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床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插床导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插床导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十)姓名 专业 液压传动与控制 班级 液压 学号一、设计题目:插床导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二、系统简图:三、工作条件3O B位置,曲柄每分钟转数1n 。

四、原始数据五、要求:1)设计导杆机构; 2)显示机构两个位置;3)作滑块的运动线图(编程设计); 4)编写说明书。

指导教师:开始日期: 2011 年 6 月 26 日 完成日期: 2011 年 6 月 30 日目录1.设计任务及要求2.数学模型的建立3.程序框图4.程序清单及运算结果5.总结和目的6. 参考文献1数学模型急位夹角60°,θA 2=75mm,a=b=100mm1.()55θt ωt =2.5655tx sin θθarctan x cos θ= ()0556xωωcos θθy=-3.θ1=θ6-180.()()()2655655656561εx εcos θθx ωsin θθωωsin θθy⎡⎤=---+-⎣⎦4.连杆的角位移方案15a sin θc θarcsin b -⎛⎫= ⎪⎝⎭5.滑块5的位移方程(ε5=0) 11asin θc d acos θbcos arcsin b -⎡⎤⎛⎫=- ⎪⎢⎥⎝⎭⎣⎦6.BC 杆角速度6122a ωcos θωb cos θ=7.滑块速度方程()12c 62sin θθv a ωcos θ-=8.2251612222a εcos θa ωcos θb ωsin θεbcos θ-+=9.2kc 22226161a b εsin θb ωcos θa εsin θa ωcos θ=+--2.程序框图3.程序清单及运算结果(1)程序清单#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include<stdlib.h>#include<conio.h>#include<graphics.h>#define pi 3.1415926#define N 600void init_graph(void);void initview();void draw();void cur();double weit1[N],weit2[N],weit3[N];double sita1[N],sita2[N],sita3[N];double omigar1[N],omigar2[N],omigar3[N];double a=75.0,d=150.0,e=93.0,f=50.0,g=50.0.0,w1=6.3031852;main(){int i;double alf=0, detat=0,theta1=0;double weit=0,w3=0,ekq3=0,b=0,va=0; double theta2=0,w4=0,ekq4=0;double s=0,vc=0,ac=0;double q=0,j=0,u=0;detat=2*pi/(N*w1);for(i=0;i<N;i++){alf=w1*detat*i;weit=atan((a*sin(alf)-d)/(a*cos(alf))); if(weit<0)weit=weit+2*pi;elseif(0<weit<pi)weit=weit+pi;/*****计算杆件3的角速度、角加速度*****/ theta1=weit-pi;b=sqrt(a*a+d*d-2*a*d*sin(alf));w3=a*w1*cos(alf-weit)/b;va=-a*w1*sin(alf-weit);ekq3=(-a*w1*w1*sin(alf-weit)-2*va*w3)/b;/*****计算滑块5的位移、速度、加速度*****/theta2=asin((f*sin(theta1)-e)/g);q=-2*f*cos(theta1);j=f*f+e*e-g*g-2*f*e*sin(theta1);u=q*q-4*j;s=(-q+sqrt(u))/2;w4=f*w3*cos(theta1)/(g*cos(theta2));vc=f*w3*sin(theta1-theta2)/cos(theta2);ekq4=f*(ekq3*cos(theta1)-w3*w3*sin(theta1)+w4*w4*sin (theta2))/(g*cos(theta2));ac=g*ekq4*sin(theta2)+g*w4*w4*cos(theta2)-f*ekq3*sin (theta1)-f*w3*w3*cos(theta1);/******计算结果存入数组*****/weit1[i]=weit;weit2[i]=w3;weit3[i]=ekq3;sita1[i]=s;sita2[i]=vc;sita3[i]=ac;omigar1[i]=theta2;omigar2[i]=w4;omigar3[i]=ekq4;}/*****输出计算结果*****/for(i=0;i<N;i++){printf("i=%d \n weit1[i]=%lf \t weit2[i]=%lf \t weit3[i]=%lf \t",i,weit1[i],weit2[i],weit3[i]);printf("\n stia1[i]=%lf \t stia2[i]=%lf \t stia3[i]=%lf \t",sita1[i],sita2[i],sita3[i]);printf("\n omigar1[i]=%lf \t omigar2[i]=%lf \t omigar3[i]=%lf\n\n",omigar1[i],omigar2[i],omigar3[i]);}cur();}/*****速度、加速度、位移曲线图函数******/void cur(){int i;double alf=0, detat=0,theta1=0;double weit=0,w3=0,ekq3=0,b=0,va=0;double theta2=0,w4=0,ekq4=0;double s=0,vc=0,ac=0;double q=0,j=0,u=0;doublea=75,d=150,e=93,f=100,g=100,w1=6.2831852;int gd=DETECT, gmode,n;initgraph(&gd,&gmode,"c:\\turboc2");clrscr();for(i=0;i<N;i++){detat=2*pi/(N*w1);alf=w1*detat*i;weit=atan((a*sin(alf)-d)/(a*cos(alf)));if(weit<0)weit=weit+2*pi;elseif(0<weit<pi)weit=weit+pi;theta1=weit-pi;b=sqrt(a*a+d*d-2*a*d*sin(alf));w3=a*w1*cos(alf-weit)/b;va=-a*w1*sin(alf-weit);ekq3=(-a*w1*w1*sin(alf-weit)-2*va*w3)/b;theta2=asin((f*sin(theta1)-e)/g);q=-2*f*cos(theta1);j=f*f+e*e-g*g-2*f*e*sin(theta1);u=q*q-4*j;s=(-q+sqrt(u))/2;w4=f*w3*cos(theta1)/(g*cos(theta2));vc=f*w3*sin(theta1-theta2)/cos(theta2);ekq4=f*(ekq3*cos(theta1)-w3*w3*sin(theta1)+w4*w4*sin (theta2))/(g*cos(theta2));ac=g*ekq4*sin(theta2)+g*w4*w4*cos(theta2)-f*ekq3*sin (theta1)-f*w3*w3*cos(theta1);line(100,200,500,200);setcolor(5);line(492,201,500,200);line(492,199,500,200);line(100,10,100,350);setcolor(5);line(99,18,100,10);line(101,18,100,10);putpixel(100+alf*180/pi,200-s/5,1);/*绘制位移曲线*/putpixel(100+alf*180/pi,200-vc/100,2);/*绘制速度曲线*/putpixel(100+alf*180/pi,200-ac/100,4)/*绘制加速度曲线*/}setcolor(10);settextjustify(CENTER_TEXT,0);outtextxy(300,300,"RED___JIASUDU");outtextxy(300,330,"GREEN___SUDU");outtextxy(300,360,"BLUE___WEIYI");/* outtextxy(300,50,"SUDU JIASUDU WEIYI GUAN XI QU XIAN TU");*/outtextxy(300,50,"SUDU JIASUDU WEIYI GUAN XI QU XIAN TU");getch();closegraph();}(2)该程序运算结果4.总结和目的随着假期的到来,课程设计也接近了尾声。

