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有答案)教师用
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
(2)(y+2)2=12,
∴ 或 ,
∴
2.解方程:(x+1)(x﹣3)=﹣1.
【答案】x1=1+ ,x2=1﹣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方程的特点,先化为一般式,然后利用配方法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整理得:x2﹣2x=2,配方得:x2﹣2x+1=3,即(x﹣1)2=3,
解得:x1=1+ ,x2=1﹣ .
(1)解方程求两条线段的长。
(2)若把较长的线段剪成两段,使其与另一段围成等腰三角形,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3)若把较长的线段剪成两段,使其与另一段围成直角三角形,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1)2和6;(2) ;(3)
【解析】
【分析】
(1)求解该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2)先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边,然后求面积即可;
(3)设分为两段分别是 和 ,然后用勾股定理求出x,最后求面积即可.
【详解】
解:(1)由题意得 ,
即: 或 ,
∴两条线段长为2和6;
(2)由题意,可知分两段为分别为3、3,则等腰三角形三边长为2,3,3,
由勾股定理得: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
∴此等腰三角形面积为 = .
(3)设分为 及 两段
∴ ,
∴ ,
∴面积为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已知x=﹣1是关于x的方程x2+2ax+a2=0的一个根,求a的值.
【答案】1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定义,把x=﹣1代入x2+2ax+a2=0得到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1﹣2a+a2=0,然后解此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带答案)高中数学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重点易错题

(每日一练)高中数学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重点易错题高中数学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关于x 的方程x 2+2(m −1)x +m 2−m =0有两个实数根α,β,且α2+β2=12,那么m 的值为()A .−1B .−4C .−4或1D .−1或4答案:A分析:α2+β2=(α+β)2−2α⋅β,利用韦达定理可得答案.∵关于x 的方程x 2+2(m −1)x +m 2−m =0有两个实数根,∴Δ=[2(m −1)]2−4×1×(m 2−m )=−4m +4⩾0,解得:m ⩽1,∵关于x 的方程x 2+2(m −1)x +m 2−m =0有两个实数根α,β,∴α+β=−2(m −1),α⋅β=m 2−m ,∴α2+β2=(α+β)2−2α⋅β=[−2(m −1)]2−2(m 2−m )=12,即m 2−3m −4=0,解得:m =−1或m =4(舍去).故选:A.2、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a +1b =2,则2ab +1a 的最小值是( )A .52B .3C .92D .2√2+1答案:A分析:由已知得,a=2−1b 代入得2ab+1a=2(2b−1)+b2b−1,令2b−1=t,根据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答案.解:因为a+1b =2,所以a=2−1b>0,所以0<b<2,所以2ab+1a =2(2−1b)b+b2b−1=2(2b−1)+b2b−1,令2b−1=t,则b=t+12,且−1<t<3,所以2ab+1a =2t+t+12t=2t+12t+12≥2√2t⋅12t+12=52,当且仅当2t=12t,即t=12,b=34,a=23时,取等号,所以2ab+1a 的最小值是52.故选:A.3、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1<x<2},则不等式a(x2+1)+b(x−1)+c>2ax的解集是()A.{x|0<x<3}B.{x|x<0或x>3}C.{x|1<x<3}D.{x|−1<x<3}答案:A分析:由题知{ba=−1ca=−2,a<0,进而将不等式转化为x2−3x<0,再解不等式即可.解:由a(x2+1)+b(x−1)+c>2ax,整理得ax2+(b−2a)x+(a+c−b)>0①.又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1<x<2},所以a<0,且{(−1)+2=−ba(−1)×2=ca,即{ba=−1ca=−2②.将①两边同除以a得:x2+(ba −2)x+(1+ca−ba)<0③.将②代入③得:x2−3x<0,解得0<x<3.故选:A4、设O为坐标原点,直线x=a与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D,E两点,若△ODE的面积为8,则C的焦距的最小值为()A.4B.8C.16D.32答案:B分析:因为C:x 2a2−y2b2=1(a>0,b>0),可得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y=±bax,与直线x=a联立方程求得D,E两点坐标,即可求得|ED|,根据△ODE的面积为8,可得ab值,根据2c=2√a2+b2,结合均值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C:x2a2−y2b2=1(a>0,b>0)∴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y=±bax∵直线x=a与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D,E两点不妨设D为在第一象限,E在第四象限联立{x=ay=ba x,解得{x=ay=b故D(a,b)联立{x=ay=−ba x,解得{x=ay=−b故E(a,−b)∴|ED|=2b∴△ODE面积为:S△ODE=12a×2b=ab=8∵双曲线C:x2a2−y2b2=1(a>0,b>0)∴其焦距为2c=2√a2+b2≥2√2ab=2√16=8当且仅当a=b=2√2取等号∴C的焦距的最小值:8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求双曲线焦距的最值问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双曲线渐近线的定义和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方法,在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检验等号是否成立,考查了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5、若a>0,b>0,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有()A.2(a2+b2)≤(a+b)2B.若1a +4b=2,则a+b≥92C.若ab+b2=2,则a+b≥4D.若a+b=1,则ab有最大值12答案:B分析:对于选项ABD利用基本不等式化简整理求解即可判断,对于选项C取特值即可判断即可. 对于选项A:若a>0,b>0,由基本不等式得a2+b2≥2ab,即2(a2+b2)≥(a+b)2,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所以选项A不正确;对于选项B:若a>0,b>0,1 2×(1a+4b)=1,a+b=12×(1a+4b)(a+b)=12(5+ba+4ab)≥12(5+2√ba⋅4ab)=92,当且仅当1a +4b=2且ba=4ab,即a=32,b=3时取等号,所以选项B正确;对于选项C:由a>0,b>0,ab+b2=b(a+b)=2,即a+b=2b,如b=2时,a+b=22=1<4,所以选项C不正确;对于选项D:ab≤(a+b2)2=14,当且仅当a=b=12时取等则ab有最大值14,所以选项D不正确;故选:B6、已知函数y=x−4+9x+1(x>−1),当x=a时,y取得最小值b,则a+b=()A.−3B.2C.3D.8答案:C分析:通过题意可得x+1>0,然后由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解:因为x>−1,所以9x+1>0,x+1>0,所以y=x−4+9x+1=x+1+9x+1−5≥2√(x+1)⋅9x+1−5=1,当且仅当x+1=9x+1即x=2时,取等号,所以y的最小值为1,所以a=2,b=1,所以a+b=3,故选:C7、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x<−1或x>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0B.不等式ax2+cx+b>0的解集为{x|2−√7<x<2+√7}C.a+b+c<0D.不等式ax+b>0的解集为{x|x>3}答案:B分析:根据解集形式确定选项A错误;化不等式为x2−4x−3<0,即可判断选项B正确;设f(x)=ax2+ bx+c,则f(1)>0,判断选项C错误;解不等式可判断选项D错误.解:因为关于x的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x<−1或x>4},所以a<0,所以选项A错误;由题得{a<0−1+4=−ba−1×4=ca,∴b=−3a,c=−4a,所以ax2+cx+b>0为x2−4x−3<0,∴2−√7<x<2+√7.所以选项B正确;设f(x)=ax2+bx+c,则f(1)=a+b+c>0,所以选项C错误;不等式ax+b>0为ax−3a>0,∴x<3,所以选项D错误.故选:B8、已知实数a,b满足a+b=ab(a>1,b>1),则(a−1)2+(b−1)2的最小值为( )A.2B.1C.4D.5答案:A分析:将a-1和b-1看作整体,由a+b=ab(a>1,b>1)构造出(a−1)(b−1)=1,根据(a−1)2+(b−1)2≥2(a−1)(b−1)即可求解.由a+b=ab(a>1,b>1)得a+b−ab−1=−1,因式分解得(a−1)(b−1)=1,则(a−1)2+(b−1)2≥2(a−1)(b−1)=2,当且仅当a=b=2时取得最小值.故选:A.9、若a>0,b>0,则“a+b≤4”是“ab≤4”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本题根据基本不等式,结合选项,判断得出充分性成立,利用“特殊值法”,通过特取a,b的值,推出矛盾,确定必要性不成立.题目有一定难度,注重重要知识、基础知识、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当a>0,b>0时,a+b≥2√ab,则当a+b≤4时,有2√ab≤a+b≤4,解得ab≤4,充分性成立;当a=1,b=4时,满足ab≤4,但此时a+b=5>4,必要性不成立,综上所述,“a+b≤4”是“ab≤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小提示:易出现的错误有,一是基本不等式掌握不熟,导致判断失误;二是不能灵活的应用“赋值法”,通过特取a,b的值,从假设情况下推出合理结果或矛盾结果.10、若实数a、b满足a>b>0,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A.a+b>2√ab B.a+b<2√ab C.a2+2b>2√ab D.a2+2b<2√ab答案:A分析:利用作差法可判断各选项中不等式的正误.因为a>b>0,则a+b−2√ab=(√a−√b)2>0,故a+b>2√ab,A对B错;a 2+2b−2√ab=a2+2b−2√a2⋅2b=(√a2−√2b)2≥0,即a2+2b≥2√ab,当且仅当a2=2b时,即当a=4b时,等号成立,CD都错.故选:A.填空题1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2+6ax−3a2≥0(a>0)的解集为[x1,x2],则x1+x2+3ax1x2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答案:2√6分析:由题知x1+x2=6a,x1x2=3a2,进而根据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解:因为关于x的不等式−x2+6ax−3a2≥0(a>0)的解集为[x1,x2],所以x1,x2是方程−x2+6ax−3a2=0(a>0)的实数根,所以x1+x2=6a,x1x2=3a2,因为a>0,所以x1+x2+3ax1x2=6a+1a≥2√6,当且仅当6a=1a,即a=√66时等号成立,所以x1+x2+3ax1x2的最小值是2√6所以答案是:2√612、函数y=√kx2−2kx+4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答案:[0,4]分析:函数y=√kx2−2kx+4的定义域为R,等价于kx2−2kx+4≥0恒成立,然后分k=0和k≠0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得答案函数y=√kx2−2kx+4的定义域为R,等价于kx2−2kx+4≥0恒成立,当k=0时,显然成立;当k≠0时,由Δ=(−2k)2−4k×4≤0,得0<k≤4.综上,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0,4].所以答案是:[0,4]13、已知正实数x,y满足:x2+xy+2xy =2,则3x+2y+2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答案:4√2分析:根据x2+xy+2xy =2,可得(x+y)(x+2y)=4,再令{x+y=mx+2y=4m,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答案.解:因为x2+xy+2xy=2,所以x2+xy+2xy+2=4,所以x(x+y)+2y(x+y)=4,所以(x+y)(x+2y)=4,令{x +y =m x +2y =4m,则3x +2y +2y =2(x +y)+(x +2y )=2m +4m ≥2√2m ⋅4m=2√8=4√2, 当且仅当2m =4m 即m =√2时取等号,所以3x +2y +2y 的最小值为4√2.所以答案是:4√2.14、函数y =3x +1x−1(x >1)的最小值是_____答案:3+2√3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原函数的最小值.因为x >1,则x −1>0,所以y =3(x −1)+1x−1+3≥2√3(x −1)×1x−1+3=2√3+3,当且仅当3(x −1)=1x−1,因为x >1,即当x =3+√33时,等号成立. 所以函数y =3x +1x−1(x >1)的最小值是2√3+3.所以答案是:3+2√3.15、为配制一种药液,进行了二次稀释,先在体积为V 的桶中盛满纯药液,第一次将桶中药液倒出10升后用水补满,搅拌均匀第二次倒出8升后用水补满,若第二次稀释后桶中药液含量不超过容积的60%,则V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答案:10≤V ≤40分析: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最后求解不等式即可.第一次操作后,利下的纯药液为V −10,第二次操作后,利下的纯药液为V−10−V−10V×8,由题意可知:V−10−V−10V×8≤V⋅60%⇒V2−45V+200≤0⇒5≤V≤40,因为V≥10,所以10≤V≤40,所以答案是:10≤V≤4016、a>b>c,n∈N∗,且1a−b +1b−c≥na−c恒成立,则n的最大值为__.答案:4分析:将不等式变形分离出n,不等式恒成立即n大于等于右边的最小值;由于a−c=a−b+b−c,凑出两个正数的积是常数,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解:由于1a−b +1b−c≥na−c恒成立,且a>c即n≤a−ca−b +a−cb−c恒成立只要n≤a−ca−b +a−cb−c的最小值即可∵a−c a−b +a−cb−c=a−b+b−ca−b+a−b+b−cb−c=2+b−ca−b+a−bb−c∵a>b>c∴a−b>0,b−c>0,故(a−ca−b +a−cb−c)≥4,因此n≤4所以答案是:4.17、已知a,b∈R,且a>b2>0,则a2+1(2a−b)b的最小值是 _____.答案:2分析:两次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a>b2>0,∴a2+1(2a−b)b ≥a2+1(2a−b+b2)2=a2+1a2≥2,当且仅当a=1=b时取等号,其最小值是2,所以答案是:2.18、若关于x的不等式x2+ax−2<0的解集是(−1,b),则a+b=______.答案:1分析:由题意可得−1,b是方程x2+ax−2=0的两个根,所以−1+b=−a,从而可求得结果解:因为关于x的不等式x2+ax−2<0的解集是(−1,b),所以−1,b是方程x2+ax−2=0的两个根,所以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1+b=−a,得a+b=1,所以答案是:119、若x,y∈R+,(x−y)2=(xy)3,则1x +1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答案:2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等式可化为(1y −1x)2=xy,再通过平方关系将其与1x+1y联系起来,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小值即可.因为(x−y)2=(xy)3且x,y∈R+,则两边同除以(xy)2,得(1y −1x)2=xy,又因为(1x +1y)2=(1y−1x)2+41xy=xy+41xy≥2√xy⋅41xy=4,当且仅当xy=41xy,即x=2+√2,y=2−√2时等号成立,所以1x +1y≥√4=2.故答案为:220、若方程x2+(m-3)x+m=0有实数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m|m≥9或m≤1}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结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进行求解即可.由方程x2+(m-3)x+m=0有实数解,∴Δ=(m-3)2-4m≥0,即m2-10m+9≥0,∴(m-9)(m-1)≥0,∴m≥9或m≤1.所以答案是:{m|m≥9或m≤1}解答题21、已知1≤a+b≤4,-1≤a-b≤2,求4a-2b的取值范围.答案:[−2,10]分析:令4a-2b=x(a+b)+y(a-b),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x,y,再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求解. 令4a-2b=x(a+b)+y(a-b),所以4a-2b=(x+y)a+(x-y)b.所以{x+y=4,x-y=−2,解得{x=1,y=3.因为1≤a+b≤4,-1≤a-b≤2,所以-3≤3(a−b)≤6所以-2≤4a-2b≤10.22、设函数f(x)=mx2−mx−1.(1)若对于一切实数x,f(x)<0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2)解不等式f(x)<(m−1)x2+2x−2m−1.答案:(1)(−4,0];(2)答案见解析.分析:(1)分别在m=0和m≠0两种情况下,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分析可确定不等式组求得结果;(2)将不等式整理为(x−m)(x−2)<0,分别在m<2,m>2和m=2三种情况下求得结果. (1)由f(x)<0知:mx2−mx−1<0,当m=0时,−1<0,满足题意;当m≠0时,则{m<0Δ=m2+4m<0,解得:−4<m<0;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4,0].(2)由f(x)<(m−1)x2+2x−2m−1得mx2−mx−1−mx2+x2−2x+2m+1<0,即x2−(m+2)x+2m<0,即(x−m)(x−2)<0;当m<2时,解得:m<x<2;当m>2时,解得2<x<m;当m=2时,解集为∅.综上所述:当m<2时,解集为(m,2);当m>2时,解集为(2,m);当m=2时,解集为∅.。
