换难度,山加高、河加宽、石头桥由直变弯,拉大距离等。

《民间游戏》大班教案12篇

《民间游戏》大班教案12篇

《民间游戏》大班教案12篇《民间游戏》大班教案12篇《民间游戏》大班教案1活动背景:高人高跷是利用我们山区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木头来自制的一个体育器材,具有民间特色又富有挑战性。

对于我们宜南山区的孩子来说个个都是运动健儿的好料子,他们生龙活虎,喜欢创新和冒险,特别是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他们对一些没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活动能轻而易举的完成,但不能满足和激发他们对身体活动的欲望,从而获得身体各部位运动的经验。

玩高人高跷有一定的难度,但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说他们不怕困难,能勇于和困难挑战,能注意手和脚的协调性,基本掌握走高跷的基本技能。

在本次活动中我增加了难度,设计了用高跷来玩球的新招,这种活动既冒险又刺激,我想孩子在这种活动中肯定会玩的不亦乐乎。

活动目标:核心经验:在学会走高跷的基础上,学习用高跷带球向前走,培养幼儿用高跷来控球的能力。

相关经验:尝试在高难度的挑战中,培养幼儿自我调节和不怕困难的品质。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1、看过世界足球赛的录象。

2、已掌握基本的走高跷方法。

环境准备:1、宽敞的一块大草坪。

2、世界杯足球赛音乐、足球一个、皮球若干。

活动流程:一、播放奥运世界杯足球赛音乐,活动身体。

教师启发:1、刚才这段好听的音乐是什么音乐?你在哪里听过?2、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好激动;也想踢足球;好想自己快点长大去参加足球赛。

)3、怎样我们长大才能做足球运动员呢?(从小练好本领;学好好多踢足球的方法。

)4、怎样我们象个小巨人变得好高好高呢?(站在高跷上我们不就是变成了小巨人了吗?。

)二、探索高跷的玩法。

1、幼儿自由玩高跷。

教师启发引导:高跷除了往前走,还可以怎么玩?(横着走、倒着走。

)。

2、幼儿练习横着走、倒着走的方法。

三、难点练习、重点指导,学习用高跷带球向前走。

1、教师启发引导:小朋友你们敢站在高跷上让球听你的话,让它跟你们一起走吗?2、幼儿自由练习边走高跷边带球往前走,教师观察指导,要求幼儿看好前方,让球向前走。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8篇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8篇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8篇这是幼儿园民间游戏教案8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民间游戏活动教案:石头剪刀布教案(附教学反思)游戏目标1、学习用脚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

2、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游戏过程一、介绍游戏名称和玩法1、小朋友有没有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怎么玩的?(引导幼儿复习游戏规则: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石头)2、今天我们又要来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不过今天要用脚来做石头、尖刀和布。

3、带领幼儿学习动作:两脚左右开立是布,两脚并立是石头,两脚前后开立是剪刀。

4、交代游戏规则:两个人一起玩,在起点处面对面。

先原地一边跳一边喊:“石头、剪刀、布”。

喊到最后一个字是就各自做动作,如果两人动作一样就重来。

谁赢了就向终点处跨一步,谁先到终点就是谁赢。

二、引导幼儿两两结伴游戏。

三、评价游戏结果,结束游戏。

游戏反思:《石头、剪刀、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游戏,很多孩子都爱玩。

本节课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趣味性强,不仅能锻炼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还能训练幼儿快速的反应能力。

他们多习惯于用手来完成,但如果用脚来做这个游戏,却比较陌生。

活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且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不但锻炼了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训练了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同时使他们体验到了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第2篇、小班民间游戏老鹰抓小鸡教案游戏玩法:鸡妈妈后面依次是小鸡仔,老鹰不抓鸡妈妈,只能突破鸡妈妈的防线,抓住最后面的小鸡后,老鹰为胜。

鸡妈妈为了防止老鹰抓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仔,可以张开双臂,尽量拦住老鹰,不要抓捕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

鸡妈妈在拦的同时,可以大声喊着老鹰从哪边过来了等话语,告诉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30篇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30篇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30篇这是大班民间游戏教案30篇,是优秀的大班游戏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大班民间游戏斗鸡教案设计意图:《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

斗鸡游戏是我们小时候常玩的游戏,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与难度,活动量也比较大,活动不需要任何道具,简便易行,趣味性浓,游戏性强,大班的孩子无论在体能还是活动的灵活性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因此本游戏活动适合大班孩子进行的一个不错的民间传统游戏活动,也能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训练孩子的体能,提高孩子克服困难、增强毅力的良好品质,并把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发扬光大,给孩子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活动目标:1.练习单脚跳,发展幼儿动作的平衡性以及幼儿腿部力量的发展。

