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EDI技术发展

合集下载

全球EDI发展历史

全球EDI发展历史

EDI技术EDI是指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经济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在商业贸易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的交换和自动处理的全过程。

EDI系统的构成:EDI硬件及软件、通信网络、EDI标准三要素。

1)EDI的硬件:计算机、调制解调器、通信线路2)EDI软件:转换软件、翻译软件、通信软件3)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实现EDI的手段。

EDI通信方式分为直接方式和基于增值网的间接方式。

一、全球EDI发展历史1.产业标准阶段(1970年—1980年)此阶段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几家运输行业的公司联合起来,成立了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 TDCC)。

该委员会的目的是开发一种传输运输业文件的共同语言或标准,1975年公布了它的第一个标准。

继TDCC 之后,其他行业也陆续开发了它们自己行业的EDI标准。

2.国家标准阶段(1980年~ 1985年)当产业标准应用成熟后,企业界发现,维持日常交易运作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单一产业的对象,国家性标准由此诞生。

首先在1979年,美国开始开发、建立跨行业且具一般性的EDI国家标准,与此同时,欧洲方面官方机构及贸易组织也提倡共同的EDI标准,并获联合国的授权,由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第四工作组负责发展及制定EDI的标准格式,并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提出TDI标准,但该标准只定义了商业文件的语法规则,欠缺报文标准。

3.国际通用标准阶段(1985年至今)在欧美两大区域的EDI标准制定、试行几年后,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负责国际贸易程序简化的工作小组承担了国际性EDI标准制定的任务,并于1986年正式以UN/EDIFACT作为国际通用的标准。

1990年5月,第一届“中文EDI标准研讨会”在深圳蛇口举行。

这是EDI 概念首次被引入中国大陆。

它一出现就受到国内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国家计委、科委等主管部门将EDI列为国家“八五”计划的关键推广项目之一。

1991年成立了“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1992 年拟定了《中国EDI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建议》。

世界交通运输ED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世界交通运输ED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世界交通运输ED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EDI技术在全球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EDI技术是一种数据交换的标准化方式,它可以实现企业间文档和信息的无纸化传输和共享。

EDI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改变传统的手工和纸质文件处理方式,提高交通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EDI已在贸易和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EDI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在全球交通运输业中,EDI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运输交互信息系统(ETIS):ETIS是一个基于EDI的系统,它用于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等方面的综合信息管理。

它将贸易、制造、运输、仓储等环节的信息纳入系统中,并实现在线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这样可以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准确性。

2. 货运代理EDI系统:货运代理公司通过EDI系统与航空公司或海运公司等交换货运单据、进港通知单、托运单等信息,以便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和清关。

这可以减少文件处理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3. 电子港口EDI系统:港口管理可以通过EDI系统实现船舶进出港口的信息交换、实时跟踪货物运输、制定卸货计划等。

这将提高港口的运行效率和货物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帮助港口与各个相应的企业实现更好的合作和协作。

4. 交通安全EDI系统:为了保障交通安全,EDI系统可以传递和共享交通事故信息、交通违法记录信息、车辆管理信息等。

这可以提高交通行业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EDI技术在全球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准确性和安全性都有所帮助。

随着更多商业和政府组织对EDI的使用,将促进交通物流运输更加顺畅和迅速。

EDI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及作用

EDI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及作用

EDI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广州启宏科技企业应用整合————第三方物流数据一、背景入世后,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而跨国企业一般在规划建设之时不会规划太多物流设施,而准备将物流业务外包。

同时,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基地,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会快速增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会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

这时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

二、需求分析第三方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1. 第三方物流是合同物流或契约物流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

2. 第三方物流企业同货主企业及分供方的关系应该是密切的,长期的合作关系第三方物流是客户的战略同盟者,而非一般的买卖对象。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链中扮演的是客户战略同盟者的角色。

在服务内容上,它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运输或配送服务,而是一种具有长期契约性质的综合物流服务,最终职能是保证客户物流体系的高效运作和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

3.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向客户提供跨越时间、空间的优质服务第三方物流系统必须使用在互联网环境下,能为客户提供跨地域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能提供运输委托、出/入库委托、配送委托及其它增值服务功能,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4. 第三方物流系统应有先进的技术架构和扩展性第三方物流系统应有先进的技术架构和扩展性,以保证第三方物流系统是一个先进、完整的系统而不是分别独立的系统,并且可与ERP/CRM等系统无缝连接;系统良好的扩展可以保证系统二次开发或增加新的模块和功能时高效、系统维护简单5. 第三方物流系统应有往来帐目管理功能。

