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静止和运动》优质课教案

《静止和运动》优质课教案
18、静止与运动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作模拟实验。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
愿意合作与交流。
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静止和运动。
三、活动准备:
课件、火车、轨道、乘客、小树等。
提前讲刻舟求剑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大家喜欢听歌吗?喜欢听什么样的歌曲?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是一首老歌,想不想听,那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红星照我去战斗》
(二)导课:
师: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手抓子弹视频
师:是呀!子弹又不是静止的,速度这么快,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能揭开这其中的奥秘。
(三)认识静止和运动
(1)师:在生活中大家肯定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你能举例说一说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吗?先说静止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出示课件:运动的定义:其实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就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一起来看大屏幕:生默读一遍
小结:就像汽车或飞机等相对于地面或地面上树木来说,它的位
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它们是运动的。
而像树木.大楼..桌椅等对于地面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变化,这就叫静止。
板书:静止和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静止和运动
(2)师:大家来看,我这儿有两幅图,出示课件:请你通过对比仔细观察,看看哪些物。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二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背景二、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安排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活动设计六、教学过程反思一、教学背景静止和运动是二年级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孩子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本次教学设计我们选择了常见的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尤其是交通工具的运动状态作为范例,让孩子们通过感官体验,认识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状态,对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识经典的“静止”与“运动”,明白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的不同2.了解常见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状态3.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知静止和运动的真实感,对于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安排1.预习阶段: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处于静止和运动状态的物体。
通过带孩子们看图、看书、唱歌等形式逐渐引入本课内容。
2.导入阶段:老师带孩子们通过小游戏、语言互动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知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3.讲解阶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常见物品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老师详细讲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引导孩子们思考静止和运动的区别。
4.实践操作阶段:孩子们通过模拟运动场景的表演、自己手动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亲身感受静止和运动的真实性,增强孩子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5.结束阶段:总结本次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总结感受、认识,加深对于静止和运动的认识,为下一次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讲解、游戏、表演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多媒体、语言互动、配合实物模拟操作等多种形式,以使学生在听、看、说、做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活动设计本次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1.游戏环节——小动作猜猜我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进行一系列小动作,在每一个动作结束后,问孩子们它们们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2.演练环节——动一动通过对“动一动”重点物件的演示和操作,让孩子们真正亲身体验静态状态与运动状态的比对过程,感受物件示范动态行为的省略。
小学科学《静止与运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课静止和运动教学目标:1、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
2、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引导学生自觉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3、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合适的参照物;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合适的参照物;难点: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PPT、滑板。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觉得老师高吗?和姚明一比老师还高吗?情境再现,提出问题播放一组录像: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们。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老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说它是运动的(静止的)?.教师小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后板书,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观察图片,一辆正在行驶的车内1. 提出问题:谁是静止的?谁是运动的?2.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提醒,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看他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3. 学生模拟实验。
用滑板车模拟汽车,请同学上去体验,观察他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 师生交流。
运动是相对于谁位置发生了变化,静止是相对于谁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5. 引出参照物: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6. 观看微视频:参照物,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理解不能单纯地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运动的。
(三)拓展活动1. 根据今天所学知识分析事件。
2. 提出问题:我们通常会选取地面或者地面上不动的房屋、树木等为参照物,那这些物体是不是绝对不动的呢?3. 学生讨论。
五年级科学上册 静止和运动教案 青岛版

1. 让学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
三、教学重点:1. 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体验运动和静止,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六、教学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运动和静止,如跑、跳、走等,感受运动和静止的变化。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解释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等。
八、课堂练习:1. 判断题: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答案:略)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略)3. 问答题: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并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略)九、课后作业:1. 观察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4. 总结经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确保目标具有可衡量性,例如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具体描述至少三种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并理解其相对性。
小学科学第9课《静止和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第9课《静止和运动》(教案)静止和运动——小学科学第9课教案【引言】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小学科学第9课中,我们将讲解有关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能够观察,并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同时,本课还将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静止和运动的相关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习目标】1. 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2. 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3. 通过实例掌握静止和运动的相关性质;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2. 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教学难点】1. 通过实例掌握静止和运动的相关性质;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物或图片展示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你们知道什么是静止和运动吗?可以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吗?2.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进行理解。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三、相关性质探究(15分钟)1. 呈现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它们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2.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与他们有什么特点或规律关联呢?3.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尝试回答上述问题,并进行记录。
4. 在小组展示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静止和运动的相关性质。
四、示范实验(15分钟)1. 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平滑的斜面。
2. 向学生展示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实验现象。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小车在何时静止?何时运动?为什么?4. 教师解释运动和静止的原因,强调物体静止或移动需要受到外力或阻力的影响。
小学科学《9.静止和运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进行小结。
当堂达标检测题(3分钟)
1.巩固练习(每小题15分, 共
60分):
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教师应以监考的形式监督、巡
视、关注同学们题目完成情况时间到后,投影参考答案。引
2.思考题(共40分):
导小组长在小组内完成批改。
登记分数进行排名并奖励(1.5
分钟)
引导各组长登记组员的分数记录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当堂达标检测成绩登记表”上及过程展示
同的结论?
