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瘤细胞培养及其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流程

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流程

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流程如下:1. 免疫动物:选择合适的动物进行免疫,常用的动物有小鼠、大鼠等。

杂交瘤技术流程

杂交瘤技术流程

杂交瘤技术流程
杂交瘤技术是一种通过融合两种不同细胞类型创建一个具有双亲特性的细胞的方法。

下面是一般的杂交瘤技术流程:
1. 收集要进行杂交的两种细胞,称为亲本细胞。

2. 准备培养基,供细胞生长和融合使用。

3. 在培养皿中培养亲本细胞,并使其达到适当的密度。

4. 收集亲本细胞,将其洗涤以去除培养基中的杂质。

5. 将两种亲本细胞混合在一起,使其发生融合。

常用的融合方法包括利用化学物质(如聚乙二醇)或电融合。

6. 将融合的细胞分散到含有致瘤因子的选择性培养基中,以消灭没有融合的亲本细胞。

7. 将培养皿放置在恒温孵育箱中,让融合细胞进行增殖。

8. 通过观察和筛选,找到具有所需性状的杂交瘤细胞。

9. 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分离、传代并保存,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杂交瘤技术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一些修改和优化。

杂交瘤细胞培养方法

杂交瘤细胞培养方法

杂交瘤细胞培养方法
杂交瘤细胞培养方法:
1. 杂交瘤的制备:
将骨髓瘤细胞与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2. 细胞培养:
将杂交瘤细胞接种于含有高浓度鸟嘌呤或潘孔霉素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3. 无血清培养基的制备:
取无血清培养基中所需的基础培养液(例如:DMEM、RPMI 1640等),添加必要的生长因子、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经过过滤和灭菌处理即可。

4. 细胞培养条件:
培养杂交瘤细胞时,需保持其在适宜的温度、CO2浓度和湿度下生长,通常在37℃、5% CO2气氛下进行培养。

5. 细胞检测:
在培养过程中,需定期检测细胞形态、增殖情况、表达抗原的能力等,以确保细胞的纯度和功能性。

注意事项:
为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需采取有效的无菌技术和严格的操作规范;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细胞的生长情况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以保证细胞的最佳生长状态。

杂交瘤细胞抗体收集和纯化

杂交瘤细胞抗体收集和纯化

C-myc杂交瘤细胞培养及抗体纯化(骆洁)细胞培养培养基:Iscove’s DMEMFBS 10%Gentamicin (终浓度0.05 mg/ml )相当于10 mg/ml的抗生素加0.5% 细胞形态:圆形,半悬浮状态,贴壁部分细胞比较大,圆,透明。

传代:细胞复苏后让它在6 cm plate 中生长,两天左右后,细胞开始快速分裂生长,隔天1:4传代。

传代时不需要胰酶,用移液枪将贴壁部分细胞轻轻吹下来后,连同上清一起离心,1200 rpm,5min。

沉淀下来的细胞用10%FBS完培悬浮后1:4传代。

在传代过程中得到的上清培养液可以转移到另外一个容器中冻到-80度保存,最后一起进行抗体纯化。

抗体收集:当细胞扩增到足够的数量,用含5%FBS的培养基培养来分泌蛋白,通常养3-5天后收集上清用于纯化,此时的细胞已经很老,因此收集上清后就弃之。

收集到的上清用作进一步的抗体纯化。

冻存:含10%FBS培养基90%+DMSO10%抗体纯化柱子:内径0.5-1 cm自备柱子填充物:Protein A或protein G 0.6-1 ml 也有现成的protein A柱子买Wash buffer::100 mM Tris-HCL( pH 8.0)Elution buffer:100 mM Glycine (pH 3.)TBS(pH7.6):Tris 20 mMNaCl 137 mM1.装柱时先将流出口堵住,装满wash buffer后再打开,赶尽下部的气泡,柱子不能流干,装入填充物,使均匀沉降,用10个体积以上的wash buffer平衡柱子。