插床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插床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构综合
蔡逆水 邹慧君 王石刚 亢金月 ( 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 本文探索了把人工神经网络与优化方法相 结 合起来综合一个合适的连杆机构, 来实现用户要求的曲 线 运动轨迹。作为实例, 着重讨论了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 设
计方法。
关键词: 人工神 经网络, 优化技 术, 连杆机 构, 连 杆 曲线。
全平衡转化为球面开链摆动力的完全平 衡。文 中导出了二
副构件进行质量矩替代的前提条件与公 式, 球面开链摆 动 力的完全平衡条件。最后以一种单自由度两环 球面机构为
例, 导出了其摆动力完全平衡条件。 关键词: 球面机构, 摆动力平衡。
图 3 表 0 参 3
《机械设计》62 20
97- 8- 8 基于人工 神经网络和 优化技术 的连杆 机
式中: yc —— 滑块 5 在固定导路 y- y 上的位置;
4 ——连杆 B C 的转角。
求解后, 可得下式:
4=
arccos〔2( cos
3-
1+ sin 2
)〕
( 8)
4=
s in 3 2 3 s in 4
( 9)
式中: 3 ——连杆 B C 的角速度。
滑块 5 的位移方程为:
《机械 设计 》199 7№8 文摘 页 45
97- 8- 1 含凸轮机 构的机械系 统的振动 控制研 究 综述
姚燕安 张 策( 天津大学) 摘要: 对含凸轮机构的机械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 技
2
x =
l3 2
( 1+
sin
) = 93. 3m m
参考文献
1 孟宪源 . 现代机构手册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2 华大年 . 机械原理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3 黄锡恺, 郑文纬 . 机械原理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插床导杆机构设计课程设计

