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第二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第二集

复兴之路观后感第二集《复兴之路》是一部由新工作室制作的历史纪录片,该纪录片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深入探讨了中国在近代历史中所经历的起起伏伏和艰辛的奋斗过程。
《复兴之路观后感》是对这部纪录片的观看体会和感悟的总结,本文将从纪录片的价值、内容和艺术表现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谈到纪录片的价值,我认为《复兴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追求新鲜的事物,但往往忽视了过去的历史。
近代中国历经战乱和侵略,我们国家曾经一度辉煌,也曾经一度落魄。
了解这段历史,对我们认识国家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复兴之路》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教育性,通过展示近代中国的兴衰和发展,激发了观众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国家的热爱。
其次,谈到纪录片的内容,我认为《复兴之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展示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起伏跌宕和奋斗过程。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国共内战到新中国的建立,通过这些历史事件,观众得以深入了解近代中国的苦难和努力。
纪录片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
这些历史人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近代中国复兴的推动者和奠基人。
通过这些内容的呈现,《复兴之路》成功地将观众带入历史的长河,感受近代中国那段起伏跌宕的岁月。
最后,谈到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形式,我认为《复兴之路》通过精美的镜头和剪辑,以及优秀的音乐和配乐,打造了一部视听盛宴。
纪录片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影像、历史文物、历史图片等多种艺术手段,将历史的真实感传递给观众。
同时,纪录片也通过各种声音效果和音乐,增添了观看的氛围和情感。
这种形式的艺术表现,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磅礴,也使得观众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和真实。
总结来说,观看《复兴之路》让我深受触动和启发。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辛酸的,但也是充满着奋斗和希望的。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经历种种艰辛,需要付出无数的努力和牺牲。
纵观近代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023年《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

2023年《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复兴之路》观后感1走进国博,迈向《复兴之路》,仿佛时光倒转,轮回到那听了许多,却不曾经历过的100多年前。
《复兴之路》是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复兴的伟大历程,站在序言那里,感觉像是就要打开尘封的大书,要费好大的力气翻阅,我深深的吸了口气,嗅着陈年纸墨的余香,开始接受心灵的洗礼。
这次参观,吸引我的多是一些细节。
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劳工的照片,他们几乎浑身赤裸,只在最隐私处围了块破布,嶙峋的肋骨仿佛要从沾满污泥的皮肤顶出来一样,漠然的双眼看不到一点神采,猜想他们可能是正在劳动的时候被工头拉过去站在那里,给外国人拍照的。
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渺小,尽管每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但是生命竟是如此的卑微。
我很庆幸,自己生在现在的这个时代,也很庆幸,我可以让自己的儿子在阳光下成长。
存着一颗感恩的心,对爱国大臣、对革命领袖、对仁人志士、对抗日英烈、对党和政府、更对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我想起日前菜农因菜贱而自杀的事情,当时曾想人的生命怎能如此卑微,但是正是他的牺牲,才换来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才换来了更多菜农及菜农的家庭好好生活的机会。
即使到现在,我们的国家还没到人人都衣食无忧的程度。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还远远没有实现,就业和住房的问题就是我们周围甚至我们自身的现实困扰……复兴之路还很长,还要更加努力的走下去。
在这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爱自己、爱家人、爱一切可爱的人和事物,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至少就是尽了一份力的。
《复兴之路》观后感2《复兴之路》分别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振兴之路伟大成就《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
复兴之路第二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二集观后感最近看了《复兴之路》的第二集,这一集的内容真的让我感触颇深。
这一集里,展示了好多历史的片段和故事,仿佛把我拉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些为了国家的复兴而不懈努力的人们。
比如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一群知识分子,他们明明可以选择安逸的生活,但却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救国救民的事业中。
他们到处奔走,宣传新思想,想要唤醒沉睡的民众。
我能想象到他们在街头巷尾,激情澎湃地演讲,额头上挂着汗珠,声音因为长时间的呼喊而变得沙哑,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还有那些工人阶级,他们每天在工厂里辛苦劳作,却只能拿到微薄的薪水。
可即便如此,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团结起来,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奋起抗争。
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工厂里忙碌的身影,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他们的双手因为劳作而布满了老茧,但他们的脊梁却挺得笔直。
这一集中,也展示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过程。
那些决策者们,坐在简陋的房间里,面对着种种困难和压力,眉头紧锁,不停地思考着对策。
他们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没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有的只是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念。
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他们深知这一点,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在国家面临困境的时候,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各界精英,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那种团结一心的力量,真的让人感到震撼。
就像一家人,虽然平时也会有争吵和矛盾,但当遇到外敌的时候,就会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抵御风雨。
看完这一集,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都是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想看,我们现在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抱怨,就觉得生活不如意。
可是跟那些为了国家复兴而付出巨大牺牲的人们相比,我们的这些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放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复兴之路》的第二集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艰辛,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复兴之路分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分集观后感《复兴之路》是一部备受瞩目的电视剧,该剧以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情节,深入探讨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通过剧中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纠葛,展现了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和付出的努力。