方程与不等式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方程与不等式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 +bx+a=0有一个根是-a (a ≠0),则a-b 的值为( ) A .1B .2C .-1D .0 【答案】C【解析】【分析】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c a、以及已知条件求出方程的另一根是-1,然后将-1代入原方程,求a-b 的值即可.【详解】∵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一个根是-a (a≠0),∴x 1•(-a )=a ,即x 1=-1,把x 1=-1代入原方程,得:1-b+a=0,∴a-b=-1.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题关键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方程的一个根.2.若代数式226(3)1x x m x ++=+-,则m =( )A .-8B .9C .8D .-9【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等式右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条件求出m 的值即可.【详解】 226(3)1x x m x ++=+-=x 2+6x+8,可得m=8,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配方法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计算公式.3.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下列说法:①若b =ax 2+bx +c =0一定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②若方程ax 2+bx +c =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则方程x 2﹣bx +ac =0也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③若c 是方程ax 2+bx +c =0的一个根,则一定有ac +b +1=0成立;④若x 0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根,则b 2﹣4ac =(2ax 0+b )2,其中正确的( )A .只有①②③B .只有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只有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判断上述方程的根的情况,只要看根的判别式△=-24b ac 的值的符号就可以了.④难度较大,用到了求根公式表示0x .【详解】解:①若2b ac =,方程两边平方得b 2=4ac ,即b 2﹣4ac =0,所以方程ax 2+bx +c =0一定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②若方程ax 2+bx +c =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则b 2﹣4ac >0方程x 2﹣bx +ac =0中根的判别式也是b 2﹣4ac >0,所以也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③若c 是方程ax 2+bx +c =0的一个根,则一定有ac 2+bc +c =0成立,当c ≠0时ac +b +1=0成立;当c =0时ac +b +1=0不成立; ④若x 0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根,可得204b b ac x -±-=, 把x 0的值代入(2ax 0+b )2,可得b 2﹣4ac =(2ax 0+b )2,综上所述其中正确的①②④.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及其应用.尤其是④难度较大,用到了求根公式表示0x ,整体代入求2204(2)b ac ax b -=+.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4.若2245a a x -+-=,则不论取何值,一定有( )A .5x >B .5x <-C .3x ≥-D .3x ≤-【答案】D【解析】【分析】由﹣2a 2+4a ﹣5=﹣2(a ﹣1)2﹣3可得:x ≤﹣3.【详解】∵x =﹣2a 2+4a ﹣5=﹣2(a ﹣1)2﹣3≤﹣3,∴不论a 取何值,x ≤﹣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熟练运用配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5.用配方法解方程2640x x ++=时,原方程变形为( )A .2(3)9x +=B .2(3)13x +=C .2(3)5x +=D .2(3)4x +=【答案】C【解析】【分析】方程整理后,配方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详解】解:方程配方得:x 2+6x+5+4-5=0,即(x+3)2=5.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6.一列自然数0,1,2,3,…,100.依次将该列数中的每一个数平方后除以100,得到一列新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不可能等于零B .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随着原数的增大而增大C .当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等于21时,原数等于30D .当原数取50时,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最大【答案】D【解析】【分析】设出原数,表示出新数,利用解方程和函数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设原数为m ,则新数为21100m , 设新数与原数的差为y 则2211100100y m m m m =-=-+, 易得,当m =0时,y =0,则A 错误 ∵10100-< 当1m 50122100b a ﹣﹣﹣===⎛⎫⨯ ⎪⎝⎭时,y 有最大值.则B 错误,D 正确. 当y =21时,21100m m -+=21解得1m =30,2m =70,则C 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规律探究为背景,综合考查二次函数性质和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将数字规律转化为数学符号.7.某厂四月份生产零件100万个,第二季度共生产零件282万个.设该厂五、六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 ,那么x 满足的方程是( )A .100(1+x )2=282B .100+100(1+x )+100(1+x )2=282C .100(1+2x )=282D .100+100(1+x )+100(1+2x )=282【答案】B【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增长率问题,一般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如果该厂五、六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 ,那么可以用x 分别表示五、六月份的产量,然后根据题意可得出方程.【详解】五月份的产量=100(1+x ),六月份的产量=1002(1)x +, 根据题意可得:100+100(1+x )+1002(1)x +=28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问题,一般形式为2(1)a x b +=,a 为起始时间的有关数量,b 为终止时间的有关数量.8.李师傅去年开了一家商店,将每个月的盈亏情况都作了记录.今年1月份开始盈利,2月份盈利2000元,4月份盈利恰好2880元,若每月盈利的平均增长率都相同,这个平均增长率是( )A .20%B .22%C .25%D .44%【答案】A【解析】【分析】设这个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等量关系:2月份盈利额×(1+增长率)2=4月份的盈利额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得:2000(1+x )2=2880,解得:x 1=20%,x 2=-2.2(舍去).答:这个平均增长率为20%.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属于增长率的问题,一般公式为原来的量×(1±x )2=后来的量,其中增长用+,减少用-,难度一般.9.某型号手机原来销售单价是4000元,经过两次降价促销,现在的销售单价是2560元,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则平均每次降价( )A .10%B .15%C .20%D .2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原来售价是4000元,经过两次降价且降价百分率相同后销售单价为2560元,设两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一次降价为()40001x -,两次降价为()240001x -得出 ()240001x -=2560,算出x .【详解】解:设两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由题意得:4000(1﹣x )2=2560∴(1﹣x )2=256400∴1﹣x =±0.8∴x 1=1.8(舍),x 2=0.2=20%故选:C .【点睛】熟悉一元二次方程的增长率和下降率的相关题型,注意分析是一次增长(下降),还是二次增长(下降)问题.10.设α,β是方程2x 9x 10++=的两根,则()()22α2009α1β2009β1++++的值是( )A .0B .1C .2000D .4000000 【答案】D【解析】【分析】由已知方程的系数可得两根的关系(根据韦达定理或者叫根与系数的关系),再将所求代数式变形可求得代数式结果.【详解】解:∵α,β是方程2x 9x 10++=的两个实数根∴2211,910,9101αβααββ==++=++=g ∴()()()()2222α2009α1β2009β1α9α12000β9β120002000200040000004000000αβαβαβ++++=++++++===g 故选D.【点睛】(1)将根与系数的关系与代数式变形相结合解题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解题方法.(2)二次函数为2ax x 0(0)b c a ++=不等于的两个不同实数根:α,β满足=,b c a aαβαβ+-=g . 11.某商品原售价225元,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196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 .22251196x (﹣)=B .21961225x (﹣)=C .22251196x (﹣)= D .21961225x (﹣)=【答案】A【解析】【分析】 可先表示出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那么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1﹣降低的百分率)=225,把相应数值代入即可求解.【详解】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为225×(1﹣x ),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为225×(1﹣x )×(1﹣x ),则225(1﹣x )2=196.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增长率问题.若设变化前的量为a ,变化后的量为b ,平均变化率为x ,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数量关系为a (1±x )2=b .12.某果园2011年水果产量为100吨,2013年水果产量为144吨,求该果园水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设该果园水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144(1﹣x )2=100 B .100(1﹣x )2=144 C .144(1+x )2=100 D .100(1+x )2=14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2013年的产量=2011年的产量×(1+年平均增长率)2,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 解:2012年的产量为100(1+x ),2013年的产量为100(1+x )(1+x )=100(1+x )2,即所列的方程为100(1+x )2=144,故选D .点评:考查列一元二次方程;得到2013年产量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 A.a>1 B.a=1 C.a<1 D.a<1且a≠0【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该确定的是a≠0;然后再根据原方程根的情况,利用根的判别式建立关于a的不等式,求出a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由于原方程是二次方程,所以a≠0;∵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4-4a>0,解得a<1;综上,可得a≠0,且a<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14.某种植基地2016年蔬菜产量为100吨,2017年比2016年产量增长8.1%,2018年比2017年产量的增长率为x,2018年底产量达到144吨,则x满足()A.100(1+x)2=144 B.100(1+8.1%)(1﹣x)=144C.100(1+8.1%)+x=144 D.100(1+8.1%)(1+x)=144【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知,2017年蔬菜产量为:100(1+8.1%),2018年蔬菜产量为:100(1+8.1%)(1+x),然后根据2018年底产量达到144吨列方程即可.【详解】解:∵某种植基地2016年蔬菜产量为100吨,2017年比2016年产量增长8.1%,∴2017年蔬菜产量为:100(1+8.1%),∵2018年比2017年产量的增长率为x,2018年底产量达到144吨,∴2018年蔬菜产量为:100(1+8.1%)(1+x)=144,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3x 2+4x ﹣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没有实数根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先求出△=42﹣4×3×(﹣5)=76>0,即可判定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答案选B.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16.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m+2)x+4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若11x +21x =4m ,则m 的值是( ) A .2B .﹣1C .2或﹣1D .不存在 【答案】A【解析】【分析】先由二次项系数非零及根的判别式△>0,得出关于m 的不等式组,解之得出m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x 1+x 2=2m m +,x 1x 2=14,结合1211+x x =4m ,即可求出m 的值.