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发表时间:2014-03-25T15:16:19.310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作者:李桂芬[导读]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传染病得以消灭,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
李桂芬承德县医院急诊科河北承德067400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月呼吸科出院的150例住院患者的病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药物种类、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评价等。
结果:150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13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
联合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阿奇霉素最多用。
抗菌药使用平均天数(8±1 5)d,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以联合用药不恰当或重复用药最多见。
结论:医院的呼吸内科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78 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162 01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传染病得以消灭,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
抗菌药物在人类与疾病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依然存在。
鉴于呼吸科是实施抗感染治疗的主要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为普遍,对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1月的出院病历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避免毒性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致病菌的耐药性等。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2011年10月~2012年1月医院呼吸内科出院患者病历中随机抽取的15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了调查。
患者年龄25—85岁,男66例占44%,女84例占56%。
平均住院天数(8±1 5)d。
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慢阻肺并发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慢阻肺并发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美罗培南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及病原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副反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慢阻肺并发感染性肺炎的效果与安全性良好,值得借鉴并使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莫西沙星;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以气流阻塞为典型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息、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症状往复出现肺部重复感染的可能性较高[1]。
慢阻肺合并感染性肺炎,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有一定的致死风险。
由于慢阻肺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因此正确搭配药物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莫西沙星为人工合成肋喹诺酮抗菌药物,抗菌效果显著;美罗培南则是近几年来在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抗菌药物,可有效清除病原菌且安全性良好。
本次研究将以科室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双盲分组观察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54.9±4.7)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2±1.7)年,感染时间1-4d,平均感染时间(1.9±0.4)d。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
抗生素联合使用是临床治疗混合性细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应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selectionwindow,MSW)理论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的一种用药策略。
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
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
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β-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
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一内酰胺酶更稳定(易 被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水解)、抗菌谱更广, 对肠杆菌科细菌、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部分厌氧菌 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差,对肠球菌无抗菌活性。注 射用药后血浓度高,在脑脊液中(特别是有炎 症情况下)能达有效血浓度,肝肾毒性低。适 用于严重革兰阴性及敏感阳性菌感染,病原 未明感染的经验治疗、医院内感染等。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24/2/9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物,在治 愈并挽救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 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细菌耐药 性的增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公共卫生问 题,2011年世界卫生主题被确定为“抗击耐药—— 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再次提醒全 球各国必须重视细菌耐药问题。本文就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基本问题作简要介绍。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划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 葡萄球煎)、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伤 寒沙门菌、志贺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有较强 抗苗恬眭。注射剂用药后血药浓度较高,用 于敏感菌所致的较严重感染.主要品种有头 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胺苄、 头孢托啶等口服品种抗菌作用较头孢唑啉为 差,适用于各种轻中度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产酶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各种 感染。氢基青霉素以氨苄阿林与阿莫西林为 代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作 用逊于青霉素,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肠球菌 及部分肠道杆菌有抗菌作用,近年细菌对其 耐药率较高,主要用于肠球菌、敏感革兰阴 性菌所至各种感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志贺菌和沙门菌对本品耐药率较高。抗假单 胞菌青霉素有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 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分子结构、药物选择、治疗措施及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分子结构、药物选择、治疗措施及联合用药常用抗MRSA药物万古霉素临床常用糖肽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尤其是 MRSA 感染一线治疗。
