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后习题解答

教育学课后习题解答
教育学课后习题解答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四个教育阶段:

a) 萌芽阶段:《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以学论教

b) 独立形态阶段:

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作;

夸美纽斯还第一次认证了班级授课制;

英国的洛克的《教育漫谈》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

法国的卢梭的小说体《爱弥儿》提出“教育要遵从人的自认本性”;瑞士的裴斯泰洛奇写了小说体《林哈德与葛笃德》;

裴斯泰洛奇也是第一个将心理学融入教育学的人;

德国的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幼儿教育学》;

德国的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

c) 发展多样化阶段:

美国的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1916 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 理论深化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中》

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德国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教育活动的这种目的性规定了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它是事关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对教育目的进行学科分类的最根本依据,也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

1995年《教育法》规定了我国教育方针;2003年十六大报告规定了我国教育方针。 2001年进行第八次课程改革颁布《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一直沿用至今。三维目标主要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

11 泰勒被称为“现代教育评价之父”。八条现代教学原则分别为:

a)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国内最早提出的是孔子;

国外最早提出的是苏格拉底。

d) 启发诱导原则:《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产婆术”;“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e)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f) 直观性原则

g) 巩固性原则

h) 量力性原则

一般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发现法、学导式教学法、实践法

第一章

1,如何理解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内涵?

答:广义教育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教育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明确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教育活动。

2,关于教育的本质有哪些观点?你是如何理解教育本质的?

答:关于教育的本质有以下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双重属性,教育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实践和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关于教育起源有哪些观点?你是如何理解教育起源的?

答:关于教育的起源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和生物需要说。

4.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答:古代教育的特点有:1,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2.传授的是统治术,不是生产技能和知识;3,教育是在固定场所;4,教学采取个别方式;5,学校没有形成规范的规章制度。

现近代教育的特点有:1,学校教育的层次类别多样化;2,学校教育制度化;3,学校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

5,如何理解教育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答:教育学兼具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性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6,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哪些代表性的人物和著作?答:一,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它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苏格拉底“启发诱导术”,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西塞罗“人道主义”,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维多里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把它理解为“讲述和传授的艺术”,捷克的夸美纽斯完成的《大学论》作为教育学成文一门独立学科的标,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形成的标志。

三,教育学的深化与拓展

1,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导论讲义》;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第二章

1,什么事教育功能?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教育功能是教育其内外环境作用时所变现出来的稳定的反应能力。它具有以下特征:1,客观性;2,整体性;3,层次性;4,迟效性。

2,如何理解个体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答:个体发展是指个体的正向改变,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它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3,关于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观点?

答:单因素论和多因素论,内发论和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4,遗传素质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只有当人的身体发展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才能学习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另外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人的外表上,更加体现在感官和神经系统的机能上。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变化。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来说,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环境给人提供了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也给出了一定的限制。环境对人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人也可以改变环境。

5,为什么说学校教育是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答:原因是: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系统而且全面;3,学校教育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指导;4,学校教育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

内部条件:1,取决于学校的教育目的性、专门性、选择性、计划性的实现程度;2,取决于教育内容;3,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取决于教师能否投入应有的工作热情和精力;4,取决于教育过程中能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

外部条件:1,取决于社会影响和学校影响的一致性;2,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配合协调程度。

6,试论教育的个体功能。

答: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促使智力和能力社会化,培养社会角色,传递社会规范。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形成。教育促进个体整体性发展:促进个体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7,关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

答: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论。

8,影响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它们分别对教育起什么作用?

答:有以下社会因素:1,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2,政策性因素;3,社会文化;4,人口状况。

其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政府的发展重点,社会经济政策、教育政策都可能影响教育的方向和规模。文化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制度和管理等各个方面。从量的角度,人口数量对教育的规模,教育结构、教育投资、人口受教程度等都有影响;从质的角度,教育者素质与受教育者素质对教育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从人口结构角度,人口的地域结构也影响着教育结构和教育分布。

9,试论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通过在生产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技术两条途径。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2,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3,教育能够形成政治舆论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承和选择文化的功能;2,吸收和融合先进文化的功能;3,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

四,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2,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3,教育可以促进人口的迁移。

10,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哪些需求与挑战?

