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历史发展现状
徽州历史与徽州文化

徽州历史与徽州文化徽州,是指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辖区。
该地区古称寿春,是古代东南方向的九州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史料记载,徽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真正的兴盛始于唐朝。
唐代时,徽州归属于肆州,是一个边陲地区,地处并不重要。
然而,唐末五代时期,徽州附近的安福山发现了铜矿,吸引了大量商人前来发展,徽州也随之繁荣起来。
宋朝时,徽州又因为出产徽州矾而再度兴盛。
徽矾是一种高纯度的铝酸盐,广泛用于造纸和印染等领域,徽州因此成为大量商贸之地。
到了明清时期,徽州的商贸发达,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段时期的徽州,是以木结构雕花、立柱为主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
同时,徽州文化也开始迅速发展,并形成了齐白石、徐悲鸿等一批知名艺术家。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是徽州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的集中反映。
徽州人民与徽州文化在历史上的发展密不可分,文化中蕴含着徽州人民的智慧、精神和传统优秀文化。
徽州文化在历史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徽派建筑风格是徽州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它以木构雕花、立柱、石雕、壁画为主,并带有明清时期的装饰风格。
徽派建筑风格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为独特的一种风格,因此也被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除了徽派建筑风格以外,徽州文化在绘画、书法、雕塑等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
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如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和吴山等都来自徽州区,他们的画作和艺术风格受到了认可和赞赏。
此外,徽州文化还在其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徽州女子的徽州花鼓舞、小戏、龙灯戏等传统民间艺术活动也代表了徽州文化的高度成就。
徽州还有众多的古民居和庙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总的来说,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艺术风格和其传统的民俗文化,一直流传至今,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徽州历史调研报告

徽州历史调研报告徽州历史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徽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徽州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影响,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运用了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的方法。
首先,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徽州历史的书籍、论文和历史档案,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梳理。
其次,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深入徽州古城,参观了徽派建筑、徽商民居、名人故居等重要景点。
最后,我们邀请了徽州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进行了访谈,听取他们对徽州历史的见解和研究成果。
三、徽州历史沿革徽州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宋代,徽州成为徽商的发源地,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明代,徽州城市规划达到鼎盛,形成了以古城为中心的六大街区和九座城门的格局。
清代,徽州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代以来,徽州深受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经历了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
四、徽州文化传承和影响1. 建筑艺术:徽州的建筑艺术以徽派建筑为代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设计风格闻名于世。
徽州的建筑注重平衡和谐,讲究色彩和比例的搭配,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2. 商业文化:徽州是中国著名的商业重镇,徽商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集团之一。
徽商以其勤劳、聪明的商业头脑和务实精神而闻名,对中国的商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文化教育:徽州是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中心,拥有众多的文化名人和学府。
徽州出产了诸多文化名人,如宋代文学家陆游和明代理学家王守仁,他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徽州历史的价值和意义1. 文化遗产保护:徽州的历史建筑、文物和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旅游资源开发:徽州的独特历史和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
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 精神家园建设:徽州历史文化是徽州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弘扬传统美德、凝聚人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徽州调查报告

徽州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徽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研究学者的关注。
我们此次前往徽州进行调查,旨在探寻徽州的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等方面。
二、文化传承与保护1. 建筑风格:徽州以徽派建筑著称,这种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徽派建筑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传承,很多历史古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并向游客开放。
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2. 环境保护:徽州周围环境清幽,山水相依,给人一种宜居宜游的感觉。
当地政府注重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社会发展与经济状况1. 旅游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徽州的旅游产业发达。
当地政府提供了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并引导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 培育新兴产业:除了传统旅游业,徽州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农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也为徽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四、人民生活状况1. 教育:徽州的教育系统十分完善,各级学校设备齐全,教学质量有保障。
此外,当地政府还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下一代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医疗保健:徽州拥有一流的医疗资源和服务体系,居民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医疗设施完备,服务专业化,使得居民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3. 社会安全:徽州社会治安良好,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通过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和社区建设,有效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旅游压力:由于徽州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但是,旅游压力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和公共设施紧张等问题。
建议加大对旅游业的管理力度,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利用,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质量。
2. 专业人才培养:虽然徽州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徽州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意义

