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和家 赏析

合集下载

从《雷雨》到话剧《家》——纪念戏剧大师曹禺诞生110周年

从《雷雨》到话剧《家》——纪念戏剧大师曹禺诞生110周年

从《雷雨》到话剧《家》—纪念戏剧大师曹禺诞生110周年曹树钧戏剧大师曹禺为什么能在30岁之前接连写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话剧《家》(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等许多杰作?这始终是萦绕在我脑际的一个探索的课题。

为此,我曾经十几次采访郑秀,听她谈与曹禺的婚恋及曹禺的创作,获益匪浅。

曹禺是中国话剧诞生的五大奠基人之一(其余四人为欧阳予倩、田汉、洪深与熊佛西)。

曹禺作为人的生命逝去了,但是他的思想与艺术的生命是永生的。

2020年9月是曹禺诞生110周年,在这里,为了保持口述历史的原貌,本文用第一人称记述郑秀对曹禺的回顾:一、排话剧《罪》一见钟情我是1932年进清华大学的。

第一次见到曹禺是1931年春天。

4月29日是清华大学的校庆,我去清华看校庆演出话剧《娜拉》。

女主角娜拉演得那么从容、熟练,富有感情。

第三幕,娜拉痛斥虚伪、自私的丈夫海尔茂的那一大段台词,真说到我心坎上去了。

可是,演出结束后别人说:“刚才演娜拉的,是一个男同学,叫万家宝,在清华园很有点名气。

”不一会,万家宝(曹禺原名——笔者注)从台上走了下来,我一看,原来是一个矮个子男同学。

圆圆的脸,戴一副金丝边的近视眼镜。

我大吃一惊,简直想象不出刚才台上活蹦乱跳的娜拉就是他,这个矮个子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1932年我考进清华大学。

1933年春,一年一度的校庆戏剧排演活动又开始了,清华话剧社骨干分子万家宝、孙毓棠等人决定排演三场话剧《罪》。

这个戏由英国著名剧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编剧,曹禺翻译,又名《最前的与最后的》。

全剧只有三个人物:哥哥基恩•戴兰特,弟弟拉里,弟弟的女友汪达。

哥哥由曹禺的同学、好朋友孙毓棠扮演,弟弟由曹禺自己扮演,汪达则要我来演。

这是曹禺故意安排的,他想借演戏的机会接近我。

排练在清华二院91号曹禺的宿舍里进行。

这间宿舍里和曹禺同住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曹禺在南开的同学陆以循,另一个是研究院的一个研究生,后来去美国,不住这儿了,实际房子里只有两个人。

话剧《雷雨》第二幕赏析

话剧《雷雨》第二幕赏析

话剧《雷雨》第二幕赏析
《雷雨》第二幕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

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资本家。

其妻蘩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

受过一定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然而缺乏反抗勇气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摆脱与继母的这种不伦关系,又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婢女四凤,而蘩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

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来领走四凤。

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

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罪恶的家庭崩溃了。

《雷雨》第二幕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

再看蘩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
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

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雷雨读书笔记及赏析(优秀10篇)

雷雨读书笔记及赏析(优秀10篇)

雷雨读书笔记及赏析(优秀10篇)雷雨读书笔记及赏析篇1[标题]:雷雨之夜:解读《雷雨》的深层含义[背景介绍]:《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揭示了旧中国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讲述一个大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在这篇*中,我将探讨《雷雨》的主题和深层含义,以及我个人对它的评价和思考。

[主题分析]:《雷雨》的主题主要围绕着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展开。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之间的猜忌、背叛和仇恨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同时,社会现实的残酷也成为了这部戏剧的一个重要元素。

例如,封建家庭的压力、贫富差距的矛盾、人性善恶的挣扎等,都成为了这部戏剧的焦点。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雷雨》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戏剧作品。

曹禺通过精湛的表演,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他对社会现实的描绘也非常真实和深刻,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观看这部戏剧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情感的波动,也对人性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我个人对《雷雨》这部戏剧给予了高度评价。

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通过精湛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情感的震撼。

如果要给这部戏剧打分,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满分5分。

因为它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雷雨读书笔记及赏析篇2《雷雨》这部戏剧作品深深地震撼了我,它展示了人性中无尽的情感纠葛和生活的无常。

在短短的几小时内,这部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反思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在角色塑造方面,曹禺先生的笔下让我感受到了剧中人物的鲜活和立体。

周萍、四凤、鲁大海等角色的性格鲜明,相互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命运在曹禺先生的笔下显得如此的生动,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悲欢离合。

剧情的发展非常紧凑,场景的转换自然流畅。

我尤其被最后一幕的精彩瞬间所吸引,那是剧情的高潮,也是人物情感的爆发点。

在这个场景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周萍和四凤之间的冲突和情感纠葛,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话剧,于1934年首次演出。

