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地区发展史
江门五邑的由来

江门五邑的由来江门的得名江门处于西江下游,它对水的依赖甚深,甚至它的名字也因西江而起。
资料记载,宋代西江在新会出海,西江支流蓬江切过蓬莱山(亦称狗山)(原江门一中所在地)和烟墩山(今蓬苑广场附近),这里因两山对峙而被称为“江门”。
五邑首府江门建市前是新会县的属地。
元末明初年间,江门已初形圩集,因水陆交通便利而逐渐成为五邑和邻近四乡的商品集散地,工商业繁荣。
康熙《新会县志》疆域图中已标有“江门”地名。
鸦片战争后,根据《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江门镇被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在北街设置了江门海关。
为广东八大关之一。
据统计,1923年,经江门海关查验的进出境旅客为65.3万人次,是江门常住人口的60多倍。
江门在新会及西江流域的地位迅速提升,成为珠江三角洲西部的贸易中心,1925年首次成为省辖市,以后又几经变更,成为新会的镇,进而成为独立建制的县级市。
1983年,江门市从佛山专区分离,升格为地级市,成为五邑地区的首府。
从政区建置的沿革来看,五邑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由新会转到了江门,实际上是五邑地区由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向以商贸发展为主演变的必然结果。
从四邑到五邑五邑地区行政建置的兴革,行政机关驻地的迁移,隶属关系的变更,辖区范围的伸缩等人文地理现象,深受本地区政治管理需要、经济发展规律和语言习俗的影响。
一、五邑建制,历史悠久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包括五邑地区在内的岭南大地是土著居民南越民族的聚居地,处于“各有君长”的散乱无序状态,越族各部落、支族互不统属,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组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在岭南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今五邑地区的新会、台山、鹤山归南海郡管辖,开平、恩平则为桂林郡属地。
西汉时,开平、恩平改属合浦郡。
五邑以建置时间为序,先后是恩平、新会、台山、开平、鹤山。
恩平:最早设县是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始称“思平县”,县治大致在今恩平良西镇恩平铺,辖今恩平全境及阳江、阳春部分地区。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华侨移民和发展史以及爱乡情怀摘要:五邑地区移民的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近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五邑地区又经历了几次移民高潮,数量非常庞大,因此有海外国内两个“江门”之说,五邑地区是当之无愧的著名侨乡。
关键词:移民,海外发展史,爱乡情怀近代初期的中国,积弱贫困,政治腐败,外敌入侵,民不聊生,为了寻找出路,五邑地区很多人选择了下南洋或者到旧金山淘金等。
为了更深一步了解这段历史,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江门华人华侨博物馆,重走了一次“移民路”。
刚走进博物馆,呈现在眼前的是“根在五邑”这四个金色大字,给人一种暖暖的乡情以及认同感和归属感。
博物馆一楼有一艘模仿正在海上航行的运送华工的木船。
走进里面,暗暗的,给人一种恐惧感,而当时华工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被运往未知的远方的。
在船的角落里坐着几个蜡像做的华工,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当时的状况,我从他们的神情里看不到丝毫的兴奋和向往,而是充满无奈,因为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人,只身到一个除了知道名字以外什么都不知道的地方,和家人相见无期,还有最糟糕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全到达那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对未知的远方充满向往呢。
由于中国的积弱贫穷,五邑华工在国外的地位极低,处处受到排挤,像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有排华法案。
有些地方甚至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性标语,华人在异国他乡被安排做一些最重、最危险的活儿,如修铁路、开垦荒地,挖矿等,有许多人都死在了这些工作上,或者落下了终生残疾,却人没有可怜他们。
面对着外国的排华法案和种种非人的待遇,五邑华工并没有放弃,而是默默地忍受着,斗争着。
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努力,终能闯出一片天地。
五邑华工是坚韧的,智慧的。
总能在逆境中找到生存之道,这是我在参观博物馆唐人街时的感受,五邑华工们依靠自己的手艺在异乡开始自己创业,如开理发店,开药店,开酒家等。
