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结构理论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进化理论——社会结构与文明发展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进化理论——社会结构与文明发展社会进化理论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探讨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化过程,以及社会结构和文明的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社会进化的概念入手,系统地分析社会结构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一、社会进化的概念社会进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演化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它从人类进化(即生物进化)的角度入手,探究人类文化、社会组织和思想意识的发展过程。
社会进化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演进过程,而这一演进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连续性。
二、社会结构与文明发展1.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指的是在社会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和顺序,包括社会群体中的层级、角色和相互关系等元素。
这些元素构成了社会的组织结构,是社会演化过程中变化最慢的部分。
社会结构对于文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它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是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支撑。
在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结构呈现出原始的部落和家族为核心的组织形式,人们以家族或氏族为单位,过着简单的生产生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出现分工和专业化,产生了城市和国家等更大规模的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阶级、种姓和家族等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
2.文明发展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各个领域(如科技、文化、艺术等)取得的成就和发展水平。
文明发展是社会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人类社会在物质方面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的提升,是人类文化演化的最终目的。
文明发展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
不同的社会结构、生产力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差异。
例如,欧洲在近代以来的文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其独特的宗教、语言、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科技进展密切相关。
三、社会结构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1.社会结构的变迁推动了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化和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
不同的社会结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经济和技术的不同发展,进而影响了文明的走向。
安东尼·吉登斯及其社会学理论

一、结构化理论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如前所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1、结构化理论提出的主旨。
总体上看,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主旨和目的。
(1)试图超越帕森斯,寻求宏观与微观的整合。
毫无疑问,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影响非常大,但吉登斯认为,我们却不能过高估计帕森斯的地位,他说:“在二战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世界的社会学都为美国社会学所主宰,社会理论里深深地刻下帕森斯的印迹,现在回头看来,帕森斯思想享有的声望未免太高,因为他那种抽象含混的风格引起许多人的厌烦,也理所当然地招徕许多批评与贬毁。
”帕森斯“抽象含混”理论的原因就在于,他追求普遍适用的模式解释社会。
吉登斯认为不能仅仅停留于宏观分析和宏观概括,而且也要进行微观分析,所以,在吉登斯著作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结构化、社会转型、现代性等宏观理论,也有关于个体心理结构,自我认同和情趣体验等微观层面的分析。
(2)试图超越客体主义和主体主义的对立,寻求两者的有机整合。
迪尔凯姆是社会学客体主义主要代表,吉登斯认为过分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性、片面地用物理学、生物学原则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也是错误的。
同时韦伯强调社会学的理解性,吉登斯认为也不全面,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社会问题。
这一点与马克思走得很近。
(3)也超越了冲突论、阶级论以及福利国家主义,试图超越左和右,寻求“第三条道路”。
吉登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新情,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冲突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同时,福利国家主义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必须寻求新的“第三条”道路。
2、结构化理论内容(1)结构化理论的基础:吉登斯认为,应当用结构的“duality ”取代哲学上的主客二元性理论。
在他看来,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制约性,更有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社会本身存在着结构,这种社会结构通过制度关系及规则限制来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动,另一方面,人们在自己的社会行动中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并以此来影响、规范和调整人们的行为规则以及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结构功能理论