2.将上清(9000 rpm,10 min)离心后,上柱,反复通过柱子2-3次,使充分结合。

3.用wash buffer洗柱子30 ml以上,4.准备接收用离心管,每管中加入100 mM Tris 0.1 ml。

5.洗脱时,每加0.9 ml Elution buffer接收一管,相当于每个EP管中含10% wash buffer,90% Elution buffer.6.测一下每管中的蛋白浓度,将浓度高的合并起来。

杂交瘤细胞培养注意事项

杂交瘤细胞培养注意事项

杂交瘤细胞培养注意事项1. 取细胞的过程中注意带好防冻手套,护目镜。

此项尤为重要,细胞冻存管可能漏入液氮,解冻时冻存管中的气温急剧上升,可导致爆炸。

2. 冻存液的问题:冻存液的配置已是常识,在这里不作详述,但二甲基亚砜(DMSO)对细胞不是完全无毒副作用,在常温下,二甲基亚砜对细胞的毒副作较大,因此,必须在1-2min内使冻存液完全融化。

如果复苏温度太慢,会造成细胞的损伤,二甲基亚砜(DMSO)选择进口产品。

3. 离心前须加入少量培养液。

细胞解冻后二甲基亚砜浓度较高,注意加入少量培养液可稀释其浓度,以减少对细胞的损伤。

4. 离心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见解。

一种是解冻后的细胞悬液直接吹打均匀后分装到培养瓶中进行培养,第2天换液。

因为离心的目的是两个,去除DMSO,去除死细胞,这个是标准流程,但对一般人来说,把握不好离心转速和时间,转的不够活细胞沉底的少,细胞就全被扔掉了,转过了活细胞会受压过大,死亡。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容易污染,所以不推荐。

另一种说法为细胞悬液中含有二甲基亚砜(DMSO),DMSO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须将离心后的液体前倒净,且一定倒干净。

我在试验中按照常规的离心分装的方法进行复苏,结果无有异常。

5. 细胞贴壁少的问题:教科书中说明冻存细胞解冻时1ml细胞液要加10ml-15m培养液,而在我的试验中的经验总结为培养基越少细胞越容易贴附。

6. 复苏细胞分装的问题:试验中我的经验总结为复苏1管细胞一般可分装到1-2只培养瓶中,分装过多,细胞浓度过低,不利于细胞的贴壁。

7. 加培养基的量放入问题:这个量的多少的把握主要涉及到的问题是DMSO的浓度,从如果你加培养基的太少,那么DMSO的浓度就会比较大,就会影响细胞生长,从以前的资料来看,DMSO的浓度在小于0.5%的时候对一般细胞没有什么影响,还有一个说法是1%。

所以如果你的冻存液的浓度是10%DMSO的话那么加10ml以上的培养基就恰好稀释到了无害浓度。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

其基本原理是将两个不同品系或物种的细胞或组织相互融合,生成杂交细胞或杂交瘤。

这些杂交细胞或瘤细胞会融合两个品系或物种的基因信息,同时保留着两个母细胞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因。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步骤如下:
1.选择母细胞:选择具有所需特性的两个不同来源的细胞或组织作为杂交的母细胞。

一般选择一个无能力生长但含有所需基因的细胞(称为donor细胞)和一个能够快速增殖但缺乏所需基因的细胞(称为host细胞)。

2.处理细胞:将两个细胞进行特定处理,使其融合在一起。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化学物质(如聚乙二醇)或电脉冲来增加细胞融合的效率。

3.筛选和培养:将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通常是通过添加相应抗生素或培养基来筛选并培养合适的杂交细胞或杂交瘤。

4.分离纯化:通过稀释法或细胞克隆等方法,将杂交瘤细胞分离并纯化,以获得纯的杂交细胞系或杂交瘤。

杂交瘤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产生单克隆抗体:通过杂交瘤技术,可以融合具有所需抗体的B细胞与快速增殖的癌细胞,得到能够大规模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

2.研究基因功能:将疾病相关的基因或调控元件与高增殖性的癌细胞融合,可以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3.生产重组蛋白:将所需基因与杂交瘤细胞融合,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特定蛋白质,并用于医药和生物工程领域。

总之,杂交瘤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遗传学实验方法,通过细胞融合的方式结合两种细胞的特性,用于研究基因功能、产生单克隆抗体和生产重组蛋白等多个领域。

