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地图综合

合集下载

测绘综合能力_第9章 9.5 地图质量控制和成果归档_2012年版

测绘综合能力_第9章 9.5 地图质量控制和成果归档_2012年版
D:J50E001001
答案:C
4、1:10万地图对应的经是( );
A:15分
B:30分
C:60分
D:1度30分
答案:B
5、对于()及以上比例尺地形图而言,南北两边图廓可视为直线。
A:1:10万
B:1:5万
C:1:2.5万
D:1:1万
答案:B
6、下列属于3度分带投影的是( )
A:1:25万
B:1:10万
C:1:5万
D:1:1万
答案:D
7、相邻图幅接边时,超过( )MM时,认为是拼接结果超限;
A:0.6
B:0.3
C:0.2
D:0.1
答案:D
8、按投影的变形,可将投影分成( )
A:等角投影
B:等面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条件投影
E:几何投影
答案:A,B,C,D
9、地图的三要素是( )
A:数学要素
B:地理要素
1、高斯克吕格投影属于( )
A:方位投影
B:条件投影
C:圆锥投影
D:横轴切圆柱投影;
答案:D
2、1:500图点位中误差应该是( )。
A:5Cm
B:5分米
C:10Cm
D:10分米
答案:A
3、下列哪个图幅编号属于1:10万的地图( )
A:J50B001001
B:J50C001001
C:J50D001001
C:辅助要素
D:投影要素
E:比例尺
答案:A,B,CBiblioteka

新编地图学教程讲义

新编地图学教程讲义

第1章导论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第3章地图概括第4章地图符号第5章地图表示第6章地图图型第7章遥感制图*第8章数字地图制图*第9章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第10章地图复制*前言1、自我介绍及了解学生2、地图学的地位一般大学的课程分为三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公共课和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地图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地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的面相当广泛。

地图学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因此,地图学无论在过去,还是在进行重大改革的今天,都在各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近十余年来,不少高新技术在地图学中的渗入及应用,已经在地图学的学科领域内,涌现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新理论,产生许多已完全改变过去生产工艺的新技术、新方法。

这些新的理论、技术、方法,改变与扩大了地图学的应用领域,改变了我们对地图学中许多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

为了更好地突出地图学专业基础课的特点,面向广阔与日益更新的应用领域,反映地图学的各项新成果,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学习新的地图学势在必行。

3、学习内容及学时分配前言——1学时第1章导论——5学时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0学时第3章地图概括——8学时第4章地图符号——8学时第5章地图表示——8学时第6章地图图型——10学时4、学习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2)按时完成作业;(3)勤学好问。

5、主要参考书(1)《地图学基础》陆漱芬编(2)《测量与制图》(3)《地图学》张力果编6、成绩评定期末总评成绩共计100分,其中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考勤。

作业成绩共24分,共有16次作业,作业批改分A、B两个等级,1次A计1.5分,B计1分;作业必须按时完成,未按时完成的作业以评定等级的60%计分。

考勤共6分,缺课(无论任何理由)1节扣1分,扣完为止。

●期末考试卷面共100分,以卷面成绩的70%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地图学——精选推荐

地图学——精选推荐

地图学地图学知识要点第⼀章1、地图的基本特征、定义基本特征:遵循⼀定的数学法则(坐标系统、投影、⽐例尺)、经过科学的概括、运⽤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经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符号系统表⽰在⼀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有哪些功能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认知功能、模拟功能3、地图的类型(三种划分⽅法)按尺度:⼤⽐例尺>1:10万、中⽐例尺 1:100万≤⽐例尺≤ 1:10万、⼩⽐例尺<1:100万按图型(或内容):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按区域范围:按⾃然区: 全球图、半球图、⼤洲图、⼤洋图、海湾图、流域图按⾏政区: 世界图、国家图、省(⾃治区、直辖市)图、县(市)图、乡图按经济区: 亚太经济贸易区地图、北美经济贸易区地图;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洲经济区地图。

