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康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类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01
02
03
04
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
碍等。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脑血 管疾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
等。
02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日 常生活照顾、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 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05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降血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类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01
02
03
04
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
碍等。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脑血 管疾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
等。
02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日 常生活照顾、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 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05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降血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脑血管病康复ppt课件

基础上,综合利用康
复治疗技术改善功能。
10
六、偏瘫康复评定
㈠患者全身状态的评估 ㈡意识水平的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
㈢认知功能的评定:记忆、注意、定向、判断、计算等 ㈣心理评定 :焦虑、抑郁等 ㈤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方法、Fugl-Meyer方法、上田敏方法 ㈥肌张力的评定:改良的Ashworth ㈦ROM评定 ㈧共济失调的评定 ㈨平衡的评定 ㈩吞咽障碍的评定 (十一)语言功能评定 (十二)步态分析 (十三)ADL评定 (十四)其他
脑血管病康复
1
一、问题点
•基础病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颈内动脉系统: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失用、认知障碍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复视,感觉障碍,瘫,共济失调,吞咽障
碍,构音障碍等
•并发症、合并症:肩部、肺部、其他器官。
2
二、脑血管病后肢体瘫痪的性质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脑部发生病变产生抑制,病变以下的脑干、脊髓则处 于抑制释放阶段。
15
失语症评定
16
七、康复治疗的原则 ⒈康复要早期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只要病人神志清楚, 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高血压、 实质性脑出血一般宜在10—14天后进行。 ⒉介绍康复知识,争取患者及家属积极参加康复治疗。 ⒊注意全方位进行康复。 ⒋积极防治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 ⒌注意患者全身状态的观察,避免复发。 ⒍重视家庭和社区康复的重要性。
17
八、康复的适应症 ⒈没有严重精神、行为异常。 ⒉生命体征平稳,没有严重并发症、合并症。 ⒊发病后受累肢体的症状不再继续发展。 九、康复禁忌症 ⒈病情过于严重:昏迷、颅压过高、血压过高、严重精神 障碍。 ⒉伴有严重合并症: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急性心梗、 心绞痛、脏器功能衰竭等。
复治疗技术改善功能。
10
六、偏瘫康复评定
㈠患者全身状态的评估 ㈡意识水平的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
㈢认知功能的评定:记忆、注意、定向、判断、计算等 ㈣心理评定 :焦虑、抑郁等 ㈤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方法、Fugl-Meyer方法、上田敏方法 ㈥肌张力的评定:改良的Ashworth ㈦ROM评定 ㈧共济失调的评定 ㈨平衡的评定 ㈩吞咽障碍的评定 (十一)语言功能评定 (十二)步态分析 (十三)ADL评定 (十四)其他
脑血管病康复
1
一、问题点
•基础病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颈内动脉系统: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失用、认知障碍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复视,感觉障碍,瘫,共济失调,吞咽障
碍,构音障碍等
•并发症、合并症:肩部、肺部、其他器官。
2
二、脑血管病后肢体瘫痪的性质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脑部发生病变产生抑制,病变以下的脑干、脊髓则处 于抑制释放阶段。
15
失语症评定
16
七、康复治疗的原则 ⒈康复要早期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只要病人神志清楚, 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高血压、 实质性脑出血一般宜在10—14天后进行。 ⒉介绍康复知识,争取患者及家属积极参加康复治疗。 ⒊注意全方位进行康复。 ⒋积极防治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 ⒌注意患者全身状态的观察,避免复发。 ⒍重视家庭和社区康复的重要性。
17
八、康复的适应症 ⒈没有严重精神、行为异常。 ⒉生命体征平稳,没有严重并发症、合并症。 ⒊发病后受累肢体的症状不再继续发展。 九、康复禁忌症 ⒈病情过于严重:昏迷、颅压过高、血压过高、严重精神 障碍。 ⒉伴有严重合并症: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急性心梗、 心绞痛、脏器功能衰竭等。
脑卒中全面康复PPT课件

康复的重要性与效果
重要性
脑卒中后及时进行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残疾程度,提 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
研究表明,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03 脑卒中康复的全面性
身体功能的康复
肢体功能康复
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手段, 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病因与风险因素
病因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脑血管狭窄或闭 塞引起,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 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风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 胖、缺乏运动等都是脑卒中的常见风 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言语不清等症 状。
诊断
医生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来确诊脑卒 中。
详细描述
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对长期康复计划在慢性期 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 ,长期康复计划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和生活 质量,减少复发和再次入院的风险。
案例三:家庭康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家庭康复能够为脑卒中患者提 供稳定、持续的康复环境,有 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02 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
康复的定义与目标
定义
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过程。
目标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残疾程度,促进全面康复,使患者能够回归家庭 和社会。
康复的分期与原则
分期
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后遗症期 康复。
原则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 PPT课件

