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与民族性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简介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简介俄罗斯,作为一个广袤辽阔的国家,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这个东欧和北亚的跨大陆国家,以其独特的特点和迷人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俄罗斯的风土人情进行简要介绍,带您一窥这个国家的奇妙之处。
1. 地理与民族多样性俄罗斯地域广阔,横跨北亚和东欧两个大洲,自西起波罗的海,东至太平洋。
与许多国家接壤,地势起伏,风景迥异。
俄罗斯境内存在着数个地理分区,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乌拉尔山脉、高加索山脉和西伯利亚高原等。
这导致了俄罗斯的地理和气候多样性,其中包括极寒的北极地区和温暖的黑海沿岸地带。
俄罗斯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群体。
除了俄罗斯族群外,还有塔塔尔族、车臣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等等。
这些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共同构成了俄罗斯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2. 宗教和节日在俄罗斯,东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
东正教传统在俄罗斯有着深厚的根基,并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正教的圣殿和修道院分布在全国各地,成为重要的宗教和历史遗迹。
俄罗斯的节日庆典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俄罗斯人庆祝圣诞节的时间是在1月7日,根据传统日历而非公历。
此外,俄罗斯还庆祝复活节、国际劳动节和胜利日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通常会参加宗教仪式、家庭聚会和各种传统仪式,以表达他们的喜悦和庆祝之情。
3. 饮食文化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深受地理和历史因素的影响。
这个国家的菜肴通常以肉类、鱼类、蔬菜和谷物为主要食材。
例如,俄罗斯著名的菜肴包括鲟鱼酱、俄式沙拉、波旁煎饼等等。
此外,俄罗斯的茶文化也非常独特。
虽然这个国家以其浓郁的咖啡文化而闻名,但茶在俄罗斯也有很高的地位。
俄罗斯人喜欢喝浓茶,并常常在家中或与朋友聚会时享用。
茶与传统的俄罗斯点心搭配,成为俄罗斯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音乐和舞蹈俄罗斯以其悠久的音乐和舞蹈传统而闻名于世。
古典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等,以及芭蕾舞剧《天鹅湖》和《胡桃夹子》等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罗斯民族文化特点

1、非理性。
重感性轻理性是俄罗斯民族最显著的性格特征。
别尔嘉耶夫写道: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从它那里永远可以期待意外事件的发生。
”俄罗斯人给我们的感觉常常是大胆任性、率性而为的。
且不说它的平民百姓,就是它的领袖人物身上,大胆冒进的行为也俯首即是,我们随便就可以想到:叶利钦的酗酒,赫鲁晓夫的“靴子”、猪湾事件、以及西伯利亚种玉米等莽撞行为。
一个民族如同一个人一样,其性格形成与周遭世界以及自己的种种经历有关。
俄国大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考证,俄罗斯人的非理性与其自然环境有一定关系。
我们知道,茫茫的俄罗斯大自然是最奇妙、最充满奇迹的,这是从好的方面讲。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最恶劣、变幻莫测的。
气候的阴晴不定,土壤的时好时坏,常常使靠天吃饭的早期俄罗斯农民的期待,甚至是最微小有限的愿望落空,这样,经历不断的希望和落空,习惯于这种失望之后,于是俄罗斯人开始不顾一切做出最无望的、甚至是最不合常理的选择,或许这样反而能出奇制胜,以本身的勇敢任性来对抗大自然的任性。
碰运气的侥幸心理由此而来。
对于绝对捉摸不定的天气,俄罗斯只能乐天知命。
俄罗斯有首著名的歌:“大自然没有坏天气,风霜雨雪都是上帝的赐予。
”非理性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比比皆是。
与此相关的有俄罗斯人的崇尚浪漫:在莫斯科的大街上行走,最明显的感受是,到处是花店,很少有饭店。
每逢节日,特别是三八妇女节,简直是倾城鲜花。
如果那天你恰巧出门,绝对能享受到视觉的盛宴,地铁通道里满眼见的是怀抱鲜花的男士,无论尊卑,无论长幼,都急匆匆地往前赶,给自己的妻子,女儿,母亲,心爱的女人送花。
俄罗斯人酷爱空想,相信奇迹。
他们的文艺作品对此多有体现。
电影《红帆》告诉人们,内心的想往,甚至是幻想,只要是美好的,终有一天会实现。
