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合集下载

大班健康课教案及反思《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大班健康课教案及反思《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大班健康课教案及反思《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概念及重要性;2.学会正确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方法;3.培养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概念;2.学会正确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活动法。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什么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是指进餐前后适当进行运动,以帮助消化、吸收营养,并避免因运动剧烈造成胃部不适。

知识点二:为什么要进行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饭前适量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胃肠道的分泌和分解能力,有利于消化吸收食物;•饭后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消化,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避免积食和胃肠胀气。

知识点三: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方法1.饭前运动:慢走、打太极、跳操等;2.饭后运动:慢走、打太极、做瑜伽等;3.注意事项: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不影响消化为主。

活动安排活动一:讲解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概念•形式:课堂讲解•准备:教材、PPT•时间:10分钟活动二:示范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方法•形式:教师示范•准备:音乐、运动服•时间:15分钟活动三:学生体验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形式:活动体验•准备:音乐、运动服•时间:20分钟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授法、示范法和活动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大班学生的特点,通过讲解、示范和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体验环节中认真地进行运动。

同时,学生们也积极反馈这次课程,表示收获颇丰,很受启发。

针对本次教学,我认为还需要加强对学生饮食和运动习惯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并将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含反思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含反思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含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适宜的运动时间;2.能够正确地进行饭前和饭后的运动;3.能够明白为什么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教学重点1.饭前和饭后适宜的运动方式;2.分辨剧烈运动与适宜运动的区别。

教学难点1.应该在适宜时间内进行运动;2.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孩子们询问什么是运动,以及为什么要运动。

2. 准备准备一些易于操作的健身操等运动视频,并播放给孩子们观看。

3. 正文1.介绍什么是适宜的运动时间。

在吃饭前半小时和吃饭后一小时是最适宜的运动时间。

2.介绍如何进行饭前和饭后的运动。

可以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散步等。

3.介绍为什么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会影响消化,引起身体不适。

4.展示运动示范视频,并请孩子们跟着操作。

5.进行轻松的小运动,如跳绳、打太极等。

4. 反思让孩子们回答以下问题:1.你学到了什么?2.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3.你觉得你做得怎么样?4.你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吗?5. 结束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放松运动,如伸展运动,结束这节课的教学。

教学资源1.运动示范视频2.运动教学PPT3.纸笔注意事项1.饭前饭后运动要注意适量;2.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消化;3.需要认真听讲和认真操作。

反思这次教学我认为还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准备多媒体教具,导致课程略显枯燥。

下次我会准备更多的教具,丰富教学内容。

同时,在教学结束时,我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反思,这也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下次我会尽量将反思时间延长,让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总结。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为什么需要避免饭前饭后剧烈运动2.掌握正确饮食和运动的时序3.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1.饮食与运动的关系2.如何正确地进行运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儿童正确地掌握饮食和运动的时序,避免剧烈运动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引导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在饭前或饭后剧烈运动,有过什么危险经历或不适状况。

Step 2:探究原因通过多组生活实验,告诉孩子们在饮食过程中,胃肠道需要消化食物并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较快进行运动,可能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身体不适。

Step 3:提供方案教导孩子们,在饭前、饭后适度活动可以帮助消化,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对身体产生的不适状况。

Step 4:加深印象让孩子们进行小游戏,观察运动速度与身体反应到底有什么关系,并体验适度运动和剧烈运动的不同效果。

Step 5:总结归纳引导孩子们总结饮食和运动时间上的正确顺序,强化正确的生活习惯。

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是针对大班年龄段的儿童进行的,通过探究原因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方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在饮食和运动之间建立正确的关系。

优点:本堂课的情境引入清晰明了,观念易于理解,且操作性较强,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孩子们的生活习惯。

不足:本节课中设计的小游戏形式稍显单一,游戏方式较为简单,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个性和思维发展,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规律。

解决方案:增添游戏元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孩子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在探索和思辨中理解饮食和运动的正确顺序。

中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中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中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教案名称: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教案目标:1.让幼儿学会在进餐前和进餐后不进行剧烈运动,以保证健康及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教学准备:1.图片或绘本:有关健康饮食和运动的图片或绘本。

2.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宣传海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老师拿出一张关于健康饮食和运动的图片或绘本,让幼儿观察并谈谈自己对健康的理解。

