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问卷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2003 2008)

谢谢观看
内容简介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的第一期除了调查本身以外,还取得了以下一些重大收获:
一、对在当前中国社会如何执行大型社会调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如何组织调查队伍,如何进行有效 的质量监控,如何在实地调查中调动和利用政府资源,如何有效的提高应答率等,都进行了种种尝试并提出了有 效的解决方法。
二、对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如何在中国当前复杂又多变的城乡 环境中进行抽样,如何在调查中有效地控制由于各方面原因所导致的误差,如何测量职业、行业这样的重要的、 包含丰富信息量的、但又结构性不强无法用常规的方法进行观测的特征变量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 经验性的研究数据,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方法。
推荐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2003-2008)》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综合社会调查(CGSS)项目所 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ational Survey Research Center,NSRC)是直属中国人民大学的 跨学科、跨院系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心的宗旨是科学、系统、全面地采集、整理、存储与开发中国经济与社会 调查数据,为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实证数据支持。中心的主要项目有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调查数据库、中国 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RCDI)。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2003 2008)
2009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cgss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负责执行。
遵照国际标准,自2003年起,每年一次,对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10000多户家庭进行连续性横截面调查。
在CGSS年度调查的基础上,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联合全国各省市区的40多家大学及科研究机构组成了中国社会调查网络(CSSN),开创了在中国组织大规模全国性调查的新模式。
CGSS系统、全面的收集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多个层次的数据,总结社会变迁的趋势,探讨具有重大科学和现实意义的议题,推动国内科学研究的开放与共享,为国际比较研究提供数据资料,充当了多学科的经济与社会数据采集平台。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开创了我国大型学术调查数据开放与共享之先河。
CGSS数据的用户包括世界各国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政治学、管理学、新闻学、心理学、劳动人事学、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学者、学生、及其他人员,基于CGSS 数据发表学术期刊超过了1000篇。
研究设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目的是,通过对城乡家庭的年度社会调查,系统地监测社会结构和生活质量的互动与变化,收集和建立社会变动趋势的追踪资料数据库,阐释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相关问题,为国内和国际的学术界提供研究资源。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总的议题框架是:社会结构、生活质量及其二者之间的内在连接机制。
1、社会结构。
结构社会学基本上采用两种角度来研究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
第一个是定位法(positional approach),该方法是根据社会行动者的特征(如年龄、教育、阶层、收入等)将研究对象分组,这样导致的结构或分布称为“社会结构”。
这种定位法将社会看作由相互不连接的、有着不同利益和拥有不同资源的人群组成的结构。
第二个是关系法(relational approach),该方法将注意力从组群或组织转移到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尤其是跨组群和跨组织的社会关系网络。
社会调查问卷及答案模板