第三方物流系统应有很强的帐务统计功能,能管理每各环节、每笔业务的费用及往来帐目。

三、系统构成广州启宏科技研发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解决方案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管理物流资源网络、实现供应链的节点连接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全球EDI发展历史

全球EDI发展历史

EDI技术EDI是指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经济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在商业贸易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的交换和自动处理的全过程。

EDI系统的构成:EDI硬件及软件、通信网络、EDI标准三要素。

1)EDI的硬件:计算机、调制解调器、通信线路2)EDI软件:转换软件、翻译软件、通信软件3)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实现EDI的手段。

EDI通信方式分为直接方式和基于增值网的间接方式。

一、全球EDI发展历史1.产业标准阶段(1970年—1980年)此阶段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几家运输行业的公司联合起来,成立了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 TDCC)。

该委员会的目的是开发一种传输运输业文件的共同语言或标准,1975年公布了它的第一个标准。

继TDCC 之后,其他行业也陆续开发了它们自己行业的EDI标准。

2.国家标准阶段(1980年~ 1985年)当产业标准应用成熟后,企业界发现,维持日常交易运作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单一产业的对象,国家性标准由此诞生。

首先在1979年,美国开始开发、建立跨行业且具一般性的EDI国家标准,与此同时,欧洲方面官方机构及贸易组织也提倡共同的EDI标准,并获联合国的授权,由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第四工作组负责发展及制定EDI的标准格式,并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提出TDI标准,但该标准只定义了商业文件的语法规则,欠缺报文标准。

3.国际通用标准阶段(1985年至今)在欧美两大区域的EDI标准制定、试行几年后,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负责国际贸易程序简化的工作小组承担了国际性EDI标准制定的任务,并于1986年正式以UN/EDIFACT作为国际通用的标准。

1990年5月,第一届“中文EDI标准研讨会”在深圳蛇口举行。

这是EDI 概念首次被引入中国大陆。

它一出现就受到国内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国家计委、科委等主管部门将EDI列为国家“八五”计划的关键推广项目之一。

1991年成立了“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1992 年拟定了《中国EDI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建议》。

EDI技术在铁路货运发送和到达作业中的应用

EDI技术在铁路货运发送和到达作业中的应用

运输 数 据 能够 方便 快 捷 地进 行交 接 。 而传 统 的铁
路货 物 运 输 办 理过 程 还 无 法达 到 这 样 的要 求 , 运 托 人 需要 到 车 站 办理 货 物 托 运手 续 , 等 待 受理 之 后 在 还得 再次 到 车站 签订 运输 服务 合 同 , 续繁 杂 , 时 手 费
卞文超 ’ ,牛 惠 民 。
( 州 交通 大学 交通 运输 学 院 ,1 士 研 究 生 ;2教 授 ,甘 肃 兰 . 硕 . 兰州 707 ) 3 0 0

要 :针 对 传 统 铁 路 货 物 运 输 的货 物 发 送 及 到 达 作 业 无 法 实 现 “ 门到 门 ”式 的 高 效 率 、快 捷 式 物 流 服 务 的 问 题 ,提 出将 E I 术 运 用 于 铁 路 货 物 发 送 和 到 达 过 程 中 ,设 计 基 于 E I 术 的 铁 路 货 物 运 输 流 D技 D技 程 ,通 过 电 子 商 务 技 术 、计 算 机 及 通 信 网络 技 术 ,改 进 货 物 办 理 、取 送 环 节 ,从 而 提 高 铁 路 货 物 运 输 效 率 、改 善 运 输 服 务 品质 。
过多 。
子 商务 技 术 、 算 机及 通 信 网络技 术 实 现 单 位 间信 计
息 的 自动交 换 和处 理 。将物 流 E I 术 应用 于 传统 D技 铁 路 货 物 运 输 , 以 改 善 其 货 物 发 送 、 达 作 业 流 可 到
程, 加快 其信 息化 和标 准化 体 系建设 , 而 提高 铁路 从 运输 效率 , 善运 输服 务 品质 。 改
我 国加 人 世 贸 以来 , 输业 和物 流 业 的进 步促 运
发 局 , 为确 定 货 运 收人 , 作 统计 完 成 货 运量 , 算 运 计 营 指标 和 进 行 内部 财 务 清 算 的依 据 , 联 作 为收 据 丙 交 给发货 人 , 丁联 作 为运 输凭 证 , 同运 单 由发站 随 连