2.通过提问引出主题:你们知道进餐前和进餐后应该做些什么吗?我们来学习一下!二、教学主体(15分钟)1.讲解饭前不剧烈运动:幼儿在进餐前,尤其是正餐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这样会分散体内的消化力量,导致食物不易消化,可能引起胃肠不适。

2.讲解饭后不剧烈运动:进餐后也不要剧烈运动,因为这样会干扰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消化不良、胃胀、恶心等不适。

三、情景体验(15分钟)1.观看视频或听故事:播放与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相关的视频或讲述故事,让幼儿通过情景体验来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四、引发思考(10分钟)1.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觉得为什么饭前和饭后不能剧烈运动呢?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组织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一下自己的观点,并汇报给全班。

五、反思总结(10分钟)1.给出正确答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给出正确的解答。

重点强调进餐前和进餐后保持安静休息,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2.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通过宣传海报或课堂展示,提醒幼儿在进餐前和进餐后不剧烈运动的重要性。

2.饭前进行小规模的热身运动,有助于促进食欲和消化。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2.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收集幼儿课后对于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的反馈。

4.通过观察幼儿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改变来评价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含反思
一、教案背景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是仍然需要在生活中时刻注意安全。

本次安全教育的主题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二、教育目标
1.了解适宜剧烈运动的时间。

2.提高孩子们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不合适的运动。

3.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育内容
1.引入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程,引导孩子们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剧烈运动过的经历,宣讲亲身经历有助于醒目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2.讲解
介绍什么是饭前饭后,什么是剧烈运动,告诉孩子们饭前饭后不宜剧烈运动,理由是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身体消化不良、疲惫等症状。

3.实践
在活动中,告知孩子们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要在适合的时间和方式下进行。

带过程中提醒孩子们在饭前或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四、总结
1.回顾本次课程的内容。

2.强调孩子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安全,增强安全意识。

3.反思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五、教学反思
本节安全教育旨在让孩子了解饭前饭后不宜剧烈运动,以及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孩子们对于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反复讲解。

同时,孩子们对于一些言语表述也较为生疏,需要老师反复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在讲解过程中更加注重解释概念,提高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同时,也会注意孩子们语言表述的细节,引导孩子们掌握更加准确的词汇和语言表述方式,促进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大班健康课教案及反思《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大班健康课教案及反思《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大班健康课教案及反思《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饭前和饭后不剧烈运动的重要性;2. 了解剧烈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3. 掌握正确的饭前和饭后运动的时间和方式。

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或黑板;2. 课堂讨论的问题或案例。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以问题形式导入:大家有没有过吃饭后突然接着剧烈运动的经历?感觉怎么样?是否有不适的反应?请大家回答。

步骤二:讲解饭前和饭后不剧烈运动的重要性(10分钟)1. 饭前和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定义:即进食前后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活动。

2. 饭前不剧烈运动的原因:进食前若进行剧烈运动,会导致血液流向四肢,减少了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影响消化功能。

3. 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原因:进食后,消化道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来进行食物消化和吸收。

如果进行剧烈运动,会导致胃肠蠕动加快,食物未能完全消化就被排出体外,导致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适。

4. 饭后适合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慢跑、轻柔的瑜伽等有氧运动,帮助促进消化和血液循环。

步骤三:讨论案例和总结(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讨论饭前和饭后不剧烈运动的重要性和合理的运动时间和方式。

通过案例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步骤四:小结(5分钟)对饭前和饭后不剧烈运动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强调正确的饭前和饭后运动的时间和方式。

反思:这堂课以问题导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来引发思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讲解饭前和饭后不剧烈运动的重要性时,我使用了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图示和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通过案例讨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对课堂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在组织讨论环节的时间掌握上稍显不足,导致有些案例未能完全讨论,下次可以在教学安排上留出更多的时间。

另外,我还可以引入一些具体的科学实验或研究结果来支持饭前和饭后不剧烈运动的观点,增加内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以及其对身体的好处;2.意识到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重要性;3.掌握一些简单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动作,提高身体素质;4.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健康身体。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是指在进食前后适当运动,可以使身体进入活跃状态,利于身体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不过,运动时应该选择低强度、不剧烈的运动方式。

2. 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好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有以下好处:•有益于身体消化吸收,缓解胃肠负担:饭前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有助于胃肠系统的健康。

•促进新陈代谢: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体内代谢水平,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提高体能: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的体能素质。

3. 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包括:•时间控制:饭前饭后运动的时间要适中,太短时间运动效果较差,过长时间会影响消化。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不应该过大,以轻松舒适为宜。

