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百合花教案

小学音乐百合花教案第一节:了解百合花1.1 课程目标在这堂音乐课上,我们将通过歌曲和舞蹈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百合花并能够唱出《百合花》这首歌曲。
1.2 研究内容1.2.1 百合花知识讲解:给学生介绍百合花的产地、品种、生长环境等相关知识。
1.2.2 音乐研究:学唱《百合花》这首歌曲。
1.2.3 舞蹈研究:学跳与《百合花》相关的舞蹈。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1.3.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百合花的基本知识,掌握唱歌和跳舞的技巧。
1.3.2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词汇与语言表达,并能通过舞蹈形式来表现。
第二节:了解音乐2.1 课程目标通过音乐的角度,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并学会演唱深情款款的《百合花》这首歌曲。
2.2 研究内容2.2.1 音乐元素: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调、节奏、旋律、和声等。
2.2.2 歌曲欣赏:听歌曲《百合花》,感受音乐中的美好情感,并学会演唱这首歌。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2.3.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音乐的情感,掌握唱歌的技巧。
2.3.2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感染。
第三节:了解舞蹈3.1 课程目标通过舞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含义并学会跳《百合花》这支舞。
3.2 研究内容3.2.1 舞蹈欣赏:给学生现场展示跳舞的形式,并对其进行分析。
3.2.2 研究舞蹈:研究《百合花》的舞蹈动作,并加以练。
3.3 教学重点和难点3.3.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要素,学会跳舞的技巧。
3.3.2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舞蹈的表达和情感传递,并能够自由地表现出来。
第四节:歌唱与舞蹈的结合4.1 课程目标通过歌曲和舞蹈的结合,让学生彻底领悟百合花的美好。
4.2 研究内容4.2.1 组织合唱和跳舞:让学生协同合作,一同演唱歌曲和跳舞蹈。
4.2.2 整合知识:了解百合花的基本知识、感受音乐的情感、表现舞蹈的表达方式等,加以整合。
4.3 教学重点和难点4.3.1 教学重点:通过综合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协调运用。
高中百合花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八篇

高中百合花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八篇高中百合花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复述课文。
(重点)2、理解小说的主题;体会运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复述课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投影仪显示白色百合花的图片。
(注意一定要是白色的百合花,这样符合文章的内容和寓意。
)请学生谈看图片的感受,得出白色:百合花:这种花井的主要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提示:这是个开放的话题,尽管让学生谈。
)我们今天将学习茹志鹃的文章《百合花》。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小说集《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
作家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
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于是,这象征着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的:匣匣忧虑::不无悲凉的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
3、作者介绍茹志鹃(1925一1998),曾用笔名阿如、初旭。
当代女作家。
上海人。
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等。
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等。
4、题目解说“百合花”代表纯洁、优雅、高贵。
文中既指新媳妇棉被上的百合花,又象征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纯洁美好的心灵,以及百姓爱护解放军的真诚,暗示了文章主题。
题目精练巧妙,内涵丰富。
5、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第1~23段)开端,带路。
第二部分(第24~45段)发展,借被。
第三部分(第46~60段)高潮,牺牲、献被。
第四部分(第61~62段)结局、盖被。
6、全文分析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
2022《百合花》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2022《百合花》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百合花》的教学理解小说情节的特征。
2. 理解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的不同效果3. 体会第一人称叙事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从叙述的顺序角度改写《百合花》。
任务一:认识"情节”: 由诗歌是意象的艺术引入小说情节活动1:给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情节诗歌是意象的艺术。
抽象的内在情感与具体的外在的物的统一。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
对桩桩事件的叙述, 强调事件的时间序列与内在关系。
这内在关系主要指因果关系与情感臆脉。
臆脉是情感不断的变化过程。
"国王死了, 王后也死了。
"〃国王死了, 然后王后死于悲伤。
""王后死了,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后来才发现因为国王去世, 她伤心过度。
" 活动2:概括《百合花》的情节-小通讯员护送我到包扎所-小通讯员跟我去借被子-小通讯员牺牲补充知识, 由引导学生找到表示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词, 找到文中“我"情感变化的词-小说表面上是以时间和空间的推移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深层次是靠臆脉牵引着情节由开端、发展推向高潮。
