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数量的测定-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同步课件:1.3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中图版选修1)

高中生物同步课件:1.3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中图版选修1)

30~300 培养皿内有__________个菌落为宜。霉菌以
10~100 每个培养皿内有__________个菌落为宜。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②同一稀释倍数各个重复的菌落数相差不要 太悬殊。 ③计算每克样品菌数公式为:每克土壤样品 某稀释倍数的菌落平均数 菌数 = ×稀释 细菌培养时所用的稀释液体积 倍数。
下观察的载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 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总
体积为0.1 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 mL酵母
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 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 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进行观察计数。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在实验中,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 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第3节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学习导航
1.概述微生物计数的基本方法。
2.运用稀释平板法测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重、难点]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一、直接计数法 1.常用方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具体步骤:将待测样品制成悬液→取一定 量的悬液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并计 算出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总数。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解析】
实验结论是否正确与是否设置对
照有直接关系,但实验结果与是否设计对照 无关。
【答案】
A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变式训练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

实验二 酵母菌大小的测定与细胞计数-PPT课件

实验二 酵母菌大小的测定与细胞计数-PPT课件

四、操作方法
(一)酵母菌大小测定的操作方法 1.测微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目镜测微尺的构造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 其中央刻有精确的刻度,通常是将5mm划分为50格, 实际每格等于100μm。刻度的大小是随使用的接目 镜和接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用前必须用物镜测微 尺来标定,如图。 (2)物镜测微尺的构造 物镜测微尺为一块特制的载 玻片,其中央有一小圆圈。圆圈内刻有分度,将长 1mm的直线等分为100小格,每小格等于10μm,如 图。
(二)酵母细胞计数原理 微生物常用的计数方法有两种,即直接计数法
和间接计数法。前者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 接计数,能立即得到数值,但死活细胞都计数在内。 后者是在乎板上长成菌落后再计数,反应较真实, 但费时太长。本实验是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直接计 数。计数前需对样品做适当稀释,按照规定方法及 计算公式运算后,即可得出实际数值。
纸吸取,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 室内。
(5)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 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 (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 ×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 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6)当遇到位于大格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数大 方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酵母细胞(或只计数下方 和左方线上的酵母细胞)。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 式计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3.计算方式 (1)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两个重叠刻度间物镜测微 尺格数×10/两个重叠刻度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2)以同样方法,分别在不同倍率的物镜下测定测微 尺上每格的实际长度。 目镜测微尺( )格=物镜测微尺( )格 目镜测微尺每格=( )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器材与试剂的选用原则
03
如无菌操作、适用性、经济性等
02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细菌培养及形态特征
01
02
03
细菌培养方法
包括需氧培养、厌氧培养 和兼性厌氧培养等,不同 种类的细菌需要不同的培 养条件。
细菌菌落特征
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了解其形状、 大小、颜色、透明度等特 征。
细菌细胞形态
05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数量,适用于较大微生物如细 菌、酵母菌等。
比浊法
利用微生物生长引起培养液浊度变化来测定生长曲线,操作简便 但易受杂质干扰。
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样品稀释后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后计数形成的菌 落数,适用于可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原理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 殖,通过提供适宜的细胞环境, 使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产生子代
病毒。
病毒检测技术及应用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病毒核酸的特异性,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扩增 并检测病毒核酸。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实验基础知识 •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真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病毒培养与检测技术 •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研究 • 微生物生态学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01
实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概述
类生活中的作用:如 生态平衡、发酵工业 等
生理生化鉴定
利用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营养需 求、代谢产物等,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鉴定。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件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件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细菌 、霉菌、酵母菌等。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分布特点:食 品的种类、加工方式、储存条件 等对微生物的分布有显著影响。
微生物的来源:食品生产、加工 、运输、储存等环节中可能引入
的微生物。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与操作
01
02
03
04
传统检测方法
培养法、镜检法等。
现代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法、PCR技术、生物 传感器等。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等进行 微生物学检测,评估消毒灭菌 效果,确保医疗安全。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指 导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感染暴发调查
在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分析,查 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
效控制措施。
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为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 资料。
疫苗株的筛选
通过微生物检验技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筛选,选择适合作为疫苗株的 菌株或病毒株。
疫苗制备过程的监控
在疫苗制备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安全性 评估,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效果评价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生长是指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和质量的增加。其生 长过程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繁殖是微生物生长的必然结果,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 、出芽生殖、孢子生殖等。繁殖过程中,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会复制并传递给后代。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微生物的代谢
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处理废水、废气等,降低环境污染。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PPT课件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PPT课件