答:当代社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如现代化、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多元化等,就这些新特点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教育现代化得基本特征:1,教育的普及化;2,教育的终身化;3,教育的个性化;4,教育的国际化;5,教育的信息化。

教育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国际教育组织的出现和发展;2,国际合作加强;3,各国均在改革学制的封闭与鼓励状况,使本国与国际上的各级各类学校发展趋向一致。

知识经济需要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构建终身学习体现,建立学习型社会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多元文化的社会特点要求通过多元文化的教育来培养人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第三章

1,什么事教育目的?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性质?

答: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反映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性质是主管和客观的统一,是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是理论抽象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统一。

2,教育目的有什么作用?

答:有导向作用,首先,教育目的具有引导方向的作用,其次,教育目的具有计划作用。

有选择作用,教育目的影响着教育内容、教学阶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选择。

有激励作用,还有评价作用。

3,简要评述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理论。

答:个人本位论意指在教育活动中,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在教育目的的确定上,主张应当以个人需要为本,从受教育者得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社会本位论意指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教育的一切也应当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需求来确定。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4,简要评述教育目的的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观点。

答:人文主义教育也被称之为“自由教育”“博雅教育”。在教育领域,人文主义被认为是一种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价值取向。人文主义极为崇尚传统文化遗产,将古典著作视为教育内容的核心,课程中心是人文学科,而不是经验学科。

科学主义是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科学主义重视教育的目的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功利性,在教育内容上重视科学教育。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长期以来的尖锐冲突,实质上体现了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矛盾,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必然趋向融合,这就是科学人文主义。

5,简要评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答:形式教育论也称之为训练理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官能心理学。德国启蒙学者提顿斯创立了心灵官能的三分法:理解、感情、意志。形式教育论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二是教育应该以形式训练为目的,三是学习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

实质教育论也被称之为“滋养理论”,起理论基础主要是联想主义心理学。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教育在于提示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二是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三是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都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其产生、盛衰都有其客观的社会条件。

6,如何理解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

答:教育准备生活说主张教育应当为人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其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教育适应生活说主张教育是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这种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在教育与生活问题上,正确的认识是:教育既要适应生活,也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二者不可偏废,也不能分出主次。

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有生产劳动方面的意义,还有思想、道德、个性等方面的意义。具体而言它包含:1,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素养的高度发展;3,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8,在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体现中有哪些基本层次?

答: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的层次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是: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9,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哪些要求?

答: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端正教育思想,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意识;

2,科学地设置和陈述教学目标;

3,用目标与手段的关系调节教学行为。

第四章

1,学生有哪些特点?如何认识学生的社会地位?

答:狭义的学生,是指“在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广义的说,学生泛指一切接受教育的人。

学生的基本特点有:1,学生是能动的人;2,学生是发展的人;3,学生是完整而且独特的人;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生的权利: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当前关于学生应当注意哪几个问题?

答:一,学生的时代特点(生理成熟期提前;视野开阔、兴趣广泛;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呈多样化;心理问题增多)

二,性别差异与教育(首先,在教育内容、方法上做到“因性施教”;其次,改变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再次,修订教材和儿童课外读物)

三,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3,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经历了萌芽阶段,非专门化阶段,专门化阶段和专业化阶段。

4,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性质及其社会地位?

答:从广义来看,凡是对受教育者能产生影响作用的人都是教育者。从狭义看,教育是指在学校专门履行教育职责的人员。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职责的职业。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构成的总体性范畴。其中经济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该项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位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

5,教师职业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答: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生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地方式的培训。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2,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

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教师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答: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长周期性和迟效性。

7,教师一般有哪几种角色?当代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可以将教师角色界定为:教员,学习者和研究者,学生心灵的导师,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朋友。

教师的基本素质分为5个方面:师德、师知、师能、师心、师体。

8,教师专业化是如何发展的?

答:由“非关注”阶段到“虚拟关注”阶段,再是“生存关注”阶段,然后是“任务关注”阶段,最后到了“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9,应当如何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答:(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的中心。学生中心论,杜威为代表。主导主体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主体说,学生是教育活动发展的决定因素,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双主体说,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主体—客体—主体说。复合主体说,分层主体说….)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动态发展的,教师主体的作用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

10,师生关系有哪些类型?应当如何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

答:有四种师生关系:强制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从教师方面看,要遵循以下要求: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2,公正无私,不偏爱,对每个学生寄予积极的期望和信赖;3,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从学生反面:1,尊敬教师;2,理解教师;3,努力学习。

第五章

1,什么是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答:广义的教育内容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狭义的教育内容是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行为、习惯的总和。

制约教育内容的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人类的科学文化成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我国的教育内容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如何理解它们的内涵与任务?