明确:-1946年的中秋、早上、下午两点钟、天黑了、半夜-(去包扎所的路上、包扎所、新媳妇家、包扎所)-小说深层次是靠臆脉牵引着情节由开端、发展推向高潮。
-(生气、兴趣、亲热、愧疚、悲痛、赞美)总结: 情节的事件线索和情感线索任务二:改写《百合花》, 理解叙述顺序活动1 :改写《百合花》, 主要把"小通讯员护送我到包扎所"情节进行压缩, 一笔带过, 把原小说的结尾移至开头, 形成倒叙;把小通讯员牺牲的过程移至最后, 形成补叙;插叙部分不改动。
改写如下:《百合花》茹志鹃一九四六年的一天, 半夜, 外边月亮很明, 也比平日悬得高。
新媳妇低着头, 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 默默地站起身说: “不用打针了。
"我过去一摸, 果然手都冰冷了。
《百合花》教案设计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文学视野,加深对作品 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电影、动画等,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应对策略
• 文学教育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需要关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 • 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将发生变化,需要关注新兴阅读方式和阅读平
感谢您的观看
活动过程
小组讨论热烈,成员分工明确 ,记录详实。
成果展示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内容丰富多样。
角色扮演游戏设置及参与度评估
游戏设置
设定“花农”、“植物学家” 、“花店老板”等角色,模拟 百合花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
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角色设定,进行自我 介绍和任务阐述。
互动过程
角色间互动频繁,情节跌宕起 伏,趣味性强。
参与度评估
学生全情投入,角色扮演逼真 ,游戏完成度高。
创新思维培养途径探讨
创新思维引导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百合花的相 关知识。
实施效果
学生思维活跃,提出多种新颖独特的观点和 想法。
创新思维训练
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方式,激发学生 创新思维。
途径探讨
应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进一步探索创 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
学习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包括环 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提高阅读
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百合花》,培养学 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对 生活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 会现象和人性问题,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 好的阅读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 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
《百合花》课程教案

《百合花》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百合花》2. 课程类型:文学作品鉴赏3. 课程目标:通过鉴赏《百合花》这篇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主题、人物及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百合花》是现代作家茹志鹃创作的一篇小说,发表于1958年,收入作者短篇小说集《百合花》。
作品以解放战争为背景,通过一个小通讯员送信的故事,描绘了战争背景下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2. 主题思想:本课程旨在通过鉴赏《百合花》,使学生了解战争背景下军民之间的真挚感情,感受人性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人物形象: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小通讯员,他忠诚、敬业、善良,战争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另外还有“我”和小媳妇等人物,共同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人物群像。
4. 写作技巧:本课程将分析《百合花》中的象征手法、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等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百合花》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百合花》,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思考作品主题。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作品解析:教师详细解析《百合花》中的写作技巧,如象征手法、细节描写等,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尝试创作类似题材的短篇小说,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战争背景下军民之间的真挚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如写作练习、课堂笔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作品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反馈等途径,了解学生对《百合花》的鉴赏水平,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
百合花教案设计

百合花教案设计这是百合花教案设计,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百合花教案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德育目标:口读百合花的形象,感悟人生的意义,懂得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
知识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感受作者情怀。
2、领悟文章运用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方法。
