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模型

合集下载

baddeley 1992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

baddeley 1992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

baddeley 1992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
巴德利(Baddeley)在1992年提出了工作记忆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对短期记忆的解释和理论模型。

该模型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
1. 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协调和控制其他两个部分的工作。

它负责处理和管理信息的加工过程,决定将哪些信息存储在工作记忆中,以及在什么时间进行处理。

中央执行系统也可以进行注意力的控制和分配,帮助人们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和集中注意力。

2. 音频循环系统(Phonological Loop):音频循环系统负责处理和维持语言和语音信息。

它由两个子部分组成:音频短期存储(Phonological Store)负责暂时存储语音信息,例如听到的话语;语音复述(Articulatory Control Process)负责重复和保持语音信息在意识中的活动状态,以防止其被遗忘。

3. 视觉空间系统(Visuospatial Sketchpad):视觉空间系统负责处理和维持视觉和空间信息。

它帮助人们在脑海中形成和操作图像和空间信息,并在解决视觉或空间任务时提供辅助。

中央执行系统通过音频循环系统和视觉空间系统与外界交互,将外界的信息暂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进行处理和操作。

该模型提供了对工作记忆的结构和功能的解释,并强调了不同类型信息的处理方式和特点。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解读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解读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解读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一种记忆模型,它描述了记忆的过程,以及记忆的衰退过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记忆的衰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
次性的衰退。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由四个阶段组成:短期记忆、短期记忆衰减、长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衰减。

短期记忆是指记忆的第一阶段,也是记忆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记忆的保持时间很短,一般只能保持几秒钟,但是可以通过重复来延长记忆的保持时间。

短期记忆衰减是指记忆的第二阶段,也是记忆的中间阶段。

在这个阶段,记忆的保持时间
会比短期记忆阶段长,但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

长期记忆是指记忆的第三阶段,也是记忆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记忆的保持时间会比短期记忆衰减阶段长,但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

长期记忆衰减是指记忆的最后阶段,也是记忆的最终阶段。

在这个阶段,记忆的保持时间会比长期记忆阶段长,但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了记忆的过程,以及记忆的衰退过程,它提醒我们,记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衰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记忆的过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强记忆能力。

30天艾宾斯曲线记忆法

30天艾宾斯曲线记忆法

30天艾宾斯曲线记忆法
艾宾斯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斯在1885年提出的一种记
忆曲线模型,用于描述人类记忆的遗忘过程。

根据艾宾斯曲线,人们在学习某个知识点后,最初会迅速记忆并达到高峰,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缓。

30天艾宾斯曲线记忆法是一种结合了艾宾斯曲线的记忆方法,旨在帮助人们在30天内记忆并保持所学知识的长期记忆。


体步骤如下:
1. 第1-2天:高强度学习。

在头两天里,全神贯注地学习所需
记忆的内容,并进行多次复习,以达到高效记忆的效果。

2. 第3-5天:递减强度学习。

接下来的3-5天里,减少学习的
时间和强度,但仍然进行每天的复习,以加强记忆的巩固。

3. 第6-10天:间隔复习。

在第6天开始,每隔一天对所学知
识进行复习,例如第6、8、10天,以增加记忆的持久性和稳
定性。

4. 第11-30天:间隔延长复习。

从第11天开始,逐渐延长复
习的间隔时间,例如第11、15、20、30天,以进一步巩固记
忆并防止遗忘。

通过遵循30天艾宾斯曲线记忆法,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记忆曲
线的特点,将所学知识长期保持在记忆中,提高学习效果。


而,记忆效果仍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人记忆能力、学习方法等,因此个体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

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

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

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1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是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一种记忆原理,此原理被认为是有效的重要记忆学习策略,从而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模型,在古代又称“记忆埃夫森理论”或“就觉曲线”,简称“尔觉曲线”。

2艾宾浩斯曲线在学习中的应用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强调了“合理记忆”和不断重复来加深学习记忆。