答:我国的教育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把教育明确的划分为智育、德育和体育的第一人是英国斯宾塞,《教育论》)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培养教育者得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素质的活动。德育的任务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智育的基本任务有:授予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体力和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体育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体育运动,学校卫生。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现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

育。

4,什么事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答: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3,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塑造与改造想结合的过程

5,如何理解德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及模式?

答:德育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想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考虑年龄特征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原则。

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德育的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校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6,课程有哪些基本类型?各种课程有哪些主要特点?应当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学科课程特点:重视分科传授相应的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重视课程的逻辑组织,重视教师的作用。

活动课程的特点: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

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综合课程特点是试图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

国家课程的特点是:权威性和强制性。

7,当代国外课程改革有哪些趋势?

答:1,重视课程的完整性和整体功能;2.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化;3,兼顾课程的统一和多样性。

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有何特点?

答:一是均衡性,二是综合性,三是选择性。

9,理解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内涵。

答: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当前我国新的课程计划有两个: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

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

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法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

第六章

1,什么是教育途径?教育途径在教育中有何意义?

答: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于受教育者所经渠道的总称。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途径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2,教育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3,教育途径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2,什么事教学?教学有哪些任务?

答:广义的教学是指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传授经验的活动;狭义的教学则是指在学校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的双边活动。

教学任务作如下表述:1,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

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与劳动观。

3,简要评述当代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答: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最具代表性的是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源于认知主义心理学,代表任务主要有布鲁纳和奥尔贝尔。

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

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4,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的本质。

答: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有不同观点,如“认识说”、“发展说”、“交往说”、“实践说”、“多质说”,但现在较多的人认同认识一发展说,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2掌握知识与培养品德的关系,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6,中小学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6,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7,中小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用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

8,课堂教学有哪些优缺点?

答::①把相同或相近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②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③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④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学习疲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又难以充分照顾优、差生的学习和发展。9,一堂好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教学目的具体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组织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好。

10,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途径?

答:教育的途径除教学以外,还有其他途径。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

第七章

1,什么事教育制度?它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而正确的各种规范或规定。

它具有强制性、客观性和时代性。

2,什么事学校教育制度?制约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制约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有: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3,现代教育制度改革有哪些趋势?

答:现代教育的改革表现出以下趋势:重视学前教育,大力推行义务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综合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4,如何理解义务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我国的义务教育取得哪些进展?

答:义务教育也叫强迫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它具有强迫性,免费性,公共性,时代性。

我国义务教育取得的进展主要是:义务教育普及进展加快,师资学历水平有很大提高,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

5,什么是终身教育?各国在实施终身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策略?

答: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它具有全民性,终生性,多样性,灵活性。实施终身教育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推进终身教育,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鼓励个人积极参与。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化:即追求学术的,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 A.希腊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 育内容单一,教育方 法比较严厉为特征 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1.“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

《教育学基础》试题 (单选)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 1-5 ABBAC 6-10 CCCCC 11-15 BDBDB 16-20 DACDB 21-25 ACACC ACB 1. 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 A)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大教育论》 D. 《教育论》 2.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B ) A. 《康德论教育》 B. 《普通教育学》 C. 《教育漫画》 D. 《爱弥儿》 3. 《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B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康德 D. 培根 4. 柏拉图的名著是( A ) A. 《理想国》 B. 《政治学》 C. 《伦理学》 D. 《爱弥儿》 5.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 A. 《大教学论》 B. 《论演说家的培养》 C. 《学记》 D. 《劝学》 6.“洞穴中的囚徒”隐喻来自( C ) A. 《法律篇》 B. 《爱弥儿》 C. 《理想国》 D. 《教育漫话》 7.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C ) A. 《教育漫话》 B. 《大教学论》 C. 《爱弥儿》 D. 《普通教育学》 8. 提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 ) A. 《大学》 B. 《论语》 C. 《学记》 D. 《中庸》 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C ) A. 《论语》 B. 《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 《劝学篇》 10. 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 ( C )

