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颈椎病

合集下载

老中医谈中药详解: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病方法及方剂

老中医谈中药详解: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病方法及方剂

老中医谈中药详解: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病方法及方剂颈椎病临床表现复杂,大体可分为椎动脉型、神经根型、脊髓型。

临床以神经根型引起的颈、肩、背、臂的疼痛及手足麻木较多见。

作者自1993年以来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外敷治疗该病42例,取得了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一、相关案例42例均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男27例,女15例。

年龄36~70岁,平均48岁。

病程0.3~3年,平均1.6年。

颈、肩、背酸痛的12例,上肢麻木的21例,颈、肩、背酸痛伴上肢麻木的9例。

中药治疗颈椎病二、治疗方法内服:基本方药为当归15g桃仁、红花、川芎各10g丹参30g防风10g秦艽15g葛根20g羌活10g桂枝10g续断15g狗脊15g白芍15g甘草10g。

方中药物可根据临床症状灵活加减。

如酸痛明显的加细辛、姜黄等;上肢麻木明显的加桑枝、鸡血藤、桑寄生等;病久体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等。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中、晚服用。

外敷:当归15g川芎30g丹参30g红花10g元胡15g川断30g杜仲15g葛根30g白芷10g生川乌10g威灵仙15g制乳没各15g细辛10g生附子10g透骨草12g。

将上药装入棉布袋内扎紧口放入盆中,加水500ml浸泡0.5h,将盆放入锅内蒸20~30min,稍晾后热敷于颈部,若药变凉可放入盆内重新加热或用热水袋敷于药袋上。

每次热敷30min,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3天。

内服外敷10天为1疗程,一般1~2疗程。

三、治疗效果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27例;显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7例;有效:症状减轻,功能明显改善,6例;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2例(结果按2个疗程统计)。

显效率为81%,总有效率为95%。

四、体会颈椎病中的颈、肩、背、臂的酸痛及上肢麻木多是由于神经根受压或激惹所引起。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肝主筋,筋附于骨。

由于肝肾功能逐渐衰退,肾虚不能主骨,肝虚不能主筋,外加风寒湿邪侵袭或外伤导致气血失和,久之瘀血加重形成骨质病变,从而产生疼痛、麻木、活动障碍等症状。

中药内服外用法治疗颈椎病76例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外用法治疗颈椎病76例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外用法治疗颈椎病76例临床观察作者:杨传东张波黄芪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外用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同时加用中药药袋加热外敷,共收治颈椎病76例,观察他们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根据相关疗效标准,判定疗效。

结果显效23例,好转4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11%。

结论采用中药内服,补肝肾,散寒化瘀,加用中药袋热敷疗法,内外合治颈椎病,安全有效。

【关键词】颈椎病;中药内服;中药袋热敷疗法;临床观察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

多因长期不良姿势、慢性劳损加之受风寒湿邪等因素引起,往往呈慢性发病,长期不愈[1]。

临床表现为颈、肩胛、背及胸前区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甚至瘫痪、头晕、耳鸣,握力差等症。

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

我科近年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加中药袋热敷疗法治疗本病76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1.1一般资料近3年我科共收治颈椎病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35~70岁,平均45.6岁。

均经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其中颈型颈椎病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病程5个月至5.5年。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符合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1.3.1内服法自拟中药汤剂。

药物组成:续断20g,杜仲15g,骨碎补20g,川芎15g,豨签草25g,鸡血藤30g,羌活15g,防风15g,葛根30g,乌蛇20g,白芍30g甘草10g。

水煎,每剂煎200ml,每次服100ml,每日早晚2次口服。

连服10日为一疗程。

1.3.2外用法将中药炙川乌15g,炙草乌15g,伸筋草30g,独活30g,木瓜25g,川芎20g,乳香15g,申姜20g,豨蔹草30g,桂枝15g,鸡血藤30g加入75%酒精适量浸泡3d后,将上述经过浸泡的药装入布袋中备用。

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及护理

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及护理

ta to aI r g o bie w i c vi a r dii n d u c m n d t h er c I e er s o r a me t o er c Is o . x cie f r te t n f c vi a p n d o i n u s n ar fi yl s s a d n r i g c e o t 顾 文红 , 鲁 艳
应 , 解疼痛 。 缓
[ ] Mas al L, et F, oeoP Kn el metijr s A sa 3 rhlJ F toJ B tr M. e g n ui : tn— i n e
dri deouinmeh d J . i Orh p 1 9 ,2 :1 . adz v lt to E3Cl to ,9 7 13 15 e o n [ ] 房 建 伟 , 恩普 , 光 厚 . 明 质 酸 治 疗 膝 骨 性 关 节 炎 的 疗 效 评 价 4 王 李 透 [] 临 床 骨 科 杂 志 ,0 5 8 2 :6 J. 2 0 , ( ) 13—16 6.
( 稿 日期 :0 2 1 6 修 回 日期 :0 2—0 —1 ) 收 2 1 一O —1 ; 21 8 7
( 文编 辑 苏 琳 ) 本
; 颈部 做 运 动 , 作 宜 轻柔 , 幅 宜 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的 禁 止 运 动 组 成 : 旋 转5g、时药动5g 肉桂 缓慢 、I度 不O 过 大 。 贴敷药物 乳 香 1 没 1 、 1 川 乌 l g等 , 5g 研 效 果 及护 理 成 细 末 后 充 分 混 合 , 3 二 甲 基 砜 调 和 成 糊 状 , 黄 豆 大 小 用 o 取
作 者 简 介 秦 瑞 云 , 徐 州 市 中 副 本 单 2 10 , 心 医院 ; 勇 奇 、 海 霞 单位 :2 0 9 江 苏 省 徐 州 市 中心 医 院 。 张 王 210 ,

