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最近读了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感触颇深。
这篇文章写于1930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林彪等人对时局存在悲观的思想。
而毛泽东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信念,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就像那点点星火,终能形成燎原之势。
文中有很多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比如,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形势的分析,不是盲目乐观,也不是一味悲观,而是基于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深刻了解和研究。
他看到了中国广大农民的力量,看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经历。
那是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我去那里进行社会实践。
村子不大,交通也不便利,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初到那里,我心里满是失落,觉得这里太过贫穷和落后,似乎看不到什么希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村里有一位老党员,他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
他每天都会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在一间破旧的教室里上课,教他们认字、算数。
他说:“知识能改变命运,咱们村虽然穷,但孩子们不能没文化。
”还有一位大姐,她带头在村里搞起了养殖。
一开始,只有她一家在干,困难重重,资金不足,技术也不成熟。
但她没有放弃,一点点摸索,慢慢地,她家的养殖场有了起色。
其他村民看到了,也纷纷跟着效仿。
还有村里的几位大爷,他们主动承担起了修路的任务。
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就靠着锄头和铁锹,一锹一锹地挖,一担一担地挑。
他们说:“路好了,村子才有出路。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让我看到了一种力量。
就像那星星之火,虽然微弱,但充满了希望。
他们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点点地改变着村子的面貌。
再回来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毛泽东的观点。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正是靠着无数这样的“星星之火”吗?从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到全国各地的红色政权,一点点发展壮大,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学生写的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学生写的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
一开始,我还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是读着读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篇文章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心中好多的疑惑。
它让我知道,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力量,就像一点点小小的星火,只要坚持下去,也能变成大大的火焰,照亮整个世界!想想我们的学习,不也是这样吗?有时候,我觉得数学题好难啊,就像一座怎么也翻不过去的大山。
我心里想:“哎呀,这可怎么办?我肯定做不出来!”可是,如果我不放弃,一点一点地去思考,去琢磨,就像那一点点的星火努力燃烧,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翻过那座“大山”呢!这难道不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再看看我们的生活,比如说学骑自行车。
一开始,我总是摔倒,摔得我都想哭了,心里直犯嘀咕:“我是不是根本就学不会啊?”可是我没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
这不就像那一点点的星火在努力燃烧吗?最后,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那种快乐,就像是一大片燃烧的火焰!还有啊,我们的班级。
有时候参加比赛,一开始我们可能不被看好,就像那小小的星火,别人都觉得我们没希望。
但是大家一起努力,互相加油鼓劲,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就像每一颗星火都在努力燃烧。
最后,我们竟然取得了好成绩!这难道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我还想到了我们的祖国。
在过去,我们国家很弱小,被别的国家欺负。
但是有那么多勇敢的人,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就像那一点点的星火,拼命地燃烧自己。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这不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最好证明吗?读完这篇文章,我心里特别激动!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轻易放弃。
哪怕只是一点点小小的希望,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像那星星之火一样,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我们心中的那点火苗燃烧起来,照亮我们的未来!示例文章篇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最近啊,我读了一篇特别了不起的文章,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500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500字示例文章篇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哇,读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呀,我心里就像燃起了一团小火苗呢!在这篇文章里,我好像看到了当时那些革命者们充满希望又坚定的眼神。
那时候的情况可难啦,就像在一片黑乎乎的大森林里,到处都是危险和迷茫。
敌人看起来那么强大,就像大怪兽一样,横在革命者的面前。
可是呢,毛主席他老人家就不一样,他就像一个超级智慧的领航员。
我想啊,那些革命者中肯定有人会想:“这情况这么糟糕,咱们能行吗?”但是毛主席告诉大家,别看咱们现在就像星星点点的小火苗,可这小火苗呀,能烧成大火呢!这就好比一颗小种子,刚种下去的时候,就那么一点点大,感觉弱不禁风的,可是只要给它时间,给它合适的土壤、阳光和雨水,它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咱们革命者的力量虽然开始的时候比较小,但是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就一定能发展壮大起来。
我想象着当时那些战士们围坐在一起,听毛主席讲这些话的情景。
一个年轻的战士挠挠头说:“毛主席啊,敌人的枪炮那么厉害,我们人又少,真的能像您说的那样吗?”毛主席肯定是微笑着,眼神里透着无比的自信,他说:“小伙子,你可别小瞧了咱们的力量。
咱们的力量就像那地下的泉水,虽然开始的时候只是涓涓细流,但是不断汇聚,最后就能变成滔滔大河。
”大家听了,心里肯定就像点亮了一盏灯。
这篇文章也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生活。
有时候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觉得自己不行了。
就像爬山的时候,爬到一半累得气喘吁吁,看着高高的山顶,觉得永远也爬不上去了。
可是现在我明白了,我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呀。
我就像那星星之火,只要我有信念,不断努力,也能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再看看那些革命者们,他们面临的可是生死考验呢。
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充满希望地去战斗。
我们现在生活得这么好,有宽敞的教室,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还有疼爱我们的老师和家长。