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方法

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方法

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方法。

这可真是个神奇的领域呢!你想想啊,杂交瘤细胞就像是一群被精心呵护的宝贝。

要让它们茁壮成长,那可得下一番功夫。

首先呢,得给它们准备一个舒服的“家”,这就是培养环境啦。

温度啦、湿度啦,都得恰到好处,不然它们可不乐意待着呢。

就好像咱人一样,太冷太热都难受,它们也有自己的小脾气。

然后呢,就是营养啦。

它们得吃得饱饱的,才能有力气长大呀。

这就需要合适的培养液,里面各种成分都不能少,这可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

接着说,培养的过程就像是照顾小婴儿。

得时刻关注着它们的状态,看看有没有啥不对劲的地方。

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那可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还有啊,细胞们也会有竞争呢。

就像咱在社会上一样,都想争个好位置。

所以得注意观察,让它们都能健康地发展。

培养杂交瘤细胞可不能马虎,每一个环节都得细心对待。

这可不是随便搞搞就能行的事儿。

要是不小心出了差错,那之前的努力可就白费啦,这多可惜呀!你说这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就像一个小小的世界,有它自己的规则和规律。

咱得好好研究,才能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好好培养它们,那很多研究不就没法进行啦?很多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就没办法找到啦?这后果可严重了呀!所以呀,对待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咱可不能掉以轻心。

得认真、仔细、负责任地去做。

这样才能让它们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医学事业做出贡献呀!总之呢,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让我们一起加油,为了科学的进步而努力吧!。

什么是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步骤

什么是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步骤

什么是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步骤杂交瘤技术(hybridoma technique)即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又称单克隆抗体技术。

它是在体细胞融合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克勒(Kohler)和米尔斯坦(Milstein)(1975)证明,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动物脾细胞融合,形成能分泌针对该抗原的均质的高特异性的抗体——单克隆抗体,这种技术通称为杂交瘤技术。

这一技术的基础是细胞融合技术。

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可以连续传代,而脾细胞是终末细胞,不能在体外繁殖。

如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分泌某种抗体或因子的淋巴细胞融合,则融合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无限繁殖的特性,又具有淋巴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或因子的能力,同时也克服了免疫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外繁殖的缺点,融合的细胞称为淋巴细胞杂交瘤。

杂交瘤技术原理及步骤: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融合两种细胞而同时保持两者的主要特征。

这两种细胞分别是经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

被特异性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B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抗体分泌功能,但不能在体外连续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则可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分裂、增殖,即具有所谓永生性。

在选择培养基的作用下,只有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细胞才能具有持续培养的能力,形成同时具备抗体分泌功能和保持细胞永生性两种特征的细胞克隆。

其原理从下列3个主要步骤阐明。

(一)细胞的选择与融合建立杂交瘤技术的目的是制备对抗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所以融合细胞一方必须选择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来源于免疫动物的脾细胞。

脾是B细胞聚集的重要场所,无论以何种免疫方式刺激,脾内皆会出现明显的抗体应答反应。

融合细胞的另一方则是为了保持细胞融合后细胞的不断增殖,只有肿瘤细胞才具备这种特性。

·选择同一体系的细胞可增加融合的成功率。

多发性骨髓瘤是B细胞系恶性肿瘤,所以是理想的脾细胞融合伴侣。

使用细胞融合剂造成细胞膜一定程度的损伤,使细胞易于相互粘连而融合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瘤细胞培养及其注意事项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是一项迅速发展的技术。

本文阐述了单克隆抗体制备前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条件和应用,包括细胞的培养、培养基的选择,融合时期的选择,从而指导和优化实验室中杂交瘤的培养,促进融合细胞的融合率和后继单克隆抗体筛选实验的顺利进行。

标签:杂交瘤;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
随着杂交瘤细胞株不断的建立和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日益广泛应用,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和优化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国内实验室设备和条件有限,多数的单克隆抗体的筛选还是应用基础的免疫抗原包被,结合Elisa方法联合有限稀释法来筛选单克隆抗体。

