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九章课后部分答案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第九章习题答案

3. 假定一个政府机构同时监控100路移动电话的通话消息,通话消息被分时复用到一个带宽为4MBps的网络上,复用使得每传送1KB的通话消息需额外开销150µs,若通话消息的采样频率为4KHz,每个样本的量化值占16位,要求计算每个通话消息的传输时间,并判断该网络带宽能否支持同时监控100路通话消息?参考答案:每路移动电话1秒钟所要传输的数据量:4000HZ x(16/8)B=8000B=7.8125KB该网络传输1KB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为:150µs+(1KB / 4MB)=394µs所以实际传输100路移动电话所需时间为:394µs/KB x7.8125KB x 100=0.31s因为0.31s小于1秒钟,故该网络带宽支持同时监控100路通话消息。
4.假定一个程序重复完成将磁盘上一个4KB的数据块读出,进行相应处理后,写回到磁盘的另外一个数据区。
各数据块内信息在磁盘上连续存放,并随机地位于磁盘的一个磁道上。
磁盘转速为7200RPM,平均寻道时间为10ms,磁盘最大数据传输率为40MBps,磁盘控制器的开销为2ms,没有其他程序使用磁盘和处理器,并且磁盘读写操作和磁盘数据的处理时间不重叠。
若程序对磁盘数据的处理需要20000个时钟周期,处理器时钟频率为500MHz,则该程序完成一次数据块“读出-处理-写回”操作所需的时间为多少?每秒钟可以完成多少次这样的数据块操作?参考答案:平均旋转等待时间:(1s / (7200/60)) / 2 ≈8.33/2 ≈4.17ms因为块内信息连续存放,所以数据传输时间:4KB / 40MBps ≈0.1ms平均存取时间T :寻道时间+ 旋转等待时间+ 数据传输时间= 10ms + 4.17ms + 0.1ms = 14.27ms读出时间(写回时间):14.27ms+2ms = 16.27ms数据块的处理时间:20000 / 500MHz ≈0.04ms因为数据块随机存放在某个磁道上,所以,每个数据块的“读出-处理-写回”操作时间都是相同的,所以完成一次操作时间:16.27ms x 2+0.04ms = 32.58ms每秒中可以完成这样的数据块操作次数:1s / 32.58ms ≈30次5. 假定主存和磁盘存储器之间连接的同步总线具有以下特性:支持4字块和16字块两种长度(字长32位)的突发传送,总线时钟频率为200MHz ,总线宽度为64位,每个64位数据的传送需1个时钟周期,向主存发送一个地址需要1个时钟周期,每个总线事务之间有2个空闲时钟周期。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九章课后部分答案

9.2 控制单元的功能是什么?其输入受什么控制?答:控制单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各种不同的控制信号。
其输入受时钟信号、指令寄存器的操作码字段、标志和来自系统总线的控制信号的控制。
9.3 什么是指令周期、机器周期和时钟周期?三者有何关系?答:CPU每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叫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是在同步控制的机器中,执行指令周期中一步相对完整的操作(指令步)所需时间,通常安排机器周期长度等于主存周期;时钟周期是指计算机主时钟的周期时间,它是计算机运行时最基本的时序单位,对应完成一个微操作所需时间,通常时钟周期等于计算机主频的倒数。
9.4 能不能说机器的主频越快,机器的速度就越快,为什么?解:不能说机器的主频越快,机器的速度就越快。
因为机器的速度不仅与主频有关,还与数据通路结构、时序分配方案、ALU运算能力、指令功能强弱等多种因素有关,要看综合效果。
9.6 设某机主频为8MHz,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2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试问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若机器主频不变,但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4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则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又是多少MIPS?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解:先通过主频求出时钟周期,再求出机器周期和平均指令周期,最后通过平均指令周期的倒数求出平均指令执行速度。
计算如下:时钟周期=1/8MHz=0.125×10-6s.机器周期=0.125×10-6s×2=0.25×10-6s平均指令周期=0.25×10-6s×4=10-6s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10-6s=1MIPS当参数改变后:机器周期= 0.125×10-6s×4=0.5×10-6s平均指令周期=0.5×10-6s×4=2×10-6s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2×10-6s) =0.5MIPS结论:两个主频相同的机器,执行速度不一定一样。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课后答案_白中英

