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第1章_绪论_

合集下载

第1讲(绪论)

第1讲(绪论)
(2) 第一蒸发器送出的溶液浓度。
第一讲
W1
W2
F0=5000kg/h 蒸发器1 F1
x0=0.12
x1
蒸发器2
F2 x2=0.3
为求蒸发器1送出的 溶液浓度怎么办?
对盐作物料衡算:
对总物料作衡算: 解得:
F0 x0 F1x1
F0 W1 F1
F0=5000, x0=0.12,W1=0.3 两个方程, 两个未知
第二讲
本章小结
1.了解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单元操作的分类。 2. 熟练掌握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方法。 3. 熟练掌握单位换算方法。
重点: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 作业:P9:4
东北石油大学
化工原理
衡算的步骤: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衡算的范围
衡算的对象
整个生产过程或其中的一部分
某一设备 系统中的所有物料
原则:包括未知数 已知量最多
某一个组分
Company Logo
第一讲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例:在两个蒸发器中,每小时将5000kg的无机盐水溶液从12 %(质量%)浓缩到30%。第二蒸发器比第一蒸发器多蒸出 5%的水分。试求:
化工原理来源于实践,又面向实践,应用于实践; 是化工技术工作者的看家本领。
为什么要学 ?
第一讲
§1.1 化工过程
例: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过程
乙炔
吸收 提纯
氯化氢 提纯
加成反应 反应器
单体合成
聚合反应 聚合釜
单体精制 聚合
脱水
传热 传质
干燥
反应热 传热

第1讲 第一章 无损检测绪论

第1讲  第一章  无损检测绪论
涡流(ET,Eddy current testing ) 声发射(AE,Acoustic Emission Testing)。 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 级)、Ⅲ(高级)。
第一章
无损检测绪论
1、报考Ⅰ级的人员,其从事所报考无损检测方法的实 习时间:无损检测、焊接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至少3个月;其 它理工科大专以上学历至少3个月;中专以上学历6个月;其 它学历至少12个月; 2、报考Ⅱ级的人员,其持所报考无损检测方法Ⅰ级证 的时间:无损检测、焊接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至少1年;其它 理工科大专以上学历至少2年;中专以上学历3年;其它学历 至少4年; 3、报考Ⅲ级的人员,其持Ⅱ级证至少有2个,且其中一 个必须是RT或UT,其所报考无损检测方法Ⅱ级证的时间: 无损检测、焊接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至少2年;其它理工科大 专以上学历至少3年;中专以上学历4年;其它学历至少5年; 4、以上所有报考人员双眼矫正视力应在1.0以上,并具 有报考的无损检测方法所要求的颜色分别能力。
第一章
无损检测绪论
第一章
无损检测绪论
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适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 射线(RT,Radial Testing) 超声波(UT,Ultrasonic Testing) 磁粉(MT,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渗透(PT,Penetrant Testing)
无损检测技术
机械工程学院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系 •授课教师:时文刚 •总学时:16 教学:16学时 实验:4学时 •上课地点:机2408 •上课时间:4~11周 周三第9-10节(4:05~5:40) •参考教材:《焊接检验》 赵熹华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考核形式:平时成绩20% 考试成绩80%

第1讲(绪论)

第1讲(绪论)

