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斜井进入正洞挑顶施工安全措施
隧道斜井进入正洞挑顶法施工技术

隧道斜井进入正洞挑顶法施工技术摘要: 针对沪昆铁路江西段杭长8标中新建王家山隧道的复杂地质情况,在斜井进入正洞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挑顶的施工方法,文中介绍了该施工方案的实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关键词:隧道; 斜井进入正洞; 施工技术; 地质一、前言1、隧道概况隧道全长1125m,为了节约工期,于隧道线路方向右侧DK810+090增设一条断面尺寸为5.00m(宽)×6.00m(高),斜长为223.22m,倾角为50°42’38’’的斜井。
斜井以交角60°拐入。
2、工程地质特征斜井与正洞相交处设计为Ⅴ级围岩,采用Ⅴ级抗震设防衬砌结构。
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软硬互层,存在差异风化。
穿越下华哨正断层1处不良地质断层破碎带,断层破碎带长约为120m,主要物质成分为玄武岩、泥岩,属Ⅳ级软石,斜井地下水含量较小。
3、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为季节性沟水,流量随季节及降雨量变化,受大气降雨补给。
水质为HCO3-- Ca2+.Mg2+型水,无腐蚀作用。
4、工程特点斜井与正洞相交处设计为Ⅴ级围岩,斜井段支护采用拱部设置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及拱墙I14型钢钢架加强支护,小导管长3.5m,每环20根,每2米/环,外插角1~3度。
Ⅰ14钢架间距每1米/榀。
正洞段支护拱部设置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及全环I20b型钢钢架加强支护,钢架纵向间距为0.6m/榀,小导管每根长4.5m,每环38根,每环间距为3m。
斜井与正洞相交处为浅埋段,埋深大约为27米,受附近地质构造影响围岩很破碎。
斜井以交角60°拐入正洞。
二、施工技术方法根据设计及相关规定的要求,现在斜井采用两台阶法开挖施工,正洞将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施工,经过反复认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导洞转向法施工进入正洞。
斜井施工至与正洞交界后,以圆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同时上坡开挖至正洞拱顶高程,并继续沿相同方向掘进一定距离;形成作业空间后,扩挖达到正洞标准断面。
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方案

程 。另外 ,浇筑 的过程最 好是连 续进行 ,如果 出现 间隔 ,则 需要尽量 缩短层 间的 间隔时间 ,下一层 的混凝 土需在前 层混 凝 土初凝 之前完 成浇筑 ,混凝 土的初凝 时 间应 通过试 验来确 定 。如 果 层 间 的 间 隔 时 间 超 过 混 凝 土 的 初 凝 时 间 时 , 层 面 按 施 工缝处 理 。如 果混凝 土表面 泌水 ,需要及 时清除 ,来保证 混凝 土 的浇 筑 质 量 。 1 . 2 . 5 振 捣 振捣作业一般分为机械和人工两种。人工振捣通常使用在 工程 量小工或 遇到塑 性混凝土 时 。因为是人 工操作 ,所 以常 会发 生漏振 的问题 ,所 以为了避免 ,此类振 捣需要 采用快 插 慢拔 的方式 。其他大 部分 的工程则 大多采 用机械振 捣 ,那 么 这类振捣需要注意捣棒的插入位 置和一个 插点振捣 的时间。 1 . 2 . 6养护 般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有 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 ,重点需要 对其 湿度和温 度进行 控制 。为 了减 少混凝 土 的暴 露 时问,则 需 要对混凝 土暴 露面紧密 覆盖篷布 或塑料 布 。在季节 交替之 际时 ,需 要注意 天气发 生的变化 ,再采 取相应 的保温 或隔热 措施 。 2混凝土施工 的质量管理 混凝土施 工的过程 中往往会 出现很 多问题 ,例如供应商 的 偷工减料 、工作 人员 的随意操 作等等 ,这些 细节 的问题都会 导致混凝 土 的质 量 问题 ,所 以为 了混 凝土工程 健康 蓬勃地 发 展,施工的质 量管理尤 为重要 。 首先从混凝 土工程所涉及 的各个人 际交往方面来说 : 1 )施 工承 包 单位 的合 作 供应 商 ,要有 资 质并 且信 誉 良 好 ,能够提供优质的混凝土原材 料。 2 )施工现场 与混凝土供应 商之间需要根 据施工现场 的各 类实 际情况保 持紧密 的沟通 与协 ,例 如关 于混凝土 的运输 所 涉及 的路线、车辆 ,混凝土运到现场 的质 量减 损情 况等 。 3 )施 工 人 员 需 要 掌 握 每 个 混 凝 土 制 作 工 艺 步 骤 的 专 业 知 识 ,并且要 有专业 素养 ,不能仅 凭借个人 经验操 作或者 为 了 贪 图小利而偷工减料 。 4 )建筑工程所 涉及 的各 方主体需要认 识到混凝土 质量管 理 的重要性 ,并要 需要有 一些机 制将质量 管理 涉及到 各方 的
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

正洞I25a型钢钢架落脚点
I25a型钢支撑正洞钢架横梁 斜井型钢钢架
3根I25a型钢 支撑柱
3根I25a型钢 支撑拄
内轨顶
图3 交叉口正洞侧面图
450
r1=450
692
216
15
900