抗 MRSA 作用主要通过抑制 MRSA 细胞壁合成,抑制 MRSA 细胞质内 RNA 合成及影响 MRSA 细胞膜通透性实现。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肾毒性、耳毒性、红人综合征、变态反应等。
监测万古霉素药物谷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肾毒性。
对普通感染成人万古霉素目标谷浓度维持在10|—15 mg/L,AUC 0—24 h 的目标范围在 400—650mg·h·L-1。
去甲万古霉素药物结构比万古霉素少一个甲基,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与万古霉素相同,不良反应也相似,抗感染成本明显低于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同属糖肽类,是常用重要的抗革兰阳性菌感染药物,广泛用于治疗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的各类感染。
分子结构与万古霉素相似,主要作用机制为特异性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阻断细胞壁合成,引起细菌细胞壁缺陷,导致细菌死亡。
常见不良反应一般轻微且短暂,严重不良反应较罕见。
药物蛋白结合率为90%—95%,消除半衰期长达47—100 h,肾功能不全者消除半衰期进一步延长,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不能清除药物。
利奈唑胺药物是噁唑烷酮类化学合成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和耐多药肺炎链球菌肺炎、MRSA 所致复杂和单纯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
作用机制为选择性与核糖体50s亚单位结合,阻碍起始复合物形成,干扰蛋白质合成,起到抑菌作用。
独特作用机制使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不易产生交叉耐药,主要不良反应是味觉改变、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长期服用还可能引发骨髓抑制。
常用治疗MRSA 药物中,仅利奈唑胺有口服剂型。
达托霉素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肽类化合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葡萄球菌引起的菌血症、心内膜炎。
肺部感染时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林可霉素:仅适用于厌氧菌和G+球菌引起的感染。万古霉素:稳可信 对革兰阳性菌,包括MRSA,MRSE,肠球菌、耐药肺炎链球菌均具有强大活性 应用40年,未发现耐药 主要用于MRSA/MRSE,肠球菌 严重G(+)感染
*资料来源:《实用抗菌药物学》,第二版,1998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含义:对所有b-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对绝大多数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也耐药
NCCLS药敏指南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所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如对苯唑西林(或甲氧西林)耐药,则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均应报告耐药,而不考虑其体外药敏结果”。
4. 氟喹诺酮类:第3代含氟原子,抗菌活性明显增强。常用药物: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第4代氟喹诺酮:左氟沙星和司氟沙星。特点:抗G-球菌 不可用于儿童 耐药性上升
磺胺药:常与甲氧苄啶(TMP)合用,是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首选药物。甲硝唑:对原虫包括滴虫,阿米巴赫大多数专性厌氧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主要用于吸入性肺炎,肺脓肿和脓胸的首选药物。
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梭杆菌属
克林
头孢西丁,抗绿脓杆菌的青霉素或三代头孢或替卡西林/棒酸或哌拉西林/他坐巴坦,青霉素
头孢克洛(希刻劳)为介于1代和2代的头孢菌素,其抗菌谱与2代较为接近,对临床常见G-菌的作用比1代口服头孢霉素强,对G+的作用比1代强,将之列为2代头孢菌素。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本次研究经该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为参照组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依非韦伦片及拉米夫定片进行治疗,方法是:让患者每天口服1次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589,生产厂家:Aspen Port Elizabeth(Pty.)Ltd.〕,每次服400 mg。
让患者每天口服1次依非韦伦片(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35,生产厂家:Merck Sharp &Dohme Australia Pty.Ltd),每次服600 mg。
让患者每天口服1次拉米夫定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581,生产厂家: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每次服100 mg。
连续治疗1个月。
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替拉韦钾片及拉米夫定片进行治疗,方法是:让患者每天口服1次拉替拉韦钾片〔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71172,生产厂家:MSD Pharma(Singapore)Pte.Ltd.〕,每次服600 mg。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及拉米夫定片的使用方法与参照组患者相同。
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D4+细胞计数及HIV荷载量。
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D4+细胞计数及HIV荷载量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D4+细胞计数及HIV荷载量相比,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D4+细胞计数高于参照组患者,其HIV荷载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D4+细胞计数及HIV荷载量(sx±)组别例数时间血清CD4+细胞计数(106/L)HIV荷载量(103/L)研究组28治疗前136.25±7.253.28±0.42治疗后226.37±8.80*1.01±0.26*参照组28治疗前132.07±9.053.41±0.49治疗后178.69±10.332.27±0.36注:*与参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2.2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中无患者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参照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恶心,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7%。
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疗效评估

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疗效评估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对于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抗菌药物是关键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疗效评估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指导。
一、抗菌药物的选择1. 个体化抗菌治疗每位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可能不同,因此,抗菌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首先,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对病情进行评估,明确感染的严重程度。