2.遵守游戏规则,能按要求进行游戏,注意游戏时的安全性。

3.喜欢乡土体育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情绪。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空旷操场,铃鼓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热身活动:听教师铃鼓,引导幼儿分成四列纵队在原地跑、单脚跳,有效活动幼儿腿部及身体各部位。

二、基本部分(一)听铃鼓,幼儿分组一组绕另一组抱腿单脚跳一圈。

(二)幼儿在原地抱腿单脚跳两圈后整理好队形,在跳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好身体的平衡性。

(三)幼儿站回四列纵队,每列纵队听铃鼓围绕其他三列纵队抱腿单脚跳一圈。

(四)斗鸡游戏 1.听铃鼓,幼儿分四组两两相对组合练习斗鸡。

2.斗鸡大赛,幼儿两两相对进行斗鸡大赛,选出斗鸡大王。

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斗鸡是的规则是:一条腿盘起,双手抱盘起的腿,单脚跳,用膝盖相互碰撞,不能用手推,坚持不住者双脚着地者为败。

坚持到最后的几名为斗鸡大王。

)3.表彰斗鸡大王。

(五)集体互动游戏幼儿按男女分组,听铃鼓及老师手势跳成两个圈,以老师为中心进行吹泡泡式单脚跳,为斗鸡大王庆祝。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民间游戏》 (2)3篇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民间游戏》 (2)3篇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民间游戏》 (2)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民间游戏》 (2)精选3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游戏的特点和规则;2.掌握其中一个民间游戏的规则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掌握《民间游戏》的规则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教具;2.教材或教案。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看一段民间游戏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学习:a.介绍《民间游戏》的概念和特点,并展示一些常见的民间游戏;b.选择一个民间游戏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游戏的规则、技巧和玩法;c.划分小组,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游戏实践,边玩边学。

3.总结: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总结出《民间游戏》的特点和规则。

4.拓展:提供其他几个民间游戏的介绍和规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进行学习和实践。

五、巩固与评价:通过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在游戏实践中的表现和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民间游戏》的特点和规则,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游戏实践。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民间游戏》 (2)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玩皮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皮筋进行游戏。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皮筋2. 教具:标准勾线球场地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学生站成一圈,教师出示皮筋并解释将要进行的游戏是玩皮筋。

2. 教师简单介绍玩皮筋的规则和步骤。

讲解规则:1. 皮筋要系到一起,形成一个橡皮筋圈。

2. 圈的两端要被两个学生分别踩住,其他学生排队等候。

游戏步骤:1. 手持皮筋的学生放松双腿、双手不离地,直着脚尖离地。

2. 其他学生依次跳入皮筋圈内,用各种方式跳跃、转身、跳进跳出等动作。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民间游戏》6篇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民间游戏》6篇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民间游戏》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民间游戏》精选6篇(一)游戏名称:民间游戏适用年龄:6-12岁参与人数:大班(20人以上)游戏时长:30-45分钟游戏目标:1. 通过参与民间游戏,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传统的游戏方式。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提升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准备:1. 将游戏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别。

2. 准备好各类民间游戏器材,如跳绳、毽子、陀螺、橡皮筋等。

游戏步骤:1. 分组: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6-8人组成。

2. 游戏介绍:向孩子们介绍准备好的民间游戏器材,并简单介绍每个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3. 游戏轮流进行:每个小组轮流前往游戏区域,按照规则进行游戏。

4. 记分和竞赛:为每个游戏设定相应的记分规则,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和竞争。

5. 游戏交流:在每个游戏结束后,让孩子们讨论游戏的体会和感受,并交流彼此之间的游戏技巧和策略。

常见民间游戏示例:1. 跳绳比赛:孩子们分成两队,比赛谁能连续跳过最多的次数。

2. 毽子踢飞:孩子们分成两队,用毽子踢来回传递,目标是踢高,踢远,并控制对方无法接住。

3. 陀螺大战:孩子们分成两队,用陀螺相互对战,看谁的陀螺最后还能顺利旋转。

4. 橡皮筋竞赛:孩子们分成两队,用橡皮筋进行各种跳跃和动作,按照规定的动作和顺序进行比赛。

游戏结束:1. 游戏时间结束后,根据每个小组取得的成绩,评选出优胜队伍并颁发奖品。

2. 给孩子们提供自由游玩的时间,让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其他喜欢的民间游戏继续玩耍。

注意事项:1. 在游戏过程中,要确保孩子们的安全,特别是在进行跳绳等动作较大的游戏时。

2. 游戏前应对规则进行适当的解释和示范,确保孩子们理解游戏规则和要求。

3. 为孩子们提供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上为《民间游戏》大班体育游戏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民间游戏》精选6篇(二)教案名称:海底旅游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及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大班民间游戏
一、地雷爆炸
游戏目的:
1、锻炼幼儿的灵敏性和反应能力。

