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孕产妇及儿童用药

合集下载

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系统管理守则

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系统管理守则

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应当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服务流程见附件1)。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生育计划,指导其正确避孕、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和使用安全套,减少非意愿妊娠和疾病传播。

建议梅毒感染妇女在梅毒治愈后计划怀孕。

(二)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

在孕产妇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时,同时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相关检测,尽早明确感染状况,尽早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要确保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及时获得相关检测与咨询,并可获得干预服务。

1.检测前信息提供。

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为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前咨询,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后咨询服务。

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三)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加强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服务。

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

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家庭防护等方面的指导。

为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 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梅毒儿童随访制度

梅毒儿童随访制度

梅毒儿童随访制度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感染病,可以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梅毒在孕妇感染时对胎儿的影响尤为严重,可能导致儿童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梅毒。

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梅毒儿童,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梅毒儿童随访制度应运而生。

梅毒儿童随访制度是一套旨在对梅毒儿童进行定期随访、检测和治疗的政策规定和操作流程。

该制度旨在提高儿童梅毒的早期检测率,及时发现并治疗梅毒儿童,减少其对儿童的健康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梅毒儿童随访制度的内容和流程。

首先,梅毒儿童随访制度包括定期的儿童梅毒筛查和随访。

根据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应对出生时梅毒阳性的儿童进行定期检查和随访。

通常情况下,儿童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岁时需要进行检查,之后每年进行一次随访,直到15岁。

其次,梅毒儿童随访制度包括对儿童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和临床检查。

在每次随访中,医生会根据梅毒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

通常包括对血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观察梅毒病征体现、检查患处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判断梅毒儿童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梅毒儿童随访制度还包括对儿童梅毒的治疗和康复。

对于梅毒儿童,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梅毒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梅毒儿童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根据需要给予支持性治疗和康复指导。

最后,梅毒儿童随访制度还强调了家长的参与和配合。

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疗机构的随访安排,保证儿童按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同时,家长还应关注儿童的日常健康状况,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指导。

总之,梅毒儿童随访制度是一套为保障梅毒儿童健康成长而制定的政策和流程。

通过定期的筛查、随访和治疗,可以早期发现并治疗梅毒儿童,减少其对儿童的健康影响。

然而,为了更好地实施梅毒儿童随访制度,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医生和家长的梅毒防控意识,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以便更好地保障梅毒儿童的健康和福祉。

