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十二组数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十二组数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十二组数据摘要:一、插床设计概述1.插床的定义和作用2.插床的设计流程二、插床设计数据1.插床的分类和组成2.设计数据的要求和来源3.十二组数据的具体内容三、插床设计方法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2.插床设计的具体步骤3.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四、插床设计案例1.案例介绍2.设计过程3.结果分析五、插床设计展望1.插床设计的发展趋势2.插床设计的新技术和方法3.插床设计在未来的应用正文:一、插床设计概述插床是一种用于加工孔的机械设备,通过将工件固定在插床上,利用插刀等工具进行孔加工。

插床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插床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涉及插床的分类、组成、设计数据、设计方法等方面。

二、插床设计数据插床的分类和组成决定了设计数据的要求和来源。

插床通常分为立式插床、卧式插床、万能插床等,不同类型的插床其设计和加工能力有所不同。

插床的组成主要包括床身、主轴、插刀、送料机构等,这些部件的设计数据直接影响到插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

十二组数据是插床设计的基础,包括插床的尺寸、加工零件的尺寸、插刀的直径和长度、送料机构的行程等。

这些数据需要根据实际加工需求和设备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和计算,以确保插床的稳定运行和加工效果。

三、插床设计方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机械设计、机构设计、零件设计等。

在插床设计中,需要根据插床的类型和组成,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具体设计。

插床设计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设计数据、绘制插床简图、计算各部件的尺寸和运动参数、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编写设计说明书等。

这些步骤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流程进行,以确保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插床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加工零件的精度要求、插床的结构尺寸、插刀的选型和安装方式、送料机构的运动方式和行程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插床的加工效果和设备性能,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四、插床设计案例以下是一个插床设计案例:设计一台立式插床,加工零件为直径为100mm、长度为200mm的轴类零件,插刀直径为20mm,送料机构行程为100mm。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插床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2. 学习并掌握插床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机械加工中的安全技术;3. 掌握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插床操作中问题的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插床,完成简单的金属切削加工;2. 能够根据加工要求,合理选择和安装插床刀具;3. 能够分析插床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加工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插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插床的基本原理:参照课本第三章第二节,讲解插床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结构组成;- 刀具选择与安装:结合课本第四章第一节,介绍插床刀具的类型、选用原则及安装方法;- 安全技术:依据课本第十二章,阐述插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事故预防措施。

2. 实践操作:- 插床操作步骤:按照课本第五章,让学生实际操作插床,掌握基本操作流程;- 加工工艺:结合课本第六章,教授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提高学生实际加工能力;- 问题分析与解决: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参照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和解决。

3. 教学进度安排:- 理论部分:共计4课时,分别讲解插床原理、刀具选择与安装、安全技术;- 实践部分:共计8课时,分阶段进行插床操作、加工工艺学习和问题分析。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旨在确保学生掌握插床相关知识和技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导杆机构设计.docx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导杆机构设计.docx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1引言图1是插床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该机构主要由导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所组成。

导杆机构是由曲柄1,滑块2、5,导杆3, 5连杆4和机架6所组成。

其中曲柄1为原动件。

当曲柄1以恒速〃1转动时,导杆3绕。

3轴来回摆动,通过连杆4,使装有刀具的滑块5沿导路y-y作上下移动。

当滑块5沿导路向下移动时,刀具切削工件。

图151.4286° =334.2857°| o 2 23= 2 血1 = 2.3.14159」3° =13.6136 (rad/s)160 60表中:K——行程速度变化系数;H——滑块5的冲程;,6 =o3 --------- 饺链中心。

2和。

3之间的距离;等I B C/lo3 B杆长比;---曲柄1的转速;F——切削力;G3——导杆3的重量;Gg ------ 滑块5的重量;O——机器运转的不均匀系数;Js3 ——导杆3对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 2插床导杆机构综合及运动分析一、已知条件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饺链中心。

