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小公园调查报告
汕头小公园景点介绍

汕头小公园景点介绍
汕头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其自然风景令游客流连忘返,尤其是汕头的小公园景观美不胜收,足以吸引人们前去参观游玩。
汕头小公园位于汕头市区的中心地带,占地近十公顷,公园分成两部分,有山寨式的室内游乐设施以及水上游乐园。
园内绿树景色非常迷人,可以欣赏到各种珍稀植物,其中包括古老树种和一些珍贵的野生植物,可谓不可多得。
小公园内设有多种游乐设施,例如旋转木马、环行木瓜等,尤其看上去很诱人,可以让人大喊大叫,游玩时间无限长,十分有趣。
还可以进行水上游乐,比如乘坐游船、小船等,一路飞快穿行,就像在自己的空间中放飞梦想,让人沉浸在欢乐的水上活动中,不觉时光飞逝。
另外,汕头小公园内还设有充满想象力和创意的休闲游乐设施,例如滑梯、儿童画室、摩天轮、跳跳屋等。
所有的设施都符合安全标准,可以让小朋友放心、安全的在这里度过欢乐的时光,父母可以放心让孩子们在这里尽情玩乐。
此外,汕头小公园还准备了精彩多样的文艺活动,例如大型表演、节目演出等,可以带给大家更多的乐趣。
总的来说,汕头小公园是一个美丽的景观,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游乐设施、精彩的文艺活动,以及安全可靠的环境,吸引了前来参观游玩的游客,不仅是本地游客也有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值得一看!。
金平区小公园风景介绍

金平区小公园风景介绍
小公园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是中国最小的公园,广义上的小公园包括周边的安平路、国平路、升平路等商业街区。
其风景介绍如下:
小公园文化街区成形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各种骑楼、洋楼为主,是南方最具异国情调的商业街区之一。
区域内的百货大楼是很多老汕头人、华侨的集体记忆。
小公园一带过去是整个粤东地区的经济中心,很多外地人到汕头城的时候都要专程来打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片街区的建筑物日渐残旧,其中有一部分成为危楼,街区的人气日渐凋零。
近年来,当地对小公园街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和维护,百载商埠的历史氛围重现眼前。
参观小公园,一方面会喜欢这里的建筑风格和街市氛围,另一方面也希望汕头能够奋起直追,重拾辉煌。
小公园街区现在是汕头市著名的网红景区,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是理想的拍照背景,藏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小店虽然没有华丽的装修,但本土特色浓郁,诸如甘草水果、糖葱薄饼、粿条汤、牛肉丸汤都值得一试。
汕头小公园中山亭的作文

汕头小公园中山亭的作文今天,我决定带你们去汕头的小公园逛一逛。
这不是那种大家心目中的大型公园,而是一个小巧、却有点神秘的地方——中山亭。
话说,这个小公园是个好去处,不是因为它大,而是因为它有点“市井味”。
别看它面积小,居然能容得下一个小广场、几棵大树和一个精致的中山亭。
中山亭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个老式的电影标题,其实,它就是一个经典的亭子,搭在小公园的。
亭子上方有个红色的屋顶,周围四根柱子撑起,一看就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
说到这儿,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我这么兴奋?嗯,这个小公园的魅力在于它的“人气”。
每天早上,这里总是热闹非凡。
早上六点多钟,公园里就开始有人锻炼身体。
有的是阿姨们在练太极,有的是大爷们在玩剑,有的则是年轻的小伙子们在做仰卧起坐。
你会发现,公园里的每一片叶子、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活力。
有一天,我去那里散步,正巧遇到一个熟悉的面孔——王叔。
王叔是个特别爱开玩笑的人,他总能让你捧腹大笑。
那天,他正坐在中山亭里,旁边放着个大篮子,里面装着几本书和一个茶壶。
我过去跟他说“嗨”,王叔立马笑呵呵地招呼我:“哎呀,小伙子,来来来,坐坐坐!喝茶不?这里的茶叶才正宗呢!”我一听,立马坐了下来。
王叔一边倒茶,一边叨叨:“你知道吧,前几天我还看到一个年轻人来这儿拍照,结果那小子站在亭子里,一边摆姿势,一边看手机,结果一不小心跌了一跤。
哎呦,这小子真是搞笑!”正说着,公园里走来了几位中老年朋友,他们见到王叔,立马就开始聊天。
王叔用他那招牌式的幽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有人问他:“王叔,你这茶叶这么好,是不是有啥秘密?”王叔神秘地笑了笑:“这可不是秘密,我告诉你们,其实这茶叶啊,是我家小孙子从山里带回来的,泡出来特别香!”你们看,公园里的生活就是这么有趣。
每次去那里,都会发现各种小故事,小插曲。
偶尔,你还会遇到一对对年轻情侣,他们靠在一起,坐在亭子里低声交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后呢,不光是中山亭,整个小公园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广场,上面铺满了石板。
汕头小公园

