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分析

合集下载

葡萄糖的分析实验报告

葡萄糖的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葡萄糖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熟悉葡萄糖的提取、纯化和鉴定方法。

3. 学习并运用化学分析方法对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4. 了解葡萄糖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单糖,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

葡萄糖的化学性质使其在酸碱、氧化还原等反应中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可以用于其鉴定和定量分析。

本实验采用酸碱滴定法、旋光法和比色法对葡萄糖进行鉴定和定量测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钡、碘化钾、硫酸铜、硫酸锌、硝酸银、酚酞指示剂、葡萄糖标准溶液、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锥形瓶、烧杯、旋光仪、比色计、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葡萄糖的鉴定1.1 酸碱滴定法: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样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用酸式滴定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用酚酞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计算葡萄糖含量。

1.2 旋光法: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样品,用旋光仪测定其旋光度,根据旋光度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计算葡萄糖含量。

1.3 比色法: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样品,加入适量的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冷却后用比色计测定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计算葡萄糖含量。

2. 葡萄糖的定量测定2.1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按照比色法步骤进行测定,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2 样品测定: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样品,按照比色法步骤进行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葡萄糖的鉴定1.1 酸碱滴定法:实验结果显示,葡萄糖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葡萄糖酸钠,滴定终点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根据滴定数据计算得到葡萄糖含量为0.824g/100mL。

1.2 旋光法:实验结果显示,葡萄糖具有旋光性,旋光度为+52.3°(右旋),根据旋光度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计算得到葡萄糖含量为0.820g/100mL。

药物分析实验实验一葡萄糖的分析

药物分析实验实验一葡萄糖的分析

标准砷斑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 (As 1μg/ml)2ml,于另一个试砷瓶中, 加盐酸5ml与蒸馏水21ml,照上述方法自 “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即得。
四、注意事项
1.比色管的正确使用:选择配对的两支纳氏比色管,用 清洁液荡洗除去污物,再用水冲洗干净。采用旋摇的方 法使管内液体混合均匀。
另取标准硫酸钾(100μg/mL)溶液2.0mL置于50mL比色 管中,加水使成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对照溶 液。
于样品溶液和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 5mL ,用水稀释至50mL,充分摇匀,放置10min,在黑色背 景下,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样品溶液如发生浑浊, 与对照品比较不得更浓。(0.010%)
5. 砷盐检查实验结束后,醋酸铅棉花自导气管上部全数夹 出,废液倒入回收桶,切勿倒入水槽以免造成堵塞。
本实验技术要点:
1.比色管正确使用; 2.点滴瓶用法; 3.检砷瓶用法拿法及用法(醋酸铅棉花塞
入的位置、长度及蓬松程度;导气管的密 闭程度等);
下周预备实验-G板和H板的制备 (每人做一个G和一个H )
硫酸盐的限量
V 2.0mL,c 100g / mL,m 200g
L V c 100% m
L 100 g / mL 2.0mL 100%
2.0g
100 g / mL 2.0mL 100 % 2.01000000 g
1104 100% 1102% 0.01%
1.G板:玻璃背面先贴上标签(G板), 取硅胶G粉5g,加18毫升水,向同一个方 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气泡,从中心倒入 洁净玻璃板,研钵棒助涂布均匀(快速), 拍板,转向,再拍板,平推,勿动!!做完让老师看板,认可后方能离开。

药物分析实验:实验二 葡萄糖的分析

药物分析实验:实验二 葡萄糖的分析
11
2013-3-2
12
酸度 新沸过的冷蒸馏水(加水20ml ),加酚酞指示液,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1号浊度) 乙醇溶液中的澄清度:乙醇 回流 蛋白质:不得发生沉淀。 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
6
(三)检查
干燥失重:主要检查药物中的水分及其他挥 发性杂质。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 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恒重)
4
(二)鉴别
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 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 真伪。分为:一般鉴别试验、专属鉴别试 验。
葡萄糖 显色反应 IR
5
(三)检查
药物的杂质检查是控制药物纯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药物纯度检查也可称为杂质检查。 酸碱度检查:用酸度、碱度、酸碱度和pH来衡量药物中 的酸碱性杂质。 澄清度:检查药品溶液的混浊程度,反映药物溶液中微量 不溶性杂质的存在情况,是控制注射用原料药纯度的重要 指标。
砷盐: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 与药物中微量砷盐作用生成具挥发性的砷化氢, 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 量标准砷溶液所生成的砷斑比较,以判断药物中 砷盐的限量。 AsO33-+3Zn+9H+→AsH3↑+3Zn2++3H2O
• AsH3+2HgBr2→2HBr+AsH(HgBr)2 黄色
• AsH3+3HgBr2→3HBr+As(HgBr)3 棕色
炽烧残渣:
10
含量测定
供试品:50%葡萄糖溶液 含葡萄糖(C6H12O6·H2O)应为标示量的95.0
%~105.0%。 比旋度计算公式:[a]tD =100a/l*c(其中a为
旋光度;t为温度,20℃;D表示钠光灯源; l为测定管长度,dm;c为溶液浓度, g/100ml) C=100×A/([a]tD ×l) ×(198.18÷180.16) [a]tD=+52.75°

