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方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1、本课题主要研究物理学中的各个方面,包括XXX与XXX的观点辨析、XXX对经典力学的贡献、诗、书、曲、画中的物理知识、成语中的物理哲理等。

2、XXX的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本课题将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诗、书、曲、画中也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我们将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探究其中的物理学原理。

4、成语中也蕴含着很多物理哲理,我们将通过对这些成语的解读,深入理解其中的物理学思想。

5、物理学是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门学科,我们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探究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6、在物理学中,整体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7、本课题将对《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题型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章节。

8、在物理题中,隐含条件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隐含条件。

9、求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我们将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10、纳米科技是时代的呼唤,我们将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1、在物理学中,图解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解题方式,我们将对其进行归类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

12、GMm/R2=mg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公式,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探究其在高考题中的应用。

13、超导体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我们将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4、物理实验中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15、电磁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探究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6、物理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

17、神州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回收过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我们将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8、和平号坠毁事件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我们将对其始末进行分析和探讨。

19、本课题将对高中物理研究的困难进行调查和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物理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1、温度对水的折射率的影响2、各种汽车加速性能的对比研究3、观察分析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的做法4、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5、影响拔河胜负的因素6、调查灶具的演变7、刀中的力学知识 8、玻璃幕墙的光污染与预防9、运用物理知识研究影响推铅球成绩的因素 10、弹性材料的弹性研究11、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12、研究弹簧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13、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14、生活中的电磁辐射15、物体从不同高度下落,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关系 16、水流速度研究17、研究泊松亮斑 18、电阻的测量19、电动机转动中的物理量研究 20、液体流速对电阻的影响21、注水肉与电阻率的关系 22、污水的霍尔效应研究23、本地地磁场强度的测定 24、本地重力加速度的测定25、探究接触力与非接触力的内在联系及形成电与磁的本质联系26、探究各种家用电器铭牌的含义 27、电动自行车行驶安全隐患的研究28、电热灭蚁器 29、节能台灯与生活空间30、风力发电31、制作小水气压计测山高32、双联开关的多种接法 33、钢筋分布中的力学知识34、开关的升级换代 35、土壤的力学结构36 、手机幅射的调研 37、物理问题与模型38 、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与制作 39 、魔术表演中物理知识40、研究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 41、研究弹簧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42、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43、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44、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45、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46、浅议物理作业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47、浅谈可再生能源48、调查研究: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49、小论文:从电球箱到臭氧层50、小论文:温泉效应 51、用激光笔做光学实验52、小论文: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53、用激光笔做光学实验 54、摄影技术(相机自备)55、太阳能的利用 56、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57、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58、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59、时代呼唤纳米科技 60、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好的,下面是一份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物理学是什么,了解国内外的一些科学发现。

2. 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并观察、探讨和理解。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引导幼儿探究物理现象的初步科学方法。

教学流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们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物理学吗?我们身边有哪些物理现象?”让幼儿们思考和表达。

2.呈现教师出示、讲解一些近期科学发现,如黑洞的研究、光的折射、电的产生、机械原理等,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激发幼儿们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兴趣。

3.实践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些生活实验,如水的沉浮、气体的重量、铁磁铁非磁等实验。

同时指导幼儿观察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并激发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4.探究在实践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问题解决办法、验证想法、总结结论等步骤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同时,教师以多种信息来源(电子书、科学游戏、影片等)丰富幼儿的知识,让幼儿逐渐建立起物理学的知识框架。

5.归纳教师引导幼儿针对探究中发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形成科学思维和知识结构。

6.分享幼儿们在探究和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口头或图形的表现方式与其他同学分享,引发探究和思考的火花。

7.反思教师向幼儿们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深化对物理教育的理解和落地。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探究是幼儿认识物理现象关键的一步。

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和归纳规律等步骤,帮助幼儿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分级教学: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级教学,引导幼儿逐步深入探究、理解物理现象,扩大知识面和提升科学思维水平。

3.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将幼儿分为小组,通过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思想共鸣,提高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儿童先知法:利用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以亲身体验和探究为主,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探究和实践。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物理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物理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物理1. 引言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以物理学科为例,介绍一种适合高中学生的研究性课题范例。