插床导杆机构设计课程设计

插床导杆机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插床导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2. 了解插床导杆机构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3. 掌握插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及动力学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插床导杆机构设计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插床导杆机构三维建模和运动仿真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专业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CAD软件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插床导杆机构的设计与计算任务,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插床导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插床导杆机构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插床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分析插床导杆机构的运动规律,介绍设计方法及步骤。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插床导杆机构的结构特点:讲解插床导杆机构的结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插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介绍运动学分析方法,进行速度、加速度等计算。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插床导杆机构的动力学计算:讲解动力学计算方法,分析受力情况,计算动力和力矩。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6. 插床导杆机构设计实例: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完成插床导杆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7. CAD软件在插床导杆机构设计中的应用:介绍CAD软件在插床导杆机构三维建模和运动仿真中的应用。

插床机构设计

插床机构设计

插床机构设计
插床机构设计涉及到机构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设计以及
运动参数的确定等方面。

下面是一般的插床机构设计流程:
1. 确定工作要求和技术条件。

包括工件尺寸、工序要求、
加工精度等。

2. 确定机床型号和结构形式。

根据工件尺寸、加工工艺要
求等,选择适合的机床型号和结构形式。

3. 确定插床机构类型。

插床机构类型有很多种,如滑块式、替代机构式、伺服机构式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
构类型。

4. 进行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根据要求和条件,对插床机构
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机构的运动参数,如速度、加速度、运动时间等。

5. 进行机构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根据工件尺寸、加工工艺
要求等,对插床机构进行强度和刚度分析,确定机构的结
构设计方案。

6. 进行机构的工作原理设计。

根据插床机构类型和工作要求,设计机构的工作原理,包括传动方式、动力方式以及
控制方式等。

7. 进行机构的优化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进行机构的
优化设计,通过调整机构参数和结构形式等,提高机构的
性能和效率。

8. 进行机构的验证和试验。

完成机构设计后,可以进行机
构的验证和试验,通过实验结果对设计进行修正和改进。

以上是一般的插床机构设计流程,具体的设计过程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

插床导杆机构课程设计

插床导杆机构课程设计

插床导杆机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插床导杆机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插床导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了解插床导杆机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插床导杆机构知识,进行简单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插床导杆机构的调试与优化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插床导杆机构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机械原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插床导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任务。

3.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能够从实际应用中提出改进插床导杆机构方案,提高其性能。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插床导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插床导杆机构的定义、分类及用途,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插床导杆机构的结构组成:详细讲解插床导杆机构的各个部分,如导杆、滑块、导向件等,并分析各部分的功能。

3. 插床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阐述其运动规律,包括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以及运动副的摩擦、磨损和润滑问题。

4. 插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教授运动学分析方法,如解析法、图解法等,使学生能够进行运动计算和分析。

5. 插床导杆机构的强度计算:介绍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讲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强度校核。

6. 插床导杆机构的优化设计:分析影响机构性能的因素,教授优化设计方法,提高机构的性能。

插床机构设计课程设计

插床机构设计课程设计

插床机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插床机构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