徽州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意义徽州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它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独特精致,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彰显了徽州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文化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历史演变徽州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和宋朝时期,随着明清时期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徽州建筑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明代、清初和清中期。
明代时期的徽州建筑以木造建筑为主,建筑风格简约古朴、结构精细,特别是独特的悬山式结构和明间式结构,在古代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清初时期的徽州建筑大量采用了青砖和石料,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中融合了西方建筑的风格,不仅突出了建筑物的线条和立体感,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清中期的徽州建筑则开始逐渐向建筑雕刻艺术和建筑装饰艺术方向发展,建筑中充满了高度精致的木制雕花,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峰。
文化意义徽州建筑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代表,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徽州建筑具有地域性。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建筑设计和装修工艺融合了徽州地区的文化和民俗习惯,因此徽州建筑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也反映了徽州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征。
其次,徽州建筑具有代表性。
徽州建筑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性。
其精湛的建筑设计和工艺技法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最后,徽州建筑具有历史性。
徽州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是对中国传统建筑历史演变的重要记录和见证。
从古代到现在,在徽州建筑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建筑文化的内涵。
总之,徽州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演变和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徽州建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对于其保护和传承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徽州民居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价值

徽州民居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价值徽州民居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建筑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其建筑风格独特、构造精巧,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州民居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极高,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徽州民居的历史演变徽州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受到地理、气候、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徽州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加上当地传统的文化积淀,使得徽州民居具有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徽州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但是徽州民居真正开始发展壮大是在宋朝之后。
到了明代,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开始形成,并逐渐发掘了自己的建筑特色。
此时期,徽州地域内开始兴起一批富商大贾,他们将发家致富的理念融入到建筑形式之中,导致徽州民居开始出现大门高耸、宅门深伸、屋角斜昂的特殊建筑风格。
到了清朝,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有了新的变化,建筑形式更加精美且来源更加广泛。
在这一时期,徽州地区逐渐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四合院”,这种形式将小型的建筑院落组合成了更大、更复杂的建筑结构,注重了建筑之间的联系与和谐。
徽州民居的文化价值徽州民居拥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有着无与伦比的建筑魅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首先,徽州民居的建筑形式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外观雅致、规模宏大,建筑结构上运用了很多工艺和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
其次,徽州民居从建筑设计到内部装修都充满了哲学与文化。
徽州人重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将大量天然材料应用于建筑中,建筑构造中的善用对称、对称组合等,无不体现出徽州建筑以自然为依托的人文情怀。
最后,徽州民居传承了徽州古老的文化血脉,是徽州地区文化思想的缩影。
徽州民居内部装修精美而讲究,墙壁上的装饰工艺、器具摆放、家风文献等,无不让人感受到徽派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结语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文化思想的完美结合。
徽州民居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价值,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

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徽商是指起源于徽州(今安徽省徽州区)地区的商人,以其在中国封建社会内外贸易中的活跃和卓越表现而闻名于世。
徽商兴盛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以下是徽商兴盛与发展历程的主要阶段:1.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徽州作为一个重要商贸中心开始形成,并且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
徽州商人以纺织业为主,经营丝织品、绸缎等商品,与中原地区和海外进行贸易,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2.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徽商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壮大。
徽商的兴盛得益于徽州地理位置的优势,作为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徽州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徽商开始经营茶叶、盐业、铜器、瓷器等商品,并且由于在宋金两朝之间进行的频繁贸易,徽商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3.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明清时期是徽商的鼎盛时期,徽商的商业网络扩展到了全国范围。
徽商的贸易活动涉及到了盐、茶、纺织品、银杂、蜡烛、化学制品等多个领域,在多个城市设立会馆、商号和分支机构,形成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4.近代时期(1840年-1912年):由于清朝的内外部问题,徽商的发展开始受到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这一时期,徽商仍然保持了很高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参与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中,并逐渐转型进入现代企业经营领域。
徽商在近代银行业、保险业、纺织业等行业中崭露头角,成为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总的来说,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过程。
他们以勤劳、敬业和诚信的商业精神为基础,通过与中原地区和海外贸易的活跃,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徽商的兴盛给徽州地区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也为中国商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徽州府的故事

