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乡土地理环境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

合集下载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乡土资源是指一定地域内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社会等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

在地理学研究中,乡土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是学者们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对乡土资源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区域内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为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乡土资源研究中,我们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

例如,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对乡土资源进行系统地分类和评价;收集和整理区域内的历史文献和口述资料,掌握当地的历史文化变迁和发展脉络;开展社会调查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人文、社会和经济状况等信息。

这些实践形式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我们还应该注重结合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例如,可以联合当地企业或组织,共同研究乡土资源在产业开发中的应用和开发路径,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也可以通过讲座、展览等多种形式,让乡土资源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反哺当地居民,增强其文化自信和地方自豪感。

此外,乡土资源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例如,可以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多方面交流和讨论,形成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好地促进乡土资源研究的深入开展。

同时,也应该注重地理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跨界合作,提高研究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实现乡土资源研究与产业、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

总之,在乡土资源研究的学习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科融合和跨界合作,从而使乡土资源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如何开展初中学生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经验总结-精选文档

如何开展初中学生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经验总结-精选文档

如何开展初中学生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经验总结基础教育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改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探索性、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

这是课程改革的趋势,“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特的课程领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1]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内涵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学习方式,或者是一种课程类型,也可以看做是以知识与经验并重的生成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的综合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义,既有学习的内容,又有课程的内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研究性教育的定义是:“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它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预测交流结果。

”[2]二、开展初中学生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是指家乡的地理知识,它的内容是学生家乡的地理环境,乡土地理的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中的几个要素,开展研究,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乡土地理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乡土地理环境就在学生身边,是学生身边可触可及的熟悉事物,展开实地调查简单易行,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和交通状况,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改善家乡面貌激情。

[4]2、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乡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走出课堂,走入大自然,走入社会生活,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分析调查本地自然条件对社会环境、经济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家乡自然环境的改变。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探研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探研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探研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地理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高中地理教学作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途径,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教科书知识的传授,缺乏实地体验和案例分析,导致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欠缺。

与此乡土资源作为地理教学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包含丰富的地理现象和文化特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实践机会。

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成为了当前地理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深入挖掘乡土资源,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探索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助力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1.2 研究意义乡土资源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和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与路径,以期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乡土资源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识。

乡土资源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数据、分析问题,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地理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对本土文化和环境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环境保护意识。

2. 正文2.1 乡土教育资源概述乡土教育资源是指地理位置、景观、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特色和价值的资源,广泛分布于农村和乡镇地区。

乡土资源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对于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乡土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

通过深入了解乡土资源,学生可以了解地方的特点、优势和问题,增强地方认同感和自豪感。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方式与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在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能够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与价值乡土地理资源的定义乡土地理资源指的是位于乡村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人口分布等。

乡土地理资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

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乡土地理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域性:乡土地理资源主要分布在特定的地理区域,每个地区的资源具有独特性,反映了地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2.多样性:乡土地理资源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

3.可观察性:乡土地理资源通常比较真实、可观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观察到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4.实践性:乡土地理资源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5.教育性:乡土地理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乡土地理资源的价值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具有以下几个价值:1.增强学习兴趣:乡土地理资源能够提供真实、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与课堂内容建立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拓宽知识面:通过参观、考察乡村地区的地理资源,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增强实践能力:乡土地理资源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对地理知识进行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培养地理思维能力:通过研究乡土地理资源,学生能够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如地理观察、地理分析、地理判断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托乡土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

依托乡土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

依托乡土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作者:商航嘉徐睿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9年第03期[关键词: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十堰]我国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

结果是学生的考试分数比较高,但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2000年研究性学习诞生了,它指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相关的课题,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活动。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热爱学习,增进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但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选择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难度不能过大。

同时在不违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尽量将课题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课题的实用价值。

按照如上的选题要求,笔者通过研究,撰写了三篇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案例1: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水污染状况调查。

1.调查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经由地域性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关心和保护我们的环境。

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和短缺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

十堰作为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区,更应该将保护水质放在重要地位。

因此,有必要调查汉江河水的污染状况,通过调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水资源的意识。

2.调查研究过程:1.选择汉江十堰段作为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的主题:汉江水污染状况调查。

3.开展调查。

问卷调查周边居民对于保护水质的重视程度,走访调查哪些企业排放了污染物,寻找污水排放口,拍照记录污染现象,抽取河水进行水质分析,分析水质现状,找出主要污染源。

3.记录研究结果,提出解决方案。

如下:①治理水污染: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督和检查;整改排污量大的企业;关闭排污设施落后的企业;建立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养殖场建立治污设施;环保部门加大监督力度,清理江内的垃圾;②植树造林:江水周边地区建立绿化带;恢复源头地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③开展班会,主题为“节约用水”。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乡土资源是指地理信息中的一种特殊资源,它是指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农田、山水、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