谢谢观看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
采集环境中的水样、 土壤样、空气样等, 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 代表性。
记录采集时间、地点、 环境条件等信息,以 便后续分析。
使用无菌容器或薄膜 采集样品,避免交叉 污染。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稀释,使微生物分 散。
对样品进行富集培养,提高微生物的 数量。
对样品进行过滤或离心,使微生物与 杂质分离。
结果应用
环境监测
实验结果可以为环境监测提供依 据,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
数量,评估环境质量。
公共卫生
实验结果可以为公共卫生领域提 供参考,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
风险。
科学研究
实验结果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数 据支持,深入探究环境中微生物
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05
实验总结
实验不足与改进
实验不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操作显微镜时还不够熟练,有 时会出现观察不准确的情况。此外,我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记录不准确、分析不全面等。
改进方法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计划在课后多加练习使 用显微镜,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同时,我也要加强学习数 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应用 技巧。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ppt 课件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结果分析 • 实验总结
01
实验目的
掌握微生物检测的基本原理
01
微生物检测是利用特定的方法和 技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和计数,以评估环境卫生状况和 潜在的健康风险。
02
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培养法、免 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不同原理,能够对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微生物学实验课件-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微生物学实验课件-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4、加樣後靜止5min,將計數板置顯微鏡載物臺上,先用
低倍鏡找到計數區,然後換高倍鏡計數。(光不宜太強,
需要使用濾光片)
清洗時切勿用刷子等硬物,
也不可用酒精燈火焰烘烤
5、計數完畢,將血球計數板在水龍頭下流水沖洗乾淨,用
電吹風吹幹,鏡檢確認計數區無殘留菌體或其他沉澱。
6.作業:結果(填表) P55
光電比濁計數法 目的要求
Hawksley計菌器
❖❖計血數球室計的數刻板度是一一般塊有特兩製種的規載格玻:片一,種其是上一由個四大條方槽格構分成成三2個5個平中方 格每臺,個;而方中每格間個網較中共寬方分的格為平又九臺分個又成大被1方一6個格短小,橫方中槽格間隔;的成另大兩一方半種格,是即每一為一個計邊大數的方室平格。臺分成 1上6個各中列方有格一,個而方每格個網中。方格又分成25個小方格。 ❖無論是哪一種規格的計數板,每一個大方格中的小方格都是 400個。每一個大方格邊長為lmm,則每一個大方格的面積為 lmm2,蓋上蓋玻片後,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的高度為0.lmm, 所以計數室的容積為0.lmm3(萬分之一毫升)。
❖ 選擇波長:將靈敏度開關調至“1”檔(若零點調節器調不到 “0”時,需選用較高檔)。選擇合適的波長。
❖ 調零:將空白液倒入比色皿中(不少於3/4),用擦鏡紙擦 清外壁,放入樣品室內,光面對準光路。將吸光度設置為0%, 確認;將透光度設置為100%,確認。
❖ 測定:將樣品加入另一個比色皿,放入樣品室,讀取吸光度。 ❖ 關機:測定完畢,關上電源,取出比色皿洗淨,樣品室用軟
1、稀釋:將待測菌懸液用無菌生理鹽水適當稀釋。 2、測定:在560nm波長測定稀釋後菌懸液的吸光度。 3、計算:根據所測得的吸光值,從標準曲線查得每
毫升的含菌數,乘以稀釋倍數就得到原液中細菌數。 4、作業:繪製標準曲線,將比濁法所測結果同直接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目 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与处理 •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和鉴定的一种技术,通过特定 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物质等进行 分析和研究。