其以艾宾浩斯曲线分析了学习过程中的休息情境,提出合乎规律的“反复记忆”和“复习”,并结合休息和复习来构建学习的最佳时间点,从而有效提高人们学习记忆效率。

3记忆规律艾宾浩斯曲线分为四个时间段:发现阶段(准备阶段)、最快记忆阶段、衰减阶段和苏醒阶段。

第一个阶段:发现阶段是刚接触到新知识时第一次记忆,对于新知识此时仅接受,不断重复,这是进行艾宾浩斯学习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必须加强的部分,它往往是建立背景知识的重要环节。

第二个阶段:最快记忆阶段是记忆的极快阶段,内容被记住的速度最快,比较充分的理解,容易让该记忆项在脑中长期保持存储。

第三个阶段:衰减阶段是持久记忆阶段,经过反复学习记忆,该记忆项被多次输入大脑后,再慢慢定型,才能达到持久记忆,这个程度上有显著进步,容易让记忆项长期留存,但是记忆效果较弱。

第四个阶段:苏醒阶段又被称为复习阶段,也是记忆过程最重要的阶段,它们前后若干时间内,继续去复习。

由于脑容量有限,必须不断复习及时调整记忆力,以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和目的。

4总结通过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可以有效运用学习时间,合理分配,重复记忆使新知识更加深刻,及时复习,以实现更长久的记忆效果。

在实践中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记忆计划调整复习时间,尽可能保持学习记忆的状态。

试述记忆过程的三级加工模型,及其相互关系

试述记忆过程的三级加工模型,及其相互关系

试述记忆过程的三级加工模型,及其相互关系
记忆过程的三级加工模型包括以下三个层次:感觉编码层、中间编码层和语义编码层。

1. 感觉编码层:在此层次,信息从感官途径进入记忆系统,并被转换为神经信号。

此时,信息尚未得到任何处理,只是以原始形式进行编码,并被暂时存储在感觉存储器中。

2. 中间编码层:在此层次,经过初步处理的信息被存储在短期存储器中,并被进一步转换、加工和组织。

在这个阶段,人们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某些分类和编组,形成意义更为明确的短期记忆。

3. 语义编码层:在此层次,信息被转化为语义记忆,意义被加工、解释,并与其他已有的语义存储联系起来。

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更有意义的加工,是长期记忆的重要前提。

这三个层次相互关系密切、互为依存。

感觉编码层、中间编码层和语义编码层共同构成了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它们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共同组成高效的信息加工与记忆过程。

只有在这三个层次的适当加工和交互中,信息才能够得到合理存储,并最终进入长期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

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

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 是指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中, 对信息暂时储存与操作的能力,你知道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有哪些吗?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希望对你有帮助!理论模型一、Baddeley的三成分工作记忆模型Baddeley 和Hitch 提出的三成分模型由中央执行系统( Central executive) 、语音回路( Phonological loop) 和视空间模板(Visuo-spatial sketchpad) 三个子系统构成。

中央执行系统相当于系统内核,其功能主要包括对工作记忆中各子系统功能的协调、对编码和提取策略的控制、操纵注意系统以及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

语音回路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的储存与控制,能通过默读重新激活消退着的语音表征,而且还可以将书面语言转换为语音代码。

视空间模板主要负责储存和加工视觉空间信息,可能包含视觉和空间两个分系统。

三成分模型指导日常活动的假想图该模型不但解释了许多实验结果,似乎还能解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因此,一经提出便备受推崇。

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以下一些缺陷。

1、各子系统与长时记忆的分离。

一个例子是,在随机的单词记忆任务中,被试只能即时回忆出大约5 个单词,但如果根据散文内容进行记忆,则能够回忆出16 个左右的单词。

很显然,这多出来的这10 多个项目(item)来自长时记忆。

2、中央执行系统没有存贮能力。

有一些脑损伤患者,他们的智力表现良好,而且中央执行系统也能够正常地工作。

他们的延时回忆成绩却非常差,而即时回忆成绩却很好。

三成分模型设定其子系统的容量有限,并且中央执行系统没有存贮能力,所以,这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