【详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m+2)x+4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 ∴()202404m m m m ≠⎧⎪⎨∆=+-⋅>⎪⎩, 解得:m >﹣1且m≠0,∵x 1、x 2是方程mx 2﹣(m+2)x+4m =0的两个实数根, ∴x 1+x 2=2m m +,x 1x 2=14, ∵1211+x x =4m ,∴214m m +=4m , ∴m=2或﹣1,∵m >﹣1,∴m=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以及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二次项系数非零及根的判别式△>0,找出关于m 的不等式组;牢记两根之和等于﹣b a 、两根之积等于c a.17.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根为2和3,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根为( ).A .2,3--B .6,1-C .2,3-D .1,6-【答案】B【解析】【分析】由2,3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的两个实数根,可以得到如下四个等式: 2+3=-b a=-5,2×3=c a =6;再根据问题的需要,灵活变形. 【详解】 因为2和3是方程ax 2+bx+c=0的根,所以2+3=-b a ,2×3=c a ; 故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的根满足x 1x 2=-c a =-6①,x 1+x 2=-b =ab a -=5②; 将A 、B 、C 、D 的值代入①②式中,只有B 项满足.故答案选B.18.我校图书馆三月份借出图书70本,计划四、五月份共借出图书220本,设四、五月份借出的图书每月平均增长率为x ,则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A .70(1+x )2=220B .70(1+x )+70(1+x )2=220C .70(1﹣x )2=220D .70+70(1+x )+70(1+x )2=22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详解】三月份借出图书70本四月份共借出图书量为70×(1+x )五月份共借出图书量为70×(1+x )2则70(1+x )+70(1+x )2=22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分析题干,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19.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0x ax --=的根的情况( )A .有两个实数根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没有实数根D .由a 的取值确定 【答案】B【解析】【分析】计算出方程的判别式为△=a 2+8,可知其大于0,可判断出方程根的情况.【详解】方程220x ax --=的判别式为280a ∆=+>,所以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掌握根的判别式与方程根的情况是解题的关键.20.以3和4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 .27120x x -+=B .27120x x ++=C .27120x x +-=D .27120x x --=【答案】A【解析】【分析】分别求出各个选项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在x 2﹣7x+12=0中,x 1+x 2=7,x 1x 2=12,此选项正确;B 、在x 2+7x+12=0中,x 1+x 2=﹣7,x 1x 2=12,此选项不正确;C 、在x 2+7x ﹣12=0中,x 1+x 2=7,x 1x 2=﹣12,此选项不正确;D、在x2﹣7x﹣12=0中,x1+x2=﹣7,x1x2=﹣12,此选项不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若方程两个为x1,x2,则x1+x2=ba,x1•x2=ca.。
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初三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1.如图,在矩形ABCD 中,6AB cm =,8AD 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D 向点D 匀速运动,速度是1/cm s ,过点P 作PE AC ∥交DC 于点E ,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在射线CB 上匀速运动,速度是2/cm s ,连接PQ 、QE ,PQ 与AC 交与点F ,设运动时间为()(08)<<t s t .(1)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FCE 是平行四边形;(2)设PQE 的面积为2()s cm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PQE 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932; (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点E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答案】(1)83t =;(2)S =299(08)8t t t -+<<;(3)当2t s =或6s 时,PQE 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932;(4)当573256=t 时,点E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 【解析】 【分析】(1)由四边形PFCE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PF CE ∥由PD QC 得四边形CDPQ 为平行四边形,即PD CQ =,列式82t t -=,计算可解. (2)由PE AC ∥,得=DP DE DA DC ,代入时间t ,得886-=t DE 解得364=-DE t ,34CE t =再通过S S =梯形CDPQ PDE CEQ S S --△△构建联系,可列函数式299(08)8S t t t =-+<<.(3)由PQE 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932得299986832S t t =-+=⨯⨯,可解当2t s =或6s 时,PQE 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932. (4)当点E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EQ PE ,得22=EQ PE ,由Rt CEQ 与△Rt PDE 可得,222+=CE CQ EQ ,222PD DE PE +=,即2222+=+CE CQ PD DE ,代入364=-DE t ,34CE t =,2CQ t =,8PD t =-可得222233(2)(8)644⎛⎫⎛⎫+=-+- ⎪ ⎪⎝⎭⎝⎭t t t t ,计算验证可解.【详解】(1)当四边形PFCE 是平行四边形时,∥PF CE , 又∵PD QC ,∴四边形CDPQ 为平行四边形, ∴PD CQ =, 即82t t -=, ∴83t =(2)∵PE AC ∥,∴=DP DEDA DC , 即886-=t DE, ∴364=-DE t , ∴336644=-+=CE t t ,∴21133(8)66242248⎛⎫=⋅=--=-+ ⎪⎝⎭△PDE S PD DE t t t t , 2113322244=⋅=⨯⨯=△CEQ S CE CQ t t t ,S 梯形11()(28)632422=+⋅=+-⋅=+CDPQ QC PD CD t t t ,∴S S =梯形299(08)8--=-+<<△△CDPQ PDE CEQ S S t t t(3)由题意,299986832-+=⨯⨯t t 解得12t =,26t =所以当2t s =或6s 时,PQE 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932.(4)当点E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EQ PE , ∴22=EQ PE ,在Rt CEQ 中,222+=CE CQ EQ , 在△Rt PDE 中,222PD DE PE +=, ∴2222+=+CE CQ PD DE ,即222233(2)(8)644⎛⎫⎛⎫+=-+- ⎪ ⎪⎝⎭⎝⎭t t t t 解得1573256-=t ,2573256+=-t (舍)所以当57325-=t 时,点E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勾股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注意的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涉及到解的验证,不可忽略.2.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边AB 、BC 的长(AB <BC )是方程x 2-7x +12=0的两个根.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BC 边 A →B →C →A 的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1)求AB 与BC 的长;(2)当点P 运动到边BC 上时,试求出使AP 长为10时运动时间t 的值;(3)当点P 运动到边AC 上时,是否存在点P ,使△CDP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运动时间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 AB =3,BC =4;(2) t =4;(3) t 为10秒或9.5秒或535秒时,△CDP 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试题分析:(1)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得边长; (2)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3)根据题意,分为:PC =PD ,PD =PC ,PD =CD ,三种情况分别可求解. 试题解析:(1)∵x 2-7x +12=(x -3)(x -4)=0 ∴1x =3或2x =4 . 则AB =3,BC =4(2)由题意得()223t-310?+=() ∴14t =,22t =(舍去) 则t =4时,AP =10.(3)存在点P ,使△CDP 是等腰三角形. ①当PC =PD =3时, t =3431++ =10(秒). ②当PD =PC(即P 为对角线AC 中点)时,AB =3,BC =4. ∴AC=2234+ =5,CP 1= 12AC =2.5 ∴t=34 2.51++ =9.5(秒) ③当PD =CD =3时,作DQ⊥AC 于Q. 1341221552DQ ⨯⨯==⨯,22129355PQ ⎛⎫=-= ⎪⎝⎭ ∴PC=2PQ =185∴183453515t ++==(秒) 可知当t 为10秒或9.5秒或535秒时,△CDP 是等腰三角形.3.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k y x b =+分别交x 、y 轴于点A 、B 两点,OA=5,∠OAB=60°.(1)如图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如图2,点P 为直线AB 上一点,连接OP ,点D 在OA 延长线上,分别过点P 、D 作OA 、OP 的平行线,两平行线交于点C ,连接AC,设AD=m,△ABC 的面积为S,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PA 上取点E ,使PE=AD, 连接EC,DE,若∠ECD=60°,四边形ADCE 的周长等于22,求S 的值.【答案】(1)直线解析式为353y x =-+53253+;(3)203S =.【解析】 【分析】(1)先求出点B 坐标,设AB 解析式为y kx b =+,把点A(5,0),B(0,分别代入,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即可;(2)由题意可得四边形ODCP 是平行四边形,∠OAB=∠APC=60°,则有PC=OD=5+m ,∠PCH=30°,过点C 作CH ⊥AB ,在Rt △PCH 中 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5m +,再由S=12AB •CH 代入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即可得; (3) 先求得∠PEC=∠ADC ,设∠OPA=α,则∠OPC= ∠ADC= ∠PEC=60°+α,在BA 延长线上截取AK=AD ,连接OK ,DK ,DE ,证明△ADK 是等边三角形,继而证明△PEC ≌△DKO ,通过推导可得到OP=OK=CE=CD ,再证明△CDE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E=CD=DE ,连接OE ,证明△OPE ≌△EDA ,继而可得△OAE 是等边三角形,得到OA=AE=5 ,根据四边形ADCE 的周长等于22,可得ED=172m -,过点E 作EN ⊥OD 于点N ,则DN=52m +,由勾股定理得222EN DN DE +=, 可得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求得m 的值后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在Rt △ABO 中OA=5,∠OAB=60°, ∴∠OBA=30°,AB=10 , 由勾股定理可得OB=, ∴B(0,,设AB 解析式为y kx b =+,把点A(5,0),B(0,)分别代入,得05k bb=+⎧⎪⎨=⎪⎩,∴k b ⎧=⎪⎨=⎪⎩,∴直线解析式为y =+ (2)∵CP//OD ,OP//CD ,∴四边形ODCP 是平行四边形,∠OAB=∠APC=60°, ∴PC=OD=5+m ,∠PCH=30°, 过点C 作CH ⊥AB ,在Rt △PCH 中 PH=52m +,由勾股定理得)5m +, ∴S=12AB •CH=110(5)2222m m ⨯⨯+=+;(3) ∵∠ECD=∠OAB=60°,∴∠EAD+∠ECD=180°,∠CEA+∠ADC=180°, ∴∠PEC=∠ADC ,设∠OPA=α,则∠OPC= ∠ADC= ∠PEC=60°+α, 在BA 延长线上截取AK=AD ,连接OK ,DK ,DE , ∵∠DAK=60°, ∴△ADK 是等边三角形, ∴AD=DK=PE ,∠ODK=∠APC , ∵PC=OD , ∴△PEC ≌△DKO ,∴OK=CE ,∠OKD=∠PEC=∠OPC=60°+α, ∠AKD= ∠APC=60° , ∴∠OPK= ∠OKB , ∴OP=OK=CE=CD , 又∵∠ECD=60°, ∴△CDE 是等边三角形, ∴CE=CD=DE ,连接OE ,∵ ∠ADE=∠APO ,DE=CD=OP , ∴△OPE ≌△EDA , ∴AE=OE , ∠OAE=60°, ∴△OAE 是等边三角形, ∴OA=AE=5 ,∵四边形ADCE 的周长等于22, ∴AD+2DE=17, ∴ED=172m-, 过点E 作EN ⊥OD 于点N ,则DN=52m +, 由勾股定理得222EN DN DE +=,即22253517()()()222m m -++=, 解得13m =,221m =-(舍去), ∴S=15325322+=203.【点睛】本题考查的四边形综合题,涉及了待定系数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0,8),点B (m ,0),且m >0.把△AO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ACD ,点O ,B 旋转后的对应点为C ,D , (1)点C 的坐标为 ;(2)①设△BCD 的面积为S ,用含m 的式子表示S ,并写出m 的取值范围; ②当S=6时,求点B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C (8,8);(2)①S=0.5m 2﹣4m (m >8),或S=﹣0.5m 2+4m (0<m <8);②点B 的坐标为(7,0)或(2,0)或(6,0). 【解析】 【分析】(1)由旋转的性质得出AC =AO =8,∠OAC =90°,得出C (8,8)即可;(2)①由旋转的性质得出DC =OB =m ,∠ACD =∠AOB =90°,∠OAC =90°,得出∠ACE =90°,证出四边形OACE 是矩形,得出DE ⊥x 轴,OE =AC =8,分三种情况:a、当点B在线段OE的延长线上时,得出BE=OB−OE=m−8,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S =0.5m2−4m(m>8)即可;b、当点B在线段OE上(点B不与O,E重合)时,BE=OE−OB=8−m,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S=−0.5m2+4m(0<m<8)即可;c、当点B与E重合时,即m=8,△BCD不存在;②当S=6,m>8时,得出0.5m2−4m=6,解方程求出m即可;当S=6,0<m<8时,得出−0.5m2+4m=6,解方程求出m即可.【详解】(1)∵点A(0,8),∴AO=8,∵△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ACD,∴AC=AO=8,∠OAC=90°,∴C(8,8),故答案为(8,8);(2)①延长DC交x轴于点E,∵点B(m,0),∴OB=m,∵△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ACD,∴DC=OB=m,∠ACD=∠AOB=90°,∠OAC=90°,∴∠ACE=90°,∴四边形OACE是矩形,∴DE⊥x轴,OE=AC=8,分三种情况:a、当点B在线段OE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所示:则BE=OB﹣OE=m﹣8,∴S=0.5DC•BE=0.5m(m﹣8),即S=0.5m2﹣4m(m>8);b、当点B在线段OE上(点B不与O,E重合)时,如图2所示:则BE=OE﹣OB=8﹣m,∴S=0.5DC•BE=0.5m(8﹣m),即S=﹣0.5m2+4m(0<m<8);c、当点B与E重合时,即m=8,△BCD不存在;综上所述,S=0.5m2﹣4m(m>8),或S=﹣0.5m2+4m(0<m<8);②当S=6,m>8时,0.5m2﹣4m=6,解得:m=4±27(负值舍去),∴m=4+27;当S=6,0<m<8时,﹣0.5m2+4m=6,解得:m=2或m=6,∴点B的坐标为(4+27,0)或(2,0)或(6,0).