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6课抗日战争专题1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题库-1208第六章(单选题)

高考历史题库-1208第六章(单选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项选择题1.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君主立宪B.殖民地C.军国主义D.霸权主义2.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60年代3.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昭和执政B.天照变法C.明治维新D.幕府改革4.19世纪60年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

A.侵略中国B.侵略朝鲜C.侵略琉球D.侵略马六甲5.日本1874年租借美国军舰进犯中国台湾遭挫,但侵占了()。

A.马六甲王国B.琉球王国C.朝鲜国D.斐济王国6.日本1894年进兵(),挑起甲午战争。

A.琉球王国B.斐济王国C.朝鲜国D.马六甲王国7.日本1894年进兵朝鲜,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了中国()。

A.旅大B.青岛C.台湾D.山东8.1904年日本发动()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

A.日德战争B.日美战争C.中日战争D.日俄战争9.1915年日本在中国领土上对德国宣战,占领中国()。

A.青岛B.大连C.济南D.山东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国家,对外疯狂扩张。

A.殖民主义B.法西斯军国主义C.霸权主义D.军事独裁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成为亚洲()。

A.殖民新霸主B.战争策源地C.英美抗衡国D.领土扩张国12.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华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御前会议B.东方会议C.内阁会议D.昭和策对13.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宣示八条(),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田中奏折》B.《对华政策纲要》C.《东方对策》D.《大陆政策纲要》14.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上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高考知识点抗日战争

高考知识点抗日战争

高考知识点抗日战争随着高考的临近,备战的学生们又开始为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而苦恼。

而其中,历史科目中的抗日战争是一个重要而且复杂的考点。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不仅仅对中国人民性命财产的安危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历史事件和一些争论的角度介绍这一考点。

首先,抗日战争的起因需要我们对历史背景进行了解。

掌握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动态,了解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以及九一八事变等事件对中华民族觉醒的推动作用,以及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大战区的争夺和发展。

这些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抗日战争的发展脉络。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战争中各个战役和战斗的地点、时间、指挥官、战略等都是考点。

我们需要记住著名的战役,如淞沪战役、武汉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等,了解战斗双方的兵力对比、战术手段、胜败原因等,以及战斗对中国军队士气的影响。

在这些战斗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如抗日军民的抗争、八路军、新四军的建立和日军的残暴行径等,也需要我们留意并厘清。

另外,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在军事、政治、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了解八路军、新四军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与国民党军队的合作与争斗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时各个力量的对立与妥协,对判断战争的走向有所帮助。

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对于和平解放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要了解重庆谈判、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以及日本对中国投降的背后等,加深我们对整个战争过程的认识。

著名的抗日战争还存在一些争论,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地方。

其中,莫斯科和重庆谈判的背后利益以及中共在战争中的表现等是一些有争议的话题。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文献,了解不同学者对于这些问题的观点和解释,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除了这些事件和争论,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成果、科技发展、社会变革等方面的知识也是我们备考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专题复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共产党 _
爱国学生
___的方针。 ③1936年,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牵制了大一量二日·九军。 1935年12月9日,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北平学生发动了[5]_________运 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 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4.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共产党坚持抗战、团 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 抗日游击战争。 5.加强根据地建设: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 以“[13]__三__三__制__”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第二章史实
影响
续表
台儿庄大捷 徐州会战(1938年1—5月)
[11]______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 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1938年6—10月) 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 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 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取得胜利,在国内外产
教材素材变式
1.[链接中外历史纲要(上)P135]阅读图文材料,《抗争》创刊号在当时
( B)
A.支持国联“全体一致”原则
B.反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
C.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声援淞沪会战保卫上海
【解析】
A项 材料未涉及国联“全体一致”原则
×
B项 据材料“我政府当局……以乞怜于国际联盟……受日人铁骑之蹂躏”“讨伐东北伪国”可知,该报反对国 民党不抵抗政策及其将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身上的做法
2.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举行日本投