2. 背景知识在开始研究之前,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

在物理学方面,学生需要了解牛顿力学、电磁学和热学等基本概念。

3. 研究问题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可用于检测空气质量的装置?”4. 研究方法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研究:4.1 设计实验首先,学生可以搜索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已有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和装置。

然后,他们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材料条件,设计一个能够测量空气质量的装置。

4.2 制作装置学生可以使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如纸张、碱性物质和染料等,制作一个简单的装置。

这个装置应该能够反映出空气质量的变化。

4.3 进行实验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实验场地,进行实验。

他们可以采集不同环境下的空气样本,并记录相关数据。

4.4 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应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他们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和图表,来展示不同条件下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5. 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他们可以讨论自己的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6. 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在本研究中,由于学生使用的是简易的材料和装置,所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学生可以对研究中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7. 结论通过这个研究性课题,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还能够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实践和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8. 参考文献•Smith, J. (2010). A Study on Air Quality Measurement Using Simple Materials. Journal of Physics Education, 15(2), 45-56.•Johnson, R. (2014). Air Quality Sensor Development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ducation, 20(3), 78-89.以上就是一个适合高中学生的研究性课题范例。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1、节能灯的节能探究2、噪声的危害和测定3、古代中国的物理学奉献4、家用电器的维修方法探讨5、物理习题中的近似估算法初探6、物理情景与模型7、高中物理实验中学生心理障碍种种调查8、高中生学习心态的调整9、生活与物理10、应用蚊子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响制作电子驱蚊器11、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12、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13、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14、制作小水气压计测山高15、粉笔的改良和粉尘消除16、家用电器的开展带来的平安问题17、菜刀上的力学知识18、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19、太阳能的利用20、研究影响轮胎上摩擦力的因素21、节能台灯与生活空间22、简易地震记录仪的设计制作23、电磁辐射在工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24、摩托车手的手套的原理及制作25、载人航天站的生态平衡26、仿生学在物理中的应用27、多媒体电教室的灯光设施28、建立你在月球上的家29、电视、电脑视保屏的防辐射功能30、诺贝奖中的物理学家的共性31、手机幅射的调研32、足球场上的力学知识33、身高与体重比列探究34、十大物理学难题困扰世界35、风力发电36、气象卫星37、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与制作38、几何画版在物理习题中的应用39、紫外线的预报40、近视眼镜的检测41、高压锅的秘密42、潜望镜里的望远镜43、寻找牛顿的足印44、伽利略的研究艺术45、地电流变化与地震46、高速公路“弹簧路〞在原因及防治47、星星之路--天空中的圆周运动48、地心说和日心说49、魔术表演中物理知识50、双星运动的机制和黑洞的发现51、从占星术到天文学52、近现代科技、教育与现代化进程53、移动对人体的影响54、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55、太空太阳能电站56、海水盐度差能57、太阳能源之谜58、物理最正确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59、高科技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60、超导现象及其应用61、月相的观察62、土壤的力学构造63、冷热牛奶放置冰箱的观测64、近视产生的原因及预防65、钢筋分布中的力学知识66、指纹识别学说初探67、全新设计的超轻型电动遥控模型飞机68、车上睡觉不舒服怎么办?69、哈哈镜成像原理浅析70、楼道灯声控开关的研制71、三线插座判别仪72、纳米技术及应用73、射线的应用与防护74、微波炉的演变75、核能的利用76、小刀、菜刀、斧头中的力学知识77、磁卡和IC卡78、家用热水器的原理、使用、安装79、实验室力、热、声、光、磁、原仪器的性价比调查80、卫生间革命中的现代科技81、玩具中的科学原理及改良82、家电开展史及其开展前景83、家庭平安及防盗措施84、居家装璜中的灯光设计85、研究涡轮喷气发动机工作原理86、对几列永动机的剖析87、测定家用电器的电功率88、初中物理教师与高中物理教师共性与个性89、航天技术的新开展90、日光灯的启辉器91、调查常见家用热水器的原理、使用面及优缺点92、探究热水瓶内所盛开水的多少与保温性能的关系93、估测人体输出功率的大小94、电磁波治病的奥秘95、静电对人体及动物机体的效应的研究96、红外线与电动按摩97、电磁波与XX98、氖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99、研究模型火箭的发射技术100、多用表的设计与制作101、小制作:研制“水火箭〞102、小制作:研制“自动称米机〞103、体育运动中的力学104、研究影响轮胎上摩擦力的因素105、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106、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107、菜刀上的力学知识108、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109、调查研究: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110、调查研究: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111、调查研究:家用电器的开展带来的平安问题112、太阳能的利用113、调查研究:古代中国的物理学奉献114、计算机的储存介质115、粉笔的改良和粉尘消除。