围绕小公园,区内有汕头市历史最悠久的百货大 楼(南生公司)、纺织品大楼(永安公司)和100多家 商店,虽然她正在老去,但这里曾有过最纯粹的独特 商业文化,有过许许多多汕头人的梦想和荣耀、挣扎 与希冀———
商业活动造就了汕头小公 园。同样,由于商业网点的 变迁,如今的小公园已消褪 了昔时的气派荣华。但每个 知道汕头这座百年沧桑历史 的人们,对这一处令人再熟 悉不过的老地方,留存着美 好的记忆。因为她和生息在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同经历 了风雨岁月、离合悲欢,汕 头人无法忘记她。尤其是年 事较长的汕头人,面对这小 小亭台,都常常禁不住感
游汕头小公园的作文不少于400字

游汕头小公园的作文不少于400字
汕头小公园在我家的东边,它是这边最大的公园,那里山清水秀,明净如镜,让人看了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当你走进汕头公园广阔的大门,你将会看见一个巨大的石雕,上面刻着工工整整的四个大字“汕头公园”,当明媚的阳光照在这四个大字上的时候,这几个工工整整的大字就会闪闪发光,让人看了更是心旷神怡。
这个石雕立在汕头公园的中心点,就像一位英勇的战士保卫着汕头公园,看完了石雕,顺着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密林,一座假山映入眼帘,假山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一只老虎,正凶猛地向我扑过来;有的像一只绵羊,正在悠闲地散步;还有的像一只大海龟,稳如泰山。
假山下面有一眼清澈见底的清泉,水面上飘着几片绿色的荷叶,在微风中一摇一摆,在水面上亭亭玉立,几朵白荷花在水面上散发着迷人的清香,更是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小鱼在水里快活地嬉戏,小虾则静静地在水底吃着美味。
不过,最美丽的还要数喷泉,当夜幕降临时,喷泉就会随着优美的音乐而响起,喷泉的形状千奇百怪,不计其数,喷泉一会儿像欣然怒放的菊花,一会儿像从天而降的流星,美丽极了。
美丽的汕头小公园,我心中的公园。
汕头小公园周边调查报告

汕头小公园周边调查报告汕头小公园周边调查报告汕头是中国一座具有典型意义的沿海城市,她本身从来也不具备任何封建城市的特征,她从来不存在城墙、城门,但是作为开埠较早且发展较好的近代城市,她很幸运地保留(或者说幸存)了大量优秀的近代建筑、近代街区。
但是可以看到的研究汕头近代建筑的文献并不多,其中主要有钟鸿英的《汕头近代海港城市与近代建筑述略》以及郑松辉的《汕头骑楼商业街及其过番文化遗存研究》。
但是他们大都侧重于对汕头近代建筑整个发展历史和相关文化的研究,而对近代街区和近代建筑本身的并没有较为具体的探究,对其现状也缺乏整体性的了解。
本文就试图以对汕头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小公园周边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查阅档案等文献资料和对其中居民进行访谈,对小公园历史建筑片区做整体的把握和较深入的了解,展现其历史、现状及价值,探讨对其保护和更新可能性。
小公园历史建筑片区的调研结论一、街区格局完整、集中,布局具有典型意义。
汕头老城区的基本格局在上世纪30年代已经基本形成,从1931年的汕头市街道图可以看出(附图1),当时的老城以小公园为中心,向四周呈现放射状的道路网格局。
这些道路均延伸至汕头内海(称为牛田洋,汕头也被认为是全国唯一有内海的城市)堤岸。
特别是一直留传至今的四永一升平的说法,在这个地图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四永一升平指的是永安街、永和街、永泰路、永平路和升平路。
可见这五条路所在的区域就构成了老汕头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
这些道路在此街道图上均能够清楚地呈现。
把这个地图和今天汕头老城区的卫星图片(附图2)对比即可看出,汕头至今仍然非常完整而集中地保留了30年代汕头的城市格局(附图51)。
仍然是以小公园为中心,放射状道路网和四永一升平的格局仍然保留,虽然永安街和永和街已经被新建的多层住宅区所切断,但是升平路、永泰路、永平路、安平路、居平路、商平路、至平路、国平路、同平路、外马路等老城主要道路以及一些小巷如打锡一巷、打石巷、顺昌街等都基本完整地保留下来。
广东汕头小公园亭游后感