第一集以改革开放初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们的命运和故事,向观众展现了改革带来的巨大变革。
在这一集中,主要描绘了邓小平同志的形象和思想,以及他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决策。
剧中通过对邓小平同志的塑造,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改革的动力和目标。
在这一集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以及人们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集则聚焦于改革开放后期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
剧中通过主要人物们的命运和故事,展示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
中国在改革的道路上迎来了春天,生活水平和人民的获得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从剧中可以看到,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从贫困落后到富裕崛起的历程。
观众可以看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体会到中国经济的活力和中国人民的韧性。
第三集则讲述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崛起。
剧中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故事,展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努力和成果。
中国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地发展高新科技,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观众可以看到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以及中国人民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
这一集引领观众进入了科技发展的新时代,让观众意识到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的日益重要的地位。
《复兴之路》这部电视剧成功地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观众通过剧中人物的命运和故事,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改革的动力和意义,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部电视剧既让人们回顾改革开放初期的艰辛历程,也让人们看到了当下中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光明未来。
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让人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综上所述,《复兴之路》是一部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扣人心弦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的电视剧。
关于复兴之路的优秀观后感范文推荐5篇读友吧

关于复兴之路的优秀观后感范文推荐5篇复兴之路观后感1一声雷鸣,一镜碎。
一座座火山爆发,君王美梦破!这是1840年的中华大地。
从此,就是那无边的灾难和痛苦。
亲眼看着母亲惨遭侮辱,亲耳听着母亲的泪水恣意的流淌。
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所过的内心流血的生活。
再苦也要活,再难也要生!忆往昔,你记否大唐的繁荣昌盛,大唐的轻歌曼舞,大唐的雄姿英发,大唐的路不拾遗?你记得大唐的万方来朝?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然而,现实却是----衣不遮体,腹不裹食。
饿殍满地,哀鸿遍野。
复兴,伟大的议题;复兴,执着的梦想;复兴,崎岖的征途。
复兴,……再难也要复兴,再苦也要复兴。
从1840一直到今天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
每一步都流着华夏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炎黄的鲜血。
《复兴之路》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叫理想。
百年以来,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这种精神,象甘甜的乳汁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寻梦人!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或追求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演进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的考验。
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
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
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在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钊、刘胡兰身上看到了它,在鲁迅、闻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许许多多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而牺牲奉献的无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
《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形势与政策课上,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为庆祝祖国六十周年华诞的六集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使我们在历史长河中体味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我将结合看过的前两集谈谈感想。
第一集的千年巨变,1840~1911年。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里程碑。
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获得了解放。
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怀疑。
不可以被抛弃呢?从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真正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第二集的峥嵘岁月,1912~1949年,以辛亥革命后各种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最终建立新中国。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民的最大感受,但是袁世凯很快就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还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1916年袁世凯终于败亡,但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
莽莽神舟,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抵住伊谁?20世纪早期的中国已到了国将不国的地步,军阀之间为争权夺位混战不断,百姓生活在兵荒马乱之中……租借和占领区则一如从前,外国人在华特权原封不动,不明战舰仍在中国内河扬威……我不禁慨叹:中国该往何去?这么多主义和思想谁能给中国带来光明!一幅幅让人痛心的画面,仿佛这一切将我带回那不堪回首的经历。
沉思历史,正视当下,我们如此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百年的沧桑巨变,百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谱写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师范学院小教083班许小桐学号:08481090。
《复兴之路》观后感(二)

《复兴之路》观后感一部《复兴之路》,让我感触很多。
我深刻认识到人一定是要在不断不断地学习中一点点进步的,从书本中学向周围的人学,从历史政治甚至从国内国外等等各个方面学习,再大抑或再小的梦想理想目标都是要落实到最基本的行动中去的,没有牢固的根基何以来高楼大厦?甚至连最简单的房子都不可能建起!所以面对现实,我们可以抱怨,也可以发牢骚,但是不需要也坚决不能眼高手低、只说不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谁愿意倒退呢?不愿意倒退是吧,那就用实际行动使自己进步啊,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啊!很简单的道理。