高三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高三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8、2000年春季高考,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主要意 义在于①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②促进经济发展③实行精 兵简政④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D •A①②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④
9、1999全国,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 C 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 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 政策D美英的注意力转向欧洲战场 10、1998全国,百团大战涉及的主要根据地是 B 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 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 11、1997全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有①日军侵 略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 B 尚未充分发育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 败,根据地大部分丧 失,红军被迫长征。
抗战胜利前夕,根 据地抗击侵华日军 的大部和几乎全部 伪军,得到发展。
说明:只有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方针和思想路线,才能巩固 和发展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已经更加成熟、 更加具有革命斗争经验。
2、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比较
根据地图: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在指导思想、 斗争对象、分布地域等方面的不同点。这两个时期 武装斗争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说明什么?
答案:
不同点 指导思想 斗争对象 分布地域 最终结果 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全面抗战路线
国民党反动派
江南地区
日本侵略者
华北地区
二、战略相持 (1938年秋—1945年8月)
日本侵华策略变化
速战速决 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对共产党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变,成立伪国民政府 对外依靠英美、消极抗日 亲英美派蒋介石 对内一党专政、积极反共 百团大战 反扫荡 共产党的斗争 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变 日本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亲英美派蒋介石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高考第一轮复习抗日战争详解

高考第一轮复习抗日战争详解

材料2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 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 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3 按照这个国策,日本帝国主义大力扩充军备。一九三七年度日本政府预算 总额为三十多亿日元,其中直接军费支出占百分之四十以上。中日开战前,陆军已 发展到十七个常备师团,共约三十八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一百六 十多万人。飞机共有二千七百架。海军共有舰艇约一百九十余万吨。同时,还大规 模地扩充军事工业,发展航空和海运事业,振兴贸易,统制电力等。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国民党爱 国官兵
①十九路军凇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②长城抗战——安德 馨营山海关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长城喜峰口失而复得;冯玉 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 察哈尔省。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 日 ①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②爱国学生掀起 “一二九运动”,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抗日宣传。(1935年 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日本方面: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需要。 3、疯狂扩军备战为全面侵华作好军事准备(日本军部法西斯-历史传统)。
材料 4“中正行将出发鄂赣,督率各军‘围剿赤匪’,信赖我总理之威望,人民 之助力,诸将士之忠诚戮力,必能于最短期间,清除‘共祸’,奠安国族。” “本人于本月二日,由南昌出发,巡视前线,并进驻南丰,亲督各军,积极进剿, 乃于四日克复黎川,十三日克复广昌与石城……当即乘胜穷追,十九日遂攻克赤 匪据为总巢之宁都……赤匪屡经我军跟踪猛击,其漏网残余者,本已不及万人, 其向会昌汀州狼狈溃窜时,又被沿途民团袭击截堵,所剩更属无几,预计本月以 内,必可全部歼灭” ——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 材料 5蒋介石实际上拥有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又获得了张学良东北易帜 的支持,才确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地位。但这样一个名义上的中央 对各地方的影响力实在有限,广西、山西、山东、直隶、四川、新疆等诸多省份 都有各自的实际控制军阀,既不向中央交钱,也不要中央派兵,都是名义上的国 民地方政府,甚至于中央势力范围内的诸多省份,都存在中小军阀割地而治的情 况。南京政府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江浙沪三地的贡献以及外国的援助。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 件:抗日战争 (共30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 件:抗日战争 (共30张PPT)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 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读图学史: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位于缅甸南部的中国 远征军纪念碑
中国远征军大部队开进缅甸
一万忠烈死彊场, 五万冤魂葬深山。
第三幕:伟大的胜利
长夜破晓
这是一段屈辱历史的终结…
看图学史: 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 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停战诏书( 原件)
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摘自教参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问题探讨: 谁打败了日本?
谜语趣闻: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 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 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 果出现四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 问题一:你能理解四个谜底的含义吗? 问题二:你赞同哪一个谜底?请简要说明理由。
日本军人在入侵中 国前与家人在一起
日军屠杀中国人 后的狰狞面目
3.应该如何看待这段历史?
警惕!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先后四次参拜靖国神社
反思
有的人下跪了,他显得更 崇高;有的人还站着,他看着 更卑微;有的人为尊严,有的 人毫无廉耻……下跪,意味着 什么?相对于德国总理的真挚 忏悔,那些惨死在日本屠刀下 数以万记的中国人,什么时候 才能听到同样的忏悔呢?
1937年8月17日,日本飞机轰炸南通基督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 院前身 ,该院病房楼被炸,大部分医疗设备被毁。这场灾难中 共有包括医师、护士、工友、病员和避难者在内的24人罹 难。 ——南通市档案錧
问题探讨:
1.你怎样确认南京大屠杀等惨案的真实性?
《远东军事法庭判决书》的相关资料:“在 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 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人以上。”“这 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所烧毁的尸体,投入到 长江,或以其他方法处分的人们计算在内。” 史料论证