2和。

3之间的距离,6,滑块5的冲程H,杆长比& 滑块5沿导路方向y—y垂直于导杆3摆角巾的分角线。

3。

2,并使导杆机构在整个行程中都能得到较小的压力角,曲柄转速〃1及指定的相对运动图解法的作业位置。

二、插床导杆机构的综合如图 1 所示,简记/[ = l o2 A ',3 =,o3 B '=,BC ',6 =o3 , h= l oo^根据给定的已知条件,可按下列步骤确定插床导杆机构的有关尺寸1)计算极位角e及导杆摆角WW=0=1XO°KT =1湘° L8T =51.4286°(1)K+1 1.8+1式中:K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2)求ZiI =/sin 妇7»布51.4286°=73 7602 (mm) (2)16 2 2式中:16为饺链中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插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插床的基本机械原理,掌握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插床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学生了解并掌握插床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插床的简单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工程问题,提出合理的插床使用方案。

3.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机械原理,培养对机械工程的热爱和兴趣。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到机械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课程,以插床为实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原理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技能。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插床概述:介绍插床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内容列举:插床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类型。

2. 插床的运动学分析:讲解插床的运动规律、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列举: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复合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

3. 插床的动力学分析:探讨插床在加工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强度、刚度分析。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列举: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刚度计算。

4. 插床的设计与计算:结合实例,讲解插床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列举:设计原则、计算公式、参数选择、优化设计。

5. 插床的应用与优缺点分析:分析插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一、引言。

插床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插床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要点进行介绍,以便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学习和实践。

二、插床的结构。

插床通常由床身、工作台、主轴、进给装置、传动装置、刀架等部分组成。

床身是插床的基础部分,承受整个机床的重量和切削力,具有高强度和刚性。

工作台用于夹紧工件,是加工的基准面。

主轴是插床的主要运动部件,通过主轴传动装置实现不同速度和进给速度的调节。

进给装置用于控制工件的进给运动,传动装置则用于驱动主轴和进给装置的运动。

刀架是刀具的安装和刀具进给的部分,通过刀架的运动实现工件的切削加工。

三、插床的工作原理。

插床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主轴带动刀具进行切削加工,工件在工作台上进行相对运动,实现对工件的加工。

在加工过程中,刀具通过刀架的进给运动,沿工件的轴向或径向进行切削,完成对工件的加工。

同时,进给装置控制工件的进给速度,使得切削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四、插床的设计要点。

1. 结构设计,插床的结构设计应注重床身的刚性和稳定性,确保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不产生振动和变形,影响加工精度。

同时,主轴和进给装置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加工要求,具有良好的可调性和稳定性。

2. 刀具选择,在插床的设计中,应根据加工工件的材料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刀具,确保切削效果和加工质量。

同时,刀具的安装和调整要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3. 进给系统设计,进给系统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工件的加工要求,具有可调性和稳定性。

同时,进给系统的传动装置要可靠耐用,确保加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4. 控制系统设计,插床的控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响应速度和精度,能够实现对加工过程的精确控制。

同时,控制系统的操作界面要简单直观,方便操作和维护。

五、结论。

插床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插床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要点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插床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机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机构设计

深航北方科技学院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机构设计题目名称插床机构设计学生学院机械工程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一设计任务书 (1)1、工作原理 (1)2、设计数据 (2)二参数设计 (3)1.倒杆机构的方案选型 (3)(1)方案I (3)(2)方案II (3)(3)方案III (4)2、导杆机构分析与设计 (4)(1)导杆机构尺寸计算 (4)(2)导杆在1位置的运动分析 (5)1)速度分析 (5)3)加速度分析 (6)(2)凸轮机构设计 (7)(1) 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7)(2) 凸轮廓线的绘制 (9)(4)齿轮的设计计算 (11)1)设计原理 (11)2)小齿轮参数计算 (11)3)大齿轮参数计算 (11)三小结 (13)一设计任务书1、工作原理插床机械系统的执行机构主要是由导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

图1.1为其参考示意图,电动机经过减速传动装置(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3转动,再通过导杆机构使装有刀具的滑块5沿导路y—y作往复运动,以实现刀具的切削运动。