2、提高幼儿的奔跑能力。

游戏方法:
游戏前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在指定的范围内准备好,从中选
出一名幼儿作为追逐者,其余幼儿为逃跑者。

逃跑者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个人就算胜利。

逃跑者保护自己的办法是,快被捉住时, 可以立即蹲下说:“地雷。

”追逐者就必须停止追他,另找目标追逐。

而“地雷”只能原地不动地蹲着,等其他人来拍他一下,并喊:“爆炸”,才能被解救,继续做逃跑者,被捉到者为第二轮游戏的追逐者。

二、民间游戏:丢手绢
游戏目的:
1、发展幼儿快速奔跑的基本动作。

2、有利于孩子应变能力的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及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游戏方法:
1 、参加游戏的幼儿坐成一个大圆圈,大家边拍手边唱歌。

2、一个幼儿拿手绢绕圆圈转,并轻轻地把手绢放在任意一个幼儿的身后。

3、转一圈,如果哪个幼儿还没发觉,丢手娟的小儿便抓住他,让他为
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4、若被那个幼儿发现了,丢手绢的幼儿就要按顺时针方向跑,发现手绢的小朋友拿起手绢在后追赶,追上了便由丢手绢的人表演节目,来追上,就自己表演节目。

三、黄鼠狼拉鸡(中大班)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的灵敏性。

游戏准备:
场地上画一分界线。

游戏方法:
一名幼儿扮“黄鼠狼”;一名幼儿扮“小狗”;其他幼儿扮“小鸡”,成一排蹲在离线1米远的地方。

游戏开始,“小狗”边走边轻轻地摸“小鸡”的头,同时念儿歌。

念完后,“小狗”蹲在一旁,“小鸡”闭上眼睛,装睡。

“黄鼠狼”轻手轻脚地摸进来拉“小鸡”,被拉到的
“小鸡”发出“叽叽叽”的呼叫声,“狗”听到叫声,迅速“汪汪”叫着去救回“小鸡”。

游戏可反复进行。

最后,看黄鼠狼一共拉了多少只小鸡。

游戏规则
1.“小狗”要听到“小鸡”呼叫后才能追。

2.“黄鼠狼”把“小鸡”拉过分界线后,“狗”就不能再救了。

附儿歌:打、打、打更了,
灯灭了,睡觉了,
黄鼠狼要偷鸡了。

四、老鼠笼
游戏目的:
练习钻的技能,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及协调能力
游戏玩法:
1、三分之一的幼儿做老鼠,其余的小朋友做老鼠笼。

2、做了笼子的幼儿大声念儿歌,老鼠不停地从“笼子”里钻
进钻出。

3、当儿歌念到“咔嚓”时,小老鼠要赶紧钻出“笼子”,扮演“老
鼠笼”的小朋友赶紧蹲下。

4、没有钻出去的“小老鼠”就被捉到了。

被捉到的幼儿,就去做
老鼠笼,没有捉到的“小老鼠”继续游戏。

(附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半夜出来偷吃米,我们搭个老鼠笼,咔擦一声抓住你。


五、桃花朵朵开
游戏目的:
提高身体的灵敏性
游戏玩法:
1、集体幼儿跟在教师(或请一名幼儿)后面,念“桃花桃花朵朵
开,请问桃花开几朵?”
2、教师回答“桃花桃花开3朵”则三名幼儿抱在一起{数字可
根据班级幼儿人数自由更换}
3、没有按人数抱在一起的幼儿停止游戏一次。

六、三个字(大、预备班)
游戏目的:
练习追逐跑,训练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玩法:
一名幼儿当追逐者,其他幼儿作被追逐者.游戏开始,追逐者随意去追其他奔跑的幼儿,当被追者快要被追上的时候,要快速说出三个字,如名字、动物、植物等,但必须是三个字.说完后马上站在原地不动,等追逐者离开了,可以继续奔跑.被捉住及说错的幼儿与追逐者互换角色.
七、抓瓶盖
游戏玩法:
每名幼儿5个瓶盖,一个拿在手上,其余4个放在地上,手上的瓶盖向上抛,快速抓起地上一个瓶盖再接住抛上去的瓶盖。

可增加难度,抛上去时抓起地上的2个瓶盖,以此类推。

八、贴墙
游戏目的:
通过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反应力及洞察力
游戏场地:
三角形操场的教室游戏玩法:
1、请至少1个孩子来当抓小朋友的,站在中间。