甚至不少知识分子经营报社,为身在他乡的同胞服务,后来也为祖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 、五邑侨乡文化专题(新)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辉煌“十一五” “十一五”亮点 亮点四:区域合作扩展旅游市场 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分别与香港、澳门签订了 旅游合作协议,与珠海、中山、深圳、东莞、佛山、 惠州、肇庆等城市签订旅游紧密合作协议,组织开 展区域万人有等活动,带动了全线短线有、自驾游。 在省外,与十几个省市建立了旅游业紧密合作关系, 并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同时在2009年,还在全国 重点城市、地区设立了20个江门旅游联络处,以点 带面拓展旅游大市场。如今,江门市的客源结构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外省及外国游客纷至沓来。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辉煌“十一五” “十一五”亮点 亮点一:旅游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十一五”期间,江门市旅游经济快速增长, 过夜游客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2%,旅游总 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2%。今年1--9月,我 市接待过夜游客789.52万人次,全省排名第 五。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辉煌“十一五” “十一五”亮点 亮点二:一批品牌旅游区相继建成 在“十一五”期间,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平碉楼与 村落申遗成功,使我市拥有了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另外,古 兜温泉、锦江温泉、台山川岛、富都温泉荣获国家4A级旅游 区称号;台山北峰山被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鹤山大雁山被 评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台山国华台电被评定为全国工农业族 游示范点;新会小鸟天堂、恩平凤凰生态乐园被评定为广东 最美乡村旅游区(点),恩平歇马村歇马举人村、那吉镇石 头村和开平自力村被评定为广东人文历史类最美乡村旅游示 范区(点)。新会古井镇等四个村镇被省旅游局授予“广东 省旅游特色县镇村”称号,鹤山双桥村等7个村镇被授予 “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称号。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人物)中华文化是有许多地域亚文化圈构成的,而岭南文化以其丰富的特色在众多的亚文化圈中独具特色。
而岭南文化也以同样有许多的文化圈构成,如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海南文化、桂系文化、港澳文化等。
在这独具特色的文化当中衍射出富有特色五邑侨乡文化,而在这五邑文化的孕育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五邑人。
【摘自白少玉——五邑人与五邑文化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五邑大地上,自古到今,涌现出许多优秀之才,有号称岭南第一人的陈白沙先生,陈白沙是明代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
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之称的梁启超思想家,有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司徒美堂先生,冯如先生等,在近代中国也涌现出大批商业之才,敢与走出去,敢打敢拼,在竞争激烈的商海搏击中,很多五邑人士成为所在商业领域的中流砥柱。
在这五邑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也出现了很多优秀人物,从他们身上确实看到很多东西,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五邑人士走向海外在,走向世界,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了五邑文化,壮大了自己。
借着对五邑人物的好奇,我们走访了梁启超故居,陈少白,陈白沙纪念馆等地方,还有对当地广大五邑地区本土人士走访,从中隐约可以感受五邑地区广大群众百姓的爱乡爱国,不畏艰难困苦,自乐更生的品质。
从远古时期,君王统治中国大都是以占领中原为此,每到改朝换代,君王为了加强与沿海地区的统治,往往迁入北方人到沿海地区,这就是现在南方人的祖先,有相关历史学研究,现在南方人的大部分祖先确实是北方人,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北方人大多被地方人同化,他们根据南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贫借自己的智慧,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物质遗产,如南方多雨而出现的碉楼,在海边靠捕鱼为生而发展的渔业文化等等,而往往中原对边镜沿海地区的统治不立,再加上近代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这些生活在这地方的五邑人士大胆创新,打破封建制度的阻碍,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思想,而江门五邑濒临南海,靠近港澳,移民历史即久,人数已成达观,迄今为止,五邑江门籍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袍已达380万人,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邑历史文化