物流时代的EDI现状和发展趋势

物流时代的EDI现状和发展趋势

起升 用 吊钩 应 改 为 新 增 大 起 重 量 的 吊
钩。
5 1 在 过 去 近 21 内 , 海 港 机 厂 出 产 的 . I年 上 门座起 重 机 , 有 可 能 通 过 技 术 改 造 将 原 起 均
对 于一般 的 改造 , 必 须 注 意 到 轮 压 对 还
重量提高一个等级 ;
大, 蓬勃发展中的信息技术 , 已成为当今参与 国际贸 易竞 争 的重 要 手 段 , 物 流 与 电 子 商 在
务活 动 中 发 挥 着 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据 IC D
(nen t n l t op rt n 预测 , 于美 Itrai a DaaC roai ) o o 基 得到 如下 初步 结 论 :
要 素 E 是 指按 照 同一 规 定 的一 套 通 用 标 准 DI
峙 文生 成 和处 理模 块 、 艮 格式 转 换 模 块 、 信模 通
了新的发展 。电子商务是 2 世纪信息化 、 0 网 络 化 的产 物 。 19 9 7年 1 0月 , 洲 经 济 委 员 欧
会 明确 提 出 电子商 务 的定 义 :电子 商 务是 各 “
参 与方之 间 , 电 子 方 式 而 不 是 以 物 理 交 流 以 应进 行校 合 , 要 时也 应变 更 。 必
维普资讯
物流时代的E I D 现状和发展趋势
臆 ◎武 用
. 一 一
汉理 工 大 学 张 莹 顾 必 冲
或 直接 物理 接 触方 式完 成 任 何形 式 的业 务交 易 。在 我 国 , 于 真正 系统 的物 流 业 起 步 较 ” 由
‘ …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 , 全球数字化 、 网络化 、 信息化已成为时代 的主要特征 , 我们 已置身于一个信息技术瞬息万变 和消费者需 求 日益 多元化 的商务 时 代 。每 天 在 全球 范 围

EDI技术在运输业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EDI技术在运输业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要 : BCD(电 子数 据交 换) 作为 一 种信 息 技 术已 逐 渐 被各 行 业 所 接受 , 而且 逐
渐 成为 一种 主要 的国 际贸 易方 式。 从 BCD 技 术优势 入手 ,介 绍了 BCD 技术 在国 际与 我 国运 输业 领域 的应 用、发 展及 存在 的问 题。 BCD 技术 的 应用 发 展迅 猛, 而 成功 的 BCD 技术 是一 种基 于长 期的 、共 同发展 的战 略。 关 键词 :运 输业 ; BCD 技术 ;应 用 文 章编 号: %#(% $ !E&F ( !""# ) ? $ ""!( $ "E 收 费, 甚至 不 被 选 择 为 贸 易 伙 伴 的 危 险。 G" 年 代
%
% >%
BCD 技术在运输业中的应用现状
BC D 技术 在国际 运输 业中 的应 用 %’G’ 年 ! 月,美 国 商 务 部 和 海 关 总 署 宣 布,
定 ,建 立双 重核 查制 度, 即中 方每 天将 所发 证书 的 电 子数 据传 输到 协议 国相 关部 门, 对方 据此 对书 面 许 可证 进行 核查 。 %> ! BCD 技术 在国 内运 输业 的应 用 我 国在 上海 、天 津、 青岛 、宁 波各 港口 及中 远 集 团建 立了 H 个 BCD 中 心, 并投 入实 际运 行。 目前 已 连通 %&( 个用 户 。上 海 、天 津 、 青岛 、 宁波 等 & 个 港口 的 BCD 网 络, 覆盖 当地 各船 公司 (或 其船 舶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 卷增刊,! ""# 年 %" 月 *+,-./0 +1 23 456/.7 8-/.9:+-;/;6+. <+00474 =+0> ( ?,::4 , @A; ) !""#

EDI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EDI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EDI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订单处理:EDI技术可以实现企业间的电子订单交换,包括订单的生成、传输、确认等环节。

通过EDI技术,物流公司可以快速接收和处理大量的订单,并且自动化处理订单的各个环节,提高订单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运输跟踪:EDI技术可以实现运输信息的实时跟踪和监控。

物流公司可以通过EDI技术与供应商、承运商等合作伙伴进行运输信息的交换,包括货物的装卸、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等信息。