高中物理研究报告性学习方案

高中物理研究报告性学习方案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适用年级:滕州二中 2015级设计教师:高二物理组教师活动方案一: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一、课题名称: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二、课题背景说明:近年来,电磁辐射成为了人们经常关注的物理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身边出现了更多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来自太阳、地球的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

人工辐射主要来自电视、广播,雷达、通信基站,还有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设备。

电磁辐射现象对现代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以及了解如何减小有害辐射的伤害。

四、课题容:1.有益辐射现象。

2.有害辐射现象。

3.有害辐射带来了什么。

4.如何减小有害辐射带来的伤害。

五、课题研究方法:建立合作小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资料和上网下载网络资料进行学习,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到相关家庭、单位或部门了解电磁辐射现象,收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小组合作讨论,最后得出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1. 研究程序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

(1课时)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课时)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2个半月)(1)第1—2周:查询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料,学习电磁辐射益处与害处。

(2)第3—4周:调查生活与生产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3)第5—6周:制定减小有害辐射的方案。

(4)第7—8周:撰写学习心得、研究报告,制作宣传板报。

(5)第9—10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1)搜集学习性资料:(2)调查与访问:(3)整理分析资料:(4)板报制作:七、课题实施的条件:书籍、网络、计算机、照相机、美术工具、经费。

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袁东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性活动,实现自我发展,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精神的一种自主性学习方式。

它跟接受性学习功能各异,相辅相成。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某一知识或规律产生或发现的过程,将当初科学家们研究这一问题的过程适当地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进而掌握某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才是物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

作为一名物理学科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引导,使这一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呢?设计方案如下:1.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目前阶段各校的教学形式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而言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几年初中物理教材在不断的更新,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融入了许多探究问题的实验和方法,最后的结论都没有直接给出,这就更有利于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推广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在教科书的框架内尽可能多的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的教科书已经给定了学生学习的知识框架(学生不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就应该在这个框架内尽可能多的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首先要注重启发学生对某一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问题和猜想(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用来培养这一能力,如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一些问题: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固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的研究过程、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焦耳定律的研究过程等等,对于这一类问题的研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出对于一个问题的最终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比如初二物理教材中“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通过自己的猜想列出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如:物体重力的大小,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物体运动的速度等等。

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

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

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范例问题物理实验“自制电池”课题的分析归纳课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每学期按照学校“课题研究”活动要求,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征集研究课题工作。

主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等现实问题,如交通问题、能源问题、环境保护、卫生状况、用电常识,甚至包括日常生活用品使用问题。

即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以现在学科知识为基础,把一些对课本中问题的看法,甚至有一些认为是“异想天开”的想法,只要有可行性研究的可能都可以形成课题。

参加初次研究活动的学生会感到选题困难,其实可联系物理必修、选修课的教学实际,关注周边环境就要有许多可选问题。

如:体育与力学相联系的有:拔河取胜的秘诀、跳高越杆姿态的变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有:对各式各样桥的研究、对形形色色门的研究;结合光学知识开展对近视问题的研究,如对眼镜认识的调查;结合电学知识开展对家庭用电及安全情况调查等等。

本课题组同学就是联系物理学科知识对当今电源(电池)报废时污染环境引起足够的注意,然后联系几个对物理学科有兴趣的同学想亲身体验一下伏打电池的制作过程,以及研究将来电池的应用前景等而选定本课题研究的。

实际情况的调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实施调查之前,首要的是制订一个全盘的安排计划,一般来说,与物理相对应的应用型课题的研究方案是先到实际中去考察、提练、设计和修改方案。

课题研究组成立以后,我们向指导老师汇报我们当初的设想,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课题可行性提出分析处理,对我们在操作方法上提出具体的操作指导,并且就如何利用社会资源也给出建议。