而每年元旦前夜必放映的大受欢迎的影片《命运的捉弄》,正契合了俄罗斯人这种相信巧合、渴望神奇的心理。
帝俄末年的拉斯普京现象耐人寻味,一个衣衫褴褛、举止粗俗的西伯利亚农民竟征服了尼古拉二世宫廷。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感受俄罗斯独特的文化与风俗力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感受俄罗斯独特的文化与风俗力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
在这个广袤的土地上,人们生活着,形成了独特而又多元的文化与风俗习惯。
在俄罗斯旅行或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不禁被这些风土人情所吸引,深深感受到了俄罗斯的独特魅力。
一、博大精深的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东正教、斯拉夫民族传统以及亚欧大陆影响。
这种多重文化交融使得俄罗斯文化变得博大精深。
在俄罗斯的各大城市,可以欣赏到众多的文化艺术表演,如著名的芭蕾舞剧、交响乐团演出等。
此外,俄罗斯以其独特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体验俄罗斯文化之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人民精神。
二、热情好客的俄罗斯人民俄罗斯人民以其热情好客而闻名于世。
不论是在大城市还是乡村,当你踏入俄罗斯土地时,你会被人们的热情所感染。
在俄罗斯,人们通常以拥抱方式来表达问候和欢迎,这给人一种亲切感和温暖感觉。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民也非常重视家庭和友谊,他们经常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共进晚餐,并且传统上会留下一些空位,以便邻居和过路人也能够加入这个温暖的聚会。
这种个人关系的重视使得俄罗斯人民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俄罗斯人民不同寻常的热情和真诚。
三、丰富多彩的俄罗斯节日与庆典俄罗斯是一个充满庆典和节日的国家。
从正统基督教的复活节、圣诞节到传统的斯拉夫庙会,每个节日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其中,著名的俄罗斯国庆节“国家团结日”将全国各地的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庆祝俄罗斯的多元文化和国家统一。
而在庆典活动中,人们会进行各种活动,如花车巡游、舞蹈表演等,让人们充分享受着喜庆氛围和彩虹般的多彩乐趣。
四、丰富多样的俄罗斯美食俄罗斯美食也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菜肴以丰满、味道浓郁而著称,其食材种类繁多,包括肉类、鱼类、蔬菜以及各种酱料和香料。
著名的俄式餐桌上经典的火腿、肉饼、驴打滚等菜肴,以及俄罗斯传统饮品伏特加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美食家。
俄罗斯文化与民族性

俄罗斯文化与民族性芦笛在不列颠空战期间,丘吉尔在国会发表演说,留下了世代传颂的名言:“在人类冲突的战场上,从未有过这么多的人欠了这么少的人这么多的情。
”这话是什么意思?不列颠空战是在英国上空争夺制空权的战争。
如果德国空军摧毁英国空军,则千军万马就要跨过海洋,去解放宝岛,而英国根本抵挡不住。
因此,全民的一线生机,就系在一小撮空军儿郎身上。
这种先例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我看俄罗斯文化也就是这么回事,从未见过哪个别的文盲国家靠一小撮贵族创造出一种如此精致绝伦的文化来,以致它掩盖了无边的茫茫大荒,造成了普遍错觉,使得人们普遍认为俄国是个文明国家,却不知道真实俄国其实有两个:橱窗俄国与农村俄国,而一般人只看见了橱窗里的那个。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穷兵黩武、扩张成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同时也是典型的一穷二白的泥足巨人,无论是政治、经济、工业、科技、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极度落后。
它是一个为肤浅西化包装起来的原始农业国,资本主义从未有过充分发展的机会。
绝大部分俄国人民是文盲农民,实行的是一种无比原始古老落后的生活方式。
为中国读者熟知的俄罗斯文化完全是从西方断断续续引进的,基本属于占人口比例极小的贵族。
俄罗斯的文化巨人诸如格林卡、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都是从小接受欧化教育的贵族,他们的作品与俄国平民实在没什么相干,并不为文盲大众理解和欣赏,这是连列宁都承认的。
这和中国都还是两回事,中国的文化基本还是平民而非贵族创造的。
这种本质上是舶来的俄罗斯文化,虽然达到了令人炫目的高度,但在时间、空间和人口上的分布都极度不均,可以说基本上是一种移植文化,虽然受到原始野蛮的草根文化的浸润和影响(详见下),但并不曾深入宿主庞大的躯体深处。
在时间维度上,俄国文化精品都是19世纪创作出来的,此前是一片蛮荒,俄国人的“古典作品”其实是近代作品。
