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电现象
自然界中的电现象

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 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感应起电没有创造电荷, 只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 分开,将电荷从物体的一 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讨论:为什么摩擦会起电?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控制自己的核外电子的 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强、有的弱。当两种不同 物质A和B表面紧密接触并相互摩擦时,于是A 和B展开了一场争夺电子的战争!获胜的一方 得到电子呈负电,失败的一 方失去电子呈正 电。当AB掌控电子的能力相同时,怎么摩擦 都是平手,不起电。所以搓手是不会起电的, 只会发热。
1、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在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现象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一、电荷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 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使正负电荷分开。
转移的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摩擦起电的条件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的物体与外界绝缘
(4)验电器
用干燥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胶棒,使胶棒带电,并用胶棒 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现象
用手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现象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观察现象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过程是哪种类型的 起电
谢谢欣赏
冯老师初中科学
第四章
欧姆定率
第1故事:
有一年冬天,北京某液化石油气供应站,两名工人正在充气, 其中一名 女工头戴尼龙纱巾,她感到头巾碍事,转身进室内用手 拉下尼龙织物,这时, 突然冒出火花并引起爆炸,这名女工被严 重烧伤。事后调查发现,该液化气 站漏气现象严重,室内又无通 风设备,以致室内液化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处 于爆炸浓度范围内。 该女工的头发比较干燥,与尼龙纱巾摩擦产生静电。当 她很快将 头巾拉下时就产生了电火花,引爆了房间中的混合气体。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题背景电现象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在平时生活和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次作业,我们将深度探讨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以增强同砚对科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现象在自然界和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能够观察、描述和分析各种电现象的发生和过程。
3. 培育同砚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电现象?2. 电现象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形式。
3. 电现象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 电现象的试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5分钟)**1. 引入电现象的观点,让同砚沉思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电现象。
2. 展示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同砚的爱好和好奇心。
**第二阶段:知识进修(30分钟)**1. 介绍电现象的基本知识,包括静电、电流等观点。
2. 分组谈论自然界中或生命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电现象,并分享谈论结果。
**第三阶段:试验设计(40分钟)**1. 同砚依据谈论结果和个人爱好,设计一个与电现象相关的试验。
2. 指导同砚合理设置试验步骤和参数,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四阶段:试验操作(60分钟)**1. 同砚按照设计好的试验步骤,进行试验操作。
2. 老师适时提示同砚注意安全和试验环境卫生。
**第五阶段:数据分析与总结(45分钟)**1. 同砚收集试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
2. 同砚总结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享给全班同砚。
**第六阶段:作业安置(10分钟)**1. 作业要求:依据试验结果,撰写一份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标、步骤、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开始。
五、评判方式1. 试验报告内容的完备性和逻辑性。
2. 试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3. 试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4. 结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同砚将能够深度了解电现象在自然界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培育他们的实践和沉思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自然界的电现象(课件ppt学案)

一、静电现象
摩擦过的物体会带上静电,这种现象称为 静电现象。
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 聚集于物体上的电荷,叫静电。 试一试: 梳子、塑料壳的圆珠笔等学习用品在发头上摩 擦几下了能产生静电。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 小物体。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观察: 连续摇动韦氏起电机的手柄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韦 氏 起 电 机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现象一:)火花放电
当连续摇动起电机的手柄时,两带电球之间 出现发光又发声现象。这种现象叫做火花放电。
火花放电就是等量的正负电荷发生剧烈的 电中和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发光和发声。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实验中:
锯条摩擦塑料泡沫块时,这两种不同物体带上 了异种电荷,使泡沫与锯条相互吸引而贴在一起;
塑料细丝与绸布摩擦后,细丝与绸布带的是异 种电荷,但每根塑料细丝受到摩擦后带的电荷是同 种的,它们相互排斥而使细丝飞散开来。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观察与比较:
1、用锯条去断一块泡沫塑料块。 现象:锯条上沾有许多泡沫颗粒
2、用绸布摩擦塑料细丝。 现象: 细丝一根根飞散开来
同样是摩擦起电,为什么现象不同?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二)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
火花放电
2
比较缓慢的 局部电中和 现象。 (尖端处电 荷集中)
自然界中的电现象