运动功能评定
1、Brunnstrom 6阶段评定法:
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过程
Ⅰ阶段
弛缓期,是指脑血管意外发病后,由于锥体束传导 障碍,患侧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 约在发病两周后出现痉挛和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联合反应达到高峰,痉挛加重
Ⅱ阶段 Ⅲ阶段
Ⅳ阶段
Ⅴ阶段 Ⅵ阶段
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的运动,痉挛开始减弱
(二)脑卒中发病原因
脑内病变:脑血管病变
①出血性脑卒中 约占脑卒中10~20%。 ②缺血性脑卒中 主要是脑梗死,约占脑卒中80%。 包括:脑栓塞 包括: 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 腔隙性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如 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改变。
Ⅵ
运动协调正常或接近正常
能进行各种抓握动作,但 速度和准确性稍差
运动速度和协调性接 近正常
共同运动
是指当患者期望 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 的某一关节时,不能 做单个关节运动,邻 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 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 可控制的运动,并形 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上
屈肌共同运动 肩胛骨 上提 后撤 肩关节 外展 外旋 肘关节 屈曲 前 臂 旋后(旋前) 腕关节 屈曲 指关节 屈曲 拇 指 屈曲 上提 后缩 髋关节 外展 外旋 膝关节 屈曲 踝关节 跖屈 内翻 骨 盆
康复措施
床上良姿位的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 被动活动关节 床上活动 床上翻身训练 推拿按摩
床上良姿位摆放 正确体位能预防和减轻偏 瘫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 模式的出现和发展。肢体 置于抗痉挛体位 仰卧位、健侧卧位、 患侧卧位 俯卧位 半俯卧位
脑梗死康复期治疗PPT课件

编辑版ppt
评估
1、一般状态 2、神经功能状态 3、心理状态 4、个人素质及家庭条件 5、丧失功能的自然恢复情况
5
编辑版ppt
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
偏瘫 双侧瘫 言语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情感障碍
6
康复前的准备工作
编辑版ppt
确定康复目标
1、改善步态 2、恢复步行能力 3、增强肢体协调性和精细运动 4、提高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5、适时应用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 6、重视心理、社会及家庭环境改造,使患者重
(第6版神经内科)
编辑版ppt
11
急性期:1个月 第一阶段:发病24—48小时内 第二阶段:3-14天 第三阶段:15-30天
恢复期:2-6个月 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科 黄如训 PPT)
编辑版ppt
返回
12
3
编辑版ppt
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体系
一级
康复任务 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二级 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三级
80%进行社区康复,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进
一步提高运动功能、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0%经专科康复中心治疗患者能达到大部分日常 生活能力自理。
4
康复前的准备工作
编辑版ppt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1
脑卒中的概念
编辑版ppt
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 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 血。
其中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 常见的类型,约占70%。
2
编辑版ppt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血管病的康复评定PPT课件

後期評定:在康復治療結束時進行。目的 是經過康復治療後,評定患者總的功能狀 況評價康復治療的效果,提出重返家庭和 社會或作進一步康復治療的建議。
(二)康復評定的內容
軀體功能評定:一般包括上肢功能評定、 下肢功能評定、脊柱功能評定、步態分析、 關節功能評定、痙攣與弛緩的評定、感覺 與知覺的評定、協調與平衡的評定、日常 生活活動能力的評定。 精神(心理) 功能評定:一般包括情緒評定、殘疾後心 理狀態評定、疼痛的評定、失用症和失認 症的評定、癡呆評定、非癡呆性認知障礙 (注意力、記憶、思維)的評定、智力測 定、性格評定等。
患者功能障礙程度---患者功能障礙不僅應 瞭解其種類,還應判斷其程度。患者功能 障礙的嚴重程度,常以其獨立程度的受損 為標準。
治療目標的確定---對患者功能障礙的種類、 嚴重程度和主要功能障礙有了正確全面的 瞭解以後,治療的重點即可明確,通過康 復治療和訓練,預期使患者的功能障礙恢 復到何種水準?這種水準即是治療需要達 到目標。後者應有明確的指標,最基本的 指標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復的水準。 其次是對家庭及社會的適應能力的恢復水 準和就業能力恢復程度等。
治療目標
(1)近期目標---這是康復治療初步階段 的目標。
(2)中期目標---是康復治療過程過半時 應達到的目標。
(3)出院目標---是患者治療結束時應達 到的目標。
(4)遠期目標---是患者出院後回歸家庭 和社會後所能達到的水準。
決定各種康復治療措施的先後順序:康復 評定會議要綜合各專業評定結果的意見根 據功能障礙的主次,對康復治療的先後順 序作出合理的安排。影響患者生活自理能 力最嚴重的和患者感到最痛苦和最迫切希 望解決的應予優先考慮。
(四)常用的評價表
軀體功能評價表:B urnnstrom腦卒中運 動恢復級(BRSS)--主要評上下肢功能在 恢復過程中的變化等級。FMA評估表--對 BRSS表的細化和數量化。上田敏法--該評 價法也是對BRSS表的細化。Ashworth痙 攣評定級。日常生產活動能力的評定-Barthel氏ADL指數、功能獨立性評定 (FIM)等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PPT课件