梅毒孕产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的规范治疗讲课文档

梅毒孕产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的规范治疗讲课文档
• 使用直接来源于新生儿的血液而不是脐血。
202211//1100//1155
第四十六页,共50页。
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
随访 • 定期随访 4-2-1体检 • 随访内容
–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观察
• 随访时机
– 从出生至诊断先天梅毒或排除先天梅毒感染
202211//1100//1155
202211//1100//1155
5 病人接受梅毒第一次初筛可采用任何一种血 清学检测方法 ?
6 TPPA是梅毒血清学检测确证方法,所以 TPPA( +)即可诊断为梅毒?
第二十五页,共50页。
简答题
7 RPR和TRUST的方法原理相同,所以两种 方法的定量试验结果相同?
8 TPPA( +) / RPR( -)可能是极早期梅毒 9 孕妇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1:2可以
47
第四十七页,共50页。
202211//1100//1155
第四十八页,共50页。
职业暴露
• 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落实各项防护措 施,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最大 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 业暴露
202211//1100//1155
第四十九页,共50页。
暴露后预防
1.报告领导 2.血清学检测:RPR TPPA 3.苄星青霉素G 240万单位/次,1次/周,肌注
• 神经梅毒脑脊液检查,治疗后第3个月做第一次检 查,以后每6个月一次,直到脑脊液正常后,此后 ,每年复查一次,随访3年。
• 妊娠期间滴度下降慢于非妊娠,治疗越晚下降越 慢
第四十页,共50页。
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
• 预防性治疗
– 母亲:
• 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技术要点(新生儿)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技术要点(新生儿)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宫内感染: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在妊娠期可通过不同 的途径将病毒传播给胎儿。
➢ 产时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含艾滋病病毒的血 液、和阴道分泌物而被感染。
➢ 产后感染: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估计在所有感 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中有30%-50%是通过母乳喂养感染。 混合喂养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梅毒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血源性传播
胎盘传播:如果孕妇感染了梅毒,在怀孕期间可通过胎盘 而使胎儿传染梅毒。孕妇患有梅毒,未经及时发现和治疗, 或治疗不彻底,梅毒苍白螺旋体可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 染给胎儿,使胎儿感染梅毒。胎盘传染主要在孕妇早期梅 毒时发生。
产道传播:当胎儿经过感染有梅毒的产道时,产道部位的 梅毒苍白螺旋体可感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传染梅毒而发 病。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 播干预技术要点(新生儿)
艾滋病是感染艾滋病毒所致,病毒对人体的侵害主要是 破坏人类免疫系统,造成机会性感染的增加,目前艾滋病 治疗是世界难题,其预防则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新生儿 的感染性预防。有关数据表明,艾滋病毒的母婴传播率约 为30-45%。若对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通过实施孕期用药、 安全助产、新生儿预防性用药及人工喂养等综合性干预措 施,将使艾滋病毒的母婴传播率降至2-3%。
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的监测和随访
早期诊断、检测和随访
满1、3、6、9、12、18月龄:纳入高危管理,进行随访、 体格检查、观察有无感染症状出现。
出生后6周、3个月:采集血标本,进行早期诊断。
出生后12、18月龄:未进行早期诊断检测或检测结果阴性 者,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及必要的补充试验,以明确艾滋 病感染状态。
可以选择NVP方案和AZT方案的任意一种。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培训考试题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培训考试题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
知识培训考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64分)
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服务对象、
、。

2
别达到
3
间的
4、阴性者除外
5
率%是通过
6
、、。

7
分娩的,填写转诊单,转诊至,在市传染病院的指导下做好分娩服务和职业防护,并进行母婴阻断,提供婴儿喂养咨询指导。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36分)
1、艾滋项目报告对象()
A所有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人群
B所有经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婚检妇女、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

C所有诊断为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
2、各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完成辖区内上月工作月报表的收集、代报、汇总和审核工作时限:()
A每月3日前完成
B每月5日前完成
C
3
A
B
C
4、在
5
A
B
C
D胎儿接触含有病毒的血液及宫颈—阴道分泌物
E母乳中含有HIV病毒,乳汁内的病毒通过口腔或者胃肠道造成新生儿感染6、孕产期保健目的与要求()
A孕早期及早发现HIV感染的孕产妇
B孕中期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C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和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抗病毒药物
D孕晚期指导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E分娩时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服务。

梅毒及其治疗用药

梅毒及其治疗用药

梅毒的治疗用药梅毒(syphilis)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性传播疾病。

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获得性梅毒又分为早期和晚期梅毒。

早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内,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

晚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上,包括晚期良性梅毒、心血管和神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等。

胎传梅毒又分为早期(出生后2年内发病)和晚期(出生2年后发病)。

梅毒的主要诊断方法是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梅毒的处理原则是,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早期梅毒经充分足量治疗,90%以上可以根治,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治疗后要经过足够时间的追踪观察。

对所有性伴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治疗梅毒的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类:青霉素是所有类型梅毒的首选和最有效治疗药物,梅毒螺旋体极少对青霉素耐药。

只有在青霉素过敏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其他抗生素。

各期梅毒的治疗需选择合适的青霉素剂型,早期梅毒和晚期树胶肿梅毒选用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神经梅毒及心血管梅毒选用水剂青霉素G。

梅毒治疗后可发生吉海(jarisch-herxheimer)反应,又称疗后剧增反应,常发生于首剂抗梅毒药物治疗后数小时,并在24小时内消退。

全身反应似流感样,包括发热、怕冷、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骨骼痛、恶心、心悸等。