刀具向下运动时切削,在切削行程H中,前后各有一段0.05H的空刀距离,工作阻力F为常数;刀具向上运动时为空回行程,无阻力。

为了缩短回程时间,提高生产率,要求刀具具有急回运动。

刀具与工作台之间的进给运动,是由固结于轴O2上的凸轮驱动摆动从动件DOl8和其它有关机构(图中未画出)来完成的。

图1.1 插床工作原理图2、设计数据二 参数设计1.倒杆机构的方案选型(1)方案I该方案如图2—1由两个四杆机构组成。

使b>a, 构件1、2、3、6便构成摆动导杆机构,基本参数为b/a=λ。

构件3、4、5、6构成摇杆滑块机构。

图2—1方案特点如下:1).是一种平面连杆机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能承受较大载荷。

2).具有急回作用,其行程速比系数00(180)/(180)k θθ=+-,而arcsin(1/)θλ=。

只要正确选择λ,即可满足行程速比系数k 的要求。

机械原理课设插床

机械原理课设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插床机构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完成时间:目录1.1机构简介 (2)1.2设计任务 (2)1.3原始数据 (3)2.1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3)2.2电动机、齿轮传动机构方案 (4)2.3总体方案图 (6)3.1电动机的选择 (7)3.2传动比分配 (8)3.3齿轮机构设计 (8)3.4主机构的设计 (10)3.5主机构的运动分析 (12)3.6主机构的受力分析 (15)3.7主机构的速度波动 (21)4.1课程设计小结 (23)参文考献 (25)一、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1、机构简介插床是一种用于工件表面切削加工的机床。

插床主要由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等组成,如图所示。

电动机经过齿轮机构减速使曲柄1转动,再通过连杆机构1—2—3—4—5—6,使装有刀具的滑块5沿导路y —y 作往复运动,以实现刀具的切削运动。

刀具与工作台之间的进给运动,是由固结于轴O 2 上的凸轮驱动摆动从动件O 4D 和其他有关机构(图中未画出)来完成。

为了缩短空回行程时间,提高生产率,要求刀具有急回运动。

2、设计数据二、设计内容1.导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设计导杆机构,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以及刨头的运动线图,作滑块的运动线图。

以上内容与后面动态静力分析共画在0号图纸(图纸格式与机械制图要求相同,包括边框、标题栏等)上。

整理说明书。

2.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确定机构一个位置的各运动副反力及应加于曲柄上的平衡力矩。

作图部分画在运动分析的图样上。

整理说明书。

3.凸轮机构设计绘制从动杆的运动线图,画出凸轮实际轮廓曲线。

以上内容作在3号图纸上。

整理说明书。

4.齿轮机构设计做标准齿轮,计算该对齿轮传动的各部分尺寸,以3号图纸绘制齿轮传动的啮合图。

整理说明书。

插床主体机构尺寸综合设计......................................................................................................机构简图如下:• cos ∠ B 2 O 2 C ) / 2由上 面的讨 论容易 知道 ∠ B 2 O 2 C = 30 度 ,再 代入其 他数据 ,得:x = 93 . 3 mm ,即 O 2 到 YY 轴的 距离为 93.3mm 三、插床导杆机构的速度分析位置1速度加速度分析1)求导杆3上与铰链中心A 重合的点3A 的速度3A V滑块2——动参考系,3A ——动点3A V = 2A V+ 23A A V 方向: ⊥A O 3 ⊥A O 2 ∥A O 3 大小: ? 11ωl ?式中:2A V =12ωA l O =6.28×0.075(m/s )=0.471m/s取速度比例尺v u =0.01(mmsm /),作出速度图32a pa ,进而可得导杆3的角速度大小:3ω=33r V A =33r pa u v =0.374/0.20157=1.855(rad/s) 及其转向为顺时针。