一、问卷背景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社会现状和民众需求,我们特开展此次社会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二、问卷内容1. 基本信息(1)您的性别:A. 男B. 女(2)您的年龄:A. 18岁以下B. 18-25岁C. 26-35岁D. 36-45岁E. 46-55岁F. 56岁以上(3)您的职业:A. 学生B. 企业员工C. 公务员D. 自由职业者E. 其他2. 生活状况(1)您所在的城市类型:A. 一线城市B. 二线城市C. 三线城市D. 四线城市E. 农村地区(2)您目前的居住环境:A. 独立住房B. 与家人合住C. 租房(3)您家庭月收入:A. 5000元以下B. 5000-10000元C. 10000-20000元D. 20000元以上3. 社会观念(1)您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A.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 贫富差距C. 环境污染D. 其他(2)您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A. 非常认同B. 较认同C. 一般D. 不认同4. 社会问题关注(1)您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A. 教育问题B. 医疗问题C. 就业问题D. 环境问题E. 其他(2)您认为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A. 政府加强监管B. 社会力量参与C. 个人努力D. 其他5. 政策建议(1)您对我国政府有哪些政策建议?A. 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B. 优化就业政策,降低失业率C. 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污染D. 其他(2)您对我国政府有哪些期待?A.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B. 加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C. 保障公民权益D. 其他三、答案模板以下为部分答案模板,供您参考:1. 基本信息(1)性别:A(2)年龄:C(3)职业:B2. 生活状况(1)城市类型:B(2)居住环境:A(3)家庭月收入:B3. 社会观念(1)主要矛盾:A(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A4. 社会问题关注(1)最关注的社会问题:B(2)解决途径:B5. 政策建议(1)政策建议:A、B、C(2)政府期待:A、B、C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答案。
基于cgss2003数据关于住房面积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

10.0
2893
82.7
83.0
93.0
65
1.9
1.9
94.9
52
1.5
1.5
96.4
109
3.1
3.1
99.5
17
.5
.5
100.0
3486 14
3500
99.6 .4
100.0
100.0
表四
4、家庭人口数的转换与描述结果如下图:
根据家庭人口数的直方图描述可以看出家庭人口数比较集中的分布在 1 至 7 人之间,以 3 为众数。 (二)变量间关系的数据描述与方差分析
根据变量性质,在自变量中只有婚姻状况是定类变量,在数据描述分析中首先选取婚姻 状况这一变量与因变量住房面积的关系进行初步直观的分析,做直方图如下:
在上图中,并不容易看出有什么显著差异,但是又可以发现存在着一定的规律:1、3、5 表 示的三种情况的单身,2、4、6 代表三种情况的非单身①,这提示我依据单身与否将婚姻状 况转换为二分变量之后做 T 检验②后得知 524 人单身和 2962 人非单身的统计情况下 F 值 4.218,sig 值为 0.040<0.05,所以是否结婚婚对于住房面积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细分婚 姻状况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做方差分析,原假设婚姻状况对住房面积没有影响,备选假 设为有影响,如表五所示:
收入水平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N 3252 3252
描述统计量
全距
极小值
799900.00
100.00
极大值 800000.00
表三
均值 25006.5243
标准差 44334.84269
① 在此暂不牵扯房屋产权归属问题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2.4.4最终抽样单元的选取 最终抽样单元的选取,指的是在居委会内抽取居民户和在户内抽取 受访者。在抽中的居/村委会中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摸查底册进行等距系 统抽样,确定应调查的居民户,然后在抽中的户中随机抽取一位年龄18岁 以上、在本户内居住了一周以上或将居住一周以上的人作为我们的调查 对象。 最终抽样结果是,共计抽出125个区县(初级抽样单元),二级抽样单 元中街道数与乡镇数的对比为295:205,对应的三级抽样元中居委会与村 委会的对比为590:410,对应最终抽样单元中城市样本与农村样本的对比 为5900:4100,基本满足总样本量10000在城乡分配上的要求。
成员:李蔓莉 丁太平 谢林 魏辛南 曾娣 解志文 周子希 俸洪剑 倪云芬
1 2 3 4 5
项目简介
抽样设计
问卷调查
概念化、操作化与测量
经验总结
1.1项目宗旨和目的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宗旨: 第一,基于对中国社会全面、系统的把握和分析,揭示中国社会变迁。 纵向国内 第二,揭示社会成员、社会群体的相对地位、角色和观念的变化。 历时对比 第三,定期、持续地进行社会调查,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 第四,借助历时性和标准化的数据,推动历时性比较和横向跨国比较分析。 横向国际对比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目的: 第一,研究和揭示中国社会分层结构演变的现状和趋势。 第二,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状况为核心,将社会分层结构、 利益结构和阶级意识三个主题结合起来,揭示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对社会利益结构和社会矛盾与 社会冲突的影响,并评估未来的演变趋势。除此之外,现代社会研究的一些主要专门议题,如环 境、宗教、社会不平等、全球化、健康、家庭、劳动等,都将构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重要内容。 同时,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也本着开放性原则,将会根据学术界的研究需要,不断地将最新具有重 大学术意义的研究议题纳人到本调查的内容之中。
