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大小及数量地测定
微生物大小测定及计数

2、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菌体大小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测定结果不相同。因为在不同倍数的目镜下,细菌大小发生变化,而目镜测微尺每格大小不变,所以测定结果不同。
四、仪器和其他用品: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镊子、接种环、血球计数板、显微测微尺、滴管、酒精灯
五、操作步骤:
1、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取下显微镜右目镜,将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镜筒内的隔板上,然后放上目镜透镜,将目镜装回镜筒。
(2)校正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下调节焦距,当清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用推进器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输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的格数。
(2)将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用无菌毛细管吸取少量摇匀的酿酒酵母菌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个顶点,待菌液从盖玻片另一对角流出为满。
(3)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室,再用高倍镜计数。每小格内的菌数不能超过8个为宜。当每小格内的菌数过多时,适当稀释。
(4)任选5个中格计数(5个中格不可以挨着;酵母菌出芽计1个菌体;计数时,位于边线上的细胞,记上不记下,计左不计右)
(3)用同样的方法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进行校正。并计算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4)制酵母菌玻片:用接种环取菌在蒸馏水中涂抹,加热干燥,用美兰染色1’30”,流水脱色,自然干燥。
(5)先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找到菌株,再在油镜下测出酵母菌的长度和宽度。重复3次并记下平均值。
2、酵母菌的显微计数
(1)将血球计数板洗净,再用95%乙醇棉球擦洗,自然干燥。
sdu
微生物大小及数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微生物实验微生物数量和大小测定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1.利用镜台测微尺 测定目镜测微尺旳 每格绝对值
2.目镜测微尺每格 长度(um)=两 重叠线间镜台测微 尺格数×10/两重 叠线间目镜测微尺 格数
测定细胞数量旳常用措施 ➢稀释平板计数法 对样品稀释培养,据形成旳菌落数计数。 优点:活菌计数措施,对设备要求不高。 缺陷:操作复杂。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使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 优点:操作简便,计数直观。 缺陷:计数成果为活细菌和死菌体旳总和。
➢光电比浊法
光电比浊法是利用在一定旳范围内,微生物细 胞浓度与透光度成反比旳原理。当细菌细胞在 溶液中数量越多,浊度越大,在光电比色计中 测定时所吸收旳光线越多。
2、细胞大小旳测量
酵母菌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 载物台上。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宽和长。
三、试验成果
1.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校正成果(物10×和40×) 2.酵母菌大小测定酵母菌大小测定,选择5-8个 酵母菌,测定其40×大小范围。
四、思索题 p51 2(2)
试验(二) 微生物数量旳测定
微生物实验微生物数 量和大小测定
试验(一) 微生物大小旳测定
一、目旳要求
学习使用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 物大小。
二、试验原理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旳载玻 片,一般是l 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0.01 mm(即10 um) ,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旳相 对长度。
一、目旳要求
1、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旳原理。 2、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 生物计数旳措施。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六 微生物大小测定和计数

实验六微生物计数和大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目测微尺和物测微尺的结构和使用;2、了解血球记数板的结构;3、掌握血球记数板的使用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显微镜,目测微尺,物测微尺、血球记数板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载玻片,盖玻片。
酵母悬液(或其他种微生物的悬液)。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目测微尺和物测微尺目测微尺外形与目镜相似,在中央刻有10毫米长的、等分100格的标尺,每格的长度随使用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而定。
使用前用物测微尺标定,使用时放在目镜内。
物测微尺是一厚玻片,中央有一圆形盖玻片,中央刻有1毫米长的标尺,等分为100格,每格为10微米,用以标定目测微尺在不同放大倍数下每格的实际长度。
2、用目测微尺和物测微尺测量酵母菌的大小①目测微尺的标定将目测微尺装入目镜筒后,把物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使刻度朝上,用低倍镜找到物测微尺的刻度,移动物测微尺和目测微尺使两者的第一条线重合,顺着刻度找出另一条重合线。
再分别求出高倍镜和油镜下目测微尺每格的长度。
实验记录表格1目镜放大倍数____________。
②菌体大小的测量将物测微尺取下,换上标本片,选择适当的物镜测量目的物的大小,分别求出菌体的长和宽,再按目测微尺一格的长度算出菌体的长度和宽度。
(1)目测微尺的标定:(2)在高倍镜下测量酵母菌大小:3、血球记数板血球记数板是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璃制成。
玻片中央刻有四条纵向槽,中央两条槽之间的平面比其他平面略低,中间有一横槽,槽的上下各有9个大方格,中间的一个方格为计数室,它的长和宽各为1毫米,深度为0.1毫米,其体积为0.1立方毫米。
每个大格分成16个中格,每个中格分成25个小格,共400个小格。
计算方法如下:细胞数/毫升=1个小格内的细胞数×400×10×1000×稀释倍数。
实验记录表格24、微生物记数(1)稀释菌液:为了便于记数,将样品适当稀释,使每格约有5~10个细胞。
微生物的大小及数量的测定

微生物试验报告
内沿盖玻片的右上角滴入一小滴(不宜过多), 使菌液沿两玻片间自行渗入计数室, 勿使产生气泡,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液。 (3)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室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 (4)计数时用 16 中格的计数板,要按对角线方位,取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 4 个中格(即 100 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是 25 中格计数板。除数上述四格外, 还需数中央 1 中格的酵母菌数(即 80 小格)。由于菌体在计数室中处于不同的空 间位置,要在不同的焦距下才能看到,因而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螺旋,方能 数到全部菌体, 防止遗漏。 如菌体位于中格的双线上, 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 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 (5)凡酵母菌的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每个样品 重复分数 2-3 次(每次数值不应招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取其平均值,按下 述 公 式 计 算 出 每 毫 升 菌 液 所 含 酵 母 菌 细 胞 数 ( 25 中 格 )。