葡萄糖的分析实验报告

葡萄糖的分析实验报告

葡萄糖的分析实验报告葡萄糖的分析实验报告引言: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单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在水果、蔬菜和蜂蜜中含量较高。

葡萄糖在生物体内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合成其他有机物的基础。

因此,对葡萄糖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对葡萄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反应。

实验一:葡萄糖的定性分析在实验室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葡萄糖的定性分析。

我们将葡萄糖溶液与苏丹红试剂进行反应,观察到溶液从无色变为红色,这表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接着,我们又将葡萄糖溶液与碘液进行反应,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这说明葡萄糖具有还原碘酸盐的能力。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实验二:葡萄糖的定量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葡萄糖的性质,我们进行了葡萄糖的定量分析。

我们使用了费林试剂对葡萄糖进行定量分析。

首先,我们将葡萄糖溶液与费林试剂进行反应,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并通过比色法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接着,我们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葡萄糖的浓度。

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葡萄糖溶液中的含量。

实验三:葡萄糖的酶解反应葡萄糖在生物体内通过酶的作用被分解为能量供应。

为了模拟这一生物过程,我们进行了葡萄糖的酶解反应实验。

我们选择了蔗糖酶作为酶解葡萄糖的催化剂。

首先,我们将葡萄糖溶液与蔗糖酶溶液混合,然后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后的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蔗糖酶对葡萄糖的酶解效果。

实验四:葡萄糖的氧化反应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氧化为葡萄糖酸。

为了研究葡萄糖的氧化反应,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将葡萄糖溶液与氧气进行反应,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棕色,并通过测定其酸碱度的变化,可以确定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

接着,我们又进行了葡萄糖的酸性氧化反应实验,将葡萄糖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白色沉淀,这表明葡萄糖发生了氧化反应。

这些实验结果揭示了葡萄糖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性质。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在日常生活中,葡萄糖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它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因此,了解食物中葡萄糖的含量对于我们的健康和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了准确测定食物中葡萄糖的含量,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些常见的食物样品,包括苹果、香蕉、面包和酸奶。

然后,我们使用化学方法测定了每种食物中葡萄糖的含量。

实验过程如下:
1. 样品制备:我们将每种食物样品分别加工成液体状,以便后续的化学分析。

2. 葡萄糖测定:我们使用了福林试剂对样品进行了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福林试
剂可以与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通过比色计测定颜色的
深浅,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

3. 数据分析:我们将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计算出了每种食物样品中葡
萄糖的含量。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例如,我们发现香蕉中的葡萄糖含量
最高,而面包中的葡萄糖含量最低。

这些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食物中葡
萄糖含量的信息,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进行饮食搭配和健康管理。

总之,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食物中葡萄糖的含量,并得出了一些
有价值的结论。

这些结果对于我们的健康和饮食习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
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

希望我们的实验报告能够对大家
有所帮助。

食品中的葡萄糖含量测定与分析

食品中的葡萄糖含量测定与分析

食品中的葡萄糖含量测定与分析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在食品中广泛存在。

葡萄糖不仅是人体能量的来源之一,它还参与人体多种新陈代谢过程,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准确测定食品中的葡萄糖含量对于营养、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测定食品中的葡萄糖含量,常用的方法是化学分析。

其中,酶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方法。

酶法利用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催化作用,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并通过测定产生的葡萄糖酸的量来间接测定葡萄糖含量。

酶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食品样品加入适量的试剂中,使葡萄糖与试剂反应生成葡萄糖酸。

然后,利用酶能氧化葡萄糖酸为过氧化氢。

最后,通过酶催化过程生成的过氧化氢的量来测定葡萄糖含量。

这种方法准确、简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

除了酶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用于测定食品中的葡萄糖含量。

比如,红外分光光度法利用葡萄糖特有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对葡萄糖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无需试剂,操作简单,但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

离子色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离子色谱仪测定葡萄糖样品溶液中离子的峰高度或面积,通过和标准曲线比对来确定葡萄糖含量。