•运动方式:运动时要选择安全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活动身体等。

4. 饭前饭后的不剧烈运动动作•活动身体:类似于慢跑、慢步、瑜伽、静坐等,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

•腹式呼吸:在坐姿时,每次进行缓慢深呼吸5次,呼气时自然放松腹部,以稳定情绪和释放压力为目的。

•拉筋:拉小臂、头部、脖子和后背,主要帮助消除疲劳,放松身体。

•轻柔舞蹈:选择一些轻柔的舞蹈,可以练习协调性和节奏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师简单介绍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概念、好处和注意事项;2.演示:教师现场演示一些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动作;3.实践: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实践;4.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讲授:教师简单介绍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概念、好处和注意事项;2.演示:教师现场演示一些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动作;3.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实践,学生可以站立、坐姿等不同状态下进行实践;4.互动: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有哪些好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有哪些注意事项?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提高对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认识。

饭前饭后为什么不宜从事剧烈运动?

饭前饭后为什么不宜从事剧烈运动?

饭前饭后为什么不宜从事剧烈运动?
运动健身时在吃饭的时间安排上是很讲究的,饭前、饭后不宜从事剧烈的运动,运动和吃饭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休息。

运动时,我们人体为了保证肌肉骨骼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氧分供应,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全身的血液进行重新分配,使消化腺的分泌大大减少,从而影响了胃肠部的消化和吸收。

运动愈剧烈、持续时间愈长,消化器官的活动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恢复,因此运动后即刻人不想进食是正常的生理活动。

一般认为,运动后至少休息30~40分钟进食较为科学。

同样,在饭后也不能立即去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如果饭后马上参加剧烈运动,可使正在参与胃肠部消化的血液又重新分配,流向肌肉和骨胳,从而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和吸收,饭后即刻参加剧烈运动还可以因为胃肠的震动和肠系膜的牵扯而引起腹痛及不适感,这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因此,至少在饭后1.5小时以后才可以进行运动。

