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颈部肿块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边缘
淋巴门 回声
清晰
可见
周边软组 织水肿和 感染而边 界模糊
趋向于 消失, 但在早 期可见
清晰
模糊
回声 分布较均匀
血流显像 淋巴门型
易囊变坏死钙化 偏心型
极低回声,但高分 辨力探头可见不均 匀微笑结节图像
混合型或 边缘型
常表现为低回声, 但甲状腺乳头状转 移癌表现为高回声 及点状钙化
混合型或 边缘型
右腮腺浅叶腺淋巴瘤
(三)、涎腺囊肿
• 临床概述
多因涎腺导管因炎症或结石阻塞使腺体分泌物滞留所 致,以舌下腺及腮腺为多。
• 超声表现
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有明显包膜, 伴感染时其内可见点状回声悬浮,伴结石可见有声影 的强回声团,暗区内无血流信号。
左颌下涎腺导管囊肿
舌下腺囊肿,病变呈椭圆形暗区,后方回 声增强,有明显包膜回声
(一)、颈动脉体瘤
• 临床概述
原发于颈动脉分叉部、颈动脉小体的实质性肿瘤,瘤体包绕 颈动脉分叉部或颈内外动脉,触诊有搏动感.
• 超声表现
颈动脉分叉处夹角增宽,也有瘤体包绕颈动脉分叉部或颈内 外动脉。
呈均匀低回声,有时其内可见囊状及管道结构,CDFI显示为 血管腔,血流方向朝向颅侧,频谱为动脉血流,颈外动脉出现低 阻血流。
颈部的分区
颈前三角区
颈前部
颈后三角区
颈后部
颌下三角 颏下三角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锁骨上三角
枕三角
颈部各区常见肿块
部位
单发性肿块
多发性肿块
颌下颏下区 颌下腺炎、颏下皮样囊肿 急、慢性淋巴结炎
颈前正中区 颈侧区 锁骨上窝
甲状腺舌管囊肿、各种甲状 腺疾病
胸腺咽管囊肿、囊状淋巴管 瘤、颈动脉体瘤、血管瘤

颈部包块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部包块诊断与鉴别诊断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1 深入研究颈部包块的发病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对颈部包块的分类和诊断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各 种类型包块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为治疗提供理论依 据。
2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目前颈部包块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未 来需要继续探索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体格检查
观察包块大小、形状、质地、活 动度等,同时注意检查颈部其他 部位有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
B超
可显示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内 部结构,有助于判断包块性质。
CT或MRI
可更清晰地显示包块及其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有助于确定包块来源和性质 。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血常规
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 等。
01
02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而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
03
04
压痛与疼痛
良性肿瘤多无压痛,恶性肿瘤可 有压痛或自发痛。
炎症性包块与非炎症性包块鉴别
症状表现
炎症性包块常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非炎症性包块则无此类表现。
病程发展
炎症性包块病程较短,经抗炎治疗后可消退 ;非炎症性包块病程较长,抗炎治疗无效。
2
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了鉴别诊断在颈部包块诊断中 的关键作用,通过详细分析各种包块的 特征,有助于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包块 ,避免误诊和漏诊。
3
诊断技术的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颈部包块的 诊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总结了目 前常用的诊断技术,如超声、CT、MRI 等,并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完整版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完整版
(3)穿刺有时可抽出清亮透明的淋巴液,不 含胆固醇结晶,淀粉酶试验阴性,以资与腮裂囊肿 、颌下腺囊肿鉴别。
精品课件
5 、腮裂囊肿
(1)多见于青壮年,肿块生长缓慢,质地柔软 ,有波动感,但无搏动。
(2)病人多无自觉症状,如发生上呼吸道感 染时,肿块可骤然增大,并可有疼痛,且向腮腺区 放射。
(3)穿刺液多为黄绿色或棕色清亮液体,多 数含胆固醇结晶,继发感染后穿刺液则呈脓性。
(3)穿刺可抽出陈旧性血性液体,不凝固 。
精品课件
(三)颈侧区 1、 囊性肿块 (1)腮裂囊肿:颈侧区亦为好发部位 (2)囊性水瘤: ①临床上以儿童多见,尤其以2
岁以内男性幼儿好发,本病90%在颈侧部,生 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②触诊有波动感,但体位试验阴 性,透光试验阳性。
③穿刺可吸得清亮的淋巴液。 精品课件
①按80%规律首先在锁骨以上区 域寻找原发灶。
灶。
②按淋巴引流的区域寻找原发
精品课件
颈部淋巴结分区:
1991年美国耳鼻喉 头颈外科协会建议颈 部淋巴结分为6区, 2002年AJCC增加第Ⅶ 区,即前上纵隔淋巴 结。
精品课件
原发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
口底 磨牙后三角
扁桃体 软腭 口咽壁 舌根 声门上癌 下咽 甲状腺 鼻咽 声门下癌
3、颌下腺囊肿和舌下腺囊肿
颌下腺囊肿较舌下腺囊肿少见,而一些舌下腺 囊肿的肿胀却可以表现在口外颌下区,应当加以注意 ,其鉴别点如下:
(1)仔细观察口底有无肿胀,用手指轻压颌下 区肿块,如口底出现有波动感的囊肿,即可确定为舌 下腺囊肿。
(2)二者穿刺液淀粉酶试验均为阳性,但以舌 下腺囊肿的液体较为粘稠。
精品课件
(四) 颈后区: 1、 脂肪瘤