结构功能理论:李娜报告人一、结构功能理论的社会观(一)、关于社会的性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历经20多年,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逐步建立了“结构-功能理论”。
“结构-功能理论”既是对以往关于“行为”和“社会”研究中各种思想、理论的扬弃,也启发了之后60-80年代社会学“行为”和“社会”研究中理论的繁荣。
1、社会是一个整体系统帕森斯认为,如“功能理论”所言,社会是高于个人的整体系统。
社会系统内部有若干要素。
要素分别担负不同的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或“存在的必要条件”。
2、社会整体系统以个体的社会行为作为基础帕森斯又认为,如“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所言,社会是由人们各自满足自身需要的社会行为构造而成的。
(二)、关于社会如何形成社会既是高于个人的整体系统,又是以个体的社会行为为基础,那么,个体的社会行为与社会系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1、社会系统由个体的社会行为构造而成。
关于“社会行为”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帕森斯的观点是:如“结构理论”所言,社会系统由(处在分工协作状态下的)人们各自满足需要的社会行动之间的互动构造而成。
2、社会行为的特定内容构成社会系统的特定要素。
人们社会行为的互动如何构成社会系统?按照帕森斯的观点,社会系统的“要素”是分别由人们满足特定需要的社会行为之间的互动构成的。
如,人们各自满足“物质需要”的社会行为之间的互动,构成社会的“经济活动要素”、人们满足“安全需要”的社会行为之间的互动,构成社会系统的“政治活动要素”等。
(三)、社会研究方法论社会整体的“客观性”与实证主义方法的运用。
对具有客观性的社会整体系统进行研究,包括对体现整体“需要”或“存在的必要条件”进行研究,需要对体现人们相互关系的规范、制度及其运行状况进行研究。
对这些内容的研究,运用的是实证主义方法。
二、结构功能理论的内容1、两个“单位行动”的互动。
(1)个体的社会行为是构成社会的“单位行动”。
个体的社会行为是与他人共处相互期待关系中的行为。
什么是社会学:结构、机制、实在论

什么是社会学:结构、机制、实在论读完赵⿍新⽼师《什么是社会学》之后,⼜读了《社会科学哲学——迈向实⽤主义》第4章“批判实在论”、《新社会科学哲学:实在论、解释学和批判理论》前三章,分享⼀下读书笔记。
赵⿍新《什么是社会学》这本⼗万余字的“⼤家⼩书”论述了许多社会学相关核⼼问题: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批评;对中层理论的评述;对⽅法论个⼈主义与⽅法论整体主义对⽴问题的分析;对还原论问题的分析;对符号互动论、社会关系⽹络分析、新制度主义理论以及社会学中的⽣态研究优缺点的深⼊分析;对社会学与常识的关系问题进⾏的分析;对社会学研究中理论与经验的关系问题的分析;对演绎法与归纳法分离带来的问题的分析;以及本书的核⼼议题:社会学结构/机制解释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案论析。
总论结构/机制叙事和事件/时间叙事是⼈类分析在描述和分析社会现象时所采⽤的两类最为基本的叙事形式。
历史学是⼀门以事件/时间序列叙事为基础的学科,⽽社会学则是⼀门以结构/机制叙事为基础的学科。
在这本⼩册⼦中赵⿍新讨论了作为社会学基础的三个最为核⼼的问题:(1)什么是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以及围绕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衍⽣出的各种理论问题;(2)结构/机制解释在⽅法层⾯所必须⾯对的三个难以完全克服的⽭盾(即微观和宏观的分离、结构/机制和⾏动者的紧张以及归纳和演绎的紧张),以及结构/机制解释在经验层⾯所⾯临的“过度决定”和“重要性多变”这两个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3)针对结构/机制解释在经验层⾯上出现的⼀些问题⽬前有什么解决⽅案,以及这些解决⽅案的局限是什么。
在结论部分,赵⿍新简要讨论了社会学理论所涉及的其他⽅⽅⾯⾯,这些⽅⽅⾯⾯的存在多少都与以结构/机制为基础的社会学分析的⼀些关键难点和弱点有关。
第⼀章结构与机制什么是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既是客观事实也是⼈为的建构。
社会结构可以是⼀⼩部分⼈⾏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许多⼈⾏为和互动⽅式的结晶;社会结构在微观和宏观多个层次得以呈现;社会结构既是事实也是我们针对具体问题意识所进⾏的建构。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笔记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乔纳森.特纳第1章社会学理论科学理论的本质科学理论发端于这样一个假设:自然界,包括人类活动创造出来的社会世界,具有某些基本的属性和过程,并可以用来解释具体环境下事件的消长。
科学理论的特征:①科学理论总是力求超越具体事件和时间的局限,理论是一般的,基本的、永恒的、普遍的。
②表述比日常用语更规范;③可以根据具体情形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建议。
科学理论和其他知识之间的差异:孔德提出了知识发展的“三阶段法则”。
在早期阶段,解释事物的依照是宗教信仰或某种神圣和坦白然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形而上学阶段,逻辑、数学和其他形式的理性体系主导了对事件的解释。
进—步的发展是,从形而上学的形式理性中产生了“实证主义”或者说科学,在这一阶段中,只有在事实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检验.才能产生规范的陈述。
第一编第2章浮现的传统:功能主义理论的兴起有机体类比孔德终身致力于社会学地位的合法化。
社会学的合法化来自于他对生物科学的借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功能主义是社会学第一种,也是直至20世纪70年代最最重要的理论方向。
孔德认为社会学和生物学的亲和力在于这两门学科都关注有机体。
他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动力学”。
斯宾塞的分析功能主义斯宾塞通过系统地比较社会和有机体,发展了有机体的类比:1.随着有机体和超有机体(社会)的增长,它们的结构也就增长,也就是说,它们的结构会愈加复杂且分化。
生物有机体和社会的不同之处:斯宾塞发展了后来称之为必要条件功能主义的思想。
也就是为了使自己适应环境,有机体和超有机体必须具备某些必要条件。
1.有一些结构功能必须满足的基本需要或前提条件:①获取资源和传输资源;②生产有用的东西;③通过权力和符号管理来整合内部活动;2.每一系统层次——群体、社区、地区或整个社会都显示出同样的需求。
3.在这一过程中,任何经验系统的重要动因都围绕着满足这些基本的必要条件。