基于CGSS2003数据关于住房影响因素的报告

基于CGSS2003数据关于住房影响因素的报告作者:卢亚宁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12期【摘要】目的:分析收入、教育水平、家庭总人口数对住房的影响,选取使用面积为自变量,探讨人口基本特征因素对住房状况的影响。
方法: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年的调查数据,并用SPSS18.0对引用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
结论: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住房面积相对越高;收入越高,家庭住房使用面积相对越高,并且随着家庭总人口数的增加,住房使用面积相对应增加。
【关键词】住房状况;影响因素;回归分析住房是生活的基本需求,住房状况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住房状况受到了住房制度、地区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家庭状况等多因素的影响,它反映了住户的居住质量,并影响个人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贫富分化越发显著,家庭人均住房情况也随之出现较大差距。
在当前社会中,很多因素对家庭住房产生了影响,本文就收入、教育水平以及家庭总人口数进行了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本文数据来源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是中国人民大学于2003年和香港科技大学合作下,实施的中国第一次综合社会调查(GSS)。
此次调查只包括城镇,共涉及了125个县级单位,559个居委会,5900名被访者,收回有效数据5894条。
该调查的学术研究主题包括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和社会网络,具体指标包括:(1)住户成员部分(2)个人基本情况(3)户口变动(4)家庭情况(5)社会交往(6)教育经历(7)职业经历(8)目前职业等方面。
本文根据需求选取了3317个样本,选取收入、教育水平、家庭总人口数、作为自变量,选取住房使用面积为因变量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在原始样本数据中,剔除那些回答不明或者作废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现象。
三、变量1、本文进行了三次分析,因变量分别为市值、使用面积和其他住房处,选取能够直观反映住房状况的住房使用面积作为因变量,按照惯例对因变量计算对数值,以便使其更接近正态分布。
cgss 数据库精析及使用案例

一、介绍CGSS(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数据库是我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中心研制的、具有我国特色、以我国为调查对象的一项重要研究工具。
其主要功能是收集、整理、保存和发布全国范围内的社会课题调查数据。
自2003年开始,CGSS数据库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全国性社会课题调查,该数据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数据内容丰富,质量高。
二、数据库结构1. 数据来源:CGSS数据库是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获取数据的,调查对象包括城乡居民和特定人群(比如农民、企业家、宗教人士等),涵盖范围广泛。
2. 数据类型:CGSS数据库主要包括问卷数据、报告文本、研究文献等,其中问卷数据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各种调查问题的答案。
3. 数据格式:CGSS数据库的数据格式通常为SPSS格式(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也有部分数据以Excel格式发布,方便用户进行分析和使用。
4. 数据质量:CGSS数据库的数据质量较高,采用专业的调查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信赖。
三、使用案例1. 研究需求:某研究者想要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教育状况及对教育的态度,他可以利用CGSS数据库中的相关调查数据。
2. 数据提取:该研究者可以通过CGSS数据库提取农村居民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家庭状况等数据。
3. 数据分析:在获得数据后,研究者可以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如统计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教育投入等情况,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教育状况与其他社会因素的关联性。
4. 结果呈现:研究者可以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或论文形式,呈现给他人,从中获取研究结论,为农村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四、使用建议1. 熟悉数据库:用户需要对CGSS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解,熟悉数据库的组织结构和数据类型,方便后续的数据提取和分析。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问卷

【 请 在 被 访 一 栏 以 9显 示 被 选 者 】
2
全国综合社会调查(2003)A 卷
A、住户成员
下面,请您告诉我您本人、父亲、母亲、配偶以及本周内在目前这所房子里居住的其他人的一些简单情况:
A1.
A2.
7.
A8.