这样可以实时了解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3. 库存管理:EDI技术可以实现库存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更新。

物流公司可以通过EDI技术与供应商、客户等进行库存信息的交换,包括货物的进货、出货、库存数量等信息。

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库存情况,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4. 账单结算:EDI技术可以实现物流账单的电子交换和结算。

物流公司可以通过EDI技术与客户进行账单信息的交换,包括货物的运输费用、存储费用、保险费用等。

这样可以减少纸质账单的处理和传输成本,提高结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EDI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信息的传输效率和准确性,实现物流业务的自动化和集成化管理,提高物流运营的效率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EDI技术发展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ElectronicDateInterchange)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技术先进,可大大减少贸易文件及文件处理成本,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迅速。

现在,EDI 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电文,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信息(如发票、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经济信息”)按照协议经过通信网络传送。

报文接受方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报文实行处理,通过相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综合的自动交换和处理。

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实行数据发送、传送及处理,而不需人工介入,从而实现事务处理或贸易自动化。

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UN/ECE)经过多年来的大量工作,于1987年公布了一套EDI国际标准,命名为UN/EDIFACT,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该标准制定了一套语法规则(SYNTAXRULES,ISO9735),
UN/EDIFACT是联合国推荐的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交换标准报文格式。

EDI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统一报文格式。

当前,
UN/EDIFACT标准已占据世界EDI标准的主导地位。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航运史上最先进的运输方式,而EDI技术是国际贸易、结算通关、数据处理等最佳通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所以,当前国际航运界已广泛地应用了这个先进的科技成果。

航运业绝大多数业务需要填制大量的卡片,而采用EDI技术后,带来了如下变化:
·提升处理速度,减少雇员;
·准确水准提升;
·功能趋向多样化。

在集装箱管理中,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把所有描绘集装箱的常用数据,如重量、号码、尺寸等存储后,再输入所有与信息相关的集装箱营运情况尤其是集装箱运行及修理情况,就很容易获悉集装箱在各地的数量。

利用这些信息能使运力调配达到最优化。

此外,利用EDI 还能够实行统计工作,计算出成本、净利润、周转率、总收入并实行收益分析。

进而对托运人、集装箱或运输距离作出评价。

EDI通信方式
使用EDI技术实现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有两种方式:
1、直接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计算机通过一条通信线路直接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信息,通信线路能够是租借的,也能够是拨号电话线。

这种方式的通信水平受到线路通信水平的制约。

2、间接方式。

这种方式是将计算机用增值网络(VAN)连接起来,即所有计算机的信息传递和接收都通过EDI中心完成。

因为使用了增值网,能够使更多的计算机连到一起。

EDI中心的主要功能是:
·电子数据交换
·传输数据的存证
·报文标准格式转换
·安全保密
·提供信息查询
·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提供昼夜24小时不间断服务
·提供信息增殖服务等。

EDI系统一般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
1.硬件设备。

贸易伙伴的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以及通信设施等。

2.增值通信网络及网络软件。

增值网(VAN)利用现有的通信网,增加EDI服务功能而实现的计算机网络,即网络增值。

通信网当前有如下几种:分组交换数据网(PSDV),电话交换网(PSTN),数字数据网(DDN),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卫星数据网(VSAT),数字数据移动通信网。

3.报文格式标准。

EDI是以非人工干预方式将数据即时准确地录入应用系统数据库中,并把应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动地传送到贸易伙伴的电脑系统,所以必须有统一的报文格式和代码标准。

4.应用系统界面与标准报文格式之间相互转换的软件。

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代码和格式的转换等。

5.用户的应用系统。

EDI是EDP(ElectronicDataProcess)电子数据处理的延伸,要求各通信伙伴事先作好本单位的计算机开发工作,建立共享数据库。

下面介绍世界上一些国家著名的EDI系统。

美国
美国是提出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最早的国家,早在60年代后期,为解决运输业中大量货物运输数据的电子传送问题,以减少交货、付款周期,美国率先提出了了电子数据交换的概念,并首先在美国工业交通同盟和美国运输协会内实现电子数据传输,1968年成立了美国交通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开发制定了美国运输业的电子数据标准,1984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交通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成立了联合电子数据委员会,推出了美国EDI国家标准。

1985年,欧洲和北美代表在纽约成立了联合国电子数据交换小组,合作开发EDI国际标准。

交通运输EDI技术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