15
图 4 导洞结构图
开挖1部
开挖1部
开挖2部
开挖2部
开挖3部
开挖4部
图5 进入正洞开挖断面图
4.1.2 需说明的问题
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 质量控制 9.1.1 进洞挑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是控制隧道开挖断面及钢架加工制作 及安装两个方面。
①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制作钢架所用型钢进场检验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 拉强度和伸长率)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 素结构钢》(GB700)、《热扎普通工字钢》(YB(T)56)等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型钢,每 60t 为一批, 不足 60t 应按一计。每批抽检一次。
③制作钢架的钢材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④型钢钢架的弯制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报 监理工程师复检确认。 ⑤钢架安装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底部不得有虚碴,相邻钢架及各节钢架 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 3cm。表面覆盖层 厚度不得小于 3cm。 ⑥沿钢架外缘每隔 2m 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与初喷层顶紧,钢架与初喷 层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 9.2 质量检验 9.2.1 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报监理工程师按照 有关文件规定复检。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采用全站仪、水准仪测量。 9.2.2 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并 报监理工程师复检确认。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自动断面仪测量等仪器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 图与设计断面核对;监理工程师见证测量,现场核对开挖断面。 9.2.3 钢筋、型钢等原材料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 状或片状锈蚀。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并报监理工程师见证确认。 检验方法:观察。 钢架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横洞或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1)1.1编制说明 (1)1.2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横洞进正洞整体方案 (2)3.1总体方案 (2)3.2施工顺序 (2)3.3施工注意事项 (6)四.机械及人员配置 (6)4.1 施工人员配置 (7)4.2、机械配置 (7)五.质量保证措施 (7)六.安全保证措施 (8)6.1 安全管理机构 (8)6.2 保证安全技术措施 (9)七.应急预案 (10)八.环保措施 (11)XXx隧道横洞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本方案适用于新建铁路XXX隧道横洞进正洞挑顶施工。
1.2编制依据1)XXX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现行铁路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施工指南,设计规范,验收标准和有关规定。
3)XXX隧道设计图。
4)单线隧道复合式衬砌(有砟)(xx隧附01)5)隧道辅助坑道(XX隧附10)6)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尺寸。
7)我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XXx隧道位于BNK~MA区间,设计旅客列车速度为160km/h,单线隧道。
隧道进口里程DK 8+840,出口里程DK 13+445,全长4605m,隧道最大埋深310m。
隧道洞内线路坡度为“人”字坡,线路坡度按里程从小到大分别为3‰(1960m)、-6‰(2545m)。
全隧进口~DK08+935.729段95.729m位于半径R=9000m的左偏曲线上,DK09+482.114~DK 10+408.888段926.774m位于半径R=3500m的右偏曲线上,DK 13+425.536~出口段19.464m位于半径R=6000m的左偏曲线上,其余地段均为直线。
根据全线施工组织计划,为满足工期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本隧采用“1横洞”的辅助坑道模式,于DK 10+000处线路前进线路方向右侧设置横洞,横洞与线路小里程方向夹角51°,横洞长度298m。