4.社会单位对其环境的适应程度,是由它满足这些必要功能条件的程度决定的。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范式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范式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描述、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学理论框架是研究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基本构架,而范式则是一种解释社会现象和行为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方法。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范式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社会学理论框架是指社会学研究所遵循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理论框架。
社会学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学派,如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学习理论、现代化理论、社会制度论、结构主义、批判理论等。
这些理论框架和学派在各自的时代和背景下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局限性。
其中,结构功能主义是最为著名的社会学理论框架之一,其主张社会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补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确立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而符号互动主义则认为社会行为是由意义交流和符号交换所构成的,从而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除了理论框架,范式也是社会学研究所依赖的基本思维模式和理论方法。
范式体现了一种广泛的共识和研究的共同惯例,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和行为。
社会学中的主要范式包括实证主义、正式模型、理论分析、批判理论、叙事研究等。
这些范式在研究社会现象和行为时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不足,需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和目的而灵活应用。
实证主义是范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基于经验数据和实证证据进行科学研究。
利用实证方法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量化和测量,从而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系统化的结论和规律。
但是实证主义也面临着数据获取难、数据处理复杂、结论推广的局限性。
理论分析范式则更多地强调理论思维的重要性。
该范式主要基于创造性思考和概念框架设计,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理论解释和理解来提高学者对其深刻性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范式尤其适用于多个层面和角度的深入探讨,从而加深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批判理论范式则注重社会问题的分析和批判,通过反思社会现实与当下现象,是社会规划者与社会领袖等群体更有用的价值观。
社会学基本概念 吉登斯

社会学基本概念吉登斯?
答:吉登斯在其著作中阐述了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以下是部分概念:
结构化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其最著名的理论之一。
他认为,社会结构是由行动者在日常实践中不断生产和再生产的规则和资源所构成的。
这种结构化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由行动者创造结构,又由结构塑造行动者的行为。
社会实践:吉登斯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社会实践是行动者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工作、家庭、休闲等。
这些实践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行动者与社会结构互动的场所。
时空关系:吉登斯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社会生活的两个基本维度。
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对于理解社会现象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时空分延”的概念,指的是现代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和重组,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信任:吉登斯认为,信任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信任是建立在抽象系统(如货币、法律等)的基础上的。
这些抽象系统使得人们在没有直接互动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交易和合作。
总的来说,吉登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强调社会实践、结构化、时空关系和信任等概念的重要性,这些概念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试析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

试析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一、本文概述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起源于19世纪的社会学思想,并在20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为主导性的社会科学理论之一。
该理论主张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研究社会各个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联,以揭示社会的整体运行机制和变迁过程。
本文旨在深入试析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历程及其在社会学领域的应用与影响。
通过梳理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本文将揭示该理论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力和局限性,以期为社会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强调社会现象的相互依赖和协调统一。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部分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部分和要素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功能。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行为的基础,而社会行为则是社会结构的反映。