颈部肿块

颈部肿块

颈部肿块入院记录主诉:查体发现颈部肿3天。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在健康查体时发现颈部包块,无烦躁易怒,无心慌胸闷,无疼痛,无怕热,易出汗,无皮肤潮湿、食欲亢进、性格改变,无声嘶呛咳、呼吸困难,无腹泻。

今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门诊以“结节性甲状腺肿”收入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无结核病、肝炎等传染病病史及其接触史;无长期用药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免疫接种随当地。

个人史:出生生长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生活规律,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毒物接触史,适龄结婚,子女体健。

月经婚育史:月经15,2-4天/28-30天,2005,规律,量中等,色鲜红,无痛经史。

适龄结婚,夫妻和睦,丈夫健康。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人,无家族性及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 36.8 ℃ P 72 次/分 R 18 次/分BP 122/75 mmHg 中年女性,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良好,一般情况良好,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颅无畸形;双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及调节反射存在;耳鼻未见特殊异常。

口唇无紫绀,牙龈无出血,颊结膜无溃疡,咽及扁桃体未见异常。

胸廓对称,无胸壁静脉曲张,双乳房对称,未发现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律规整,各心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脾未扪及,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扣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

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灵活,肌张力正常。

腹壁反射、肱二头肌、三头肌以及跟、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巴彬斯基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专科检查:颈软,气管居中、两侧不对称,无颈静脉怒张;颈前气管左侧可扪及直径3cm、右侧扪及直径1cm大小的圆形肿块,质韧、表面光滑,边界较清,随吞咽上下活动。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1.急性淋巴结炎:肿块有红、肿、热、痛。

2.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约0.5一1.0cm,质软。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

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3.淋巴结结核:多低热,肿大淋巴结质较硬(纤维化或钙化)、表面不光滑,质地不均匀(干酪样变),或因干酪样坏死而呈囊性,或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 ,可破溃。

常伴发肺结核。

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4.结节病 :多见于青少年及中年人,淋巴结多在2cm直径以内 ,质地一般较硬 ,不融合,不与皮肤粘连。

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临床上90%以上有肺的改变,伴有长期低热。

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

可有乏力、发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可有肝和(或)脾肿大,纵隔及浅表淋巴结常受侵犯而肿大。

活动进展期可有白细胞减少、贫血、血沉增快。

约有1/2左右的患者血清球蛋白部分增高,以IgG增高者多见,血浆白蛋白减少。

血钙增高,血清尿酸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活性在急性期增加(正常值为17.6-34u/ml),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血清中白介素-2受体(IL-2R)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升高,对结节病的诊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5.坏死性淋巴结炎:多为青壮年,骤起高烧持续不退,或持续低烧,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似流感样。

肿大的淋巴结常有压痛,相互之间不融合。

病理检查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周围有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本病可在1—2个月内自然缓解(自愈),预后良好 。