为了获得特异性较强的杂交瘤细胞株,融合前后细胞的培养以及杂交瘤的培养和储存,仍是基础实验室中必须注意和重视的技术。

1杂交瘤的起源和生产
1.1杂交瘤所用的骨髓瘤细胞系1966年Petingel等在体外培养小鼠浆细胞成功。

Milstein等1972年由P3中用20μg 8-氮杂鸟嘌呤(8-azaguanine)筛选出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的新细胞系,称之为P3-X63-Ag8。

由于X63本身分泌IgG1,形成的杂交瘤除分泌B细胞的特异性抗体外,同时分泌X63产生的抗体,因其抗体不纯,现多改用不分泌型骨髓瘤细胞系。

国内现已引进NS-1,SP2/0,FO,X63-Ag8-653等小鼠骨髓瘤细胞系。

最常使用的是SP2/0及NS-1[1]。

1.2人骨髓瘤细胞系为产生稳定的人免疫球蛋白的杂交瘤,需要人的缺某种酶的骨髓瘤细胞系。

国外已筛选了一些人骨髓瘤细胞,但融合率不高,还没有推广使用。

目前人一人杂交瘤技术仍存在着杂交瘤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问题。

细胞生长缓慢,抗体分泌力弱及效价较低,且难于克隆化等困难[2],限制了人骨髓瘤细胞的应用。

1.3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关系B淋巴细胞容易与浆细胞瘤融合,而T细胞则需要同胸腺淋巴肉瘤融合(Kohler,et al. 1977;Schwaber,1977)。

脾脏是大量T或B细胞的来源,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时,最常用的是小鼠的脾细胞。

按照Burnet的细胞系选择学说,一个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其”后代”也只能产生此种抗体,因为抗体是由DNA上的基因所决定,基因是可以遗传的。

在正常情况下,小鼠脾中含有能产生各种不同抗体的B细胞,一只纯种小鼠体内可有(1~5)×107种不同的抗体,即有(1~5)×107种不同的B细胞。

为了提高获得某种杂交瘤的机会,就需要设法增加小鼠体内分泌该种抗体的B细胞的数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特定抗原多次免疫小鼠,使之产生特异性抗体。

通过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然后经过多次筛选,从而得到特异性的杂交瘤细胞。

这样所获得的特异性的杂交瘤细胞在既具有脾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的同时,又具有小鼠骨髓瘤细胞永生的特性,从而可以无限制地提供
结构与性质完全相同的单克隆抗体[3]。

1.4生产人用鼠源的单抗的生产方法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2种。

体内法即腹水法,腹水中抗体浓度高,可达2~10mg/ml。

我国对体内法生产的人用鼠源单克隆抗体的质检项目繁多,要求严格,打腹水的BALB/c小鼠必须达到SPF (Specific Pathogen Free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动物级)的要求,其饲养,繁殖和生产腹水以及纯化抗体的厂房也必须符合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限制了体内法在人用鼠源单抗生产领域的应用;单抗的体外生产方法是通过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法,它的特点是生产的产品纯度高,避免了鼠类病毒的污染,质检项目方面有很大的简化,可推广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是人用鼠源单抗生产方式的主要发展方向[4]。

2融合细胞实验,杂交瘤细胞培养和保存注意事项
2.1单克隆抗体制备时SP2/0细胞复苏和融合时间融合前SP2/0需要提前1w 复苏,因为在融合前可以发生细胞反复传代导致细胞生长活性下降,或是因为细胞活力的问题或是污染问题而被迫推迟细胞融合时间,所以融合前小鼠的加强时间一定要是在细胞传代后,确认细胞没有问题再进行小鼠的加强免疫。

通常小鼠加强免疫后第4d(包括免疫的当天),进行细胞融合,可以取得更高的融合率。

不分泌抗体的特异性B淋巴母细胞是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的最适时期。

最后一次免疫2~4d后,脾内特异性B细胞大量增殖时进行融合,可得较多的杂交瘤。

笔者进行观察后,发现骨髓瘤細胞在复苏后培养第2代的时候可以进入细胞的旺盛生长期,在这个时期进行细胞的融合可以提高杂交瘤细胞的融合率,注意进行融合前一天必须进行一次细胞的换液。