A. 《孟子》 B. 《学记》 C. 《说文解字》 D. 《论语》 11. 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B ) A. 《论语》 B. 《学记》 C. 《孟子》 D. 《中庸》 12.“出自造物主之子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名言出自( D )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 卢梭 13.“教育要先行”出自( B ) A. 《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B. 《学会生存》 C. 《大教学论》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14. 提倡“教育独立说”的教育家是( D) A. 陶行知 B. 胡适 C. 胡克勤 D. 察元培 15. 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B ) A. 生物起源说 B. 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 关系起源说 16. 在我国,“教育”概念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大约是在( D ) A. 公元前 B. 18世纪 C. 19世纪中叶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7.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 ) ? A. 勒图尔诺 B. 孟禄 C. 高尔顿 D. 达尔文 18. 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 C) 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同济大学体育考试题库(满分)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题) 1 .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次。 错误正确 2 . 进行体育锻炼要注意饮食规律,一般进食后1小时以上再运动,运动后半小时以上才进食。 错误正确 3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成立。 错误正确 4 . 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是符合人体能量代谢规律的。 错误正确 5 . 柔韧性对人体在运动时的速度、力量等其他身体素质发挥、提高动作质量没有很大影响。 错误正确 6 . 肌肉损伤、踝关节扭伤时,首先采用热敷或理疗。 错误正确 7 . 人体进行体循环时,血液从右心室始航,经过主动脉,流入各个大小分枝动脉,最后到达毛细血管。 错误正确

8 . 神经症是一种病理性疾病。 错误正确 9 . 夏季是减肥的大好季节,以选择大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佳。 错误正确 10 . 供给机体新陈代谢的能量物质中,采用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比率最高。 错误正确 11 . 每搏输出量的大小是衡量心脏功能好坏的又一因素,也反映无氧耐力水平。 错误正确 12 .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错误正确 13 . 国际奥委会成立以来,至今共举办了29届夏季奥运会。 错误正确 14 . “网球肘”、“摔跤耳”是网球、古典式摔跤的专项损伤,且属于急性损伤。 错误正确

15 . 体育锻炼是人们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最佳途径。 错误正确 16 .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错误正确 17 . 中国国家足球队2002年首次参加世界杯比赛。 错误正确 18 . 首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1960年在法国夏蒙尼举行。 错误正确 19 . I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及肥胖有关。 错误正确 20 . 发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机体伤害,就是运动损伤。 错误正确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 . 神经症患者最好参加()锻炼活动。 A.集体性 B.个人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 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 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 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 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 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 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 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 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 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 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 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答案) 一、填空题 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学校教育 3.教育措施 4.负向功能 5.隐形功能 6.西奥多·舒尔茨 7.利托儿诺,本能 8.孟禄,模仿 9.生产劳动 10.古代社会的教育 11.诗、书、礼、乐、易、春秋 12.奴隶社会 13.张之洞 14.葵卯学制 15.1763 16.保罗·朗格朗 二、单项选择 1. B.1995年 2.A.奴隶社会初期 3.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大学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9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 2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莫基人”的人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拉伊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勒图尔诺 B .沛西·能 C .孟禄 D .达尔文 4 .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B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 D .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5 .许多西方学者把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称之为( )过程。 A .政治社会化 B .学术社会化 C .社会学术化 D .社会政治化 6 .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培养国家精神和() o A .文雅教育 B .英才教育 C .教育平等化 D .价值多元化 7 .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以()为典型。 A .欧洲国家 B .美国 C .前苏联 D .中国 8 . ( )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部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呈,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A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A .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 .课程的存在形式 C .课程的组织核心 D .课程管理制度 10 .教学是()。 A .学生学的活动 B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的活动 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中世纪大学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一、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二、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三、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1)多学科研究法

《教育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教育术语解释 1、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得促使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 2、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得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得形式,就是形式与内容得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3.教育形态:就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得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得变化形式,也就是“教育”理念得历史实现。 4.实验教育学: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得用自然科学得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得关系得理论,代表人物就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与拉伊。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得研究成果与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二、选择题 1、教育得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C ) A、勒图尔诺 B、沛西·能 C、孟禄 D、康德 2、我国古代最早也就是世界最早得成体系得古代教育学作品就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3、杜威就是以下哪一教育学派得代表人物:( D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实用主义教育学 4、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得教育家就是:( B )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洛克 三、辨析题(错误得请改正) 1、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就是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