6.巨大淋巴结增生: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侵犯胸腔、纵隔及肺门与肺内。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完整版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完整版
或切除等治疗手段。
甲状腺肿瘤
总结词
甲状腺肿瘤是颈部常见的肿瘤之一,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可表现为颈部肿块、压迫症状等。
详细描述
甲状腺肿瘤通常表现为颈部正中部位的肿块,质地软或中等,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良性甲状腺肿瘤生长缓慢,恶 性甲状腺肿瘤则生长迅速,可侵犯周围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方法包括手术 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颈部淋巴结结核
总结词
颈部淋巴结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常表现为颈部肿块、低热 、盗汗等症状。
详细描述
颈部淋巴结结核通常由肺结核或肠结核等结核病灶扩散至颈部淋巴结所致。患者可能出 现颈部肿块、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淋巴结可表现为质地硬、活动度差,甚至形成 脓肿或瘘管。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主要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采取手术引流
04
CATALOGUE
颈部肿块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颈部肿 块,如淋巴结炎等,医生 会开具适当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
激素治疗
对于某些与免疫系统有关 的颈部肿块,医生可能会 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调节 。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类型的颈部肿块 ,如淋巴瘤,医生可能会 开具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疗法
对于某些与免疫系统有关的颈部肿块 ,医生可能会采用免疫疗法进行治疗 。
05
CATALOGUE
颈部肿块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颈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块。
避免暴露于有害环境
如减少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减少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通过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可对颈部肿块有初步的诊断印象,如:①肿块所处的分区;②单发或多发;③实质性或囊性;④先天性或后天性;⑤原发性或转移性;⑥良性或恶性。

同时,为判明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应注意是否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标签:颈部肿块鉴别诊断处理一、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能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有3种类型:①肿块在甲状腺内;②肿块在甲状腺表面,与甲状腺有直接的组织联系;③肿块在甲状腺表面无直接联系,但在甲状腺被膜内。

对于甲状腺内和其表面的肿块,临床体检难以鉴别,但与甲状腺有直接组织联系的表面肿块,可通过是否随伸舌运动而活动以区别。

1.随伸舌运动者(1)甲状舌管囊肿:为颈部先天性囊性疾病中最常见者,位于颈前舌骨以下,甲状腺峡部以上颈前正中线附近,有时稍偏左。

治疗: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切除时应包括全部胚胎残留组织,否则囊肿会复发。

残留组织为一边界清楚的纤维束带,由囊肿向上延伸,常见的部位是在舌骨中央的背侧,与舌骨关系密切,故手术时要注意切除舌骨中段。

2.不随伸舌运动者多见于甲状腺病变。

二、不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在排除甲状腺肿块后,可按肿块所处的颈部分区,考虑其好发疾病。

1.颈前三角区肿块1)腮裂囊肿与腮裂瘘治疗:襄肿连同瘘管切除,因囊肿来源于腮裂残留,故在囊肿的深部常有一条纤维组织束在颈内、外动脉之间上行,直达扁桃体附近的咽管上。

应将这一纤维组织束完全切除,否则易复发。

2)咽食管憩室治疗:手术切除时先切断甲状腺下动脉和中静脉后游离甲状腺左叶,在甲状腺和气管后方追寻到憩室起点切除。

同时,必须切断环咽肌,该肌恰在咽和食管交界处,为咽下缩肌的最下缘,在吞咽时发生痉挛是憩室的发生原因之一。

3)颈淋巴结核及寒性脓肿治疗:手术前如诊断明确,可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

如果形成寒性脓肿,手术切开排脓后应将脓肿壁上的肉芽做刮片检查并做药敏试验,以后的治疗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而作调整。

颈部肿块的诊断

颈部肿块的诊断

颈部肿块的诊断颈部肿块的诊断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常见工作。

颈部肿块可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症、感染等。

对于颈部肿块的诊断,医生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然后根据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特殊检查和鉴别诊断。

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颈部肿块的发生时间、症状的出现情况、肿块的大小、是否伴有疼痛、是否有全身不适等。

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类似的肿块的疾病史、是否有肿瘤病史、是否有慢性炎症病史等。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颈部的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肿块的外观、大小、形状、质地等特征。

肿块的质地可以给医生一些线索,例如柔软的肿块可能是脂肪瘤,而硬结的肿块可能是恶性肿瘤。

医生还会检查肿块是否可移动,有无压痛等。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颈部周围的淋巴结是否肿大,以便判断颈部肿块是否与淋巴结肿大有关。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来确定颈部肿块的诊断。