此反应常见于早期梅毒,反应时硬下疳可肿胀,二期梅毒疹可加重。

在晚期梅毒中发生率虽不高,但反应较严重,特别是在心血管梅毒和神经梅毒患者中可危及生命。

为减轻此反应,可于治疗前口服泼尼松,一日30~40mg,分次给药,抗梅治疗后2~4 d逐渐停用。

此反应还可致妊娠期妇女早产或胎儿宫内窒息,应给予必要的医疗监护和处理,但不应就此不治疗或推迟治疗。

常用的为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及苄星青霉素。

四环素类()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治疗药物,对梅毒螺旋体的制动能力比青霉素小1000倍,其疗效不如青霉素。

因需要多次用药,患者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1.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定义:接受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的孕产妇所占的比例。

分子:孕期和(或)产时接受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的产妇数分母:同期分娩产妇总数(住院分娩产妇数+非住院分娩产妇数)2.孕期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定义:孕期接受至少一次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的孕产妇所占的比例。

分子:孕期接受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的产妇数分母:同期分娩产妇总数(住院分娩产妇数+非住院分娩产妇数)3.孕早期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定义:孕早期(孕12+6周以内)接受至少一次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的孕产妇所占的比例。

分子:孕早期接受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的产妇数分母:同期分娩产妇总数(住院分娩产妇数+非住院分娩产妇数)4.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定义: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比例。

分子:孕期和(或)产时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艾滋病感染产妇数分母:同期艾滋病感染产妇总数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定义: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比例。

分子: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中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人数分母:同期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数6.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定义:梅毒感染孕产妇接受梅毒治疗的比例。

分子:孕期和(或)产时接受过梅毒治疗的产妇数分母:同期梅毒感染产妇总数7.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定义: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接受过预防性治疗的比例。

分子: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中接受过预防性治疗的人数分母:同期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数8.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定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儿童及时接种首剂乙肝疫苗的比例。

分子: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了首剂乙肝疫苗的乙肝感染产妇所生儿童数分母:同期乙肝感染产妇所生儿童数9.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注射率定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儿童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比例。

艾滋病、梅毒孕妇所生儿童的管理要点

艾滋病、梅毒孕妇所生儿童的管理要点
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没有临床表现 的儿童 治疗方案: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千克体 重,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
儿童梅毒感染状况监测和随访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自出生时开始, 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随访,直至排 除或诊断先天梅毒
先天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为 先天梅毒:
措施
阳性人群 高危人群
关注安全 低危人群
(二)HIV干预措施
为所生儿童提供随访与艾滋病检测
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 对其进行随访,提供常规保健。
出生后6周及3个月(或其后尽早)采血进 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
未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或早期诊 断检测结果阴性者,应于12月龄、18月龄 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0-6岁儿童生长监测花名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乡(社区)

父 编亲 号姓

母 亲 姓 名
儿 童 姓 名
性 别
出 生 时 间
户 口
本 市 / 县
非 本 市 / 县
满 月
3 月 龄
动员儿童健康检查时间
6 月 龄
8 月 龄
1 2 月 龄
1 8 月 龄
2 4 月 龄
3 0 月 龄
3 6 月 龄
4 岁
5 岁
6 岁
附件5.男童年龄别体重
病艾 感滋 染病 早感 期染 诊孕 断产 检妇 测所 及生 服儿 务童 流艾 程滋
艾艾 滋滋 病病 抗感 体染 检孕 测产 及妇 服所 务生 流儿 程童
婴儿抗病毒用药方案
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 )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以 下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婴儿若接 受母乳喂养,应首选NVP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
一、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方案
(一)推荐方案
1.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内注射,连续15日;
2.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

(二)替代方案
1.若没有青霉素,可用头孢曲松,1克/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 天;
2.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天。

二、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双臀肌肉注射。

三、先天梅毒患儿的治疗方案
(一)脑脊液正常者
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1次注射(分两侧臀肌)。

(二)脑脊液异常者
水剂青霉素G,每日5万单位/公斤,分2次静脉滴注,连续10~14天;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单位/公斤,肌注,连续10~14天。

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者,可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