五邑历史文化(1732言“四邑”,也是包括赤溪的。
反而是现在的江门地区人,四邑话流行的区域,因此定名为“四邑话”。
有的特色,将是江门市的一大损失。
语言、文化,再者说,既然“四邑”之广义,也能包含鹤山邑,又何苦“推陈出新”,鹤山邑既也是从四邑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
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现已达376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州107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五邑籍华侨、华人中,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占20%,美洲占70%。
近年来,江门市大手描绘蓝图,不断加大城建资金投入,陆续完成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包括有:东湖公园、东湖广场、五邑华侨广场、院士路、长堤风貌街、釜山公园、玉湖公园、体育公园、名人广场、冈州广场等,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到了江门,最不可不看的就是遍布在乡间、竹林间的碉楼。
在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里,弯曲的小河缓缓流过,密实挺拔的竹林中坐落着风格各异的碉楼,每一座碉楼的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寻迹碉楼,就像打开一幅幅侨乡画卷,走进一幕幕历史往事。
除了碉楼以外,江门山水园林比比皆是。
最新评出的江门侨乡八景是:江门东湖公园的“东湖倩影”、新会天马村的“小鸟天堂”、新会圭峰山风景区的“圭峰叠翠”、台山上下川岛海滨旅游区的“川岛风情”、开平塘口镇的“立园春晓”、开平的“碉楼奇观”、恩平的“温泉仙境”、鹤山大雁山风景区的“雁影波光”等。
到了江门,最不可不看的就是遍布在乡间、竹林间的碉楼。
在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里,弯曲的小河缓缓流过,密实挺拔的竹林中坐落着风格各异的碉楼,每一座碉楼的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寻迹碉楼,就像打开一幅幅侨乡画卷,走进一幕幕历史往事。
除了碉楼以外,江门山水园林比比皆是。
最新评出的江门侨乡八景是:江门东湖公园的“东湖倩影”、新会天马村的“小鸟天堂”、新会圭峰山风景区的“圭峰叠翠”、台山上下川岛海滨旅游区的“川岛风情”、开平塘口镇的“立园春晓”、开平的“碉楼奇观”、恩平的“温泉仙境”、鹤山大雁山风景区的“雁影波光”等。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侨乡文化之风土人情【摘要】:五邑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称。
作为著名的侨乡,五邑地区也有着其特有的文化风俗,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社会各界名人、各种习俗和美食等。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进一步理解五邑侨乡。
【关键词】:侨乡五邑方言节日风俗【引言】:五邑作为著名的侨乡,有着很多具有侨乡特色的风俗。
而作为一名五邑人,我有必要去了解我们家乡的风俗,同时让身在我们侨乡的外地学子对我们的风俗与方言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侨乡风俗与方言的研究之旅。
【正文】五邑方言与五邑节日风俗江门五邑地区作为历史悠久的著名的侨乡,肯定有很多它的特别之处,如特有的地区方言、节日风俗等,现在就让我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它吧!五邑方言即华语粤方言四邑片。
传统上以新会话为代表;近代以来由于新宁话(即台山话)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新宁话逐渐成为五邑话的代表。
五邑话通行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中山市古镇镇、珠海市斗门区等地。
可分为新会话、新宁话、开平话和恩平话。
【1】对于五邑话的独特性,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声调以8个为多(恩平话只有7个),但有丰富的形态,五邑话变调(如名词往往变为低调或升调);二是台山、开平方言有边擦音;三是有介音i、u;四是基本没有长短元音的音位对立;【2】五是有不少与广府片方言相异的词语,如“臀”(屁股)、”阿人”(嬷嬷)、“做下”(恩平话指“全部”)等;六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与广州话也不同;七是完成体标记用“阿”或“都”,而不用“左”;八是形容词普遍有ABAB式重叠,如开平话的“饱头饱头”(有点饱)、恩平话的“憨似憨似”(傻傻的)【3】。
当然,五邑话的精彩之处还不止这些,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
五邑话是粤语各种方言中相当具有特色的一种,与广州话差异明显。
差异既表现在语音上,也表现在词汇上。
五邑话语音和标准粤语一样,五邑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
五邑人的文化来源和血统来源新说

五邑人的文化来源和血统来源新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标志。
目前在国内的五邑人,是指使用五邑方言的人口。
除江门、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和鹤山外,尚包括珠海斗门的大部份地区,总数估计在500万上下。