广东汕头小公园亭游后感一个小公园,一部汕头史。
作为汕头开埠区的核心地标,小公园承载着许多市民、潮籍侨胞的集体记忆。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变迁吧!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是几代潮汕人的集体记忆,也是旧汕头埠繁华的见证。
事实上,小公园中山纪念亭经历了三次“修建”,背后既有潮商的商战故事,也有后来潮商的故土之情。
相传,在20世纪30年代初,香港大新公司欲在此开展贸易活动,南生公司及周围商号的之后表示愿意捐款修建孙中山纪念亭,以此“逼退”大新公司。
1934年12月,中山纪念亭落成,成为第一代小公园亭。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小公园亭遭受毁坏,变成一片空地。
直到1997年,时任汕头市鮀岛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郑良奇出资出力,参照资料重建起小公园亭。
作为汕头开埠区的核心地标,小公园承载着许多市民、潮籍侨胞的集体记忆。
小公园不单是市民休闲纳凉、外地游客观光的好去处,更是海外游子寄托思乡情感的地方。
如今,人们看到的小公园亭,则是在2016年再次修缮修复。
据悉,小公园亭的重修基本重现了第一代的古老工艺,重建使用最好的千年不腐柚木,运用中国传统的榫卯工艺修复,像“搭积木”一样搭建起来,构筑纪念亭的主体,整个搭建过程不用一颗钉子。
栏杆、琉璃屋脊、亭盖等细节也都“修旧如旧”,步级、扶栏、地面等采用花岗岩。
此次修复完全还原1934年小公园亭始建时的尺寸和工艺,尤其是木结构部分,使用的是有着“千年不腐”之誉的缅甸柚木。
整个施工按照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这些全木结构的构件,加工完后就开始安装,还原超过90%。
随着小公园街区标志性建筑的修缮完工,越来越多海内外潮人、游客慕名而至。
小公园亭周边,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有的带着家人重游故地,有的赞叹亭内木结构的精巧,驻足拍照留念。
长期以来,作为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以小公园为主体的历史文化街区是海内外潮人魂牵梦系的精神家园,更新与保护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如今,经过保育活化,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再度成为汕头的热门“打卡地”,聚集了汕头海关钟楼、南生百货大楼、汕头邮电总局大楼、老妈宫及戏台、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中山公园等景观。
汕头市小公园历史与文化保护