3、语音回路和视空间模板两个不同子系统的分离。

许多研究证明,即使是简单的言语单元也都是言语和视觉编码的结合。

也就是说,语音回路和视空间模板并不是完全分离的,它们之间的信息在某种水平上存在着相互作用。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有图板】资料讲解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有图板】资料讲解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有图板】司法心理生理测试技术教程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到感觉记忆中,并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所以又叫感觉登记。

但是,大部分信息会很快就丢失,只有一部分信息会被重新编码进入到短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形式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或书面的形式。

短时记忆的信息也很快就消失,它可以看作是工作系统,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之前的缓冲器。

而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信息在这里可以是听觉的、书面的、口语的或视觉的编码形式。

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提取出来,但是它对信息的存储是永久的,有时候虽然无法回忆,但是可以再认。

1.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又称为瞬时记忆,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到感觉记忆中,并按照原样在这里登记。

但是,外界材料在感觉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如视觉感觉记忆作用时间在0.5秒以内;声像则在4秒左右。

虽然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很短,但是它为进一步的信息加工提供了可能。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为15~30秒,甚至更短时间。

短时记忆又被称为工作记忆,它接收来自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

信息储存主要以听觉代码、视觉代码、语意代码和AVL单元编码形式存在。

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它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存储着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为我们的一切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并使我们能够识别各种模式、运用语言,进行推理和解决各种问题。

长时记忆根据记忆的信息类型,可分为情景记忆和语意记忆,而心理测试要利用的就是人的情景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个体接受和存储关于个人特定时间内所经历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与相关空间相互联系的信息。

它使一个人能够回忆起他们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往事,也就是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事件。

最新(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记忆模型

最新(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记忆模型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指导:记忆模型1、多重储存模型的特色、内容多重储存模型:第一次系统地说了然记忆系统的构造和记忆的过程。

该模型假定,记忆由三种记忆储存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因为特别重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储存,因此,该模型有时也称作两重记忆模型。

依据Atkinson 和 Shiffrin 的假定,短时记忆中的资料按听觉或声音特征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资料按语义和意义特征编码。

短时记忆中的资料按听觉或声音特色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资料按语义或意义特色编码。

工作记忆:是我们达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储存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不但仅是一个被动的储存器。

相反,对信息操作的重申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

在这个工作台上,资料连续地获得办理、联合和转变。

2、加工水平门路也称加工深度门路,这类门路假定,人们加工资料的方式,影响以后的回想成效。

同浅的感觉加工对比,深的意义加工,产生更永远的记忆保持。

两种任务能产生特别强的记忆保持,一个是被试自己产生资料,另一个是被试判断目标项目能否和自己有关。

与这两种任务相应的两种效应,一个叫做产奏效应,一个叫做自我参照效应。

产奏效应:是指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想成绩更好。

很多实验都察看到这类效应。

实验以英文单词为资料,并且使用了两组被试。

一组被试达成产生任务,另一组被试达成高声朗诵任务。

结果发现,产生任务条件下,被试以后的回想成绩更好,即出现了产奏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全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想出的信息更多。

实验要求被试从词的物理特征、听觉特征、语义特征或自我参照等四个角度,对词表进行加工。

前三种加工角度常常用于加工水平研究领域,第四种角度要求被试判断一个特定的词可否用到自己身上。

当人们联系自己加工或考虑一个词时,该词的记忆成效。

自我参照效应完整能够用到广告设计中。

并且同语义任务、物理属性任务对比产生了的回想。

3、 Tulving 模型Tulving 的记忆模型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中所储存的资料的性质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记忆模型
1、多重存储模型的特点、内容
多重存储模型,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由于特别强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所以,该模型有时也称作双重记忆模型。

外部环境中的刺激,首先进入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一个大容量存储系统,它记录个体所感觉到的所有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视觉感觉记忆和听觉感觉记忆研究较多。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很快被传递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只包含一小部分信息。