康复团队
康复团队由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组 成,他们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的目的
康复评定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功 能障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社 会适应能力,为制定康复计划 动、语言、认知、心理和社会功 能等方面的评估。通过量表和测 试等方法,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进
感谢您的观看
行客观的评估。
康复评定的流程
康复评定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 括初步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 估。在评估过程中,治疗师会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
康复治疗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电刺 激疗法、超声波疗法、冷热敷疗法等。这些治疗 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和肌 肉张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 训练、认知训练等。
合理饮食和休息
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康复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预防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褥疮等,保持患者清洁卫生,定期 翻身拍背。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 持。
安全防护
确保患者生活环境的安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
THANKS FOR WATCHING
时间。
清洁护理
定期洗澡、更换衣物, 保持身体清洁。
排泄护理
协助患者进行排便、排 尿,预防便秘和尿潴留
。
心理护理
01
02
03
情绪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支 持,帮助其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
认知干预
通过教育、指导等方式,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提高康复信心。
行为疗法
康复团队由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组 成,他们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的目的
康复评定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功 能障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社 会适应能力,为制定康复计划 动、语言、认知、心理和社会功 能等方面的评估。通过量表和测 试等方法,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进
感谢您的观看
行客观的评估。
康复评定的流程
康复评定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 括初步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 估。在评估过程中,治疗师会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
康复治疗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电刺 激疗法、超声波疗法、冷热敷疗法等。这些治疗 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和肌 肉张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 训练、认知训练等。
合理饮食和休息
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康复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预防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褥疮等,保持患者清洁卫生,定期 翻身拍背。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 持。
安全防护
确保患者生活环境的安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
THANKS FOR WATCHING
时间。
清洁护理
定期洗澡、更换衣物, 保持身体清洁。
排泄护理
协助患者进行排便、排 尿,预防便秘和尿潴留
。
心理护理
01
02
03
情绪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支 持,帮助其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
认知干预
通过教育、指导等方式,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提高康复信心。
行为疗法
脑卒中康复ppt课件

七、认知功能评定 八、心理评定 九、生活质量(QOL)评定量表
16
第四节 康复治疗
一、康复治疗原则
1.选择合适的康复时机,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 2.康复评定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包括急性期、恢 复早期(亚急性期)、恢复中后期和后遗症期。 3.康复治疗计划是建立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 小组共同制订,并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 善。 4.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 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5.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 疗、心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和康复工程等。 6. 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
软瘫强化治疗 患者通过体位的正确摆放和关节的 被动活动治疗后,仍有一部分患肢处于软瘫,特 别是上肢和手。为此要强化治疗,并有意识地将 患侧上肢置于患者的视线之内.
软瘫期强化治疗的治疗原则:除体位的正确摆放 和关节的被动活动治疗仍可进行外,主要是利用 躯干肌的活动,促使肩胛带和骨盆带的功能部分 恢复,通过紧张性反射、姿势反射、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Rood感觉刺激等手段,促进靶肌肉的 肌力和肌张力增高。
29
第四节 康复治疗
1.软瘫强化治疗内容: 紧张性反射 (tonic reflex)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 共同运动(synergy movement) Rood感觉刺激 运动再学习
30
第四节 康复治疗
2.床上和床边活动训练: Bobath握手 见图2-6 上肢自助被动运动 见图2-7 双侧桥式运动 见图2-8 ,单桥训练 见图2-9 活动桥式运动 牵伸躯干肌:屈患膝、髋内旋,一手压患膝,另一手压肩 牵张腘绳肌 见图2-10 ,图2-11 仰卧及俯卧位屈膝运动 起立床训练 体位转移训练:仰卧位的侧方移动 ,向健侧、患侧翻身 床上坐起训练
16
第四节 康复治疗
一、康复治疗原则
1.选择合适的康复时机,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 2.康复评定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包括急性期、恢 复早期(亚急性期)、恢复中后期和后遗症期。 3.康复治疗计划是建立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 小组共同制订,并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 善。 4.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 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5.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 疗、心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和康复工程等。 6. 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
软瘫强化治疗 患者通过体位的正确摆放和关节的 被动活动治疗后,仍有一部分患肢处于软瘫,特 别是上肢和手。为此要强化治疗,并有意识地将 患侧上肢置于患者的视线之内.
软瘫期强化治疗的治疗原则:除体位的正确摆放 和关节的被动活动治疗仍可进行外,主要是利用 躯干肌的活动,促使肩胛带和骨盆带的功能部分 恢复,通过紧张性反射、姿势反射、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Rood感觉刺激等手段,促进靶肌肉的 肌力和肌张力增高。
29
第四节 康复治疗
1.软瘫强化治疗内容: 紧张性反射 (tonic reflex)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 共同运动(synergy movement) Rood感觉刺激 运动再学习
30
第四节 康复治疗
2.床上和床边活动训练: Bobath握手 见图2-6 上肢自助被动运动 见图2-7 双侧桥式运动 见图2-8 ,单桥训练 见图2-9 活动桥式运动 牵伸躯干肌:屈患膝、髋内旋,一手压患膝,另一手压肩 牵张腘绳肌 见图2-10 ,图2-11 仰卧及俯卧位屈膝运动 起立床训练 体位转移训练:仰卧位的侧方移动 ,向健侧、患侧翻身 床上坐起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