适时总结参照物:
齐读参照物定义。
,
课内小结(2分钟)
学生反思总结所学的知识,相互补充。
学生以应对考试的形式答题,闭合课本及资料, 独立思考完成达标测试。
投影参考答案后投影参
。考答案后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互批互改。
组长登记组员的分数记录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当堂达标检测成绩登记表”上。
决问题的能力。
的答案。接下来,我们学习今
抓住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物
天的课程:
9.静止和运动), 板书:9.静止和运动
齐读课题
思考问题,并及时分享
体的特点, 通过思考生活中物体的静止和运动完成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Biblioteka 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对静止和运动的初步认识。
锻炼学生、观察、思考的能
并在学生分享时及时指正说
力。
法。
3.知识目标:学生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重点: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动与静。
难点: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动与静。
教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学案、铅笔、橡皮、课本、课桌课型:新授课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依据实质状况选择适合的参照物。
2.学会描绘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能够依据自己的认知,勇敢提出问题,勇敢想象,并提出探究活动的大概思路,主动研究,享受此中的乐趣。
4.自觉运用合作与沟通的学习方法,使讲堂充满开朗、和睦与欢乐。
二、教课准备1.学生:每人一本科学课本(五年级的就行)、笔、橡皮等。
2.教师:课件、玩具汽车、模型小人、黑板擦、橡皮等。
三、教课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叙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名法国飞翔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翔,忽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艺儿在游动,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就矫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
令这位飞翔员惊异的是,他抓到的居然是一颗德国子弹。
飞翔员为何能轻松地用手就抓住高速飞翔的子弹呢?相信经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以后,我们就能够解说这个问题了。
(二)认识静止和运动1.播放图片:认真察看,图上的物体各是什么状态?2.教师成心走动,问:老师此刻在干什么?(走动)为何说老师动了?(地点发生了变化)板书:运动那么同学们呢?(没动)同学们的地点没有变化,这就是静止。
板书:静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板书完好课题:静止和运动)3.那么什么是运动和静止呢?出示:正内行驶的车中,谁是静止的?谁的地点发生了变化?4.播放一幅照片:校园内光景、正在活动的学生请同学们认真察看,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为何这样说?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关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重申:地点)(三)模拟实验,理解运动和静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边做边说谁相关于谁是运动的,谁相关于谁是静止的。
实验器械:课本、橡皮、笔袋等。
实验步骤:1.将课本平放在课桌上,橡皮、笔袋等放在课本上。
2.轻轻地拉动课本,察看并思虑:谁相关于谁是运动的?谁相关于谁是静止的?沟通实验记录单:()相关于()是()(四)参照物方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运动和静止,那么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教师演示:小汽车上载着一个人在跑。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静止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区别。
2. 帮助学生认识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区别。
2. 静止和运动的种类及特点。
3. 静止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活动安排:1. 活动一:引入活动通过展示一系列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的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区别。
2. 活动二:知识讲解教师进行简单而生动的讲解,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介绍静止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活动三: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加深对静止和运动的理解。
4. 活动四:展示成果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分享他们对静止和运动的心得体会。
5. 活动五:游戏环节设计一些与静止和运动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静止和运动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活动六:课堂讨论开展一个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观点,老师及时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
四、评价方法:1. 实验报告:对小组实验结果进行评分,评价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游戏环节中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合作性和表达能力。
3. 思维深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思考中展现出的思维深度和扩展能力。
五、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深入探讨静止和运动的规律。
2.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或科普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更多与静止和运动相关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方法。
六、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本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形象地介绍了什么是运动、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等问题,符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满足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也使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设计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观察和分析,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1、知道什么是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认一认>出示爱因斯坦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么?听说过他提出的重要理论么?[生]相对论。
[师]说的很对,我们今天也来学习一种生活中的相对。
引出今天的课题《静止和运动》,并板书。
2.认识静止和运动<找一找>[师]同学们肯定知道许多生活中静止的或运动的例子,看课本26页插图,蔚蓝的天空下,飘着几朵白云,在操场上,有的同学在踢球,有的同学在跳绳,还有的坐在操场边聊天。
你认为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说一说>(学生交流)踢球的是运动的,跳绳的是运动的,坐在操场边聊天的是静止的,站着看跳绳的是静止的。
[师]:为什么说踢球的是运动的,坐在操场边聊天的是静止的。
(生说理由)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说,踢球的、跳绳的相对于操场(地面)来说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科学上就说它是运动的。