【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旋转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5.已知二次函数y=9x2﹣6ax+a2﹣b,当b=﹣3时,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①求a的值;②求当a ≤x ≤b 时,一次函数y =ax +b 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答案】①a 的值是﹣2或﹣4;②最大值=13,最小值=9 【解析】 【分析】①根据题意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a 的值;②根据a ≤x ≤b ,b =﹣3求得a=-4,由此得到一次函数为y =﹣4x ﹣3,根据函数的性质当x =﹣4时,函数取得最大值,x =﹣3时,函数取得最小值,分别计算即可.【详解】解:①∵y =9x 2﹣6ax +a 2﹣b ,当b =﹣3时,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 ∴4=9×(﹣1)2﹣6a ×(﹣1)+a 2+3, 解得,a 1=﹣2,a 2=﹣4, ∴a 的值是﹣2或﹣4; ②∵a ≤x ≤b ,b =﹣3 ∴a =﹣2舍去, ∴a =﹣4, ∴﹣4≤x ≤﹣3, ∴一次函数y =﹣4x ﹣3,∵一次函数y =﹣4x ﹣3为单调递减函数,∴当x =﹣4时,函数取得最大值,y =﹣4×(﹣4)﹣3=13 x =﹣3时,函数取得最小值,y =﹣4×(﹣3)﹣3=9. 【点睛】此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的性质,(2)是难点,正确理解a 、b 的关系得到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6.某连锁超市派遣调查小组在春节期间调查某种商品的销售情况,下面是调查后小张与其 他两位成员交流的情况.小张:“该商品的进价为 24元/件.”成员甲:“当定价为 40元/件时,每天可售出 480件.”成员乙:“若单价每涨 1元,则每天少售出 20件;若单价每降 1元,则每天多售出 40件.” 根据他们的对话,请你求出要使该商品每天获利 7680元,应该怎样合理定价? 【答案】要使该商品每天获利7680元,应定价为36元/件、40元/件或48元/件 【解析】 【分析】设每件商品定价为x 元,则在每件40元的基础上涨价时每天的销售量是[]48020(40)x --件,每件商品的利润是(24)x -元,在每件40元的基础上降价时每天的销量是[]48040(40)x +-件,每件的利润是(24)x -元,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详解】解:设每件商品定价为x 元.①当40x ≥时,[](24)48020(40)7680x x ---= , 解得:1240,48;x x ==②当40x <时,[](24)48040(40)7680x x -+-=, 解得:1236,40x x ==(舍去),.答:要使该商品每天获利7680元,应定价为36元/件、40元/件或48元/件.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升降价对销售量产生影响方面的应用,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销售量是这一类题的关键.7.阅读下列材料 计算:(1﹣﹣)×(+)﹣(1﹣﹣)(+),令+=t ,则:原式=(1﹣t )(t +)﹣(1﹣t ﹣)t =t +﹣t 2﹣+t 2=在上面的问题中,用一个字母代表式子中的某一部分,能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这种思想方法叫做“换元法”,请用“换元法”解决下列问题: (1)计算:(1﹣﹣)×(+)﹣(1﹣﹣)×(+)(2)因式分解:(a 2﹣5a +3)(a 2﹣5a +7)+4 (3)解方程:(x 2+4x +1)(x 2+4x +3)=3 【答案】(1);(2)(a 2﹣5a +5)2;(3)x 1=0,x 2=﹣4,x 3=x 4=﹣2【解析】 【分析】(1)仿照材料内容,令+=t 代入原式计算.(2)观察式子找相同部分进行换元,令a 2﹣5a =t 代入原式进行因式分解,最后要记得把t 换为a .(3)观察式子找相同部分进行换元,令x 2+4x =t 代入原方程,即得到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得到t 的两个解后要代回去求出4个x 的解. 【详解】 (1)令+=t ,则: 原式=(1﹣t )(t +)﹣(1﹣t ﹣)t =t +﹣t 2﹣﹣t +t 2+=(2)令a 2﹣5a =t ,则:原式=(t +3)(t +7)+4=t 2+7t +3t +21+4=t 2+10t +25=(t +5)2=(a 2﹣5a +5)2 (3)令x 2+4x =t ,则原方程转化为:(t +1)(t +3)=3t 2+4t +3=3t (t +4)=0∴t 1=0,t 2=﹣4 当x 2+4x =0时,x (x +4)=0解得:x 1=0,x 2=﹣4当x 2+4x =﹣4时,x 2+4x +4=0(x +2)2=0解得:x 3=x 4=﹣2【点睛】本题考查用换元法进行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换元法一般可达到降次效果,从而简便运算.8.如图,已知AB 是⊙O 的弦,半径OA=2,OA 和AB 的长度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x+a=0的两个实数根.(1)求弦AB 的长度;(2)计算S △AOB ;(3)⊙O 上一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当S △POA =S △AOB 时,求P 点所经过的弧长(不考虑点P 与点B 重合的情形).【答案】(1)AB=2;(2)S △AOB 33)当S △POA =S △AOB 时,P 点所经过的弧长分别是43π、83π、103π. 【解析】试题分析:(1)OA 和AB 的长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所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AB 的长度;(2)作出△AOB 的高OC ,然后求出OC 的长度即可求出面积;(3)由题意知:两三角形有公共的底边,要面积相等,即高要相等.试题解析:(1)由题意知:OA 和AB 的长度是x 2﹣4x+a=0的两个实数根,∴OA+AB=﹣41-=4,∵OA=2,∴AB=2;(2)过点C作OC⊥AB于点C,∵OA=AB=OB=2,∴△AOB是等边三角形,∴AC=12AB=1,在Rt△ACO中,由勾股定理可得:OC=3,∴S△AOB=12AB﹒OC=12×2×3=3;(3)延长AO交⊙O于点D,由于△AOB与△POA有公共边OA,当S△POA=S△AOB时,∴△AOB与△POA高相等,由(2)可知:等边△AOB的高为3,∴点P到直线OA的距离为3,这样点共有3个①过点B作BP1∥OA交⊙O于点P1,∴∠BOP1=60°,∴此时点P经过的弧长为:1202180π⨯=43π,②作点P2,使得P1与P2关于直线OA对称,∴∠P2OD=60°,∴此时点P经过的弧长为:2402180π⨯=83π,③作点P3,使得B与P3关于直线OA对称,∴∠P3OP2=60°,∴此时P经过的弧长为:3002180π⨯=103π,综上所述:当S△POA=S△AOB时,P点所经过的弧长分别是43π、83π、103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与圆的综合知识.涉及等边三角形性质,圆的对称性等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题是关键.9.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三边分别为a、b、c,其中ɑ=4,若b、c是关于x的方程x2﹣(2k+1)x+4(k﹣12)=0的两个实数根,求△ABC的周长.【答案】△ABC的周长为10.【解析】【分析】分a为腰长及底边长两种情况考虑:当a=4为腰长时,将x=4代入原方程可求出k值,将k值代入原方程可求出底边长,再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求出△ABC的周长;当a=4为底边长时,由根的判别式△=0可求出k值,将其代入原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出b+c的值,由b+c=a 可得出此种情况不存在.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当a =4为腰长时,将x =4代入原方程,得:()214421402k k ⎛⎫-++-= ⎪⎝⎭解得:52k =当52k =时,原方程为x 2﹣6x +8=0, 解得:x 1=2,x 2=4,∴此时△ABC 的周长为4+4+2=10;当a =4为底长时,△=[﹣(2k +1)]2﹣4×1×4(k ﹣12)=(2k ﹣3)2=0, 解得:k =32, ∴b +c =2k +1=4.∵b +c =4=a ,∴此时,边长为a ,b ,c 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ABC 的周长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a 为腰长及底边长两种情况考虑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某农家拟用已有的长为8m 的墙或墙的一部分为一边,其它三边用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12m 2的矩形园子.设园子中平行于墙面的篱笆长为ym (其中y ≥4),另两边的篱笆长分别为xm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的取值范围.(2)若仅用现有的11m 长的篱笆,且恰好用完,请你帮助设计围制方案.【答案】(1)y =;1.5≤x ≤3;(2)长为8m ,宽为1.5m .【解析】【分析】(1)由矩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出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结合4≤y ≤8可求出x 的取值范围; (2)由篱笆的长可得出y =(11﹣2x )m ,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结合矩形园子的面积,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较小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矩形的面积为12m2,∴y=.∵4≤y≤8,∴1.5≤x≤3.(2)∵篱笆长11m,∴y=(11﹣2x)m.依题意,得:xy=12,即x(11﹣2x)=12,解得:x1=1.5,x2=4(舍去),∴y=11﹣2x=8.答:矩形园子的长为8m,宽为1.5m.【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找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数学】培优易错难题一元二次方程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教【数学】培优易错难题⼀元⼆次⽅程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元⼆次⽅程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A、B、C、D为矩形的4个顶点,AB=16cm,BC=6cm,动点P、Q分别以3cm/s、2cm/s的速度从点A、C同时出发,点Q从点C向点D移动.(1)若点P从点A移动到点B停⽌,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问经过2s时P、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cm?(2)若点P从点A移动到点B停⽌,点Q随点P的停⽌⽽停⽌移动,点P、Q分别从点A、C 同时出发,问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3)若点P沿着AB→BC→CD移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Q从点C移动到点D停⽌时,点P随点Q的停⽌⽽停⽌移动,试探求经过多长时间△PBQ的⾯积为12cm2?【答案】(1)PQ=62cm;(2)85s或245s;(3)经过4秒或6秒△PBQ的⾯积为12cm2.【解析】试题分析:(1)作PE⊥CD于E,表⽰出PQ的长度,利⽤PE2+EQ2=PQ2列出⽅程求解即可;(2)设x秒后,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在Rt△PEQ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程(16-5x)2=64,通过解⽅程即可求得x的值;(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AB上时;②当点P在BC边上;③当点P在CD边上时.试题解析:(1)过点P作PE⊥CD于E.则根据题意,得EQ=16-2×3-2×2=6(cm),PE=AD=6cm;在Rt△PEQ中,根据勾股定理,得PE2+EQ2=PQ2,即36+36=PQ2,∴PQ=62cm;∴经过2s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62cm;(2)设x秒后,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16-2x-3x)2+62=102,即(16-5x)2=64,∴16-5x=±8,∴x1=85,x2=245;∴经过85s或245s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3)连接BQ.设经过ys后△PBQ的⾯积为12cm2.①当0≤y≤163时,则PB=16-3y,∴12PB?BC=12,即12×(16-3y)×6=12,解得y=4;②当163<x≤223时,BP=3y-AB=3y-16,QC=2y,则1 2BP?CQ=12(3y-16)×2y=12,解得y1=6,y2=-23(舍去);③223<x≤8时,QP=CQ-PQ=22-y,则1 2QP?CB=12(22-y)×6=12,解得y=18(舍去).综上所述,经过4秒或6秒△PBQ的⾯积为 12cm2.考点:⼀元⼆次⽅程的应⽤.2.如图,在△ABC中,AB=6cm,BC=7cm,∠ABC=30°,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B点移动,点Q从B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C点移动.如果P、Q两点同时出发,经过⼏秒后△PBQ的⾯积等于4cm2?【答案】经过2秒后△PBQ的⾯积等于4cm2.【解析】【分析】作出辅助线,过点Q 作QE ⊥PB 于E ,即可得出S △PQB =12×PB×QE ,有P 、Q 点的移动速度,设时间为t 秒时,可以得出PB 、QE 关于t 的表达式,代⼊⾯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Q 作QE ⊥PB 于E ,则∠QEB =90°.∵∠ABC =30°,∴2QE =QB .∴S △PQB =12PBQE .设经过t 秒后△PBQ 的⾯积等于4cm 2,则PB =6﹣t ,QB =2t ,QE =t .根据题意,12(6﹣t )?t =4. t 2﹣6t+8=0.t 2=2,t 2=4.当t =4时,2t =8,8>7,不合题意舍去,取t =2.答:经过2秒后△PBQ 的⾯积等于4cm 2.【点睛】本题考查了⼀元⼆次⽅程的运⽤,注意对所求的值进⾏检验,对于不合适的值舍去.3.已知关于x 的⽅程24832x nx n --=和()223220x n x n -+-+=,是否存在这样的n 值,使第⼀个⽅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差的平⽅等于第⼆个⽅程的⼀整数根?若存在,请求出这样的n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存在,n=0.【解析】【分析】在⽅程①中,由⼀元⼆次⽅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含n 的式⼦表⽰出两个实数根的差的平⽅,把⽅程②分解因式,建⽴⽅程求n ,要注意n 的值要使⽅程②的根是整数.【详解】若存在n 满⾜题意.设x1,x2是⽅程①的两个根,则x 1+x 2=2n ,x 1x 2=324n +-,所以(x 1-x 2)2=4n 2+3n+2,由⽅程②得,(x+n-1)[x-2(n+1)]=0,①若4n 2+3n+2=-n+1,解得n=-12,但1-n=32不是整数,舍. ②若4n 2+3n+2=2(n+2),解得n=0或n=-14(舍),综上所述,n=0.4.解⽅程:2332302121x x x x --= ? ?--.【答案】x=15或x=1 【解析】【分析】设321x y x =-,则原⽅程变形为y 2-2y-3=0, 解这个⼀元⼆次⽅程求y ,再求x .【详解】解:设321x y x =-,则原⽅程变形为y 2-2y-3=0.解这个⽅程,得y 1=-1,y 2=3, ∴3121x x =--或3321x x =-.解得x=15或x=1.经检验:x=15或x=1都是原⽅程的解.∴原⽅程的解是x=15或x=1.【点睛】考查了还原法解分式⽅程,⽤换元法解⼀些复杂的分式⽅程是⽐较简单的⼀种⽅法,根据⽅程特点设出相应未知数,解⽅程能够使问题简单化,注意求出⽅程解后要验根.5.关于x 的⼀元⼆次⽅程()22210x k x k +-+=有两个不等实根1x ,2x . (1)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2)若⽅程两实根1x ,2x 满⾜121210x x x x ++-=,求k 的值.【答案】(1) k <14;(2) k=0. 【解析】【分析】(1)根据⼀元⼆次⽅程的根的判别式得出△>0,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2)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x1+x2=-(2k-1)=1-2k,x1?x2=k2,代⼊x1+x2+x1x2-1=0,即可求出k值.