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中,社会结构被视为一种功能性的整体,其中每个部分都对整体的功能做出贡献。
这种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认为社会结构是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结果。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变迁和发展是通过社会结构内部的功能调整和适应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外部力量或突发事件引起的。
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它强调社会结构的普遍性和共性,认为不同社会之间的结构具有相似性,这是由人类共同的生物和社会需求所决定的。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但这种变化是渐进的和有序的,而不是剧烈的和无序的。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与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社会结构塑造了社会行为,而社会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结构。
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性,认为社会是由相互依赖和协调统一的各个部分构成的复杂系统。
这种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变迁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视角和框架。
三、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领域的应用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自其诞生以来,便在社会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作用, 的传播就是
觅母则是以 借助觅母的
模仿的方式 复制得以实
进行自我复 现的
制。
一个想法,
行为或风格
从一个人到
另一个人的
文化传播过 第11章跃入 程 模因池(它 模因包含甚 其实就是寄 广包括宗教 生在了我的 、谣言、新 大脑里) 闻、知识、
观念、习惯
觅母MEME (模因): 新的复制基 因
、习俗甚至 口号、谚语 、用语、用 字、笑话
第14章后现 214
代主义理论 经济后现代
/213
主义/220
文化后现代
主义/226
性别的声
音:早期对
社会科学的
挑战/236
为女性而建
第15章女性 主义批判理 论,234
立的社会 学:女性主 义方法论、 认识论和“立
场”理论/
239
对批判女性
主义理论的
挑战/248
古典经济学
中的交换论
/254
人类学中的
社会学理论 的结构
统/280
交换系统和 宏观结构/ 285
交换理论 互动理论
第18章辩证 交换理论: 布劳/278
布劳的社会
组织构想/
2爱8默9 森的核
心观点/
第19章交换 2结9构1 、网络
网络理论/ 与交换/
290
2库9克3 的理论
纲要/297
赫克特的群
体团结理论
/307
科尔曼的群
第20章理性 体团结理论
选择理论/ /316
社会行动的 结构/36 社会系统/ 38 向功能强制
会均衡论
主义转变,
42
控制的信息 等级/44
一般交换媒 介/45
帕森斯论社
会帕变森迁斯/论4“人6
类状态”/
4卢8曼的“一般
系统”方法,
第4章系统 功能主义: 卢曼/50
51
卢曼关于社 会进化的概 念/58
社会的功能
分化/62
早期生态学 第5章早期 模式/73 进化论/71 达尔文和自
然选择/76
基本假设/
80
第6章生态 学理论:霍 利/79
环境/81
功能和关键 功能/81 均衡与变迁
/83
进化/85
社会生物学 《社会生物 理论,92 学》
第7章新进 化论,91
社会形态的 跨物种比较 /98 进化的阶段
理论/102
返回对人类
本性的理论
化/111
进化理论
基因通过遗
传进化机制 比如,文化
程一/致3性6的3 民
间规范/
3互6动4 的暂定
第23章角色 理论:特纳
性本质/ 3角6色4 校正过
/361
程/364
自我观念和
角色/364
特纳建构角
色理论的策
略/365
剧场的比喻
/373
自我的展示
第24章剧场 理论:戈夫 曼/371
/374 专题互动/ 377 非专题互动
/框3架8和7 经验
的组织/
社会发展共
同的基因
趋同进化
《蓝图》
几个文明同 时发展农耕 技术
识别个人身 份 爱伴侣和子 孙
友谊
好社会八个 特征
社会网络 合作
偏好
温和的等级
社会学习和 教育
冲突理论
《天生的烦
恼》
马克思与冲
突理论/
1韦2伯4 与冲突
第8章早期 冲突理论/ 123
理齐论美/尔1与2冲6 突理论/ 1冲2突9 理论在
20世纪的重
有机体类推
/22
功能主义和
涂尔干/25
第2章早期 功能主义和
功能主义理 人类学的传
论/21
统,28
默顿对宏大 功能主义框 架的批判/ 32
认为社会生 活之所以能 维持下去,是 因为社会找
到了一种手
含义
段(结构)去
满足人类的
需要(功能)
。其最重要
的理论是社
功能主义理 论
第3章分析 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 主义):帕 森斯/35
第11章女性 主义冲突理 论/170
的性别分层 理论/171
查菲茨的性 别公正理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4
马克思思想
中的批判传
统/184
韦伯的悲观
主义:早期
第12章早期 批判理论家
批判理论/ 的两难境
183
地,187
法兰克福学
派/188
批判理论中
的文化倾向
/191
第13章批判
理论:哈贝
马斯/195
对科学的后
现代批判/
现/131
第9章新韦 伯主义冲突 理论:柯林 斯/141
社会组织的 微观基础/ 142
冲突社会学 /143
有关马克思
实质论点的
简要回顾/
第10章新马 克思主义冲 突理论, 152
153
新马克思主 义阶级分 析:赖特/ 1新5马4 克思主
义的世界体
系分析/
164
社会学的理 论结构
批判理论
交换理论
布卢姆伯格
3互9动0 的反身
性和索引性
本质/396
加芬克尔的
早期研究/
397
西库雷尔的
第25章常人 方法学/ 395
批萨评克/斯3的9谈9 话分析/ 401
结构理论 参考书
第25章常人 方法学/ 395
齐默尔曼、 波尔纳和威 德的情景路 线/402 谢格罗夫的 谈话分析/ 403 霍赫希尔德 的情感剧场 理论/408 情感的符号 互动理论/ 第26章情感 409 理论/407 地位和权力 的情感理论 /414 心理互动分 析的情感理 论/423
306
群体团结的
原理:赫克
特和科尔曼
理论的综合
/318
早期美国学
者对互动的
第21章早期 见符解号/互3动2论4
互动论和现 的兴起/
象学/323 3早3期3 欧洲学
者的见解/
337
斯特赖克的
身份理论/
第22章自我 和身份理论 /346
347
麦考尔和西 蒙斯的身份 理论/350
伯克的身份
理论/354
角色构成过
第16章早期 交换理论/ 253
交换理论/ 255
心理行为主 义与交换论
/261
社会学传统
与交换论/
265
基本交换原
第17章行为 理用/基2本7的1 原
主义交换理 理来建构解
论:霍曼斯 释体系/
/269
2从7行3 为到宏
观结构/
2基7本5 交换原
理/279
基本交换系
第18章辩证 交换理论: 布劳/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