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内涵及意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学习动机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学习动机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学习动机导语:学习动机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章节内容,下面店铺给大家提供的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学习动机,大家可以参考阅读,更多详情请关注店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一)动机及其功能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2.学习期待与诱因。
(三)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论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一)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关联的(二)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这是奥苏贝尔的分类。
他认为,学校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有: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一)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
另一方面,学习的结果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概述

(二)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的。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 的对活动的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指由于了 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 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
(三)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根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来划分的。在一定的时 期或某个特定的活动上总是有一种或一些动机处于 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人的活动起着主要 作用,制约着活动驱力的大小、持续性以及活动的 方向,这就是主导性动机。其他动机则处于从属地 位,只起辅助作用,称为辅助性动机。
01
使个体的学习行为 朝向具体的目标
03
激发和维持某 种活动。05决源自何种结果 可以得到强化02
使个体为达到某一 目标而努力
04
提高信息加工 的水平
06
导致学习行为 的改善
课程小结
今天我们对学习动机做了综合阐述, 通过学习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同学们明白了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会随着任 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了解了学习动机的类型,同时知道 了学习动机不仅对学习行为起到激发、定向、维持的功能, 而且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
个体因自己的胜任 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 相应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
一个人为了保持长 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 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 一种需要。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一)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作用
(一)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作用
启动 作用
维持 作用
监控 作用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
学习自觉性
认识兴趣
学习自觉性
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或学习的社会意义, 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一般不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影响,而是以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 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学习意志的提高、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以及学习投入的增加为中介来 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有助于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降低在学习过程 中对事物的知觉阈限,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注意状态的集中有助 于学生将学习活动指向认知内容和目标,克服分心刺激的影响。毅力(grit)反映了学生 学习需要或学习驱力的强弱。毅力是指对长期目标的坚持性及热情(Duckworth,Peter son, Matthews &. Kelly,2007)。毅力强者在完成挑战性任务时,即使在失败、困境或 停滞时期都依然会持续努力,并且保有持久的兴趣,而毅力弱者就会放弃或中断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学习动机。正如 奥苏伯尔所说的:“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 性的关系。”教师在强调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学习本身就是下 一步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学习条件,使学习本身起到强化作用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学生如果对学习有兴趣,有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信心,就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学习动机的功能1、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功能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两类。
2、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功能学习行为是指在学习情境中,由于受到学习动机的调节而采取的与学习有关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学习行为也叫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1)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习策略的使用,会促使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
例如:有些学生解题喜欢从整体着手,步骤紧凑;有些学生则恰好相反,他们喜欢从条件入手,思维严密。
这样,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学习风格,而学习策略正是导致学生形成不同学习风格的原因之一。
(2)影响学习过程。
如何选择学习策略,将会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和学习者对学习的满意度。
一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学习策略,如认真审题、提纲挈领、总结反思等策略,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3)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方式,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并通过课堂示范、引导、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10、外部奖励的作用。
外部奖励能加强人们的学习动机,但过多过滥的外部奖励却使学习动机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11、多重需要的特点(1)学习成绩的归因:一般说来,高成就动机者把学习成绩的高低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即能力而非运气,认为成绩好是自己刻苦学习的结果,是自己头脑聪明,学习轻松等造成的。
(2)身心状态的归因:高成就动机者的身心状态不太稳定,易受到成败经验的影响。
当考试失利时,他们往往怨天尤人,认为都是外界的原因造成的。
(3)人际关系的归因:高成就动机者的人际关系不太协调,主要是指与父母、教师的关系紧张。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原因和动力。
学习动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还与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学习动机对于教育实践和人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解决问题的挑战而进行学习。
而外部动机则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外部奖励(如分数、赞扬、证书等)而进行学习。
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对于学生的长期学习和未来发展更为重要。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目标设置和自我效能感。
目标设置是指学生为自己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它影响学生对任务的投入程度和面对困难时的坚持程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育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压力和焦虑,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给予他们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可以增强他们的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3、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教学素材、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4、给予适当的奖励: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外部动机,但要注意奖励的方式和频率,避免滥用奖励导致学生对奖励失去兴趣。
5、引导学生设定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之,学习动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自主权、培养学生的兴趣、给予适当的奖励以及引导学生设定目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动机引导思想汇报

学习动机引导思想汇报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决心。
它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鼓舞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学习动机的分类以及引导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就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学习动机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效果。