2. 学生能掌握插床机构的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简单机构的设计。

3. 学生能了解插床机构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理解其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插床机构的初步设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运动仿真。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完成插床机构的组装与调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插床机构设计,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插床机构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工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合作共赢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机械设计类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插床机构原理:讲解插床机构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插床机构的核心理论知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插床机构原理- 内容:插床机构定义、组成、运动规律、工作原理。

2. 插床机构设计方法:学习插床机构的设计方法,包括结构设计、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等,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插床机构设计方法- 内容:结构设计、运动设计、动力设计、设计注意事项。

3. CAD软件应用:运用CAD软件进行插床机构的辅助设计,使学生掌握现代设计工具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 CAD软件应用- 内容:CAD软件操作、插床机构建模、运动仿真、工程图绘制。

插床机构设计

插床机构设计

插床机构设计
设计的总体概述:
插床是一种用于加工键槽、花键槽、异形槽等的切削机床。

如图(1)所示装有插刀的滑枕沿铅垂方向(也可调有一定倾角)作往复直线主切削运动。

工件装夹在工作台上,工作台可作前后、左右和圆周方向的间歇进给运动。

进给运动可手动,也可机动但彼此独立。

进给运动必须与主切削运动协调,即插刀插削时严禁进给,插刀返回时进给运动开始进行,并于插刀重新切入工件之前完成复位。

插床的主切削运动的行程长度、拄复运动速度以及进给量大小等均应手动可调。

图(1)
功能介绍与机构的选择:
1、工作台进行前后、左右和圆周方向的间歇进给运动
2、装有插刀的滑枕沿铅垂方向(也可调有一定倾角)作具有急回特性的往
复直线主切削运动
如下是整体的结构件图,由于画图能力有限,无法完整画出工作台的完整图,图中画出了不完全齿轮的示意图,而至于工作台左右前后进给运动的丝杆传动没能画出来。

