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手术记录文本

合集下载

胃癌术后病例报告模板

胃癌术后病例报告模板

胃癌术后病例报告模板
胃癌术后病例报告模板
一、患者基本情况
姓名:XXXX
性别:男/女
年龄:XX岁
住院号:XXXX
入院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出院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二、临床资料
1. 主要症状及体征
(根据患者的描述,详细记录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
2. 辅助检查结果
(根据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
三、诊断与手术
1.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得出的临床诊断)
2. 手术方式
(记录患者进行的手术方式,如胃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等)
3. 手术时间及术中并发症
(记录手术的具体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四、术后治疗与护理
1. 术后病理结果
(记录患者的病理结果,包括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2. 术后辅助治疗
(记录患者术后是否接受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
3. 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措施
(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等,并给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五、出院情况
(记录患者出院时的情况,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患者自觉症状的变化,是否需要继续随访)
六、讨论与结论
(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讨论和结论,包括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等)
七、随访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包括复查时间、检查项目等)
以上是胃癌术后病例报告的模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填写。

全胃切除

全胃切除

手术记录姓名: 性别:年龄: 病室: 胃肠外科B床号: 住院号:手术时间: 2007 年月日术前诊断:胃癌术中诊断:胃癌手术名称: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手术医师:杨传永助手医师:曹志新、吴剑宏、麻醉方式:全麻手术经过:平卧位,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上腹部正中切口绕脐约25厘米,逐层进腹。

探查见胃肿块位于,约×厘米大小,已侵犯浆膜面,胃小弯侧较多肿大淋巴结;盆腔、肝脏、小肠系膜未探及明显转移病灶。

遂决定行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

游离切除大网膜和横结肠系膜前叶,向右至幽门下,显露胃网膜右静脉、动脉,分别于根部结扎切断,并清扫周围淋巴脂肪组织;向左至脾下极,并沿胃大弯逐段切断脾胃韧带及胃短血管,游离胃底至贲门左。

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显露胃右动脉,根部结扎切断,清除周围淋巴脂肪组织;游离十二指肠球部,于幽门下2厘米处切断十二指肠,残端常规缝合,关闭包埋满意。

游离切除部分胰腺被膜,显露胃冠状静脉及胃左动脉,分别于根部结扎切断,清扫肝总动脉、胃左动脉、腹腔干周围的淋巴脂肪组织。

自肝下切除肝胃韧带至贲门右。

切断前后迷走神经,游离食道下段约4-5厘米。

以贲门上约2-3厘米处作食道侧预切除线。

距屈式韧带约8厘米处切断空肠。

远侧20厘米空肠对折,以GIA100#切开闭合形成储袋,储袋顶端与食道断端以28#EEA吻合。

吻合满意,将膈面腹膜缝至吻合口下方的小肠浆膜,覆盖吻合口前、侧壁。

于储袋下方约20-25厘米处,将近侧空肠断端与近侧空肠行端侧吻合,关闭系膜间隙。

将胃管置于储袋底部,营养管过段侧吻合口远端25-30厘米。

于吻合口旁置引流管,经右侧腹引出。

检查腹腔内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物无误后,常规间断关腹。

术毕检查标本,见胃腔内肿块呈溃疡型,约×厘米大小,周围隆起,侵犯全层。

手术者(第一助手)签名: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姓名:性别:年龄:病室: 胃肠外科B床号:住院号:病检号:;分期:;病理描述:手术者(第一助手)签名:。

手术记录:远端胃大部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

手术记录:远端胃大部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

手术记录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远端胃癌,T3N1M0,术后诊断:远端胃癌,T3N1M0。

手术方式:
远端胃大部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

麻醉方式: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

手术经过:
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分开,常规消毒铺巾。

首先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远端胃、部分十二指肠球部及部分胰腺。

切除完成后,进行D3淋巴结清扫术,包括脾门、肝门、胰腺上缘、结肠脾曲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

接着进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根治术,清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并进行血管骨骼化。

最后行毕II吻合术,将残胃与上段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

术中操作顺利,出血量少,无副损伤发生。

患者术后送入复苏室,清醒后返回病房。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手术创口情况;
4.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安排合理的饮食及活动;
5.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化疗等辅助治疗。