当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动机时,他们会更加专心致志地学习,主动探究和思考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和答案,从而使学习成果更加显著。
另一方面,学习动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智慧,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态度。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成就动机和权力动机、内控动机和外控动机等。
其中,最常用的分类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由于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好奇而参与学习;外在动机是指学生由于追求外部奖励或避免外部惩罚而参与学习。
内在动机与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好奇心等个体特质密切相关,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为积极。
外在动机则与奖惩制度、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弱。
三、引导学习动机的方法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物质和社会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提供舒适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能力。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自主权,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管理能力。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望。
2.学习动机的类型(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进行划分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进行划分近景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此类动机作用效果明显,但稳定性较差;远景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的前途相连的,此类动机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3)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具体动机则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此类动机大多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业成败或师生关系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此类动机主要受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也叫情境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进行划分内部动机:因为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价值引起的动机,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内,有以下主要动机: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要求系统的陈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类似于一种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因学习活动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从事学习只是达到某一结果的手段,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外,有以下两种主要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能力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类似于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为了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将工作做好的需要。
3.学习动机的作用任何动机的基本作用都是:激活、指向、维持、调节,作为学习行为的专属动机,学习动机通过中介对认知过程起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1)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2)增强学习的准备状态(3)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4)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这是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来的动机理论,他们用S—R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认为学习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赞扬、奖赏等,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评价:由于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因而有较大局限性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学习的人本理论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学习动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统称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又称成长性需要。
什么是学习动机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四、如何激发学习的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概念所谓的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
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到的学习动机,经常涉及的是学校教学中的成就动机。
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其活动的积极性极为重要。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通常,学习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
它们的关系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例如:优秀的学生具有一定强烈的学习动机,有追求的目标和搞好学习的愿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坚定的学习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这些动力作用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并取得优良的成绩。
后进的学生则不同,在学习中经常缺乏动力,学习成绩不好,失败的学习结果是原有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甚至减弱或消退,致使学习的效果更坏。
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恶性循环,是这类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但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强烈,但学习成绩却不好;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强烈,学习成绩却不错。
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能否定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只能更近一步说明学习动机不能替代学习。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许多中介因素实现的,诸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和身体素质等,它们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不能只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定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强弱,而要全面地分析学生的情况,通过多种方法激发调动学习的学习动机,是他们产生积极尝试,探索创新的愿望和对学习的向往,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构建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不自觉性和不稳定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很难自觉地为自己确立一个学习目标,并始终朝着这个目标而维持自己的学习活动。
在小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目的和目标可能是被动确立而且自己经常变换学习目的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引言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
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所谓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和顽强的状态。
这些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意志毅力三个方面,它们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与学习动机的性质和水平是相一致的。
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
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必然低。
而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到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什么是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
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
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
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
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学习动机对于人类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长期的认知领域的学习,学习动机的作用更加显著。
因为长期的认知领域的学习需要个体不断地作出积极的努力,把新
观念材料组合到自己的已有的观念中去。
它要求个体具有集中注意、坚持不懈以及提高对挫折的耐受性这样一些意志与情感方面的品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毫无知识需求的学生对长期的有意义学习是不
会作出努力的。
他们表现出一种不能胜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不能
获得各种精确的意义,不能把新的材料同自己已有的观念组合起来,也不能根据自己特有的经验和词汇重新阐述新的命题。
此外,他们
也不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和复习。
这样,他们所学到的
知识就不牢固,也谈不上为随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长期的领
域学习,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