插床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插床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插床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插床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插床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 学生能够了解并解释插床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插床,完成给定零件的加工;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加工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专业的热爱;2.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感;3.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插床的机械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但安全意识相对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强调操作安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插床的基本结构- 插床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各部件的相互关系及作用2. 插床的工作原理- 插削加工的基本概念- 插床的运动原理及切削过程3. 插床操作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 开机、关机流程- 零件装夹、刀具选择与安装- 插削参数的设置及调整-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4. 插床加工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零件加工误差的原因分析- 刀具磨损、断裂的处理方法- 机床故障的排查与解决5. 实践操作- 完成简单零件的插削加工-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与协作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介绍插床的基本结构及各部件功能第二课时:讲解插床的工作原理及插削加工基本概念第三课时:学习插床操作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第四课时:分析插床加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五课时:实践操作,完成简单零件的插削加工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三章“机床及其应用”中的第三节“插床及其应用”相关联,涵盖了该节内容的核心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插床机构设计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老师:2016年7月1日目录题目及设计要求 (3)1机构简介 (3)2设计数据 (4)二、插床机构的设计内容与步骤 (6)1、导杆机构的设计与运动分析 (6)⑴、设计导杆机构。

(6)⑵、作机构运动简图。

(6)⑶、作滑块的运动线图。

(6)⑷、用相对运动图解法作速度、加速度多边形。

(7)2、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8)⑴、绘制机构的力分析图(图1-4)。

(8)⑵、选取力矩比例尺μM(N.mm/mm),绘制等效阻力矩Mr的曲线图 (9)⑶、作动能增量△E―φ线。

(10)3、用解析法较好机构运动分析的动态静力分析结果 (11)⑴、图解微分法 (11)⑵、图解积分法 (14)4、飞轮设计 (14)5、凸轮机构设计 (16)6、齿轮机构设计 (19)三、感想与体会 (21)四、参考文献 (22)题目及设计要求1机构简介插床是一种用于工件内表面切削加工的机床,也是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用于齿轮、花键和槽形零件等的加工。

图1为某插床机构运动方案示意图。

该插床主要由带转动、齿轮传动、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等组成。

电动机经过带传动、齿轮传动减速后带动曲柄1回转,再通过导杆机构1-2-3-4-5-6,使装有刀具的滑块沿道路y-y作往复运动,以实现刀具切削运动。

为了缩短空程时间,提高生产率,要求刀具具有急回运动。

刀具与工作台之间的进给运动,是由固结于轴O2上的凸轮驱动摆动从动件O4D和其他有关机构(图中未画出)来实现的。

为了减小机器的速度波动,在曲柄轴O2上安装一调速飞轮。

为了缩短空回行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要求刀具具有急回运动,图2为阻力线图。

图2图12设计数据 符号n ₁K H LBC/LO2B L O203a b c J S3 G 3G 5F t d 【δ】单位r/min mm kg·m³mm 数据602100116050601400.1416032010001200.04内容导杆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及飞轮转动惯量确定N mm二、插床机构的设计内容与步骤1、导杆机构的设计与运动分析⑴、设计导杆机构。

按已知数据确定导杆机构的各未知参数,其中滑块5导路y-y的位置可根据连杆4传力给滑块5的最有利条件来确定,即y-y应位于B点所画圆弧高的平分线上(见参考图例1)。

⑵、作机构运动简图。

选取长度比例尺μl(m/mm),按表1-2所分配的加速度位置用粗线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曲柄位置的作法如图1-2;取滑块5 在下极限时所对应的曲柄位置为起始位置1,按转向将曲柄圆周十二等分,得12个曲柄位置,位置5对应于滑块5处于上极限位置。

再作出开始切削和终止切削所对应的5ˊ和12ˊ两位置。

图1-2 曲柄位置图⑶、作滑块的运动线图。

为了能直接从机构运动简图上量取滑块位移,取位移比例尺μs=μl,根据机构及滑块5上C点的各对应位置,作出滑块的运动线图s c (t)、然后根据s c (t)线图用图解微分法(弦线法)作滑块的速度v c (t)线图(图1-2),并将其结果与4)相对运动图解法的结果比较。