2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 因为任何操作可以由软件来实现, 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 任何指令的执行可以由硬 件完成,也可以由软件来完成。实现这种转化的媒介是软件与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13. 计算机应用和应用计算机在概念上是不等价的。 计算机应用是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是计算机学科的组成部分, 分 为数值计算和非数值应用两大领域。 应用计算机是借助计算机为实现特定的信息系统功能的手段。 在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中, 应用计算机是多级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最终目标, 是高级语言级之上的服务层次。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白中英 戴志涛 李贞 等
第一章 ..............................................................................................................................................2 第二章 ..............................................................................................................................................4 第三章 ............................................................................................................................................15 第四章 ............................................................................................................................................20 第五章 ............................................................................................................................................22 第六章 ............................................................................................................................................28 第七章 ............................................................................................................................................32 第八章 ............................................................................................................................................35 第九章 ............................................................................................................................................37 第十章 ............................................................................................................................................39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题答案_清华大学出版_秦磊华_吴非··

1、l 解释下列名词摩尔定律:对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性能与价格等发展趋势的预测,其主要内容就是:成集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性能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
主存: 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与数据的存储器,为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可随机存取。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使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时钟周期:时钟周期就是时钟频率的倒数,也称为节拍周期或T周期,就是处理操作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多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就是指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的计算引擎(内核)。
字长:运算器一次运算处理的二进制位数。
存储容量: 存储器中可存二进制信息的总量。
CPI:指执行每条指令所需要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MIPS:用每秒钟执行完成的指令数量作为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指标,该指标以每秒钟完成的百万指令数作为单位。
CPU时间:计算某个任务时CPU实际消耗的时间,也即CPU真正花费在某程序上的时间。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由多级构成,一般分成5级,由低到高分别就是:微程序设计级,机器语言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
基准测试程序:把应用程序中使用频度最高的那那些核心程序作为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标准程序。
软/硬件功能的等价性:从逻辑功能的角度来瞧,硬件与软件在完成某项功能上就是相同的,称为软/硬件功能就是等价的,如浮点运算既可以由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专门的硬件实现。
固件:就是一种软件的固化,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快软件的执行速度。
可靠性:可靠性就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可靠性定义的要素就是三个“规定”:“规定条件”、“规定时间”与“规定功能”。
MTTF:平均无故障时间,指系统自使用以来到第一次出故障的时间间隔的期望值。
MTTR:系统的平均修复时间。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
可用性:指系统在任意时刻可使用的概率,可根据MTTF、MTTR与MTBF等指标计算处系统的可用性。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5-2:计算机为什么要设置时序部件? 周期、节拍、脉冲三级时序关系如何 表示?
一条指令运行的各种操作控制信号在时间上有严格 的定时关系, 的定时关系,时序部件用以控制时序以保证指令 的正确执行。 的正确执行。 将指令周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将指令周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称为 一个机器周期。 一个机器周期。 一个机器周期又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段, 一个机器周期又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段,每个时 时间段称为一个时钟周期(节拍)。 时间段称为一个时钟周期(节拍)。 在一个时钟周期(节拍)内可设置几个工作脉冲, 在一个时钟周期(节拍)内可设置几个工作脉冲, 用于寄存器的清除、接收数据等工作。 用于寄存器的清除、接收数据等工作。
9
习题什么特点?
依据控制器中的时序控制部件和微操作控制信号形 成部件的具体组成与运行原理不同,通常把控制 成部件的具体组成与运行原理不同, 器区分为微程序控制器和硬布线控制器两大类。 器区分为微程序控制器和硬布线控制器两大类。 微程序控制方式是用一个ROM做为控制信号产生 微程序控制方式是用一个 做为控制信号产生 的载体, 中存储着一系列的微程序, 的载体,ROM中存储着一系列的微程序,组成微 中存储着一系列的微程序 程序的微指令代码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 程序的微指令代码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这 是一种存储逻辑型的控制器。方便修改和扩充, 是一种存储逻辑型的控制器。方便修改和扩充, 但指令执行速度较慢。 但指令执行速度较慢。 硬布线控制方式采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各种控制功 在制造完成后, 能,在制造完成后,其逻辑电路之间的连接关系 就固定下来,不易改动。其运行速度快, 就固定下来,不易改动。其运行速度快,但构成 复杂。 复杂。
13
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题答案_清华大学出版_秦磊华_吴非··