该剧通过三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冷酷。

下面将从题材创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详细分析《雷雨》的写作特点。

首先,题材创新是《雷雨》的突出特点之一、传统话剧常常围绕着爱情、家庭、婚姻等题材展开,而《雷雨》将焦点放在了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身上,揭示了封建家庭的命运与结局。

无论是吕家、冯家还是武家,每个家庭都代表着当时社会中的普通一员,他们身上所经历的困境和悲剧,引发了当时观众的共鸣。

这种关注小人物的创新思维,使得《雷雨》成为一部充满真实感和社会关怀的作品。

其次,人物形象塑造是《雷雨》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曹禺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从吕家的软弱无能、冯家的狡猾自私到武家的懦弱自卑,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语言表达也是《雷雨》的一大特点。

曹禺运用生动、贴切的语言,描绘了生活的繁复和现实的残酷。

剧中对话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紧密结合剧情的发展,增强了话剧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曹禺在剧本中融入了大量的诗意描写,使得剧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和细腻。

言外之意、隐喻与比喻的运用,使得剧本兼具了戏剧性和文学性,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体验。

最后,《雷雨》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剧中通过吕家、冯家和武家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封建家庭的权力斗争、贫富悬殊、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等问题,使得人物们陷入了无法逃脱的困境。

通过展示这些社会问题,曹禺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入批判,并希望借此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总之,《雷雨》以其题材创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突出特点,成为一部备受赞赏的经典之作。

曹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将当时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与心灵困境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雷雨》赏析

《雷雨》赏析

《雷雨》赏析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来跟大家分享的是曹禺的《雷雨》赏析,大家一起来分享下吧。

曹禺(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

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是他与妻子蘩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一是他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这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

周朴园是一个狠毒凶残的资本家,作者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他血淋淋的发迹史: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他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工人,进而从每个工人的抚恤金中扣去300块钱。

周朴园更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他的意志,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

他与蘩漪的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夫妻关系,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蘩漪做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

在“第一幕”他强迫蘩漪喝药的一场戏中,蘩漪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让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去劝,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蘩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到晚上再喝。

可他仍不肯让步,又命令大儿子周萍去劝,并且要跪着劝,直到蘩漪认输方才罢手。

悲剧婢女形象对比——以《家》中的鸣凤和《雷雨》中四凤为例

悲剧婢女形象对比——以《家》中的鸣凤和《雷雨》中四凤为例
悲剧 婢女形 象 对 比一 以 家 中的 鸣凤和 雷雨 中 四凤为 例
。李 泽 文
摘 要:巴金长篇小说 家) )与曹禺话 剧 雷 雨 是现代 丈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 ,虽然作品情节截 然不同,但都 不 约而同地向我们展 示 了封建 大家庭 内部的罪恶、腐朽 、混乱和迫害 ,同时为我们 塑造 出命运相似的两位 悲剧婢女
逼 人地发 问时,她不敢』 l = 视 , 而 是 竖 起 耳 朵 来 ,谨 慎 小 心 地 答 。 虽 没仃 呜 风 的挨 打 受 骂但 地 位 卑 微 也 町见 一 斑 。
样对 爱情有所 向往 。另外 ,在 《 家 》的第三章 中,有关 于
然 而 ,十 } { 比J : 呜 风 , 四风 的 境 遇 稍 好 一 些 , 她 有 自 己 三 少 爷 觉 新 对 鸣 风 脸 庞 的 回 想 : “ 这 张 美 丽 的脸 上 总 是 带 的家庭 ,f 『 真 心 疼 爱 关 心 她 的 母 亲 和 哥 哥 。 而 且 周 公 馆 人 着 那 样 的表 情 : 顺 受 的 , 毫 不 抱 怨 , 毫 不 诉 苦 的 。 像 大 海 员 较 少 ,事 务 没 有 高 老 太 爷 家 那 么 繁 多 。她 既 没 有 寄 人 篱
仃 序 , 礼 法 森 严 ; 但 实 际 上 , 这 个 旧 式 的 家 庭 内 部 充 满 格 上 也 存 在相 同的 缺 点 : 隐忍 与懦 弱 。 着 虚 伪 和 罪 恶 ,各 种 矛 盾 潜 滋 暗 长 ,逐 步 激 化 。在 这 个 官 在 《 家 》第 二 章 中对 呜风 是 这样 描绘 的: “ 说 话 的
关键 词 :呜凤 四凤 悲剧 婢女形象 比较


生 存 环 境 与 身份 地 位
说 是 较 为 轻松 的 。 二 、性 格 特 点 鸣凤 和 四 风年 纪 差 不 多 ,都 是 正 处 在 美好 的青 春 花季 ,

话剧《雷雨》赏析

话剧《雷雨》赏析

话剧《雷雨》赏析《雷雨》主要讲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来的三十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