04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
01
利用可见光和光学透镜成像,可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
态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
02
利用电子束成像,能够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如病毒、细菌的超
微结构等。
相差显微镜
03
利用光的相位差原理,可观察无色透明的微生物,如支原体、
衣原体等。
培养基制备技术
01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形成复合物并激活补 体系统,用于检测微生物 抗原或抗体。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PCR技术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 增微生物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快速 、灵敏的微生物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基因组 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微生物种 类、进化关系等信息。
脱羧酶试验等。
酶活性检测
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酶活性 ,如过氧化氢酶试验、氧化酶
试验等。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检测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指导临床用药。
微生物的血清学试验
凝集试验
应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 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 集现象,用于鉴定微生物 种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的平均数,再按公式求出每毫升样品中所含的细菌数。
(3)计数公式: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平均细菌数×
400×10 000×稀释倍数。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归纳提炼
本 课
要使平板菌落计数法准确,需要掌握的关键步骤有:
栏 目
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容易被杂菌污染;稀释液要
开 关
充分混匀,吸量准确,否则结果不准确;多做几个
解析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样品中活菌数目进行统计,只
是一种估测,根据此方法的实验过程可知,在某一稀释度
下涂布的平板菌体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并不是绝对均匀,
所以取若干个平板菌落数量的平均值比较接近样品中菌体
数的真实值。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2.下列不属于菌种记数方法的是
A.平板划线法


B.稀释涂布平板法
开 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自我检测区
第3课时
4.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
( B)

A.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课 栏
B.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鉴定
目 C.作细菌的营养成分

关 D.如指示剂变蓝就能准确地认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解析 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用选择培养基即可,不需
涂布平板法同样计数。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2.计算方法
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的计算方法
是 (平均菌落数÷取样接种量)×稀释倍数 。
本 课
3.优缺点
栏 目
(1)优点:能测出样品的 活菌 数,可用于微生物的选种、
开 关
_育__种___、分离纯化等方面。
(2)缺点:操作烦琐、时间较长、测定值常受各种因素的影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__________,理由是
目 开
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
关 1.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理
根据微生物在高度稀释的条件下,固体 培养基上所形成的
单个菌落,是由 一个单细胞 繁殖而成的,即一个菌落代
表 一个单细胞 。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小贴士 平板菌落计数法根据操作步骤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1)涂布平板法:用灭过菌的涂布器将一定量(一般为 0.1 mL)
重复实验,减少误差。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第3课时
1.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在某稀释浓
度下某同学做了若干个平板并统计每个平板的菌落数,最
接近样品中菌体数真实值的是
( D)
本 课
A.菌落数量最多的平板
栏 目
B.菌落数量最少的平板
开 关
C.菌落数量适中的平板
D.取若干个平板菌落数量的平均值
落是不是尿素分解菌。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本 小贴士 鉴别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的化学物
课 栏
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以与
目 开
该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
关 化,从而鉴别该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在含有伊红—美蓝的培养
基中,菌落会出现黑色。
学习探究区 2.结合下图分析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响。
4.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当两 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小贴士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原理:此法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
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但不能区分细菌
的死活。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上面有一个特定的面积
的适当稀释过的菌液涂布在琼脂培养基的表面,然后保温培养

课 直到菌落的出现。记录菌落的数目并换算成每毫升样品中的活
栏 目
细胞的数量。
开 关
(2)倒平板法:将已知体积(0.1~1 mL)的适当稀释过的菌液加
到灭过菌的培养皿内,然后倒入溶化后冷却至 45 ℃的琼脂培
养基,水平晃动混匀,待凝固后保温培养到出现菌落,然后与
成分
用量