2.2关于培养液的配置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液采用的是10~20%胎牛血清添加至DME或RPMI-1640中作为基础的培养液。

因为血清之间质量差异甚大,影响试验结果稳定性,常需多次筛选,在筛选稳定后,应采用统一批次的血清和培养液进行细胞融合,从而避免血清和培养液的问题导致的试验结果不稳定。

笔者曾碰到过因为更换培养液而导致融合细胞后杂交瘤细胞大量死亡的事故。

实验过程中此类问题应该尽量避免。

2.3关于培养动物细胞在体外增殖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培养液中自由悬浮生长的悬浮细胞;另外一种是贴附在固相基质表面生长的贴壁细胞(ADC,Anchoragedepen-dentcen)。

杂交瘤细胞系是由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动物的脾细胞融合形成的,不是一种严格的ADC细胞。

不同的细胞系,细胞之间的贴壁依赖性有较大差异[5]。

杂交瘤细胞是半悬浮细胞,更换培养液时只需要每次更换反应器中培养液体积的3/4即可,保持剩余培养液中的细胞作为种子,可以维持反复培养,减少杂交瘤细胞因受到培养环境变化带来的生理影响,保证细胞活性,同时扩大培养的时候也可将漂浮的部分细胞继续单独培养。

2.4关于传代扩大培养时避免用1ml的加样枪吹吸细胞,这样可以避免细胞
由于强烈的吹打导致细胞的破碎和碎裂。

尽量采取无损伤1.5ml的玻璃吸管吹打和传代,可以减少细胞在传代时导致的机械性损伤。

2.5关于饲养层细胞饲养层细胞(小鼠腹腔渗出细胞)的加入有助于促进杂交瘤的生长并可以增加杂交瘤的产量。

饲养细胞可以是成纤维细胞,胸腺或脾脏淋巴细胞,但常用的是从同系健康小鼠腹腔中收集的腹腔渗出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

2.6关于冻存温度细胞冻存的过程要经历液体溶液的固化和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渗透过程,冻存细胞的溶液一旦形成冰晶,高渗透压的环境会导致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会增加防冻剂对细胞毒性造成细胞的损伤。

这是由于细胞内形成冰晶促使电解质浓度升高引起细胞脱水而使细胞失活。

当冻存的降温速率过快或复温速度过慢,都会使细胞内形成冰晶,导致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通常温度越低,酶活力也越低,细胞新陈代谢也随着降低,保存时间相对延长。

传统的细胞冻存有程序性的降温液氮冻存法和非程序性的降温液氮冻存法。

程序性降温液氮冻存法需要购置专用仪器,优点是温度控制较好,对细胞损伤小,有条件的实验室应考虑首选该法;缺点是操作步骤复杂费时,再加上成本昂贵,普及困难。

本实验室,采用的是在添加10%比例的DMSO保护剂后,将细胞悬挂于液氮罐和液氮之间,距离液氮平面大于15cm,2~3h后放入液氮冻存或隔夜放入液氮冻存,都可以保证良好的细胞冻存效果;杂交瘤细胞和sp2/0细胞冻存液里的血清浓度保持在20%的比例。

冻存时选择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收集细胞前一天换新鲜培养液,第二天收集细胞冻存[6]。

冻存液中血清含量不应低于20%,最高可用90%的血清和10%的二甲亚砜混合的冻存液。

血清浓度越高,冻存效果越好[7]。

3结论
尽管杂交瘤细胞大量培养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由于设备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国内各实验室大部分仍然是以少量培养和制备为主,还存在着很多优化和改善的空间,以增加后期实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成功率,从而使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方福德.现代医学实验技巧全书[M].下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9:06.
[2]James K and Bell GT[J]. J Immunol Methods,1987,100:5.
[3]董志偉,王琰.抗体工程[M].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2002:54.
[4]王祥斌,孔健.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人用鼠源单克隆抗体[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2,15(5):315.
[5]汪美先,辛颜彬,薛小平,等.杂交瘤细胞体外大量培养研究的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0(02):63-67.
[6]冯乐平,刘志国.基因工程试验教程[M].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13:90.
[7]张贇,温伟红.细胞核分子免疫学实用实验技术[M].第一版.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3: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