2015高考历史(北师大版通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2015高考历史(北师大版通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3.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中共:中共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 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②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继续抗战的同时, 1942年派远征军赴_____ 缅甸 与日军作战。 (1)条件 ③美国:1945年8月,在广岛、 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④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关东军 。 歼灭日本________
(2)过程: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 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3)意义 ①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 ________ 第一次 完全胜利,挽救了民族危亡, 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 从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做出重大贡献。 ②为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 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 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 党外部进行合作。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和平、民主 。 a.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 _____________ b.蒋介石为争取部署内战时间采取 “假和平,真备战” ①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 c.中共力图争取和平, 制止内战。
联、国民党还是中共,史学界争论不一,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以上几种观点均是片面的,抗战胜利是各种因素共同 努力的结果。全民族抗战是根本保证,中共是中流砥柱;爱 国华侨给予大力支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同情和支援 是外部条件。
1.抗日战争可归纳为“一、三、三、四”
2.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 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 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

高考历史配套课件【第6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考历史配套课件【第6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南京条约》: 香港岛 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 (1)割_________ 广州 、厦门、福州、宁波、________ 上海 五处为通商 (2)开放______ 口岸。 (3)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在《南京条件》附件条约中,英、法、美等国又从中国 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 屋居留等许多特权。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
2.导火线:义和团运动。
(1)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2)口号:“扶清灭洋 __________”。 (3)结果:遭遇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失败。
(4)功绩: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3.过程:
(1)1900 年 6 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 6 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具体命题只在 2009 年的高考中出现过。2015 年高考
中,有可能以列强侵略为背景,考查中国人民的抗争或各阶级 救国方案的相关知识出现,也有可能涉及近代社会风俗习惯的
材料 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 《 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 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 间的摩擦。为增加贸易量,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而中国人 认为,这些条约向欧洲人承认的特权太多。因此,1856 年再次
爆发战争就毫不奇怪了。这次战争的起因是中国官员关押了一
艘悬挂英国国旗的中国船只上的中国水手。当北京政府拒绝释 放这些水手时,英国人轰炸了广东。法国人以一位法国牧师被 杀为借口,也加入了这次战争。英法联军不可抵挡,中国被迫 在 1858 年和 1860 年签订了更多的不平等条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第6课抗日战争专题12020.031,2001上映的国产反法西斯影片《紫日》中,有一段情节描写日本军官为将日本青年训练成暴虐杀人者,强令他们将中国百姓活活刺死。

这场深刻揭露了侵略者恶魔本性的戏,却在天津、上海、北京的几场学校包场放映中,引来银幕下孩子的哈哈大笑,这让《紫日》导演冯小宁始料不及,痛心疾首。

2001年,红极一时的影星赵薇惹出了“军旗装事件”,却有很多人认为无所谓,这是个人喜好问题。

请问:面对上述事实,你认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加强我们的历史教育?2,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交战双方均为中日两国,然而结局却完全不同,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A.是否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B.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3,下面这些战役中有明显与其它三个不同,请找出()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太原会战4,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材料三反法西斯战争伤亡损失统计近现代史参考资料》(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到什么结论?(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计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请你结合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5,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是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也只在隐隐作痛。

当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铸剑为犁的时候,一衣带水的邻国却在往伤口上撒盐:靖国神社、教科书上、钓鱼岛、潜在的核武器……昨日的侵略与今日的扩张,我们不能遗忘,请你以“历史不容忘却”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6,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的主要原因是()A.英美支持其抗战B.全国人民要求抗日C.日本扩大侵略威胁其统治D.受共产党政策的感召7,1945年8月,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是因为美国空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有人说:“是因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