错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就是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2、教育生物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勒图尔诺与沛西·能。 正确。 3、教育就就是个体得学习或发展过程。 错误。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得促使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单纯地说教育就是个体得学习或发展过程就忽视了社会因素在教育活动中得巨大影响。 4、非制度化得教育与制度化得教育形态就是按照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得场所或空间标准进行划分得。 错误。非制度化得教育与制度化得教育形态就是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得标准进行划分得。 5、农业社会得教育就就是农业教育。 错误。农业社会得教育就是指基本得教育形态之一,而农业教育就是指一种专门得教育类型。 四、简答题 1、试分析“教育”与“灌输”、“养育”之间得异同。 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就是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相耦合得过程,既要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得人,又要把社会得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内化到各不相同得个体身上。而“灌输”则就是片面地强调个体社会化得一面,强调个体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无条件得一致,忽视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培养,机械地灌输不就是“教育”。教育强调活动得“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对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起到“促进”、“加速”得作用;而日常家庭生活中得“抚养”、“养育”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得,在个体与社会得关系方面起不到“引导”、“促进”与“加

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D ) A.赫尔巴特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C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C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B)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C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C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1、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P4 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转移.“高等教育”中心也处在变动之中。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办的资助和兴办为主。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与论理教育4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的方法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得比较紧密。 2、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有哪些基本特征.P6 (1)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2)大学拥有自治权。 (3)大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机构。(4)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授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5)中世纪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学. 4、“二战”结束至20 世纪70 年代高等教育有哪些主要特征.P9 1高等教育大发展、大调整.由注重发展数量逐步过渡到注重提高质量。2由“精英教育”过渡“大众教育”。3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4出现“产学研一体化”和“学生消费者至上”现象。 1、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有何特点.请分析其原因。P27-28 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它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或称区域结构。我国高校大的方面分为三类:一是面向本省、市、自治区;二是面向大协作区;三是面向全国。新中国成立前,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或沿海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调整后高等教育也重新布局,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地域分布逐步形成以下两种模式.(1)梯度结构模式。第一层次为经济发达的和原来高等教育基础较好的省市.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第二层次为一些原先高校数目不多.但发展较快的省市.包括浙江、福建、河南、黑龙江等.这些地方一般有高校30~40所.第三层次主要包括一些边远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如云南、贵州、甘肃、西藏等。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域结构因此呈现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梯度层次。(2)中心城市模式。即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的高等教育.然后以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从而使高等教育布局更趋合理。 □2、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因素有哪些。P28-31 答:(1)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结构的基础作用(2)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直接制约。(3)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客观影响。 □4、高等教育的功能和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P44 高等学校的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的功能的具体体现.是把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机构并针对外部环境而言的。功能通常指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所具有的作用.它是事物通过自己特有的活动而实际起到的作用。而职能则指某一机构的职责与能力。两者在概念的内涵上有着相同之处.都指事物的作用.但两者存在着应有范围上的区别。高等教育的功能总是通过高等学校的职能得以体现或与高等学校的职能相对应。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校职能存在的内在依据;高校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外化形式。 □5、如何理解高校的国际合作职能。P43 国际合作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HE交流与合作。它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位互认、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协助等。这既是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在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日趋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这种新的职能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杠杆的作用,打破高校历史上形成的相对封闭性,将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服务在国际合作的现实导向下进行全面的协调和有机的重组。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内涵. 基本观点.①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②旧式分工和私有制造成人的片面发展.③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④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思想内涵.①人的身心全面发 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体力和智力统一起来的全面发展.要把智、德、美三育通体育内在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②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③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多维的.而且是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这将在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3、如何认识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P64-66 答: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就是能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学研究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着力点主要在于掌握历史积淀的人类知识,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 科学研究训练的着力点主要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能力和科学精神。社会实践的着力点主要在于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素质、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三种实施途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从而有效实现高等教育目的。 □1、专业划分、专业设置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专业划分:以学科为基础.职业适应性.独特性.层次性原则 专业设置.以专业结构及其相应功能为指导.两者联系紧密、相互依存。 □2、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第一.专业培养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第二.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第 三.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第四.要使专业人才 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3、专业内涵建设包括哪些方面.(高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专业建设主要是指专业内涵建设,广义的专业建设也包括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内涵建设的内容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通过调研. 使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才成 长规律。(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围绕培养目标调整优化 课程体系.