在空间维度上,革命前的俄国也就只有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几个文化中心,除此之外则是一片荒野。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探寻神秘的俄罗斯文化与民俗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探寻神秘的俄罗斯文化与民俗俄罗斯,这个广袤的国度,不仅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国家,也以其独特而神秘的文化和民俗而闻名于世。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存在着种种独特的风土人情,让人们对俄罗斯的探索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和想象。
一、俄罗斯的地理环境与文化传统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北部,疆域广阔,跨越十个时区,拥有丰富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气候。
这种多样性的地理环境对俄罗斯的文化与民俗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北方民族的独特风情俄罗斯北部地区的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大地给人以冰雪王国的印象。
这里的民间文化与民俗与北方的严寒环境紧密相连。
例如,俄罗斯北方的居民喜欢举办庆祝活动,以庆祝寒冷季节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
其中著名的活动包括“马斯连尼寒冷派对”,人们在严寒的户外聚集,穿着传统的马斯连尼衣裳,尽情庆祝寒冷的结束。
这种活动反映了俄罗斯北方居民坚韧不拔的性格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 东正教与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国家,东正教对俄罗斯的文化与民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可以在俄罗斯的教堂中感受到深厚的宗教氛围与文化底蕴。
例如,俄罗斯的一些庆典活动经常与宗教仪式相结合,如复活节和圣诞节等。
在俄罗斯的传统婚礼中,东正教的仪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俄罗斯的文化与民俗中表现出的虔诚与宗教信仰反映了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深刻关注。
二、俄罗斯的民间艺术与民俗节日除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宗教影响外,俄罗斯的民间艺术与民俗节日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和艺术形式展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 俄罗斯芭蕾舞俄罗斯芭蕾舞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被誉为艺术的皇冠。
它源于俄罗斯的贵族社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
优雅的舞姿、精湛的技巧以及深沉的情感表达使俄罗斯芭蕾舞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每年,世界各地的观众都会聚集在莫斯科的玛丽insky剧院或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观赏俄罗斯芭蕾舞团的演出。
2. 伏洛斯托克节伏洛斯托克节是俄罗斯最盛大的民俗节日之一,通常在夏至的时候举行。
俄罗斯民族性格与文化

俄罗斯民族性格与文化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最为辽阔的国家,受地理位置和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相交融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性格与文化。
本文主要围绕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性格与文化展开探讨,了解“迷”一样的俄罗斯民族。
标签:俄罗斯民族;性格;文化特征作为十分特殊的民族之一,俄罗斯民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珍贵的民族文化,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既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又有极端主义。
直到今天,有关俄罗斯民族性格与文化的问题仍是学者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俄罗斯民族性格特征俄罗斯民族的“迷”体现在本民族的性格上,我们不能随意对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下定义,但是却很容易发现,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情绪化。