【详解】解:(1)∵关于x的⼀元⼆次⽅程x2+(2k-1)x+k2=0有两个不等实根x1,x2,∴△=(2k-1)2-4×1×k2=-4k+1>0,解得:k<14,即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k<14;(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k-1)=1-2k,x1?x2=k2,∵x1+x2+x1x2-1=0,∴1-2k+k2-1=0,∴k2-2k=0∴k=0或2,∵由(1)知当k=2⽅程没有实数根,∴k=2不合题意,舍去,∴k=0.【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元⼆次⽅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知识点,能熟记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时要考虑根的判别式,以防错解.6.某⽔果店销售某品牌苹果,该苹果每箱的进价是40元,若每箱售价60元,每星期可卖180箱.为了促销,该⽔果店决定降价销售.市场调查反映:若售价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10箱.设该苹果每箱售价x元(40≤x≤60),每星期的销售量为y箱.(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每箱售价为多少元时,每星期的销售利润达到3570元?(3)当每箱售价为多少元时,每星期的销售利润最⼤,最⼤利润多少元?【答案】(1)y=-10x+780;(2) 57;(3)当售价为59元时,利润最⼤,为3610元【解析】【分析】(1)根据售价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10箱,设售价x元,则多销售的数量为60-x,(2)解⼀元⼆次⽅程即可求解,(3)表⽰出最⼤利润将函数变成顶点式即可求解.【详解】解:(1)∵售价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10箱,设该苹果每箱售价x元(40≤x≤60),则y=180+10(60-x)=-10x+780,(40≤x≤60),(2)依题意得:(x-40)(-10x+780)=3570,解得:x=57,∴当每箱售价为57元时,每星期的销售利润达到3570元.(3)设每星期的利润为w,W=(x-40)(-10x+780)=-10(x-59)2+3610,∵-10 0,⼆次函数向下,函数有最⼤值,当x=59时, 利润最⼤,为361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次函数的实际应⽤,中等难度,熟悉⼆次函数的实际应⽤是解题关键.7.已知关于x的⽅程x2﹣2x+m﹣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m的取值范围;(2)如果m为正整数,且该⽅程的根都是整数,求m的值.【答案】(1)m<3;(2)m=2.【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0,代⼊求出即可;(2)求出m=1或2,代⼊后求出⽅程的解,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4(m﹣2)>0.∴m<3;(2)∵m<3 且 m为正整数,∴m=1或2.当 m=1时,原⽅程为 x2﹣2x﹣1=0.它的根不是整数,不符合题意,舍去;当 m=2时,原⽅程为 x2﹣2x=0.∴x(x﹣2)=0.∴x1=0,x2=2.符合题意.综上所述,m=2.【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解⼀元⼆次⽅程,能根据题意求出m的值和m的范围是解此题的关键.8.已知关于x的⽅程(x-3)(x-2)-p2=0.(1)求证:⽆论p取何值时,⽅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程两实数根分别为x1、x2,且满⾜x12+x22=3 x1x2,求实数p的值.【答案】(1)详见解析;(2)p=±1.【解析】【分析】(1)先把⽅程化成⼀般形式,再计算根的判别式,判定△>0,即可得到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根据⼀元⼆次⽅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两根和与两根积,再把2212123x x x x +=变形,化成和与乘积的形式,代⼊计算,得到⼀个关于p 的⼀元⼆次⽅程,解⽅程即可求解.【详解】证明:(1)(x ﹣3)(x ﹣2)﹣p 2=0,x 2﹣5x+6﹣p 2=0,△=(﹣5)2﹣4×1×(6﹣p 2)=25﹣24+4p 2=1+4p 2,∵⽆论p 取何值时,总有4p 2≥0,∴1+4p 2>0,∴⽆论p 取何值时,⽅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x 1+x 2=5,x 1x 2=6﹣p 2,∵2212123x x x x +=,∴(x 1+x 2)2﹣2x 1x 2=3x 1x 2,∴52=5(6﹣p 2),∴p=±1.考点: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9.⼭西特产专卖店销售核桃,其进价为每千克40元,按每千克60元出售,平均每天可售出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2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可增加20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核桃要想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请回答:(1)每千克核桃应降价多少元?(2)在平均每天获利不变的情况下,为尽可能让利于顾客,赢得市场,该店应按原售价的⼏折出售?【答案】(1)4元或6元;(2)九折.【解析】【详解】解:(1)设每千克核桃应降价x 元.根据题意,得(60﹣x ﹣40)(100+x 2×20)=2240,化简,得 x 2﹣10x+24=0,解得x 1=4,x 2=6.答:每千克核桃应降价4元或6元.(2)由(1)可知每千克核桃可降价4元或6元.∵要尽可能让利于顾客,∴每千克核桃应降价6元. 此时,售价为:60﹣6=54(元),54100%=90%60. 答:该店应按原售价的九折出售.10.如图,在△ABC中,∠B=90°,AB=6 cm,BC=8 cm,若点P从点A沿AB边向B点以1 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沿BC边向点C以2 cm/s的速度移动,两点同时出发.(1)问⼏秒后,△PBQ的⾯积为8cm2?(2)出发⼏秒后,线段PQ的长为42cm ?(3)△PBQ的⾯积能否为10 cm2?若能,求出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 2或4秒2 cm;(3)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设P、Q经过t秒,使△PBQ的⾯积为8cm2,则PB=6-t,BQ=2t,根据三⾓形⾯积的计算公式,S△PBQ=12BP×BQ,列出表达式,解答出即可;(2)设经过x秒后线段PQ的长为2cm,依题意得AP=x,BP=6-x,BQ=2x,利⽤勾股定理列⽅程求解;(3)将△PBQ的⾯积表⽰出来,根据△=b2-4ac来判断.【详解】(1)设P,Q经过t秒时,△PBQ的⾯积为8 cm2,则PB=6-t,BQ=2t,∵∠B=90°,∴12(6-t)× 2t=8,解得t1=2,t2=4,∴当P,Q经过2或4秒时,△PBQ的⾯积为8 cm2;(2)设x秒后,PQ=2 cm,由题意,得(6-x)2+4x2=32,解得x1=25,x2=2,故经过25秒或2秒后,线段PQ的长为2 cm;(3)设经过y秒,△PBQ的⾯积等于10 cm2,S△PBQ=12×(6-y)× 2y=10,即y2-6y+10=0,∵Δ=b2-4ac=36-4× 10=-4< 0,∴△PBQ的⾯积不会等于10 cm2.【点睛】本题考查了⼀元⼆次⽅程的应⽤,熟练的掌握⼀元⼆次⽅程的应⽤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初三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1.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等腰ABC ∆的底边BC 在x 轴上,8BC =,顶点A在y 的正半轴上,2OA =,一动点E 从(3,0)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B 向左运动,到达OB 的中点停止.另一动点F 从点C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CB 向左运动,到达点O 停止.已知点E 、F 同时出发,以EF 为边作正方形EFGH ,使正方形EFGH 和ABC ∆在BC 的同侧.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 ≥).(1)当点H 落在AC 边上时,求t 的值;(2)设正方形EFGH 与ABC ∆重叠面积为S ,请问是存在t 值,使得9136S =?若存在,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取AC 的中点D ,连结OD ,当点E 、F 开始运动时,点M 从点O 出发,以每秒25OD DC CD DO ---运动,到达点O 停止运动.请问在点E 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M 可能在正方形EFGH 内(含边界)吗?如果可能,求出点M 在正方形EFGH 内(含边界)的时长;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t=1;(2)存在,143t =,理由见解析;(3)可能,3455t ≤≤或4533t ≤≤或35t ≤≤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 的解析式,根据题意用t 表示出点H 的坐标,代入求解即可;(2)根据已知,当点F 运动到点O 停止运动前,重叠最大面积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面积,即不存在t ,使重叠面积为9136S =,故t ﹥4,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求出点H 落在BC 边上时的t 值,求出此时重叠面积为169﹤9136,进一步求出重叠面积关于t 的表达式,代入解t 的方程即可解得t 值;(3)由已知求得点D (2,1),AC=结合图形分情况讨论即可得出符合条件的时长. 【详解】(1)由题意,A(0,2),B(-4,0),C(4,0), 设直线AC 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 将点A 、C 坐标代入,得:402k b b +=⎧⎨=⎩,解得:122k b ⎧=-⎪⎨⎪=⎩, ∴直线AC 的函数解析式为122y x =-+, 当点H 落在AC 边上时,点E(3-t ,0),点H (3-t ,1), 将点H 代入122y x =-+,得: 11(3)22t =--+,解得:t=1;(2)存在,143t =,使得9136S =. 根据已知,当点F 运动到点O 停止运动前,重叠最大面积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面积,即不存在t ,使重叠面积为9136S =,故t ﹥4, 设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mx+n , 将点A 、B 坐标代入,得:402m n n -+=⎧⎨=⎩,解得:122m n ⎧=⎪⎨⎪=⎩, ∴直线AC 的函数解析式为122y x =+, 当t ﹥4时,点E (3-t ,0)点H (3-t ,t-3),G(0,t-3), 当点H 落在AB 边上时,将点H 代入122y x =+,得: 13(3)22t t -=-+,解得:133t =;此时重叠的面积为221316(3)(3)39t -=-=, ∵169﹤9136,∴133﹤t ﹤5, 如图1,设GH 交AB 于S ,EH 交AB 于T,将y=t-3代入122y x =+得:1322t x -=+, 解得:x=2t-10, ∴点S(2t-10,t-3),将x=3-t 代入122y x =+得:11(3)2(7)22y t t =-+=-, ∴点T 1(3,(7))2t t --, ∴AG=5-t ,SG=10-2t ,BE=7-t ,ET=1(7)2t -, 211(7)24BET S BE ET t ∆==-, 21(5)2ASGS AG SG t ∆==- 所以重叠面积S=AOB BET ASG S S S ∆∆∆--=4-21(7)4t --2(5)t -=2527133424t t -+-, 由2527133424t t -+-=9136得:1143t =,29215t =﹥5(舍去), ∴143t =;(3)可能,35≤t≤1或t=4. ∵点D 为AC 的中点,且OA=2,OC=4, ∴点D (2,1),AC=255 易知M 点在水平方向以每秒是4个单位的速度运动; 当0﹤t ﹤12时,M 在线段OD 上,H 未到达D 点,所以M 与正方形不相遇; 当12﹤t ﹤1时, 12+12÷(1+4)=35秒, ∴t =35时M 与正方形相遇,经过1÷(1+4)=15秒后,M 点不在正方行内部,则3455t ≤≤; 当t=1时,由(1)知,点F 运动到原E 点处,M 点到达C 处; 当1≤t≤2时,当t=1+1÷(4-1)=43秒时,点M 追上G 点,经过1÷(4-1)=13秒,点M 都在正方形EFGH 内(含边界),4533t ≤≤ 当t=2时,点M 运动返回到点O 处停止运动,当 t=3时,点E 运动返回到点O 处, 当 t=4时,点F 运动返回到点O 处, 当35t ≤≤时,点M 都在正方形EFGH 内(含边界), 综上,当3455t ≤≤或4533t ≤≤或35t ≤≤时,点M 可能在正方形EFGH 内(含边界).【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涉及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解答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提取相关信息,利用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等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思路,进而推理、探究、发现和计算.2.如图,在矩形ABCD 中,6AB cm =,8AD 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D 向点D 匀速运动,速度是1/cm s ,过点P 作PE AC ∥交DC 于点E ,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在射线CB 上匀速运动,速度是2/cm s ,连接PQ 、QE ,PQ 与AC 交与点F ,设运动时间为()(08)<<t s t .(1)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FCE 是平行四边形;(2)设PQE 的面积为2()s cm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PQE 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932; (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点E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答案】(1)83t =;(2)S =299(08)8t t t -+<<;(3)当2t s =或6s 时,PQE 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932;(4)当57325-=t 时,点E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 【解析】 【分析】(1)由四边形PFCE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PF CE ∥由PD QC 得四边形CDPQ 为平行四边形,即PD CQ =,列式82t t -=,计算可解. (2)由PE AC ∥,得=DP DE DA DC ,代入时间t ,得886-=t DE 解得364=-DE t ,34CE t =再通过S S =梯形CDPQ PDE CEQ S S --△△构建联系,可列函数式299(08)8S t t t =-+<<.(3)由PQE 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932得299986832S t t =-+=⨯⨯,可解 当2t s =或6s 时,PQE 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932. (4)当点E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EQ PE ,得22=EQ PE ,由Rt CEQ 与△Rt PDE 可得,222+=CE CQ EQ ,222PD DE PE +=,即2222+=+CE CQ PD DE ,代入364=-DE t ,34CE t =,2CQ t =,8PD t =-可得222233(2)(8)644⎛⎫⎛⎫+=-+- ⎪ ⎪⎝⎭⎝⎭t t t t ,计算验证可解.【详解】(1)当四边形PFCE 是平行四边形时,∥PF CE , 又∵PD QC ,∴四边形CDPQ 为平行四边形, ∴PD CQ =,即82t t -=, ∴83t =(2)∵PE AC ∥,∴=DP DEDA DC , 即886-=t DE, ∴364=-DE t ,∴336644=-+=CE t t , ∴21133(8)66242248⎛⎫=⋅=--=-+ ⎪⎝⎭△PDE S PD DE t t t t , 2113322244=⋅=⨯⨯=△CEQ S CE CQ t t t ,S 梯形11()(28)632422=+⋅=+-⋅=+CDPQ QC PD CD t t t ,∴S S =梯形299(08)8--=-+<<△△CDPQ PDE CEQ S S t t t (3)由题意,299986832-+=⨯⨯t t 解得12t =,26t =所以当2t s =或6s 时,PQE 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932. (4)当点E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EQ PE , ∴22=EQ PE ,在Rt CEQ 中,222+=CE CQ EQ ,在△Rt PDE 中,222PD DE PE +=, ∴2222+=+CE CQ PD DE ,即222233(2)(8)644⎛⎫⎛⎫+=-+- ⎪ ⎪⎝⎭⎝⎭t t t t解得1256-=t ,2256+=-t (舍)所以当256-=t 时,点E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勾股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注意的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涉及到解的验证,不可忽略.3.