与受访者关系 性别 出生年
民族 户口性质
常住户口所在地
C、户口变动
C1. 请您说说您本人、配偶及父母的户口变动情况
C1a.到目前为止,经历 C1b.是否经历过 C1c.“农转非”的原因
过几次户口迁移,包括 “农转非”
1)升学
2)参军
城市街道之间和农村村
3)招工
4)转干
庄之间的户口迁移? 1) 是
5)征地
6)家属随转
(无迁移经历的,填 0) 2) 否
7)其他(请说明) c)不适用
20458 02628 34708 66691 12098
67943 90221 87460 06743 38638
1
【被访者抽样】〔请问你这一户一共有多少人?我的意思是:在本周内居住在这里的人。〕 调查员注意: 如果本户中有年龄为18~69周岁的住户成员,则按下面的要求抽取被访者; 如果本户中没有年龄为18~69周岁的住户成员,则从备用样本中另选一户。 □ 一个 →【该人自动成为被访对象】
B6i.其他单位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B7. 请您告诉我您所在单位(或公司)的一些情况:
B7a.您单位或公司成立的时间(‘不知道’填 a ): |___|___|___|___|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问员在该户抽取被访者】 →【更换住户,访问员重新入户抽取被访者】 →【访问员在该地址新住户中抽取被访者】
【户抽样】「请问你这里只有你一户住吗?」
□ 是 →【接被访者抽样】 ┌─ □ 不是 └→ 「我们只需要请其中一户接受访问。请问有多少户合住在这里?他们怎样称呼?」
每户称谓 编号 被访
1
1. 每一住户给予一个编号,次序以开门者所属之住户为编号1,其余
(1)是否申请过?
1)是
2)否
(2)是否加入过?
1)是
2)否
(3)加入时间?
|___|___|___|___|年
B4b. 民主党派
1)是
2)否
1)是
2)否
|___|___|___|___|年
调查员请注意:
下面 B5-B8,如果被访者在前面 A7 中回答是“在职”,则填答目前的情况; 如果被访者是“离退休人员”,则填答离退休前的职业及所在单位情况 如果被访者是失业、下岗人员,则填答失业、下岗前的职业及所在单位的情况 如果被访者从未工作过、在学,则 B5-B8 不用询问,直接从 B9 题开始
|__|__|__|__|年
|___|
|___|
|___|
|__|__|__|__|年
|___|
|___|
|___|
|__|__|__|__|年
|___|
|___|
|___|
|__|__|__|__|年
|___|
|___|
|___|
5
D、家庭情况
D1. 请您说说您父母及您配偶的一些情况(调查员可参见 B1 确认受访者是否已婚)
住户之编号则依开门者所述依次填在每户称谓一栏。
2
3
2.用以下之随机表,抽选其中一户访问。被选编号以彩笔标记的数字
为准;若数字不符,则向右继续选取。
4
(在 被访一 栏以9显 示被 选者)
5
随机表
82177 10041 35964 88420 99638
40667 90272 68903 60541 71699
B6i.其他单位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B7. 请您告诉我您所在单位(或公司)的一些情况:
B7a.您单位或公司成立的时间(‘不知道’填 a ): |___|___|___|___| 年
B7b.您单位或公司所属行业(写出行业名或主要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次调研工作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您的回答不涉及是非对错,但务必请您按照您的 实际情况逐一回答我所提的每个问题。对您的回答我们将按照《统计法》予以保密。
对您的合作和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访问员核实预抽样】
□ 找到预抽样抽中的被访者
→【开始调查】
□ 没找到预抽样中的被访者 □ 抽样员没提供被访者姓名 □ 被访者外出不在家 □ 被访者全家已搬走
|___|
|___|___|___|___|
|___|
|___|
9
|___|
|___|
|___|___|___|___|
|___|
|___|
10
|___|
|___|
|___|___|___|___|
|___|
|___|
|___|
|___|
|___|
不填
|___|
|___|
|___|
不填
|___|
|___|
B5. 您每周用于工作的时间大约是
小时
B6. 在工作中,您与下列各类人员打交道的频繁程度是: 4.经常 3.有时
2.很少
1.从不 c.不适用
B6a.顾客/服务对象
|___|
B6b.客户/供应商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B6c.各种来客
|___|
┌─ □ _______ 个 └→ 「请问,他们的年龄、性别和称呼是甚么?请记录在下表中」 住户构成