俄罗斯人时而忧郁,时而热情奔放,时而极端,时而善解人意。
除此之外,俄罗斯民族身上还体现出爱国主义,提倡精神文化等性格特点,让人难以琢磨。
而俄罗斯民族性格上的“迷”会受到地理位置、物质条件、历史发展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俄罗斯民族性格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提倡集体主义精神。
俄罗斯民族注重集体意识,并提倡个人服从集体和社会。
这一性格特点有利于团结民族力量抵御外部敌人。
而俄罗斯文学中有很多关于该民族集体主义性格的语言。
例如,俄罗斯民族把集体主义与团结放在死亡之上“大家在一起,死也不足惧”;他们对智慧的看法为“一人聪明就好,两个人的智慧更强”等。
而崇尚个人主义,藐视集体主义的人是无法被俄罗斯民族尊敬的。
第二个特点为俄罗斯民族崇尚节俭,享受精神世界的繁华。
大部分的俄罗斯人都会为某种精神追求来放弃和牺牲自己的物质利益。
这种勤俭节约,崇尚精神文化的俄罗斯人受到社会的敬仰。
除此之外,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中还透露着极端主义与夸张的倾向。
这一特点虽然受到社会的质疑,但是仍代表俄罗斯民族的特点。
二、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19世纪大部分学者较为认同的观点为:俄罗斯人既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国家,还创造了属于本民族的文化。
俄罗斯民族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为社会机制与宗教色彩。
俄罗斯民族特点及文化

俄罗斯名族特点及文化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问题可以追溯到9—13世纪的古罗斯时期。
这一时期正是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逐渐形成的时期,而后由于封建割据和蒙古人入侵的影响,而使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的形成过程遭到了阻滞,以至于在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之初,完整的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仍没有建立起来。
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的非类型性特征,即在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基础上,无法确定俄罗斯民族文化是在什么样的文化类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这里所说的“非类型”是相对上述“文化类型”的特征而提出的,其实质就是指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是在还没有形成完整文化体系的古罗斯民族文化土壤中实现的,因而也就不可能从古罗斯民族文化中继承下来“类型”特征,由此得出“非类型”特征的论断。
至于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尚未建立的论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加以证实:(一)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过程异常复杂1.古罗斯民族文化构成成分复杂古罗斯民族,究其产生的方式,它属于国家民族,即由于古罗斯国家的建立而致使其统治范围内的人群形成为同一民族的历史过程。
这就是说,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是多种不同文化相互斗争和融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继承关系。
这就大大地将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的形成过程复杂化了。
当时,参与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的不同文化群体主要有三类:(1)当地的斯拉夫人原住民文化,按照《往年纪事》的记载,有近12个斯拉夫人部落或部落联盟与古罗斯民族形成有关,即波利安人、德列夫利安人、德列戈维奇人、拉基米奇人、维亚迪奇人、克里维奇人、斯洛维涅人、杜列布人(沃伦人和布格人)、白赫尔瓦特人、塞维利安人、乌利奇人和底维尔人,而他们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是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的基础。
(2)来自北欧的瓦兰吉亚人文化,他们在8世纪中叶就在东欧平原上建立了第一个驿站——古拉多加城,与当地的原住民进行交往。
在古罗斯国家建立之初,瓦兰吉亚人成为古罗斯人的主要构成群体。