要是我们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放弃,那可太不应该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千字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千字读后感篇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千字读后感嘿,朋友!最近读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感触那叫一个深啊!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能有啥特别的?”可随着深入阅读,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这哪里是一篇普通的文章,简直就是一盏照亮前路的明灯!文章里说的那些道理,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心里好多扇紧闭的门。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一点点小小的力量能有啥用?但这篇文章告诉我,别小看那一点点的“星星之火”,说不定哪天就能烧成一片火海!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有时候我想努力学好一门功课,一开始觉得好难啊,成绩也没啥起色,我就想:“算了吧,可能我就不是这块料。
”但后来我咬咬牙坚持下来,每天多做几道题,多背几个知识点,慢慢地,成绩居然真的提高了!这不就像那星星之火吗?一开始微弱得几乎看不见,但只要坚持,就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再说那些伟大的创业者们,刚开始可能就只有一个小小的想法,几个人的小团队,资金也紧张。
可他们怀揣着梦想,一点点积累,一步步前行,最后创造出了巨大的商业帝国。
这难道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最好例证吗?我觉得吧,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时候感觉自己都要被压垮了。
但只要心里有那么一点希望的火种,说不定就能挺过去,迎来柳暗花明。
不过,话说回来,要让星星之火真的燎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得有坚定的信念,得能吃苦,还得耐得住寂寞。
也许有人会说:“哎呀,这太难了,我做不到。
”但要是大家都这么想,那还能有啥进步?总之,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受鼓舞。
我告诉自己,以后可不能小瞧了自己那一点点的力量,说不定哪天,我也能靠着这一点点的“星星之火”,干出一番大事业呢!你说是不是?篇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千字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这心里头就跟翻江倒海似的,久久不能平静。
你说这“星星之火”,咋就有那么大的威力呢?刚开始就那么一点点小火星,谁能想到它能烧成熊熊大火,照亮整个天地呢?我就琢磨着,咱们生活里不也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星星之火能够燎原》读后感一1930年一月,面临大革新失利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的我国,毛泽东同志撰文指出了我国革新不只必然会迎来高潮,并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我国革新局势的过错估计,指引了全国革新行进的正确方向,坚决了全党全国大众抢夺巨大成功的情绪和决心。
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拂晓的曙光。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顶用生动恰当的比方它是站在海岸眺望海中现已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烦躁于母腹中的快要老练了的一个婴儿。
让全国人民知道到我国革新高潮决不是彻底没有举动含义的、可望而不行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毛主席在本文中引用了我国一句古语,阐明我国革新现在虽只要一点小小的力气,可是它的开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我国的环境里不只是具有了开展的或许性,简直是具有了开展的必定性。
这一本质知道在五卅运动及其今后的大革新运动现已得了充沛的证明。
这句老话就是星星之火能够燎原,这篇文章就是毛主席为答复林彪发出的一封对赤军出路终究应该怎么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在录入进《毛泽东文选》时,被命名为《星星之火能够燎原》。
要了解一篇巨大的文章甚或一个巨大人,在前史上的含义,了解他们是怎么推进前史行进的,就有必要要对其时的前史背景以及前史环境做充沛翔实的了解。
1927年大革新后,国民党控制集团将捕杀的收罗张遍了全我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戮的共产党员和革新大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新的片面力气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失落,我国革新转入失落。
我国共产党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困难。
敢不敢坚持革新?怎样坚持革新?是我国共产党人和革新大众有必要答复的两个底子性问题。
尽管如此,共产党人却并没有被严峻的检测吓倒,他们领导了武昌起义,打响了装备抵挡国民党反抗控制的榜首枪,敞开了中共独立领导革新战争,创立人民军队和装备攫取政权的新篇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通用8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通用8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篇1在《星星之火能够燎原》中,将革命的力量比喻为星星之火,”那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能够燎原。
’这就是,此刻虽仅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可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那如今中国那些反动力量算不算”星星之火“呢?我认为要从多种情景去看待。
星火要成为燎原的大火需要充分的燃料,.....这把大火燃烧了62年依旧兴盛不衰,因为.....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支持。
反动分子哪怕只剩下一个火星都能死灰复燃,是因为有追随他们的崇拜者的支持。
看待一股力量是否为星星之火,是看它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一股新的政治力量,若其只是一部分偏激分子的所作所为,那么其终究不得民心,也将会被扑灭。
若其能够取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那么这股力量无论当时多么弱小,都有可能成为燎原的大火。
而中国的那些反动势力是否获得了群众的支持呢?每一个政治力量都代表了一个阶级的利益。
.....代表的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利益,所以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而中国如今的反动势力代表的都是少数人的利益,所作作为都是侵害人民利益的事。
比如2022年7月5日,境内外分裂势力制造的新疆乌鲁木齐市”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截至2022年7月17日,造成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331个店铺和1325辆汽车被砸烧,众多市政公共设施被损毁。
对于以牺牲人民利益来谋取利益的行为,绝对得不到人民的拥护。
”我们看事情必须看它的本质,而把它的现象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本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我们认识事物,要从本质入手。
自1927年革命失败,党的力量被大大削弱,可是毛主席仍相信”此刻虽仅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可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因为.....本质上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贴合人民群众利益的。
此刻中国的那些反动势力则正好相反。
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
仅有认清现实情景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的产生,发展都与当时的环境有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本关于勇敢追求自由、坚持不懈的书籍。
通过讲述改革开
放时期的中国,以及一位普通人的成长经历,作者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
和挑战。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书中主人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给予我很
大的鼓舞。
他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对自由的追求和意志的坚强,通过自己的
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明白了只要心怀梦想,勇敢追求,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阻碍,都能够有所成就。