一旦有被抓的小
朋友身体离开墙面就可以抓住他。

2、其余被抓的孩子进行贴墙,只要身体的某个个地方碰着墙就不
会被抓到。

3、在过程中被抓的孩子可以趁中间在抓人的小朋友不注意的
时候离开墙面随意走动或者跑到对面的墙上。

而抓人的小
朋友看到有人离开墙面要及时做出反应并且在他身体贴到墙上
的时候及时抓住他。

九、打弹珠
游戏场地:
一个较广的地面,在范围的中间画上圆圈
游戏材料:
瓶盖(推荐)、跳棋、石头
游戏玩法:
1、每个小朋友手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材料(瓶盖、跳棋、石头)
2、在中间的圆圈里放置多出来的材料。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而安排多远的距离,然后大家围成另外
一个圈,蹲在地板或者趴着,进行发射幼儿自己手中的材料。

4、幼儿手上的材料去将圆圈中的材料给撞击出圆圈外。

撞出多的
一方即胜。

十、泡泡糖粘哪里
游戏规则:幼儿问:泡泡糖粘哪里
老师回:粘(身体部位、或者旁边一些事物)
幼儿做出相应反应
口令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幼儿
十^一、一二三木头人
老师背对孩子说:一二三,然后转过去
幼儿在老师说“一二三”的时候可以走动,老师转过来是就不可以走动,动的小朋友要到前面牵着老师,被抓到动的小朋友最后在前面一个接着一个牵着,最后有小朋友领先跑上去,拍一下被抓最后一个小朋友的手解救,然后赶紧往回跑老师追,被抓到小朋友要上去背对其他孩子喊一二三,做法跟老师一样十二、划龙舟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相关爱的精神。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五个人一组,每组五个幼儿都蹲下,后面的幼儿拉着前面的幼儿的衣服往前划,哪一组幼儿先划过去就算赢。

游戏规则:
1、强调幼儿间团结合作,互相关爱。

2、游戏中不能不顾别人一个人走。

十三、编花篮
游戏目标:通过游戏培养孩子互相协调、团结友爱的精神。

游戏方法:
孩子们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名孩子将自己的一只腿放在旁边两孩
子的手上,单腿站立,然后,孩子依次将自己的一条腿放在另一小孩的腿上,所有孩子将腿搭好后,最先那个孩子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孩子的腿上,开始游戏,边单腿跳边唱儿歌:“编、编、编花篮,花篮一编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

游戏规则:
1、人数三人以上的孩子;
2、一个小孩的腿掉下来了,游戏又重新开始。

十四、拾棉花
游戏目的:发展跳跃及躲闪的能力,知道遵守游戏规则。

游戏玩法: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蹲在地上。

由一个小朋友围着圆圈边走边说儿歌,说到找个位置坐下吧!被坐的小朋友问,坐着的小朋友答。

说完了一个跑一个追,跑着的回到追的位置上。

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儿歌:拾、拾、拾棉花,拾到天黑害了怕。

找个座位坐下吧!幼儿问:“你是干啥的?答:我是走路的。

那我怎么听到你的肚子里咕噜咕噜响,吃了个水饺、打了个碗。

你跑我就撵。

十五、炒豆豆:
游戏目标:
培养幼儿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

玩法:两人相对而立,手牵手,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
手。

儿歌念到最后
一句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来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还原姿势。

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者要随着童谣节奏一起侧身翻转,或转180度,或转360度。

儿歌:炒黄豆,炒
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

十六、“盲人”捉“鱼”
游戏目标:
1、能判断声音的方向进行捉“鱼”,锻炼孩子的听力。

2、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玩法:
“盲人”用三角操场的大教室做“池塘”,扮“鱼”的幼儿在"池塘" 里不能随意走动,身体可以根据盲人的动作在原地变换动作,一位幼儿用手绢蒙住眼睛当“盲人”,到池塘捉“鱼”。

哪只鱼”被捉到就与“盲人”更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十七、游戏名称:城门城门几丈高
游戏目标:
1、通过玩让幼儿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

2、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游戏玩法:学习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
把刀,从你家门前罩一罩,问你吃桔子吃香蕉”.教师和一幼儿双手搭成“城门”,全班幼儿手拉成一个大圆圈,边走边念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从你家门前罩一罩,问你吃桔子吃香蕉”
3.、当儿歌念完时,搭城门的幼儿把双手放下套住走过的幼儿,被套住的
幼儿替代守城门的幼儿,游戏继续进行,游戏反复几次结束。

十八、“警察”捉“小偷”
游戏目的:
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和追逐能力。

游戏玩法:
幼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警察”,一组为“小偷”。

场地上, 分别画两个圈为各自的"家"。

游戏开始,“小偷”出来活动,四散跑开,“警察”出来捉“小偷”,把“小偷”捉回“警察”的家,未被捉住的“小偷”如果跑回自己的“家”,“警察”就不能再捉了。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