随着上述12个斯拉夫群体逐渐进入古罗斯国家统治范围内,瓦兰吉亚人所占的比重明显地缩小了。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简介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简介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这个广袤的国度里,有着独特的历史和传统,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本文将为您带来对俄罗斯风土人情的简要介绍。
一、俄罗斯的多样文化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众多的族群和文化。
其文化融合了东欧、西欧和亚洲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文化。
这一文化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1. 语言和文字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斯拉夫语之一。
俄罗斯的文字系统采用的是西里尔字母,这一字母系统在9世纪由圣谭尼修修道院的圣人西里尔和美义尔创造,成为了俄罗斯及其他斯拉夫国家的主要文字系统。
2. 音乐和舞蹈俄罗斯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古典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以及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等都是俄罗斯的音乐之宝。
在舞蹈领域,俄罗斯芭蕾舞被誉为世界上最优雅、最精湛的舞蹈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编舞和艺术风格。
3. 文学和艺术俄罗斯文学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像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都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俄罗斯的艺术作品以其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受到广泛赞誉。
二、俄罗斯的传统习俗俄罗斯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其中一些已经流传了数百年。
1. 衣着和装饰俄罗斯人的传统服装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在北方地区,人们穿着毛皮外套、帽子和长靴来保暖;而在南方地区,人们则穿着轻便的棉质服装。
此外,俄罗斯的刺绣和宝石饰品也是人们喜爱的装饰品。
2. 饮食文化俄罗斯的饮食以肉类、鱼类、蔬菜和土豆为主。
传统的俄罗斯餐桌上会有诸如酸奶、酸菜、俄式馅饼等美食。
此外,俄罗斯人还享用著名的伏特加酒和传统的茶文化。
3. 节日庆典俄罗斯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节日包括新年、复活节和国庆节等。
新年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如焰火表演、音乐会和家庭聚会等。
三、俄罗斯人民的性格特点俄罗斯人民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文化与民族性芦笛在不列颠空战期间,丘吉尔在国会发表演说,留下了世代传颂的名言:“在人类冲突的战场上,从未有过这么多的人欠了这么少的人这么多的情。
”这话是什么意思?不列颠空战是在英国上空争夺制空权的战争。
如果德国空军摧毁英国空军,则千军万马就要跨过海洋,去解放宝岛,而英国根本抵挡不住。
因此,全民的一线生机,就系在一小撮空军儿郎身上。
这种先例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我看俄罗斯文化也就是这么回事,从未见过哪个别的文盲国家靠一小撮贵族创造出一种如此精致绝伦的文化来,以致它掩盖了无边的茫茫大荒,造成了普遍错觉,使得人们普遍认为俄国是个文明国家,却不知道真实俄国其实有两个:橱窗俄国与农村俄国,而一般人只看见了橱窗里的那个。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穷兵黩武、扩张成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同时也是典型的一穷二白的泥足巨人,无论是政治、经济、工业、科技、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极度落后。
它是一个为肤浅西化包装起来的原始农业国,资本主义从未有过充分发展的机会。
绝大部分俄国人民是文盲农民,实行的是一种无比原始古老落后的生活方式。
为中国读者熟知的俄罗斯文化完全是从西方断断续续引进的,基本属于占人口比例极小的贵族。
俄罗斯的文化巨人诸如格林卡、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都是从小接受欧化教育的贵族,他们的作品与俄国平民实在没什么相干,并不为文盲大众理解和欣赏,这是连列宁都承认的。
这和中国都还是两回事,中国的文化基本还是平民而非贵族创造的。
这种本质上是舶来的俄罗斯文化,虽然达到了令人炫目的高度,但在时间、空间和人口上的分布都极度不均,可以说基本上是一种移植文化,虽然受到原始野蛮的草根文化的浸润和影响(详见下),但并不曾深入宿主庞大的躯体深处。