常见的特殊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超声波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炎症指标、肝肾功能等,并且可以通过检查肿瘤标记物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超声波检查可以提供肿块的形态学信息,如大小、质地、血流情况等,有助于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

CT扫描和MRI可以进一步提供肿块的三维结构图像,有助于确定肿块的部位、大小和侵犯范围。

在特殊检查的基础上,医生可能还需要进行活检或穿刺吸引等操作来明确诊断。

活检是通过取出部分肿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颈部肿块的良恶性。

穿刺吸引则是通过穿刺肿块并抽取细胞或组织样本,可以进一步确定肿块的性质和原因。

最后,根据病史、体检、特殊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确定颈部肿块的诊断。

常见的颈部肿块的诊断包括甲状腺肿瘤、淋巴结炎、囊肿、脂肪瘤、神经纤维瘤、颈部肿瘤等。

在得出诊断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是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并进行必要的随访和复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囊肿破溃后可引起长期不愈,形成腮裂瘘。
精品课件
6、颌下腺肿瘤 (1)发病年龄在50岁上下,恶性者
年龄更大一些。症状多为无痛性,肿块 呈进行性增大。病程自数月至20年以上 不等,但恶性者很少有超过2年以上的, 低度恶性的粘液表皮样癌或恶性混合瘤 病程可稍长一些。
精品课件
(2)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55∶45), 良性肿瘤中95%为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中35% 为腺样囊性癌,其次为恶性混合瘤,粘液表皮 样癌各占20%左右,其余25%为表皮样癌、腺癌、 未分化癌和腺泡细胞癌等。
精品课件
(3)海绵状血管瘤: ①本病属先天性疾患,临床上如位置
表浅,可使表面皮肤呈兰色或紫色,如位置 深则皮肤颜色正常。
②触诊肿块边缘不清,既有压迫性,又 有回复性的特点,仔细扪诊有时在肿块内可 触及绿豆大小的静脉石,体位移动试验阳性。
③穿刺可吸得可凝固的血液。
精品课件
2 、实质性肿块
(1)转移癌:颈部出现实质性、位置 较固定的肿块,按照80%规律,应高度怀 疑转移癌的可能,及时准确地寻找原发 灶,对早期治疗,提高病员生存率十分 重要。
(3)穿刺可抽出陈旧性血性液体,不凝固 。
精品课件
(三)颈侧区 1、 囊性肿块 (1)腮裂囊肿:颈侧区亦为好发部位 (2)囊性水瘤: ①临床上以儿童多见,尤其以2
岁以内男性幼儿好发,本病90%在颈侧部,生 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②触诊有波动感,但体位试验阴 性,透光试验阳性。
③穿刺可吸得清亮的淋巴液。
①按80%规律首先在锁骨以上区 域寻找原发灶。
灶。
②按淋巴引流的区域寻找原发
精品课件
颈部淋巴结分区:
1991年美国耳鼻喉 头颈外科协会建议颈 部淋巴结分为6区, 2002年AJCC增加第Ⅶ 区,即前上纵隔淋巴 结。
精品课件
原发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
口底 磨牙后三角
扁桃体 软腭 口咽壁 舌根 声门上癌 下咽 甲状腺 鼻咽 声门下癌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精品课件
一、颈部肿块解剖分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 颈各区常见疾病
1、颈前区: 颌下颏下区:淋巴结炎、颌下腺
炎、颏下皮样囊肿
颈前正中区:甲状腺疾病、甲 状腺舌管囊肿
精品课件
2、颈侧区 胸锁乳突肌区:转移癌、恶性淋巴瘤、
鳃裂囊肿、淋巴结结核、颈动脉体瘤等