插床机构课程设计

插床机构课程设计

插床机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插床机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插床机构的结构组成,了解各部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3. 学生能掌握插床机构的运动规律,了解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插床机构的运动特性,进行简单的机构设计;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插床机构的故障问题;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插床机构的绘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插床机构,培养对机械加工领域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学生能够认识到插床机构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以插床机构为研究对象,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插床机构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插床机构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其专业素养。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物展示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插床机构基本概念:包括插床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插床机构结构组成:详细讲解插床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插床机构工作原理:分析插床机构的运动规律,阐述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插床机构设计方法:介绍插床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三章5. 插床机构故障分析:分析插床机构常见故障及原因,探讨解决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6. 插床机构CAD绘图:教授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插床机构绘图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6 机构的运动特性
由图 3, 根据 K = 2, 可查得 1= 0. 5。
l 1= 1l6= 0. 5×150= 75mm
由图 5, 可查出 K = 2, 2= 1 时, 最小传动角
min = 86°。
= K18+0° 1= 60°
l 3=
H 2co s
=
100mm
l 4= l3 = 100mm
3 代入式( 6) 并整理可得:
2=
2cos min
1-
s
in
180° K+ 1
( 7)
图 4 前置机构的角速度曲线
由式( 7) 可知, 杆长比 2 受最小传动角 min 及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K 的影响。为了保证机构传动 良好, 设计时通常应使: min ≥40°。 图 5 表示的是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K 值不同 时, 杆长比 2 与最小传动角 min 之间的变化曲线。 根据任选的 K 值及 min 选择杆长比 2 , 可合理地 计算后置机构的杆件尺寸; 也可根据 K 值及 2 值 确定最小传动角 min , 验证其是否满足要求。
如图 1、2 所示, 从穿孔机送入轧管机的荒管 首先进入轧管机的前台, 由汽缸顶钢机 1 将钢管 4 顶至轧管机 5, 实现咬入及轧制。轧制后, 由回送 辊 6 送回前台 2。此过程为第一道轧制, 轧制钢管 C- D 两个对应周面。由于自动轧管机椭圆孔型
已知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K = 2, 滑块 5 的冲程 H = 100m m, 机架 O3 O1 的长度 l 6 = 150m m, 杆长 比 2= 1, 试设计此机构。
3)
( 4)
式中: 1、 3—— 曲柄 O1A 及导杆 O 3A 的角速度。
图 4 中所示为杆长比 1= 0. 8、0. 5、0. 4 时导
杆角速度 3 的变化曲线。由此可以看出, 前置机
构在工作行程中, 3 变化缓慢; 而在空回行程中,
3 变化较大。当 1 接近 1 时, 3 变化非常剧烈, 对
图 5 2- min关系曲线
2. 3 杆长比 2 与滑块运动 由图 2 可知, 在矢量封闭环 O3BC 中, 有:
-l 3+
-
l
4=
-
l
式中: -l = -l O3C。
写成投影方程后:
l 3cos( 3+ 180°) + l 4cos 4= - x l 3sin( 3+ 180°) + l 4sin 4= yc
《机械 设计 》199 7№8 文摘 页 45
97- 8- 1 含凸轮机 构的机械系 统的振动 控制研 究 综述
姚燕安 张 策( 天津大学) 摘要: 对含凸轮机构的机械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 技
的区间减小, 且空回速度变化增大。
综上所述可知, 杆长比 1 影响机构的运动特 性, 即滑块 5 的速度及其匀速运动的区间。杆长比
2 影响机构的传动质量, 即机构的最小传动角。
3 设计实例
32 实例分析与经验交流 《机械设计》1997№8
100 自动轧管机钢管旋转 90°新机构
传动不利。因此, 在前置机构中杆长比 1 的常用
范围为: 1 ≤0. 5。
2 后置机构
2. 1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K 对杆长比 2 的影响 如图 2 所示, 设 2 为杆长比, 其值为:
1997- 01- 14 收到稿件。
《机械 设计 》199 7№8 实例 分析 与经 验交 流 31
角。
有:
=
180° K+ 1
( 1)
在△O3O 1A 中: 1= cos
将式( 1) 代入上式, 整理得:
1=
c os
180° K+ 1
( 2)
由式( 2) 可求出杆长比 1 与行程速度变化系
数 K 的函数关系。图 3 表示的是行程速度变化系
数 K 与杆长比 1 之间的变化曲线。据此可根据工
论:
图 6a 中画出了杆长比 1= 0. 3、0. 4、0. 5 时 滑块 5 的速度变化曲线。由此可以看出: 滑块 5 的
匀速运动区间位于工作行程中点附近的位置。 1
值越大, 工作行程越大, 滑块匀速运动的区间就越
大; 同时, 空回行程越小, 空回速度变化越大。因 此, 在适当的速度范围内, 增大 1 值可使滑块匀
术的 研究现状进 行综述, 指出有待 解决的 问题, 并展望 凸 轮动力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动力学, 振动控制, 凸轮机构。
图 0 表 0 参 3 页
《机械设计》71 33
97- 8- 5 球面机构 摆动力完全 平衡的质 量矩替 代