尿素
20 g
开 关
酵母粉
0.1 g
磷酸二氢钾
9.1 g
磷酸氢二钠
9.5 g
酚红
0.01 g
琼脂
20 g
加热溶解后,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1)在该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 酵母粉 , 提供氮源的是 尿素 ,琼脂的作用是 凝固剂 。
本 (2)微生物要利用尿素需要分泌脲酶,不能分泌脲酶的微生物不
第3课时
实验时要对所用
取10套无菌培养皿,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加样
的平板、试管作 取10-4 、10-5 和10-6 好 标记 。如培养 不同稀释度分别做3个重
皿要注明培养基 复平板,留下一个平板
类型、培养时
做空白对照。每皿接种 间、 稀释度 、培
稀释菌液各0.2 mL
养物等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将菌液移入培养皿后

课 1 mm2 和高 0.1 mm 的计数室,在 1 mm2 的面积里又被划分成 25

目 个(或 16 个)中格,每个中格进一步划分成 16 个(或 25 个)小
开 关
格,计数室由 400 个小格组成。
(2)操作:将稀释的样品滴在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然后在
显微镜下计数 4~5 个中格中的细菌数,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细
出样品中细菌的数目
异的原因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3.问题讨论 (1)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答案 这是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kg)

是不同的,因此,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


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

开 关
(2)如果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是均匀分散的,而是集中在一
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
步骤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自我检测区
KH2PO4
1.4 g
Na2HPO4
2.1 g

MgSO4·7H2O
课 栏
葡萄糖
目 开
尿素

琼脂
0.2 g 10 g 1g 1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
到 1 000 mL
第3课时
自我检测区
第3课时
mL 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匀;②吸取上清液 1 样品
mL, ① 应在 火焰
转移至盛有 的稀
9
mL 的生理
旁称取土样;
盐水的无菌大试管中,按照上图

②要充分摇匀
流程进行样品的稀释,依次制成
稀释度为 10-1、10-2、10-3、
10-4、10-5、10-6 的稀释液
学习探究区
稀释倍数为 106 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

确的是

()
栏 目
A.涂布了 1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 230
开 关
B.涂布了 2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 215 和 260,取平均
值 238
C.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21、212 和 256,
取平均值 163
D.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210、240 和


C.显微镜检法


D.滤膜法
(A )
解析 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菌种的纯化和分离,不能用于 菌种记数。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探究点二 土壤中尿素分解菌数量的测定
土壤中含有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不同微生物的数量有差别,我
们通过实验来测定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数量。
1.下面是本课题使用的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
本课本ຫໍສະໝຸດ 课 栏 目 开 关第3课时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步骤
实验操作
操作提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
课 栏
制备 分别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 基可以作为 对照 ,
目 开
培养 养基和以 尿素 为唯一氮 用来判断选择培养

基 源的 选择 培养基
基是否起到_选__择___
_作___用_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①称取10g 土样,放入盛有 90
答案 D
学习探究区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第3课时
平板菌落
显微镜直接
尿素
稀释液
倒平板
菌落
自我检测区
第3课时
1.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本 课
A.菌落
栏 目
B.细菌形态
开 关
C.细菌体积
D.细菌结构
( A)
解析 细菌个体非常小,不易直接观察,不同细菌菌落的
形态特征不同,而且可以用肉眼观察,因此常作为鉴定菌
养基有选择作用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当菌落数目 稳定 时,选取 如果学生选取
菌落数在30~300 的平板进 的是同一种土
本 课
行计数。在同一稀释度下, 样,结果相差
栏 目
计数 至少对 3 个平板进行重复计 太远,教师需
开 关
数,然后求出平均值 ,并根 要引导学生一
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 起分析产生差
第3课时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课 栏
[学习目标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