本手术记录仅用于提供患者病情及手术相关信息,不作为医疗法律文件。

如有疑问,请以医生口述及病历记载为准。

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切除)手术记录

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切除)手术记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手术记录姓名:刘圣文住院号601833日期 2009年 5月 11日 16:00时术前诊断:胃癌(gastric carcinoma)术后诊断:胃癌(gastric carcinoma)手术名称: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大部切除+D2),毕Ⅰ氏吻合。

手术人员:主刀:朱明才二助手:邓宁洗手护士:秦艳一助手:吴松三助手:万幸麻醉师:王萍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

麻醉效果:好。

更改麻醉情况:无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幽门后壁,约3.5*3.5*3.0cm大小,6组淋巴结数枚肿大,大小不等,最大约2.0*1.5cm。

肝脏、十二指肠、结肠、胰腺、腹主动脉旁、腹壁及盆腔等无转移性结节。

手术经过:1.全麻下,常规消毒铺巾。

取上腹部正中由剑突至脐下2cm切口,逐层进腹,探查腹腔,如术中所见。

拟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2.在横结肠上缘锐性切开胃结肠韧带,将横结肠系膜前叶剥离至胰腺下缘,清除14V淋巴结。

再分离胰腺包膜至胰腺上缘。

3.游离胃网膜右血管根部,于胃网膜右动脉、静脉根部离断结扎,清除第6组淋巴结。

4.沿幽门上分离胃右动脉,于其根部离断,清除周围淋巴结。

游离十二指肠上段约3cm,切断十二指肠后,十二指肠残端予丝线间断缝合浆肌层缝合包埋完好。

5.在肝下缘切开小网膜,裸化肝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腹腔动脉、胃左动脉根部,清除血管旁淋巴结,于胃左动脉根部切断,其残端予以结扎+缝扎;同法处理胃左静脉。

6.沿食道右侧向下清除食道右侧及胃底体小弯侧组织。

沿胃大弯侧脾门处离断胃网膜左血管,残端予以结扎。

距肿瘤上缘5cm切断胃体移出标本,小弯侧用闭合器闭合。

7.十二指肠残端缝荷包,吻合器经胃残端置入从胃后壁与十二指肠吻合完好,并加浆肌层缝合数针加强,胃管放过吻合口。

胃残端用闭合器关闭,并加浆肌层缝合。

手术记录: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脾切除)

手术记录: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脾切除)

术前及术后诊断术前诊断:胃癌术后诊断:全胃切除术后状态手术方式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脾切除)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手术经过1.麻醉后,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在脐下约3cm处做一弧形切口,长约8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切口靠大网膜侧切开腹膜进腹。

3.在乙状结肠后剪开侧腹膜进腹腔。

术中发现病变处近左侧动脉韧带根部,局部侵及胰腺,不能保留脾脏。

4.切除脾脏后,充分分离结肠、胃结肠韧带、胰腺左侧、肝胃韧带及小网膜囊,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动脉。

5.在幽门下切断十二指肠球部,残端浆膜与胰腺前包膜固定,预防术后肠梗阻。

6.术中发现大网膜与横结肠系膜前叶间有较多淋巴结肿大,与大网膜、横结肠系膜前叶一同切除。

7.在十二指肠水平部离断幽门至近端4cm处。

沿肝动脉右侧切除左膈下血管前脂肪结缔组织。

8.分离胰腺前包膜,沿胰腺前包膜切除胰腺被膜,胰腺被膜切除后,胰腺头部被膜下有一厚纤维包块呈中度粘连难以分离,因已达“第二野”,此时暂停分离。

9.分离胃大弯侧及胃结肠韧带,将胃大弯侧与横结肠系膜前叶分离,并切除部分横结肠系膜前叶。

10.分离胃胰皱襞,将胃胰皱襞与胰腺头部包膜分离,并切除部分胃胰皱襞,胃胰皱襞分离时出血较多。

11.分离胃左血管及分支,将胃左血管及分支全部切断结扎。

12.分离胃小弯侧及小网膜囊,将小弯侧与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并切除部分小网膜囊。

13.将大弯侧及远端横结肠系膜前叶剪开后向左侧翻开至左侧腹膜外暴露左结肠动脉和胰体尾部及脾脏等器官;左侧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器械副手或体位助手常规切除三钳旁两侧叶片吻合袋供两侧隔离依据乳腺实质帮助移切开放肤各置于腹腔组织种植生发器袋内两侧供植皮用。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本次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先行开腹,检查胃部分缘,右上腹部检查可见局部结节,次之采用胃切除术对病灶进行根治,术中执行小张口假瓣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切除胃体基底及小肠连接手术,术中运用了缝合性自阻引流术,切除胃体基底及胃下端4cm,并将假瓣片内翻收口,同时处理胃底溢液,合并切除胃体全叶及胃头端,胃癌正常组织边界均未见肿瘤细胞浸润。