徽州府的故事徽州府的故事1. 起源徽州府位于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据传说,徽州府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城内只有一座名为“堂子”的宫殿建筑,是当时的士族聚居地。
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逐渐扩大。
2. 城市特色徽州府是一座以“四绝”著称的城市,即“徽商、徽菜、徽剧、徽派建筑”,这些特色都凝聚着徽州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中,徽派建筑是徽州府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它的独特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3. 经济繁荣徽州府的经济一直非常发达,主要以徽商经济为主。
徽商是明清时期徽州府的一个商业集团,以经商为主,涉及范围广泛。
徽州府的徽商经济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就逐渐形成了南北两派,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4. 社会文化徽州府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自古以来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徽剧是徽州府最为有名的文化艺术之一,它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节奏,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徽州菜也是徽州府的一大特色,它继承了徽州府的烹饪技艺和风味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5. 后续发展如今,徽州府已经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随着城市的发展,徽州府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文化内涵,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更加现代化和文化化的城市。
总之,徽州府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品味的城市,它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徽州府的存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也让我们更加自豪和骄傲。
徽州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徽州文化徽州是指长江以南地区,、城、、、、()六市,市有时也被认为是皖南,安庆境内的天柱山(古称)为界,认为天柱山以南为皖南。
皖南是重要的经济和旅游中心。
沿江工业区蓬勃发展,崛起腾飞,人文景观丰富。
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地区为流域,徽州地区为流域。
,简称“徽”,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
徽州,溯源追本,这里曾先后设新都郡、、等,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皆属)行政版属相对稳定。
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四县(歙县、休宁、黟县、)和,总面积约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7万。
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1955年与1981年在发现的两处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山海经》载有“”旧名,亦即今徽地之属。
传说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前,本区尚属海滨之地,东南即大海,境内为异族氏占据。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后,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公元前473年以前属;公元前473年以后,吴亡属;公元前355年以后,越亡属。
实际上当时吴、越、楚三国并存,战争频繁,本区被作为拉锯战争之地辖属时有变动。
公元前222年一统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本区设黟、歙二县,属(治三阴,即今浙江绍兴)。
楚汉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此时之歙县包括今歙、休宁、婺源、绩溪、、遂安等地;黟县包括今黟县、祁门、石台等地。
楚汉战争之际,本区一度为所占,作为其功臣梅鋗之封邑,不久为汉将陈婴所占,属汉。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歙属(治今淮南)。
十二年(前195年),黟、歙属(治今江苏)。
前元三年(前154年),黟、歙属国(治今江苏)。
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治,今安徽),设十七城,歙、黟为其二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文化徽州是指长江以南地区,、城、、、、()六市,市有时也被认为是皖南,安庆境内的天柱山(古称)为界,认为天柱山以南为皖南。
皖南是重要的经济和旅游中心。
沿江工业区蓬勃发展,崛起腾飞,人文景观丰富。
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地区为流域,徽州地区为流域。
,简称“徽”,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
徽州,溯源追本,这里曾先后设新都郡、、等,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皆属)行政版属相对稳定。
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四县(歙县、休宁、黟县、)和,总面积约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7万。
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1955年与1981年在发现的两处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山海经》载有“”旧名,亦即今徽地之属。
传说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前,本区尚属海滨之地,东南即大海,境内为异族氏占据。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后,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公元前473年以前属;公元前473年以后,吴亡属;公元前355年以后,越亡属。
实际上当时吴、越、楚三国并存,战争频繁,本区被作为拉锯战争之地辖属时有变动。
公元前222年一统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本区设黟、歙二县,属(治三阴,即今浙江)。
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此时之歙县包括今歙、休宁、婺源、绩溪、、遂安等地;黟县包括今黟县、祁门、石台等地。
楚汉战争之际,本区一度为所占,作为其功臣梅鋗之封邑,不久为汉将所占,属汉。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歙属(治今淮南)。
十二年(前195年),黟、歙属(治今江苏)。
前元三年(前154年),黟、歙属国(治今江苏)。
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治,今安徽),设十七城,歙、黟为其二城。
元狩六年(前117年),立武帝子为广陵王,歙、黟属广陵国(治广陵,今扬州),汉宣帝五风四年(前54年),刘胥获罪自杀,国除,复为丹阳郡之属。
鸿嘉二年(前19年),立原靖王刘胜之裔客为王(治广德,今安徽广德),黟县属丹阳郡;歙县仍属丹阳郡。