我父亲是台山人,母亲是开平人,他们在十几岁时离开家乡到广州读书和工作。
因此我也对五邑方言和五邑人的特性有所了解,并可以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对五邑文化作出较为客观和中肯的评价。
五邑人可以算是广府民系中的一个异类。
以五邑方言来说,虽然一般被语言学家归入粤语系,但彼此之间却完全不能互通。
一个五邑人,如果从来没有学过“白话”,听过“白话”,只会是一头雾水;反过来,广府人听五邑方言,也是一成也听不懂。
这和属于同一方言系统的语言之间的普遍情形大不相同。
例如潮汕话和厦门话同属闽南方言,彼此也至少可以听到六七成。
五邑方言的这种特异现象,其实暗示了五邑文化存在与一般广府文化不同的来源。
文化来源和血统来源是两个有联系但不一样的概念,普通人容易混淆。
例如美国人的血统来源很复杂,有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等欧洲白种人,有墨西哥和拉美的印欧混血种人,有非洲黑人,有印第安土著,还有华人、日本人、马来人、印度人,等等。
但毫无疑问,美国的主流文化仍然是基督教下的盎格鲁-撒克逊系。
因为其他文化系的人是在不同的时期逐步移居美国,由于每一个时期的外来文化都比美国主流文化弱,因而逐步被美国主流文化所同化。
要论五邑文化,首先要找出这种文化形成的关键历史时期。
我认为,五邑文化形成的关键历史时期是在南宋末年,而五邑人,按其文化来源来说,就是当年宋朝的遗民。
这从五邑方言中可以找到很多痕迹。
例如“安人”一词,多指年长的亲属女性。
这个词在其他方言中已经很罕见,但却是宋代官场的习惯用语。
如果你用五邑方言来念宋词,会发现比用广州话或者普通话来念都要押韵和顺口得多。
另外,五邑话的鼻音较重,音质较粘,这和江浙一带的吴方言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真实的历史很可能是这样的:南宋末年,元兵压境。
五邑华侨经济奋斗史

研究原因
我们组大多来自非五邑地区
的人,可能都会有些对这片土 的陌生感。但这片土将记录我 们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的跳 动,为此我们不想将其变成一 个陌生的寄居地,更愿她是我 们的第二故乡。所以我们有必 要,也有义务去了解她。一份 诚敬,一份收获;十分收获, 十分收获;”每多一点了解, 就多一点热爱。
总结
研究对象
华侨杰出人物
吕 志 和
伍 瞬 德
李 锦 记
李 石 朋
吕志和
吕志和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吕志和喜欢 挑战及创业注定他的成功。 早在十三、四岁时,吕志和看到在日军占领 期间,香港食品短缺,便萌发了做食品生意的 念头。于是他向父亲借了些资金,经营食品批 发生意。在日军占领期间,香港的食用油及面 粉十分紧缺,而做食品,油及面粉是必需品。 吕志和发明了以沙河粉制造鸡蛋马仔,用木薯 粉做粉皮的方法,在三年多时间里,赚一大笔 。
为此,我们怀着一 颗诚挚的心去了解 五邑的概貌。收获 对五邑的爱和对五 邑的如家般的温暖。 “斜阳旧影处,游 子梦乡情”我想就 是以后离去这片我 们曾经热爱的土后 ,我们也会思念着 她。
研究目标
我们通过研究华 侨的奋斗史了解 到他们在创业之 初的艰辛,想想 中国人远离家乡 在外打拼经受那 些不公平的待遇。 他们曾经失败过; 他们曾经受着那 些非人的待遇;
吕志和了解到当时 香港建设发展很快,对 砂石需求巨大。他认为 做剩余物资生意已渐无 利润,便做起了长远打 算。当年他每次刚买入 一批开山机,买主已纷 纷前来询问,加上手上 已有开山机,引发他开 拓石矿场生意的念头。
吕志和
吕志和先生心怀桑梓,关心家乡建设,自1987年开始,先后多次支 持家乡建设,特别是文化事业的建设,总金额高达1730多万港元。 1993年,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及“江门市荣誉市民”的光荣 称号,并获颁“广州市接触贡献奖”和“江门市区特别贡献奖”。 1995年5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决定将中国科学院紫 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5538的小行星命名为“吕志和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邑地区发展史
五邑地区是我国的重点侨乡,人们喜欢把它同粤东的潮州、汕头、梅州地区以及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并称为全国三大侨乡。
“邑”者,县也。
现在,五邑各都已先后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市(县级)了。
历史上,在今五邑地区,曾有过“四邑”(台山、开平、新会、恩平四县)、“五邑”(台山、开平、新会、恩平、鹤山五县)和“六邑”(台山、开平、新会、恩平、鹤山、赤溪六县)的称谓。
但使用得最多、最响亮的名字还是“四邑”,尤其是在美洲、澳洲和欧洲的华人社区中。
这一方面是由于这四个县地理接壤,语言相通(四邑话),生活、信仰及婚娶等习俗均大同小异,有着深厚而特殊的“乡里”感情,同具鲜明的侨乡特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四个县的乡民出洋最早、人数最多。
人多势众,他们在居住地的华人社区中,常起着支配的作用,特别是台山人,影响力更大。
早年,台山话在华人社区里通行无阻,被称为“小世界语”。
由于这个历史原因,在很多史书及资料中,在讲述五邑时,更多使用的是“四邑”的称谓。
这样叙说并不是要把鹤山排除于外,虽然鹤山在语言及民俗方面更接近于客家文化,但它同四邑的历史渊源同样很密切。
鹤山历史文化名人宋森就说过:“本邑系由新会、开平两县改隶,是以一切文化、语言、风俗、社会观念及制度等均与四邑相同,历来在外洋与四邑人士联络与密切关系,而对冈州会馆之关系比肇庆会馆尤为深切。