以下是店铺整理关于话剧《雷雨》赏析,欢迎阅读参考话剧《雷雨》赏析篇1《雷雨》可以说是中国话剧史上不落的太阳,整部剧情节跌宕起伏,其中的那些不期而遇和处处伏笔都倾泻在了最后的那倾盆雷雨之中,封建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强烈对抗最终在轰隆隆的雷声中铸造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亦是一个国家的悲剧。

骨肉分离却以仇人的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对伦理纲常的悖逆,对人情冷暖的无视,《雷雨》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到让人无从流泪无从释然。

在整部剧的内容上,严格遵循“三一律”。

《雷雨》描写两个家庭中的八个人物,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人物的对白之中句句都埋藏着悲剧的种子,最后悲剧爆发在一场倾盆的大雨之中。

剧中纠缠着周朴园与繁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三对主要矛盾。

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两个妇人疯了。

整部戏的八个人物中有三个人物以死亡而告终。

死亡自此成为了曹禺剧作中挥之不去的情节。

这样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摧残和虐杀,痛斥了资本家的虚伪和凶残,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封建等级意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悯情怀。

《雷雨》在结构上,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三、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在三十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爆发了一连串的惨剧,剧中八个人物的命运有交织也有不同,但都还是逃脱不了“悲剧”二字。

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

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当然本剧在导演和表演上也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

本剧导演不惜浓墨重彩,极力用音响和灯光渲染了整个舞台上的悲剧色彩。

《雷雨》文本解读

《雷雨》文本解读

《雷雨》文本解读一、人物形象1. 周朴园- 周朴园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封建家长形象。

他表面上是一个有教养、讲规矩的“社会上的好人物”。

例如,他一直保持着过去的生活习惯,家里的家具摆设还保留着侍萍在时的样子,还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

这看似是他对侍萍的深情,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伪善。

- 他对家人专横独裁。

他逼迫蘩漪喝药的场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不顾蘩漪的感受,以家长的权威强行要求她服从,这种专横不仅是对蘩漪个人意志的践踏,也反映出封建家庭中家长至上的腐朽观念。

- 在对待工人方面,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资本家。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残酷地压榨工人,当鲁大海代表工人来与他谈判时,他毫不留情地打压,甚至开除自己的亲生儿子,显示出他唯利是图的一面。

2. 蘩漪- 蘩漪是一个被封建家庭压抑的女性形象。

她美丽、聪慧,但却被困在周公馆这个封建牢笼里。

她对周朴园的专制统治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她不愿意像传统女性那样逆来顺受。

例如,她拒绝喝药,这一行为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她对周朴园权威的公然挑战。

- 她在爱情上热烈而执着。

她爱上了周萍,这种爱情在封建礼教下是不被允许的,但她却不顾世俗的眼光,勇敢地去追求。

她的爱情又是畸形的,周萍是她的继子,这种乱伦的爱情关系也反映出她在压抑环境下心理的扭曲。

- 蘩漪也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

她的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她在周公馆这个黑暗的环境中逐渐失去理智,她的悲剧命运是封建家庭对人性压抑的结果。

3. 鲁侍萍- 鲁侍萍是一个勤劳、善良但又饱受命运折磨的女性。

她年轻时被周朴园抛弃,经历了无数的苦难。

三十年后,她意外地回到周公馆,面对曾经抛弃自己的周朴园,她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怨恨,又有对过去爱情的一丝眷恋。