二、中考化学考什么
1.中考化学命题的基本思路: 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
2.近年化学中考主要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化学 计算)
近年化学中考的考查方向:
1、注重对化学核心概念的考查,重点考查身边的化 学物质; 2、注重考查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考查同 学们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在 实际情景中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注重考查同学们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加工能力;
我国人民的贡献
1、公元前1700年(商代)开始冶炼青铜 2、春秋战国时期懂得冶铁炼钢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 (火药、造纸术)
蜡 染 屏 风 酿 酒 拓 片 彩 陶 盆
青铜剑
(三)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 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 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新分子。在本世纪人们已 不满足于合成新分子,而是把分子扩展组装成分 子材料、分子器件、分子机器,例如分子开关、 分子磁体、分子电路,分子计算机等。
(三)教材在整体设计上,内容呈现顺序由浅 入深阶梯式上升,难点相对弱化且合理分散。教材 编写认真研究了同学们的心理,利用一些可视性强 的材料、插图和实验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以降解难 点,突出重点。新教材中插图很多,如每一单元首 页都有一幅彩图,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也有 一些插图给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水污染、空 气污染等;还有些插图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些抽象的 反应过程或微粒的运动,如上册“过氧化氢分解” 示意图、“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钠与氯气反应 形成氯化钠”、“干冰升华”等等。
第一讲:揭开初三化学
的神迷面纱
一、化学教材的特征 (一)人教版初三化学,分上下两册,共12单 元,单元内与单元间都彼此融合,相互关联。科 学探究精神贯穿其中,全书图文并茂,创设了多 种学习情景,许多素材取自日常生活,通过学习 相信能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体会 到化学是门应用学科。 比如:为什么火炉用扇子越扇会越旺,而蜡烛用 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晚上,在煤炉上放一壶水真的就可以防止煤气 中毒吗?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实 地 地 形 图
测绘 测设
5
1.2 地球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自然形体 不规则的曲面。 不规则的曲面。 最高点: 8844.43米 最高点:珠峰 8844.43米, 最低点: 11022米 最低点:马氏海沟 -11022米。 相差约20km 20km。 相差约20km。 在不规则的曲面上无法进行 计算和绘图。 计算和绘图。 人们找寻一个理想几何体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需满足二个条件: 需满足二个条件: 1、与地球自然形体十分接近 2、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6 0
24
°
°
°
6、高斯平面坐标系的建立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 赤道投影为Y 原点为O 原点为O‘轴,X’,Y‘称为坐标自然值。 称为坐标自然值。
25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 西移500千米, 500千米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将X‘西移500千米,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X,Y称为坐标通用值。 称为坐标通用值。 X=X‘ X=X‘ 带号N 500000米 带号N Y'+500000米 Y=
18
2、高斯投影的原理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 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平面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N 中 央 子 午 线
c
赤道
S
பைடு நூலகம்
19
3、高斯投影特点 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 中央子午线长度不变 经线和纬线长度有所变形
中 央 子 午 线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在小范围内可以用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的影响 地面上AB两点 地面上AB两点 AB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CH3 CH3CH2CH2CH2CH3 CH3CH2CHCH3
• 为表示分子的立体形象可用立体 结构式:
H C H H H
科学的步伐是不会被“鸿沟” 阻止的。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 勒(1800—1882)首次从无机物人工 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给 “生命力论一次巨大冲击。 维勒起初是想用氰作用于氨水 以制取氰酸铵(NH4CN0)、然而却 意外地得到一种白色晶状物质, 经分折这是一种与动物机体内的 代谢产物尿素相同的物质。这一 实验结果震动了整个化学界。
B
+
H
+
• 酸与碱的关系:
• 酸放出质子后产生的酸根即为该酸的 共轭碱。 • 碱与质子结合后形成的质子化合物即 为该碱的共轭酸。 • 酸越强,它的共轭碱越弱 • 碱越强,它的共轭酸越弱。
• 酸
CH3COOH H2SO4

H2O CH3OH
碱的共轭酸 酸的共轭碱
H3O+ CH3O+H2 CH3COOHSO4-
4、共价键的极性和极化之间区别
• 键的极性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产 生的,其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之 差。键的极性是键的内在性质,是永恒的 现象。而键的极化则是在外界电场作用下 产生的,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外界电场除 去后即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
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类
• 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有机化合物分子 结构中能反映出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有时又叫功能基,功能团。 • 有机化合物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 照骨架分类,另一种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 异裂(heterlysis): 另一种断裂方式是成键的一对电子保留 在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上,由此而产生 正负离子。按异裂而产生正负离子的 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

波谱分析讲稿--第一章 绪论

波谱分析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1有机分析的发展阶段。

1.2有机波谱主要研究内容。

1.3有机分析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表征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了解有机波谱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

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表征的基本原理。

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本章用1学时波谱分析主要是利用纯样品进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由于其具有微量、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早已成为研究与确证化合物结构的强有力手段,因此波谱分析是化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工具学科。

本课程开课目的:1. 较深入理解波谱学知识,学会运用所学波谱知识解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2. 硕士研究生考试3. 本科毕业论文4.为日后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奠定基础5.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绪论(1学时)第二章紫外-可见光谱分析(5学时)第三章红外光谱分析(6学时)第四章核磁共振波谱分析(9学时)第五章质谱分析(7学时)第六章波谱综合分析(4学时)本课程主要介绍上述四谱与各种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各谱的解析技术以及综合利用四谱进行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方法。

有机分子的种类众多,结构复杂,因此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的分析和鉴定一直以来是化学家需要和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光谱)分析为主、化学手段为辅的分析方法。

1.1 有机分析的发展阶段1.1.1 20世纪中期(1950年)以前主要的分析手段为化学分析方法为主。

化学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主要是通过元素分析( 如对碳、氢、氮、氧、卤素、硫、磷等元素的分析)、物理常数的测定(如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折光率、旋光度等)、有机官能团的化学反应及衍生物的制备等方法来进行。

