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家级科技竞赛项目(同名39169)

大学生国家级科技竞赛项目(同名39169)
大学生国家级科技竞赛项目(同名39169)

大学生国家级科技竞赛项目(同名39169)

大学生国家级科技竞赛项目

(与电气学院相关)

1.“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2.“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3.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4.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

5.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6.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7.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8.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 o b o C u p公开赛

9.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美新杯中国M E M S传感器应用大赛)

10.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1.“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举办地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挑战杯”的杯名由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项全国性的竞赛

活动,简称“大挑”(与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对应)。该比赛创办于1986

省级人民政府主办,承办高校为国内著名大学,“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

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该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两者在比赛侧重点不同,大挑注重学术科技发明创作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点,而小挑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完美结合,商业性更强,小挑奖项设置为金奖、银奖、铜奖,而大挑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大挑发起高校可报六件作品,其中三件为高校直推作品,另外三件要与省赛组织方协商推荐,而小挑只能推荐三件作品进国赛,大挑有学历限制而小挑没有,大挑分为专本科组、硕士组、博士组分开评审,大挑国赛最多可以报八人,而小挑最多可以报十人,大挑比赛证书盖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举办地人民政

府的章,而小挑证书只盖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

的章。

2.“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高校兴起的以推动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活动。它借助风险投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就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创业创新类比赛的“奥

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创新类最热门最受关注的竞赛。“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该比赛是全国目前最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代表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在美国,它不仅催生了闻名世界的“硅谷”,而且在大学的创业氛围中诞生了不少高科技公司,使创业计划竞赛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竞赛坚持育人宗旨,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课外学术科技创作基础上,围绕一项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或服务,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小组,形成规范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的商业计划,通过参加培训和比赛,不断完善项目设计,吸引风险投资介入,进而催生高新科技创业公司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由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杯名,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由国内著名大学承办,分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两类,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为“大挑”,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为“小挑”,每两年一届间隔举办,已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圣会”。1999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

在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早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的近400件作品,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批创业计划进入了实际运行操作阶段,技术、资本与市场的结合向更深的层次推进。2000年,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2003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成为主办方,则将大学生创业浪潮推向了新的高峰。经过几年的市场洗礼,一部分学生创业公司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使大学校园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参与素质教育的新载体,成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形式。

3. 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简介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

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

活动者成员以志愿者的形式深入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同时更多的为基层群众服务。

活动流程

1.确定主题。拟定实践主题对社会实践非常重要,它是整个实践活动的思想指导。好的实践主题必须联系实际,切忌空谈和夸张。

2.拟定计划。确定实践主题后必须根据主题思想拟定详细的活动策划,策划以书面或电子档形式拟定。活动策划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活动成败,它体现了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形式以及各种注意事项等。

3.提出申请。向所在学校或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同时上交活动策划并领取“三下乡”实践表格。

4.活动进行过程。

5.撰写总结。实践结束后,成员需要就实践活动作出总结。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并上交。实践总结报告应该包括实践者对整个实践活动的基本描述,实践心得以及实践评价。

活动形式

活动可以是单人形式,也可以是小组形式,一般来说小组形式更有利于实践活动的展开和取得成功。目前各大高校的暑期“三下乡”基本以支教和调查为主。

2014年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介绍由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2014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标志着一年一度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帷幕。

重点团队

全国将选拔组建900支国家级重点团队,包括百支理论政策宣传团,百支深化改革观察团,百支科技支农帮扶团,百支教育关爱服务团,百支文化艺术服务团,百支爱心医疗服务团,百支美丽中国实践团和两百支中职学生“彩虹人生”实践服务团等,分别奔赴全国各地县域基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专项计划

依托社会资源支持,重点推出“新疆学子百村行”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天翼”智慧城镇调研计划,新浪“圆梦中国”公益行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计划”和“岗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假实践季等5个

专项行动,通过网络申报,组织推荐,评审选拔等方式招募近500支团队开展定向社会实践活动。

“三下乡”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c4390645.html,

4.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

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由竞赛秘书处设计、规范标准硬软件技术平台,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该竞赛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是以迅猛发展、前景广阔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学科专业的创意性比赛。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原则上由全国有自动化专业的高等学校(包括

港、澳地区的高校)参赛。竞赛首先在各个分赛区进行报名、预赛,各分赛区的优胜队将参加全国总决赛。每届比赛根据参赛队伍和队员情况,分别设立光电组、摄像头组、电磁组、创意组等多个赛题组别。每个学校可以根据竞赛规则选报不同组别的参赛队伍。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公布次年竞赛的题目和组织方式,并开始接受报名,次年的3月份进行相关技术培训,7月份进行分赛区竞赛,8月份进行全国总决赛。

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是在规定的模型汽车平台上,使用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8位、16位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模块,通过增加道路传感器、电机驱动电路以及编写相应软件,制作一个能够自主识别道路的模型汽车,按照规定路线行进,以完成时间最短者为优胜。因而该竞赛是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的比赛。

5.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竞赛的特点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

专家组

(1)全国只组建一个全国专家组,主要由来自高等学校电子及其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全国专家组由责任专家、专家和专家库成员三个人员层面构成,全国竞赛的命题和评审工作以责任专家为主体。

(2)各赛区成立赛区专家组,由赛区内高校电子及其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负责本赛区的竞赛征题、评审工作。

参赛单位

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

参赛队和参赛学生

每支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均有资格报名参赛。

辅导教师

对于赛前辅导教师的辛勤工作,应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5号)精神,承认并计算其工作量。

竞赛时间和竞赛周期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从1997年开始每二年举办一届,竞赛时间定于竞赛举办年度的9月份,赛期四天。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三夜(具体日期届时通知)。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竞赛方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