”改革开放后,由于广东省行政体制的变化,从1983年起,鹤山作为五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四邑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现在,“五邑”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而且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文化区的概念。
[1]五邑各县撒县设市的时间为:台山,1992年4月;新会,1992年10月;开平,1993年1月;鹤山,1993年11月;恩平,1994年2月。
至于“六邑”中的赤溪,自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起即属新宁县(1914年改称台山县)。
清朝同治六年(1867),因发生土著人与客籍人械斗事件,后将客籍人聚居地潮居都大部分与矬峒都小部分从新宁县划出,成立“赤溪厅”,直属广东布政司。
1912年,改称“赤溪县”。
1953年,该县被撤,复归台山县。
在历史上,赤溪地区也有不少人到海外(以东南亚地区为多)谋生,并出了叶观盛等著名侨领,也是知名侨乡。
因此,赤溪有时也与“五邑”并称为“六邑”。
但赤溪建县
的历史较短暂,绝大部分时间归属新宁(台山)县。
今天,“六邑”的称谓已极少提。
邓小平指出:“华侨是长期历史所形成的。
中国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到东南亚,是历史形成的。
”华侨在其形成的长期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特别是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废除排华法案开始,这种变化已露端倪。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以后,这种变化进一步加快。
其最根本的变化,著名美籍华人侨史专家麦礼谦一言以蔽之:“从华侨到华人”。
五邑旅外华侨亦然。
“华侨”与“华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未加入当地国籍,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华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华人”是对具有中国血统者的泛称;狭义的“华人”则是专指已取得外国国籍的原华侨及其后裔,又称“华裔”。
1909年以前,晚清政府虽没有制订国籍法,实际上它是将在外国居住谋生的中国移民当作中国公民。
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大清国籍条例》,明确宣布实行血统主义的国籍原则,所有具有中国血统的中国移民,即使已加入外国国籍,也都认为是中国公民。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国籍法》;1929年又颁行修订的《中华民国国籍法》,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坚持血统主义国籍原则。
规定凡具有中华民族血统者,均具有中华民国国籍,即使根据所在国国籍法已取得外国国籍的华侨,也被视为具有中华民国国籍。
这实际上是承认华侨拥有双重国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双重国籍原则。
1955年4月,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签订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之后,我国又同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签署联合公报,重申不承认双重国籍、公民在取得一国国籍后即自动丧失另一国国籍的原则立场。
1980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原则。
目前,我国旅外3000多万(一说5000多万)侨胞,一般估计,已有超过90%的人加入了居住国国籍,成为外籍华人,依然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已不足10%了。
五邑旅外侨胞的情况也大体如此。
为了顺应这种变化,在本书里我们原则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线,前后
使用了“华侨”、“华工”及“华侨”、“华人”这两组概念,以示区别。
其实,在二次大战前,五邑籍华侨中已有一些人被批准加入居住国国籍而成为外籍华人,完成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转变,如美国的黄金德、李是男,澳大利亚的梅光达、刘光福等。
然而,这毕竟是少数,与二次大战后大量华侨加入居住国国籍而成为华人不可同日而语。
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广大五邑籍乡亲在内的香港、澳门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长期以来,他们奋发工作,为港澳地区的发展与繁荣,为港澳顺利平稳回归祖国,为祖国和家乡的革命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其精神应予大力弘扬。
但香港、澳门同胞既不是华侨,更不是外籍华人,因此,本书没有作专门论述,但在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和澳门早期发展史上,不少五邑人建立了殊勋。
他们都是先以华侨的身份在海外创业、发迹的,尔后回到港澳创业、发展,为港澳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开拓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