4、国家基本⽐例尺地形图有哪⼏种⽐例尺?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5、地图的成图⽅法有哪两类?分别适合制作何种地图?实测成图(⼤⽐例尺地形图)、汇编成图(中⼩⽐例尺地图、专题地图)6、地图学的定义,它有哪三⼤分⽀学科?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法的综合性科学。

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地图学第⼆章1、最新测量数据显⽰⼤地体是何种形状?地球是⼀个极半径略短、⾚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似于梨形的椭球体2、什么叫⼤地⽔准⾯?当海洋完全静⽌的时候,假设这个静⽌海平⾯是⼀个⽆波浪、⽆潮汐、⽆⽔流、⽆⽓压变化,处于流体平衡状态的平均海⽔⾯,可以设想这个平均海平⾯向⼤陆延伸,穿过⼤陆和岛屿,最终形成⼀个闭合的曲⾯,这就是⼤地⽔准⾯。

3、地球的物理表⾯和数学表⾯分别是什么?物理表⾯:⼤地⽔准⾯数学表⾯:⼤地椭球⾯4、椭球体三要素是什么?长轴a短轴 b扁率f=(a-b)/a5、地理作标有哪⼏种经纬度?哪些是以法线为依据建⽴的?哪种是以铅垂线为依据建⽴的?地图学上通常采⽤哪⼀种经纬度?⼤地经纬度地⼼经纬度天⽂经纬度以铅垂线为依据:天⽂经纬度以法线为依据:天⽂经纬度6、椭球体定位需要确定那⼏个参数?参考椭球的平移(?X、?Y、?Z)旋转(εx、εy、εz)缩放m7、我国的⼤地坐标系统先后有哪两个?分别采⽤什么椭球体?⼤地原点在什么地⽅?地⼼坐标系参⼼坐标系参考椭球体8、我国海拔⾼程的起算⾯是以哪⼀个海平⾯?⽔准原点在什么地⽅?黄海平均海平⾯青岛观象⼭9、GPS定位⾄少需要收到⼏颗卫星发出的信号?其定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画图并列出其公式)?4颗10、理解地图投影的意义由于地球是⼀个⾚道略宽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梨形球体,故其表⾯是⼀个不可展平的曲⾯,所以运⽤任何数学⽅法进⾏这种转换都会产⽣误差和变形,为按照不同的需求缩⼩误差,就产⽣了各种投影⽅法11、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哪⼏个⽅⾯?长度变形、⾯积变形、⾓度变形12、等⾓和等积投影需要满⾜什么条件?等⾓:a=b 等积:ab=113、地图投影是如何分类的?14、G uass—Kruger投影和Mercator投影属于什么类型的投影,哪⼀种需要分带?等⾓投影Guass-Kruger投影需要分带15、G uass—Kruger投影和UTM投影有什么区别?Guass-Kruger投影为切投影UTM为割投影16、在何种类型的投影图上等⾓航线和⼤圆航线表现为直线?墨卡托投影球⼼⽅位投影17、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是什么?制图区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例尺地图内容出版⽅式18、编制世界地图可以采⽤的投影类型有哪些?我国通常使⽤的世界图投影是什么?多圆锥投影、圆柱投影、伪圆柱投影(Sanson,Mollweide,Goode)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19、S anson、Mollweide和Goode投影各有什么特点?Sanson特点:P = 1 ⽆⾯积变形;n= 1 所有纬线⽆变形;m0> 1 中央经线长度⽐ >1;m> 1 其余经线长度⽐ >1Mollweide特点:特点:P = 1 ⽆⾯积变形;m0= 1 中央经线⽆变形;S90 = S earth / 2;⾚道长度= 中央经线× 2;常⽤于编制世界地图及东、西半球地图Goode 特点:分瓣、组合投影;变形减⼩且均匀;⼤陆完整,⼤洋割裂;⼤洋完整,⼤陆割裂20、制区域图通常使⽤何种投影类型?⽤Albers/Lambert编制我国地图的投影参数⽅位投影(正轴,横轴与斜轴)、圆锥投影(Alber,Lambert,伪圆锥)中央经线:105度或110度标准纬线1:25度标准纬线2:45度21、编制地震影响范围图使⽤何种投影?斜轴等距⽅位投影22、什么叫地图主⽐例尺?进⾏地图投影时对地球半径缩⼩的⽐率23、举例说明地图⽐例尺有哪些表现形式?哪⼀种量算长度时可以精确到1/100个基本长度单位?数字⽐例尺、⽂字⽐例尺、图解⽐例尺(直线⽐例尺、斜分⽐例尺、复式⽐例尺)斜分⽐例尺24、什么叫⽐例尺精度?通常⼈眼能分辨的图上最⼩距离为0.1mm,因此,将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平距离为⽐例尺精度。