离子色谱法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但操作复杂,仪器价格较高。

在食品中测定葡萄糖含量时,还需要注意样品的预处理。

由于食品中可能存在其他物质对测定结果产生干扰,必要时需要进行样品处理,如去除其他糖类。

食品中的葡萄糖含量测定主要用于品质控制和营养评估。

对于食品生产商来说,准确测定葡萄糖含量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保证食品口感和品质的稳定性。

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食品中的葡萄糖含量有助于健康饮食的选择。

此外,测定葡萄糖含量还具有辅助医学诊断的意义。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通过测定食物中的葡萄糖含量,可以了解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帮助患者调节饮食,控制血糖水平。

总之,食品中的葡萄糖含量测定与分析是一个涉及营养、医学、食品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课题。

分光光度计检测葡萄糖

分光光度计检测葡萄糖

如何用分光光度计检测食品中的葡萄糖1、分析原理: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使邻联甲苯胺生成蓝色物质,此有色物质在625nm 波长下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定蓝色物质的吸光度可计算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

2、仪器:722分光光度计。

3、试剂: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1)乙醇。

(2)40%三氯乙酸:称取40g 三氯乙酸,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2 mol/LNaOH 溶液:称取8gNaOH,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1 %邻联甲苯胺溶液:称取0.1g 邻联甲苯胺溶解于10ml无水乙醇中,倒入棕色瓶中,4℃冰箱保存。

(5)乙酸缓冲液(pH5.0):称取14.28g乙酸钠(CH3COONa•3H2O)溶于水中,加入2.7ml冰乙酸,并调节pH5.0,用水定容至1L。

(6)葡萄糖氧化酶溶液:称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氧化酶(Sigma公司)用水溶解,使酶含量为100U/ml。

4℃冰箱保存一周。

(7)过氧化物酶溶液:0.010g 辣根过氧化物酶溶于10ml 水中,4℃冰箱保存一周。

(8)酶溶液:取100ml乙酸缓冲液,分别加入邻联甲苯胺溶液、葡萄糖氧化酶溶液、过氧化物酶溶液各1ml,混匀。

4℃冰箱可保存七周。

(9)酶空白液:取100ml 乙酸缓冲液,分别加入邻联甲苯胺溶液、过氧化物酶溶液各1ml,混匀。

4℃冰箱保存一周。

(注意酶空白液中不含葡萄糖氧化酶)(10)葡萄糖标准液:将葡萄糖标准品(纯度大于99%)于80℃干燥至恒量。

精确称取0.050g,用水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线。

相当于浓度为0.5mg/ml。

4.操作步骤之样品的处理:(1)固体样品:称取0.5~5g已粉碎的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水后沸水浴15min。

冷却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定容至刻度。

反复摇动混匀样品,过滤,弃初始几滴滤液。

实验七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实验七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实验七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实验七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碘量法测定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以了解该样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二、实验原理碘量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碘与葡萄糖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碘可以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同时释放出等量的碘离子。

通过测量释放出的碘离子浓度,可以推算出葡萄糖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称取适量样品,用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2.制备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已知质量的葡萄糖标准品,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得到1 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3.绘制标准曲线:分别取0、1、2、3、4 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于5个25 mL容量瓶中,各加入0.5 mL 6 mol/L的盐酸溶液,摇匀后分别加入0.5 mL0.1%的淀粉溶液和1 mL 0.05%的硫酸铜溶液,摇匀后再加入10 mL 0.01%的碘溶液,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在暗处静置5 min后,用光电比色计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样品测定:取5 mL样品溶液于25 mL容量瓶中,按照标准曲线的制备方法进行操作,最后用光电比色计测量吸光度。

5.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标准曲线绘制结果:根据吸光度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为y = 0.047x + 0.032(R² = 0.998)。

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葡萄糖浓度呈线性关系。

2.样品测定结果:通过光电比色计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为98.5%。

3.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样品中葡萄糖含量较高,符合质量标准。

此外,本实验还验证了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血糖传感器原理及发展前言葡萄糖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分析测试最频繁的物质之一。

电化学法血糖检测系统已经成功开发了3O余年,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消耗60亿片电化学血糖测试试纸,是糖尿病人实施血糖自我检测、有效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

血糖试纸实质是在一些塑料基片上印刷了导电碳墨和银墨后再复合印刷含酶涂层的生物电化学酶传感器。

我国现有糖尿病人4000万,每年还以1.5%的速度在增加,对葡萄糖分析检测的研究也曰渐增多,因此,近年来有关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研究论文每年都有上千篇,国内也有上百家研究单位、lO多家企业在从事血糖仪和血糖试纸的研发和生产。