3、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圈点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运用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圈点、讨论、交流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说几句有关“花”的诗句。
2、教师投影诗:A、接叶有多重,花开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柳。
B、百合长在幽谷间,雨露清风绿叶闲。
万里长空云做伴,千年古月影结缘。
导:百合开在了幽谷间也开在了心田上。
二、整体感知启发思考:本单元的主题是“心灵之声”。
大自然中的某些自然现象时不时会触动作家敏感的心灵。
朗读课文,思考林清玄笔下的百合花有哪些动人之处,本文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题有什么意义。
1、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概述课文内容,说说在文中看到了一株什么样的百合花。
(句式:从——句中,我看到了一株——的百合花。
)(自信、顽强、执著、幸福、坚忍)3、说说文中百合花有哪些动人之处。
三、赏析品味1、引导学生找出最欣赏的语句,有重点地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A、边读边圈画自己欣赏的语句。
B、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
A、百合花的生长环境能说明什么问题?B、结尾说:“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四、再读感悟师导:听过雨后的蛙鸣吗?无人指挥,同学们随心所欲地朗读,老师也加入其中。
说一说:本文给你带来怎样的人生感悟。
五、拓展思维小组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题。
1《百合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1《百合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百合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难点:战争题材的审美体验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插入百合花照片,提问学生看到百合花会联想到哪些词汇。
明确:花语——顺利、心想事成、百年好合、纯洁、神圣;外形特点——清丽、淡雅、洁白2、引入新课标题《百合花》。
二、作者介绍1、以提问的方式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内容有:身份、代表作、写作特点。
2、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补充介绍:王安忆的母亲茹志鹃(附图)。
明确: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1958年以《百合花》而踏上文坛,代表作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等。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情节简单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三、交流小说梗概,体味小说魅力1、分享预习时写的梗概。
2、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1)梗概中保留的内容为何?删去的内容为何?明确:保留了“我"、通讯员、新媳妇三个人物;保留了带路、借被、救护、牺牲、献被等情节;删去了具体的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内容。
(2)如此删改的理由是什么?明确:梗概的要义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要突出与主题紧密相连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核心原则是:留主干、去枝叶,只有去掉起辅助作用和修饰作用的内容,才能让读者明确小说的重点。
(3)梗概与原文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明确:小说的梗概往往能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情节和主要人物,省时省力。
但本篇小说原文更感人,因为这篇小说不是靠情节吸引人的,而是依靠梗概中被我们删去的内容。
(4)小组合作,分组分页寻找原文中打动人心的段落或语句,分享并说明原因。
示例:①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
3.1《百合花》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茹志鹃)【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2、体会文中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的作用3、思考文中“百合花”意象的深刻内涵,并能据此分析文中其他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体会文中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的作用【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文题解读问:在读文章之前,只读题目《百合花》时,你觉得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预设:像百合花一样纯洁、善良的人/爱情故事(百年好合)问:同学们都已经读过全文了,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篇文章用这个题目合适吗?预设:解放战争期间,一名通讯员护送“我”前往包扎所。
到达包扎所后,因为伤员的棉被短缺,我们一起来到老百姓家,向一户人家的新媳妇借棉被。
因战争需要,新媳妇也来到包扎所,和“我”一起照顾伤员。
后来通讯员为救战友身受重伤,牺牲在包扎所。
新媳妇为去世的通讯员盖上百合花被。
“百合花”与新媳妇借被子的情节有关,因为被面是洒满百合花的,象征了某种感情。
百合花还代表了两段情感,首先是通讯员跟“我”之间纯洁的革命友谊,还有新媳妇和通讯员之间的感情,或者说象征了通讯员、新媳妇如百合花一般纯洁无私的品质。
二、“我”的作用问:这篇小说写的主要人物是“我”、通讯员、新媳妇,主要写的就是我们三人之间的故事和情感,那么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情感是哪段?明确:新媳妇和通讯员之间的感情。
问:可以说,小说的核心人物是通讯员和新媳妇,那么“我”是什么角色?明确:叙述者。
《孔乙己》中那个“我”也是故事的讲述者、见证者,参与度比较低,而这个“我”在故事中的参与度高。
问:小说前半部分是写“我”与通讯员,后半部分主要写通讯员与新媳妇。
“我”对通讯员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在课本上画出来。
明确:文章第一部分是写通讯员带“我”到包扎所,“我”的情感变化是这样的:先是对通讯员生气,因为他走得比较快,把“我”撂下几丈远,还对“我”不理睬;再是对通讯员产生了兴趣,因为他先走快一段路,不看“我”,但离得远了就等“我”一会儿;然后是对通讯员亲热起来,因为“我们”是同乡,跟“我”的乡愁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