地图学复习

地图学复习

第一章导论1、地图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具体说明各种影像是如何不可能同时具备地图的各项根本特征。

答:地图所具有的根本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那么的构造、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2、地图的定义。

答: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那么,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开展变化。

3、地图的成图方法有哪些?答: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类。

〔1.由于数据获取的手段不同、仪器类别不同,实测成图又可分为野外地形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两种。

2.因编图资料、应用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同,可分为常规编图、遥感制图和数字制图。

〕4、按比例尺大小地图可以分为哪几类?按图型地图可以分为哪几类?答:按尺度划分:大于、等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按地图的图型划分: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5、地图的功能有哪些?答:地图的功能有: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根底1、试述对地球形体的一级、二级、三级逼近的含义。

答:1)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大地体即大地水准面对地球自然外表的逼近。

大地体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及面下缺少的相当。

2〕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它是一个规那么的数学外表,所以人们视其为地球体的数学外表,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3〕地球的三级逼近:对地球形状测定后,还必须确定大地水准面及椭球体面的相对关系。

即确定及局部地区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参考椭球体,这项工作就是参考椭球体定位。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本概念1、地图: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用以传输、模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学:研究对象是地图,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学科。

3、地图的主要特征: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科学的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认知功能、载负功能、传递功能、模拟功能5、地图的构成要素:图形要素(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包括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各种坐标系、控制点)、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包括图名、图例等)、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包括照片,文字等)第二节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法,我国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都采用编绘成图。

第三节分类1、按缩小的程度划分:大比例尺(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万)2、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和特殊地图第四节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技术制图学(地图编制、地图整饰、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图制印)、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量测、地图评价、地图信息自动分析与处理)第五节发展历史1、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2、晋国的裴秀创立“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3、清初康熙年间测绘《皇舆全览图》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改图以实测的经纬点为依据,采用梯形投影法,在图上绘出经纬网,这在地图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学 第九章数字测图

测量学 第九章数字测图

第二节 测图前准备工作
外业准备工作
为了顺利完成某一测区的数字测图任务,就必须做好充 分的准备工作。内容包括“人员安排、仪器工具的选择、仪 器检验、测区踏勘、已有成果资料收集”,并根据工作量的 大小、人员情况和仪器情况拟定作业计划,并编制数字测图 技术设计书来指导数字测图工作,确保数字测图的有序展开。
1、编码应遵循的原则:
• (1) 符合国标图式分类,符合地形图绘图规则; • (2) 简练,便于操作和记忆。 • (3) 便于计算机处理; • (4) 便于GIS等软件的使用; • (5) 要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扩充性。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2、地形图要素分类

按照GB14804-93《1:500,l: l000;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3、数据记录格式
• 下图数据记录格式,分为8个数据段。
• A1表示记录类别,后面的记录按类别表示相应 的内容。例如一条碎部点记录,A2表示点号,A3 表示连接点号,A4表示线型和线序,A5表示地形 要素代码,A6 、A7 、A8分别表示碎部点的x、y
坐标和高程。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3.数字摄影测量模式
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时,每次只能测定一个点,而 利用摄影测量的方法则可同时测定多个点,这是摄影测量方 法的最大优点。
3D激光扫描仪采用主动式激光发射,所以它不受周围 光线的影响,可以实现白天和黑夜作业,被广泛应用于军事 侦察、变形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它必将在目标数据 的采集及快速成图方面愈发显示出其它测量方法不可替代的 优势。
一、删除三角形 二、过滤三角形 三、增加三角形 四、三角形内插点 五、删三角形顶点 六、重组三角形 七、删三角网 八、修改结果寸盘 注意:修改了三角网后一定要进行此操作,否则修改无效。