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及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据某市交通部门统计,2008年底该市汽车拥有量为75万辆,而截止到2010年底,该市的汽车拥有量已达108万辆.(1)求2008年底至2010年底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2)为了保护城市环境,缓解汽车拥堵状况,该市交通部门拟控制汽车总量,要求到2012年底全市汽车拥有量不超过125.48万辆;另据统计,从2011年初起,该市此后每年报废的汽车数量是上年底汽车拥有量的10%假设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请你估算出该市从2011年初起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超过多少万辆.【答案】解:(1)2008年底至2010年底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0%(2)从2011年初起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超过20万辆【解析】【分析】(1)设年平均增长率x,根据等量关系“2008年底汽车拥有量×(1+年平均增长率)×(1+年平均增长率)”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得.(2)设从2011年初起每年新增汽车的数量y,根据已知得出2011年报废的车辆是2010年底拥有量×10%,推出2011年底汽车拥有量是2010年底拥有量-2011年报废的车辆=2010年拥有量×(1-10%),得出等量关系是: 2010年拥有量×(1-10%)+新增汽车数量]×(1-10%)+新增汽车数量”,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求得.【详解】解:(1)设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75(1+x)2=108,则1+x=±1.2解得x1=0.2=20%,x2=﹣2.2(不合题意,舍去).答: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2)设全市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为y万辆,则2010年底全市的汽车拥有量为(108×90%+y)万辆,2011年底全市的汽车拥有量为[(108×90%+y)×90%+y]万辆.根据题意得(108×90%+y)×90%+y≤125.48,解得y≤20.答:该市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能超过20万辆.4.如图,在△ABC 中,∠B=90°,AB=12 cm,BC=16 cm.点 P从点 A 开始沿 AB 边向点 B 以1 cm/s的速度移动,点 Q从点 B开始沿 BC 边向点 C以 2 cm/s的速度移动.如果 P、 Q分别从 A、B同时出发,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1)当 t 为何值时,△PBQ的面积等于 35cm2?(2)当 t 为何值时,PQ的长度等82cm?(3)若点 P,Q的速度保持不变,点 P在到达点 B后返回点 A,点 Q在到达点 C后返回点B,一个点停止,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问:当 t为何值时,△PCQ的面积等于 32cm2?【答案】(1)t为5或7;(2)t为45或4;(3)t为4或16【解析】【分析】(1)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B,BQ的长,利用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2)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B,BQ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3)分段要清楚,,P,Q都没有返回,表示好PB,CQ的长,用面积公式列方程,,P不返回,Q返回,表示好PB,CQ的长,用面积公式列方程,,两点都返回,表示好PB,CQ的长,用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即,整理,得,解得,.故当为5或7时,的面积等于35.(2)根据勾股定理,得,整理,得,解得,.故当为或4时,的长度等于.(3)①当时,,,由题意,得,解得:,(舍去).②当时,,,由题意,得,次方程无解.③当时,,, 由题意,得,解得:(舍去),.综上所述,当为4或16时,的面积等于.【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情境下的几何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最后一问,关键是弄懂分段的时间界点,才能正确的表示PB ,CQ 的长.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30x k x k --+-=有两个实数根.()1求k 的取值范围;()2设方程两实数根分别为1x ,2x ,且满足221223x x +=,求k 的值.【答案】(1)134k ≤;(2)2k =-. 【解析】 【分析】()1根据方程有实数根得出()()22[2k 1]41k 38k 50=---⨯⨯-=-+≥,解之可得.()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用k 表示出12x x +和12x x 的值,根据条件可得到关于k 的方程,可求得k 的值,注意利用根的判别式进行取舍. 【详解】 解:()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30x k x k --+-=有两个实数根,0∴≥,即()()22[21]4134130k k k ---⨯⨯-=-+≥,解得134k ≤. ()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1221x x k +=-,2123x x k =-,()222222121212()2(21)23247x x x x x x k k k k ∴+=+-=---=-+, 221223x x +=,224723k k ∴-+=,解得4k =,或2k =-,134k ≤, 4k ∴=舍去, 2k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2ax bx c 0(a 0,++=≠a ,b ,c 为常数)根的判别式.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6.计算题(1)先化简,再求值:21x x -÷(1+211x -),其中x=2017.(2)已知方程x 2﹣2x+m ﹣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 的值. 【答案】(1)2018;(2)m=4 【解析】分析:(1)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注意因式分解的作用;(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求解即可.详解:(1)21x x -÷(1+211x -)=2221111x x x x -+÷-- =()()22111x x x x x +-⋅- =x+1,当x=2017时,原式=2017+1=2018(2)解:∵方程x 2﹣2x+m ﹣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2﹣4×1×(m ﹣3)=0, 解得,m=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关键是熟记分式方程的运算顺序和法则,注意通分约分的作用.7.图1是李晨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所做的问题研究:他用硬纸片做了两个三角形,分别为△ABC 和△DEF ,其中∠B=90°,∠A=45°,BC=,∠F=90°,∠EDF=30°, EF=2.将△DEF的斜边DE 与△ABC 的斜边AC 重合在一起,并将△DEF 沿AC 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 、E 两点始终在AC 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 与点A 重合). (1)请回答李晨的问题:若CD=10,则AD= ;(2)如图2,李晨同学连接FC ,编制了如下问题,请你回答:①∠FCD的最大度数为;②当FC∥AB时,AD= ;③当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FC为斜边时,AD= ;④△FCD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1)2;(2)① 60°;②;③;④.【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的长,即可得到AD的长.(2)①当点E与点C重合时,∠FCD的角度最大,据此求解即可.②过点F作FH⊥AC于点H,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③过点F作FH⊥AC于点H,AD=x,应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把FC用x来表示,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解.④设AD=x,把△FCD的面积s表示为x的函数,根据x的取值范围来确定s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B=90°,∠A=45°,BC=,∴AC=12.∵CD=10,∴AD=2.(2)①∵∠F=90°,∠EDF=30°,∴∠DEF=60°.∵当点E与点C重合时,∠FCD的角度最大,∴∠FCD的最大度数=∠DEF="60°."② 如图,过点F作FH⊥AC于点H,∵∠EDF=30°, EF=2,∴DF=. ∴DH=3,FH=.∵FC∥AB,∠A=45°,∴∠FCH="45°." ∴HC=. ∴DC=DH+HC=.∵AC=12,∴AD=.③如图,过点F作FH⊥AC于点H,设AD=x,由②知DH=3,FH=,则HC=.在Rt△CFH中,根据勾股定理,得.∵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FC为斜边,∴,即,解得.④设AD=x,易知,即.而,当时,;当时,.∴△FCD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是.考点:1.面动平移问题;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平行的性质;4.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5.勾股定理;6.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7.求函数值.8.如图直线y=kx+k交x轴负半轴于点A,交y轴正半轴于点B,且AB=2(1)求k的值;(2)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过点P作直线AB的垂线交x轴于点Q,连接OP,设△PQO的面积为S,点P运动时间为t,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P在AB的延长线上,若OQ+AB=7(BQ﹣OP),求此时直线PQ的解析式.【答案】(1)k32)当0<t<12时,S=12•OQ•P y=12(1﹣2t3=﹣323.当t >12时,S =12OQ •P y =12(2t ﹣1)•32t =32t 2﹣34t .(3)直线PQ 的解析式为y =﹣3x +53. 【解析】 【分析】(1)求出点B 的坐标即可解决问题;(2)分两种情形①当0<t <12时,②当t >12时,根据S =12OQ •P y ,分别求解即可;(3)根据已知条件构建方程求出t ,推出点P ,Q 的坐标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1)对于直线y =kx +k ,令y =0,可得x =﹣1, ∴A (﹣1,0), ∴OA =1,∵AB =2, ∴OB =223AB OA -=∴k =3. (2)如图,∵tan ∠BAO =3OBOA= ∴∠BAO =60°, ∵PQ ⊥AB , ∴∠APQ =90°, ∴∠AQP =30°, ∴AQ =2AP =2t , 当0<t <12时,S =12•OQ •P y =12(1﹣2t 3323. 当t >12时,S =12OQ •P y =12(2t ﹣1)•32t =32t 2﹣34t . (3)∵OQ +AB 7(BQ ﹣OP ),∴2t ﹣1+2∴2t +121t t -+∴4t 2+4t +1=7t 2﹣7t +7, ∴3t 2﹣11t +6=0, 解得t =3或23(舍弃), ∴P (12Q (5,0), 设直线PQ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1250k b k b ⎧+=⎪⎨⎪+=⎩解得k b ⎧=⎪⎪⎨⎪=⎪⎩,∴直线PQ的解析式为33y x =-+. 【点睛】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无理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9.使得函数值为零的自变量的值称为函数的零点.例如,对于函数1y x =-,令y=0,可得x=1,我们就说1是函数1y x =-的零点. 己知函数222(3)y x mx m =--+(m m 为常数).(1)当m =0时,求该函数的零点;(2)证明: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3)设函数的两个零点分别为1x 和2x ,且121114x x +=-,此时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分 别为A 、B(点A 在点B 左侧),点M 在直线10y x =-上,当MA+MB 最小时,求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答案】(1)当m =0和 (2)见解析,(3)AM 的解析式为112y x =--. 【解析】 【分析】(1)根据题中给出的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将m=0代入y=x 2-2mx-2(m+3),然后令y=0即可解得函数的零点;(2)令y=0,函数变为一元二次方程,要想证明方程有两个解,只需证明△>0即可; (3)根据题中条件求出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得A 、B 两点坐标,个、作点B 关于直线y=x-10的对称点B′,连接AB′,求出点B′的坐标即可求得当MA+MB 最小时,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 【详解】(1)当m =0时,该函数的零点为6和6-.(2)令y=0,得△=∴无论m 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3)依题意有,由解得.∴函数的解析式为.令y=0,解得∴A(),B(4,0)作点B 关于直线10y x =-的对称点B’,连结AB’, 则AB’与直线10y x =-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M 点.易求得直线10y x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C (10,0),D (0,10). 连结CB’,则∠BCD=45° ∴BC=CB’=6,∠B’CD=∠BCD=45° ∴∠BCB’=90° 即B’(106-,)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20{106k b k b -+=+=-,解得112k b =-=-, ∴直线AB’的解析式为112y x =--, 即AM 的解析式为112y x =--.10.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ɑ=4,若b 、c 是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4(k ﹣12)=0的两个实数根,求△ABC 的周长. 【答案】△ABC 的周长为10. 【解析】 【分析】分a 为腰长及底边长两种情况考虑:当a=4为腰长时,将x=4代入原方程可求出k 值,将k 值代入原方程可求出底边长,再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求出△ABC 的周长;当a=4为底边长时,由根的判别式△=0可求出k 值,将其代入原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出b+c 的值,由b+c=a 可得出此种情况不存在.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当a =4为腰长时,将x =4代入原方程,得:()214421402k k ⎛⎫-++-= ⎪⎝⎭解得:52k = 当52k =时,原方程为x 2﹣6x +8=0, 解得:x 1=2,x 2=4,∴此时△ABC 的周长为4+4+2=10;当a =4为底长时,△=[﹣(2k +1)]2﹣4×1×4(k ﹣12)=(2k ﹣3)2=0, 解得:k =32, ∴b +c =2k +1=4. ∵b +c =4=a ,∴此时,边长为a ,b ,c 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ABC 的周长为10.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a 为腰长及底边长两种情况考虑是解题的关键.。