”也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才取得的。

”你赞同上述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8,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9,抗战初期,在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上,涌现出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其中,发出“一息尚存,奋斗到底”的呼喊的是()A.谢晋元 B.姚子青 C.蔡廷楷 D.张自忠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 D.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1,对抗日战争的特点概括地最为全面的是A.由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性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B.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战争C.在两条抗战路线指导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D.世界现代史上最早起来单独抗击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12,抗战初期,国共双方在哪一方面是一致的…()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C.都积极动员民众抗战D.都建立了民主政权13,童谣也能证史。

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

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4,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

昭示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原因。

材料一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

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争论也还在进行。

◎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材料二引自有关报道1948年后,日本实行教科书审定制。

50年代,有人发表《令人担忧的教科书问题》,认为教科书“贬低祖国日本,”欲掩盖二战罪行。

80年代后,由文部省一再通过的与复活军国主义相呼应的教科书,篡改和美化二战中许多重大侵略行径。

今年4月初,日本文部省又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

“编纂会”几乎网罗了所有右翼学者,在三菱、马自达、日野、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和财团的捐助下,其每年的活动经费多达4.2亿日元。

“新教科书”出笼和审定“合格”前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许多史学工作者和民间团体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指出:二战中的日本侵略者,不仅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也将日本人民推进了火海。

肆意篡改历史是一股反动逆流,虽然由来已久,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得到了日本上层和大发战争财的某些人的支持,但是最终必将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所唾弃。

15,关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打击了敌人的后方 B.配合了正面战场C.抗击了日军的主力 D.加速了相持阶段的到来16,日本早在1931年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件,而我们通常把1937年“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的主要依据是A.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B.事变加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C.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D.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17,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我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达30万人以上,而现在这件事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请问这是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潘家峪惨案D.南京大屠杀18,抗日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 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具有反侵略的民族解放的双重性19,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际形势决定B.国内形势决定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20,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是…()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 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2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全民族共同抗战②国际上的援助③国共两党的合作④我大敌小、我强敌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1, 对历史和耻辱的漠然说明我们有些人已被经济的刺激和时尚的潮流淡化、湮没了应有的基本原则。

在历史教育中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历史,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2, D[解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应当归功于国共合作,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及军事上的妥协退让,未能有效地组织民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3, A4, (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争上的兵力不足。

(2)设想的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将腾也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

未出现的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

(3)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

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

5, 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具有感染力的号召力。

稿件应该围绕(1)再现日本侵华史实及暴行(2)谴责日本当局否认侵华史及破坏和平行径(3)呼吁世界正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来写。

6, C7, 同意第一种观点。

理由: 1945年8月上旬美国连续向日本本土投入了两颗原子弹,给日本统治集团以极大的震慑,最终下定决心,宣布无条件投降。

可见,日本的最终投降很大程度上屈服于美国原子弹的威力。

同意第二种观点。

理由:1945年时日本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力量还相当强大,而正是随着苏联红军的参战,迅速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赖以继续抵抗的精锐力量,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才得以实现。

同意第三种观点。

理由: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国人民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坚持了十几年,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为最终击败日本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为中国最终赢得抗战胜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当然,从最终加速日本投降的直接因素来看,苏军的参加,美国的原子弹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第三种观点更为全面。

8, D9, B10, D11, A12, B13, C14, 写信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揭露事实真相:1、“满洲国问题”:“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满洲国”是一切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日军在东北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和疯狂掠夺;2、“南京事件”问题:“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独立契机”问题: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起到世界霸权;其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点明原因:1、由来已久:可引用材料二中50年代以来的信息;2、国内原因:应指出其“封建”、“军事”的历史原因和战后改革的不彻底;3、国际原因:应指出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持;4某些人的支持:应引用材料二中的信息或其他课外信息,指出政府和大企业中少数人的这种做法是要复活军国主义。

(三)应符合写信格式且文字通顺。

也可加上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灾难或呼吁和平与发展。

15, C[解析]防御阶段的敌后战场,主要任务是配合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同时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16, D17, D[解析]本题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查对时事的关注。

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的不断抬头,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应该作为关注的焦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