但由于经典的化学分析操作繁琐、耗时,且有时不能准确地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以吗啡分子结构式的确定为例】1.1.2 20世纪中期以后以仪器分析为主,经典化学方法为辅.主要是采用仪器,从光谱学的角度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例如红外、紫外、核磁共振、质谱以及X单晶衍射等手段。

第1讲(绪论)

第1讲(绪论)
化学-元素的发现,新化合物的结构确定。 物理-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 生物-样品前处理 化工-试剂和化工产品纯化 医学-治疗血友病的血液制剂。 药学-药理毒理实验,新药开发 材料科学-超纯硅 环境-污水处理(沉淀),垃圾分类(磁力分离法) 石油-除苯汽油(吸附、萃取),石油精炼(蒸馏)。


[(C2H5)2OH]+[FeCl4]的亲溶剂(疏水)势能驱使Fe3+进入乙醚相;
亲溶剂势能远大于浓度差化学势,所以,Fe3+进入乙醚相
1.3 分离过程的本质
结论:
分离有时是自发过程、混合有时也不能自发进行;
总自由能决定体系是趋向分离、还是趋向混合,即: G总=势能项+熵项=µ i+RT lnai 均相体系中只存在浓度差 自发混合。 非均相体系中除浓度差外,还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势能) 各组分趋向于分配在低势能相。(自由能降低)
3. 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利用标准参考物质(标准样品)、合成样品、分析过的样品、标 准加入法
1.5 分离方法的评价
富集倍数
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对富集倍数的要求—视样品中组分的最初含量
和所用检测技术灵敏度的高低而定。
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方法无需富集;通常
富集100-1000倍即可。

1. 2. 3. 4.
分离富集技术的特点
分离对象种类繁多(所有天然和合成物质) 分离目的各不相同(检测、制备、定性定量) 分离规模差别很大(g级吨级) 分离技术形形色色(过滤、萃取、离心)
5. 应用领域极为广泛(生物医药、石油、化工)
1.1 分离科学及其研究内容
分离科学的研究内容
分离过程的共同规律
1.2 分离科学的意义

1讲-2讲第一章绪论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王晓丽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1讲-2讲第一章绪论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王晓丽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及其组成 工业与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属于建筑楼(群) 内部供配电系统,见图1-1虚线部分。由高压供电(电源系统), 变电站(配电所)、低压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组成。
第一章 绪论
二、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内容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内容包括变配电所设计、配电线路 设计、照明设计和防雷接地设计等。 1.供配电线路设计 供配电线路设计主要分两方面 ①建筑物外部供配电线路电气设计,包括供电电源、电压和 供电线路的确定。 ②建筑物内部配电线路设计,包括高压和低压配电系统的设 计。
G
T3
10KV
6KV电网 220V/380V电网
1-2 试确定图1-24所示供电系统中发电机和各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第一章 绪论
(二)电压选择 GB/T2900.50-2008规定电力系统标称电压等级:
1、低压 用于配电的交流电力系统中1000V及其以下的电压等级。 2、高压 电力系统中高于1KV、低于330KV的交流电压等级。 3、超高压
UN
电力变压器的额定电压说明
电力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
也分两种情况:(1)变压器二次侧供电线路较长,如为较大的高压电网时 ,如图1-13中的变压器T1,其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应比相连电网额定电压高 10%,其中有5%是用于补偿变压器满负荷运行时绕组内部的约5%的电压降, 因为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是指变压器一次绕组加上额定电压时二次绕 组开路的电压;此外,变压器满负荷时输出的二次电压还要高于电网额定电 压5%,以补偿线路上的电压损耗。(2)变压器二次侧供电线路不长,如为低 压电网或直接供电给高低压用电设备时,如图1-13中的变压器T2,其二次绕 组额定电压只需高于电网额定电压5%,仅考虑补偿变压器满负荷时绕组内部 5%的电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田凌
本章内容1.1 工程制图的应用背景1.2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1.3 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1.4 学习方法
1.5 制图国家标准简介1.6投影的基本概念
●表达设计对象的重要载体
●交流设计思想的有效手段
●分析工程问题的有效工具
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结构设计详细设计
工程分析
工艺设计
装配图零件图
装配信息零件信息
机械制造
产品
机械产品的典型设计过程--是“工程师的语言”
课程性质
初步的技能与技巧 为后续课程服务
基础理论 专业知识
为工程类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今后承担工程设计、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工程技术基础课
● 研究用图形表达设计思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用图表达和交流设计思想 --用图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
● 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 培养将工程技术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的能力和对空间几何问题进行图示和图解的能力,培养形体构造能力,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