术后应用胃管装置让病人依赖胃肠道及营养小体支持。

术后整个操作过程示范顺畅,上腹部无明显外溢,术时出血量100ml,术后病人未出现低血压或低细胞血红蛋白现象,术后病人身体状况良好,术后伤口无明显异常,术毕病人予以双侧腹壁上放保守外固定物。

术后2天复查,行止血痊愈,伤口正常愈合,并移除手术固定物,术后4天首次卧床做肢体活动训练,术后10天病人出院。

完全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完全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精品文档手术记录姓名:马尕肉性别:女年龄:49岁住院号:642346手术日期:麻醉种类:全麻术前诊断:胃癌术后诊断:胃癌拟施手术: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施手术: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根治性远侧胃大部分切除术、残胃-空肠吻合术)手术者:朱万坤助手:魏登文麻醉者:王公校洗手护士:常晓蓉手术经过:麻醉满意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脐下横弧形切口,长约1cm,置入气腹针造气腹,维持腹内压12mmHg,拔出气腹针,以套管针穿刺腹腔,插入腹腔镜。

探查见:腹腔内无腹水,腹膜、盆腔、大网膜未见结节,肝、脾表面光滑,肿瘤位于胃窦小弯侧,约有6×8cm大小,突破浆膜层,可见第3、4、5、6组淋巴结明显肿大。

腹腔镜明视下分别于双侧锁骨中线脐水平、左侧锁骨中线平肋缘,上腹正中剑突下作小切口,置入戳卡,经戳孔置入超声刀、抓钳等。

在横结肠上缘无血管区用超声刀剪开胃结肠韧带,进腹网膜囊,将横结肠系膜之前叶分离,向右至胃网膜右血管,钛夹夹闭后超声刀离断,清除第6组淋巴结;向左至胃网膜左血管,以超声刀离断,向胃大弯侧游离,至大弯侧预定切缘处;剔除胰腺被膜,游离胃左血管,清扫第7组淋巴结,打开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第8、9组淋巴结;胃左血管近端以两枚Homelock牢固夹闭,远端再以钛夹夹闭后离断胃左血管,将胃铺平,小弯侧打开肝胃韧带,充分近端游离至预定切缘,向远端游离胃右血管,钛夹夹闭后以超声刀离断,裸化十二指肠;在幽门下方约3cm处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十二指肠,找到距屈氏韧带15cm处的空肠为预定吻合口处,用布袋标记。

取上腹正中切口长约4cm,保护切口,将胃及网膜组织提出腹腔,于预定切缘切断,移去标本。

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结肠前胃-空肠毕Ⅱ式吻合。

以灭菌水2000ml冲洗腹腔,重新建立气腹,检查见吻合口牢固无张力,术野无活动性出血,吻合口旁放置引流管,由右腹部穿刺处引出固定,拔除各套管,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缝合逐层缝合腹部小切口,10mm以上穿刺孔间断缝合,手术顺利,术毕。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
姚敦陆
2019-04-01 阅读46
胃癌全胃切除术
在院领导的关心下,胃肠外科许明科主任、杨金刚科副主任的指导下,于2019.03.26在手术室全麻醉下完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Roux—en—Y吻合)。

术中见肿瘤位于胃体下段小弯侧浸润出浆膜外,包块大小约4*4CM,周围有肿大淋巴结,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80ML,未输血,历时3小时50分钟。