第9章-地图综合PPT课件

第9章-地图综合PPT课件
以居民地为例。
高指标 弥补措施:临界指标
低指标
调整不同区域内选取物体的质量标准,以及与相邻区域分布密度 的逐渐过渡。
25
3 根式定律法又叫开方根定律 德国地图学家托普费尔在多年制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他认为:资料图上某一要素转到新编图上时,其数量变 化与这两图比例尺分母的平方根有关,这个关系可用下 列公式表示:
②合并:详细分级合并成概略分级;
如:居民地1~2万和2~5万人口数合并 为1~5万
质量特征概括会引起分类分级缩减。
35
三、移位
(一)编图时解决争位矛盾的方法 1、舍弃
当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特别是当同类符号碰到一起 时,一般舍弃其中较低一个。 2、移位 ①双方移位:两者同等重要时,采用相对移位方法。 ②单方移位:两者重要程度不同时,符号之间保持正确的 拓扑关系的情况下,移动级别低的一方。 3、压盖: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与面状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 有时需采用压盖方法处理。
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53
五、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
1、误差来源 资料图的误差: 展绘地图数学基础的误差 转绘地图内容的误差 制图综合产生的误差 地图复制造成的误差
54
2、制图综合引起误差
① 作业员在作业中产生的误差。
如 :数字化
③ 面积载负量达到一个常数的条件下,通过改 进符号设计、提高制图和印刷的技艺还可以增 加所表达的地图内容 。
50
三、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 1.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定得越低,但
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 2.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任
何情况下舍去的都应是较小的、次要的目标,而 把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能 保持地区的基本面貌。

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第9章-地图制图

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第9章-地图制图

[单选题]1.地图按照图上表示的内容可以分(江南博哥)为()。

[2014年真题]A.航行地图和地图集B.人文地图和自然地图C.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D.地形图和专题地图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地图按照图上表示的内容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普通地图的表示普通地图要素一般分为独立地物要素、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3种。

[单选题]2.地形图符号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是图形,另一个是()。

[2014年真题]A.色彩B.大小C.结构D.线型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地形图符号由图形和色彩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地图内容。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的主要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等。

地形图的内容及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图式的规定。

地图颜色。

采用青、品红、黄、黑四色(CMYK),按规定色值进行分色,按印刷实际需要也可采用专色印刷或单色印刷。

[单选题]3.我国标准分幅1︰25万地貌图上表示的主要专题要素是()。

[2015年真题]A.地貌形态成因类型B.地貌构造类型C.地貌起伏形态变化D.地貌结构与地形变化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地貌图显示的是地表的外部形态、形态的数量指标、地貌的成因与年龄、地貌形成的过程及其强度等。

地貌图的编制是在地形图基础上进行的,是将地形图上所反映的地貌现象,利用地质资料(特别是第四纪地质资料),运用专门符号编制而成。

根据《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2—2008)第5.5.1条规定,编绘地貌的要求:正确表示各类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清晰显示山脉和分水岭走向,保持地貌结构线、特征点位置和名称注记的正确,处理好地貌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单选题]4.在设计地图投影方式时,呈圆形轮廓的区域宜采用()投影。