(一)自然界中的电现象打雷和闪电是自然界中最为显著的电现象,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
我国自古以来在语言、文字中就出现了对自然中电现象的描绘,如称雷公电母、电闪雷鸣、春雷滚滚、雷电交加、天走银蛇等等。
而且,雷电击人、毁坏物体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历史上曾有科学家尝试接收雷电的能量,但实验不成功。
人们着手研究、探讨电的现象和规律,是从摩擦、静电感应开始的。
自从了解了电和磁的关系,人类终于实现了对电的规模应用,对电的理解也更为深入。
今天,电不但是照明、影音、通讯、电热、机械动力等的能量源泉,实现了电量与非电量的能量转换,而且通过计算机技术传递着各种信息,把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推向了信息化时代。
电科学技术已经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是极大促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形成了多门类、多分支的学科。
电工学是研究电主要在动力以及电器应用方面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
学习电工学,应该对电的本质有明晰的了解。
二、电的物质性和电的产生模型(一)电的物质性电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电实质就是电子的定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了电的性质和特点。
自然现象中的电和我们日常所经常接触使用的电,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我们知道,物质的原子是由本身的原子核、电子构成,带正电荷粒子的原子核与带负电荷粒子的电子之间存有着万有引力和静电力库仑力,方向为相互所指。
因为所带电量相等而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其间的静电力是它们相互束缚的最主要力量。
电荷粒子具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性质,一个电子电荷粒子的电量是16×10库仑,静止质量约为91×10克。
作为不稳定结构的原子,如金属铜的原子,一旦因原子的最外层自由电子受到外部作用力而偏离原运行轨道,则该原子成为显正电性的原子,而偏离轨道的自由电子显负电性,若干铜原子的电子在同一外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则的、连续的定向运动,在宏观上就是电流。
理应注意,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所谓偏离原运行轨道,即是发生定向位移,受到作用力越大,偏离位移也就越厉害,位移的方向就是电荷受到外力与自由电子受到原子核静电力合矢量的方向。
自然界中各种电现象

自然界中各种电现象《自然界中各种电现象》嘿,你知道吗?自然界里有一种超级神奇的东西,那就是电现象。
电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自然界里到处搞事情呢!先说说闪电吧。
那可真是超级壮观的景象!我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
本来天空还只是有点暗暗的,突然,远处的天边一道亮光闪过,紧接着就是轰隆隆的雷声。
那闪电啊,就像是一把巨大的、闪闪发光的宝剑,一下子把天空给劈开了。
我当时就被吓了一跳,赶紧躲到爸爸的身后。
爸爸笑着说:“别怕,孩子,这是闪电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闪电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后来去问了科学老师。
老师说,在天空中,云层里有很多小水滴和冰晶。
这些小水滴和冰晶相互摩擦、碰撞,就像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推搡了一样。
慢慢地,云层里就积累了很多电荷。
就好比是一个大仓库里堆满了东西。
当云层里的电荷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正电荷和负电荷就想要见面啦,于是它们就冲破云层,形成了一道明亮的闪电。
这闪电的能量可大着呢,比我们家里的电要厉害好多好多倍。
要是我们能把闪电的电收集起来,那该多好啊。
不过这可太难了,闪电的力量太大了,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很难被驯服。
除了闪电,还有静电现象呢。
冬天的时候,我就经常被静电“电”到。
有一次,我脱毛衣的时候,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我的头发都竖起来了,就像一个小刺猬一样。
我当时还以为是有什么魔法呢。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因为毛衣和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
就像两个小伙伴在打闹,然后就产生了这种神奇的现象。
我和小伙伴们还做过关于静电的小实验呢。
我们用塑料尺子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去靠近小纸屑。
哇塞,那些小纸屑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一下子就被尺子吸起来了。
小伙伴们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觉得好有趣。
这静电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师,虽然它的力量没有闪电那么强大,但是也足够让我们感到惊奇了。
还有一种电现象就是生物电。
你知道吗?有些动物可以自己发电呢。
像电鳗,它可厉害了。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电鳗的介绍。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现象在自然界和生命活动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作用。
2.掌握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2.电荷、电场和电流。
3.静电、电磁感应和电路。
4.电现象在自然界和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电荷和电场的理解。
3.静电、电磁感应和电路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互动: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学生提问与讨论。
2.实验观察与分析:进行与电现象相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结果。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电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电现象,如静电、电磁感应等。
2.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3.带领学生探讨电现象的分类,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电场和电流的概念。
第二课时:深入探讨电荷、电场和电流。
1.教师讲解电荷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正负电荷的产生和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演示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现象,加深学生对电场的理解。
3.引导学生探讨电流的概念及特性,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电路应用加深理解。
第三课时:实验探究静电、电磁感应和电路。
1.分组进行静电实验,观察不同材料之间的静电现象,讨论相关原理。
2.进行电磁感应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设计简单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纵元件,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六、作业要求:1.完成课堂上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对电现象的理解。
2.撰写电现象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
3.参阅相关资料,了解电现象在自然界和生命活动中的应用领域。
七、评价方式:1.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课堂小测验: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电现象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科学下册 4.1 自然界的电现象课件1 华东师大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相互排斥。 2、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 现象:_______相__互_吸__引__。_______。
12/7/2021
第七页,共十八页。
2、自然界只存在(cúnzài)两种电荷:
正电荷( “+”)、负电荷 (“-”)。
科学家规定: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为正电荷。 与毛皮(máopí)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为负电荷。
No 而带电叫做摩擦(mócā)起电。1、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mócā)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被丝绸摩擦(mócā)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及
作业本
Image
12/7/2021
第十八页,共十八页。
3、电荷的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荷相互吸引。
12/7/2021
第八页,共十八页。
为什么两种不同的物体(wùtǐ)摩擦会使物体 带电? (wùtǐ)
3、原因:不同原子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shùfù)能力 不同。
束缚能力弱
容易失去电子
束缚能力强
容易得到电子
带正电
带负电
摩擦过程中两 个物体所带电 荷总是等量异 种的。
3、作业:查找有关静电防止(fángzhǐ)和应用的资料 及作业本
12/7/2021
第十七页,共十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电现象。1、用毛皮摩擦(mócā)橡胶棒,靠近碎纸屑,有什么现象发生。2、用丝绸摩擦 (mócā)玻璃棒,靠近碎纸屑,有什么现象发生。摩擦(mócā)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1、概念:物体因摩擦(mócā)
自然界的电现象