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一、施工背景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是在地下洞室中进行的一种特殊施工方式,常用于隧道、地下室等工程中。
挑顶施工是指在洞室掏挖完成后,为了提高地下洞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洞室顶部设置横向支撑结构,从而承担地表上的荷载和地下水压力,防止洞室坍塌和水沙涌入。
本文将针对斜井进正洞的挑顶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施工概述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经过详细的施工设计和方案制定。
主要步骤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洞室掏挖、横向支撑结构施工、挑顶施工和支护工程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地质情况、洞室变形和水压等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施工方案1.勘察设计: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勘察设计工作,了解地层岩性、地下水位、水质等情况,确定挖掘参数和支撑结构的设计方案。
2.施工准备:施工前需要组织人员、材料和设备,制定施工计划和安全保障措施。
同时,进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搭建,包括临时指挥所、生活区、办公区等。
3.洞室掏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洞室掏挖,掘进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进度,合理安排挖掘顺序,以防止洞室坍塌和掏挖不稳定。
4.横向支撑结构施工:洞室掏挖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横向支撑结构的施工。
常用的支撑形式包括:钢梁、钢拱架、钢筋混凝土板等。
施工时需要根据洞室的尺寸和要求精确测量、加工和安装支撑结构。
5.挑顶施工:支撑结构完成后,可以进行挑顶施工。
挑顶施工是指将洞室顶部区域加固和封闭,以防止洞室上方的水沙涌入和洞室坍塌。
挑顶材料可以使用钢板、水泥板等。
6.支护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洞室的支护工程,包括排水、让渗、加固等。
这些工程旨在提高洞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得洞室可以承受地表压力和地下水压力。
四、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形观测和应力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XX隧道斜井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XX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XX隧道斜井全长XX米,斜井中线与正洞线路斜交,相交角度为XX°XX′XX″,斜井中线与正洞左线相交于DKXXX+XXX(斜井里程XDK0+000)。
斜井进入正洞位置围岩为Ⅲ级,为保证施工安全,衬砌方式采用《斜井Ⅳ级双车道模筑》。
正洞DKXXX+XXX~DKXXX+XXX段围岩设计为X级,采用X b复合式衬砌断面。
斜井与正洞左线里程相交,正洞内轨顶面高程XXX米,斜井坑底高程XXXX 米。
施工中考虑到过渡段为复杂的三维受力状态,保证挑顶安全施工,需加强支护,因此斜井与正洞相交位置,正洞(DKXXX+XXX~+XXX)20米范围内采用Ⅳ级围岩支护类型,采用Ⅳb型复合式衬砌。
二、施工方案1、交叉口加强支护措施(1)斜井靠近交叉口处,通过5榀I18钢架,完成由钢架垂直于斜井中线过渡到平行于正洞中线。
(2)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段,斜井紧贴正洞开挖轮廓线位置,架立2榀I18型钢钢架(密贴),钢架与正洞中心线平行。
在此型钢钢架上焊接2榀I18型钢横梁,并在横梁两端用螺栓连接,横梁加强系统锚杆和锁脚锚杆设置,为正洞钢架提供落脚平台。
具体详见图1交叉口处加强拱架立面图、图2交叉口钢架落脚平台立面图。
图1 交叉口处加强拱架立面图。
图2 交叉口钢架落脚平台立面图2、斜井进入正洞内的导洞施工顺序及方法⑴ 斜井施工至转交处后,采用25%的坡率向上,扇形面转至与正洞垂直,并及时做好扇形面的支护工作。
⑵ 待斜井与正洞接口处支护工作完成后,继续以25%上坡坡率向正洞方向垂直掘进,掘进至正洞中线右侧1。
96m 位置后,及时用挖掘机清除正洞中线拱部右侧欠挖部位,此工序需测量班现场配合.⑶采用交叉口支护方式进行中线右侧上导坑支护,靠近正洞一侧的拱架接头处采用4根长3。
5m的Φ42锁脚锚杆固定,并同步做好系统锚杆,加强固定拱部钢拱架。
钢架采用I20b工字钢,沿线路方向60cm一榀.⑷正洞扩顶开挖,顶部支撑Ⅰ18临时棚架,棚架间距依据围岩稳定状态采用1。
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工法(2)