充实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方法。(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年龄、学历、学位、职务、学缘等方面的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强化专业团队。最关键的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4)专业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专业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环境。(5)专业管理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技能.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能片面 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其中最关键的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2、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教育性原则。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强信心.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独立地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2)科学性原则。要求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调查、分析问题.科学地使用材料.科学地建立逻辑结构。(3)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普遍指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给予个别指导。 □5.制定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答:(1)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规律.(2)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3)高等学校的特点.(4)先进的教学经验。(5)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有哪些内容和方式. 答:(1)教学水平评价的内容.广义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第一.基本 素质。具体为思想道德、学术职务、职业技能.普通话水平、写作水平、 学术水平.、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第二.教学状态。具体为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工作、教学改革。第三.科学研究。具体为科研立项、论 文著作、应用成果、教研成果、科研获奖。第四.工作业绩。具体为教学 工作量、开课门数、课程抽考、综合评价.领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 生评价.、年度考核、表彰奖励。第五.特色项目或特殊贡献。(2)评价 方式.教师自我评价、教师同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对教 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 □4、高校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科学、统一。 □5、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趋向国际化.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高等学校教学趋 向个性化.教学管理活性化.倡导自主性学习.教学改革围绕培养创新人才 展开.趋向于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 □1、你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答:对一所大学而言.科学研究都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具备 高水平的科研.才能使最新的学科信息进入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更好发 展。要成为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先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好的科研工作者才 能够成为优秀的教师。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没有教学的高质量。教 师要围绕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建立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机制。要积极地 把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上升为科研的问题.同时要把科研成果即使转化为教 学内容.提升教学的科技含量。 □2、试述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及其主要的途经。 答:高等学校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 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是学生能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创 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能力。指导大学生参 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1)结合专业课的教学进行科研指导(2)在师 生合作研究中进行科研指导(3)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科研指导(4)结合 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 □1.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因是什么. 答:政治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因:1.政治体制改革对高等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作用。(1)政治体制改革决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方向;(2)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式。 2.政策引导为高等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1)政策引导高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种 世界性现象;(2)中国运用政策引导推动高度教育改革与发展。 □1、试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 答:(1)经济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动因.(2)政治因素是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因.(3)文化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催化动因:1)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2)文化差异导致 教育政策的差异3)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先发国家的 高等教育;第三世界高等教育。 □2、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论述我过高等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现状:关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目前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高等 教育规模已经过大,有的认为应当保持稳定,有的认为还要适度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各种高等教育类型基本 形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普通本科专业布点迅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高 等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与公民接收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之 间的矛盾,对这对矛盾的协调和解决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思想、 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多样化——体制、类型和标准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终身化。改革的趋势:多元化(对象、政策 和目标)、现代化(模式更加完善;策略更加科学;价值取向更趋功效性)。 1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是脱节是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2. 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 B 杜威 )。 C 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 C 利托尔诺 3. 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4.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斯宾塞的《教育论》 5.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昆体良 B 杜威 C 社区教育 )。 D.斯宾塞 )。 D.社会教育 B.柏拉图的《理想国》 D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 理》 )。 C 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 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 纪 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 年出版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布鲁纳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8. 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是( A.城市学校 B ?堂区学校 C 主教学校 )。 20 世 ) 。 )。 D.夸美纽斯 D.教会学校 9. 西周的官学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 A.府学 C 乡学 10.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教育代表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 展》 11.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 A.教育是一种阶级现象 C.教育是人才培养活动 12. 教育的最根本职能是( A.传播文化 B 生产功能 B.内学 D 藩学 )。 C.《人的教育》 D.《教育过程》 ) 。 )。 B.教育是一种上层建筑 D.教育属于生产力的范畴 C 培养人才 D ?社会服务 )。 D 相对独立性 )。 13. 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 A.能动性 B 可控性 C 超前性 1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 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是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 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A.六艺 B 六学 C 六识 D.六经 17.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 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 。 ) 。 ) 。 ) 。