概括地说,就是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调查内容。

(1)先调查伏打电池实验所需的各种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室所能提供的条件,进行实验研究时需具备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专业名词的物理涵义;(2)详细调查现阶段市场存在的各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光电池等),然后再去商店调查各种品牌电池种类;(3)走访生产“达立”牌电池的常州市电池厂,认真考察生产电池的流程,并且询问实际生产状况及实验室条件的差异情况,甚至向厂方咨询对废弃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以及将来开发新产品是否具有环保功能等问题都进行一系列周密的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方案青岛国基外语学校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方案九年级三班填表日期:2013年06月09日青岛国基外语学校物理研究性学习深远报告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初中物理在生活中的的利用。

一、简介初中物理分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让我们一一介绍一下。

声学{一}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声音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声音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语言信息,下面所介绍的是声在其它方面的一些应用及其原理。

一、辩析熟悉的来人现象:和您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哪位在说话。

原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绝不会相同。

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相同,由于非常熟悉,我们通过辩别音色就能分辩出是哪位在说话。

二、听长短现象: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听声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满了。

原理: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时的发声频率不同,空气柱越长,发出的音调就越低;暖水瓶中水越多,空气柱就越短;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特别是水刚好倒满瞬间,音调会陡然升高。

这样,通过听声音的高低,我们就能判断出水已经倒满了。

三、挑选商品现象:去商店买碗、瓷器时,我们用手或其它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坏。

原理:有裂缝的碗、盆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远比正常的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的碗、盆挑选出来。

当然,实际还可用辩别音调、观察形态等方法,但主要还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四、测量距离现象:前面如果有一建筑物或高山,对着高山大喊一声,用表测量发出声音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利用声速就可以测出我们与高山或高大建筑物的距离。

原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产生了回声。

五、看病现象一:听诊器。

现象二:B超检查原理。

原理:人的体原理: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有一定的穿透性,医生用某些信号器产生超声波,向病人体内发射,同时接受内脏器官的反射波,通过仪器把反射波的频率、强度检测出来,并在电视屏幕上形成图像,为判断病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B超利用的是回声原理。

{二}自然界的消声法自由声场,天然的消声室. 一、寂静的戈壁、原始森林——在茫茫的戈壁滩和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没有反射声,是一种“死寂”的感觉。

印象深刻的是2009年在云南乘索道上玉龙雪山,浓雾缭绕,万籁俱寂,只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钢缆的摩擦声,偶尔听到一两声鸟鸣,在此时,人们都不敢高声说话,怕惊动了天神。

神奇的是,后面缆车中的谈话声,清晰地传到耳中,尤如近在咫尺。

二、大雪无声——天然的吸声棉在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人为的活动减少了吗,那么,为什么在雪被人踩过后,大自然又恢复了以前的喧嚣。

原来,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

布满了许多相通的小气孔,是天然的多孔吸声材料。

反射声都被雪层所吸收,故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场面。

而雪被人踩过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原本新鲜蓬松的雪就会被压实,从而减小了对声波能量的吸收。

所以,自然界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电学力学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力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应用非常广泛,这一学期我们有更加详细的学习了力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主要有体育运动方面:如跳高、跳水、体操、铅球、标枪等;天体物理方面:如天体的运行、一些星体的发现、人类的太空活动等;交通安全方面:汽车制动、安全距离、限速等。

1(重力的应用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

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抛秧技术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

2(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

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稻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而增大滑行速度;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

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减少。

3. 弹力的应用利用弹力可进行一系列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

如高大的建筑需要打牢基础,桥梁设计需要精确计算各部分的受力大小;拔河需要用粗大一些绳子,防止拉力过大导致断裂;高压线的中心要加一根较粗的钢丝,才能支撑较大的架设跨度;运动员在瞬间产生的爆发力等等。

而且根据弹簧原理我们也可以制作很多东西光学光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没有光,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世界将一片黑暗,没有了光,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个世界。

从古代开始,人们便对光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人们的认识所限,不可能对世界上的各种光学现象作出合理的,科学的解释。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光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能够合理地解释各种光学现象,并能利用光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下面我们来针对生活中的光的不同特性产生的现象来揭开生活中一些现象的神秘的面纱。

1(光的直线传播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这正是由于光和声音的不同性质而产生的现象,光的波长较短,而声波的波长较长,根据波的衍射原理,与障碍物尺寸相差不大的波长的波可以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因而声音可以绕过墙壁等障碍物传播到人的耳朵里,而光却不能绕过墙壁等障碍物传播到人的眼睛里。