汕头市小公园历史与文化保护高一(2)韩逸凡57号一.内容简介小公园为汕头老市区,20世纪30年代曾经是繁盛一时,记载着百载商埠的风风雨雨,传达着汕头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与人文风貌。
她那优雅的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织网交错的街道布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华灯初上的繁华景象,在一个世纪的洗礼后,仍默默地为我们讲述这段美丽的记忆。
如今,昔日皇女难下嫁,随着城市的发展,小公园逐渐失去了市中心的优势地位,她变成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华丽的装饰已经退去了原来的美丽,“危楼勿近”的标示让人们敬而远之,陪伴她的只有流落的贫民,怀旧的白发老人。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二.小公园历史1.百载商埠1858—1921 西方殖民者侵入,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他们看中了汕头优良的港湾条件,汕头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成为了半殖民商埠。
随着航线的开辟,外贸的发展,重要铁路的建成,汕头的城市雏形逐渐形成。
汕头人民积极与海争地,加上韩江泥沙淤积,三角洲界推移,以及南面海潮冲积沙脊延伸,陆地向西南方向延伸,形成了大面积的滩地。
小公园就是在海滩上初建的。
1921—1939 战乱较少,交通条件改善,汕头经济快速发展,1936年成为仅次于上海和广州的第三大港。
此时西方受一战与经济危机的影响,对华经济侵略缓和,洋货进口少,给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契机,但规模小,设备落后,资金少。
商业贸易的发展,民族轻工业的起步,使汕头城市人口增加,市区规模扩大。
1934年城市人口达21万,市区面积3平方公里多,当时全国人口大于20万的城市只有20多座。
1929年以前,汕头街道弯曲,狭窄崎岖,遇雨积水成河,对商业发展不利。
1929年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用三合土铺设了新道路,以小公园亭为中心延伸了“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即永安,永泰,永平,永兴,升平五街,整个街区呈环状放射状。
此时的小公园是全市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
1922—1937年间填海造地50万平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市小公园调查报告
2008年7月27日。
笔者来到汕头市小公园片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对汕头小公园进行初步了解。
其后,笔者又查阅了小公园的相关资料。
据了解,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缔结《天津条约》,中国被迫开辟十个通商口岸,汕头正式开埠。
汕头小公园正是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四永一升平”指的是永安街、永和街、永泰路、永平路和升平路),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
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
小公园是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
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
亭于1969文化大革命中年遭拆毁。
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
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亭名为鲁迅所题。
据介绍,关于小公园“中山纪念亭”,还有一则精彩的商业竞争故事。
原来,自从南生公司新楼开业后,此处商机日渐兴旺,遂传来香港大新公司派员来测地规划、拟在小公园兴楼营业的消息,这就惊动了邻近大小商户。
当时的南生公司的老板李柏恒预感到这样不好,因为大新公司是财势力足的,在香港、广州、上海都有分号,所以必须阻止它选择这个地方来开展竞争。
李柏恒想出一个用“死人”压活人的办法,这个主意,其实是当时绥靖公署秘书杨幼敏为他设计的。
建亭“报告”一呈上,当然里应外合、立刻批准。
于是,南生公司带头,中小商户也纷纷解囊,建亭之举便紧锣密鼓展开了。
大新公司派人来察看,见到小公园兴建中山纪念亭,也就打消了来汕头设商业点这个念头。
大新公司一“退兵”,小公园周围商号松了一口气,建亭一事便半途而废。
建亭工程搁置,舆论哗然,始作俑者欲罢不能,李老板等只好想
方设法,用认捐广告石椅、摊送募款戏票等手法继续筹资兴建。
小公园亭后来终于1933年开始建设,直到1935年才建成。
这里的商业大楼被称为骑楼,是汕头老市区独具特色的建筑。
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
1861年,汕头开埠后,骑楼这种欧洲风格的建筑传入汕头,并且融入了中国的一些建筑特色。
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以小公园为中心,广场向外辐射出多条街巷,像一个蜘蛛网,外地人来到这里,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往往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
这种市中心作放射状的城市规划格局,在世界上仅有两处,一处就是汕头小公园,另一处则是法国巴黎。
当时之所以形成如此典型的放射道路网状的城市格局,蔡海松在《浅谈汕头近代建筑》中指出,是“为连接港口交通而呈扇形辐射”。
而在汕头1924年的市政改造计划中提出街路依据地形,力求美观而便利交通,取方格形、放射形与环状形三种方式相结合,互相联系,可达各区。
此后在1926年的计划则体现了以小公园为轴心,从西至北,以进一步发展沟通内陆之水运和铁路、公路陆运为主要目标。
可见以小公园为中心的放射状道路网主要考虑了被海河包围的具有半岛式的用地特征和便捷连接港口和堤岸等因素,一方面体现当时城市规划灵活结合地形的思想,也体现了汕头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和通商口岸对水路运输和海洋的依赖。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旧城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乡亲和友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
据专家介绍,汕头小公园具有如下特点:
一、街区格局完整、集中,布局具有典型意义。
二、骑楼街道景观连续统一。
三、建筑风貌保留较为完整,形式和风格呈现多样性。
四、有多座大型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标志性建筑。
五、它和海外华侨至今仍然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
但是,由于年久失修,汕头小公园在历经8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
最典型的是南生公司大楼,南生大楼是小公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然而,其内部结构已出现了多处裂缝,混凝土炭化,保护层脱落,同时地下还积聚了近30米厚的淤泥,引起地基下陷约40厘米。
近年来,小公园片区多次发生楼体坍塌或者倾斜。
尤其在暴风雨中,更显得不堪一击。
笔者来到小公园片区的时候,这里的住户已经基本搬离该片区,只剩下沿街的诸家商铺还在继续开张经营。
周遭建筑有不少涂上“拆”、“改”、“危险勿近”等大字字。
由于大批居民的撤离,小公园片区的荒废速度更是日渐加快。
参考了不少专家意见之后,笔者认为,小公园的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对于小公园的保护,应做到:
一、以保护、修缮为主,以更新和改建为辅。
除了极个别建筑风貌太差必须重建外,应尽量避免拆迁。
通过对小公园的保护性改造,将赋小公园等街区以城市次中心的功能,集旅游、商贸、文化、娱乐、居住为一体,具有较大的旅游业、商业和房地产业的开发价值。
二、进行城市整体性规划,继承和弘扬小公园建筑的特色。
(西欧着有不少拥有古老历史的城市,虽然不断向着现代化迈进,经过反复改造,仍能保持其原有的古典风格,就是因为其新建筑也继承了原有建筑的风格。
)一座城市要保持其原有的气质,并不单是一味地保护好已有的古建筑,而是在建设新的建筑的时候,也要继承已有建筑的风格。
要在创造中保护和延续古建筑的生命。
三、将小公园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保护性开发。
将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列为汕头市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向海内外公布,招募有雄厚实力的开发商进行保护性开发。
四、开辟小公园文化旅游区。
吸引广大华人华侨前来观光。
形成一个以小公园为中心,体现汕头市旧城区历史风貌的新兴旅游商贸区
五、对小公园历史街区及其他一系列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进行捆绑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六、把小公园街区打造成为潮汕影视城,供应部分影视公司作为外景使用(我国一部老电影《红牡丹》特地选择这里作为外景地,权当旧香港市街,几可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