在时间维度上,俄国文化精品都是19世纪创作出来的,此前是一片蛮荒,俄国人的“古典作品”其实是近代作品。
在空间维度上,革命前的俄国也就只有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几个文化中心,除此之外则是一片荒野。
即使是在那几个文化中心,文化也只集中在一小撮人身上,与广大百姓毫不相干。
真实的俄罗斯人的生活,还是《静静的顿河》、《顿河故事》上描写的那些野兽风情,其中公公强奸儿媳成了生活常规。
这种奇特的文化风景,很像我国后来搞的“橱窗文化”,亦即只开放北京、上海等地供好奇的外宾窥视,让他们看到与内地大众毫不相干的幸福生活。
虽然沙皇并未有意这么做,然而为大众熟悉的俄罗斯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橱窗文化。
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作了浅表西化镀金的实行亚细亚生产方式原始农业国。
人们常常只看到表面上那熠熠生辉的欧洲文化金层,却没看见那薄薄的金层遮盖的原始落后野蛮的胚子。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橱窗里的摆设实在太精美。
令人难以思议的是,在极短的时段和极有限的空间中,俄国的大师们却创造出了一系列不逊于欧洲任何一个大师的杰作。
中国读者为之神迷心醉之余,常常误以为俄国是一个文化发达的国家。
这说来也不足为奇。
就连西方左派(liberals)都还以为北京“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们的幸福生活代表了全国农民,何况是没到过俄国的中国读者们?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若真是熟悉俄罗斯文化,光看看俄国大画家列宾笔下描绘的俄罗斯风情,便不难看出那国家是何等贫穷、落后与野蛮: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查巴罗伊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我党领袖张国焘1922年去俄国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最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一般俄国人,不管他他们抱有那一种的思想,都不免带有旧的习气。
他们衣衫褴褛、不讲卫生的习惯、说话没有礼貌的粗犷态度,都与落后地区的民族情况相似,在革命后似乎并没有甚么改进。
有些自命为俄国的文明人,往往讪笑中国人的迂缓习性。
其实,俄国人的习性也一样遇事都‘慢慢的’。
……以守秩序这一点而论,例如排队去取开水等,俄国人比中国一般人乱糟糟的情形要好些;可是爱收小费与作威作福的状态却不亚于中国的一般胥吏。
”(1)他还是只在相对发达的铁路沿线上观察,俄国人的野蛮习性仍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如果他能深入俄国内地农村去考察,只怕更要大吃一惊。
实际上,熔铸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与其说是橱窗俄国里的精美摆设,莫如说是农村俄国那独一无二的草根文化——圣愚文化。
所谓“圣愚”,俄文为“юродивый”,英文维基百科翻译为“Foolishness for Christ”,中文意为“为基督而犯傻”;美国学者汤普逊(Ewa M. Thompson)译为“Holy fool”,意为“神圣的傻子”。
据学者考证,它产生于11世纪基辅罗斯时代,盛行于16-17世纪。
美国学者汤普逊认为它来源于东方的萨满教,但俄国和西方的大多数历史学家及社会学家则认为它来源于拜占庭的愚人传统,随东正教的传入而产生(2)。
论行为怪诞反常,圣愚们有点像中国晋朝的“竹林七贤”,但与后者不同的,一是出身背景截然不同,二是有着浓厚的宗教背景。
圣愚们多是文盲,衣衫褴褛肮脏,到处流浪,喜欢在教堂、集市等人多之处发疯发癫,狂呼乱叫,胡言乱语,发出预言,甚至咒骂行人或看客。
这些怪物却普遍受到社会尊崇,既被视为基督教的先知加苦修士,又被视为神巫,具有通神的神秘法力,能未卜先知,预言未来,并为人禳灾治病。
下文将要讲到的拉斯普丁就是这样一个圣愚。
这种现象在落后愚昧社会中并不鲜见,罕见的是,这种隐形的草根文化竟然深深渗透到社会各阶层中,反映在俄罗斯文学、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里,构成了俄罗斯人的精神世界中密不可分的一部份,甚至影响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近年来,俄罗斯独特的圣愚文化以及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与心态的影响,日益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
美国学者汤普逊认为,圣愚的行为包括了五组“二律背反”概念:智慧-愚蠢,纯洁-污秽,传统-无根,温顺-强横,崇敬-嘲讽(3)。
这意思是说,圣愚大智若愚;外表污秽,内心纯洁,即使是行为不检,酗酒纵欲,仍然可以被人视为圣洁;他们代表着俄国文化的传统,却又居于体制外,到处流浪,因而无根;他们既谦卑温顺,却又对其讨厌的人强横粗鲁;人们对圣愚既崇敬又嘲讽。