[2011年真题]A.圆柱B.圆锥C.方位D.多圆锥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方位投影是以平面作为投影面,将平面与地球椭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别: 概括是通过去掉制图物体总体中的细部及类别、
等级的合并,更突出地反映物体的基本特征; 选取是针对单个或一类物体而言在新编图上
应表示或舍去。
联系:概括通过选取来实现。
6
四、从对制图物体的大小、重要程度、表达方 式和读图效果出发,制图综合分为:
1)比例综合:地图比例尺缩小而引起图形缩小产 生的选取和概括。
35
减少 比例尺缩小
类别、级别
方法: ①删除:整个删除某类标志;
如:不表示河流的通航性质
②合并:详细分级合并成概略分级;
如:居民地1~2万和2~5万人口数合并 为1~5万
质量特征概括会引起分类分级缩减。
36
三、移位
(一)编图时解决争位矛盾的方法 1、舍弃
当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特别是当同类符号碰到一起 时,一般舍弃其中较低一个。 2、移位 ①双方移位:两者同等重要时,采用相对移位方法。 ②单方移位:两者重要程度不同时,符号之间保持正确的 拓扑关系的情况下,移动级别低的一方。 3、压盖: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与面状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 有时需采用压盖方法处理。
52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 度区逐渐减少)。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 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53
四、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 形的基本特征;
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 的对比;
例如23 是指在1cm2面积内符号和注记所占的面积平均为
23mm2。
45
②数值载负量: 即单位面积内符号的个数。 对居民地,数值载负量通常指的是100cm2 面积内的
居民地个数。
例如163 指在100cm2范围内有163个居民地。
46
对于线状物体,通常指1cm2范围内平均拥有的 线状符号的长度,称为密度系数, K=1.8cm/cm2。
48
4、地图载负量分级
研究载负量的分级 ,目的是确定载负量能够辨认出 的最小差别。
Q n=Q n-1/ρ i
式中: Q n—— 第n级密度区的面积载负量, n=1,2,3,…;
Q n-1 —— 第n-1 ρ i—— 辨认系数,它是一个变数,在1.2~ 1.5
之间变化,Q n-1 的值越大, ρ i的值就越小。 当n=1时,可认为是最密区的载负量,即极限载负量。
3
二、制图综合的目的
突出
类型特征
抽象
基本规律
清晰
传递信息
4
三、概括和取舍
选取:是从大量的制图物体中选出较大的或较重要的 物体表示在地图上,而舍弃次要的物体。
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 通过去掉轮廓形状的碎部代之以总的形状特征,缩 减分类分级的数量,以减少制图物体间的差别。
5
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54
五、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
1、误差来源 资料图的误差: 展绘地图数学基础的误差 转绘地图内容的误差 制图综合产生的误差 地图复制造成的误差
55
2、制图综合引起误差
① 作业员在作业中产生的误差。
如 :数字化
如:小湖泊,在不同的地区,其重要程度不同。
②同一资格无法预计选取后的地图容量。
23
临界标准
第一种缺陷
定额法
第二种缺陷
24
2、定额法
(1)概念
规定出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的数量。
(2)方法
面积指标
规定定额
确定载负量
25
优点:预计地图容量;
保证地图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而又不失去易读性。
缺点:无法保证在不同地区保留相同质量指标。
以居民地为例。
高指标 弥补措施:临界指标
低指标
调整不同区域内选取物体的质量标准,以及与相邻区域分布密度 的逐渐过渡。
26
3 根式定律法又叫开方根定律 德国地图学家托普费尔在多年制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他认为:资料图上某一要素转到新编图上时,其数量变 化与这两图比例尺分母的平方根有关,这个关系可用下 列公式表示:
读性的矛盾。
制图综合实质:用科学的概括和选取手段,在地图上明显、 深刻地反映制图区域地理事物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
8
9.2 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一、地图用途 二、地图比例尺 三、制图区域地理特征 四、数据质量 五、地图符号的影响
9
9.2 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一、地图用途
地图用途
决定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的选择 影响制图综合的方向和程度
第九章 地图综合
1
主要内容
制图综合的概念 影响制图综合的主要因素 制图综合的主要方法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2