1 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基础电化学酶法测定葡萄糖可追溯到上世纪的30年代末,当时通过测定铂金电极上过氧化氢的氧化分解而产生的电流变化测算出溶液中因氧的消耗导致的氧分压下降值,进而测得葡萄糖的浓度。

其反应过程如下:葡萄糖+FAD–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酸内酯+FADH2–葡萄糖氧化酶①FADH2–葡萄糖氧化酶+02→FAD–葡萄糖氧化酶+H2O2②H 202→2H++O2+2e-③25年后,美国的Updike和Hicks成功简化了葡萄糖的电化学测定方法,他们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某种胶体基质中实现了酶的固定和稳定化,使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剂可以被反复使用。

此后他们将固定后的葡萄糖氧化酶制成膜片同Clark极谱式氧电极结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酶电极。

2 导电介质葡萄糖酶传感器的发展随着葡萄糖电化学分析系统的成功商业化,1970年Williams等试图采用分子导电介质取代氧分子进行氧化还原电子传递的尝试。

他们使用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导电介质系统成功实施了血液葡萄糖的电化学测定,同时还用同一电化学系统测定了血乳酸。

尽管日后这一开创性的电化学测试原理被广泛使用在公司血糖仪的开发和生产实践中,但遗憾的是当时并未被直接应用于家用血糖仪测试系统的商业化开发。

世界上第一个便携式家用电化学血糖测试系统是1987年由美国Medisense 公司推出的ExacTech,该系统采用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作为氧化还原导电介质,通过丝网印刷导电碳墨在PVC塑料基片上,制成外观尺寸如同pH试纸大小的血糖试纸,可以大规模制作生产。

3 血糖测试电化学试纸的产业化开发由于潜力巨大的全球糖尿病测试消耗品市场的增长,糖尿病人每天测试血糖的实际需要,实施商品化血糖试纸的开发设计和生产有着极大的商业价值。

任何生产厂家或者技术开发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必将对每一款待开发的测试系统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和评估,需要评估考虑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血糖测定的速度、所使用氧化还原酶的种类和稳定化方式、采样量、进样方式、试纸的外观尺寸,原材料的选择包括导电介质、试纸基片材料和导电油墨,在仪器的外观考虑用户友好界面的设计、使用方便性、元气件器件的价格成本、芯片的综合性能因数等。

3.1 现行血糖试纸的总体设计考虑(1)试纸基片的材料选择血糖试纸的基片目前都趋向于使用PET聚酯材料,这种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折弯机械强度,容易实施机械切割,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材料的耐热温度达到120℃,比较适合导电油墨印刷完之后的高温固化。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和操作,基片材料的厚度可控制在0.35~0.5mm,试纸的实际长宽尺寸一般控制在6mm×30mm左右。

(2)试纸电极的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的油墨绝大多数血糖试纸的工作电极仍然使用碳墨材料,目前可考虑选择的碳墨有多种,较常用的有美国的艾奇森,厄康、杜邦以及英国的格温特。

商业化试纸无论使用上述哪种碳墨均有良好表现。

参比电极传统上使用银/氯化银材料,近年来从成本上考虑也有大量改用碳材料的趋势。

金属材料近年来也开始批量使用在血糖试纸的制作中,这类材料包括金、钯、铂金等,通常采用电化学真空溅射方法均匀涂布在试纸基板表面。

(3)试纸吸血槽的设计随着对血糖试纸的精度要求不断提高,过去建立在光电比色的基础上实施的滴血加样法逐步被虹吸式自动进样方式取代。

由于虹吸式自动进样方式具有控制采样量大小的优点,因此虹吸式吸血槽的设计及其空间大小必须被严格限定而由下例公式计算设定:t=3μl2/(σcosφ)h ①式中,t——样品吸入所需时间;μ——血液黏度;l——吸血槽长度;σ——溶液表面张力;φ——吸血膜湿润角度;h——吸血槽高度。

式①表明,试纸端口吸血槽吸血时间长短同吸血槽长度的平方正相关,同吸血槽的高度和吸血膜的湿润角度呈负相关,因此通过精心设计吸血槽可以控制和影响血糖测试系统的反应时间和测试精度。

(4)血糖试纸上的试剂配合血糖试纸作为一种“干试剂”试纸,对试纸上的试剂配合有严格要求。

这种含生物酶的试剂可以混合在印制工作电极的碳墨中直接印刷在塑料片表面,也可以另行配制成水性油墨单独印刷在工作电极碳表面。

使用喷涂设备生产试纸的还应将试剂配成适当浓度的水性溶液涂布在工作电极上。

任何一种试剂配合都少不了以下几个主要成分:氧化还原酶如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NAD–脱氢酶、葡萄糖–PQQ–脱氢酶和葡萄糖–FAD–脱氢酶等,各种导电介质如苯醌、铁氰化钾、二茂铁、钌化合物、锇化合物等。