《教育学基础》题库

《教育学基础》题库 《教育学基础》题库 (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二章教育功能 (3) 第三章教育目的 (6) 第四章教育制度 (8)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10) 第六章课程 (13) 第七章课堂教学 (15)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4、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 5、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教育合力。 6、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7.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摹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8、现代学校最早出现在18世纪,是应现代大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 9、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之一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10、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学记》。 11、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人是培根。 12、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是教育者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对“教育”定义的理解,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1一个顽皮的孩子偶然把手指放到火苗上被灼伤,获得有关知识的过程。 ○2老母鸡带领小鸡找东西吃的活动。 ○3“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4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行为。 2、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指 ○1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手段○2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2019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在古希腊时期,哪位哲学家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30分)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康德 标准答案:B 2、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30分)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 标准答案:C 3、下列属于教养性教育的是(30分) A、思想政治教育 B、研究方法课程 C、心理健康教育 D、专业课程 标准答案:A,C 1904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30分)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 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标准答案:C 美国的第一所大学(30分) 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爱资哈尔大学 标准答案:B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修辞学校,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主要是“三艺”,包括:(40分) A、文法 B、修辞

C、辩证法 D、经济法 标准答案:A,B,C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30分) A、一 B、二 C、三 D、四 标准答案:B 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30分) A、江南水师学堂 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标准答案:C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蔡元培于1917年初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40分) A、整顿学风,更新师资 B、倡导学术自由,推动学术研究 C、推动“学”与“术”的分离,改革教学 D、实行教授治校 标准答案:A,B,C,D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30分) A、学生自治理念

《教育学基础》试卷(一)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成熟 3.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方法 D.教育目的 4. 双轨制形成于() A. 美洲 B. 欧洲 C.亚洲 D.非洲 5. “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 A.民主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对立型 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7.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 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 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D.知识、智力、情感 9.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运用知识 10.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维果茨基 C.夸美纽斯 D.巴班斯基

大学二年级体育理论考试多选题及答案

多选题字体:[大中小] 1常见的运动损伤有___ A软组织损伤B关节、韧带扭伤C关节脱位D运动性昏厥 2古代奥运会的主要竞赛项目有 A举重B赛跑C五项竞技D拳击E赛马 3体育之所以是一种文化是因为: A体育是人类也只有人类才能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活动 B体育是人类也只有人类才能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活动 C体育具备文化的各种特征 D体育运动具有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等 4体育文化深层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理想的一部分,如: A奥林匹克主义B奥林匹克精神C奥林匹克宗旨D体育道德 5现代体育文化旨在谋求 A身体的培养和发展B增进健康和保持积极的心理、生理状态 C维护社会稳定D发展体育理想 6现代体育文化其体育行为主要是 A观赏体育赛事B群体性的竞技活动C个体性的保健活动D各种类型的娱乐活动 7现代社会体育其目的在于: A促进社会经济发展B实现身、心的合理发展 C为社会提供和造就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完整人格和理想的社会成员D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8严格的讲可以把体育文化划在___和___两种文化之中 A物质文化B智能文化C规范文化D精神文化 9东方体育文化的特点有: A促进了采用控制呼吸等方法的特殊活动形式的顺利发生发展 B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竞技性运动的正常开展C忽视身体的外在美D具有较强的仿生性 10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___的发展。 A全面B规范C自由D和谐 11顾拜旦曾经将体育文化的价值概括为两个词:___和___。 A美B尊严C力量D规则 12东方体育文化包含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___等体育文化圈。 A印度体育文化B日本体育文化C伊斯兰体育文化D朝鲜体育文化 13西方体育文化圈是源于___的西欧文化。 A古希腊B罗马C巴比伦D大不列颠 在线学习考试系统Page 1 of 5 http://202.113.112.187/BSNetExamV3//StudyInfo/BookDoc.aspx?SubjectID= 9&ID=55 2010-5-31 14大众体育是指大众为达到___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A#B#C#D A健身B健美C医疗D娱乐消遣 15大众体育的特点有:___等。 A参与对象广泛B活动目的具有健身性C活动时间具有业余性D活动内容具有娱乐性 16大众体育能够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具体表现有: A增强劳动者体质B提高劳动效率C消除疲劳、调节精神D改_______善个人消费结构 17大众体育能够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体表现有: A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B提高人们的体育文化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