摩尔定律:对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性能和价格等发展趋势的预测,其主要内容是:成集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性能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
主存: 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为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可随机存取。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使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时钟周期:时钟周期是时钟频率的倒数,也称为节拍周期或T周期,是处理操作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多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是指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的计算引擎(内核)。
字长:运算器一次运算处理的二进制位数。
存储容量:存储器中可存二进制信息的总量。
CPI:指执行每条指令所需要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MIPS:用每秒钟执行完成的指令数量作为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指标,该指标以每秒钟完成的百万指令数作为单位。
CPU时间:计算*个任务时CPU实际消耗的时间,也即CPU真正花费在*程序上的时间。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由多级构成,一般分成5级,由低到高分别是:微程序设计级,机器语言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
基准测试程序:把应用程序中使用频度最高的那那些核心程序作为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标准程序。
软/硬件功能的等价性:从逻辑功能的角度来看,硬件和软件在完成*项功能上是相同的,称为软/硬件功能是等价的,如浮点运算既可以由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专门的硬件实现。
固件:是一种软件的固化,其目的是为了加快软件的执行速度。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可靠性定义的要素是三个“规定”:“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
MTTF:平均无故障时间,指系统自使用以来到第一次出故障的时间间隔的期望值。
MTTR:系统的平均修复时间。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
可用性:指系统在任意时刻可使用的概率,可根据MTTF、MTTR和MTBF等指标计算处系统的可用性。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参考答案(部分)

A2A1A0 连 3-8 译码器的 C、B、A 端, M / IO 通过非门连译码器的 G2A 非和 G2B 非使能端,译码器的
G1 使能端接+5V 电源。 (5)CPU 和存储芯片的连接图:略
4.28 设主存容量为 256K 字,Cache 容量为 2K 字,块长为 4。
(1)设计 Cache 地址格式,Cache 中可装入多少块数据? (2)在直接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 (3)在四路组相联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
Cache 块号 字块内地址
9位
2位
(2)根据主存容量为 256K 字=218,得主存字地址为 18 位。在直接映射方式下,主存字块标记为 18-11=7, 故主存地址格式为:
主存字块标记 7位
Cache 字块地址 字块内地址
9位
2位
第 3 页 共 19 页
3
(3)根据四路组相联的条件,一组内有 4 块,得 Cache 共分 512/4=128=2q 组,即 q=7,主存字块标 记为 18-q-b=18-7-2=9 位,其地址格式为:
16K ´ 32位
(5)当选用 4K×8 位的存储芯片时,需要 4K ´ 8位 =16 片。
16K ´ 32位
(6)当选用 8K×8 位的存储芯片时,需要 8K ´ 8位 =8 片。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9章习题