图1-2 用图解微分法求滑块的位移与速度线图⑷、用相对运动图解法作速度、加速度多边形。

选取速度比例尺μv [(m ·s -1)/mm]和加速度比例尺 μa [(m ·s -2)/mm],作该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见图1-3)。

① 求A v1ωr v A =其 中 60/211n πω= (rad/s)② 列 出 向 量 方 程 ,求 33A A a v 和2323A A A A v v v ρρρ+=r A A k A A A t A n A a a a a a 2323233ρρρρρ++=+用速度影像法求B B a v 和③ 列 出 向 量 方 程 ,求 C C a v 和CB B C v v v ρρρ+= t CB n CB B C a a a a ρρϖϖ++=a )速度图b )加速度图图1-3 位置7的速度与加速度图2、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已知 各构件重力G 及其对重心轴的转动惯量J s 、阻力线图(图1-1)及已得出的机构尺寸、速度和加速度。

⑴、绘制机构的力分析图(图1-4)。

力分析的方法请参考《机械原理》教材已知各构件重力G及其对重心轴的转动惯量J s、阻力线图(图1-1)及已得出的机构尺寸、速度和加速度,求出等效构件1的等效阻力矩Mr。

(注意:在切削始点与切削终点等效阻力矩应有双值)⑵、选取力矩比例尺μM(N.mm/mm),绘制等效阻力矩Mr 的曲线图(图1-4)图1-4 等效阻力矩Mr和阻力功Ar的曲线图利用图解积分法对Mr进行积分求出Ar-φ曲线图,假设驱动力矩M d为恒定,由于插床机构在一个运动循环周期内做功相等,所以驱动力矩在一个周期内的做功曲线为一斜直线并且与Ar曲线的终点相交如图1-4中Ad所示,根据导数关系可以求出M d曲线(为一水平直线)。

⑶、作动能增量△E―φ线。

取比例尺μE=μA=KμφμM(J/mm),动能变化△E=Ad -Ar,其值可直接由图1-4上Ad(φ)与Ar(φ)曲线对应纵坐标线段相减得到,由此可作出动能变化曲线A d与Ar相减的曲线图(如图1-5)。

图1-5 作动能增量△E―φ线图3、用解析法较好机构运动分析的动态静力分析结果 ⑴、图解微分法下面以图1-6为例来说明图解微分法的作图步骤,图1-6为某一位移线图, 曲线上任一点的速度可表示为:αμμμμtan tSt S dx dy dt ds v ===图1-6 位移线图其中dy 和dx 为s=s(t)线图中代表微小位移ds 和微小时间dt 的线段, α为曲线s=s(t) 在所研究位置处切线的倾角。

上式表明,曲线在每一位置处的速度v 与曲线在该点处的斜率成正比,即v ∝tg α,为了用线段来表示速度,引入极距K(mm),则αμαμμαμμμμtan tan tan K K Kdx dy dt ds v v t S t S t S =⋅====式中μv 为速度比例尺,μv = μs /μt K ( m/s/mm )。

该式说明当K 为直角三角形中α角的相邻直角边时,(Ktg α)为角α的对边。

由此可知,在曲线的各个位置, 其速度v 与以K 为底边,斜边平行于s=s(t)曲线在所研究点处的切线的直角三角形的对边高度(Ktg α)成正比。

该式正是图解微分法的理论依据,按此便可由位移线图作得速度线图(v-v(t)曲线),作图过程如下:先建立速度线图的坐标系v=v(t)(图1-7a),其中分别以μv 和μt 作为v 轴和t 轴的比例尺, 然后沿轴向左延长至o 点,o0=K(mm),距离K 称为极距,点o 为极点。

过o 点作s=s( t)曲线(图1-6)上各位置切线的平行线o1"、o2"、o3"...等,在纵坐标轴上截得线段01"、02"、03"...等。

由前面分析可知,这些线段分别表示曲线在2'、3'、4'... 等位置时的速度,从而很容易画出位移曲线的速度曲线(图1-7a)。

图1-7.速度线图a) 切线作图 b) 弦线作图上述图解微分法称为切线法。

该法要求在曲线的任意位置处很准确地作出曲线的切线,这常常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实际上常用“弦线”代替“切线”,即采用所谓弦线法,作图方便且能满足要求,现叙述如下: 依次连接图1-6中s =s(t)曲线上相邻两点,可得弦线1'2'、2'3'、3'4'...等,它们与相应区间位移曲线上某点的切线平行。

