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地每木调查表
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表格

西南角点X:标准地
罗盘仪测量记录附表1 GPS坐标Y:样地
测量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标准地
蓄积量实测调查卡片
样地
四川省自治州(地区、市)林业局(县)林场(乡)
作业区
林班(村)小班总体地形图图幅号或空象片号样地号样地长度 m 样地宽度 m 样地面积
hm2
标准地号标准地长度 m 标准地宽度 m 标准地面积
hm2
标准地GPS起点:X: Y:标准地GPS终点:X: Y:附表3
标准地、样地林况地况目测调查记载
树种组成年龄平均高度 m 平均直径 cm 郁闭度
林种
每公顷株数株每公顷蓄积 m3地位级或立地指数级林型疏密度
幼树:组成年龄年每公顷株数株高度 m 分布
下木:种类高度 m 总覆盖度 % 分布
地被物:种类高度 m 总覆盖度 % 分布土壤:名称结构质地厚度 cm 湿度地形地型:部位坡型坡向坡度度海拔 m
林分特点及其它记载
附表4
标准地、样地实测调查结果
实测郁闭度:疏密度:
调查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每木检尺记录
号样地(标准林班
地)
面积:公小班
顷
树种
检尺者:记录者:计算者:检查者:
测高记录附表6
观测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生长量调查记录附表7
观测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表格

西南角点X:标准地
罗盘仪测量记录附表1 GPS坐标Y:样地
测量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标准地 蓄积量实测调查卡片
样 地
四川省 自治州(地区、市) 林业局(县) 林场(乡) 作业区 林班(村) 小班 总体 地形图图幅号或空象片号 样地号 样地长度 m 样地宽度 m 样地面积 hm 2
标准地号 标准地长度 m 标准地宽度 m 标准地面积 hm 2 标准地GPS 起点:X : Y : 标准地GPS 终点:X : Y :
附表3
标准地、样地林况地况目测调查记载
树种组成 年龄 平均高度 m 平均直径 cm 郁闭度 林种 每公顷株数 株 每公顷蓄积 m 3
地位级或立地指数级 林型 疏密度 幼树:组成 年龄 年 每公顷株数 株 高度 m 分布 下木:种类 高度 m 总覆盖度 % 分布 地被物:种类 高度 m 总覆盖度 % 分布 土壤:名称 结构 质地 厚度 cm 湿度 地形地型:部位 坡型 坡向 坡度 度 海拔 m 林分特点及其它记载
附表4
标准地、样地实测调查结果
实测郁闭度:
疏密度:
调查者: 计算者: 检查者:
年 月 日
每木检尺记录
林班 号样地(标准地) 小班 面积: 公顷
检尺者:记录者:计算者:检查者:
测高记录附表6
观测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生长量调查记录附表7
观测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一、实验目的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二、工具备品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
其基本步骤是: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
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
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
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
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
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
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
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表1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一、样地基本概况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经纬度:坡位:半山腰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二、地质、土壤调查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表2样地每木调查表序号树种名称胸径cm 树高m 冠幅m*m1 α33.52 20.6 8.7*5.12 麻栎21.82 17.15 4.5*4.43 麻栎28.45 26.5 8.3*7.54 麻栎28.60 24.0 6.1*5.45 麻栎37.38 22.4 9.2*8.36 麻栎32.95 25.3 6.6*6.37 麻栎22.12 18.0 5.4*4.68 麻栎28.96 21.9 6.3*5.49 麻栎20.57 15.4 4.6*3.710 麻栎25.82 18.4 5.3*4.111 麻栎30.21 21.0 7.4*5.812 麻栎22.28 17.4 5.2*4.713 麻栎32.70 17.9 6.5*6.214 麻栎37.72 22.0 9.1*8.015 麻栎22.00 15.9 5.6*5.316 麻栎29.30 14.4 6.5*5.6表2数据分析整理如下:径阶平均直径各株树木直径(cm)/(m)树高实测值株数(株)平均树高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20.5722.0625.8228.6729.7632.7033.5237.5520.57/15.421.82/17.15 22.00/15.9 22.12/18 22.28/17.425.82/18.428.45/26.5 28.60/24.0 28.96/21.929.30/14.4 30.21/21.032.70/17.933.52/20.637.38/22.4 37.72/22.01413211215.417.1118.424.117.717.2020.622.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实验数据计算得直径算术平均值: 28.40cm径阶株数分布图1234520222426283032343638径阶/cm株数/株各径阶平均树高胸径散点图y = -0.0136x 2+ 1.0774x - 0.2804R 2= 0.3678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胸径树高散点图y = -0.0313x 2 + 2.1668x - 15.481R 2 = 0.3794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胸径/cm树高/m表3灌木/下木小样方调查表样方面积:2*2平米总盖度: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多度(株)1a 28 1.54 12 b 26 1.5 1c 18 1.15 1d 15 1.1 23 eb 20 1.45 14 f 25 1.5 1g 80 1.6 35 e 40 1.7 1c 20 1.3 1表4草本小样方调查表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分布状况1 A 30 0.08 稀疏B 60 0.80 片状C 50 0.10 稀疏2 络石60 0.07 丛生A 20 0.12 稀疏D 10 0.06 单株3 E 20 0.06 片状麦冬40 0.10 丛生F 10 0.08 稀疏B 10 0.12 单株4 络石40 0.07 稀疏G 50 0.04 丛生麦冬10 0.11 丛生5 络石30 0.07 单株C 10 0.10 稀疏D 10 0.06 单株表5植物频度和多度统计表植物名称小样方号(株)频度(%)平均多度1 2 3 4 5α0 0 0 1 25 0.25 麻栎 6 3 3 3 100 3.75a 1 0 0 0 0 20 0.2b 0 1 1 0 0 40 0.4c 0 1 0 0 1 40 0.4d 0 1 0 0 0 20 0.2e 0 0 1 0 1 40 0.4f 0 0 0 1 0 20 0.2g 0 0 0 3 0 20 0.6A 3 4 0 0 0 40 1.4B 0 2 0 0 1 40 0.6C 0 3 0 0 1 40 0.8D 0 2 0 0 2 40 0.8E 0 0 4 0 0 20 0.8F 0 0 3 0 0 20 0.6G 0 0 3 0 0 20 0.6络石0 3 0 2 2 60 1.4 麦冬0 0 5 3 0 40 1.6由以上数据可知,该样地内群落组成较为丰富,乔灌草均有分布。
样地调查记录01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样地调查记录
总体名称: FSC针叶林样地样地号: 1
样地形状: 正方形样地面积: 1亩
样地地理坐标:横: 30º 47'33”纵: 119º 31'30”样地间距: 地形图图幅号: 卫片号:
地方行政编码:242200 林业行政编号:341822
市(地): 宣城县(市、区):广德
乡(镇):东亭自然保护区:
村:阳岱山村民组:冲口组小班号:
小地名:水库边
驻地出发时间: 样点定位时间: 结束调查时间:
样地定位与测设 GPS号罗差
备注:特征说明指引点或样地附近的小路、山谷、山峰、建筑物、输电线路、立树等有利于寻找的信息。
样地因子调查记录
广德县竹产业协会
固定样木位置图 样地号 1
N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5.82
NE 2
W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5.82
SE
跨角林调查记录
样地号毛竹检尺记录表
四旁株数调查记录杂竹林株数调查记录
天然更新(或保存率)情况调查记录
复查期内样地变化情况调查记录
森林灾害调查记录植被状况调查记录
每木检尺记录
样地号: 1 前期最大样木号: 0 样木总株数: 88 本页活立木株数: 35
每木检尺记录
样地号: 1 前期最大样木号: 35 样木总株数: 88 本页活立木株数: 35
每木检尺记录
样地号: 1 前期最大样木号: 70 样木总株数: 88 本页活立木株数: 18。
林分调查—标准地调查(森林调查技术)