书中还揭示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和机遇。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们看到
了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社会的繁荣和变革,以及人们的追求和奋斗。
这让我对改革开
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困、不公平等。
这让我意识到改革开放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去解决。
同时也让
我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
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本充满正能量和启示的书籍。
通过读这本书,
我被主人公的精神所打动,并对改革开放和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让
我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追求自由和公平,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能够为社
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我会将这些启示铭记在心,以此鼓舞自己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
梦想,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星星之火_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最近,拜读了毛主席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中颇有感触。
这是毛主席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
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
一九四八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
毛主席同意了这个意见。
本文写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当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人的背叛革命而失败,共产党的实力遭到了巨大的打击,革命前景一片黑暗。
毛主席领导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之后,党和红军内部不少人仍然对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观情绪。
他们认为,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
毛主席深刻批评了党和红军内部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及时纠正了党内的错误思想。
通读全文,我能够深深地感觉到毛主席对革命形势的清醒认识,体会到他对马克思哲学的灵活运用。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全面地看待问题,林彪之所以产生消极观点,正因为他只是片面看到了敌人的强大,而没有看到共产党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巨大威力。
同样,盲动主义正是过分高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顾客观事实,才导致了巨大损失。
马克思主义还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毛主席在文中指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这一半殖民地的争夺正是引起军阀混战的原因,同时也指出这种混战必然导致被统治者的生活日益平困,最终将导致反革命政权的灭亡。
而这一切,都是有内在联系的,革命形势也是发展变化的,敌人必将由强变弱,而革命高潮也终会到来。
正是处于这种联系与发展的眼光,才让毛主席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马克思主义还要求我们要抓主要矛盾,处理好了主要矛盾,才能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一直以来对于《毛泽东选集》中收录的一些文章就充满了好奇,但因为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而无缘得以一览,现在终于有机会和时间拿起了这本书,欣然读过了其中的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心中感慨,有感而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本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
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
那时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行动问题上,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
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
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
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
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有些党员从主观主义出发不恰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
结果,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就是说,新生事物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前途是光明的。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同志以此来比喻中国革命。
他认为在中国的环境里革命的“星星之火”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正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的星星之火,才汇聚成旺盛的革命火炬,照亮前进的道路,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秀的革命家,军事家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才能使革命的火种绵绵不绝。
新生的革命力量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很弱小,但它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未来革命发展的趋势。
旧势力固然强大,但终究是要被新生事物所取代的,毛泽东同志认为,看事情必须要看到它的实质,而且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这个观点在大革命以后得了充分的证明。
可是星星之火究竟什么时候才可以燎原呢? 这一点是当时许多同志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放在今天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自九十年代初苏东解体之后,在国际大背景情况下,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很多人说社会主义太遥远,这实际上是一种丧失信心的一种情绪——悲观失望的情绪。
这种情绪与七十多年前的昨天何曾相似!
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
否则就会陷进唯心主义的泥潭。
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即将到来的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更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并没有使得自己成为预言的俘虏,理想并不是时刻都能够奏效,能够在短时期实现。
但在理想的背后,存在的一定是艰苦的探索和努力,存在着思想的完善和目标的一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对于这一切,历史给予了更好的诠释。
纵观全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申于今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不畏强弱的积极乐观的向上态度,更多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用血书写的经验和
教训的感动,遗留下来的永生不灭的民族进取精神,燎原之火正呼啸着中华的土地,燃烧着新一代人的激情,奔向民族复兴的新的征途!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份子的我们,正如同广阔平原上的星星之火,只要坚信我们共同的精神支柱以及由此为基础的思想,为之不懈的努力,就能够看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燎原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