患者,男性,66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10+天”于2019.03.23入院。

入院体查:心肺查体无特殊,腹部平软,剑突下深压痛,未扪及包块,术前行胃镜及病理相关检查。

术前CT检查结果提示:未见转移病灶。

术前胃镜提示:胃角巨大肿瘤,病理结果示:腺癌组织。

专家团队术前组织讨论。

胃肠外科强大的护理团队。

胃左动脉及贲门右周围淋巴结清扫。

术中图片展示:空肠三角吻合。

食管与空肠吻合。

术后标本展示:全胃及周围组织大网膜等。

胰腺背膜及腹腔干周围淋巴结清扫。

标本展示及肿瘤解剖,肿瘤为溃疡型,肿瘤分泌物伴有恶性臭味。

术后当日腹部切口展示。

术中医护人员图片展示,在仔细认真手术。

术后病理结果。

目前病人仍在康复中,感谢科室各位同事辛勤的付出,感谢所有关心、支持胃肠外科发展的人,在院、科领导的带领下,胃肠外科微创技术正稳步前进。

更好的为广大病患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根治术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胃癌及其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生物学特性等有关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加之胃镜、B超、CT等新技术的发展,使早期胃癌和发展期胃癌的诊断率大为提高,根治性胃部分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降至5%以下,并发症已见减少,五年生存率也已明显提高。

围及术式已日趋标准化。

手术适应证也日益明确。

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参照日本胃癌规约,把胃癌根治术分为根治Ⅰ式(R1)、根治Ⅱ式(R2)和根治Ⅲ式(R3)三种基本术式。

对某些早期胃癌,即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做R1手术,清除胃周第1站淋巴结即可达到治疗要求。

对于一般进行期胃癌,R2手术可作为基本术式,须清除第2站淋巴结。

对某些已有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应施R3根治术以争取相对性治愈切除。

所谓胃癌根治术,其根治性亦是相对而言的,其效果取决于胃癌的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生物学特性等因素。

因此手术术式也据此而作决择。

根据近年来国外报道,扩大根治术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因而以R3为基础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图1]。

[适应证]胃癌根治术切除围及术式已日趋标准化。

手术适应证也日益明确。

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参照日本胃癌规约,把胃癌根治术分为根治Ⅰ式(R1)、根治Ⅱ式(R2)和根治Ⅲ式(R3)三种基本术式。

对某些早期胃癌,即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做R1手术,清除胃周第1站淋巴结即可达到治疗要求。

对于一般进行期胃癌,R2手术可作为基本术式,须清除第2站淋巴结。

对某些已有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应施R3根治术以争取相对性治愈切除。

所谓胃癌根治术,其根治性亦是相对而言的,其效果取决于胃癌的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生物学特性等因素。

因此手术术式也据此而作决择。

根据近年来国外报道,扩大根治术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因而以R3为基础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图1]。

[适应证]胃癌是全胃切除的主要适应证:1.按全国胃癌协作组的分期法,属第Ⅱ、Ⅲ期的上部(C区)和中部(M区)以及下部(A 区)胃癌侵及胃体者(AM)。

2.围较广的胃表浅淋巴结弥漫型或分布较散在的多灶性早期胃癌,宜作包括第1、2站淋巴结在的全胃切除术。

3.因良性疾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癌。

4.胃淋巴肉瘤和胃平滑肌肉瘤。

5.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是目前除胃癌外最常见的全胃切除手术指征。

[术前准备]一般与胃部分切除术相同,但因操作围及复杂性均较前者为大,故术前应纠正贫血(血红蛋白达8g%以上)、改善营养(血浆白蛋白达3g%以上),增强病人免疫功能,并注重对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等病人进行监测与治疗。

术前3日给止血药和肠道抗生素。

术前夜清洁灌肠,术晨下胃管及留置导尿管,术前行化疗者,术日带丝裂霉素20mg备术中静脉点滴,5-Fu500mg备术中胃管注入和术终腹腔冲洗,各250mg.[麻醉]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全麻。

[手术步骤]1.体位、切口平卧位,在一般情况下施行全胃切除术可经上腹正中切口完成,即上自剑突向下绕脐达脐下2cm,必要时切除剑突可获得充分显露。

如开腹探查发现肿瘤较大累及贲门或食管下段时,可采用胸腹联合切口,左侧垫高45°,经左第7肋间进胸。

2.探查开腹后,探查过程与手术操作一样要坚持无瘤操作技术原则。

不直接触及肿瘤。

探查顺序由远及近按一定程序进行。

首先由膀胱直肠窝开始,检查该窝有无肿瘤种植,卵巢有无转移(Krukenberg tumor),然后探查肝脏膈面、脏面、肝门、脾门、胰体尾部。

最后重点检查胃部。

用卵圆钳提起胃以尽量减少瘤细胞的扩散。

当癌已浸出浆膜外时,应用于纱布覆盖封闭。

再检查肿瘤浸润围,移动性,与胰腺、横结肠系膜有无粘连以及各组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决定切除围。