(2)SUB A,H
((AC)-(H) AC)
取指:PC→BUS → MAR PCo,MARi 1→R 通过控制总线向主存发读命令 M(MAR) →MDR MARo, MDRi MDR →BUS →IR MDRo, IRi OP(IR) →CU 操作码送至CU PC+1 →PC PC内容+1 执行:AC →BUS →Y ACo, Yi H →BUS →ALU Ho, ALUi Y-BUS →Z Yo, Zi Z →BUS →AC Zo, ACi
取指:PC→BUS → MAR PCo,MARi 1→R 通过控制总线向主存发读命令 M(MAR) →MDR MARo, MDRi MDR →BUS →IR MDRo, IRi OP(IR) →CU 操作码送至CU PC+1 →PC PC内容+1 执行:B →BUS →Y Bo, Yi C →BUS →ALU Co, ALUi Y+BUS →Z Yo, Zi Z →BUS →B Zo, Bi
控制信号
11. 设CPU内部结构如图 时钟 9.4所示,此外还设有B、 C、D、E、H、L六个寄存 器,它们各自的输入和输 出端都与内部总线相通, 地址线 并分别受控制信号控制 (如Bi为寄存器B的输入 控制;Bo为B的输出控 制)。要求从取指令开始, 写出完成下列指令所需的 全部微操作和控制信号。
1) ADD B, C ((B)+(C) B) 2) SUB A, H ((AC)-(H) AC) 控制信号
…
… CU CU
IR
PC
MARi
MAR MDR
MDRO ACi
CP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部 总 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 控制单元的功能是什么?其输入受什么控制?
答:控制单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各种不同的控制信号。
其输入受时钟信号、指令寄存器的操作码字段、标志和来自系统总线的控制信号的控制。
9.3 什么是指令周期、机器周期和时钟周期?三者有何关系?
答:CPU每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叫指令周期;
机器周期是在同步控制的机器中,执行指令周期中一步相对完整的操作
(指令步)所需时间,通常安排机器周期长度等于主存周期;
时钟周期是指计算机主时钟的周期时间,它是计算机运行时最基本的时
序单位,对应完成一个微操作所需时间,通常时钟周期等于计算机主频
的倒数。
9.4 能不能说机器的主频越快,机器的速度就越快,为什么?
解:不能说机器的主频越快,机器的速度就越快。
因为机器的速度不仅与主频有关,还与数据通路结构、时序分配方案、ALU运算能力、指令功能
强弱等多种因素有关,要看综合效果。
9.6 设某机主频为8MHz,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2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
个机器周期,试问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若机器主频不变,但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4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则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又是多少MIPS?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先通过主频求出时钟周期,再求出机器周期和平均指令周期,最后通过平均指令周期的倒数求出平均指令执行速度。
计算如下:
时钟周期=1/8MHz=0.125×10-6s.
机器周期=0.125×10-6s×2=0.25×10-6s
平均指令周期=0.25×10-6s×4=10-6s
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10-6s=1MIPS
当参数改变后:机器周期= 0.125×10-6s×4=0.5×10-6s
平均指令周期=0.5×10-6s×4=2×10-6s
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2×10-6s) =0.5MIPS
结论:两个主频相同的机器,执行速度不一定一样。
9.8 某计算机的主频为6MHz,各类指令的平均执行时间和使用频度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该机的速度(单位用MIPS表示),若上述CPU芯片升级为10MHz,则该机的速度又为多少?
解: (1)指令平均运行时间 =(0.6×0.35+0.8×0.45+10×0.05+1.4×0.15)μs= 1.28μs
机器平均运行速度= 1/1.28μs≈0.78MIPS
(2) 时钟周期 = 1/6MHz≈0.167μs
指令平均运行周期数= 1.28μs ÷0.167μs≈7.66CPI
若CPU芯片升级为10MHz,时钟周期= 1/10MHz=0.1μs
指令平均运行时间= 0.1μs×7.66=0.766μs
机器平均运行速度= 1/0.766μs≈1.3MIPS
9.14设单总线计算机结构如图9.5所示,其中M为主存,XR为变址寄存器,EAR
为有效地址寄存器,LATCH为锁存器。
假设指令地址已存于PC中,画出“LDA *D”和“SUB X,D”指令周期信息流程图,并列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序列。
说明:
(1)“LDA *D”指令字中*表示相对寻址,D为相对位移量。
(2)“SUB X,D”指令字中X为变址寄存器XR,D为形式地址。
(3)寄存器的输入和输出均受控制信号控制,例如,PCi表示PC的输入控制信号,MDRo表示MDR的输出控制信号。
(4)凡是需要经过总线实现寄存器之间的传送,需要在流程图中注明,如PC.Bus.MAR,相应控制信号为PCo和MARi。
解:(1)“LDA *D”指令周期信息流程图及微操作控制信号如下:
(2)“SUB X,D” 指令周期信息流程图及微操作控制信号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