真想说一句,青年人,就需要拿出点热血拿出点激情出来!看看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和复兴之路上,太多太多的人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我是真被他们的行为震撼了。
纵观历史,很明显可以看出,不学习不变革不进步就只有像一座腐朽的破房子那样百遭外界蹂躏在风雨中飘摇然后最终倒塌…而只有清醒地不断学习了才能走出一条复兴之路成就如今的强国,这就是中国吧。
今天我终于顺利地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然后接着下午就看了《复兴之路》,我是觉得我更加爱祖国了,没有矫情,从奥运会开幕式看到世博会开幕式再看到亚运会开幕式,我深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中国近现代由无比封建落后走到如今许多国家都眼红的强大,虽然社会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弊端,腐败现象也层出不穷,但是作为一个国家不管纵向还是横向上看,它的巨大发展还是不可否认的!我想说,一个人的成长也就好比一个国家的成长,道理都是一样的!一个国家不断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人不断奋斗才是硬道理。
不一定非得为了争得什么,或许就是为了在短短的人生几十年中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所在,也算不虚度命中注定最终要走进坟墓的这场飘忽的旅程,这只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让自己为了自己认为值得的东西而燃烧的过程!即使有人不理解,我and我们也会选择让自己充实不遗憾地走过,我只要一点点进步一点点超越以前哪怕是前一秒的自己就好,所谓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复兴之路第二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二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二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我看的不是书,是电视片。
当时是无意当中看到了第一集,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一共是 6 集也不 会占太多时间,就在网上一口气把 6 集全都看了一遍。
这部片子围绕千年巨变、 峥嵘岁月、 中国新生、 伟大转折、 世纪跨越、 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 1840 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 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复兴之路》一片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 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 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 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集峥嵘岁月,时间跨度 1912 年---1949 年。
本集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 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走上了新的道路。
大国崛起观后感 1000 字夏洛的网观后感社交网络观后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兴之路第二集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复兴之路第二集观后感(一)
《峥嵘岁月》讲述辛亥革命没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诞生,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在大革命失败后独立探索救国道路,后来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破坏和平建国主张和政权腐败,导致了自身的失败。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曾经的东方大国,被别人用尖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们不得不感言: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
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但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建设强大的国防,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才能铸就保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中国的革命道路可谓是曲折而艰难,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样遭遇了失败,究其原因是没有从太平天国运动汲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辙。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们积极的从前人那里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
复兴之路第二集观后感(二)
《复兴之路》第二集峥嵘岁月,讲的是辛亥革命以后群众不甘再被屈服,他们产生自强的念头,不愿再被外强侵略,这些思想的变化给中国带来影响。
但是由于袁世凯勾结日本人窃取革命果实,孙中山被逼让位,中国并没有完成彻底的改变。
此时,所有的人都在怀疑到底哪个主义能给中国带来光明!此时,从俄国传来“十月革命”的成功消息,俄国迅速走向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自此,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同时,这一时期踊跃出很多爱国者,他们认为中国应该代表工人、农民的利益。
就在中国共产党初步形成阶段,日本对中国发动侵华战争。
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实力薄弱无法单独抗衡日本,因此,中国共产党努力促成两次国共合作,进行“八年抗战”,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援助下,最终打败日本,取得胜利。
抗战结束,国民党想要抢夺中国政权,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
毛泽东意味深长的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经过艰苦探索,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因为国民党左派只代表少数人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共产党成为国家的先锋队。
时代发展到今天,党章中依旧坚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并且中国共产党一直带领着群众走向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标志着1840年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在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需要铭记的太多,同时我们需要反思的也很多,然而,需要我们继承与发扬的更多。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稳定与发展,一定与在这个时期的思想紧密相关,与之对应存在的,一个时期的动乱则说明该时期各阶级利益发生了冲突。
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讲科学理性,讲民主,讲人权,讲法治,极大及解放了人们思想;大革命后期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分离,则表现出政党与阶级利益的分歧。
10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北京天安门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史册。
如今中国正在变得强大而富有。
在世界惊叹之余,我们更不能有片刻松懈。
作为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新时代的我们,没有体会过饥饿、贫困、战争带来的痛苦,我们更应该珍惜革命前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安于现状的享受,要充分发挥自己现在的创造精神。
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奠定民族自立的基石,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稳固的地位,我们一起奋斗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