9.1 地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一、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 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 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于该图来说 是次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掉,这个过程叫作制 图综合。它是通过概括和取舍的方法来实现的。
③ 面积载负量达到一个常数的条件下,通过改 进符号设计、提高制图和印刷的技艺还可以增 加所表达的地图内容 。
51
三、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 1.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定得越低,但
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 2.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任
何情况下舍去的都应是较小的、次要的目标,而 把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能 保持地区的基本面貌。
10
张家口
承德
居庸关
保定
50
北京
天津
1677
唐山
山海关
秦皇岛
图12-04 1:400万教学挂图《中国地形》的一部分 (中国地图出版社,原图上地貌采用等高线加晕渲进行表示)
11
12
二、地图比例尺
(一)影响制图综合程度 (二)影响制图综合的方向 (三)影响制图对象的表示方法
13
14
15
三、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景观条件)
对于林化程度、沼化程度,则使用面积百分比 来表示,例如0.63或63%。
③极限负载量:地图上可能表达的最大容量 ④适宜负载量:最佳容量
47
3、面积载负量的量算 地图上不同要素的面积载负量的计算方式不同。
居民地:符号和注记的面积; 道 路:长度和粗度; 水 系:单线河、渠道、附属建筑物、水域的
水涯线及注记的面积; 境界线:长度和粗度; 植 被:符号和注记 等高线:作为背景,不计算面积。
32
2、数量特征概括
数量特征是指物体的长度、面积、高度、深度、坡度、 密度等可以用数量表达的标志的特征。
选取 形状概括
数量特征变化
33
例:
舍去的河流或小弯曲
河流总长减少
河网密度变化
34
3、质量特征的概括
制图物体的质量特征是指决定物体性质的特征。
质量接近
同类 同样符号
质量特征
分类特征 如:居民地、河流 分级特征 如:行政意义分级
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为: 内容的取舍 数量化简、质量化简和形状化简 移位
选取 概括
20
一、选取
(一)选取的方式
类别选取:整个一类信息全部舍弃选取
地图内容设计的任务
级别选取:舍弃某一级别信息。
(1) (2) (3)
弃次要的、等级低的对象
主要——次要 等级高——等级低;大——小 整体——局部
21
(二)选取的方法 1、资格法 (1)概念
景观条件
制图对象的 重要程度
制图综合原则
16
17
四、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着地图概括的质量。数据
有四种形式: (1)天文、大地、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资料。 (2)遥感图像和地图资料。 (3)现势资料。 (4)各种专题编图资料。
18
五、地图符号的影响 形状、尺寸和颜色
19
9.3 地图概括的方法
49
5、极限载负量及其影响
迅速而准确地确定新编地图上的极限载负量是目前地 图学中需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地图比例尺 决定
极限载负量
50
①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极限载负量的数值
② 极限载负量的数值会有一个限度,当地图比 例尺小于1∶100万时,其增加已经很缓慢,到 1∶400万逐渐趋于一个常数(阈值)。
界线
⑤ 面状符号的边界线;如小湖泊的岸线
41
9.4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一、图形最小尺寸
地图上基本图形:
线划、 几何图形、轮廓图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弯曲
基本图形影响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精确性 图形最小尺寸:地图上的线划、几何图形、轮廓图形和弯 曲等基本图形应当达到的最小尺寸。
42
单线划的粗细为 0.08~0.1mm 两条实线间的间隔为 0.15~0.2mm 实心矩形的边长为 0.3~0.4mm 复杂轮廓的突出部位为 0.3mm 空心矩形的空白部分边长为 0.4~0.5mm; 相邻实心图形的间隔为 0.2mm 实线轮廓的半径为 0.4~0.5mm 点线轮廓的最小面积为 2.5~3.2mm2 弯曲图形的内径为 0.4mm时, 宽度需达到 0.6~0.7mm。
30
③ 夸大:为了显示和强调制图物体的形状特征,需要夸 大一些本来按比例应当删除的碎部。
要 素居 民 地 公 路 海 岸 地
资 料 图 形
海 域 陆 地
概 括 图 形
图 1 2 - 0 3 形 状 概 括 时 的 夸 大
31
④ 分割: 单用合并,有时会歪曲制图物体的特征,常常需要辅 之以分割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