肩胛舌骨肌斜方肌区(枕三角): 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转移癌、囊状淋巴 管瘤、血管瘤等
精品课件
3、颌下腺囊肿和舌下腺囊肿
颌下腺囊肿较舌下腺囊肿少见,而一些舌下腺 囊肿的肿胀却可以表现在口外颌下区,应当加以注意, 其鉴别点如下:
(1)仔细观察口底有无肿胀,用手指轻压颌下 区肿块,如口底出现有波动感的囊肿,即可确定为舌 下腺囊肿。
(2)二者穿刺液淀粉酶试验均为阳性,但以舌 下腺囊肿的液体较为粘稠。
精品课件
2 、皮样、表皮样囊肿
(1)好发于儿童或青年,尤以颏下区多见。 肿块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2)肿块质地中等,界清,和表面皮肤无 粘连,触诊呈典型的坚韧而有弹性的所谓面团样感 觉。
(3)穿刺可抽得乳白色豆渣样物质。 (4)二者临床上难以鉴别,最后确诊靠病理 切片;囊腔内有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件者,为皮样囊 肿;囊腔中如只有上皮细胞而无皮肤附件者,则为表 皮样囊肿。
(2)症状:涎石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为阻塞症状, 在进食时,尤其以进酸性食物时腺体肿大、胀痛, 称之为涎绞痛。慢性颌下腺炎早期颌下区不适或轻 微疼痛,口腔内常感有咸味,待颌下腺导管阻塞时, 亦可发生涎绞痛。
精品课件
(3)检查:肿大之腺体可有压痛,颌 下腺导管口常有红肿,挤压腺体有时可有 脓性或粘稠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口底 扪诊可触及呈条索状的导管,或可扪及导 管内的结石。
(2)慢性炎症:一般指慢性淋巴结炎, 肿块较小,病程较长,无痛,触之滑动。
(3)淋巴结结核:多个淋巴结肿大, 进而融合成团块状,干酪样坏死形成寒性脓肿。
精品课件
3、 肿瘤: (1)良性肿瘤:单个圆形肿块,质地中等,境 界清楚,活动度较好,生长缓慢,B超检查多呈实 性。常见有: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腮腺混合 瘤、颌下腺混合瘤、甲状腺腺瘤等。
(4)X线检查或造影:阳性结石X线 咬合片可显影,阴性结石在碘油造影时可 见导管充盈缺损或造影剂不连续。慢性颌 下腺炎时碘油造影常表现为导管外形不整 齐,扩张或狭窄,分支导管扩张,临床上表现为颌下区无痛性肿块, 有时大、时小、反复肿大的发作病史,无 腺体导管阻塞症状。 (2)肿块位置表浅,数日可能有多个, 呈串珠状,可活动,腺体导管口粘膜正常。 (3)结核性淋巴结炎还可以有:a:血沉加 快;b:OT试验阳性;c:可有低热、盗汗;d:试 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锁骨上三角:转移癌(左侧称 Virchow淋巴结)、淋巴结结核
精品课件
3、颈后区 (1)脂肪瘤 无痛性,生长缓慢的圆
形肿块。触诊表现呈分叶状,质软、基底 大、活动度小、界限不清、有假波动感。
(2)纤维瘤 无痛性、生长缓慢的圆 形肿块。触诊表面光滑、质地较硬、活动 度大、界清,和周围组织无粘连。
(3) 急慢性淋巴结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 超声检查:鉴别囊实性,肿块数目、 有无被膜、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
(4) 影像检查:X平片、CT、MRI等。 (5) 切除或切取活检:经多方检查与穿
刺针吸活检仍未能确定肿块性质者方可采用此法。 搏动性肿块禁忌切检。
精品课件
Skandalakis ):
颈部肿块
20%甲状腺肿块 80%非甲状腺肿块
(3)颈动脉造影可见颈内、外动脉分叉部角度增 大,角的顶端由锐角变为钝角。
(4)B超、CT检查在确诊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 是CT 检查,可清楚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位置关系。
精品课件
2、颈动脉瘤 (1)极为罕见。可见于颈总动脉分叉 处或颈内、颈外动脉干。 (2)肿块不能被拉动,有明显搏动感 及杂音,压迫其近心端动脉,肿块可缩 小。
精品课件
Ⅰ、Ⅱ
Ⅰ、Ⅱ、Ⅲ
Ⅰ、Ⅱ、Ⅲ
Ⅱ、Ⅲ
Ⅱ、Ⅲ
Ⅱ、Ⅲ
Ⅱ、Ⅲ
Ⅱ、Ⅲ、Ⅳ
Ⅱ、Ⅲ、Ⅳ Ⅵ