关键词
目镜测微尺 物镜测微尺 血球计数板
前言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 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 一, 也让我们对微生物的实际大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在微 生物生长曲线中运用非常重要, 我们从微生物的数量上了解其生长状况,这也能 指导我们的生产工业。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显微镜测定微生物大小与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原理。 2. 学习并掌握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技术,包括目镜测微尺、镜台测 微尺的校正技术与测定细胞大小的技术。 3.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学习并掌握血球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数量的技术,包 括样品的点样、菌数计数的方法与计算。
1
微生物(2) 镜台测微尺(图 2)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微生物大小和数量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使用显微镜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明确其计数原理。
4.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或孢子数量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l.显微测微尺显微测微尺可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或孢子的大小,包括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个部件。
目镜测微尺(图1)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
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镜台测微尺全长1mm,等分为100格,每格0.01mm。
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2.表示方法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径约为0.8µm,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µm。
图1: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3.显微直接计数法:将小量待测样品悬浮液置于计菌器上,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
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
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或Hawksley计数板。
三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
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及数量的测定

微生物的大小测定与数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测微尺的结构,掌握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掌握鉴别死活酵母菌的方法。
3.学习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微生物数量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求出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值。
(1)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的中央刻有一小尺,它是在 5 毫米内作50 等分刻制的,每一等份为0.1 毫米。
另一规格是 5 毫米作100 等分,每等分为0.05毫米。
镜台测微尺是刻在载玻片中央的小尺,它是在1 毫米内作100 等分刻成的,每等分10 微米。
(2)目镜测微尺校正的方法将镜台测微尺上面的透镜片取下,把目镜测微尺放在光阑上,刻度朝下。
把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用低倍物镜检视,使测微尺位于视野中央。
注意区分视野内两把尺哪个是目镜测微尺,哪个是镜台测微尺。
利用推进器或转动目镜使两尺的第一条线(0 线)互相重合,然后找出另一条重合线。
如重合线较多选取距0 线最远的重合线。
记下两条重合线之间两尺的刻度,依公式算出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值。
目镜测微尺校正值(每刻度微米数)= 两重叠刻度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两重叠刻度间目镜测微尺格数2.用美兰水浸片法观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c)的形态,注意出芽繁殖和死活酵母菌的染色形态,并测量大小。
3.用血球板计算黑曲霉孢子的数量。
(1)血球计数板3.用血球板计算黑曲霉孢子的数量。
(1)血球计数板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计总数的方法。
因为计数板载片和盖片间的容积一定,所以可以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内微生物总数。
血球计数板是一只特制载玻片。
载片上有两个方格网,每一方格网共分九个大方格,其中间的一个大方格用来做微生物计数,所以又称为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每个大方格分成16 个中方格,每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
微生物大小与菌群数量的测定实验 史倩

微生物大小与菌群数量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微生物大小及菌落数量的测量方法2.了解血细胞计数板和显微镜测微尺的使用二、实验原理酵母菌(yeast)是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这个词语为无分类学意义的普通名称,通常用于以裂殖或芽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以与霉菌分开。
大多数酵母菌为单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形。
大小约为(1-5)μm╳(5-30)μm,最大可达100μm。
各种酵母菌有其一定的大小和形态,但也随菌龄和环境条件而异。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
单个细胞0.7~0.8×2~3μm,着色均匀。
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
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1.0~1.5μm,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
显微测微尺包括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部分。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1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即0.0l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
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接目镜内的隔板上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的刻度,等分成100小格两种,每5小格间有一长线相隔。