性别
年龄 与户主关系 编号 被访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先按年龄老少排男性,后按年龄老少排女性。然后在所有 18 岁或以上至69岁的人士前加上 1, 2, 3, ..... 等编号(编号栏),并按 Kish Grid从中选取其中一位受访者,然后在被访一栏以9 显 示 被 选 者 )。
C、户口变动
C1. 请您说说您本人、配偶及父母的户口变动情况
C1a.到目前为止,经历 C1b.是否经历过 C1c.“农转非”的原因
过几次户口迁移,包括 “农转非”
1)升学
2)参军
城市街道之间和农村村
3)招工
4)转干
庄之间的户口迁移? 1) 是
5)征地
6)家属随转
(无迁移经历的,填 0) 2) 否
7)其他(请说明) c)不适用
您好! 感谢您能够参加这次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与中
国人民大学联合举行的一次全国性的社会基本状况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改革开放 20 多年 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就业、教育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您是我们经过严格的科学抽样选 中的调查代表,您的合作对我们了解有关信息和决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不清楚
c)不适用
B9.除了您刚才所说的主要职业以外,您还从事其他有收入的工作吗?
0) 没有
1)有,共|___|___|个
B10. 请您大致说说您的个人收入情况:
B10a. 上个月,您个人所获得的总收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b)不回答
(包括工资、各种奖金、补贴、分红、股息、经营性纯收入、银行利息、馈赠等所有收入)
( 行业编码 |___|___|___|___|)
B7c.您单位现有干部、职工的总人数大约是( 如不清楚,请估计): |___|___|___|___|___| 人
4
B8. 您所在单位/公司是否为您提供下列各种保险和补贴:
B8a.公费医疗
1)提供
2)不提供
a)不清楚
c)不适用
B8b.基本医疗保险
1)提供
抽样表的
序次
1
住户中成年成员数目
2
3
4
5
抽取成年住户成员的号码
6 或更多
A1
1
1
1
1
1
1
B1
1
1
1
1
2
2
B2
1
1
1
2
2
2
C
1
1
2
2
3
3
D
1
2
2
3
4
4
E1
1
2
3
3
3
5
E2
1
2
3
4
5
5
F
1
2
3
4
5
6
Kish Grid的使用法:
1. 先看列(即住户中成年成员总数),
2. 再看行(即阴影标记的一行),
3. 在列与行相交的编号便是被访者。
20458 02628 34708 66691 12098
67943 90221 87460 06743 38638
1
【被访者抽样】〔请问你这一户一共有多少人?我的意思是:在本周内居住在这里的人。〕 调查员注意: 如果本户中有年龄为18~69周岁的住户成员,则按下面的要求抽取被访者; 如果本户中没有年龄为18~69周岁的住户成员,则从备用样本中另选一户。 □ 一个 →【该人自动成为被访对象】
2)不提供
a)不清楚
c)不适用
B8c.补充医疗保险
1)提供
2)不提供
a)不清楚
c)不适用
B8d.基本养老保险
1)提供
2)不提供
a)不清楚
c)不适用
B8e.补充养老保险
1)提供
2)不提供
a)不清楚
c)不适用
B8f.失业保险
1)提供
2)不提供
a)不清楚
c)不适用
B8g.住房或住房补贴 1)提供
2)不提供
全国综合社会调查
2003 年城市问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 中国人民大学
2003 年 10 月
1.问卷编号__________ 2.采访地点(记录地点的名称和代号)
________________省/直辖市
________________地区/地级市(不编码)
________________县/县级市/(市的)区
8)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员记录:调查所在地属于:
1)直辖市/省会城市的市区
2)地级市市区
3)县城城区
4)集镇
5.调查员(签名)__________
6.初 检(签名)__________
复 检(签名)__________
终 检(签名)__________
入户抽样
|___|
|___|
|___|
|___|
B6d.上级领导 B6e.下级同事
|___|
|___|
|___|
|___|
|___|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