这些资源在地理学研究中往往被忽视,但实际上它们才是地理学习者进行研究的最好对象。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地理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地域特点,提高地理意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进行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地理学习者要深入了解乡土资源所在的具体地理环境。

比如通过实地调查,深入了解乡村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自然环境特点。

同时也要了解当地的村落布局、农田面积、种植作物、畜牧业发展情况等人文环境特点。

只有深入了解乡土资源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研究性学习。

进行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

在深入了解乡土资源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之后,地理学习者可以就当地的资源进行实际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善土地荒漠化问题,通过水稻种植来提高农田产量,通过农村旅游业开发来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等。

这些实践活动既能够提高地理学习者对乡土资源的认识,又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一定的贡献。

进行乡土资源的综合研究分析。

在乡土资源的实践研究中,地理学习者需要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进行乡土资源的综合研究分析。

可以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自然环境特点,结合农田面积、种植作物、畜牧业发展情况等人文环境特点,进行乡土资源的优势劣势分析,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进行乡土资源的科普宣传活动。

作为地理学习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意识,同时也要为乡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贡献。

可以通过举办乡村地理知识讲座、开展地理科普宣传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乡土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乡土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利用效率。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不仅能够帮助地理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同时也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一定的贡献。

如何利用乡土地理环境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

如何利用乡土地理环境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

如何利用乡土地理环境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第一篇:如何利用乡土地理环境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示例4:如何利用乡土地理环境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思路选题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过程,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开端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就学生的培养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乡土地理环境中蕴含的研究性学习素材是相当丰富的,从乡土地理环境中挖掘出一些平时视而不见的而知识价值很大的研究性学习素材,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应用就在身边,从而由熟悉的地理环境入手,学习地理基本知识,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应用地理知识为家乡建设服务,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

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乡土地理环境中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具体可循以下的思路去设计。

自然地理:地形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地质构造:名称、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开发现状前景气象及气候资源:气象要素的分布及特点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开发现状、水污染及环境保护自然带及其森林、草场资源:类型、分布、利用现状和保护灾害性的地理现象:台风、梅雨、伏旱、寒湖、滑坡、地震、泥石流人文地理方面:工业生产及工业布局、农业生产及农业布局、专门市场的布局等例如,从天津市城市规划的重要举措----海河两岸开发来设计一系列研究性学习课题就是极具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第二篇: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1)新闻联播与“地理”(2)山谷风的形成(3)(某地)公交线路现状与规划设计(4)“三圈环流模型”制作(5)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的持续上升(6)(某地)旅游景点的开发(7)自然带与旅游特色(8)城市功能分区(9)地域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10)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11)月相变化观测(12)读(某地)地图和照片研究(某地)的变化(13)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14)火山模型的制作(15)利用GIS信息技术制作(某地)人口分布特征图(16)(某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7)中华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18)(某地)人口分布与学校的布局第三篇:高二地理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高二地理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开展高二地理研究性学习。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探研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探研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探研乡土资源是指国家或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人文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生活性。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地球与地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乡土资源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绘制出属于自己家乡的地图,通过实践了解地图的制作过程和地图元素的含义。

这样的学习方式比简单地阅读教科书更加直观和生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并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地理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比如观察家乡的地貌类型、测量山川河流的长度和宽度、考察地质构造等等,可以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探究,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调查、采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经济地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状况,分析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措施等等。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探究,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地理学科的本质是研究人与地的关系,通过学习地理,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特色和优势,从而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4:如何利用乡土地理环境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思路选题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过程,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开端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就学生的培养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乡土地理环境中蕴含的研究性学习素材是相当丰富的,从乡土地理环境中挖掘出一些平时视而不见的而知识价值很大的研究性学习素材,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应用就在身边,从而由熟悉的地理环境入手,学习地理基本知识,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应用地理知识为家乡建设服务,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

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乡土地理环境中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具体可循以下的思路去设计。

自然地理:地形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
地质构造:名称、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
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开发现状前景
气象及气候资源:气象要素的分布及特点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开发现状、水污染及环境保护
自然带及其森林、草场资源:类型、分布、利用现状和保护
灾害性的地理现象:台风、梅雨、伏旱、寒湖、滑坡、地震、泥石流
人文地理方面:工业生产及工业布局、农业生产及农业布局、专门市场的布局等
例如,从天津市城市规划的重要举措----海河两岸开发来设计一系列研究性学习课题就是极具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