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工法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工法一、前言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洞室施工方法,适用于需要进入下部土层进行开挖的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和经济技术分析,并提供一个工程实例供读者参考。
二、工法特点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工法的特点是:1. 可以在不影响上部建筑物的情况下进行地下挖掘。
2. 采用斜井进洞方法,能够减轻地下洞室施工的压力,提高施工效率。
3. 洞室挖掘和支护同时进行,能够保证洞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适应范围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地下洞室施工需要借助斜井进入。
2. 洞室位于地下水位较高或较不稳定的场地。
3. 需要保护或维护上部建筑物的安全。
四、工艺原理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首先,进行地质勘探和设计分析,确定施工工艺和支护措施。
然后,通过斜井开挖进入地下,完成洞室的挖掘和支护工作。
最后,进行挑顶施工,确保洞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地质勘探和设计分析:确定施工工艺和支护措施。
2.斜井开挖: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开挖斜井,确保斜井的稳定和安全。
3. 洞室挖掘和支护: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洞室的挖掘和支护工作,保证洞室的稳定性。
4. 洞室挑顶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洞室的挑顶施工,确保洞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支护撤除:在洞室挑顶完成后,逐步撤除支护措施,完成施工。
六、劳动组织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工法所需的劳动组织主要包括施工调度、管理、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等。
通过合理的劳动组织,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七、机具设备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挖掘机、钻机、支护设备、运输设备和混凝土搅拌设备等。
这些机具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对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2#斜井进正洞挑顶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4)四、施工控制要点 (13)五、隧道排水措施 (14)六、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4)七、主要人员、机械设备配置 (15)八、质量控制措施 (16)九、应急预案及物资 (16)阳山隧道2号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阳山隧道施工图》及参考图;(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5)《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 [2009]266号);(6)《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7)《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10)《阳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阳山隧道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梁峁区,进口为郑庄镇李家台村,沿线经过黑家河,出口设在麻洞川高村。
隧道进口里程DK379+591.70,出口里程为DK391+260,隧道全长11668.3m,为单洞双线隧道,最大埋深277.07m,隧道设置斜井3座。
2号斜井采用无轨运输方式,为双车道斜井。
斜井与线路交会里程为DK385+850;斜井长L=845m(平距),斜井与线路平面交角为58°。
横向棚架法斜井进正洞挑顶平面图见图1。
斜井内坡段最大坡度为9%,综合坡度8.02%。
斜井与正洞交接段2斜0+30~+00段按照IV级双车道模筑衬砌设计进行支护,采用双车道辅助坑道净空尺寸7.5m ×6.2m ,坡率为3%,设置单侧排水沟,该斜井为临时工程,在隧道竣工后封闭。
交叉口处正洞与斜井断面图见图2。
图1、横向棚架法斜井进正洞挑顶平面图2号斜井位于黄土峁梁区,地形起伏较大,斜井最大埋深199米;斜井洞身地层主要为黏质新黄土、黏质老黄土和砂岩、砾岩、含砾砂岩、泥岩,砂岩、泥岩,岩层产状为:300°∠5º,斜井洞身三门峡浩勒报吉斜斜井进口右线中线隧道中线左线中线斜井中线2斜0+08.632斜0+16.51按偏离法线架立14榀拱架并增设仰拱,内侧间距60cm,外侧间距100cm加强环:6根I25a型钢支撑柱、斜井3榀I25a型钢钢架及3榀I25a支撑梁正洞棚洞施工位置°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基岩风化带和土石界面处水量相对较大,渗透系数K=0.2m/d,正常涌水量239m³/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斜井进入正洞挑顶施工安全措施