而这恰是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观察到:“在俄罗斯民众的身上可以发现诸多矛盾的特性:专制理念、膨胀的国家意识,和无政府主义、恣意妄为;残酷、暴力倾向,和善良、人性、温和;信奉礼仪,和寻求真理;个人主义、敏锐的个性意识,和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我吹嘘,和普济主义、全人类理念;末世—弥赛亚宗教观,和表面的虔诚;对上帝的寻求,和战斗的无神论;谦逊和放肆;奴性和反抗。
”(4)类似地,俄国作家什缅廖夫观察到,俄国人理解的“慷慨”可以是喜欢走极端的意思。
这种喜欢走极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倾向、完美主义、缺乏克制的倾向被传统归结为俄国人最突出的特点,并常被人们提起。
两位俄国学者研究成语表达时注意到,俄语有一种所谓“离心排斥”现象,而走极端或是缺乏克制是唯一能把表面上完全不能调和的品格统一在一起的东西(5)。
因此,多位作者都注意到俄罗斯民族性格与圣愚行为的高度一致性,从而认为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矛盾性、极端性、非理性、神秘主义、无政府精神、崇信暴力、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对苦难的独特态度等,都与圣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还从俄罗斯大师们创造的多个文学角色中证认了圣愚的形象,其中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白痴》的主角梅什金公爵(6)。
这些说法都很有见地,然而窃以为,圣愚文化最严重的恶果,还是它哺育出了俄国知识份子一种畸形的“辩证道德观”。
如前所述,在那些“神圣的疯子傻子”的身上,愚蠢和智慧、丑恶骯脏和美好圣洁、谦卑与横暴、忠于传统与背弃社会人伦等一系列彼此背反的品德,都“和谐地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
习惯了这种吊诡现象的俄国人,自然会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价值观,亦即把罪孽视为美德,把杀戮当成催生,把破坏视为建设,把自虐视为牺牲,把苦难视为洗礼……。
一言以蔽之,它在俄国人民特别是知识份子中发展出一种“马蹄铁现象”,亦即把道德的两极奇特地扭曲在一起,使得俄国知识份子们倾向于把文明世界认为是邪恶的行为神圣化,使之化为宗教式美德,变成他们个人的崇高的良心追求。
这种奇特的道德观良心观再与俄国文化中固有的普济主义与全人类理念结合起来,便不难发展为后来的“共产主义道德观”。
以此透视俄罗斯文学,则不难明白俄罗斯文化与俄罗斯性格之间的“二律背反”,亦即知识份子极度敏锐的良心与令人瞠目结舌的全民残暴之间的强烈反差。
一位网人曾引用恰达耶夫《哲学书简》上对俄罗斯民族的批判,认为俄罗斯知识份子深具自省意识,说明这样的民族已经开始脱离野蛮,走向文明。
他这话说出了我青年时代的一个困惑:为什么这样一个知识份子深具自省意识的民族,还会堕为世界上最邪恶的民族,给人类造成了史无前例的灾难呢?熟悉俄罗斯文学的读者都知道,它最大的特点,是作者无比敏锐的良心与深重的社会责任感,尤以托尔斯泰为然。
托尔斯泰深受卢梭《忏悔录》的影响(他曾称卢梭为“18世纪欧洲的良心”)。
他创作的主人公列文与聂赫留道夫都有自己的影子,都时时在内心无情地剖析自己,并把内心深处的每个骯脏念头公诸于世,似乎有一种内心的煎熬逼迫他们这么做。
列文曾在婚后把自己的日记交给吉蒂,后者读后无比震惊与困惑。
她满面泪痕地把日记交还给列文,说她不需要知道这些,请他不要再用这种事困扰她。
在《童年•少年•青年》中,托尔斯泰甚至在亲人去世的时刻也忘不了剖析自己,尖刻地指出自己即使在那种时刻,仍然怕在别人眼中显得不够沉痛,因此就连他的悲伤也有虚伪的成份!这种内省,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手上,便成了一种心理分析。
陀氏的书似乎可以视为心理分析的病例记录,早在佛洛依德之前便开创了精神分析的先河。
透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白痴》等巨著中那难以穿透的凄凉、绝望、阴郁与沉重,读者不难感受到他那为苦难磨锐了的良心与无比沉重的道德感,以及对一个健康的社会与人群的曲折的畸形的渴望。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俄罗斯文学似乎可以称为“良心文学”,其共同特点是作家们对俄罗斯苦难的感同身受的敏锐,对建立一种更干净、更纯洁、更道德的生活方式的热望,对道德原则的执着,对功利的鄙弃,以及理想主义的近乎偏执的反复表现。
大师们风格不同,描写对象各异,然而都有着一种得到群体救赎的共同的执着的理想,透出了基督教的浓烈气息。
事实上,《白痴》的主角梅什金身上就颇有些耶稣基督的气息,而且或多或少都流露了对革命的朦胧企盼。
作为一个整体,俄国文学家们表达的不光是现实的丑恶,更集体诉说了对一种乌托邦生活方式的渴望。
这理想生活方式在道德上是绝对纯净的,与世俗功利彻底绝缘。
俄罗斯的“良心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是一种很独特的现象,也是俄罗斯文学有别于19世纪所谓“批判现实主义”其他巨著的明显特征。
无论是法国还是英国的大师们留下的巨著,都缺乏那种独特的俄国“良心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