始元二年(前16年),刘云客死,无子,国除,黟县复属丹阳郡。
汉平帝元始二年(),立广川王刘越之裔刘瘉为广德王,黟县复属广。
,建国元年(公元9年),贬汉广德王为公,改黟县为愬虏。
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复名为黟县,仍属丹阳郡。
徽州地区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
古徽州是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以徽商、、、和、、、、、等文化流派构成的,更是博大精深。
它与、有同样影响。
徽州文化是江南省和1667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的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安徽文化。
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什么是徽州文化?徽州所辖区域从北宋三年(1121年)至清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除元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内称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宋)、(元)、(明、清),但“徽州”之名却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一名遂废,直到1949年5月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但因管辖范围发生变动(徽州六县之一的划属江西),其含义已与历史上的“徽州”也即“”有所出入。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旧徽州府所属、、婺源、、、六县。
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上是较为罕见的。
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如、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等等。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的现存及其原因和价值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省分为安徽、二省。
安徽是因江北有,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
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大县,明清时更为昌盛。
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
这三年中,我有幸参加并主持了一次全国研讨会,四次国际徽学研讨会。
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
老徽学研究者对我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
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
一种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
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徽州文化的内涵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歙州的漫长历程。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时止。
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祁门县、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地区的和江西婺源县等。
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
主要内容有:1、新安理学。
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祖藉均系徽州篁墩。
它从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2、。
也就是考据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县的和屯溪的。
它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直接继承了汉古经学,把经学研究从纯考据的藩篱中解救了出来;3、新安画派:开先河的为元代的,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
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鉴、、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
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
近代的黄宾虹,主张"先师古人,再师造化,而以自然为归",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画派;4、徽州篆刻。
徽派篆刻始于明朝的。
其后著名的有汪关和以程邃为首的"歙中四子"、以黄士陵为代表的"黟山派"。
徽州篆刻讲究用笔运刀,刀随意动,章法整齐活泼,一改当时篆刻庸俗怪异、擅改篆字型义、趋向屈曲乖缪的风格;5、徽派版画。
这是画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产物。
肇端于墨模镂刻,于明万历。
徽派版画以歙县虬村黄姓为中心,有"徽刻之精在于黄,黄刻之精在于画"之说。
从明万历到清初的近百年中,黄姓有300多人从事刻书,其中三分之一从事版画镌刻。
徽派版画以白描手法造型,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
明代(休宁人)印刷的《》、《十竹斋长笺谱》为徽派版画的最高成就;6、徽剧。
这是徽州在明清时期吸收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
"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把徽剧推向顶峰。
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结合,产生了京剧。
当时活跃在城乡的徽剧社班有47个,大的社班有艺员180多人,可谓声势浩大,繁荣昌盛;7、徽州刻书。
它始于中唐,盛于明,万历年间达到鼎盛。
至年间,徽州刻书跃居全国之首。
徽州刻书有坊刻、官刻、家刻和书院刻。
著名的坊刻有歙西鲍宁耕读书堂,于天顺年间所刻的《天原发微》5卷,现存;著名有家刻有歙县的飞鸿堂,刊有自撰的各种图书12种,近300卷。
家庭出版社在古徽州各县都有;8、新安医学。
"肇自北宋,盛于明清,从宋代至清末,涌现著名医家543人,撰、辑医籍460多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日本"。
(徽州地区简志)著名的有宋代撰写的《医说》10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载有大量医史人物传记和医学史料的书籍,也是第一部较完整的新安医学著作;祁门撰《石山医案》3卷,"学宗的丹溪之医理,临床不拘一格,精于望诊、切脉;""歙县江辑《名医类案》12卷,搜集上自、仓公、,下迄元明诸名医验效医案,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历代名医医案之专蓍。
"(徽州地区简志);9、徽派建筑。
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10、徽菜。
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
徽菜重(讲究)油、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
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虎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炎、香菇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