短时记忆中的记忆很脆弱。

除非得到重复否则大约30秒之内便会从记忆中丢失。

长时记忆有一个非常大的容量。

除了几分钟以上的记忆之外,长时记忆好包含几十年以前的记忆。

长时记忆中的记忆相对永久,丢失的可能性相对要小。

按照Atkinson和Shiffrin的假设,短时记忆中的材料按听觉或声音特性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材料按语义和意义特性编码。

2、工作记忆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

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

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
3、产生效应是指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更好。

许多实验都观察到这种效应。

实验以英文单词为材料,并且使用了两组被试。

一组被试完成产生任务,另一组被试完成大声朗读任务。

结果发现,产生任务条件下,被试后来的回忆成绩更好,即出现了产生效应。

4、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

实验要求被试从词的物理特性、听觉特性、语义特性或自我参照等四个角度,对词表进行加工。

当人们联系自身加工或考虑一个词时,该词的记忆效果最好。

在自我参照研究中,同不能用到自己身上的词相比,人们更可能回忆出能用到自己身上的词。

5、Tulving的记忆模型则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中所存储的材料的性质上。

Tulving(1972)认为,情节记忆中存储着关于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信息。

情节记忆不仅储存着过去发生的事件,还储存着将来发生的事件以及记忆测验上的项目表。

语义记忆是指被组织起来的一般知识,它包括相当稳定的知识结构,包括关于词的知识,也包括许多不容易用词来表达的我们所知道的东西。

程序性记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经常难以用语言来描述,从发展的角度看,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语义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

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外显记忆任务要求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

象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这样的传统记忆测验,都属于外显记忆任务。

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它们都需要外显地参照特定的学习情节,都需要对特定的学习情节进行有意识回忆。

2、内隐记忆任务不要求人们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而只是要求人们完成一种知觉任务或一种认知任务。

典型地,这些任务看起来与先前学习过的任何材料都无关。

任务的指导语中也丝毫不提“记得”或“回忆”这样的字样。

常用的内隐记忆任务包括词干补全、残词补全、指明几个刺激中自己所偏爱的那一个、词汇判断和知觉辩认。

共同特征是在这些任务中,特定学习情节中所编码的信息,无需后来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回忆,而是通过先前学习情节中所获得的信息对后来作业的促进作用,表达出来。

3、纯粹暴光效应是指被试对原来不熟悉,但现在通过暴露而熟悉了的刺激的偏爱,因此也称偏爱效应。

因为在实际的测验期间并没有提及先前的学习情节,所以,纯粹暴露效应,在性质上,属于内隐记忆任务。

4、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家从以下方面提出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

当人们识别面孔时,当人们在所目击的事件发生之后接受了误导性的信息时,当人们对从未发生的事件产生虚假记忆时,记忆的不精确性都会出现。

面孔识别的准确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通常对属于自己种族的面孔记忆得更好,如果事发时目击者对嫌疑犯面孔的注意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记忆的准确性也会下降倒摄抑制是记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因为最近学过的新材料的干扰,人们回忆旧材料有困难。

倒摄抑制也会导致目击者不精确的记忆。

5、Loftus等人的幻灯片实验,说明什么?
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幻灯片。

一辆跑车在一个交叉路口停下来,然后转弯,撞上一个行人。

一半被试所看的幻灯片上交叉路口处又准许其他车辆先行的标志。

另一半被试则在交叉路口处看到停车标志。

呈现时间20分钟~一周,被试回答一些关于交通事故的细节问题。

一个关键问题,或者包含于幻灯片中细节一致的信息,或者包含不一致的信息,或者不提及这种细节。

回答完问题后,被试看到两张幻灯片,一张上面又准许其他车辆先行的标志,另一张上面有停车标志。

被试的任务是选出他们先前看过的幻灯片。

结果发现,同接受一致和中性两种信息的被试相比,接受了不一致信息的被试,再认的准确率要低。

这说明,事后的误导性信息,会导致不精确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