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颈椎病29例

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颈椎病29例

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颈椎病29例张海翠【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and steamin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children .Methods 58 cases of children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and each group had 29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inese herbal fumigation and steamin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2.4%,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2.4%,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Chinese herbal fumigation and steamin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children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药离子导入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离子导入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离子导入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作者:王慧凯姜学连王斌胜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第02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配合穴位贴敷综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

方法选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诊断为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

采用平行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采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穴位贴敷综合治疗,每天一次,2周一疗程。

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療,判定患者治疗前、2周后、4周后的症状评分。

结果中药离子导入配合穴位贴敷综合治疗颈型颈椎病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都有效,但是试验组的颈椎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药离子导入配合穴位贴敷综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采用。

【关键词】中医综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颈椎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临床根据患者的发病症状和体征大致可以分为颈肌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颈肌型颈椎病又称颈型颈椎病[1],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颈椎病类型。

通常见于其他类型颈椎病的早期。

因为其发病主要在颈部的肌肉和肌群,故又称“局部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相对其他症型来说,症状相对轻微。

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反复发作,最终恶化为其他类型颈椎病[2]。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离子导入是利用中频直流电将中药离子通过皮肤、穴位导入病灶的一种传统中药结合现代科技的外治法。

具有药物和理疗的双重功效[3]。

穴位贴敷则是传统中医外治法的经典。

中药离子导入短期起效迅速,穴位贴敷长效维持缓慢。

对于颈型颈椎病有着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全部来源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根据颈型颈椎病的发病规律,选择年龄25~35岁,临床诊断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颈椎病的药物贴敷疗法

颈椎病的药物贴敷疗法

颈椎病的药物贴敷疗法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以颈肩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少数有眩晕。

颈椎病药物贴敷疗法一贴敷部位:颈部或疼痛处。

药物组成:当归、生茜草、威灵仙、艾叶、透骨草各15g,川芎、赤芍、红花、雄黄、白矾、川乌、草乌、羌活各10g。

制备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加白醋适量拌匀,装入布袋中备用。

操作规程:取药袋放入蒸笼中蒸热后,敷于颈部或疼痛处。

操作间隔:每次1小时,每日热敷2次。

每剂药可用5天。

10天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5天,连续2或3个疗程。

主治:颈椎病。

颈椎病药物贴敷疗法二贴敷部位:颈椎骨质增生处。

药物组成:白芍30g,丹参、当归各20g,制乳香、制没药各15g,甘草10g,葱须3茎,米醋1000ml。

制备方法:将诸药择净,加入5cmx5cm纱布块若干,与醋同煎30分钟备用。

操作规程:待药液冷却至45℃左右,取出纱布块外敷于颈椎骨质增生处。

冷则换之。

操作间隔:每次热敷30分钟,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病药物贴敷疗法三贴敷部位:患处。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五加皮、桂枝、鸡血藤、三七各30g,地龙、全蝎、土鳖虫、红花、生川乌、生草乌各20g,蜈蚣10条。

制备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加入酒精2000ml中,密封浸泡4周即成。

操作规程:取消毒纱布制成5cmx5cm大小布块,浸透药液后,敷千项部正中,外敷塑料薄膜,面积略大于纱布块,再用温度适宜的热水袋热度患处。

操作间隔:每日2次,每次2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主治:颈椎病。

颈椎病药物贴敷疗法四贴敷部位:颈部(阿是穴)。

药物组成:葛根20g,羌活、桂枝、当归、土鳖虫、千年健、川椒、没药、大黄、血竭各15g,片姜黄、威灵仙各30g,儿茶、乳香各10g。

制备方法:将上药装入一布袋内,扎紧口,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水量宜少),再煎熬15分钟左右,取出药袋备用。

中药内服外敷加牵引治疗颈椎病89例论文

中药内服外敷加牵引治疗颈椎病89例论文

中药内服外敷加牵引治疗颈椎病89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药内服外敷加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颈椎病患者89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加牵引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89例,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49例,显效31例,无效9例,有效率89.89%。