3.阻断胃周动、静脉血液循环将胃向下牵引,在小网膜接近胃左、右动、静脉根部缝扎,继之对胃网膜左、右动、静脉亦予结扎,同时把贲门口和幽门口以粗线阻断,以防操作中癌细胞血行扩散[图2 ⑴]。

4.切除网膜助手将胃上提,横结肠向下牵引,使胃横结肠间系膜紧,术者左手牵引大网膜显露无血管区,用电刀自横结肠缘上切开。

从结肠中间部开始向左侧切至脾下极处,继而向右侧切开,直达横结肠肝曲[图2 ⑵ ⑶]。

5.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前清除14、15组淋巴结提起已切开的大网膜,从横结肠中动脉右侧开始,以尖刃刀加纱球剥离子在结肠系膜前后叶之间,进行锐性和钝性解剖剥离,在此易找到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循此间隙容易清楚地剥离、清除结肠系膜前叶及其附丽的脂肪淋巴组织。

继续向上剥离达胰腺下缘,可找到结肠中静脉与胃网膜右静脉汇合处,清除肠系膜根部(第14组)淋巴结及其以远的结肠中动脉周围(第15组)淋巴结[图2 ⑷]。

沿此层次继续剥除胰腺被膜达胰腺上缘。

6.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清除第6组淋巴结继续向右上方解剖,在胰头和十二指肠下缘,将胃网膜右静脉根部结扎、切断。

继而上寻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出的胃网膜右动脉,亦予结扎、切断,并清除第6组(幽门下)淋巴结[图2 ⑸]。

7.清除胰后淋巴结切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将胰头和十二指肠向侧充分分离翻起,切开胰头背侧融合筋膜层,在其下可见胰十二指肠后动脉弓,此弓旁有数个淋巴结,即第13组胰后上下淋巴结。

予以清理切除后继续向上方解剖,觅得胆总管胰腺段,在直视下清除胆管下端淋巴结即第12b组淋巴结。

此时可清楚见到裸露的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及十二指肠韧带下端的肝总动脉[图2 ⑹]。

8.清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向下方牵引胃和十二指肠,显露肝门区、小网膜,将其沿肝下无血管区切断。

从肝门向十二指肠方向解剖,清除肝十二指肠韧带前面被膜及疏松组织。

显露肝固有动脉、胆总管及门静脉干。

找出胃右动脉和静脉,在根部分别结扎、切断。

切除胆囊颈部淋巴结、肝固有动脉周围及门静脉前后脂肪淋巴组织,完成肝十二指肠韧带第12组诸淋巴结的清除[图2 ⑺]。

9.切断十二指肠幽门侧清除完毕后,通常在距幽门以远3cm处切断十二指肠。

如幽门部疑及癌浸润,可在4~5cm以远处切断。

如拟行Billroth Ⅱ式吻合,可常规缝合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图2 ⑻]。

10.清除肝总动脉干淋巴结沿已解剖的肝固有动脉,向侧切开肝总动脉前皱襞,向下剥出胃十二指肠动脉。

继续沿动脉干向中心侧解剖,切开肝胰皱襞被膜,直达肝总动脉根部。

在此过程中从胰腺上缘清除肝总动脉干及其根部淋巴结(第8组),同时在此解剖过程中注意汇入脾静脉或门静脉的胃冠状静脉,必须将其切断并妥善结扎[图2 ⑼]。

11.清除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将已切断的胃向左上方翻转提起,沿肝总动脉干向其根部向上解剖,以清除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

在腹腔动脉左上方分离出胃左动脉,双重结扎、切断。

沿胰上缘进行脾动脉干解剖直达脾门。

在此过程中清除了胃左动脉干,腹腔动脉周围、脾门及脾动脉干(第7、9、10、11组)淋巴结[图2 ⑽]。

12.清除胃网膜左动脉淋巴结在前述大网膜切除的基础上,沿胃网膜左动静脉进行分离。

尽量显露,在其根部结扎、切断,以清除4Sa、b组淋巴结,如系较早期胃癌不拟联合脾、胰尾切除,可于胃短动脉第2分支结扎、切除,即告完成脾曲解剖。

13.如系胃体或大弯侧胃癌,可一并提出脾脏,剥开脾肾韧带及胃膈韧带,沿腹膜后间隙完全游离胰尾体部。

将脾静脉在肠系膜下静脉汇入部左侧结扎、切断。

如需切胰体、尾,可在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轴以左切断,单独缝扎胰管,将断面仔细止血[图2 ⑾]。