试剂配合中还需要黏合剂,如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表面活性剂以及酶和导电剂的稳定剂等。

表l列出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试纸制作基本原料。

3.2 血糖试纸的标定血糖试纸生产完成后的校准和标定是决定试纸在使用中是否长期稳定准确的重要步骤。

标定工作包括对每批产品的血糖测定线性范围、批内批间的重复性变异系数(CV),血细胞压积比(HCT)以及血液中电化学活性物质对测试系统的干扰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1)血糖试纸线性测定范围的校准血糖试纸在出厂前应完成严格的校验程序,这些校验程序不仅决定产品批次的测定有效范围,而且还要设置试纸的校验码(Code)。

通常校验方法需要配制一组6~8个浓度值的血糖样品,该样品可以由静脉血配得(具体方法可参考ISO15193—2003)。

待测的试纸及其血糖仪同标准仪器,分别对这6~8个浓度进行对照测试,得到一组电流数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制作出如图10所示的相关性图谱,相关曲线方程中的斜率和截距可用来决定本批试纸的校正码。

一般正常生产的企业每30~50万片一批试纸大约出一个校正码值。

(2)血糖测试系统的精密度和误差接受范围出厂检验中除了控制上述线性范围和设置校验码以外,待定试纸的精密度控制也十分重要,这个直接关系到出厂试纸的分辨率和重复性等质量品质。

考察试纸的精密度一般采用CV值来衡量。

实验要求在血糖范围1.1~30 mmol/L范围内进行约10个高低不同浓度,总量约300份血糖值的对照测试。

目前商品化的血糖试纸其总的变异系数CV应控制在5%以内,高于这个CV值则被判定不合格或直接认定为废品不得出厂销售。

ISO 15197-2003标准还对血糖试纸的准确度误差可接受范围做出了限定,一般每批血糖试纸同标准葡萄糖分析仪对照分析测试误差,95%以上需落在±15%范围内,测试数据的100%应落在±20%的范围内。

美国FDA更要求所有血糖测试系统其不同批次的血糖试纸在针对同一血糖浓度进行质控测试时,其变异系数CV必须落在5%以内。

在控制血糖测试测试系统的准确度方面目前已全面推出使用Clarke Error Grid(CEG)方法,也即克拉克网格误差分析法,使得针对血糖测试系统的准确度误差分析更为客观合理和严格。

(3)血细胞压积对血糖测试的影响血细胞压积(HCT)对电化学试纸测定的影响已经受到许多大厂家的重视,一般血糖试纸的HCT耐受力在35~55%之问,也就是在这个范围内血糖测试的结果不受干扰。

但是很多I型糖尿病患者往往HCT高于这个范围,通常会造成血糖测试假性偏低,而很多婴幼儿的HCT又低于这个范围而照成血糖测试值的假性升高。

这两种现象都有可能会误导随后采取的用药措施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目前国外的大厂家已经开始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生产的试纸上采取HCT补偿措施,扩大HCT的耐受范围,比如已经有HCT可测试范围在0~70%的血糖试纸问世。

(4)血液电化学干扰物对血糖测试的影响采用电化学酶电极方式进行血糖测试还要受到血液中电化学干扰物质的影响。

美国临床诊断中心标准列出的干扰物质有16种,如表2所示。

任何出厂前的试纸都要实行干扰物的检测以确认出厂产品不受这些干扰物质的影响。

4 血糖测试仪器的开发和生产国内血糖仪器的开发生产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

当时的产品外型粗糙、功能单一、生产成本高、产量低。

随着近年来微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单芯片计算机的选择和使用已能完全满足诸如血糖测试和储存这样的基本功能。

作为一种兼具医疗器械和民用电子产品的血糖测试仪器,除了要符合血糖测试的精密度、准确度要求,又要手持轻便、外表美观、多功能、界面友好以适合于不同层次糖尿病人使用,对于血糖测试仪的设计要求是很高的。

血糖测试的原理是依据血糖仪在插入仪器的血糖试纸电极两端施加一定的恒定电压如300mV,当被测血样吸入电极工作区后,试纸电极表面工作区内的葡萄糖氧化酶与血样中的葡萄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经过快速的生化反应(约5s)后,酶电极试纸产生的响应电流在0.1~10μA之间,与被测血样中葡萄糖浓度呈线性关系,在单片机的控制下检测血样响应电流的大小,从而计算得出准确的血糖浓度值并在仪器液晶屏上显示最终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