Va

③穿刺抽吸或手术活检,根据病 理、肿瘤细胞类型,结合转移灶部位, 寻找原发灶。
④在原发灶隐匿的颈部转移癌, 应进行系统有重点的全身检查,B超、CT、 核磁共振都可有选择的应用。
精品课件
(2)颈部淋巴结核和慢性淋巴结炎:
须除外其他疾病,尤其是转移癌后,方可下 此诊断,并要定期检查,以免误诊。
(3)恶性淋巴瘤:
①以青壮年多见,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淋巴结 肿大,逐渐互相融合成团,不移动。
②全身症状明显,如局部疼痛、头痛、咽吞 困难、咀嚼困难、鼻塞、气短等,很快出现发热、消 瘦、贫血、盗汗等症状。
③确诊主要靠活组织检查。血沉、血清碱性 磷酸酶检查,骨髓穿刺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3)颌下腺恶性肿瘤除病程较短,晚期可 有疼痛外,其临床表现与良性肿瘤相似,临床 上诊断有一定困难,以吸取活检鉴别肿瘤良恶 性的准确率仅达70%左右,确诊多靠冰冻切片
精品课件
(二)颈动脉三角区
1、颈动脉体瘤
(1)较少见。在颈动脉分叉处出现无痛单个肿块, 生长缓慢,常有数年病史。
(2)检查见肿块位置较深,质地较硬,可左右移 动但不能上下移动。在肿块上可扪及传导性搏动。听诊 时可闻及杂音,压迫颈总动脉肿块不缩小,部分病例肿 块可向咽部突出。
(2)恶性肿瘤:初为单个,迅速发展为多个, 融合成团块状,质硬,不易推动,病程常仅数周 或数月。恶性肿瘤又分原发性和转移性。常见有: 唾液腺恶性肿瘤、甲状腺癌、淋巴瘤等
精品课件
四、 颈部肿块的诊断
1、病史分析: 年龄、性别、肿块存在的时间,
肿块的发展速度以及肿块有无疼痛 等。 Skandalakis等提出“7”字规律,
20%炎性及先天性肿块 80%新生物
20%良性肿瘤 80%
恶性肿瘤
20%原发性肿瘤
80%转移性肿瘤
20%原发灶在锁骨下区
80%原发
精品课件
五、颈部各区常见肿块的鉴别诊断
(一)颌下三角区 1、 涎石病及慢性颌下腺炎
(1)临床上二者多并存或互呈因果关系,以中 年男性多见,表现为颌下腺肿大,质地变硬,并且 多为单侧受累。
见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尚有许多较罕见的颈部肿块有
待于进一步探讨。
精品课件
(五)颈前正中区 1、甲状舌管囊肿
(1)本病属先天性疾病,故多见于1~ 10岁儿童,囊肿多在颈正中线舌骨上下部,尤 以舌骨上区为多,一般无自觉症状。
(2)肿块质软,界清,和表面皮肤无粘 连,但可随吞咽活动,伸舌试验阳性。
(3)穿刺液为黄色,透明微混浊或粘稠。 易继发感染,感染后内容物即为脓性液体。
(3)颈动脉造影可见患部呈囊性扩大。 B超显示与颈动脉相连的囊性影像,CT检 查更有助于确诊
精品课件
3、神经鞘瘤 (1)临床上以中年人多见,表现为圆形或
卵圆形,初起时质地坚韧,长大后容易粘液变, 质地变软。
(2)触诊时肿块可沿神经轴左右移动,但不 能上下移动,较大的肿瘤可有囊肿样感觉。本区 的神经鞘瘤多来自迷走神经,如来自感觉神经可 有压痛和放射痛。
腮腺区
腮腺炎、腮腺混合精瘤品或课件癌
三、 颈部肿块的分类及临床特点
1、 先天性: 多发于青少年,病程常以年计,
一般呈单个圆形或椭圆形,质地柔软,边 界清楚。B超检查呈囊性。有时继发感染后 形成瘘。常见有:鳃裂囊肿、甲状舌骨囊 肿、皮样囊肿、囊性水瘤、血管瘤等。
精品课件
2、 炎症: (1) 急性炎症:具有红肿热痛的特征。 病程以天计。
精品课件
颈部各区常见肿块
部位
单发性肿块
多发性肿块
颌下亥下区 颈前正中区 颈侧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