14.切除胃切断肝左叶三角韧带,把肝左外叶翻向右下方,显露贲门区。

切开食管裂口周围腹膜,分离食管下端,切断迷走神经前后干,可使食管拉向腹腔6~8cm,足够在腹腔与空肠吻合之用。

胃切除的上下断端,上端至少应距病灶6cm,下端至少距幽门下3cm。

切断食管下端可以在无创直角钳控制下切除整块标本。

也可以把胃上提以牵引食管便于与空肠吻合[图2 ⑿],然后切胃。

15.消化道重建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很多,仅将常用的食管空肠吻合术和三叠空肠囊代胃术介绍如下:⑴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助手把胃翻起向上方牵引,显露食管下端,于拟切断平面的两侧各缝一针牵引线,再选择距十二指肠悬韧带下约20cm处的一段空肠,经结肠前或结肠后与食管作端侧吻合。

先用丝线间断褥式缝合食管后壁肌层及空肠浆肌层一般缝5~6针即可[图3 ⑴]。

在距第1排缝线0.3~0.5cm处分别切开食管后壁和空肠壁,吸尽食管和空肠容物后,将后壁层用丝线作全层间断缝合[图3 ⑵]。

切断食管前壁,去掉病胃。

将胃管经吻合口入入空肠输出袢,继续用丝线将吻合口前壁作全层间断翻缝合[图3 ⑶]。

再作食管前壁肌层及空肠浆肌层间断褥式缝合,完成吻合口前壁缝合。

最后,将空肠浆肌层及膈肌腹膜作3~4针间断缝合。

以加强吻合口前壁。

为了减少十二指肠容物对吻合口的刺激,可在吻合口以下5cm处,将空肠输入和输出袢之间,作一8~10cm 长的侧侧吻合[图3 ⑷]。

此侧侧吻合同时可收到增加胃纳、减轻食物倾倒的效果。

至此,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即告完成。

⑵食管空肠端端Y式吻合:首先在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10~15cm处提起一段空肠袢,由助手按A线或B线选好血管弓[图4 ⑴]。

按A线切断血管弓以期延长系膜,在十二指肠悬韧带下10~15cm处夹两把无损伤直角钳[图4 ⑵]。

在两把直角钳间切断空肠。

选择在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戳孔拉上远端空肠[图4 ⑶]。

在远端空肠40~50cm处,先行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端侧Y式吻合,并把二者系膜间隙封闭,以防发生疝[图4 ⑷]。

把食管下端与上提空肠两把直角钳靠近,用1号丝线先行食管和空肠后壁间断褥式缝合4~5针,并拢两直角钳,抽紧全部褥式线。

去掉直角钳,逐一打结[图4 ⑸]。

前壁用间断褥式翻缝合,打结在外,最后把吻合口浆肌面与膈肌裂孔边缘腹膜间断缝合数针,以加强并腹膜化[图4 ⑹]。

手术完成后将鼻胃管通过食管空肠吻合口送抵空肠端侧吻合口附近,早期起减压,后期用以鼻饲。

于食管吻合口下和胰残端脾窝处置胶管行负压引流[图4 ⑺]。

⑶三叠空肠囊代胃术:在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后,食物排空加速,病人的营养和体重常难以维持正常,因此可附加各种结肠或空肠代胃手术,以克服上述缺点。

食管、十二指肠间置三叠空肠法:取近段空肠一段约40cm,保留其系膜的血液供应。

将上口与食管作吻合,下口与十二指肠作吻合,中间肠袢则折叠成3段,每段长约10~12cm;肠壁之间用丝线缝合,形成三叠空肠囊以代替胃腔。

然后,将剩余空肠作端端吻合。

三叠肠袢近食管段和近十二指肠段均为顺蠕动,而中间一段肠袢则为逆蠕动,可使食物排空延缓,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和体重的维持[图5 ⑴]。

三叠空肠Y式吻合法:对于全胃切除后,十二指肠残端过短或有粘连,不能与插入的空肠吻合的病例,可将十二指肠残端闭合,于十二指肠悬韧带下15~20cm处切断空肠,把远段空肠在结肠前提上,与食管行端端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