其次,应该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过往药物使用史和耐药性问题,以便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 细菌分型和药物敏感性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病原菌的分型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判断。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
通过痰液、血液和呼吸道标本的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明确病原菌的种类以及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3. 抗菌药物的谨慎使用由于肺炎疫情的广泛传播,抗菌药物的滥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应该遵循抗菌药物的谨慎使用原则。
首先,应该进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其次,应该遵循剂量和用药时间的规范,确保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
最后,对于多重耐药菌株的感染,应该谨慎选择复合治疗方案。
二、疗效评估1. 临床观察指标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观察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
通常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白细胞计数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抗菌治疗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方案。
2. 影像学评估肺炎患者治疗后,胸部影像学表现也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通过X射线或CT扫描来观察肺部炎症的影像学改变。
炎症的减轻、感染灶的缩小以及胸腔积液的吸收等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出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
3. 实验室指标除了临床观察和影像学评估,实验室指标也可以用于评估抗菌治疗的疗效。
例如,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的动态监测可以帮助判断抗菌治疗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抗菌藥物联合运用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头孢曲松钠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7d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运用头孢曲松钠和左氧氟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标签:头孢曲松钠;肺炎链球菌;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
肺炎链球菌感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其中儿童和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往往容易出现肺炎链球菌感染,临床表现以寒战、咳嗽、肺部湿罗音以及高热等症状为主,并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1]。
本文重点探讨抗菌药物联合运用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
对照组中20例为女性,35例为男性,年龄5~78岁,平均年龄为(39.5±10.45)岁,体重11~64kg,平均体重为(3
2.1±5.03)kg,病程11~33d,平均病程为(16.2±5.3)d;观察组中22例为女性,33例为男性,年龄6~79岁,平均年龄为(39.6±10.52)岁,体重10~66kg,平均体重为(32.2±5.21)kg,病程12~34d,平均病程为(16.4±5.5)d。
两组患者的体重、病程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即将100mg/(kg.d)头孢曲松钠加入5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摇匀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1个疗程为7d。
观察组则运用头孢曲松钠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即50mg/(kg.d)头孢曲松钠加入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摇匀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同时再运用0.2g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1个疗程为7d。
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
治疗后,患者的寒战、咳嗽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部湿罗音消失,且经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症完全吸收;显效。
治疗后,患者的寒战、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湿罗音减少,且经胸部X 线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症部分吸收;有效。
治疗后,患者的寒战、咳嗽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肺部湿罗音减少,且经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症有所吸收;无效。
治疗后,患者的寒战、咳嗽等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且经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症无改变[2]。
1.4统计学分析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经过7d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肺炎链球菌感染是呼吸内科比较常见和多发的一种疾病,肺部病变部位分布呈现出叶段性特征,始于肺泡,发展速度较快,达到整个肺叶或者一个肺段,所以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大叶性肺炎[3]。
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比较常用的一种药物,但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肺炎链球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钠以及青霉素等抗菌药物产生了明显的耐药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
头孢曲松钠作为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活性强,尤其是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疗效确切[4]。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进入人体后,广泛分布在肺部组织中,直接作用于病灶处,并且药物浓度较高,药效比较持久[5]。
同时,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联合运用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钠能过取长补短,相互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说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综述,临床上运用头孢曲松钠和左氧氟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赵冰冰,王国栋,李嘉盈.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成本与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4:3455-3457.
[2]袁柏欣,赵莹,危平,等.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68-69.
[3]付远敏,吴云峰.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5,27(2):174.
[4]宋秀杰,刘又宁,梁蓓蓓.20种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于监测,2010,7(1):20-23.
[5]欧阳伟业.对城郊结合部人群肺炎链球菌等呼吸道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性监测与治疗[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2):68-69.
[6]陈友婷.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38(5):449-451.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