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合集下载

中考高考必备的中国文化常识

中考高考必备的中国文化常识

中考高考必备的中国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杜甫《戏为六绝句》】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词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如《赤壁赋》】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减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诗歌形式)、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榜首、问息、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颜琐、帝兽、唐尧、虞舞。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化常识梳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化常识梳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化常识梳理语文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化常识,旨在考察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中常考的文化常识进行梳理。

1.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常考的中国传统文化有:(1)孔子及《论语》: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有着广泛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涉及仁、义、诚、孝和礼、乐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古代神话传说:古代神话传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源泉。

常见的古代神话传说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等,学生需要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

2.世界文化常识世界文化常识是指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学、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了解。

常考的世界文化常识有:(1)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泉,对于理解西方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需要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古希腊哲学家等,如《奥德赛》、《安提戈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2)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作品: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戏剧作品对于世界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等。

(3)古典音乐家及其作品: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了解一些古典音乐家及其作品对于拓宽视野和培养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古典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3.文学作品常识以上是初中语文中考常考的文化常识的梳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学作品,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文化常识

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文化常识

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文化常识文化常识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5.五行:金、木、水、火、土6.五金:金、银、铜、铁、锡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11.岁寒三友:松、竹、梅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17.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20.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21.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22.五谷:稻、黍、稷、麦、豆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初中语文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其考试内容除了语文知识点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其实这些文化常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所涉及,我们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即可。

下面将为大家汇总一些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一、国学经典相关1.《三字经》:是国学经典,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内容等。

2.《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一,也常作为中考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包括作者、作用、核心价值等。

3.《孟子》:同样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本经典,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思想等。

4.《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化价值在初中语文考试中也有涉及,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思想等。

二、古代文学名著相关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的一部百科全书”。

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2.《西游记》:同样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3.《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本小说描写了农民暴动的历史事件,其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4.《论语》:前面已经提到了,虽然它是国学经典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更是中考命题人经常采用的考点。

三、汉字文化相关1.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常考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经常有考生在中考中遇到“成语为题”的作文,因此熟悉成语的来源和故事是必不可少的。

四、历史知识相关1.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考中,有时也会出现关于古代建筑的考题,要求学生对其背景和历史价值进行阐述。

语文文化常识国内部分(中考)

语文文化常识国内部分(中考)

语文文化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二、中学文学分期介绍(一)中国文学部分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①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②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③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的故事。

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①、《诗经》。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文化常识_2021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文化常识_2021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文化常识_2021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整理文学常识是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文化常识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文化常识_2021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整理,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初中必须掌握的文化常识: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

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长篇抒情散文。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

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礼仪等等。

在中考中,常常会出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考题,以下是一些中考必考的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象征。

2.中国古代的五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是古代士人的经典读物,涉及哲学、政治、文学、礼仪等多个领域。

3.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四书》中的《易经》、《尚书》、《礼记》和《春秋》。

这些经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孔子:又称孔子,是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包括“仁爱”、“中庸”、“君子”等重要概念。

5.诗词名句: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中考中,常常会出现与古诗词相关的题目,如《登鹳雀楼》、《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等。

6.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剧情备受世人喜爱。

中考中有时会考察与京剧有关的基本常识,如京剧的发源地、主要角色等。

7.中国古代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多个方面。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最为著名,擅长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的雕塑作品以佛教造像和陶俑最为著名。

8.中国古代的节日和习俗: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具体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

9.中国古代建筑:代表性的有万里长城、故宫、颐和园等。

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和审美观念。

10.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礼仪,有许多规范化的表达方式和行为准则。

如拜年时要行拜年礼,丧葬时要按照特定的礼仪举行葬礼等。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选择题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选择题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C.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的故事。

D. 《儒林外史》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

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主张“仁爱”,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B.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

C.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强调公平正义。

D.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了“仁政”、“德治”等政治理念。

3.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艺术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起源于明代。

B. 中国画注重写意,追求意境美和韵味。

C.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包括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

D.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通过雕刻印章来表达艺术美。

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数学著作,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 《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撰写的一部农业技术著作。

C.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D. 《梦溪笔谈》是宋代科学家沈括撰写的一部天文地理著作。

5.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B. 汉武帝时期,汉朝疆域扩大,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达到了高峰。

C.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D.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南京。

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着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着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三、古代官职任免升降: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四、地理部分: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成都:锦官城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苏州——中国的威尼斯重庆——山城、雾城拉萨——日光城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徐州——彭城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五、天文部分:1、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4、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

(2)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除12)4,5,6,7,8,9.,10,11,0,1,2,3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5、纪日法。

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望6、纪时法。

日出5-7食时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时15-17日入17-19黄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鸡鸣1-3平旦3-5六、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