- 她坚强地抚养着自己的孩子,虽然生活困苦,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尊严。

当她发现自己的女儿四凤在周公馆做佣人并且与周萍相爱时,她坚决反对,这体现了她对女儿的保护和对命运不公的抗争。

她深知周公馆这个地方隐藏着的黑暗和危险,不希望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 于完美之境。首先,戏剧即冲突。《雷雨》的冲突 设置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雷雨》 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其次,《雷雨》 气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 人的,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 是一时的热闹。 《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 《雷雨》 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 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 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 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一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 气质和品味。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 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 执行批判的代理人,(偶尔叙述主体有所变换,但 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第三代”的目光来审视这个即 将 崩溃的家族),用他的视角对全书中的人物进行描 述和品评,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 的见解,因而,这个人物成为全书中著墨最多的人 物,俨然是小说的中心。作者希望通过觉慧的思考 给读者指出一条新生活的道路。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 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 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天仙配》 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 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 《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 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 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 《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 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 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黄梅戏的类别主要有花腔和平词。花腔以演小戏为 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平词,正本戏中的主要唱 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如行云流水。
《激流三部曲》
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 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 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 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 主义杰作之一。 在现代文学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家 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象巴金这样旷日持久地坚 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象《激流三部曲》这样从 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 更是罕见。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 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 于 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
《雷雨》
剧情前提简要:十多年前和周朴园私生了周萍,生下鲁大海三天 后,被周家赶出门,跳河获救,嫁给周家的仆人鲁 贵,生下女儿四凤。 主要人物 周朴园:55岁,某矿业公司的董事长,年轻时曾有一位女仆情 人侍萍,在家庭压力下抛弃她另娶。 蘩漪:35岁,周朴园之妻。 鲁侍萍:47岁,女仆,原姓梅,周朴园的旧情人。 周 萍:28岁,周朴园和侍萍的长子,周家少爷,与继母周蘩 漪、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私通。 鲁大海:27岁,周朴园和侍萍的次子,随母亲生活,矿业公司 的工人,工运领袖。 周 冲:17岁,周朴园和蘩漪的独子,学生,暗恋四凤。 鲁四凤:18岁,鲁贵和侍萍的独女,也是周萍的同母异父妹 妹,在周家当女仆,在不知情下与同母异父的哥哥周萍相恋并怀孕。
《家》
巴金创作《家》有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即抨 击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并力图为 青年们指出一条生存的道路。小说中所表现的是他 以及他的亲友们的痛苦与呼号——事实上,小说正 是写给以他的大哥为代表的身受封建专制之害的青 年们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 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一表现。因此,在某种意 义 上说,《家》是一部带有强烈抒情性的“政治批判” 小说。
话剧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 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 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 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 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 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 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 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 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 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 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 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 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 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 的需要和适应的。 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 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 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爷,则是 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因此,这一人 物 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即,他是 一个先验的被批判的客体。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 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 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为了突出这一 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目的,作 者 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 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在作品中,高老 太 爷出场的次数并不多,而且大多是介绍他简单的行
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写的《激流》总序,短 短只有一千字,具有同样意思的话重复了三次: (1):“这里面有爱,有恨,”(2)“我有我的爱,有 我 的恨,”(3)“……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 与 受苦……”。他在其它作品中,和作品的序言或后 记中,无数次的重复类似的话。读者或许误解他是 一个爱恨分明的人,不,他是爱得深,恨得浅,爱 得如火烧,恨得如雪融的人。换言之,他爱得认 真,恨得软弱。这因为他的恨根源于爱。因此在 《家》里,我们觉得可爱的人十分可爱,可恨的人 只感到可悯(含有同情的怜悯)。这里使人记起“哀
小说剧情
描写的是“五四”以后,成都地区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一家之 主 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 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 , 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与李瑞珏结婚。 婚后,瑞珏对他十分体贴,但觉新总不能忘情于梅。不久,梅也出 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在家。觉新的弟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 运动。老太爷严禁觉慧外出,让觉新严加管束,但觉慧仍活动如 故,又与同学合办《黎明报》,向封建势力和军阀宣战,从而和老 太爷心目中“德高望重”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由于战乱,老太爷 的 外孙女琴小姐和梅表姐来高家避难。觉新与梅不期重逢,百感交集。 觉慧与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情投意合,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 妾,鸣凤坚贞自尽。老太爷又为觉民聘定了冯乐山的侄孙女,但觉 民与琴久已相爱 ,在觉慧的鼓励下,觉民离家出走。 老太爷的四 子克安、五子克定,皆酒色之徒,在外胡闹事发,以致全家不宁。 继又发生家产之争,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陈姨太以封建迷信邪说 为由,强迫瑞珏去乡间分娩,致使瑞珏难产而死。至此,觉新开始
《雷雨》
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 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 》、《日出》、《原 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 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 有“小宝贝儿”的绰号。“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 说时第 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 “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新文化 运动影响下的剧作家。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
《家》另一个第三代代表觉新并不是作者要褒 扬的人物,但他的命运悲剧却是批判封建宗法专制 的有力罪证,因而作者用在这个人物身上的笔墨仅 次于觉慧。而从艺术角度而言,这个人物则堪称是 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由于觉新是以巴金刚刚辞 世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 作者对自己最亲爱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划涓滴 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最真实的往 往也是最动人的——长房长孙的觉新虽然令人有 “怒其不争”的痛感,但却受到绝大多数读者及评 论 者的关注,成为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
在《雷雨》中,上场的人物共有八位:周朴 园、蘩漪、侍萍、周萍、四凤、周冲、鲁大海、鲁 贵。我们就《雷雨》中两个“最有戏又最有争议” 的 人物:周朴园与蘩漪,看看曹禺是怎样根据生活本 身复杂性来塑造人物的。
《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 配、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 潮 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 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 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 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 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 凝聚着巴金的经历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 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在三部曲中, 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 荡,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据塑造的那些艺术典型,鲜 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 生活画面。这部巨著的成就,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 新高度。
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 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 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 (gàn)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 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 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 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 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 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现代文学家,翻译 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 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 副主席等职务。 巴金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 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 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 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获 “国 际但丁文学奖”。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 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