自然界的电现象
1.静电现象:梳子吸小纸片.....
2.两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电
原因: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中正负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一般电中性,但是不同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完全相同,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对核外电子舒服作用相对较弱的物质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这种物质因为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获得电子的另一物质带负电,所以说: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过程中两个物体所带电荷总是等量异种的,电荷总量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电荷是守恒的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摩擦过程中两个物体所带电荷总是等量异种的
科学家规定: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为正电荷。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为负电荷。
(2)接触起电:与带电体接触的方法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同种电荷
(3)实质:电荷的转移
(4)——运油车后面的一根橡皮条的原理:油罐里面的油与金属摩擦产生大量电荷,以防万一,橡皮条里的金属丝将积聚的电荷导向大
地
3.电荷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荷相互吸引。
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1)火花放电:等量的正负电荷分别充入两个电容器中,当电容器中的电荷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发生火花放电,火花放电就是等量的正负电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现象,同时伴随着发光和发声(2)尖端放电:尖端放电是比较缓慢的局部电中和现象,带电导体上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电荷从尖端处逐渐释放与周围空气中的异种电荷发生电中和。
4.闪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剧烈的电中和现象。
避雷针原理:尖端放电
5.验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中的放电现象除了火花放电外,还有尖端放电
演示
尖端放电现象
把韦氏起电机的一个带电球与绝缘着的,一侧有尖端的导体相连 接,靠近尖端放一点燃的蜡烛,观察烛焰呈什么形状
形状像被风吹过时一样
所谓尖端放电,是指由于带电导体上的电荷分布不 均匀,在其尖端特别集中,电荷从尖端处逐渐释放 与空气中的异种电荷发生电中和的现象 尖端放电是比较缓慢的局部电中和现象
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 成的,而通常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 电核数,所以原子对外不带电,即原子呈电中性. 但是不同物质原子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作用并不完 全相同,当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对核外 电子束缚相对较弱的物质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这种物质 由于失去电子带正电,而获得电子的另一种物质就带负 电.因此,两种不同的物体摩擦后会使它们带上异种电 荷.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过程中两个物体所 带电荷总是等量异种的,电荷的总量没有发生改 变,说明电荷是守恒的.
演示
韦氏起电机
演示
演示放电现象
连续摇动韦氏起电机的手柄,观察 两个放电球之间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当摇动手柄时,两带电球之间到 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放电现象,并 发出火花,这就是火花放电 即火花放电就是等量的正负电 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现象,同 时还伴随着发光和发声 带电体失去电荷的现象称为放电.
韦氏起电机
运送汽油的油罐车在运送汽油的过程中,因为油的不断 流动,与大地绝缘的油筒内壁发生长时间的摩擦产生大 量的电荷积聚,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火花放电容易酿成火 灾.在车架底部安装一根与地面接触的铁链,这些积聚 的电荷能通过铁链导入大地.
所以,如果没有这根铁链,就可能会引起火花放电
想一想
自然界中的火花放电现象
在剧烈的天气变化中,由于摩擦使云层积聚了大量的 电荷,云层与云层在高压静电的作用下使大气电离而 引起火花放电,这就是闪电.
时这 有些 什图 么片 共中 同的 的边的物体产生电
用尺摩擦头皮或衣服,之后马上接近小纸屑,观察现象 从上而下用干净的手帕捋塑料细丝,观察发生的现象 用钢锯条锯开塑料泡沫,观察现象
在摩擦的过程中使物体带上了电 摩擦起电
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
带电体使验电器的金属箔带电的过程是接触起电的过程
想一想
为了避免雷电对房屋的破坏,人类应 该怎么做?
避雷针应用的尖端放电的原理 避雷针是针状金属物,装在房 屋建筑物的顶端,并通过粗导 线与大地相连,当带电云层接 近时,大地中的异钟电荷被吸 引到尖端,并由尖端释放到空 气中,与云层中的电荷中和, 达到避雷的目的
想一想
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用干燥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胶棒,使胶棒带电,并 用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现象 用手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现象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 金属球,观察现象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过程是哪种 类型的起电
想一想
除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外, 还能采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呢?
静电起电机
她的头发为什么会向上扬起?
站在泡沫塑料板上的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壳, 起电机工作时能使电荷集中到球壳表面,而使女孩带 电.她的头发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扬起.
带电体和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后使不带 电的物体带电的方法
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也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 在带电体和不带电体之间发生了转移.接触 起电的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了一些电荷,另 一个物体得到了等量的同种电荷. 带电体把电荷转移到不带电物体的过程
思考
你在加油站看到过运输汽油的槽罐车 吗?留意观察当它输油时,它的车架 底部有一条铁质导杆与地面相接触,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