孔宪文( 郑州大学)
摘要: 本文提出了球面机构摆动力完全平衡的一 种 新方法 —— 质量矩替代法。可将球面闭链机构 摆动力的完
图 6 表 0 参 5
《机械设计》62 28
97- 8- 11 机械 CA D 参数化 设计中的 前处理技 术
写成投影方程后:
l
1c
o
s
1+
l6=
S cos
3
l 1s in 1= S s in 3
式中: 1、3—— 曲柄 O 1A 及导杆 O 3A 的转角。
求解后, 可有下式:
3= arct g(
1s in 1 1cos 1+
1)
( 3)
3=
1 1cos 3cos( 11cos 1+ 1
全平衡转化为球面开链摆动力的完全平 衡。文 中导出了二
副构件进行质量矩替代的前提条件与公 式, 球面开链摆 动 力的完全平衡条件。最后以一种单自由度两环 球面机构为
例, 导出了其摆动力完全平衡条件。 关键词: 球面机构, 摆动力平衡。
图 3 表 0 参 3
《机械设计》62 20
97- 8- 8 基于人工 神经网络和 优化技术 的连杆 机
VC=
2( 1+
1H 1 co s
1) ·cos
3cos (
1- 3) 滑块 5 的冲程, 其值为: H = 2l3cos 。
( 10)
由式( 10) 、式( 3) 和式( 8) 可知, 滑块 5 的速度
V C 受杆长比 1 、2 及冲程 H 的影响。以下分别讨
速运动的区间加大。
图 6b 为杆长比 2= 1, 5 时滑块 5 的速度变 化曲线。由图可知, 2 值的大小不影响滑块的工
作行程和空回行程的大小, 对滑块速度的影响甚
微。因而, 2 值对滑块匀速运动的区间影响不大。
图 6c 为冲 程 H = 200mm , 160mm, 120m m 时滑块的速度变化曲线。当 H 值加大时, 不会影 响工作行程和空回行程的大小, 但滑块匀速运动
30 实例分析与经验交流 《机械设计》1997№8
插床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张京辉( 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00020)
插床机构是由六杆机构组成, 如图 1 所示。该 机构的前置机构为摆动导杆机构, 后置机构为偏 置摆杆滑块机构。由于导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利 用非匀速摆动的导杆 3 的运动驱动摆杆滑块机 构, 可使滑块 5 在工作行程的部分区间内作近似 的匀速运动。这样, 可以减小电机功率, 提高切削 质量。因此, 实现滑块 5 的匀速运动, 是插床机构 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 目前可见的 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献却很少。 本文以杆长比 为尺寸参数, 分析了杆长比 对机构运动特性及传动质量的影响, 绘制了机构 的设计线图, 为合理地设计插床机构提供了理论 依据。
2=
l3 l4
式中: l 3、l 4—— 摆杆 O3B 及连杆 B C 的长度。
由曲柄不存在条件, 当:
l 3+ x > l 4 构件 l 3 为摆杆
式中: x —— 固定导路 y- y 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它通过 B 点所画 圆弧的中点。其值为:
x=
l3 2
(
1+
sin
)
整理后得:
S C= y J- yC
式中: y J—— 滑块 5 在固定导路 y - y 上 的上极限位置。当 3= 270°+ 时, 所对应的 yC 值即为 y J。
滑块的速度方程为: V C = S C = 3l 3cos 3- 4l 4cos 4 将式( 4) 及式( 9) 代入上式, 整理得出:
2
x =
l3 2
( 1+
sin
) = 93. 3m m
参考文献
1 孟宪源 . 现代机构手册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2 华大年 . 机械原理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3 黄锡恺, 郑文纬 . 机械原理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1996- 12- 18 收到稿件。
作需要所选定的 K 值确定 1 值, 进而可合理地计
算前置机构的杆件尺寸。
图 3 K- 1 关系曲线
1. 2 杆长比 1 与导杆运动
在图 2 中, 直角坐标系 X O3Y 的 X 轴通过机
架 O3 O1 , 在矢量封闭环 O 3O1A 中, 有:
-l 1+ -l 6= S-
式中: S —— 滑块 2 在导杆 O 3A 上的位置。
式中: yc —— 滑块 5 在固定导路 y- y 上的位置;
4 ——连杆 B C 的转角。
求解后, 可得下式:
4=
arccos〔2( cos
3-
1+ sin 2
)〕
( 8)
4=
s in 3 2 3 s in 4
( 9)
式中: 3 ——连杆 B C 的角速度。
滑块 5 的位移方程为:
构综合
蔡逆水 邹慧君 王石刚 亢金月 ( 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 本文探索了把人工神经网络与优化方法相 结 合起来综合一个合适的连杆机构, 来实现用户要求的曲 线 运动轨迹。作为实例, 着重讨论了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 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