因为光的波长较短所以衍射现象不明显,因此在宏观上可以认为光沿直线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特性在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射击时的瞄准,激光准直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还形成了一些特有的现象,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具体的形成原因如下:日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月亮把太阳光挡住,致使地球上的局部地方,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太阳或只看到残缺的太阳,太阳完全被遮住称为日全食,遮住部分称为日偏食。

而月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地球把太阳光遮住,致使在晴朗的夜空,月亮也变得黑黑的,同样月食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由于人们不了解月食的形成原因,迷信地认为发生月食是将要有大的灾难,因此古时人们把月食叫做“天狗吃月亮“,现在我们知道,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还产生了小孔成像等现象,在晴朗的天气可以直观的看到树林中光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运用,最常用的应该属于大家常见的镜子,由于光的反射,镜子可以把接收到的光反射过来,这样人就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样子。

由于光的反射线总是与入射线分居法线两边,且与法线夹角相同,如果把镜子的面做的不是很平整,那么在镜子中看到的像就发生拉伸或扭曲,这就是哈哈镜的原理,哈哈镜表面做的不平整,当人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扭曲的像时会忍不住哈哈大笑,哈哈镜因此得名。

汽车的后视镜也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汽车后视镜作出凹面,后面的景物反射回人眼时就缩小了,因此可以在很小的镜面中看到后面的大面积景物。

光的反射在交通工具另一应用: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都用"回归反光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把车灯射出的光逆向返回,所以标牌上的字特别醒目.另外运用各种曲面对光的不同反射作用可以使光汇集或发散,手电筒里的反射镜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将从小灯泡发出的光反射后沿直线射出。

光的反射分为全反射和漫反射,镜子的反射属于全反射,光从镜子中反射回来后能量损失极少,而大部分的表面不是很光滑的物体大多属于漫反射,这是由于漫反射的光学进入人们的眼睛人们才能看到物体的样子。

大家可能都有这种感觉,如果黑板做的不好的话坐在旁边的同学就看不到黑板上的字,原因正是产生了全反射。

因此现在的黑板表面都做了特殊的粗糙处理这样无论做到什么地方的同学都可以看到黑板上的字迹。

3.光的折射光的折射也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透镜折射。

眼睛成像是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应用。

照相机与眼睛有相似的结构,通过生理学中的眼模型,眼睛可以看成是精巧的照相机,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人眼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这就是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传统照相机的原理与眼睛类似,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眼睛与传统照相机的比较:近视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它形成的原因就是由于长期的看近处的东西,眼睛的晶状体产生了变形,调节能力差,不能使物体的光投影到视网膜上,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东西。

日常生活中用的放大镜也是也是光的折射的原因,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如下:凸透镜成像特征:1.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2.凸透镜成的实像永远是倒立的3.无论成虚像或实像,只要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反之,像距越大,物距越小,像也越小。

4.虚像不是人的幻觉,是真实存在的,照相机也能照出虚像,如:用照相机能照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由于大气的密度对光线的折射率不同,太阳在清晨是看起来会大一些,在中午看起来会小一些。

大气对光的折射还产生了海市蜃楼等奇妙现象。

4.光的散射光的散射在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多神奇的现象。

就拿天空来说吧,为什么晴朗的天气里呈现蔚蓝色呢,原因很简单,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使我们看到的天空呈现蓝色。

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当太阳光进入大气后,空气分子和微粒(尘埃、水滴、冰晶等)会将太阳光向四周散射。

太阳光是由红、澄、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组成,以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

波长比较长的红光等色光透射性最大,能够直接透过大气中的微粒射向地面。

而波长较短的蓝、靛、紫等色光,很容易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

在短波波段中蓝光能量最大,散射出来的光波也最多,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呈现出蔚蓝色。

其实,天空一直是蓝色的。

在高原上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蔚蓝色的天空。

春天风沙弥漫,夏天满天云彩,冬天烟雾层层,妨碍我们经常看到蓝天,只有秋天空气净洁,使我们看到蓝天的机会特别多。

在太阳光通过大气层入射到地球表面的过程中,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子或其它质点(如水滴、悬浮微粒或空气污染物)会对日射产生吸收、散射、反射、透射等作用,而形成了蓝天、白云或绚丽的夕阳余晖。

在没有大气层的星球上,即使是白昼,天空也将是漆黑一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