由于所用接目镜放大倍数和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就不同,因此,目镜测微尺不能直接用来测量微生物的大小,在使用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得在一定放大倍数的接目镜和接物镜下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值,然后才可用来测量微生物的大小。
镜台测微尺是一个特制载玻片中央封固的标准刻尺,其尺度总长为1mm,精确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10个小格,共10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长度为0.01mm,即10μm。
微生物菌体大小及菌群数量的测定

姓名系年级 2011级生科2班组别四同组者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学号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合成马铃薯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观察法——小室培养。
3.了解并掌握青霉、根霉、毛霉、黑曲霉四种霉菌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器材1.菌种:青霉、根霉、毛霉、黑曲霉。
2.试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水、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20%甘油3.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载玻片、酒精灯、接种环、盖玻片、平皿、U型管、滤纸、解剖刀、吸管、镊子三.实验原理1.霉菌:霉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大量菌丝交织成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称为菌丝体。
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艳的颜色(菌落为白色毛状的是毛霉,绿色的为青霉,黄色的为黄曲霉),有的可产生色素使基质着色。
2.根霉:根霉的菌丝无隔膜、有分枝和假根,营养菌丝体上产生匍匐枝,匍匐枝的节间形成特有的假根,从假根处向上丛生直立、不分枝的包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圆形的孢子囊,囊内产生孢囊孢子。
孢姓名系年级 2011级生科2班组别四同组者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学号子囊内囊轴明显,球形或近球形,囊轴基部与梗相连处有囊托。
根霉除了有无性生殖外还有有性生殖,即产生接合孢子进行接合生殖。
3.毛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基物内外能广泛蔓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
不产生定形淡黄色菌落。
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
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内有形状各异的囊轴,但无囊托。
囊内产大量球形、椭圆形、壁薄、光滑的孢囊孢子。
孢子成熟后孢子囊即破裂并释放孢子。
有性生殖借异宗配合或同宗配合,形成一个接合孢子。
某些种产生厚垣孢子。
毛霉菌丝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这说明孢子囊大量成熟。
4.黑曲霉:菌落呈黑褐色,顶囊大球形,小梗双层,分生孢子为球形,呈黑、黑褐色,平滑或粗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大小及数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使用显微镜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2、掌握对不同形态细菌细胞大小测定的分类学基本要求,增强对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3、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或孢子数量的方法二、实验器材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2、溶液和试剂香柏油、二甲苯、美兰染液3、仪器和其他用品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软布、血细胞计数板、凹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试管、吸管、移液枪三、实验原理1、测微尺: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显微测微尺,它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个互相配合使用的部件。
镜台测微尺是一个在特制载玻片中央封固的标准刻尺,其尺度总长为1mm,精确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是10个小格,共100个小格,每个小格长度为0.01mm,即10μm。
刻线外有一直径为φ3,粗线为0.1mm的圆,以便调焦时寻找线条。
刻线上还覆盖有厚度为0.17mm的盖玻片,可保护刻线久用而不受损伤。
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一般有等分为50个小格和100个小格两种。
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一样,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不同条件下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球菌用直径表示大小,杆菌用长和宽来表示大小2、显微镜计数:显微镜计数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定的具有确定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计数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计菌器等,它们可用于各种微生物单细胞(孢子)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
其中血细胞计数板较厚,不能用油镜,常用于个体相对较大的酵母细胞、霉菌孢子等的计数,而后两种计数器浇薄,可拥油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
除了使用上述这些计菌器外,还有用已知颗粒浓度的样品如血液与未知浓度的微生物细胞样品混合后根据比例推算后者浓度的比例计数法。
显微镜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作简单,缺点则是所测得的结果通常是死菌体和活菌体的总和,且难以对运动性强的活菌进行计数。
目前已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如结合活菌染色、微室培养以及加细胞分裂抑制剂等方法来达到只计数活菌体的目的,或用染色处理等杀死细胞以计数运动性细菌等。
本实验以常用的血细胞计数板为例对显微计数法的具体操作的具体操作进行介绍。
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4条槽构成3个平台。
中央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槽横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成9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为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为25个小方格,但无论哪一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数都是400个。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计数时,通常数5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以25或16,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以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设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1ml菌液中的总菌数=A÷5×25×10^4×B血球计数板的构造血球计数板网的分区与分隔3.菌种的选取: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从分类角度来说,对不同形态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量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球菌是用直径范围表示其大小,杆菌和螺菌则是用细胞的直径和长度的范围来表示,但杆菌测量的是细胞的直接长度,而螺菌测量的是菌体两端的距离而非细胞实际长度。