相反,站在那里的、坐在那里的相对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做一做>[师]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做个实验来研究一下。
[学生实验探究]将橡皮放在课本上,推动课本在课桌上缓慢移动。
观察并思考: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2)橡皮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3)橡皮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师]在做实验时,注意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生]书本相对于桌面位置变化了;橡皮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改变;橡皮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改变。
[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26页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
[生]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橡皮相对于书本是静止的;橡皮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
[师]对于橡皮,同一个物体有两种不同的结论,合理么?[生]合理,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师]说得很好。
可见,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下面我们来学习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板书,并要求学生在教材中找到并画出。
<学一学>1)让两个同学并肩在教室里行走,判断他们各自的运动情况。
[师]:其中的一个同学动了吗?相对于另一个同学呢?[生]:其中的一个同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相对于另一个同学是静止的。
2)[师]请同学们再来判断一下。
[生]以大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生]以大树为参照物,警察是静止的;以汽车为参照物,警察是运动的。
[师]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乘客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
所以参照物的选择是……(生齐答:任意的)。
由于参照物不同,物体的描述可能不同,所以在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应当指明参照物。
但平时,我们习惯上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参照物可以省略不提。
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看一看>[投影]联合收割机与卡车的运动。
[师]像收割机与卡车一样一起运动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比如(投影展示两辆卡车一起运动的视频),此时以任意一辆卡车为参照物,另一辆卡车都是静止的,这种状态我们称为相对静止。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的例子是否为相对静止。
[投影]快速的警车与客车一同运动。
[生]以警车为参照物,客车向后运动;以客车为参照物,警车向前运动。
<猜一猜>[师]运动的相对性在影视作品中也有许多体现,西游记伴随大家成长。
孙悟空“驾云飞奔”,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
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
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
猜猜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如何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生]1: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是先拍摄出人在飞机或火车上的镜头,再拍出不同的沿途风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
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不同的沿途风光。
我们看电视是以不同的沿途风光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人看风光的效果。
[生]2:人“飞檐走壁”:是先拍摄出人在半空中行走的镜头,再拍出不同的墙壁的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
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墙。
我们看电视是以墙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人“飞檐走壁”的效果。
<演一演>[投影]实践活动: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是向北运动的,乙说是向南运动的,丙说是静止的。
请举例说明。
生交流讨论,选几位同学上台表演。
(例如:4位同学表演,1号快速向北,2号和3号同时慢速向北,4号不动。
此时,1号可以说,3号向南;2号可以说,3号静止;4号可以说,3号向北。
5.运动的分类<比一比>[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看来大家是真正掌握运动和静止了,那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思考他们有什么不同。
[投影]高速公路与过山车。
[生]左边的是直线,右边的是曲线。
[师]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运动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你能分辨下面的运动分别是那种运动么?[投影]直线飞行的飞机轨迹与特技表演中的飞机轨迹[师]除了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外,请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生]按快慢分;按速度分……[师]分类有很多种,希望大家下课后多多总结。
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巩固一下今天所学。
<练一练>6.练习1)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_____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_____的。
2)下图是国庆60周年加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的照片。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国家。
请问,飞机在进行空中加油时,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是_____的,相对于地面是_____的。
战斗机与加油机相对______。
(填“静止”或“运动”)3)广州亚运会就要开幕了,其中的接力赛是非常激动人心的项目。
在接力赛中,为了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递棒人与接棒人应怎样做?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棒是_____的,若以观众为参照物,棒是_____的。
(填“静止”或“运动”)4)有首词写着:“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
5)传说一战的时候,有个法国的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看见面前有个“小虫”在飞,伸手把它抓住了,发现竟然是颗德国的子弹。
你认为这可信么?为什么?6)乘客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中,看周围的景物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7.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3-1 静止和运动1.运动: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参照物:作为“标准”的物体3.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古今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声明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谢谢合作!。