● 以制图课作为切入点,主动培养工程意识,拓展工程素质。

● 以制图课为载体,拓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 培养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基本知识与技能
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素质拓展
能力拓展
责任意识
课程内容与安排
● 工程制图概述(第一、五讲,第1、7章)
(含绪论、国家标准、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绘图入门)
● 几何元素的投影(第一~三讲,第2~4章)
● 体的构成与投影(第四~八讲,第5~6、8~10章)
● 形体的表达方法(第九~十讲,第11~12章)
● 机械零部件的表达方法(第十一~十三讲,第13~15章)
共十三讲,每讲包含 一章或两章内容。

教学要求
● 授课范围覆盖非机类和机类的全部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选学不同层次的知识点。

●本课程分两个层次:
非机类:面向普通工科学生
机类:面向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或继续深造的学生。

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
●作业的提交方式见课程通知。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作业50%,期末考试50%。

●每一讲布置一次作业。

作业分两组:第一组是面向非机类的作业,第二组是面向机类的作业。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行决定做哪一组作业,每次作业都可以从两组中自由选择一组。

●在课程结束后安排期末考试,考试相关事宜见课程通知。

怎样学好这门课?
●首先抓住课程整体脉络,其次再抓住每个知识点。

●不搞题海战术,“研究”典型问题,举一反三。

●以本课程作为起点,关注工程实践,关注前沿技术。

●注重实践,边做边学,培养自主知识拓展能力。

点、线、面的投影
基本体
平面与立体相交
立体与立体相交
组合体
复杂形体(机件)
多视图表达(外形)
剖视图断面图(内形)
尺寸标注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能力:形体构造、形体表达
手段:二维工程图、三维建模
工程制图(含技术要求):
标准件与常用件
零件图、装配图
水工图、房屋建筑图…
国家标准







计算机
绘图入门
● 不搞题海战术,学会研究“问题”,举一反三。

作业题
研究一类问题
知识点 提炼典型问题 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 以本课程作为起点,关注工程实践,关注前沿技术。

积累工程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提升工程科学素质。

注重实践,边做边学,培养自主知识拓展能力。

不要以为大一新生什么都不会,要积极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学过的知识怎么用、还要学什么、怎样学… 需求分析 创意与构思 知识:装配图,零件图,计算机三维建模,计算机二维绘图,国家标准,3D 打印…
尝试一下,做一个小研究项目…
方案设计 装配结构设计 零件详细设计 制造(3D 打印) 装配与调试 能力:构型设计能力,图形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拓展知识能力…
研究报告
本课程涉及的主要国家标准:
●第1章:引入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图线、字体等国家标准。

●第5、11章:引入了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简化画法等表达方法相关
国家标准。

●第12章:引入了关于尺寸的标注方法等国家标准。

●第13章:引入了关于标准件的国家标准。

●第14、15章:引入了关于标准件表面结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公差带和配合、规定画法与简化画法等国家标准。

图线名称图线型式图线宽度一般应用粗实线 d 可见轮廓线
细实线0.5d 可见过渡线、尺寸线及尺寸界线、剖面线、重合断面的轮廓线、螺纹的牙底线及齿轮的齿根线、引出线、分界线及范围线、弯折线、辅助线、不连续的同一表面的连线、成规律分布的相同要素的连线
波浪线0.5d 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双折线0.5d 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虚线0.5d 不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过渡线
点画线0.5d 轴线、对称中心线、轨迹线、节圆及节线
双点画线0.5d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极限位置的轮廓线、坯料的轮廓线或毛坯图中制成品的轮廓线、假想投影轮廓线、试验或工艺用结构(成品上不存在)的轮廓线、中断线
线型规范:
字体规范: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并应采用国务院正式公布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中规定的简化字。

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5mm ,其字宽一般约0.7h 。

(2)字体高度(用h 表示)的公称尺寸为1.8、2.5、3.5、5、7、10、14、20mm 。

(1)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10号字 7号字 5号字
75°
字体规范:
要求:
●作业中的字体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范。

●本章引入的国家标准的相关规范可查询:
非机类教材P2-7;
机类教材P7-16;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图线》(GB/T 17450-1998)、《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GB/T 4457.4-2002)、《技术制图字体》(GB/T 14691-1993)。

基本术语:
投射线
投射中心
物体
投影面投影
投射线、被投影的物体和投影面是形成投影的3个必备条件---投影三要素
正投影法斜投影法
蒙若法:由法国几何学家蒙若1795年提出
投影法--画出物体投影的方法。

1. 中心投影法
2. 平行投影法
工程上常用的两种投影方法
轴测投影法
正投影法
注意:工程制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
课外阅读:机类教材P7-35,非机类教材P2-15,了解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基本几何作图方法、手工绘图的基本知识等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