【数学】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一元二次方程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a ﹣1=0. (1)当a=﹣11时,解这个方程;(2)若这个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x 2,求a 的取值范围;(3)若方程两个实数根x 1,x 2满足[2+x 1(1﹣x 1)][2+x 2(1﹣x 2)]=9,求a 的值. 【答案】(1)123,4x x =-=(2)54a ≤(3)-4 【解析】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判别式即可求出a 的范围; (3)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把a =﹣11代入方程,得x 2﹣x ﹣12=0,(x +3)(x ﹣4)=0,x +3=0或x ﹣4=0,∴x 1=﹣3,x 2=4;(2)∵方程有两个实数根12x x ,,∴△≥0,即(﹣1)2﹣4×1×(a ﹣1)≥0,解得54a ≤:; (3)∵12x x ,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222211221122101011x x a x x a x x a x x a -+-=-+-=∴-=--=-,,,.∵[2+x 1(1﹣x 1)][2+x 2(1﹣x 2)]=9,∴221122229x x x x ⎡⎤⎡⎤+-+-=⎣⎦⎣⎦,把22112211x x a x x a -=--=-, 代入,得:[2+a ﹣1][2+a ﹣1]=9,即(1+a )2=9,解得:a =﹣4,a =2(舍去),所以a 的值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2.“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即为母亲节,节日前夕巴蜀中学学生会计划采购一批鲜花礼盒赠送给妈妈们.(1)经过和花店卖家议价,可在原标价的基础上打八折购进,若在花店购买80个礼盒最多花费7680元,请求出每个礼盒在花店的最高标价;(用不等式解答)(2)后来学生会了解到通过“大众点评”或“美团”同城配送会在(1)中花店最高售价的基础上降价25%,学生会计划在这两个网站上分别购买相同数量的礼盒,但实际购买过程中,“大众点评”网上的购买价格比原有价格上涨52m %,购买数量和原计划一样:“美团”网上的购买价格比原有价格下降了920m 元,购买数量在原计划基础上增加15m %,最终,在两个网站的实际消费总额比原计划的预算总额增加了152m %,求出m 的值. 【答案】(1)120;(2)20.试题分析:(1)本题介绍两种解法:解法一:设标价为x 元,列不等式为0.8x •80≤7680,解出即可;解法二: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先求出1个礼盒最多花费,再除以折扣可求出每个礼盒在花店的最高标价;(2)先假设学生会计划在这两个网站上分别购买的礼盒数为a 个礼盒,表示在“大众点评”网上的购买实际消费总额:120a (1﹣25%)(1+52m %),在“美团”网上的购买实际消费总额:a [120(1﹣25%)﹣920m ](1+15m %);根据“在两个网站的实际消费总额比原计划的预算总额增加了152m %”列方程解出即可. 试题解析:(1)解:解法一:设标价为x 元,列不等式为0.8x •80≤7680,x ≤120; 解法二:7680÷80÷0.8=96÷0.8=120(元). 答:每个礼盒在花店的最高标价是120元;(2)解:假设学生会计划在这两个网站上分别购买的礼盒数为a 个礼盒,由题意得:120×0.8a (1﹣25%)(1+52m %)+a [120×0.8(1﹣25%)﹣920m ](1+15m %)=120×0.8a(1﹣25%)×2(1+ 152m %),即72a (1+ 52m %)+a (72﹣ 920m )(1+15m %)=144a (1+152m %),整理得:0.0675m 2﹣1.35m =0,m 2﹣20m =0,解得:m 1=0(舍),m 2=20.答:m 的值是20.点睛:本题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二问有难度,正确表示出“大众点评”或“美团”实际消费总额是解题关键.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0x m x m -++=(m 为常数)(1)求证:不论m 为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有一个根是2,求m 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根. 【答案】(1)见解析;(2) 即m 的值为0,方程的另一个根为0. 【解析】 【分析】(1)可用根的判别式,计算判别式得到△=(m+2)2−4×1⋅m=m 2+4>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解,于是可判断不论m 为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t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2+t=21m + ,2t=m,最终解出关于t 和m 的方程组即可.(1)证明:△=(m+2)2−4×1⋅m=m2+4,∵无论m为何值时m2≥0,∴m2+4≥4>0,即△>0,所以无论m为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t,()220x m x m-++=根据题意得2+t=21m+,2t=m,解得t=0,所以m=0,即m的值为0,方程的另一个根为0.【点睛】本题考查根的判别式和根于系数关系,对于问题(1)可用根的判别式进行判断,在判断过程中注意对△的分析,在分析时可借助平方的非负性;问题(2)可先设另一个根为t,用根于系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在求解.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x2+2x+a﹣2=0,有两个实数根x1,x2.(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若x12x22+4x1+4x2=1,求a的值.【答案】(1)a≤3;(2)a=﹣1.【解析】试题分析:(1)由根的个数,根据根的判别式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代换求值即可得到a的值.试题解析:(1)∵方程有两个实数根,∴△≥0,即22﹣4×1×(a﹣2)≥0,解得a≤3;(2)由题意可得x1+x2=﹣2,x1x2=a﹣2,∵x12x22+4x1+4x2=1,∴(a﹣2)2﹣8=1,解得a=5或a=﹣1,∵a≤3,∴a=﹣1.5.某公司今年1月份的生产成本是400万元,由于改进技术,生产成本逐月下降,3月份的生产成本是361万元.假设该公司2、3、4月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都相同.(1)求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2)请你预测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答案】(1)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5%;(2)预测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为342.95万元. 【解析】 【分析】(1)设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x ,根据2月份、3月份的生产成本,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较小值即可得出结论;(2)由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3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1﹣下降率),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设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x , 根据题意得:400(1﹣x )2=361,解得:x 1=0.05=5%,x 2=1.95(不合题意,舍去). 答: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5%; (2)361×(1﹣5%)=342.95(万元),答:预测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为342.95万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2)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6.已知关于x 的方程(x-3)(x-2)-p 2=0.(1)求证:无论p 取何值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方程两实数根分别为x 1、x 2,且满足x 12+x 22=3 x 1x 2,求实数p 的值. 【答案】(1)详见解析;(2)p=±1. 【解析】 【分析】(1)先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再计算根的判别式,判定△>0,即可得到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两根和与两根积,再把2212123x x x x +=变形,化成和与乘积的形式,代入计算,得到一个关于p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证明:(1)(x ﹣3)(x ﹣2)﹣p 2=0, x 2﹣5x+6﹣p 2=0,△=(﹣5)2﹣4×1×(6﹣p 2)=25﹣24+4p 2=1+4p 2, ∵无论p 取何值时,总有4p 2≥0, ∴1+4p 2>0,∴无论p 取何值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x 1+x 2=5,x 1x 2=6﹣p 2,∵2212123x x x x +=, ∴(x 1+x 2)2﹣2x 1x 2=3x 1x 2, ∴52=5(6﹣p 2),∴p=±1.考点: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7.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3)x+3k=0.(1)若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求k的值;(2)求证:不论k取何实数,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答案】(1)k=1;(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把x=1代入方程,即可求得k的值;(2)求出根的判别式是非负数即可.【详解】(1)把x=1代入方程x2﹣(k+3)x+3k=0得1﹣(k﹣3)+3k=0,1﹣k﹣3+3k=0解得k=1;(2)证明:1,(3),3==-+=a b k c k24∆=-b ac∴△=(k+3)2﹣4•3k =(k﹣3)2≥0,所以不论k取何实数,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以及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解方程x4﹣5x2+4=0,这是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根据该方程的特点,它的解法通常是:设x2=y,那么x4=y2,于是原方程可变为y2﹣5y+4=0 ①,解得y1=1,y2=4.当y=1时,x2=1,∴x=±1;当y=4时,x2=4,∴x=±2;∴原方程有四个根:x1=1,x2=﹣1,x3=2,x4=﹣2.(1)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法达到的目的,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2)解方程(x2+x)2﹣4(x2+x)﹣12=0.【答案】(1)换元,降次;(2)x1=﹣3,x2=2.【解析】【详解】解:(1)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换元法达到降次的目的,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2)设x2+x=y,原方程可化为y2﹣4y﹣12=0,解得y1=6,y2=﹣2.由x2+x=6,得x1=﹣3,x2=2.由x2+x=﹣2,得方程x2+x+2=0,b2﹣4ac=1﹣4×2=﹣7<0,此时方程无实根.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3,x2=2.9.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3)x﹣m2=0.(1)证明: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且|x1|=|x2|﹣2,求m的值及方程的根.【答案】(1)证明见解析;(2)x1=﹣,x2=﹣1或【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b2﹣4ac的结果判断即可,当△>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表示出两根的关系,得到x1,x2异号,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和两根的关系分类讨论即可求解.试题解析:(1)一元二次方程x2﹣(m﹣3)x﹣m2=0,∵a=1,b=﹣(m﹣3)=3﹣m,c=﹣m2,∴△=b2﹣4ac=(3﹣m)2﹣4×1×(﹣m2)=5m2﹣6m+9=5(m﹣35)2+365,∴△>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x1•x2=ca=﹣m2≤0,x1+x2=m﹣3,∴x1,x2异号,又|x1|=|x2|﹣2,即|x1|﹣|x2|=﹣2,若x1>0,x2<0,上式化简得:x1+x2=﹣2,∴m﹣3=﹣2,即m=1,方程化为x2+2x﹣1=0,解得:x1=﹣x2=﹣1,若x1<0,x2>0,上式化简得:﹣(x1+x2)=﹣2,∴x1+x2=m﹣3=2,即m=5,方程化为x2﹣2x﹣25=0,解得:x1=1,x210.若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同一点,则称这两个函数为一对“x牵手函数”,这个交点为“x牵手点”.(1)一次函数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一次函数y=ax+2与一次函数y=x﹣1为一对“x牵手函数”,则a=;(2)已知一对“x牵手函数”:y=ax+1与y=bx﹣1,其中a,b为一元二次方程x2﹣kx+k﹣4=0的两根,求它们的“x牵手点”.【答案】(1)(1,0),a=﹣2;(2)“x牵手点”为(12-,0)或(12,0).【解析】【分析】(1)根据x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一次函数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把一次函数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代入一次函数y=ax+2可求a的值;(2)根据“x牵手函数”的定义得到a+b=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k=0,可得方程x2-4=0,解得x1=2,x2=-2,再分两种情况:①若a=2,b=-2,②若a=-2,b=2,进行讨论可求它们的“x牵手点”.【详解】解:(1)当y=0时,即x﹣1=0,所以x=1,即一次函数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由于一次函数y=ax+2与一次函数y=x﹣1为一对“x牵手函数”,所以0=a+2,解得a=﹣2;(2)∵y=ax+1与y=bx﹣1为一对“x牵手函数”∴11a b-=,∴a+b=0.∵a,b为x2﹣kx+k﹣4=0的两根∴a+b=k=0,∴x2﹣4=0,∴x1=2,x2=﹣2.①若a=2,b=﹣2则y=2x+1与y=﹣2x﹣1的“x牵手点”为1,02⎛⎫- ⎪⎝⎭;②若a=﹣2,b=2则y=﹣2x+1与y=2x﹣1的“x牵手点”为(12,0 )∴综上所述,“x牵手点”为1,02⎛⎫- ⎪⎝⎭或(12,0)【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一次函数的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的运用.。
人教备战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详细答案