6.2标准地的实测方法01 02 03 04每木检尺树高测定测定郁闭度测定林分年龄 目录 05其他因子测定01每木检尺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径。
每木调查的主要工作是分别林层、树种、起源、年龄(或龄级)、活立木、枯立木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并按整化径阶记录、统计各径阶林木株数,取得林木株数按直径分布序列的工作。
每木检尺的步骤用轮尺或围尺测定每一株树的胸径,按实测直径或按径阶记录;径阶大小的确定:我国(2003)规定,林木调查起测胸径为5.0㎝,视林分平均胸径以2㎝或4㎝为径阶距并采用上限排外法。
径阶阶距越大,平均直径越小,调查误差越大。
Dg>12cm时,4㎝为一个径阶距6<Dg<12cm时,2㎝为一个径阶距Dg<6cm时,1㎝为一个径阶距每木检尺的步骤3)起测径阶:起测径阶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
胸径为5.0㎝)。
4)划分材质等级:(1)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占全树高的40%以上(2)半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上,但不足全树高的40%(3)薪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下每木检尺的步骤5)注意事项①测定者从标准地的一端开始,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对每棵树先进行标号,然后进行检尺;②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一边取另一边舍(北要南不要,舍东取西)的原则,确定检尺树木;③要防止重测或漏测:一般每木检尺时,测者每测定一株树,应高声报出该树的树种、林木质量等级和直径大小,等记录者复诵后再取下测尺。
记录者及时在每木调查记录表的相应栏中记入。
6)计算林分平均直径。
02树高测定树高测定Array测高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林分条件平均高或各径阶平均高。
1)求林分平均高:在标准地内,随机选取25~30株林木测定胸径和树高,一般每个径阶内应量测3~5株林木,满足正态分布,并记入测高记录表中。
用图解法或数式法建立树高曲线,确定林分平均高和径阶平均高。
所有表格中药资源调查记录表_0517