当区间足够小时,该点可近似认为在该区间(例2,3)中点的垂直线上。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作速度曲线:如图1-7b所示,按上述切线法建立坐标系v=v(t)并取定极距K 及极点o,从o 点作辐射线o1'、o2'、o3'、o4'...等,使分别平行于弦线01'、1'2'、2'3'、3'4'...并交纵坐标轴于1"、2"、3"...等点。

然后将对应坐标点投影相交,得到一个个小矩形(例图1-7b 中矩形22"33"),则过各矩形上底中点(例图1-7b 中e,f 点等)的光滑曲线,即为所求位移曲线的速度线图(v=v(t)曲线)。

⑵、图解积分法图解积分法为图解微分法的逆过程。

取极距K(mm ),用图解积分法由力矩Mr ―φ曲线求得力矩所做的功Ar ―φ曲线(图1-4)。

由于αμαμμμμϕϕϕtan tan //K K Kdx dy d dA M M AA =⋅===其中KA M ϕμμμ=故取Ar ―φ曲线纵坐标比例尺MA K μμμϕ=求Ar 的理论依据如下:∑∑∑⎰⎰⎰===∆=∆=∆≈===ni ii A n i i i M ni ii M M M r r x x K x K yK dx K y K dx y d M A 111202020tan tan αμαμμμμμμμμφϕϕπϕπϕπ4、飞轮设计计算飞轮的转动惯量J F已知 机器运转的速度不均匀系数δ,机器在曲柄轴1上转速n 1,在图1-5中,ΔE 的最大和最小值,即ωmax 和ωmin 位置,对应纵坐标ΔE max 和ΔE min 之间的距离gf ,则E gf E E A μ)(][min max max=∆-∆='所以J F 为:212max][900n A J F δπ'=所求飞轮转动惯量为:5、凸轮机构设计1、等加速等减速22021022102/4/4/j f d d w f w d d a f w d ìï=ïïï=íïïï=ïî2、余弦010*******[1cos(/)]/2sin(/)/(2)cos(/)/(2)j e pd d w pf w pd d d a p f w pd d d ìï=-ïïï=íïïï=ïî3、正弦0010022100[(/)sin(2/)/(2)][1cos(2/)]/2sin(2/)/j f d d pd d p w f w pd d d a pf w pd d d ìï=-ïïï=-íïïï=ïî4、五次多项式23450123452341121314151222223213141512345261220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j d d d d d w w w d w d w d w d a w w d w d w d ìï=+++++ïïï=++++íïïï=+++ïî回程运动规律:010(1/)/0j f d d w f w d a ì=-ïïïï=-íïïï=ïî修正后的等速回程取0110100115/(22)d f d f d d ì=ïïíï=-ïî正弦加速度加速阶段(10d £):1010111010122110101(/sin(/)/)(cos(/)1)/sin(/)/j f f d d pd d p w f w pd d d a pf w pd d d ìï=+-+ïïï=-íïïï=-ïî等速阶段110100111001()(1()/(2))()/(2)0j f f f d d d d w f f w d d a ì=+----ïïïï=---íïïï=ïî正弦加速度减速阶段(010d d -?):10010011100101221100101(()/sin(()/)/)(cos(()/)1)/sin(()/)/j f d d d p d d d p w f w p d d d d a pf w p d d d d ìï=---ïïï=--íïïï=-ïî-80-60-40-200204060-80-60-40-20204060x/mmy /m m凸轮理论实际轮廓曲线(A )6、齿轮机构设计已知z 1=14,z 2=41,m=8, α=20º 所以三、感想与体会通过这段时间的设计,我受益匪浅,不仅在学问方面有所提高,而且在为人处事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