一般来说,同种不同个体的细菌细胞直径的变化范围较小,分类学指标价值更大,而长度相对来说变化范围较大。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适宜对能在液体中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的数量进行直接计数。
通常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不适合使用油镜,因此采用个体较大的酵母细胞及霉菌孢子作为实验材料,以保证实验的观察效果。
四、实验步骤:(1)菌体大小的测定:1、目镜测微尺的安装:取出目镜测微尺,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放在目镜筒内的隔板上,然后旋上目镜透镜,再将目镜插回镜筒内。
双目显微镜的左目镜通常配有屈光度调节环,不能被取下,因此使用双目显微镜时目镜微测尺一班都安装在右目镜中。
2、校正目镜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先用低倍镜观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
利用推进器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的格数。
用同样的方法换成高倍显微镜和油镜进行校正,分别测出再高倍镜和油镜下,两重合线之间两尺分别所占的格数。
由于已知镜台测微尺每格长10μm,根据下列公示即可分别计算出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的长度。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3、菌体大小测定:目镜测微尺校正完毕后,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细菌染色制片。
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找到标本后,换油镜测定酿酒酵母的直径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宽度和长度。
测定时,通过转动目镜测微尺和移动载玻片,测出细菌直径或宽和长所占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最后将所测得的格数乘以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的长度,即为该菌的实际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和动植物一样,同一种群中的不同细菌细胞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测定每一种细菌细胞的大小时应至少随机选择10个细胞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平均值。
4、测定完毕:测量完毕后取出目镜测微尺,将接目镜放回镜筒,再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分别用擦镜纸擦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2)显微镜计数1、菌悬液稀释:按照实验所需倍数稀释菌悬液,本实验将酿酒酵母稀释了20倍,得到的适合计数的菌悬液。
2、检查血细胞计数板:在加样前,应先对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
若有污物,可用自来水冲洗,再用95%的乙醇棉球轻轻擦洗,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或用电吹风吹干。
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的刻度非常精细,清洗时切勿使用刷子等硬物,也不可用酒精灯火焰烘烤计数板。
3、加样品: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毛细滴管将摇匀的酿酒酵母菌悬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动进入计数室,再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以免因菌液过多将盖玻片顶起而改变了计数室的容积。
加样后静置5min,使细胞或孢子自然沉降。
取样时先要摇匀菌液,加样时计数室不可有气泡产生。
4、显微镜计数:将加有样品的血细胞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
若发现菌液太浓或太稀,需重新调节稀释度后再计数。
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有5-10个菌体为宜。
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可选4个角和中央的1个中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
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或右边线上的。
如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时,即作为两个菌体计数。
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样品的含菌量。
5、清洗:使用完毕后,将血细胞计数板及盖玻片按前面介绍的程序进行清洗、干燥,放回盒中,以备下次使用。
五、实验结果: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结果:物镜物镜倍数目镜测微尺格数镜台测微尺格数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μm低倍镜10 5 5 10高倍镜40 45 11 2.4油镜100 11 1 0.92、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酵母菌大小的测定组别 1 2 3 平均值长度(μm) 3.6 3.12 3.12 3.28枯草芽孢杆菌大小测定组别 1 2 3 平均值宽度(μm) 0.8 0.8 0.7 0.77长度(μm) 2.25 2.16 1.95 2.123、酵母菌数量的测定稀释20倍,计数板25中格*16小格实验次数各中格中菌数总菌数稀释倍数平均值菌数(个/mL)1 4 523 1六、实验小结:实验成功应注意的事项有:1、微生物大小测定时,观察时光线不宜过强,否则难以找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换高倍镜和油镜校正时,务必十分细心,防止接物镜压坏镜台测微尺和损坏镜头。
2、使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时,若一时无法直接找到测微尺,可先对刻尺外的圆圈线进行准焦后再通过移动标本推进器进行寻找。
3、细菌个体微小,在进行细胞大小测定时一班应尽量使用油镜,以减少误差。
4、细菌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细胞大小有时会有较大变化,若需自己制样进行细胞大小测定时,应注意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体细胞材料。
5、活细胞是透明的,因此在进行显微计数或悬滴法观察时均应适当减低视野宽度,以增大反差。
6、进行显微技术时应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大方格的位置,找到计数室后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和计数。
七、思考题:1.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答: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相同,不同放大倍数下测量的精度不同。
3.结合你的实验体会,总结哪些因素会造成血球计数板的计数误差?应如何避免?答:(1)悬菌液未摇匀时取样,摇匀悬菌液。
(2)悬菌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应适当梯度稀释。
(3)菌液滴到盖玻片上,重复计数使结果偏大,滴加菌液时缓慢谨慎,使菌液全部流入计数室内。
(4)计数室的选择不具有代表性看,不选相邻的计数室计数,可以选4个角和中间的任意小室计数。
(5)一会儿数芽体一会儿不数芽体,标准从一而终,数芽体或者不数。
(6)漏数了边线或多数了边线,一般选择上和左边线计数,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