说明:1)可采收面积是指,对于多年生药用植物,当年可以采收的种植面积。2)在地面积是指对于 多年生药用植物,除当年可采收面积以外的种植面积。
- 16 -
调查区域 名称*
基本信息
加工方法 使用的民族 功效 性* 常用剂量 使用方法 毒副作用 临床疗效
中药资源传统知识调查
调查时间
调查人
中文名 药材名 药用部位*
别名 资源类型
标本编号
味* 用药形式
使用地区 主治 归经 饮片 单方 制剂 验方 其他
用药禁忌
配伍
常用配方(处 方/经验方)
来源与历史 应用
重要价值
- 14 -
表 1.13
栽培药用植物现地调查表
县名称
县代码
调查人
调查时间
种植区名称
种植区编号*
药材名*
植物中文名*
商品名
拉丁名
别名
药用部位
生活型*
药 材
植物个体照片
信
息 药材照片
植物标本号 药材标本号
繁殖材料类型
种源类型
(野生种源、地方品种、选育品种……)
良种选育
□是 □否
加工方法
播种期 物 候 移栽期
持有人 通讯地址
民族 电话
说明:1)性: 寒、凉、平、温、热、平。2)味:酸、苦、甘、辛、咸、淡、涩。3)归经:心、肝、 脾、肺、肾、心包、胆、胃、三焦、大肠、小肠、膀胱。
- 13 -
表 1.12
栽培药用植物走访调查表
基本 信息
药材 信息
县名* 访问对象 调查人* 药材名* 商品名 别名 种源类型
中文名:
学 名:
科 名:
药 材 名:
标准地调查方法

《测树学实验》指导书李凤日编二00五年三月实验一测树工具的使用一、目的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用具轮尺、围尺、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DQW—2型望远测树仪、二米测竿、记录夹、记录用表、计算工具。
三、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一)测径器1.轮尺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
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
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
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
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
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1.固定脚2.滑动脚3.尺身4.树干横断面使用注意事项:(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
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
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测高器的种类较多,但根据原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几何相似形原理设计的,如克里斯顿测高器,圆筒测高器等;另一类是利用三角原理设计的,如勃鲁莱测高器等。
1.几何原理测高:如图1-2所示,当BC//B’C’时,则有:BC CBECCE' '' '⋅=若EC、B’C’,为定长(一般EC用2m测竿, B’C’用30cm测尺取代),则将BC(树高) 值代入上式,(树高)值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 E’C’值。
苗木调查

S C % 100 % =11% X
t c 2 样地数量 N ( ) =16 E
5.样地的设置
• 样地要具有代表性,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 性和精度,应客观、均匀地分布在调查区 内。样地的分配可在每条垄(床)上抽取, 也可每隔一垄或几垄抽取。对抽中的垄要 测量净面积,当垄面宽度变化大时,应量 两端和中间求其平均宽度乘长度为净面积。 • 对苗圃地苗木,以样批或样行的方式检测。
5.精度P 1 E % 93%
8.计算产苗量
计算调查区的施工面积(毛面积)、净面 积、样地或样群面积 • 施工面积(m2)=调查区长×宽 • 样地面积(m2)=样地长×样地宽, • 样群面积(m2)=样地面积×群含样地数。 •
• 垄作总产苗量= 垄的净面积 ×平均株数, 样地面积 • 每平方米产苗量= 净面积总产苗量 , 净面积 • 每米长产苗量= 净面积总产苗量 垄作苗行总长度。
6.样地内的苗木调查
• 统计样地内或样群内苗木株数,填入苗木 质量调查表。每隔一定株数测量苗木的地 径和苗高。苗木比较整齐时,测 60 株精度 就可以达到 95%以上。 • 故一般测量 60~100 株即可。
7.计算精度
样地内苗木调查结束后,首先计算精度, 产量以90%的可靠性,精度达到90%; 质量以90%的可靠性,精确到95% 计算出Ⅰ、Ⅱ、Ⅲ级苗木的百分率、废苗 率和总产苗量株数/公顷(或亩)。 • 若精度没有达到规定要求,补设样地或补 测样株。若达到精度要求,再用同样方法 计算苗木质量精度,达到要求后,才能计 算苗木产量和质量指标。 • • • •
以苗高数据为例 45、43、32、30、35、28、46、48、41、 42、32、35、33、35、36
1.平均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