结论:中药内服外敷加牵引治疗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满意。

关键词颈椎病牵引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病中医病名为“项痹病”。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及继发病理改变,损害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如压迫、刺激、失稳、错位等),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回顾对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颈椎病患者89例,男36例,女53例;年龄35~73岁,平均47.5岁;病程12天~1年47例,1~5年22例,5~10年14例,10~20年6例。

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51例,颈椎强痛42例,颈项肢体酸麻40例,心悸、心烦、汗出18例,耳聋耳鸣14例,视物昏花8例,晕厥4例,感觉障碍3例。

x线片(或ct)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47例,生理曲度后突4例,椎间隙变窄38例,椎体骨质增生52例,项韧带钙化9例。

ct查椎管狭窄3例,颈髓萎缩1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中药内服外敷加牵引治疗,中药方药如下:天麻9g,半夏9g,钩藤18g,川芎9g,秦艽12g,葛根9g,白芍9g,当归12g,黄芪24g,菊花9g,甘草6g。

日1剂,水煎2服,7天1疗程。

颈椎牵引:买1套颈椎架牵引颈椎,每次30分钟,牵引力约4kg。

对坐位困难者,可取卧位行床头颈椎牵引。

在牵引过程中自觉不适时,可适度减轻牵引力,隔日1次,10次1个疗程。

外敷药:葛根60g,川牛膝、羌活、透骨草、苍术、丹参、细辛、生草乌、生川乌、艾叶各20g,冰片10g,米醋250g。

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分析

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分析

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行西药+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行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颈椎操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42/45),与对照组80.0%(36/45)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促使其颈椎功能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颈椎操;颈椎病;护理;疗效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方式的不断转变,临床上发生颈椎病的几率也逐渐增高,且该病症正逐渐趋向于年轻化、普遍化,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治疗,则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

本文即对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

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为(45.2±3.8)岁。

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29-76岁,平均年龄为(43.3±2.7)岁。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西药+中药汤剂治疗,即内服中药汤剂加西药活血化瘀。

观察组行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颈椎操治疗。

具体为:(1)中药穴位贴敷。

组方:川乌10g、肉桂15g、没药15g、乳香15g。

研制为细末并混合均匀,采用30%二甲基砜调制成糊状,在肤疾宁膏上摊黄豆大小糊状药物;对脊椎两侧以及颈部皮肤清洁之后,贴药部位选择:大杼穴、压痛点、风府穴与大椎穴之间每个沿着督脉巡线的椎间隙;伴前肩酸困无力者加外关穴、尺泽穴;伴肩周疼痛者加肩井穴、肩髃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属中医“眩晕”、“头痛”、“痹症”等范畴。

近年来我们运用益气补肾活血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颈椎病临床表现:
1、持续性头痛或偏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或一过性眩晕、甚至晕倒。

2、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无力、疼痛。

3、部分病人伴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

4、椎间孔太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5、X线检查: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颈曲异常等。

6、多谱勒检查:椎动脉走行变异,管径变小,血流量减少。

治疗方法:
内服方:党参、黄芪各15—30克,白术、云苓各10克,赤、白芍各10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补骨脂12克,羌活12克,柴胡6克,葛根15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恶心呕吐者去熟地,加陈皮、竹茹各12克;失眠者加炒枣仁30克。

水煎服,1日1剂。

外敷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白芷、川乌、草乌、吴茱萸、元胡、木香等各等份,研成极细末,过120目筛,用白醋适用量,调成厚糊状备用。

基本穴位:大椎、阿是穴、颈椎夹背、肩井、手三里、外关、脾俞、肾俞、涌泉穴等。

操作方法:首先在患者需要敷贴的穴位处用75%酒精消毒,然后再将药糊敷在穴位上,用肤疾宁固定,24小时后取掉,每隔1—2日治疗1次。

穴位敷贴处起水泡可间隔治疗次数,一般10次为1疗程。

颈椎病临床以头晕、头痛、恶心、视物模糊、上肢麻木无力疼痛、颈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主要由于中老年颈椎的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压迫颈动脉,使椎基底动脉痉挛、血液动力改变,以致脑供血不足。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肾气虚则骨失所养,导致骨质疏松,而增生的骨质压迫,使经络瘀滞不通则出现上肢麻木疼痛。

笔者认为,颈椎病的发生是本虚标实,治疗可标本兼顾、虚实同治,不可拘泥于“诸痛忌补”,故方中黄芪、党参、熟地、白术、云苓、补骨脂益气补肾;川芎、赤芍、当归活血化瘀;葛根引经直达病所,并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配柴胡可宣畅气血;半夏祛痰湿;羌活性温直上巅顶,横行肢臂,治疗在表之风寒湿邪。

穴位敷贴法是选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补肾生髓、通络止痛的药物,通过透皮吸收直达病所。

取大椎、颈椎夹脊穴缓解椎动脉痉挛、压迫,改善脑循环;肩井、手三里、外关温通经络,缓解肌肉僵硬疼痛;取脾俞、肾俞以健脾益肾固其本;加涌泉之意在于除烦安神定志。

中药益气补肾活血加穴位敷贴可达到内外结合、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体现中医特色,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