一、一元二次方程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解下列方程:(1)x 2﹣3x=1.(2)12(y+2)2﹣6=0. 【答案】(1)12313313,22x x +-== ;(2)12223,223y y =-+=--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公式法求解即可;(2)利用直接开方法解即可;试题解析:解:(1)将原方程化为一般式,得x 2﹣3x ﹣1=0,∵b 2﹣4ac=13>0∴. ∴12313313,22x x +-==. (2)(y+2)2=12, ∴或,∴12223,223y y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k 2+1=0.(1)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的两根恰好是一个矩形两邻边的长,且k =2,求该矩形的对角线L 的长.【答案】(1)k >34;(215 【解析】【分析】(1)根据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得出△>0,再解不等式即可;(2)当k=2时,原方程x 2-5x+5=0,设方程的两根是m 、n ,则矩形两邻边的长是m 、n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m+n=5,mn=522m n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方程x 2-(2k +1)x +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2k +1)]2-4×1×(k 2+1)=4k -3>0,∴k >34;(2)当k =2时,原方程为x 2-5x +5=0,设方程的两个根为m ,n ,∴m +n =5,mn =5,∴==.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矩形的性质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3.计算题(1)先化简,再求值:21x x -÷(1+211x -),其中x=2017. (2)已知方程x 2﹣2x+m ﹣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 的值.【答案】(1)2018;(2)m=4【解析】分析:(1)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注意因式分解的作用;(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求解即可.详解:(1)21x x -÷(1+211x -) =2221111x x x x -+÷-- =()()22111x x x x x+-⋅- =x+1,当x=2017时,原式=2017+1=2018(2)解:∵方程x 2﹣2x+m ﹣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2﹣4×1×(m ﹣3)=0,解得,m=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关键是熟记分式方程的运算顺序和法则,注意通分约分的作用.4.如图,在Rt ABC 中,90B =∠,10AC cm =,6BC cm =,现有两点P 、Q 的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沿边AB ,BC 向终点C 移动.已知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2/cm s ,1/cm s ,且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移动,设P ,Q 两点移动时间为xs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x ,使得四边形APQC 的面积等于216cm ?若存在,请求出此时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假设不成立,四边形APQC 面积的面积不能等于216cm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列出BQ 、PB 的表达式,再列出方程,判断根的情况.【详解】解:∵90B ∠=,10AC =,6BC =,∴8AB =.∴BQ x =,82PB x =-;假设存在x 的值,使得四边形APQC 的面积等于216cm , 则()1168821622x x ⨯⨯--=, 整理得:2480x x -+=,∵1632160=-=-<,∴假设不成立,四边形APQC 面积的面积不能等于216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方程根的判别方法、理解方程的意义是本题的解题关键.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1204x m x m +++-=. ()1若此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求m 的最小整数值;()2若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1x ,2x ,且满足22212121184x x x x m ++=-,求m 的值. 【答案】(1)m 的最小整数值为4-;(2)3m =【解析】【分析】(1)根据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得0∆≥,列式即可求解,(2)利用韦达定理即可解题.【详解】(1)解:()22114124m m ⎛⎫∆=+-⨯⨯- ⎪⎝⎭22218m m m =++-+29m =+方程有两个实数根0∴∆≥,即290m +≥92m ∴≥- ∴ m 的最小整数值为4-(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21x x m +=-+,212124x x m =- 由22212121184x x x x m ++=-得:()22211121844m m m ⎛⎫⎡⎤-+--=- ⎪⎣⎦⎝⎭13m ∴=,25m =- 92m ≥- 3m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韦达定理,中等难度,熟悉韦达定理是解题关键.6.阅读下面的例题,范例:解方程x 2﹣|x|﹣2=0,解:(1)当x≥0时,原方程化为x 2﹣x ﹣2=0,解得:x 1=2,x 2=﹣1(不合题意,舍去). (2)当x <0时,原方程化为x 2+x ﹣2=0,解得:x 1=﹣2,x 2=1(不合题意,舍去). ∴原方程的根是x 1=2,x 2=﹣2请参照例题解方程x 2﹣|x ﹣10|﹣10=0.【答案】x 1=4,x 2=﹣5.【解析】【分析】分为两种情况:当x≥10时,原方程化为x 2﹣x=0,当x <10时,原方程化为x 2+x ﹣20=0,分别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详解】当x≥10时,原方程化为x 2﹣x+10﹣10=0,解得x 1=0(不合题意,舍去),x 2=1(不合题意,舍去);当x <10时,原方程化为x 2+x ﹣20=0,解得x 3=4,x 4=﹣5,故原方程的根是x 1=4,x 2=﹣5.【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去掉绝对值符号.7.某新建火车站站前广场需要绿化的面积为46000米2,施工队在绿化了22000米2后,将每天的工作量增加为原来的1.5倍,结果提前4天完成了该项绿化工程.(1)该项绿化工程原计划每天完成多少米2?(2)该项绿化工程中有一块长为20米,宽为8米的矩形空地,计划在其中修建两块相同的矩形绿地,它们的面积之和为56米2,两块绿地之间及周边留有宽度相等的人行通道(如图所示),问人行通道的宽度是多少米?【答案】(1)2000;(2)2米【解析】【分析】(1)设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的量关系列出方程;(2)可以通过平移,也可以通过面积法,列出方程【详解】解:(1)设该项绿化工程原计划每天完成x米2,根据题意得:4600022000x-﹣46000220001.5x-= 4解得:x=2000,经检验,x=2000是原方程的解;答:该绿化项目原计划每天完成2000平方米;(2)设人行道的宽度为x米,根据题意得,(20﹣3x)(8﹣2x)=56解得:x=2或x=263(不合题意,舍去).答:人行道的宽为2米.8.如图,在△ABC中,∠B=90°,AB=6 cm,BC=8 cm,若点P从点A沿AB边向B点以1 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沿BC边向点C以2 cm/s的速度移动,两点同时出发.(1)问几秒后,△PBQ的面积为8cm²?(2)出发几秒后,线段PQ的长为42cm ?(3)△PBQ的面积能否为10 cm2?若能,求出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 2或4秒2 cm;(3)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设P、Q经过t秒,使△PBQ的面积为8cm2,则PB=6-t,BQ=2t,根据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 △PBQ=12BP×BQ ,列出表达式,解答出即可; (2)设经过x 秒后线段PQ 的长为42cm ,依题意得AP=x ,BP=6-x ,BQ=2x ,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3)将△PBQ 的面积表示出来,根据△=b 2-4ac 来判断.【详解】(1)设P ,Q 经过t 秒时,△PBQ 的面积为8 cm 2,则PB =6-t ,BQ =2t ,∵∠B =90°,∴12(6-t)× 2t =8, 解得t 1=2,t 2=4, ∴当P ,Q 经过2或4秒时,△PBQ 的面积为8 cm 2;(2)设x 秒后,PQ =42 cm ,由题意,得(6-x)2+4x 2=32,解得x 1=25,x 2=2, 故经过25秒或2秒后,线段PQ 的长为42 cm ; (3)设经过y 秒,△PBQ 的面积等于10 cm 2,S △PBQ =12×(6-y)× 2y =10, 即y 2-6y +10=0, ∵Δ=b 2-4ac =36-4× 10=-4< 0,∴△PBQ 的面积不会等于10 cm 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熟练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本题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D //BC , C 90∠=︒ , BC 16=, DC 12= , AD 21= ,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线段 DA 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 C 出发,在线段 C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 B 运动;点P ,Q 分别从点D ,C 同时出发,当点 P 运动到点 A 时,点Q 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当 t 2=时,求 BPQ 的面积;(2)若四边形ABQP 为平行四边形,求运动时间 t . (3)当 t 为何值时,以 B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S 84=;(2)t 5= ;(3)7t 2=或163. 【解析】【分析】(1)过点P 作PM BC ⊥于M ,则PM=DC ,当t=2时,算出BQ ,求出面积即可;(2)当四边形ABQP 是平行四边形时,AP BQ =,即212t 16t -=-,解出即可;(3)以 B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①PQ BQ =,②BP BQ =,③PB PQ =分别求出t 即可.【详解】解 :(1)过点P 作PM BC ⊥于M ,则四边形PDCM 为矩形.∴PM DC 12==,∵QB 16t =-,当t=2时,则BQ=14,则1S QB PM 2=⨯=12×14×12=84; (2)当四边形ABQP 是平行四边形时,AP BQ =, 即212t 16t -=-:解得:t 5=∴当t 5=时,四边形ABQP 是平行四边形.(3)由图可知,CM=PD=2t ,CQ=t ,若以B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①若PQ BQ =,在Rt PMQ 中,222PQ 12t =+,由22PQ BQ =得()2221216t t +=- 解得:7t 2= ; ②若BP BQ =,在Rt PMB 中,()222PB 16212t =-+,由22PB BQ ?=得()()222 1621216t t -+=- ,即2332t 1440t -+=,此时,()232431447040=--⨯⨯=-<△ ,所以此方程无解,所以BP BQ ≠ ;③若PB PQ =,由22PB PQ ?=得()2222 12162t 12t +=-+ ,得116 3t=,216t=(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7t2=或163时,以B、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是对四边形即可中动点问题的考查,熟练掌握动点中线段的表示、平行四边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断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10.∵1.7×35=59.5,1.7×80=136<151∴这家酒店四月份用水量不超过m吨(或水费是按y=1.7x来计算的),五月份用水量超过m吨(或水费是按来计算的)则有151=1.7×80+(80-m)×即m2-80m+1500=0解得m1=30,m2=50.又∵四月份用水量为35吨,m1=30<35,∴m1=30舍去.∴m=50【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一、填空题:
1、关于x 的方程02)1()1(22=--+-x m x m ,当m 1≠± 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 1- 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2、方程x x =2的解是 方程x x -=2的根是 3 、若4
12+-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为 1±
4、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5.12=+-x k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 k <16且k≠0
5、配方:=++c bx ax 2
6、 已知:方程0122=+x ,那么判别式的值为 -8
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m 2=x 2_2x+1的一个根为0,那么m 的值为 ﹣1 .
8、已知a 是方程x 2﹣x ﹣1=0的一个根,则a 4﹣3a ﹣2的值为 0 .
9、当m = -6 时,方程250x x m ++=的两根之差是7
10、若二次三项式432++x ax 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因数分解,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二、选择题
11、若方程(m ﹣2)x |m|+x ﹣1=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 C )
A 、±2
B 、2
C 、﹣2
D 、不能确定
12、把一元二次方程2x (x ﹣1)=(x ﹣3)+4化成一般式之后,其二次项系数与一次项分别是( C )
A 、2,﹣3
B 、﹣2,﹣3
C 、2,﹣3x
D 、﹣2,﹣3x
13、已知(x 2+y 2)2﹣(x 2+y 2)﹣12=0,则(x 2+y 2)的值是( B )
A 、﹣3
B 、4
C 、﹣3或4
D 、3或﹣4
14、关于x 的方程(m ﹣2)x 2﹣2x+1=0有实数解,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m≠2
B 、m≤3
C 、m≥3
D 、m≤3且m≠2
1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B )
A 方程2x =c -一定无实数解
B 方程),0(02≠=+a c ax 若a,c 同号,此方程没有实数根
C 方程116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 D 方程02222=+-x x 没有数学根
16、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B )
A、k>﹣1
B、k>﹣1且k≠0
C、k<1
D、k<1且k≠0
17、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两根之和为2的是( D )
A、x2﹣x+2=0
B、x2﹣2x+2=0
C、x2﹣x﹣2=0
D、2x2﹣4x+1=0
18、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m2﹣2m﹣3=0有一根是0,则m的值是( D )
A、m=3或m=﹣1
B、m=﹣3或m=1
C、m=﹣1
D、m=3
19、关于未知数x的方程ax2+4x﹣1=0只有正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为( A )
A、﹣4≤a≤0
B、﹣4≤a<0
C、﹣4<a≤0
D、﹣4<a<0
20、已知a、β是方程x2﹣2x﹣4=0的两个实数根,则a3+8β+6的值为( D )
A、﹣1
B、2
C、22
D、30
21、某厂一月份生产某机器100台,计划二、三月份共生产280台.设
二、三月份每月的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B )
A、100(1+x)2=280
B、100(1+x)+100(1+x)2=280
C 、100(1﹣x )2=280
D 、100+100(1+x )+100(1+x )2=280
三、解方程
1、09)23(42=-+x
2、 22)13()12(-=+x
3、22350x x --=
4、06322=--x x
5、x x 9)23(2=-
6、 2)1()3(22=-++x x
四、解答题
1、证明:无论买m 取何值,方程08)5(2=-+-+m x m x 一定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2、关于x 的方程032)1(2=+++-k kx x k 有实数根,求k 取值范围。
3、已知21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01222=++-m x x 的两个实根. ⑴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⑵如果m 满足不等式22212147x x x x +>+且m 为整数,求m 的值.
答:⑴.Δ=4-8-8m=-4-8m≥0 ∴m≤-1/2
⑵x 1x 2=(m+1)/2 x 1+x 2=1 原不等式可改写成:2121276()x x x x +>+ 即3m+10>1 ∴m>-3 ∴m=-1或m=-2
4、已知双曲线x
y 3=和直线2+=kx y 相交于点A (1x ,1y )和点B (2x ,
2y ),且102221=+x x ,求k 的值. 答案 由⎪⎩
⎪⎨⎧=+=x y kx y 32,得032,232=-++=x kx kx x ∴21x x +=-k 2,21x x ⋅=-k 3 故2221x x +=(21x x +)2-221x x ⋅=
k k 642+=10 ∴02352=--k k ∴11=k 或52
2-=k ,
又△0124>+=k 即31->k ,舍去522-=k ,故所求k 值为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