针对石楼隧道斜井数量多,斜井与隧道洞身交叉处为异型断面、跨度大,开挖后会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极易产生局部应力集中而发生掉块、坍塌等安全隐患,通过对1#斜井挑顶进入正洞施工安全方案的研讨,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安全隐患,对其他斜井进入正洞施工起指导作用,对其他隧道的类似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斜井挑顶安全措施
1 工程概况
2 技术安全措施
2.1 总体安全施工技术①斜井与隧道洞身交叉处为异型断面、跨度大,开挖后极易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局部产生应力集中而发生掉块、坍塌,必须加强技术方案的优化确保施工安全,同时采用短开挖、强支撑、早封闭,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②在斜井施工过程中,施工到与正洞交界处,通过圆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同时将上坡开挖到正洞的拱顶高程,沿相同方向继续掘进一定距离;作业空间形成后,开始进行反向施工,对临时支护进行扩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正洞标准的断面。
施工工序见图1。
2.2 施工步骤①在安装异型钢架的过程中,斜井与正洞相交角度保持在37°,间距控制在0.5m,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由垂直于斜井中线过渡到平行于正洞中线,见图2。
②以0.5m间距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段架立I20异型钢钢架,三维受力状态下确保相交地段围岩的稳定,同时在最后1榀采用三榀焊接一起的I25型钢架立,为正洞钢架提供落脚平台,见图3。
③斜井小曲线过渡到与正洞线路走向成90°夹角后平坡开挖至正洞右侧边墙位置。
④斜井进入正洞内的导洞施工。
导洞设计净宽最小6m,采用爬坡渐变方法相正洞标准断面过渡,根据土质情况,结合机械施工的需要进行调整,进而设计爬坡道的坡度,在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前提下,加快爬坡导坑施工进度。
⑤反向开挖支护。
按照正洞V级,同时加强围岩上部弧形导坑的高度进行反向开挖,通常情况下先挖顶部,再挖两侧,在开挖过程中拆除有影响的导洞钢架,钢架施工要按照正洞设计要求间距进行,同时对其他支护进行完善。
⑥正洞落底后,及时进行仰拱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初期支护与仰拱尽早成环,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同时对交叉口处斜井施做30m 二次衬砌,全面保障交叉口处的围岩三维方向稳定。
2.3 斜井进入正洞内的导洞施工顺序及方法①斜井施工至转交处后,采用25%的坡率向上,扇形面转至与正洞垂直,并及时做好扇形面的支护工作。
②待斜井与正洞接口处支护工作完成后,继续以25%上坡坡率向正洞方向垂直掘进,掘进至正洞中线右侧1.96m位置后,及时用挖掘机清除正洞中线拱部右侧欠挖部
位,此工序需测量班现场配合。
3 施工安全措施
①开挖过程中严格按方案下达的技术交底书施工,控制开挖断面,每开挖循环均测量放样标出钢架中线位置和开挖轮廓线,严格控制超挖。
当出现超挖时,采用喷锚等永久支护体系时,多次复喷,直至大面平顺。
②开挖过程中,重视锁脚锚杆的施工,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确保下一个工序的安全施工,必要时底部增设临时横撑,保护基底。
③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加强量测,根据量测结果,将支护信息进行及时反馈,确保支护的安全性、合理性。
④及早施作交叉口段斜井衬砌,沿正洞线路方向安设挡头板。
⑤对斜井与正洞掌子面进行施工时,设置专人进行值班,对围岩及支护状态的稳定性进行随时观察。
⑥制定挑顶施工的安全应急预案,储备好应急材料和物资。
4 结束语
通过对1#斜井挑顶进入正洞施工安全方案的研讨,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安全隐患,对其他斜井进入正洞施工起指导作用,对其他隧道的类似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文.大断面斜井进入三线大跨软弱围岩正洞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2).
[2]梁太光.冻结斜井流砂层段井壁壁后注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价值工程,2013(34).
[3]程高峰.公路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方法[J].科学之友,2010(11).
[4]李晓斌.石林隧道斜井转正洞交叉口施工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