饭后进行不太剧烈的活动,例如散步及比较和缓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消化,对健康也是有利的。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民以食为天!
CXL
2
内容提要
一、消化系统概况
(一)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二)消化与吸收
二、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一)消化道的特点 (二)消化腺的特点
三、小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CXL
3
一、消化系统概况
口腔 咽
消化道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 肝脏 胰腺
大消化腺
胃腺 肠腺 小消化腺
CXL
4
(一)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口腔
(1)牙齿: 人体最坚硬的器官
形态:牙冠、牙颈、
牙根
构造:牙质、釉质、
牙骨质、牙髓
类型:切牙、尖牙、前磨牙
和磨牙
功能:咬切、磨碎食物;辅助发音
5
(2)舌 搅拌食物、协助吞咽;辨别味道;辅助发音 (3)唾液腺 包括腮腺、颌下腺
和舌下腺
唾液可以湿润、溶解 食物;分解淀粉;杀 灭细菌
2、肝脏 体积相对较大; 分泌胆汁较少,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差; 肝糖元贮备少,饥饿时易出现 “低血糖症” ; 解毒能力较差,抵抗感染的能力差
3、胰腺
分泌的消化液及消化酶较少,对淀粉、脂肪类食物消化能力较差
CXL
16
三、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一)保护好乳牙
1、定期检查牙齿 2、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 3、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不咬硬物 4、纠正不良习惯,防止牙列不齐 5、给牙齿适宜的刺激,适当吃些 粗纤维食物,少吃甜食
CXL
6
2、食管
CXL
消化道最扁窄的部分 输送食物入胃
7
3、胃
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的入口叫 贲门,出口叫幽门
胃壁由平滑肌和胃粘膜组成, 内层粘膜有许多皱襞
胃粘膜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包 括胃蛋白酶、胃酸和粘液)
功能:暂时贮存、初步消化食物;搅磨和推送食物;吸收
少量的洒精、水分和无机盐及药物
CXL
CXL
9
5、大肠
长约1.5米,分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结肠又分升结肠、 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功能:吸收残余水分、 无机盐;暂时贮存粪便
CXL
10
6、肝脏和胰腺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肝脏能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脂肪;贮存养分;解毒
胰腺能分泌胰液,帮助消化;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代谢
CXL
11
(二)消化与吸收
6、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阳光。
CXL
பைடு நூலகம்
17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细嚼慢咽,不吃汤泡饭 2、定量定时,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 3、不挑食、偏食 4、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5、保持愉快情绪,安静进餐
(三)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四)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CXL 18
作业题
1、有人说,乳牙有病没事,反正乳牙是要换 的,等换了后自然就好了。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婴儿的胃呈水平位,贲门松驰,易发生溢乳
4、肠 小肠相对较长,肠粘膜上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绒毛数几乎和成人相等,故吸收能力较强。
肠壁肌肉和弹性纤维发育较差,肠蠕动较弱,食物通过 较慢;大肠吸收较多的水分,易造成便泌
肠的固定性差,容易发生肠套叠和脱肛
CXL
15
(二)消化腺
1、唾液腺
新生儿未发育好,唾液少,口腔较干燥 3-4个分泌增加,6-7个月分泌更加旺盛 婴儿口腔较浅,又没有吞咽大量唾液 的习惯,故有“生理性流涎”现象
2、有些小孩吃饭,常常将饭泡在汤水中一起 吃,这种吃法为什么不好?
CXL
19
课堂练习一
1、消化系统包括 和 两大部分。 2、胃的入口称 ,与 相接;出口为 与 相延续。 3、人的一生先后有两套牙发生,第1套牙称 牙,共有 个,第
2套牙称 牙。 4、儿童一般在6岁左右长出恒牙,故又称 , 是第一恒磨牙,共有 颗。 5、幼儿乳齿的牙釉质较 ,牙本质较 ,故易出现龋齿。 6、婴儿的胃成 位,且贲门括约肌发育较 ,而幽门括约肌 发育较 ,使胃成了张口的袋子而易溢奶。 7、幼儿的肠尤 为小肠的长度相对较成人 ,肠粘膜上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故其吸收能力相对较成人 。 8、幼儿的肝脏相对较成人 , 但肝细胞发育 ,加之其它消化腺的发育也不完善,故就整个 消化系统来说其消化能力较成人为 。
8
4、小肠
消化道最长的一段,约5-6米 。是消 化和吸收最重要的部分
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脂肠 的内壁有胰腺管和胆总管汇合的开口
小肠壁内层粘膜有许多环状皱壁,皱壁表 面有许多细小突起叫小肠绒毛,增加了小 肠的吸收面积
小肠粘膜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含有淀粉 酶、肠肽酶、脂肪酶,与胰液、胆汁共同 完成消化作用
20 CXL
课堂练习二
乳牙的特点:牙釉质薄,牙本质松脆,牙髓腔较大,易生龋齿
乳牙的功能:咀嚼食物,帮助消化;促进颌骨的发育,使面容和谐自然;
有助于正常发音;诱导恒牙正常萌出,防止牙列不齐
14
CXL
2、食管 比成人短而窄,粘膜柔嫩,管壁较薄且弹
性较差,易受损伤
3、胃 容量较小,随年龄逐渐增大
胃粘膜血管丰富,胃壁肌肉和弹性纤维发育差,胃的伸 展性和蠕动功能较差;胃腺数目少,分泌的消化液酸度 低,消化酶少,故消化能力较弱
维生素
13
二、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一)消化道
1、牙齿
乳牙:在生后6-8个月开始长出, 2-3岁出齐,共20个
恒牙: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以后乳 牙先后脱落,逐渐换上恒牙。12岁左右出第二恒磨牙
乳牙和恒牙萌出的时间
中切牙 侧切牙 尖牙 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6-8月 7-10月 17-20月 12-16 月 18-24月 中切牙 侧切牙 尖牙 第一前磨牙 第二前磨牙 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第三磨牙 6-8岁 7-8岁 10-13岁 10-11 岁 11-12岁 6-7岁 11-14岁 18-22
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 胃蛋白酶
CXL
shì和胨 胰蛋白酶
多肽 肠肽酶
氨基酸
12
2、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是指经 过消化的食物 成分通过消化 道壁进入循环 系统的过程


无机盐
葡萄糖 小
大部分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
维生素
脂肪酸和甘油要进入毛

细淋巴管;其余营养成

分进入毛细血管
CXL
水 酒精
少量
无机盐

无机盐 少量
1、食物的消化
消化:是指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指食物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被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指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分解成可被吸收的物质
淀粉
唾液淀粉酶 胰、肠淀粉酶
麦芽糖
胰麦芽糖酶 肠麦芽糖酶
葡萄糖
脂肪
胆汁乳化
脂肪微粒
胰脂肪酶 肠脂肪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